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意志管理的内涵和缺点。以及机制管理的内涵和优点。

1-1、公共管理的内涵是什么?(与含义不一样)答: (1)公共管理的主 体是公共组织; (2)公共管理的客体是社会公共事务; (3)公共管理的目 的是实现公共利益; (4)公共管理过程是公共权力运作过程。 1-2、简述公共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区别。 (P5-6) 答: (1)目的不同。公共管理是要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主要给特定社区 的人们提供非营利性的产品或服务,其目的是公益性的;企业管理主要是 通过生产和销售产品或服务,以营利为目的。 (2)限制因素不同。公共管 理的整个过程中都受到法律的限制,企业管理则不同,法律在其活动中仅 仅是一个外部制约因素,它的原动力就是为了追求高额利润。 (3)物质基 础不同。公共管理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源于税收和发行债券,是 公共的,必须公开化;而企业管理中所需要的各种物质资源主要来自于投 资的回报,来自于所获得的利润,不需要公开化。 (4)管理人员选拔方式 不同。公共管理人员是选举或任命而产生的,主要依赖于政治才干和政治 倾向性,有职业化、终身化的趋向。 (5)绩效评估不同。公共管理评估的 主要指标是行为的合法性、公众舆论好坏、减少各种冲突的程度、公共项 目的实施与效果、公共产品的数量及其消耗程度等,偏重于社会效益;企 业管理的评估指标主要是销售额、净收益率、资本的净收益以及生产规模 的扩大程度、市场占有率的提高等,偏重于经济效益。 1-5、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如何?答: (1)是一门交叉学科; (2)是一 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 (3)是一门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的学 科; (4)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1-6、公共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哪些? 答: (1)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 (2)系统分析法; (3)比较分析法; (4) 案例分析法。 1-7、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P11—13) 答: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 其他组织相统一, 重在政府组织上; (3) 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 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 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 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 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1-9、何谓公共管理?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 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特别是科学管理的 方法) ,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1-10、 “新公共管理”运动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府职能,以求 使政府 “管得少一些, 但要管得好一些” ; (2) 尽可能地实现社会自治; (3) 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引入竞争机制,以 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1-11、简述公共管理的特质。 答:公共管理的特质与私人管理存在本质的差别。1、政治权威与经济权 威。2、多元制衡与自主性。3、公共利益与私人利益。4、法的支配与意 志支配。5、政府与市场。6、多元理性与经济理性。 1-12、公共管理学的形成和发展。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新兴学科:(1)因为公共管理学是在公共行政学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因此要清楚公共行政学的形成和发展。 1845 年法国科 学家安培提出建立一门管理国家的科学的设想, 被认为是行政学产生的胚 胎;1887 年美国的威尔逊总统发表《行政之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 明确提出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学科来研究; 1926 年美国出版了怀特的 《行 政学研究导论》 、威洛比的《公共行政学原理》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理论体 系的形成。 (2)要清楚公共管理学的产生和发展,知道公共管理学与公共 行政学的关系和区别。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国家兴起了一场公共行 从 政改革运动,这场改革被称为: “重塑政府” “再造公共部门”的“新公 共管理运动” ,公共管理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公共管理学以研究 公共管理的问题为核心,融合了相关学科的知识,突破了传统行政学的学 科界限,涉及了以往行政学所未涉及的许多领域和主题,为社会治理提供 了新的模式。 (公共管理的起源或形成与发展)从历史的角度看,公共管理是在 1-13、 公共管理的演进历程。公共行政的基础上提出并发展起来的,在不同的历 史时期公共管理(公共行政)的发展表现出不同的特点,20 世纪 80 年代 开始的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即“新公共管理”运动,是公共行政向公共 管理转型的开始, 公共管理发展的趋势是政府公共政策化和公共管理的社 会化。 1-1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公 共管理及公共管理学的相关概念与体系; (2)公共管理的组织系统:公共 组织的类型、特征、结构和体制; (3)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程序性职能 (决策、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和任务性职能(政治、经济和社会职 能)(4)公共管理的运作过程: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 ; (5)公共管 理的战略; (6)公共管理的资源管理: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 管理、信息资源管理; (7)公共管理的绩效评估; (8)公共管理的规范: 责任与伦理; (9)公共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1-15、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学就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 科。具体地讲,它要研究作为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 组织的结构、功能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研究公共管理的活动过程及其环节 (包括决策、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评估等) ;研究公共组织 如何维护、 增进与分配公共利益以及有效地向民众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 1-16、何谓公共管理?公共管理具有哪些基本特质? 答:公共管理是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部门整合社会的各种力量,广泛运用 政治的、管理的、法律的方法,强化政府的治理能力,从而达到提升政府 绩效和服务品质的目的。 公共管理具有公共性、社会性、管理性。 1-17、新公共管理的基本内涵及其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的内涵包括七个要点:①即时的专业管理。②标准明确与 绩效衡量。③强调产出控制。④转向部门分权。⑤转向竞争机制。⑥强调 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方法和实践。⑦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 新公共管理的特征:①采取理性途径的方式处理问题。②重新设计组织结 构。③改变组织结构。④依据经济、效率、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 ⑤改变现行的政策。⑥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⑦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 应性以及学习的公共组织。⑧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2-1、政府职能的演变包括哪几个阶段?答:政府职能的演变大致经历了 限制政府干预、主张政府干预和对政府职能的重新思考三个阶段。 2-3、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和作用是什么?(P49—52)答:非政府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是非政府性、公益性、正规性、专门性;非政府公共
组织的作用是广泛性、针对性、中介性; 2-5、当代公共管理者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答: (1)管理认知能力; (2)管理诊断能力; (3)管理决策能力; (4)人 际沟通能力; 2-7、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答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 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 ,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 。弊端: (1)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分集中; (4) 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 (1)改变管理理念, 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2) 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 (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 体系; (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 工作效率; 2-9、简述市场经济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能。 (P39—40) 答: (1)建立并维护社会和市场秩序; (2)提供公共物品及基础服务; (3) 调控宏观经济并保持稳定; (4)进行收入和财产的分配; (5)保护自然资 源和环境; 2-10、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 (P40-43) 参考观点: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政府对社会经济实施全 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 ,实行一种“命令式经济” 。弊端: (1) 政企不分,政事不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分集中; (4) 政治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 (1)改变管理理念, 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2) 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 (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 体系; (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 工作效率; 2-11、简述政府失效理论的基本观点及政府失效的几点表现。 (P43-45) 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 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 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局限和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表现及原因: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2-12、如何形成非政府公共组织与政府组织的良性互动? 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精简政府机构,形成小政府、大 社会的合理局面; (2)改变非政府组织建立的方式,政府不应干预,而应 强化服务意识和质量观念, 由下而上的建立公共组织, 并应形成社会动作、 政府支持的环境,给予非政府公共组织良好的发展空间; (3)营造人民群 众广泛参与解决社会问题的氛围,并逐渐形成社会机制。 2-13、市场失灵。 市场经济是目前世界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国家经济运行机制, 因此使用了市 场经济国家的概念。界定政府职能的主要依据是市场失灵。 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不能发挥积极的作用的情况, 主要有垄断导致效率 损失和降低商品服务质量;公共产品无法按定价收费或交易成本过高;经 济活动的外部性使等价交换原则不能贯彻; 市场机制和竞争会产生收入上 的不公平;市场经济会产生周期波动、失业和通货膨胀;市场机制难以全 面实现社会的公共利益。 在这里还需说明的是市场失灵可以靠政府的作用去弥补、纠正,但认为政 府可以完全有效地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是不合实际的。 事实上市场机制解 决不了的问题,政府也不一定能解决。因此必须是政府与市场良性互动, 一方面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改善和扩大市场作用; 另一方面市场力量对改变 政府低效率的运作起到积极作用。 2-14、公共管理者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的管理技能? 答:①技术性技能。②人际关系技能。③概念化技能。④诊断技能。⑤沟 通技能。 2-15、有效公共管理者应具有哪些基本的特质? 答:①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②有效的公共管 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③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 全的政治感觉。④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 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⑦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擅长于分析与思考。 2-16、论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答: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本质上 的缺陷, 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 包括政府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 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 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 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 (1)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 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 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而不是靠政府去 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 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 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2-17、结合实际谈谈转型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应如何转变。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 分开; (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 (4)实行宏观 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资效率。 总体上讲, 在转型时期我国政府工作应由全面转向适度; 由微观转向宏观; 由直接转型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3-1、公共政策的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公共性,利益选择性,目标 指向性,权威约束性,功能多极性,动态发展性 3-3、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方法是什么?答:主要是体现在四个阶段:问 题搜索、问题界定、问题表述、问题感知。 3-4、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原则是 公正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优化原则。 3-6、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哪几个步骤? 答:公共政策规划的基本程序包括:确立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评估 政策方案、择优政策方案。 3-11、分析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相关因素。 (P96-98) 答: (1)政治因素:政策的特性(如:复杂性和合法性)影响政策的执行; 政治体制影响政策的执行 (包括: 权力分配形式、 政党制度、 选举制度等) ; 社会利益格局影响政策的执行; (2)行政因素:政策执行机构影响公共政 策的执行(条件包括:职权明确、保证执行权威、有执行保护) ;政策执
行人员的素质(如:思想素质、专业素质、能力素质等) ;政策执行的资 源(如:人力、物力、财力等)(3)沟通因素:做好宣传教育工作,使 ; 人们了解某项政策的意图; 做好政策解释工作; 做好政策执行中的交流 (内 外横向交流、上下协调) 。 3-13、简述公共政策规划主体和基本原则。 (P91-92)答:公共政策规划 的主体是:执政党、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其他机构。基本原则是:公正 原则、受益原则、系统原则、权变原则和优化原则。 3-14 、 谈 谈 对 公 共 政 策 评 估 的 一 般 标 准 和 主 要 障 碍 的 认 识 和 理 解 。 (P100-102)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 (2) 政策效果的多样性; (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 3-15、分析公共政策制定民主化、科学化的必要性和基本对策? 答: 公共决策科学化就是指公共决策这一主观活动要完全符合客观事物 的实际,并运用科学的理论、方法、手段和体制进行决策。 公共决策的民主化就是在公共决策的过程中, 使人民群众充分行使参 与决策的民主权利,并广泛听取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使决策 能够充分体现民意,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决策科学化是人类长期追求的目标。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要进一 步促进我国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决策的科学化水平。 当前,实现我国公共决策科学化的基本要求与途径有: (1)树立正确 的决策指导思想。 (2)正确认识具体决策对象和决策环境的特点和规律。 (3)建立健全决策机制。 (4)规范决策程序。 (5)现代化的决策技术与 方法。 当前,实现我国公共决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和途径为: (1)决策观念 的民主化。 (2)决策过程 中的民主化; (3)决策环境的民主化。 (4)决策体制的完善化。 3-16、简述什么是公共政策的合法化。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次的问 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 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必须符合法定程序,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 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 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这个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是政策立法问题。 3-17、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公共政策的评估障碍主要表现在: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 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 (2)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 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政策效果的真正性质,因而政策评 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 (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 。政策资源从广义来 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这些资源都可能 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政策是针对政策问题制定 的,政策问题是极其复杂的。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包含另外的未被发现的政 策问题,不同的政策问题又可能相互交织。政策问题的复杂性给政策评估 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3-18、公共政策的制定的含义及分析。 公共政策的制定有广义和狭义两种。从广义的角度出发,将公共政策的制 定理解为包括政策问题界定、政策方案抉择、政策执行、政策评估等各个 环节在内的整个过程。从狭义的角度出发,将公共政策的制定理解为政策 的形成过程,即从问题界定到方案抉择及其合法化的过程。 关于公共政策的制定,可以将其理解为公共政策形成的过程,即从问题的 界定到方案的选择及合法化的过程。制定政策是因为有问题需要解决,因 而发现问题是制定政策的关键,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成为政策问题。一 般来讲政策问题可以归为三类: (1)社会普遍存在的大问题。社会充满各 种矛盾问题,但在某一时期总有一些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普遍性问题, 如我国当前的环境污染、国有资产流失、贫困大学生入学、民办学校等问 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都属于政策问题的范畴。 (2)急需解决的新 问题。新问题是相对而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总会出现一些新的问 题,如公共医疗卫生防疫系统的完善、计算机网络的管理,青少年进入网 吧、私家车猛增与交通问题等,这些关系到百姓生活质量的问题也属政策 问题应涉及的。 (3)复杂的社会问题。政策需解决的问题涉及面广、涉及 人员复杂,如腐败问题、国债使用问题等。