反映我国经济地带性的指标,(经济发展速度,2010年人均gdpP,GDP)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下载积分:600
内容提示: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20:22:0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1、3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DOC
官方公共微信当前位置: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为了让同学们对我国经济发展及百姓生活现状有一个整体了解,某校举办了“认识国情,了解民生”的专题展览。在参观的过程中,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小题1:下面是第一块展板的内容,请你提取材料一的主要信息,再结合材料二的内容,用一句话概括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4分)【材料一】主要信息:&&&&&&&&&&&&&&&&&&&&&&&&&&&&&&&&&&&&&&&&&&&&&&&&&&&&&&&&&&&&&&&&&&&【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3年至2011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现状:&&&&&&&&&&&&&&&&&&&&&&&&&&&&&&&&&&&&&&&&&&&&&&&&&&&&&&&&&&&&&&&&&&&&&&&&&&&小题2:下面是第二块展板中展示的几段新闻采访记录,请你分别概括出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限6个字以内)(3分) 村民马女士:我的母亲去年查出患有肺癌,随后开始进行药物治疗。一个月算下来至少要几千元药费。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政府给予了我们适当的经济补贴,现在扣除每月500元基本医疗费用后,药费最多可以报销70%,大大减轻了我们的经济负担。蔬菜批发商:由于国家支农政策好,现在农民种植的蔬菜品种多了,因此10年来,我批发的蔬菜品种已由原来的大葱、大蒜发展到数十个品种。老百姓的菜篮子越来越丰富了,可以说想吃啥都能买得到市民吴大爷:我们一家三口原来同住在人均不足6平方米的平房中,由于住房问题,儿子30多岁还没有谈对象。全国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后,像我们这种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的家庭才有机会住进这么宽敞的楼房。现在,儿子的婚姻问题也解决了。答:①&&&&&&&&&②&&&&&&&&&&③&&&&&&&小题3:在参观完展览之后,学校要求同学们把自己的感受编写成一副对联,一位同学写出了下联,请你根据以上材料补出上联。(3分)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了解民生,百姓生活日新月异
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易来源:不详
小题1:主要信息:2007年至2011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而2008年到2011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基本保持平稳。现状: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共4分。主要信息2分,现状2分)小题2:①医疗有保障②菜篮子丰富了③住房有保障小题3:认识国情,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共3分。与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小题1:试题分析:“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是图表的标题,我们一定看清这一点,这样才知道图片所显示的内容是有关什么的。接着要在审清题目的基础上看图表,图表显示了 “2007年至2011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的情况,根据曲线可知,呈下降趋势。另外,除2007年外,其它部分的曲线基本上平稳的。即:2008年到2011年几年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基本保持平稳。第二小步提取关键语句“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0.7%,而同期世界经济的平均增速为3.9%”“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总量的份额,从2002年的4.4%提高到2011年的10%左右”“ 中国经济总量在世界的排序,从2002年的第6位,上升至2010年的第2位,2011年依然保持着这一位置”,总体看这些内容和数据可知,我国的经济增长迅速。点评:理解图表,一定要注意整体感知图表的标题和内容,结合题干要求做综合考量后写出切题的答案。小题2:试题分析:“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审题的关键点,“限6个字以内”是拟答案的具体要求,这样审题之后到语段中去提取概括,可知三人各说了一个方面,即医疗、菜篮子、住房。运用正确的词句概括出来即可。点评:理解语段内容,找到所说的事件及其性质、特征即可。小题3:试题分析:题目的要求是“根据以上材料补出上联”,上面的材料主要谈到了两方面问题,一是国家经济的发展,二是百姓的生活状况。所以上联应补“国家,国情”。并且要注意对联的相关知识,上下联要结构一致,内容相关,严格的还要注意平仄。点评:对联要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称,词性一致,节奏相应(到哪儿停顿要一致),平仄相谐。
马上分享给同学
据魔方格专家权威分析,试题“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主要考查你对&&综合读写,文字创意&&等考点的理解。关于这些考点的“档案”如下:
现在没空?点击收藏,以后再看。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综合读写文字创意
