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辅导中的辅导关系,如何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辅导关系?

心理辅导理念在建立劳技课堂师生关系中的应用--《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第九届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05年
心理辅导理念在建立劳技课堂师生关系中的应用
【摘要】: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是决定心理工作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罗杰斯认为,基本条件是共情、尊重和真诚的积极关注。在8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航模制作课教学过程当中,我在与一个学生的交往中运用了这种心理辅导理念,并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单位】:
【分类号】:G448;G634.93【正文快照】: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课堂教学心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更 是决定心理l_作的关键因素。在建立良好关系过程中,教师的态度和相应技术起着主导作用。 罗杰斯认为,基本条件是共情、尊重和真诚的积极关注。 在8年级劳动技术课的航模制作课教学过程当中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邢克超;[J];比较教育研究;1980年02期
高德建;;[J];上海教育科研;1983年03期
包国庆;[J];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4年01期
林达智;[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尹林春;[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黄健如;[J];课程.教材.教法;1988年06期
胡月星;[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崔新佳;[J];中国健康月刊;1991年04期
任全良;[J];社会;1991年05期
朱勤智;;[J];辽宁体育科技;199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孙念;;[A];江苏省第二次性学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周朝英;沈鹤军;;[A];迈向21世纪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第六届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学术会议优秀论文集[C];1999年
李霞;姜文荃;;[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崔秀艳;马思红;;[A];中华医学会第五次全国烧伤外科学术会议论文汇编[C];1997年
郑安云;王延萍;;[A];社会性别与发展在中国: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于锡香;刘在治;李鸣果;;[A];中国康复医学会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三届中国康复医学学术大会论文汇编[C];2001年
王华;张新娟;;[A];第七届中日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汇编[C];2001年
秦彩玲;;[A];全国护理临床研究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会编[C];2001年
宋笑亭;吴雷;;[A];全国电磁兼容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夏锦文;;[A];法学教育:比较与省思——现代法学教育论坛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余瑞清;[N];中国质量报;2000年
李洪吉;[N];法制日报;2000年
蔡闯;[N];光明日报;2000年
王翰林;[N];科技日报;2000年
赵笑云;[N];市场报;2000年
;[N];中国中医药报;2000年
王行娟;[N];中国人口报;2001年
李新颜;[N];江苏经济报;2001年
田同生;[N];计算机世界;2001年
王峰;[N];中国消费者报;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佘仁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黄圣英;[D];江西师范大学;2002年
朱飞;[D];华中师范大学;2003年
戴燕;[D];安徽大学;2003年
李远芳;[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金丽雯;[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梅波;[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何丽丽;[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李倩;[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4年
薛菲;[D];华东政法学院;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font color="#15-7-21&
·<font color="#15-7-19&
·<font color="#15-7-6&
·<font color="#15-7-6&
·<font color="#15-7-6&
·<font color="#15-7-4&
·<font color="#15-7-1&
·<font color="#15-6-29&
·<font color="#15-6-29&