为制定正确的政策,决策者必 须善于分析问题,分析、诊断问题的症结所在,判明问题的产生的原因和 问题的性质、影响范围、程度,搞清问题的界限,从而有效、正确地制定 政策。 3-19、公共政策问题的建构包括哪几方面。 (1)从问题到政策问题。 (2)政策问题的结构及特征。 (3)政策问题建构的 方法。 (4)政策问题建构错误。 3-20、公共政策的执行的含义。 政策执行是指执行主体通过特定的组织形式,采取相应的手段和措施实现 政策目标的过程。 3-21、政策执行的本质和作用。 (关于政策执行的本质,教材中介绍了行 动学派和组织理论学派两种观点,应如何理解这两种理论。 ) 行动学派的代表人物查尔斯o奥o琼斯认为: “政策执行是将一项政策 付诸实施的一项活动,在诸多活动中,尤以解释、组织和实施三者最为重 要。所谓解释就是将政策的内容转化为民众所能接受和理解的指令;所谓 组织就是指建立政策执行机构,拟定执行的办法,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所 谓实施就是由执行机关提供例行的服务与设备,支付经费,从而完成一定 的政策目标。 ”从行动学派对政策执行的阐述来看,指令的形成、政策目 标的实现,都是靠行动的作用来完成的,要使政策得以执行就要采取坚强 有力的政策行动,合理的政策执行甚至可以弥补政策决定的不足。 组织理论学派则强调组织机构、组织原则、组织措施等组织因素在政 策执行之中的作用。 政策组织被这一学派认为是影响政策执行是否有利的 关键因素。例如,政策执行机构的主客观条件会影响到政策执行的效果。 从主观上来说, 政策执行机构能否理解政策, 是否具有执行政策的积极性, 都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情况。从客观上来说,政策执行机构是否拥有足够 的资源和足够的执行能力等条件也会影响到政策的执行情况。 上述两种理论学派,虽然对问题的认识角度不同,但讨论的实质问题 是政策执行的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 行动学派认为政策的执行是政策实 施行动的结果,组织理论学派认为政策的执行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而 事实上这两方面都是不可忽视的。政策规划者、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的预 期分析能力, 对在政策执行中危机事件的发生以及控制和解决能力是至关 重要的。政策是面向未来的,其实施过程不可逆转,所产生的效果,可能 符合政策制定者的愿望,也可能背离其愿望。这就要求决策者必须搞好政 策预测,对未来政策环境及政策对象的变化状况有所把握,减少其不确定 性。这些对政策的执行是非常重要的。
3-22、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 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模式主要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两种模式。前一 种从传统的行政理论出发,强调行政组织的集权和有层级,认为上级负责制 定政策,下级负责执行政策。 而后一种则认为政策执行机关应有一定的自主 空间,重视政策执行过程中各级组织的互惠和沟通。 4-1、简述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 答:构成公共组织的基本要素是:组织人员、物质因素、组织目标、职能 范围、机构设置、职位设置、权责分配、规章制度; 4-2、简述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P119—121) 。 答:政府组织的基本特征是:政治性、社会性、权威性、法制性、系统性。 4-3、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几种类型?答:公共组织结构主要有:直线式 结构、职能式结构、直线—职能式结构、矩阵式结构。 4-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是怎样? 答: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某一特定规模的行政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 层次多,则每一层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反之,管理层次少,则每一 行政机构的管理幅度就窄。 4-5、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类型有哪些?答: (1)以外延为主的变革和以 内涵为主的变革; (2) 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和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3) 激进式的变革和渐进式变革; 4-6、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包 括: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 案的实施。 4-7、简述公共组织设计的原则。 答: (1)职能目标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精干效能原则; (4)法 制原则; (5)职、权、责一致原则; (6)人本原则; 答: 公共组织的设计是指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原则对公共组织结构及其功能 进行设计的过程。通过组织设计使公共组织的各个要素合理配置、有机结 合、协调运行、从而达到提高组织效率的目的。 4-8、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 (P132—136)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 (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 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 (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 (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 (4)职能的变化; (5) 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 (6) 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 ;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 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 (1)客观分 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 (3)进行人事 调整,做好组织保证; (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 (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 (6)强化革新行为; (7) 折中妥协; (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 (9)妥善安置 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4-10、公共组织变革的过程主要经过哪些环节?(P134) 答:公共组织变革的主要经历的环节有:变革需求的认知、组织现状的诊 断、变革目标和方案的确立、变革方案的实施。 4-12、公共组织结构的含义。公共组织的结构就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各构成 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方式, 亦即构成公共组织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和 相互关联的特定方式。 4-13、什么是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具有哪些基本的特点? 答:所谓公共组织,从广义上而言,凡是不以盈利为目的,而是以服务社 会大众,以提高公共利益为宗旨的组织都可以成为公共组织。从狭义上来 看,乃是指行使行政权,达成公共目的的组织。 公共组织的基本特征:①公共组织是以追求公共利益为价值取向。②公共 组织的活动受法律法规的限制并具有法律的权威。③公共组织权威的割 裂。④公共组织受到高度的公共监督。⑤公共组织间的相互依存性。⑥公 共组织的政治因素的考虑。⑦公共组织的目标大多模糊不清且不易测量。 ⑧公共组织的独占性。⑨公共组织行为具有强制性。 4-14、什么是公共组织的层级化?层级化的优点是什么? 答:公共组织结构的层级化,即纵向结构。它是指公共组织内部,按上下 层级关系有序构成形式。 公共组织结构层级化的优点:权力直线分布,权力链清楚,利于政令统一 和指挥统一;权力集中,层层节制、上下隶属关系清楚,有利于信息传递 和监督;在层级化下,组织目标明确,分工明确,工作程序明确,有利于 调动下属和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层级化是公共管理效率化的有力保证。 5-1、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什么?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 本精神是: (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 开发“力的资源” ,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整体的“心的资源” ,注重整 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 (3)在管理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 (4)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 (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 威又强调民主; (6)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力又重视资历。 5-2、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什么?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和选 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 ; ; (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 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员工福利 ; 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 ; 则、技术、方法) ; 5-3、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的区别表现在哪些方 面?答: (1)管理理念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把人视为成本,人办资 源管理则把人视为一种资源,最宝贵的资源,它可以持续地开发的有效地 使用; (2)管理原则不同。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注重以事为中心,将组织中 的工作人员看成是被动的工具,具有附属性;人力资源管理则是以人为中 心。将组织中的人作为组织发展的主体,具有广泛的能动性; (3)管理方 法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靠纪律和监督来管理。是强制性、被动性的 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则实行主动性、开发性、有预见性的管理方式; (4) 管理内容不同。传统的人事行政管理主要从事录用、考核、奖惩、工资管 理活动,而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则大大地丰富了,除此外还增加了预测与 规划、人员的测评与甄选、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养等; (5)管理部门地位 不同。 传统人事行政管理把人事行政管理部门看作是非生产、 非效益部门, 地位较低, 而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则发展成为整个组织系统中具有举足 轻重作用的部门; (6)管理机制不同。传统人事行政管理单纯采用行政命 令的人员调配机制,靠行政系统自上而下的配置,人力资源管理则实行国 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配置的方式, 通过建立各种人才交流中 心,按照公开、平等、竞争、自主、择优的原则,进行个人择业和单位用 人的双向选择,实现人才人优化配置。 5-7、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 (1)公开考试,择优 录用; (2)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3)政治中立,职务常任; (4)人事分