综合读写:给出一段材料,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组织能力以及发挥能力,而且材料不仅仅是课本中设置的专题,更多的是会灵活地联系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考查学生在一个具体情境中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看学生是否可以发现问题,是否可以简洁、流畅的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学生应关注生活中的热点问题,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把自己在活动中的设计、体验和收获用文字表达出来。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读写能力有很大帮助。常考类型及解题技巧:综合读写题出题可选类型众多,可以以各种题型和类型考查。因此对于此类考点我们也要做好全方位,的全面应对。针对不同类型的题目有不同的应对策略。&一、信息的提取与概括题这种题型可能考图表题、也可能考概括新闻主要内容或给新闻拟标题、或者考几则材料的整合与探究。1、对于图表题答题技巧归纳如下:首先要读懂图表所表述的内容,看出图表是对什么内容的表述;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抓住问题的关键来作答。看表对其内容进行概括或说明图表反映的问题时,既要横向比较也要纵向比较。例:今年5月10日是母亲节,班里准备在这天召开班会,班会的主题是“感谢母亲”。请你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老师首先向同学们展示了这样一份调查结果统计表
用简要的文字概述表格所反映的主要信息。参考答案:随着年龄的增长关注母亲生日和关注同学生日的学生越来越多,但初中生对母亲生日的关注率远远小于对同学生日的关注率。2、对于一句话新闻或概括新闻主要内容的一般格式是:“人物(或对象)+事件+原因或结果”(有的题还有字数限制)。例:用一句话表述下边一段文字的基本信息。(不要超过20字,不含标点)莫斯科时间4月30日11时59分(北京时间30日15时59分),经过两天太空飞行后,载有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美国人蒂托和两名俄罗斯宇航员的“联盟TM一32”号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到达目的地后,蒂托感慨地说:“我爱太空!”今年2月,蒂托与俄航空航天局签订了赴国际空间站旅行的合同,并为此支付了两千万美元。解析该题是中考中的常见题型,要求在阅读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能将主要信息提取出来进行概括表达。这是事件报道,筛选信息时要把握关键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或结果。然后将其组成一个陈述句。参考答案:4月30日人类第一位太空游客抵达国际空间站。对于拟写新闻标题的答题思路为:第一步找导语(即总说段);第二步从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从中心句中找关键词语;第四步将关键词语整合成答案。3、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尝试着从中筛选、概括一条最主要的信息。例:请阅读下面几段文字,概括出你得到的信息。今年,复旦大学在自主招生中,不仅看重考生的学业成绩,还对考生进行了严格的面试,然后才决定是否录取。今年举办的“隆力奇”杯第十二届CCTV青年歌手大奖赛,除了评判选手的歌唱水平外,还有综合知识问答这一环节,虽然只占1分,却往往成为影响选手排名的关键。 5月中旬,法国敲定了进军德国世界杯的23人大名单,在预选赛中表现突出的球星皮雷,因在赛场上与人有过争吵而未能入选。首届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谢彦波,被人们称为“神童”、“未来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因不能处理好与导师的关系,被迫中途结束了在美国的留学生涯。参考答案:现代社会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或“德才兼备”、“全面发展”)二、口语交际题&&&&&&&&&&&&&&&&&&&&&&&&&&&&&&&&&&&&& 1、劝告他人型 :称呼、劝说的内容得体、语气委婉(你说呢、你觉得呢、好吗、行吗等)。例:在菜场调查时发现,仍有一些卖菜者在热情地帮顾客用塑料袋装菜。一位同学问:“不是禁送塑料袋了吗?”卖菜者指着旁边的摊位说:“大家都在送,我不送,你会买我的菜吗?”如果你在现场,你会怎样劝说这位卖菜的人?(注意简明、连贯、得体) [解析]这是一道典型的劝告类口语交际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以下两方面要求:第一要在准确了解事情前因后果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吐露心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文明得体;第二要符合语体要求,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使用口语还是使用书面语。 劝说要点:①菜卖得好不好,关键在于菜的质量、价格和服务;②带头执行“限塑令”,为保护环境尽责任,大家会理解、支持的;③执行“限塑令”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④还可以有偿提供竹篮子、无纺布袋等,增加收入。 2、辩论反驳型 :说话时要有尺度,要有理有据。例、初三某班同学就“开卷是否有益”进行着热烈的辩论。正方主辩围绕“开卷有益”的观点进行了论辩。假若你是反方主辩,那么,你确立的观点应该是“&&&&&&&&&&&& ”,请围绕你的观点写出两条理由。&&&&&&&&&&&&&&&&&&&&&&&&&&&&&&&&&&&&&&&&&&&&&&&&&&&&&&&&&&&&&&&& 当你接过正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时,在阐述观点前应该有几句恰当的话,这几句话应是:&&&&&&&&&&&&&&&&&&&&&&&&&&&&&&&&&&&&&&&&&&&&&&&&&&&&&&&&&&&&&&&&&&&&&&&&&&&&&& 参考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即)开卷未必有益& ①社会上各类书刊鱼龙混杂,青少年对好书坏书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 ②社会上因读黄色书刊而犯罪的事例也不少。是的,从某种角度上说,你们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它的另一面,即消极的一面,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3、采访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有针对性的提问。例:如果你以《苍梧晚报》小记者的身份前往南京,现场采访奥运火炬接力南京站第78棒火炬手——新海高级中学高一学生任晓婷,你怎么问?参考答案:任晓婷,你好。我是《苍梧晚报》的记者,作为中学生火炬手,你有什么感想?示例二:任晓婷,你好。作为港城的火炬手,你想对港城的市民说些什么?(中学生、港城人、小记者)4、邀请他人型:称呼、礼貌用语、自我介绍、阐明缘由,发出邀请。例:九(1)班准备在星期三下午三点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同学们派你去邀请语文老师参加,你怎么对老师说?参考答案:老师,你好!星期三下午三点,我们班在教室开展“走近名著”综合性实践活动。请您参加指导,好吗?三、标语、广告语题此类试题常常给定一个主题,让考生根据这一主题拟写标语,或者相关的诗句或者名言。考生答题时首先要了解标语(或口号)的特点,即简洁,有号召力。可引用名言,也可以自拟,只要符合活动主题即可。特点:抓住语境,把握内容,控制字数,句式整齐,修辞得体。广告具有独特性、形象性、创造性的特点。 