·<font color="#15-6-24&
·<font color="#15-6-24&
·<font color="#15-6-24&
·<font color="#15-6-15&
·<font color="#15-6-15&
·<font color="#15-6-15&
研究成果: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初中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栏目:研究成果&&&&发布日期:&&&&选择字号【
& & & &运用团体心理辅导建立初中生和谐师生关系的实践研究
一、师生关系内涵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既受教育活动规律的制约,又是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关系的反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的保证,也是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方面。师生关系包括教育关系、心理关系、伦理关系。
(一)教育关系:教育关系是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也是师生关系的核心。师生之间的教育关系是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而产生的。这种关系是从教育过程本身出发,根据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各自承担的不同任务和所处的不同地位,对两者关系做出的教育学意义上的解释。一般来说,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促进者、组织者和研究者,而学生一般是参与者、学习者,同时又是学习的主人和自我教育的主体。这种关系形式,并不随教师和学生的主观态度而转移,而是由客观条件所决定,并且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活动中得以表现。教育关系的建立,首先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直接受制于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技能和人格力量等。在教育关系中,教师与学生的活动中心都与教育目标有关,并体现着学校教育工作的任务与特点。这种关系既应符合教育科学规律,又应体现教育创造艺术,既能为师生双方提供最大的发挥主体力量的空间,又能使双方的力量形成有效合力,从而使学生获得和谐发展。
(二)心理关系:是师生为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而产生的心理交往和情感交流,这种关系能把师生双方联结在一定的情感氛围和体验中,实现情感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师生心理关系是伴随着教学活动的开展而自然形成的,是教学活动中一种客观而基本的师生关系,它受到教学过程和结果的直接影响。由于教育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所以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贯穿于师生关系的全过程。师生心理关系对教学活动具有重要影响,是教学活动得以展开的心理背景,并制约着教学的最终结果。同时,良好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会促进师生情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所以加强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甚至会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很大的影响:优化师生心理关系是师生关系改革的现实要求。
(三)伦理关系: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折射着社会的一般伦理规范,同时又反映着教育活动独特的伦理矛盾,因此师生关系也表现为一种鲜明的伦理关系。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是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构成一个特殊的道德共同体,各自承担一定的伦理责任,履行一定的伦理义务。这种关系处于师生关系体系中的最高层次,对其他关系形式具有约束和规范作用。学生的道德观念有很大部分是从教师那里直接获得的,教师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以道德方面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广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尚的人格和正确的道德思想,这正是建立良好的师生伦理关系的关键。在现代社会,师生互相尊重、人格平等成为师生伦理关系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追求,人性解放、民主自由是现代伦理的基本精神,因而,只有充分体现现代伦理基本精神的师生关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师生伦理关系。作为现代教育伦理本性的具体化和集中表现,现代师生伦理关系应具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体现教育崇善的基本特性,这也是师生伦理关系改革的方向所在。
三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在现实中是浑然一体的彼此交织在一起展开的。教育关系是其他两者的基础。它包含了心理关系,心理关系伴随教育关系而生成。伦理关系保障了教育关系和心理关系的顺利进行。
二、和谐师生关系
是指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动中是民主的,在相处的氛围上是融洽的,核心是师生心理相容,心灵的互相接纳,尊师爱生、真挚的情感关系。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特点