类,依法管理; (5)专业培训,素质更新; 5-10、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基本内 容主要表现在“进”“管”“出”三个环节上。 、 、 (1)进入环节包括:职位 分类、考试录用、调入; (2)管理环节包括:考核、奖惩、纪律、职务升 降、职务任免、交流与回避、培训、工资保险福利等; (3)退出环节包括: 辞职辞退、退休、调出。 5-11、简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 (P158—160) 答: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职能是: (1)人力资源的获取(规划、录用和选 拔)(2)人力资源的发展(整合培训、职业发展、管理发展、组织发展) ; ; (3)人力资源的激励(联结报酬与绩效、工作再设计、提升工作的满足 感、绩效评估)(4)人力资源的维持(人际关系和沟通问题、员工福利 ; 问题、工作环境问题、职业安全问题)(5)人力资源的研究(政策、规 ; 则、技术、方法) ; 5-12、简述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 (P185) 答: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基本精神是: (1)确定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 (2)把组织看作整体,不仅开发“力的资源” ,而且开始走向开发组织、 整体的“心的资源” ,注重整体效益、群体目标、团队精神; (3)在管理 原则上既强调个人又强调集体; 在管理方法上既强调理性又强调情感; (4) (5)在领导方式上既强调权威又强调民主; (6)在管理实践中既强调能 力又重视资历。 答: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基本精神是功绩主义的精神、法治 主义的精神、人本主义的精神、市场主义的精神、分权主义的精神。 5-13、 谈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 (P185—187) 。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包括: (1)分类机 制。主要是职位分类,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核心; (2)竞争机制。包 括:公开考试、择优录用、工作分析与职位分类、考绩考核、功绩晋升、 适才适用、同工同酬、劳酬相符等; (3)保障机制。主要包含:公务员的 职业身分保障、政治权利保障、经济权利保障、救济权利和其他法定权利 的保障等; (4)激励机制。现代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通过以下管理环 节和措施予以保证:人事奖惩、考绩考核、职务升降、在职培训、工资晋 级、辞退和奖金等; (5)更新机制。包括:退休退职、教育培训、交流调 配、任职回避、辞职辞退、双向选择和人才市场完善等; (6)监控机制。 监控包括:公务员的纪律、行政惩戒、人事档案等。 6-1、国家预算、预算会计和政府审计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国家预算又称财政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他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 要编制的,经立法机关批准的国家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权责结合”的原则。国家预算的作用:国家预算作为调整财政 收入和财政支出的重要控制工具, 具体规定计划年度内国家财政收支指标 及其平衡状况,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程度、方向和政策,是政府有计划 地集中和分配资金,调节社会经济生活的主要财政手段和财政机制,是财 政管理的关键和中心内容, 是政府会计管理的基础和处理其他财政问题的 依据。 6-2、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答: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包 括: (1)国家预算的编制与审批(包括:拟订、审查、汇总和批准国家预 算收入、预算支出指标体系数字,采取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上下结合、 逐级汇总的程序) (2)国家预算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的执行、组织预算 支出的执行、组织预算收入的平衡、加强预算执行的监督) (3)国家决算; 6-3、预算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哪些?答:预算会计的内容和方法有: (1) 会计科目(设立帐户的依据)(2)记帐方法(借贷记帐法)(3)会计凭 ; ; 证(自制原始凭证、外来原始凭证)(4)会计帐簿; ; (5)财产清查(对 实物、现金的实地盘查,解决帐实不符的问题)(6)会计报表(基本要 ; 求:反映全貌、客观性、及时性、统一性和一贯性、项目分类清楚) 。 6-4、政府审计的程序是怎样?答: (1)检查阶段:发出审计通知;审查 凭证、帐表、查阅文件、资料、检查现金、实物、向有关单位和人员调查 等; (2)报告阶段:提出审计报告前,征求被审计单位的意见;出具意见 书或作出处理、处罚的决定或制发协助执行审计决定通知书; (3)执行阶 段:被审计单位应当缴纳的款项缴入专门帐户,依法没有违法所得,全部 缴入国库; 被审计单位或协助执行单位的有关主管机关应当将执行情况书 面报告审计机关。 6-5、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 (P201—203) 答: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 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1、 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 ;2、社会公平: 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调节 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国际 ; 收支平衡; 6-7、简述国家财政预算的原则。 (P210) 答: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是: (1)完整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 靠性原则; (4)公开性原则; (5)年度性原则; 6-8、国家预算的分类、原则。 国家预算的分类: (1)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 (2)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 (3)总预算和单位预算。 (4)绩效预算和设计规划预算。 国家预算的原则有五项:完整性原则;统一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公开性 原则;年度性原则。 6-9、预算会计的作用、层级。预算会计的作用: (1)通过预算会计活动, 保证财政资金的供给和安全。 (2)通过预算会计活动,为预算执行提供保 证,为预算编制提供数据。 (3)通过会计监督,协助政府提高预算管理水 平。 预算会计的层级分为两级:财政总预算会计和单位预算会计。 6-10、简述公共财政的职能。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是: (1)资源配置职能; (2)调节收入分配职能; (3)稳定经济职能。 7-1、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政府信息资源是指政府中与信息采集、信息处理、信息利用和信息交 流等能力有关的一切资源。包括信息内容、信息系统、信息网络以及相关 的人员、设备、资金和技术等。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 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反馈信息;4)政府间交流信息。政府信息 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信息内容的管理、与政府信息开发和利用有关的 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以及与资源有关的人员管 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技术管理、标准管理等; 7-2、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表现在:1)收集信息;2)处理信息;3)存储 信息;4)检索信息;5)传输信息;6)管理信息; 7-6、电子政务的基本含义及其作用是什么?答:电子政务是政府面对信 息技术的全面挑战,为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电子 政务是指国家机关在政务活动中,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
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 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种全新的管 理方式。电子政务的作用: (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 (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政府运作透明度, 促进公共管理公平; 7-7、电子政务的应用领域包括哪些方面? 答:电子政务的应用(五大领域)(1)政府为社会提供的应用服务及信 : 息发布; (2)政府部门之间的应用; (3)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应用系统; (4)涉及政府部门内部的各类核心的应用系统; (5)政府电子化采购; 7-9、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所产生影响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 信息技术的兴起和发展, 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 促进使公共管理的一次次变革: (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 如: “数字化生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等; 、 、 、 (2) 信息技术为公共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 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 变革,对政府的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 了公共管理民主化的进程; 7-12、简述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含义。 (P238—239) 答:公民知情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 该知道的事情。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 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 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 政府信息公开包括: 1)政府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 7-13、简述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P240) 答: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1)政府决策信息;2)服务信息;3) 反馈信息;4)政府间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包括:对信息 内容的管理、与政府信息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 导、培训等活动,以及与资源有关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技 术管理、标准管理等; 7-14、信息的特点是什么?