例:栀子飘香,榴花明艳……在充满生机的初夏时节,为了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增添人文气息,学校将开展“书香满校园”的主题活动。请你为这一活动拟一条标语。 答案示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让花香伴随书香,让名家走进心灵。四、对联题1、明其特点 ①字数相等。②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③词性相对。对联要求,一般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以此类推。④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⑤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不能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2、使用拆合法。 所谓拆合法也即是把一句拆成若干个词组,分别作对,最后又把分别对出的组合成一句。如请为“平山堂下花似锦”写一个下联。(注: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扬州名胜很多。如瘦西湖、何园、史公祠、琼花观等等。)   平山堂下花似锦,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题思路:我们就可用此法来应对,“平山堂下花似锦”就可拆为“平山堂——下——花似锦”三段分别对之。提示中已告诉我们“平山堂是扬州著名景点之一”,它显然是地点名词,这样可以迅速地对出“瘦西湖——史公祠——琼花观——雷锋塔”等等一大串;“下”是个方位名词,我们可以对出“畔——上——边——下”;“花似锦”是个主谓结构,并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我们可以对出“柳如烟——烟如雾——花似海——草如茵”等等。这样我们便可轻而易举的从中选出“瘦西湖——畔——柳如烟”“琼花观——边——花似海”“雷锋塔——下——草如茵”等好对。五、开场白与串联词题开场白的特点:内容要紧扣主题;语言要亲切,要有激情,以点燃观众的热情;语言的形式要生动活泼。串联词的特点:语言要有散文诗般的清新和淡雅;能紧扣节目内容;不冗长;生动风趣。例:“十四岁,我们迈开青春第一步” 开场白:长城、黄河、大海……我们喜爱的地方!牡丹、海棠、腊梅……我们喜爱的花朵!我们十四岁了,我们长大了,我们的青春开始了——到喜爱的地方去,看喜爱的鲜花,让我们的青春芳香!同学们,迈开我们的步伐,向前走,走好第一步!六、活动类题例:一手漂亮的钢笔字能让人赏心悦目。写好钢笔字既是语文课的教学要求,也是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了帮助同学们了解写钢笔字的知识,提高写钢笔字的水平,班上准备开展“走进硬笔(钢笔)书法”的主题活动。①如果同学们推荐你为本次活动的策划人,你打算设计哪些活动项目?请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出两项,并说明活动目的。[示例]项目:硬笔(钢笔)书法比赛目的:激发同学们参与活动的热情,促进同学们认真练字。项目一:硬笔(钢笔)书法知识讲座。目的一:明确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了解硬笔(钢笔)书法的知识。项目二:名家硬笔(钢笔)书法作品鉴赏。目的二:欣赏和借鉴硬笔(钢笔)书法作品,激发同学们的练字兴趣。②为了帮助同学们明确练习硬笔(钢笔)书法的意义,营造人人参与活动的氛围,请你拟写两句内容相关、形式对称的话,作为宣传标语。示例一:练好钢笔书法,传承汉字文化。示例二:写漂亮字,做优秀人。③班上的小刚同学是你的朋友,他平时不用心写钢笔字,字也写得不太好,看到你在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祝贺你说:“你的字写得太漂亮了,要是我也能写得这么漂亮,那多好啊。”你听后可以这样说:“谢谢你的赞扬,其实只要你用心写字,坚持练习,也能把字写好,到时候肯定比我的字更漂亮”七、名著阅读文字创意:主要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文字创意题特点:一是内容与时代同步,所选取的材料多是时代的热点、焦点;二是形式新,是以你平时未练过的形式出现的,如编者按留言、感言推介信、宣传语、辩词等;三是综合性强,有时很难分清是考哪一个考点。做创新题,无论内容有多鲜活,心事如何新颖别致,考查的能力点是不变的,主要就是考察学生的组织运用文字的能力,学习使用多样的语言形式,多多积累词汇是掌握该知识点的有效途径,考察形式是写宣传语、广告语等。那就要求语言的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综合性。
发现相似题
与“GDP(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考查相似的试题有:
1977331672131960136991951691182153(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比重增减东部地带52.352.953.858.358.8中部地带31.231.129.827.627.4西部地带16.516.016.414.113.8(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 _。(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____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乐乐题库
& 中国区域差异知识点 &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习题详情
208位同学学习过此题,做题成功率62.9%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5941.110089中部地带2835.75407西部地带1323.24217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19851990199520002005比重增减东部地带52.352.953.858.358.8&中部地带31.231.129.827.627.4&西部地带16.516.016.414.113.8&(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 _。(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
本题难度:一般
题型:解答题&|&来源:2010-黑龙江省牡丹江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卷
分析与解答
习题“(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1...”的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找到答案了,赞一个
如发现试题中存在任何错误,请及时纠错告诉我们,谢谢你的支持!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
错误类型:
习题内容残缺不全
习题有文字标点错误
习题内容结构混乱
习题对应知识点不正确
分析解答残缺不全
分析解答有文字标点错误
分析解答结构混乱
习题类型错误
错误详情:
我的名号(最多30个字):
看完解答,记得给个难度评级哦!