和谐师生关系应当具有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主要特点。一方面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都能体验到民主、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与宽容、友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与鞭策、鼓舞与感化、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它的宗旨是以人为本,促进学生人格的自主发展。有学者提出和谐师生关系的“四共”特点。
(一)共存: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培养能力、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过程。是一个由师生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两者缺一不可。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师生都把双方看成是一个有机的共存整体,他们在同一个目标引导下凭借教育教媒体,共同按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地完成其任务。双方中若有一方打破这种共存关系,就会使教学秩序无法得以保持,正常的教学活动就不能进行,教师成为了无观众的个人独白,学生成了没有教师指导的纯自学活动。
(二)共长:是指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过程。师生的共长是互为前提的,学生的成长是自身努力和教师悉心培养的结果。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艺术越高,学生的成长也越快。教师的成长程度在一定领域、一定范围内也相应地受到学生的挑战。学生“学然后知不足”,明确了人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个体是由不成熟到成熟、知之少到知之多、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成长过程。“教然后知困”使教师暗下决心汲取更广泛的知识养分,不断地充实和完善自己,做到不断超越自我。
(三)共创:即师生共创绩效。教师能够利用创新意识和现有的教学资源,重组教材,寻找和运用新且有效的教学方法,设计新颖的教育方案,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新体系,在学生的协作中共同营造教学舒畅的教学氛围,创造性地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的。在共创中教师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越强,学生协作精神越好,创造的过程越流畅,教育教学的效果也就越佳。教师是引发共创的主导,学生是进行共创的主体。
(四)共乐:是指师生在教育过程中开放平等,相互尊重,心情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教学时相互合作,愉快互动,使学生在快乐中接受知识、提高学业成绩,教师则愉悦地完成相应的任务,这是教育改革对师生关系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
四、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一)是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进行,教学相长的前提。
师生关系融洽和谐,教学过程顺利,效果好;反之,教学过程就不顺利,效果也差。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教学相长的首要前提。“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深刻揭示了两者的辩证关系。在“文化反哺”现象十分明显的今天,教学相长尤为重要。这样才能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能很好地与学生交流。师生关系不是“猫与鼠”的关系,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关系,也不是“听不进、掏不出”的异常关系。
(二)是班级管理中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条件,也是教育效能产生的保证。
教育效能产生的轨迹是:学生先从感情上接受老师,再愿意从理性上接受老师所提供的教育。教育的过程是师生之间不断交流的过程,既有各种信息的发出和反馈,又有情感的相互交流。这种互动构成教育、教学的氛围、背景,在师生之间形成了“知识场”和“心理场”。作为班级教育者,在师生交往中应随时注意和调节双方的心理距离。既要有教师的尊严,又要努力形成自身的凝聚力和让学生指向教育者的向心力。这要求教师必须对学生有至诚之爱的真挚情感和态度,从而引起学生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正如古人说的“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才能“受其术”。同时必须注意师生平等,师生在人格上和真理面前是平等的,充分相信每个学生具有发展的潜能。“木桶盛水原理”告诉我们,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创设公平的学习情景,让每个学生去体验成功。这样可创造良好的心理氛围,而且可以使学生产生责任感、自觉努力、严格要求自己。
(三)是提高教师和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课堂上一切困惑和失败的根子,绝大多数场合都在于教师忘却了在上课,这是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这种劳动的成功,首先是由师生关系来确定的。”