答:信息的特点是:事实性、时效性、共享性、 可加工性、可验证性、相关性; 7-15、公民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基本含义是什么?答:公民知情权也 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情。广 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义的知情权是指公 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各部门 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 8-1、什么是绩效管理和绩效评估?答: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 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 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绩效评估是运 用科学的方法、标准和程序,对行为主体的业绩、成就和实际作为作出尽 可能准确的评价。 8-2、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 (1) 讲究结果导向; (2)注重组织绩效; (3)重视动态管理; (4)强调战略管 理; (5)关注系统管理。 8-3、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作用如何?(意义) 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作用是: (1)有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2) 有利于提高公共部门的绩效; (3)有利于明确公共部门的责任; (4)有利 于强化激励机制; (5)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6)有利于改善公共部门的 形象。 8-5、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 (P279—280) 答:绩效评估的标准有: (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提供 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出的 比例,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服 务; (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社 会公众的需要; (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 (5)责 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8-6、绩效评估的指标和方法有哪些?答:绩效评估指标的内容有: (1) 费用指标(行政开支和业务开支)(2)时效指标(速度指标和时限指标) ; ; (3)数量指标(领导的工作量、中层的工作量、操作层工作量) (4)结 构指标(组织机构的设置与职能划分的情况、组织层次的确定情况、组织 活动的透明度情况、 监督机制是否完善、 规章制度和工作程序的状况) 5) ; ( 质量指标(领导的工作质量、中层的工作质量、操作层的工作质量、质量 反馈) 。绩效评估的方法有: (1)逻辑框架法。分为四个层次:投入、产 出、微观目的、宏观目标; (2)对比法。 主要有标准比较法(常模参照法) 、 前后对比法、有无对比法(实验控制对比法)(3)快速农村评估法。做 ; 法: 采用多学科小组人员参与; 三角信息 1) 2) (不同方法收集相同信息) ; 3)直接面向受益群体; (4)参与式评估法:管理者与受益者共同组成评 估小组,受益者参与评估的全过程; 8-8、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有哪些方面? 答: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困难有: (1)垄断性。1)信息垄断,公众难以 掌握充分的信息,进行科学的评判;2)确定评价标准较困难;3)自身缺 乏改进绩效的动力; (2)目标多元性和目标弹性。目标多元化,没有统领 各项具体目标的总目标,必然带来绩效评估的困难,目标弹性也难进行量 化的绩效评估。 (3)产品无形性和不可储藏。产品是非市场的中间产品, 只有在提供者和接受者互动过程中来实现,难以评估其服务的量和效果。 (4)生产过程的动态性。工作具有劳动密集性质,较难推行真正的“标 准化” ;生产技术的不确定性和环境的复杂性、动态性、差异性,难以准 确评估。 (5)管理机制。规模庞大,依赖正式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只重 过程,不重结果,导致了按命令行事的心态,不利于绩效的评估; (6)公 众监督。公共部门对信息的垄断,使公众难以进行有效的监督。 (7)绩效 评估的限制。大多数公共服务很难用客观具体的数据来衡量,对于标准化 的绩效评估造成困难。 8-10、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P295—298) 答题要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有: (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效意 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改变政府垄断地位,将组织绩效和员 工个人绩效相结合) (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从公众的 立场和角度来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3)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制化 ; (完善政策和加强快立法) 4) ; 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则; 5) ( ( 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组织和权力机关评估、 专家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视精神 ; 激励,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结果导向激励)(7) ; 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8-11、简述绩效管理的特点。 (P273—274) 答:绩效管理的特性表现在: (1)讲究结果导向; (2)注重组织绩效; (3) 重视动态管理; (4)强调战略管理; (5)关注系统管理。 8-12、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P289—292)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 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
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 ;2)效率至上使人 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 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 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 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 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 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社会和公 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 是“用户满意原则” 。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 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 期互动关系。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 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8-1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主要有: (1)经济标准; (2)效率 标准; (3)效果标准; (4)公平标准; (5)责任标准。 8-14、绩效评估中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答:绩效评估中 效率至上原则的缺陷表现在:1)效率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 价值(公平和民主) ;2)效率至上使人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 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3) 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 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8-15、如何评价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 答:公共服务对象的满意程度大致可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和衡 量:税负水平、受益程度、投诉申诉状况、工作效率。 8-16、 以用户满意原则评估公共管理的绩效, 需要公共部门如何去做?答: 公共部门应该: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象;2)要了解服务对 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期互动关系。 9-3、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是怎样?答: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 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 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 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9-4、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什么?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 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9-8、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哪些方面?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 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机制和司法控制机制。 9-11、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答:公共管理中的伦理,首先是指 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强调公共管理者 的道德定位。公共伦理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公共管 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 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公共利益。 9-13、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P311—314)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 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 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 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 这些准则 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 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 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 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 (1)公共管理理想; (2)公共管理态度; (3) 公共管理义务; (4)公共管理技能; (5)公共管理纪律; (6)公共管理良 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 (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 (2)加强公 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 道德的职业训练。 