还有不懂的地方?快去向名师提问吧!
经过分析,习题“(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1...”主要考察你对“中国区域差异”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中国区域差异
与“(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1...”相似的题目:
读“黄河中下游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9分)(1)图中山脉是我国多种地理事物的界线,比较山脉两侧地理事物的差异,完成下表。(3分)(2)A省&&&&资源丰富,该资源外运的措施有&&&&。(3分)(3)B地区发展农业的制约因素是&&&&。(1分)(4)图中①②两项工程比较,①工程的有利条件是&&&&,②工程的起点是&&&&。(2分) &&&&
读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回答下列各题。1.我国的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而同纬度的东部地区则森林茂密。这反映了地理环境具有A.垂直分异规律B.地方性分异规律C.纬度地带分异规律D.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2.图示地区有非常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其中属于非可再生的是A.石油、天然气&&&
B.天然气、太阳能&
C.太阳能、风能& && D.天然气、风能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A.山间低地&&& &&&& B.山谷地带&&& &&&& C.盆地中部&&& &&&& D.山前冲积扇4.塔里木盆地交通线从整体看呈A.网状分布&&& &&&& B.“之”字型分布& & C.线状分布&&& &&&& D.环状分布5.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读图,回答问题。【小题1】图中有关ab两地的资源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ab两地共同能源资源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都不可再生发电量常年稳定密度大,聚能容易清洁,不排放温室气体
“(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的最新评论
该知识点好题
该知识点易错题
欢迎来到乐乐题库,查看习题“(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比重增减东部地带52.352.953.858.358.8中部地带31.231.129.827.627.4西部地带16.516.016.414.113.8(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 _。(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____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的答案、考点梳理,并查找与习题“(10分)分析下列图表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三个经济地带的发展水平比较(2005年)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值(%)人均GDP(元)东部地带中部地带西部地带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比重增减东部地带52.352.953.858.358.8中部地带31.231.129.827.627.4西部地带16.516.016.414.113.8(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2)在表中填出材料二中的1985年和2005年的“比重增减”数值。年期间,东部和中西部GDP所占全国比重的变化是____ _。(3)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____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相似的习题。高二地理下册东、中、西差异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您现在的位置:&&>>&&>>&&>>&&>>&&>>&正文
高二地理下册东、中、西差异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网络 点击数: &&&
高二地理下册东、中、西差异课后练习题(带答案)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1.3 区域发展差异 第1课时 东、中、西差异 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
                    【基础过关】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02年)”。读图,完成1~3题。&&1.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 ②经济基础 ③人口密度 ④对外开放程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答案 1.C 2.D 3.B解析 第1题,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第2题,东部经济地带的矿产资源比中、西部少;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最小。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地带中,均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能力提升】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4~6题。&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5.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答案 B解析 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6.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交通便利&     &&&&&&&&&&&&&&&&& B.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能源、原材料丰富&     &&&&&&&&& D.环境问题严重答案 C解析 ①是东部经济地带,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基础设施较好,对外开放较早,因此经济的国际化程度较高;但由于不注重环境的保护,环境问题严重;能源和原材料较缺乏。《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依据居住环境、生态环境等14项指标,对我国200个城市2006年度宜居状况做了评估。