事实上,如果师生关系这一问题不首先解决,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的优化,有效的教学,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教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与快乐感都是一种奢谈。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学校生活质量也就成为可望不可即的海市蜃楼。
五、教师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在师生关系的构建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现代教育理念强调,教育的真谛不仅仅是传递,而是唤醒、鼓舞和激励,从这个角度出发,教师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关键,对此,有学者提出教师可用的“六剂”策略。
(一)修身— 师生关系的基质剂。师生关系是对立统一的,教师处于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运动变化中起着主导作用。因此,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教师。作为教师,首先,应该结合自身的工作转变观念,加强自身修养,提高师德素养,以高尚的品格和过硬的素质去感染学生,征服学生,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其次,教师应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研究,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的艺术水平,及时做好角色的转换。在素质教育中教师不再是独奏者而应是伴奏者,舞台的中心是学生,教师的任务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不是学生的监督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变墨守成规的紧张课堂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研究型课堂,师生互动,共生共长,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教学手段,频繁地在课堂中使用。这种“新”无疑容易使学生佩服,既树立了教师的威信,更在无形当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对知识的渴望,而这些要求教师时刻遵循“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诲,只有这样在教育的全过程中才更容易做到民主、尊重与理解。
(二)尊重— 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尊重才能在师生间真正架起一座通往美好心灵的桥梁,学生对教师的敬重,让教师感受到付出的价值与成就感。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教育的前提是相互尊重,因为只有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才能让学生主动地去体验生活、体验社会,才能使学生在体验中探索和成长。
(三)爱心— 师生关系的溶解剂。适度的相互的爱是和谐师生关系的溶解剂,教育志士夏丐尊先生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学生非常需要教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甘泉洒向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获得心理上最大限度地满足,从而引导学生对教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创设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但爱不是教育的全部,更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即使是真诚有爱心也可能有两个导向,或导向民主,或导向专制。
(四)赏识— 师生关系的催化剂。赏识不仅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一个人至少有八种智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因此,教育不是寻找适合教育的学生,而是寻找适合学生的教育。教育者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发光点”,然后赏识学生的“发光点”,使之成为“发光面”。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内心世界都潜伏着积极向上的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用赏识的智慧唤醒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内在的潜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自主探讨,学会学习,一定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理解— 师生关系的润心剂:理解他人使人淡定,理解自己使人平静。杜威说:成人有成人的价值,孩子有孩子的价值。主动了解不同时代学生的特点差异,不同学生的家庭情况、兴趣爱好、心理需求、学习基础,才能充分地理解学生行为举止,才能扩宽教师心灵的容忍度,接受学生实际能力,对学生有合理的期望值,才能平和淡定地面对学生的一切。
(六)沟通— 师生关系的黏合剂: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全方位沟通,需要师生间的平等沟通,与学校管理层的及时沟通,与家长的坦诚沟通。沟通不仅是信息的传递,沟通更是理解的基础,情感的交流,心灵的桥梁,理念的对话。通过沟通能够缓解冲突,清除淤泥,解除误会,化解心结,实现师生的共同愿望。
六、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沟通技巧
沟通是为了一个设定的目标,把信息、思想和情感在个人或群体问传递,并且达成共同协议的过程。