9-14、说明什么是公共伦理中的制度伦理?(P312) 答:公共管理的伦理化首先是公共管理制度的伦理化。因为制度的伦理是 深刻的、广泛的、稳定的,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对其权 力加以约束,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 伦理关系是制度的基本内容。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不仅存在于日常生活 中,也存在于制度设计和社会结构之中,并总是通过制度安排发挥作用。 所以,公共管理的运行也需要制度伦理建设。正义的制度是确定个人职责 和义务的前提。 9-15、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 (P314) 答: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 (1)公共管理理想; (2)公共管理态度; (3)公共管理义务; (4)公共管理技能; (5)公共管理纪律; (6)公共 管理良心。 9-16、简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及主要内容。 (P319—322) 答: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包括: (1)行政控制机制:主要表现为行政监督 权、行政监察、审计、行政复议等职能的发挥; (2)立法控制机制:主要 表现为质询权、调查权、弹劾权、不信任表决权等作用; (3)司法控制机 制:主要表现为诉讼责任和侵权责任。 9-17、在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答:在公共管理伦理中 要坚持制度伦理的必要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 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 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 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 9-1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答: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 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 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 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要求的。
5.决定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关系的主要因素有: (1)行政组织工作任务的 性质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2) 要视工作种类的接近程度而定。 (3) 要看行政组织成员的知识水平和思想水平。 (4)领导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 制约着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1.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形成,人力资源发展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 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与价值,是建立在西方经济学家对 “人力资本” 理 论论证的基础之上的。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o舒尔茨在其著作《由教育形
成的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中较为全面、系统地提出了人力资源发展 的理论和人力资源对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巨大意义。其主要观 点:人力,即人的知识和技能是资本的一种形态,只有通过一定方式的投 资,掌握了知识和技能的人力资源才是一切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资源。人 力投资的结果是将货币资本或财富转换为人的知识和能力形态, 使人力与 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3.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 人力资源的能动性; (2)人力资源的社会性; (3)人力资源的再生性; (4) 人力资源的时效性; (5)人力资源的高增值性。 7.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内涵与模式。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制度的内涵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主要面 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权的归属,以及归属范围等问题。 (2)在公共部门人 力资源管理制度中, 对政府组织人事管理权具有影响力的组织有: (特 政党 别是执政党) 、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其他政治组织或利益团体 等。 (3)在讨论政府人事管理权的归属范围时,我们可以将整个公职人员 队伍按照职位层级或担任的行政职务, 划分为高级公务人员和中低级公务 人员。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主要依据和原则是什么?即是以 “人治”的方式,还是以“法治”的方式使用政府人事管理权,管理公职 人员队伍。 (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 性。 (6)一种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优劣评价,主要看它选拔和使 用公职人员的整体质量和素质,以及它的人才发展机制和路径。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1)行政机关的首脑或人 事主管机关执掌公职人员管理的所有权限。 (2)政党组织特别是执政的政 党基本掌握了政府人事管理的主要权力。 (3)执政党与行政机关及国有企 事业组织划分人事管理权限。 “人治” (4) 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5) “法治”式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9.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 对于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改革与探索应明确以下几方面的 内容:一是我国传统人事制度的弊端和不足。其主要表现为:(1) “国家干 部”的概念过于笼统,缺乏科学分类; (2)管理权限过于集中,管人与管 事脱节; (3)管理方式陈旧单一,阻碍人才成长; (4)高度集中单一的管 理体制,阻碍了竞争机制发生作用; (5)管理制度不健全,用人机制缺乏 法治规范。二是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确立和基本内容。我国《国家公务员暂 行条例》1993 年 8 月颁布,1993 年 10 月 1 日起实施。 《国家公务员暂行 条例》对公务员的进入、管理和退出等环节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公务员 的权利与义务、公务员的监督也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三是我国公务员 制度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对此我们还应不断改进和完 善。 5.政府信息公开的意义。 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拥有者,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 是政府信息的公开。其主要意义是:(1) 保证政府决策公正,遏制行政腐 败。 (2)促进公民参与行政,保障公民知情权。 (3)简化行政运作环节, 提高服务质量。 8.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构成、功能。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决策功能,将相关的各种内、外部 信息进行收集、选择、分析、加工、存储、整理和传播的系统过程,其作 用是用于管理决策,提高管理效能。 管理信息系统一般由四部分组成: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管理者、信 息使用者。 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有 6 方面: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检 索信息、传输信息、管理信息。 9.公共管理信息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决策支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强调 的是“事物的处理” ,而决策支持系统强调的是“决策活动” 。具有更多的 分析功能。决策支持系统是以管理学、心理学、运筹学等理论为基础,以 计算机技术为工具,以提高管理者决策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支持非结构 化问题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 10.电子政务的含义。 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 转移到网络上运做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 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的管理和服务。主要包括(1)政 府从网上获取信息,推进网络信息化; (2)加强政府的信息服务,在网上 设有政府自己的网站和主页, 向公众提供可能的信息服务, 实现政务公开; (3)建立网上服务系统,使政务在网上与公众互动处理,即“电子政务” ; (4)将电子商业用于政府,即“政府采购电子化” 。 11.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或作用) 。 电子政务的积极作用表现为:(1)拓展政府服务空间,优化政府服务手段; (2)扩大公民参政渠道,更新参政技术手段; (3)提高政府运做透明度, 促进公共管理公开。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共管理伦理评价的含义。 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 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 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行为是指公共管理意识在公共管理实践中的活动方式。 具体 表现于管理作风、管理效果等方面。 公共管理伦理评价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依据一定的伦理标准, 通过社 会舆论、 传统习惯和政治信念等对公共管理者的行为以及管理现状进行价 值判断的活动。 6.公共管理责任的含义、特征。 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 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公共管理责任的特征: (1)对公共管理客体要求的回应性。 (2)对政策制 定的弹性。 (3)对行为结果的负责性。 7.强调公共管理责任的必要性。 (1)是实现民主政治的要求。 (2)是 实现责任政府的要求。 5.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中的伦理。 (制度伦理与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在 公共管理伦理中为什么要坚持制度伦理) 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其一,是指公共管理伦理中的制度伦理。因为个体的 伦理是有限的,公共管理者的腐败行为难以避免。而制度的伦理是深刻、 广泛和稳定的, 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它可以引导和规范公共管理者的行为, 对其权力加以制约,对公民的利益加以保护。其二,公共管理中的伦理应 强调公共管理者的道德定位。这是因为制度伦理虽然具有重要的规范作 用,但再好的制度也不可能周详地解决社会和公众的复杂问题。公共伦理 制度必须得到公共管理者个体道德的支持。 公共管理要求公共管理者摒弃 个人利益,维护公共利益,能够在私人生活和公共生活发生冲突时,选择 公共利益。 1.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 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 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 没有程序的保证, 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 使政策失去民意。 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 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 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律化包括制定、修改、 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 政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2.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 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 服务信息、 反馈信息、 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息。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信息内容的管理外, 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 导、 培训等活动, 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管理、 设备管理、 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观点: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 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 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 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 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 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 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举例说明) 2、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对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有 何启示?参考观点: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主要解 决三个方面问题: (1)重新调整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减少政 府职能,以求使政府“管得少一些,但要管得好一些”(2)尽可能地实 ; 现社会自治; (3)改革政府部门内部的管理体制,尽可能地在一些部门中 引入竞争机制,以提高政府部门的工作效率和为社会服务的质量。 我国的公共管理应具有现代公共管理的八个方面的特征: (1)公共利益与 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 (2)政府组织与其他组织相统一,重 在政府组织上; (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 (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 (5)管理所追求的 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 (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 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 (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 (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 我国公共管理的实践应具有一些新的思路: (1)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社 会化; (2)把竞争机制引入到政府中来,实现政府与社会之间及政府内部 的公共管理(服务)竞争; (3)对政府的公共物品供给实行成本---效益核 算,以防止过去那种政府公共管理(服务)垄断条件下的预算最大化和政 府规模恶性膨胀的趋势出现; (4)倡导在公共管理和服务中选择顾客导向 的价值理念,即在公共行政中引入企业家的精神。 3、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 :政府对 社会经济实施全面的干预,是一个“全能的政府” ,实行一种“计划经济 时期我国政府的职能特点是命令式经济” 。弊端: (1)政企不分,政事不 分; (2)机构臃肿,效率低下; (3)权力过分集中; (4)政治民主化、科 学化、制度化薄弱; 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 (1)改变管理理念, 为全社会提供服务; (2) 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 (3)加强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的市场经济 体系; (4)实行宏观调控,稳定经济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 工作效率;总之,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 向适度;由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4、谈谈你对政府失效理论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在 本质上的缺失,而无法使资源配置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 政府失效论是用经济学的观点来分析和说明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的 局限和失败问题。 政府失效的原因: (1)公共政策失效; (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 (3) 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4)寻租及腐败; 政府失效论的启示: 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赖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 (1) 必须两者相互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发展市场经济 的过程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但只是适当的,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 范围、权限。同时要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3)在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也必 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 (4) 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 的监督系统或机制之中。 5、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者的角色转换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现代公共管理者提倡全新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由以权力为中心转向以道德为核心; (2)由以控制为目标转向以服 务为宗旨; (3)由一元治理模式转向多元治理模式; 公共管理者的角色是由其社会地位、社会责任、社会义务所决定的,由于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改变了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改变了政府地位和职能, 因此人们所期望的公共管理者的行为方式发生了变化, 这一切带来了公共 管理者角色的改变。 6、公共政策合法化在制定公共政策中的意义。 参考观点:公共政策的合法化主要体现在:政策的合法性(程序合法、内 容合法)和政策的法律化(政策立法)层面。 (1)政策的制定要符合法定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 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 (2)政策的内容合法化,要求符合现行政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 规的要求。 (3)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正确的、具有重大影响的、具有长期 稳定性的政策,可以通过特定的法律权限和程序赋予其法律效力,使其具 有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7、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理论模式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你认 为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执行模式? 参考观点:自上而下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保罗o萨巴 蒂尔和丹尼尔o马兹曼尼安。这一模式的理论认为行政组织是集权的、层 级的和金字塔形的, 上下级之间是行政与命令的关系, 上级负责政策制定, 下级负责政策执行,这有利于政策的贯彻落实。但这一模式又表出出一些 较大的缺失,表现在: (1)强调中央政府、决策官员在政策执行中的核心 作用,容易忽视其他行为者的作用; (2)仅从决策者的目标出发,难以判 定政策行为与其后果之间的因果关联; (3)忽视了基层政策执行人员与目 标群体采取的各项策略; (4)政策制定与政策执行之间的区分有误导或毫 无意义,因为化也不可能区分出一个独立的政策制定过程。