图中数字是排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级行政区的分布个数。读图,完成7~8题。&7.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  )A.均位于南方地区&&&&&&&&&&&&&&&&& B.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C.均以重型产业为主&&&&&&&&&&&&&&& D.均以传统型工业为主8.西北地区的城市未排入前30名,其主要限制因素可能是(  )①自然条件 ②旅游资源 ③城市建筑 ④生态环境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 7.B 8.C解析 第7题,前30名城市个数达到5个的省级行政区分别是江苏、浙江和广东,它们均位于东部经济地带,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第5题,西北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限制了西北地区城市的发展。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交通、能源、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自然、社会指标的量化参数。读“我国区位指数分布图,”回答9~11题。&9.关于我国区位指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区位指数由南部向北部递减B.东部沿海省份区位指数较高的主要原因是资源丰富C.乙地的区位指数小于10的主要原因是环境恶劣D.丙地的区位指数较低,其主要原因是交通闭塞答案 C解析 由图可知,我国区位指数由东南向西北递减,A项错误。我国东部地区区位指数较高是因为交通、劳动力、经济、科技、政府管理等多项社会指标具有优势,而资源相对不足,B项错。丙地为我国江西省,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地形支离破碎,联系不便。另外,河湖众多,水土流失较严重,所以区位指数较低。故只有C项正确。10.图中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中,正确的一组是(  )A.陕西、山西&&&&&& B.甘肃、内蒙古&&&&& C.山西、河南&&&&&& D.广西、贵州答案 A解析 由图可直接读出区位指数在10~20的省级行政区有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陕西、四川、重庆、云南、贵州、江西等,所以A项正确。11.甲地区的区位指数大于40,其中关于其优势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交通便利 ②老工业基地,经济基础好 ③矿产资源丰富 ④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 B解析 甲地区位为广东省,区位指数大于40,是因为交通便利,毗邻港澳,便于引进资金、技术等。12.分析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三个地带的GDP、人口比重和人均GDP项目
地带 &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比重(%)&人均GDP(元)东部&58.8&41.2&7 594中部&27.4&35.7&4 426西部&13.8&23.1&3 456材料二 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年份
地带 &90&&比重增减东部&52.3&52.9&53.7&58.3&58.8&+6.5中部&31.2&31.1&29.8&27.6&27.4&-3.8西部&16.5&16.0&16.4&14.1&13.8&-2.7(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二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东部与中、西部GDP的人均差异要比总量差异________(大、小)一些,材料二中说明我国各地带GDP所占比重只有______在逐年增加,而________和________都在减少,这使得三个地带________________的差距在进一步拉大。(4)下列反映我国地带性经济差异的指标,按重要性由大到小排列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速度、人均GDP、GDPB.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GDPC.人均GDP、经济发展水平、GDPD.GDP、人均GDP、经济发展速度答案 (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东部经济最发达,中部次之,西部较落后(2)经济发展速度 东部最快,中部次之,西部较慢(3)小 东部 中部 西部 经济发展水平(4)A解析 我国最显著的地带性经济差异主要表现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速度两方面。相比较而言,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速度代表了发展潜力,落后地区只要有较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与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是容易缩小的。单纯使用各地带的GDP来比较经济发展水平,缺乏一定的科学性,用GDP与人均GDP来比较更符合实际。综合表中指标及其数据不难发现,我国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人均GDP及GDP的差异上,经济发展速度的差异则通过三个地带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的变化来反映。【巧学速记】顺口溜记忆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的差异东、中、西依次低,水平低,速度低。考查原因可知底:东部地区平原低,气候湿润人口集,交通发达区位齐;西部地区距海远,山地崎岖气候干,交通不便区位差,地带经济不发达。反思小结重要知识点&关键点总结&我的反思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范围是最基本的地理知识也是试题的切入点&东、中、西部发展差异&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产业结构差异、工业化与城市化差异及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最易出考题,应对比理解掌握&
&文 章来 源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
没有相关试题上一个试题: 下一个试题:
? ? ? ? ? ? ?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0年人均gdp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