师生沟通是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满足多层次需要的重要手段。其内涵层次包括:①教师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在与学生沟通;②教师发出信息方式,影响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方式;③真正的沟通是信息的被学生所接受,而不仅是教师本人的一种意图;④教师采用传递信息的方式,往往决定了与学生沟通的结果。
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有效沟通技能,可以从以下途径进行探究。
技巧一:与学生建立和谐的情感关系。学生对老师的接受程度常常是被情感和教师给予他们的感觉所支配的。在人类的内心世界中,人们为每一件事情都赋予了情感的色彩,趋乐避苦主宰了人们所有的情感。近5年来大脑学科的发展揭示:情感思维占绝大部分。理性思维受情感思维的影响,人脑先有情绪中枢,再慢慢发展出思维中枢,情绪与理性的关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情绪的能量压倒理性,情绪产生动力。
技巧二:满足对方的心理需求。每个人都有成就感,完美感,受重视感,个人突出感的心理需求,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尽可能发自内心地、真诚地赞美,多鼓励营造轻松、亲切的交流氛围。
技巧三:用对方的思维方式与对方沟通。学生的思考方式是从自我中心和自我需要出发的,说服和影响对方时要先用对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包括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态度,爱好、习惯等,用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与对方沟通,在此基础上,再渗入自己的理念,达到引君入瓮的效果。
技巧四:接纳一真诚一理解。接纳即用学生能够接纳的方式来影响学生,不与学生发生直接的对立、冲突,在不明确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对学生下结论。站在学生的立场去理解学生,理解不等于同意,但表达理解是一种包容的情怀,真诚表达出对对方的信任和诚实,让学生信任自己,坦诚说明自己的理由,能够让对方不断地说“是的”,多用“我们信息”表达,少用“我信息”,用表达“我信息”代替“你信息”。
技巧五:善用自身的人格魅力。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对学生充满了一股无法言表的吸引力。教师人格魅力的构成要素:学识、创意、个性、诚恳、宽容、协调的心理品质和宁静的心灵,为人处世的态度和原则,适时转换角色的能力。学会示弱,多用“我向信息”比“你向信息”更能够有效地面对学生。“我向信息”使学生把教师看作一个真实的人—一个会失望、难过、愤怒的人,一个也有缺点和弱点的人。在“我向信息”中,应当具备三个要素:主格人称代词—我,教师的自我感受以及学生的行为对教师的影响。
技巧六:KISS原则(keep it short and simple)。语言简洁,多使用短句子,谈话时间不宜太长,每次谈话围绕一个或少数重点。选用词汇的要求:多用事实和中性的词汇,选择明确具体的词汇,提供富于建设性的反馈意见,反馈意见要有现实性即学生能够实施的。
技巧七:善用肢体语言。一个人传递给他人的身体语言所表达的意思可能是不明确的,但它常常比口头语言更直接。沟通效果仅有7%是取决于文字内容,38%取决于语调及声音,55%是人类变化丰富的身体语言。身体语言的运用要求:正面或鼓励、赞赏的眼光,坐、立姿势坚定挺拔,开朗的表情,清晰、稳重、坚定的语调,保持开朗、稳重、轻松的表达,平稳、平静地讲解,强调重点词汇。
技巧八:积极地聆听。倾听是表达尊重的一个明显标志。“倾听”是满足学生感情上被接纳、受重视以及安全感需求的最为重要的工具。通过倾听,可以使学生感受到自己有价值。对于学生来说,得到倾听就意味着被理解,并且感觉到自己的思想和感情确实是有意义的。聆听常常比说话更能够影响对方。何时运用积极聆听技巧?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发生冲突时,为了支持别人,在情绪化的场合,积极设身处地地聆听要做到“五到”,不仅要“耳到”,更要“口到”(回应)、“手到”(用肢体表达)、“眼到”(观察肢体)、“心到”.(用心灵体会)。
技巧九:巧妙提问。在师生沟通中,教师通常处于引发谈话或讨论的位置,因此,通过直接提问题来引导学生表达和引发讨论是非常必要的,这样能使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理清思路,表达所感、所想。在课堂教学、集体或个别的教育谈话中,教师常常会采用提问方式。而提问技巧的使用,将有助于提高引导的效果。多用“什么”,“怎么样”,少用“为什么”。在提问中,常用的疑问词有“什么”,“怎么样”,“为什么”。
在人际交流、协商、教师指导和有纪律约束的场合,当事情没有向人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时,我们就会情不自禁地问:& “为什么?——你为什么这样做?——你为什么迟到了?—你为什么管不住班上的学生?——你为什么恼火?”等等。当用“为什么?”提问时,总是涉及当事人的动机,或分析他的行为意图,而有时学生对自己的行为动机并不清楚,或难以马上清晰地表达出来,就会出现沉默。而且,在“为什么”这种问题的后面,往往带有很强的道德谴责语气,如“天哪,为什么你会这样做?”毫无疑问,这样的语气会激起被问人的犯罪感,对方会因此而拒绝回答,或因有这种感受而感到窘迫。当以“怎么样?”和“什么?”提问时,给人的感觉是想要了解更多的情况,获得更多的信息。因此,如果以这种中性的方式进行提问,就消除了对被问人潜在的威胁,学生比较乐意回答。
在学校里,有时会出现学生违纪的情况,这时,教师能正确使用提问方式显得尤其重要。有的教师解决这一类问题时,质问不当,常常事与愿违,双方进入对峙状态,最后以一方丢面子而告终。善于运用提问方式的老师,带着对问题的好奇,用“发生什么事情啦?”而不用“为什么?”来询问事情的起因,从而把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也能使得老师和学生双方都能有较平静的心态,气氛平和,言行不会出格,顾及了双方的面子,学生也容易接受教师的意见。
技巧十:积极反馈,善用副语言。有效沟通,需要彼此进行积极的反馈。教师的积极的反馈会给学生莫大的希望和力量,让学生产生更丰富的思维。这时,老师不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需要表达和学生相反的意思,只是表达想继续听明白学生想表达的意思。
反馈的时候只需要使用简洁的语言,比如:“我听见了”,“我知道了”,“继续说下去”,“我正听着呢”,“好的”,“没错”,“啊”,“有意思”以及“啊哈”。同时要注意使用副语言。副语言也称辅助语言,它包括发声系统的各个要素:音质、音幅、音调、音色等。语言有真有假,副语言如语调、面容等作为思想感情的表现却较为真实,因为往往是不自觉的。
反馈能帮助师生建立积极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说出自己想说的话,同时也明确地表明老师在认真倾听他的讲话。当教师对学生的讲话进行反馈时,实际上,教师扮演了一个辅导者和拉拉队长的角色,态度明确地鼓励学生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进行反馈的时候,从多个角度表明自己的观点,学生更容易接受。
七、教师化解师生冲突的主要策略
师生冲突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尽管我们可以尽力加强预防,但师生冲突还会时有发生。特别是在面对21世纪多元化的中学生时,不经意地就会引起师生对峙。因此,教师还要学会如何化解师生冲突。
(一)认识化解师生冲突的步骤
师生冲突很多时候是一种突发性的事件,教师要能够在面对师生冲突时临危不乱,处理冲突时有条不紊,就必须掌握基本的化解师生冲突的步骤。可以分为以下几步:
第一,调控情绪,平复心情。冲突发生时,师生双方多数处于极为激动的状态。此时,教师要立即停止并冷静下来,通过放慢语速,深呼吸,或是短暂停顿等方式,使自己放松,把自己的直接感受告诉学生,让不良情绪得到缓解。
第二,思考解决方案。待自己平缓心情之后,教师要迅速探究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并预见一下,如果使用这些方案,会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同时,教师还必须确定自己接下来到底想达到的目标和采用的方法。
第三,预设备用方案。教师除了要设定一个自认为最佳的方案之外,还要预设一个备用方案,以便在头一个方案不起作用时使用。
第四,实施优先选择的方案。此时,教师可以运用自己认为最佳的方案来解决冲突问题。
第五,评价结果。教师要看看选择的方案是否已经达成自己期望的结果,以及在其他类似的场景下是否可以运用这项策略,从而积累冲突处理经验。
(二)托马斯冲突化解策略的选择及其运用
肯尼斯.托马斯提出的冲突管理模式可以为教师化解师生冲突提供理论上的支持。托马斯的冲突管理模式提供了两个维度,一个是从不合作到合作,另一个是从不专断到专断,由此而引出五种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即回避、让步、妥协、支配强制与合作。这五种模式各有所长,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情景的需要,选取不同的冲突处理方式。
第一,合作策略。由于师生冲突从本质上讲,大都是由任务或过程所引起的可调节性冲突。因此,我们建议教师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合作策略,来化解师生间的冲突。由于合作性策略的运用要求师生双方共同努力。在利用这一策略时,教师不但自己要有合作的意识,还要善于培养起学生的合作意识。因此,当冲突发生后,教师应当尽可能地让双方平静下来,避免冲突的进一步恶化。在冲突解决环节,师生双方首先要对冲突问题进行商谈,将不喜欢的对方的行为进行非评价性的描述,并把冲突视为需要共同解决的一个问题,从而树立起双方直面冲突,寻求解决办法的信心。其次,教师除了要表达自己对师生冲突的认识,更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冲突的看法以及对冲突有什么感觉。再次,师生之间要换位思考,站在对方的角度看看,自己当初的行为是否有不妥之处。如果教师发现错在自己,那么就应当诚恳地道歉。如果错在学生,教师也不要急于告诉学生应该怎么做,而是鼓励学生运用判断力来认识这一问题,并让他们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师生双方还要共同协商出成功的解决办法,并指出以后应当如何注意这一问题,以及如果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又应当怎么解决等。
第二,让步策略。如果教师发现有错的是自己,并有愿望听取学生的意见,从而建立起师生间的互信时,可以运用让步的策略。另一方面,如果学生认识到错误,并愿意从错误中总结教训时,教师也就不要步步紧逼,得理不饶人,让步在此时变得非常有效。
第三,妥协策略。中学生的思维方式或是行为方式通常带有一种时代感,但作为教师不一定人人能够理解,若其思想与行为都没有违背基本的社会道德原则,教师就应当选择妥协这一策略,双方可以保持各自的观点。
第四,回避策略。当师生冲突的问题微不足道,不会升级或恶化,或者当教师对问题把握得并不是很清楚,需要进一步深入了解时,教师就可以运用回避的方式。它可以避免问题的扩大化,有利于暂时缓和矛盾。
第五,支配强制。虽然大部分教师理性上都认为支配强制性的冲突处理手段不好,但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家又常常在使用这一方式。事实上,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教师仍有必要使用这一方式。例如,当教师面对的是一件紧急事件,需要快速做出决策,避免冲突带来更为重大的损失时,强制或支配性的手段比其他方式会更加有效。没有支配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适度的支配也是必不可少的。
八、发挥学校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保障作用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直接的主体人是学校的师生,但必须要有学校层面的强有力的行政支持。仅凭个别老师的一己之力很难见成效,学校等教育管理机构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保障。
(一)促进尊师重教社会道德风尚的构建。师生关系作为各种社会关系中的一种,无不受到社会环境和道德风气的影响。社会重视教育,提高教育投入和教师地位,“尊师重教”蔚然成风;同时,关注青少年成长,净化社会风气,回归“以人为本”的教育,提倡教育是为愉悦的生活做准备……这些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都能有效避免“功利教育”、“教师作为生产者,学生是消费者—买卖关系的教育”的产生,让师生关系回归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
(二)加强师生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师、生双方都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校中,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必要的心理辅导,同时,教师也要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及时排解焦虑和不良情绪。利用专题团体心理活动,在交往过程中和学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师生人际交往技巧和能力:如倾听的能力、有效交流的能力、控制情绪理性思考的能力。
(三)为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提供培训和学习的机会。调整教育理念和思维,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以学生为本,改革探索教学模式。教师要自主主动学习,也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的整体规划,为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机会。
(四)改革管理制度,完善激励机制。要根除功利教育,让师生关系恢复和谐,仅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转变观念是做不到的,还必须进行教育制度改革,如评教制度、评学制度、家校联系制度等,完善适时总结和表彰的激励机制,以利于持续而长久地开展工作,避免懈怠塞责现象的发生,方可有成效。
中学生对自己与老师之间的关系是极为敏感的。他们可能因为与老师的关系处理得好而觉得学习、生活愉快,也可能因与老师关系处理得不好而感到前途无望。了解自己与老师关系的问题所在,是改进师生关系的前提。下面介绍一个师生关系测验问卷,以帮助中学生了解自己的师生关系状况。
本测验共有21个陈述句项目。请仔细阅读每个项目,并对照自己的实际情况,作出是与否的判断,然后从每个项目后的“是”与“否”备选答案中选择其中的一个,打上圈。
选&&& &&&&&&&&&&&&&&&&&&题
答& 案& 选& 择
1.你经常不能明白老师的讲解。
2.某位老师对你感到比较讨厌。
3.老师常以纪律压制你。
4.老师上课不能吸引你。
5.老师不了解你的忧虑与不安。
6.你的意见常被老师不加考虑地反对。
7.老师把考试成绩的高低作为衡量学生的优劣,或奖惩学生的尺度。
8.你找不到一位能倾诉内心隐秘的老师。
9.老师常体罚或变相体罚你。
10.老师常给你增加学习负担。
11.某位老师对你有点冷漠。
12.你的思想常被老师支配。
13.你在学习上的创造性见解常得不到老师的肯定。
14.老师常让你感到紧张与不安。
15.老师常误解你的行为而责怪你。
16.老师无法帮助你改进学习方法。
17.老师很少与你倾心相谈。
18.你常屈服于老师的命令与权威。
19.有些老师授课的方法很单一,让人感到乏味。
20.你讨厌某位老师。
21.有个别老师容易发火,让我感到很恐惧。
计分规则与结果解释:
(1)凡是回答“是”者,记1分,回答“否”者,记一1分;将所有项目的分数累加起来,即可得到总分。
(2)整个问卷又可分为三组,每组包含7个项目,它们是:
A组(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关系):1,4,7,10,13,16,19
B组(与老师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惑):2,5,8,11,14,17,20
C组(与老师在地位上的困惑);3,6,9,12,15,18,21
A组的合计分数,代表你在教学过程中与老师关系的紧张程度:5-7分,非常紧张;一4-4分,有点紧张;一7-5,不怎么紧张。
B组的合计分数,代表你与老师在情感距离上的困惑:3-6分,非常困惑;一3-2分,有些困惑;一6-4分,基本上没困惑。
C组的合计分数,表示你与老师在地位上的困惑:5-7分,非常紧张;一4-4分,有点紧张;一7-5,不怎么紧张。
(3)测查结果的解释:
总分在ll-21分之间,与老师的关系非常紧张;总分在一10-10分之间,与老师的关系不怎么好;总分在一21-10分之间,你与老师关系和谐。
师生相互态度
师生情感关系
师生在课堂合作状态
教师简单,粗暴,学生畏服
学生情绪不愉快,师生相互疏远、紧张、对立
教师不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以教师的主张、决定为准;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独立思维受阻
师生交往呈明显单向型,易发生冲突,教学效果差
教师以领导者自居,学生采取服从态度
师生之间感情平稳,无冲突
教师包揽一切活动,学生跟着教师设计的路子走,明显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
从知识的掌握看。有一定的教学效果;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差
自由放任型
教师对学生无严格要求,放松指导责任;学生对学习采取自由态度
课堂气氛淡漠
教师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各行其是,教师能解答学生的问题,但不能给予及时的正确指导,不认真检查学习效果
教学效果明显下降
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热情、和蔼、公正,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学生尊敬教师,接受指导
情绪热烈、和谐,课堂气氛活跃
师生之间呈现积极的双向的交流,学生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各抒己见;教师认真引导
教学效果良好
您是第&&位访问者
地址:苏州市相城区太平街道元春路 邮编:215137 联系电话(举报咨询电话):4
苏ICP备号-1&&E-mail: 版权所有 苏州市相城区太平中学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立良好人际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