自下而上的政策执行模式的代表人物是本尼o杰恩。此观点认为:应当给 予基层官员或地方执行机构自主裁量权,使之能够适应复杂的政策情境; 政策决策者应当为执行者提供一个自主空间, 使其能够重新建构一个更能 适应政策执行环境的政策执行过程。 这一模式重视执行过程中机关组织间 的互惠性与载量权,重视彼此意见的沟通与交流,这是值得肯定的,但它 与自上而下的模式相比,则过多地重视了边陲而忽略了中心。 公共政策的执行过程中,应尽量发挥两种模式的优点,根据实际选择合适 的公共政策执行模式。 8、结合实际说明公共组织在设计上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参考观点: (1) 职能目标原则; (2)完整统一原则; (3)精干效能原则; (4)法制原则; (5)职、权、责一致原则; (6)人本原则; (适当举例说明) 9、结合实际分析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是: (1)环境:经济状态、政治格局、法 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 (2)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 和办公自动化技术等; (3)目标与价值观的变化; (4)职能的变化; (5) 组织成员的心理: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等; (6) 专家的分析和论证(是特殊的动力) ;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有:认知、利 益、成本、组织惰性、变革的不确定性;消解阻力的对策有: (1)客观分 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2)精心设计方案,加强改革宣传; (3)进行人事 调整,做好组织保证; (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考与保障; (5)正确运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抵制心理; (6)强化革新行为; (7) 折中妥协; (8)提高领导者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 (9)妥善安置 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适当举例) 10、阐述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观点: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 (1)功能的分化与重合; (2)结 构的扁平化; (3)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 (4)工作方式的弹性化; (5)工作单元的团队化; (6)组织系统的开放化; (7)管理取向的人性 化; (8)管理机制的市场化; (9)组织的虚拟化; (适当举例说明) 11、结合公共部门及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点,阐述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 理的特性。 参考观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一般特点有:能动性、社会性、再生性、 时效性、高增值性;特殊性质有:政治性和道德性。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性是: (1)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价值 不只一个,包括:政治责任、个人就业的权利、效率和社会公平等; (2) 公共部门是一个横向部门分化、纵向层级节制的庞大的组织结构体系,组 织必须目标统一、领导指挥统一和机构设置统一; (3)公共部门的目标是 谋求公共利益, 因而国家应该制定专门的法律和法规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的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规制, 保证他们依法合理地行使行政管理和人事管 理的权力,从而更好地实现公共利益; (4)就人力资源的获取而言,针对 政府组织的工作性质和公职人员的政治要求, 应强化德才兼备的观念; (5) 就人员的评价机制而言,公共部门的产出或服务具有非量化的特征,无法 用金钱来计算,公共部门人员的绩效评价标准应该是灵活的; (6)就人员 的激励机制而言,公共部门雇员对稳定的工作、被委以重任、权力和赞赏 等的偏好超过了金钱的奖励,因此,依靠强调公共部门任务的重要性及组 织成员的使命感、增加员工的责任范围、鼓励员工参与决策等非物质性的 激励措施才能取得良好的激励效果。 (适当举例) 12、根据所学习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相关知识,结合实际谈谈 如何完善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参考观点:1、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完善 公务员制度的前提: (1)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2)形成良好的社会竞争 环境; (3)加快配套改革的步伐(如: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4) ; 加强思想文化建设,克服传统文化消极影响; 2、解放思想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证: (1)更新公务员的思想观念(竞 争观念、民主观念、法治观念、利义观念)(2)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 (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依据、以“三个有利于”为根本标准、要大胆创 新,积极探索) ; 3、创新制度是完善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关键: (1)理论创新:基础理论研 究、环境研究、与国际接轨研究; (2)机制创新:职位分类机制、竞争激 励机制、新陈代谢机制、勤政廉政保障机制等创新; 4、队伍建设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根本: (1)加大培训力度,造就德才兼 备的复合型国家公务员(高品位的“官德”和高水平的“官能”; )(2)加 强管理,造就一支高效廉洁、相对稳定的公务员队伍; (3)加强对公务员 职能专业化与身分职业化的管理; 5、健全法规体系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保障: (1)公务员的管理必须有法 可依; (2)公务员行为必须用法律加以规范; (3)公务员的权益必须有法 律保障; 13、如何理解公共财政的的基本职能? 参考观点: (一)资源配置的职能:1、为全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 2、矫正外部效应;3、对不完全竞争的干预; (二)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1、经济公平:强调投入与收入的对称(等价交换、按劳分配) ;2、社会 公平: 将收入差距维持在现阶段社会各个阶层居民所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 (调节贫富差距)(三)稳定经济职能: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 ; 国际收支平衡; (适当举例说明) 14、结合实际谈谈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应怎样构建。参考观点:我国财政 领域最根本、 最引人关注的改革莫过于从国家财政模式向公共财政模式的 转变; 国家财政模式的特点:以政府为基本的资源配置机制,政府财政几乎包揽 了所有的事物并介入所有的经济活动; 市场经济下的政府的角色: 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性和基础性的 作用,政府仅仅是在市场失效领域发挥作用; 公共财政框架构建的核心表现: (1)对财政支出的规范(改变政府财政的 “越位”“缺位”或“不到位”(2)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公共与效率、 、 ; 生产与调控)(3)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 (4)政府财政的法律化; 15、如何理解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 参考观点:国家预算的基本原则是: (1)完整性原则; (2)统一性原则; (3)可靠性原则; (4)公开性原则; (5)年度性原则; (适当举例说明) 16、谈谈你对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影响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信息技 术的兴起和发展,对公共管理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促进使公共管理 的一次次变革: (1)信息技术给人们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如: “数字化生 存”“电子化生活”“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 、 、 、 (2)信息技术为公共 管理的变革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空间,使人们对公共管理的变革,对政府的 期望变为现实,信息技术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了公共管理民主 化的进程; (举例说明) 17、谈谈你对知情权和政府信息公开的认识和理解。参考观点:公民知情 权也可称了解权和知悉权,其基本含义是公民有权知道他应该知道的事 情。广义的知情权是指公民知悉、获取信息的自由与权利;狭义的知情权
是指公民知悉、获取政府行政信息的权利。政府信息公开包括:1)政府 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公开;2)政府向社会和公民公开信息。 (举例说明) 18、我国电子政务目前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 参考观点:我国电子政务的存在问题有: (1)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 足,缺少心理和理论上的准备; (2)国家对政府信息化建设缺乏统一、明 确的指导; (3)政府信息化缺少相应的法律法规和制度保障; (4)政府信 息化建设与政府实际工作有分离; (5)网络安全问题; (6)信息资源的开 发质量不高; (7)人员素质问题。 我国电子政务的前景展望(应采取的措施)(1)确立政府信息资源管理 : 体制,逐步推行信息主管制度; (2)加强法制建设,制定政府信息管理的 有关法律法规,围绕政府部门主要业务,建设信息系统和网络,开发相应 的信息库; (3) 调整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利用运行机制, 引入市场运行机制, 实行信息资源利用预算管理, 建立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成本---绩效评价规范 和制度; (4)扩大密信息开放,鼓励信息服务企业对政府信息资源进行商 业开发利用; (5)强化技术培训,政府工作人员不定期接受系统的信息资 源管理和信息技术应用培训; (6)实施政府信息工程,建设政府信息交换 系统; 要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的工作重点是: 围绕政府信息资源、 公共信息资源、 市场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业务开展工作。主要工程是: (1)政府信息交换 工程(建立政府信息收集、交换、发布体系) (主要内容:建立政府信息 交换中心,实现各类政府信息登记、公告、交换、发布功能)(2)数字 ; 区域和数字城市工程(运用信息技术和遥感技术,在数字地图上矢量放大 和检索)(3)资信信息库工程(企业资信和消费资信)(4)积极推动数 ; ; 字化图书馆、教育课件库系统、历史文化和发展成就网络宣传系统、因特 网信息资源发掘等信息工程建设。 19、结合实际,阐述如何完善公共部门的绩效管理。 (完善绩效管理的策 略)参考观点:完善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策略有: (1)强化公共部门的绩 效意识,并促使组织成员参与绩效改进(改变政府垄断地位,将组织绩效 和员工个人绩效相结合) (2)转变观念,建立民本主义的绩效观念(从公 众的立场和角度来评估部门和个人的绩效)(3)绩效管理的制度化、法 ; 制化(完善政策和加强快立法)(4)制定灵活多样的绩效目标和绩效规 ; 则; (5)建立多重绩效评估体制(自我评估、上级评估、党组织和权力机 关评估、专家评估、社会公众评估相结合)(6)建立全新的激励机制(重 ; 视精神激励, 个人激励和团体激励, 正面激励和负面激励, 结果导向激励) ; (7)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20、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标准有哪些?结合本单位情况谈谈这些标准的贯 彻落实情况。 参考观点:绩效评估的标准有: (1)经济标准:以最可能低的投入或成本, 提供与维持既定数量和质量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2)效率标准:投入与产 出的比例, 关心的是我们如何在可供利用的资源的条件下提供更多更好的 服务; (3)效果标准:关心社会情况是否得到改善,管理活动是否满足了 社会公众的需要; (4)公平标准:关注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平等性; (5) 责任标准:政府承担“公仆责任”能否反映了公众的意志。 (举例说明) 21、如何理解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 参考观点:在公共管理伦理中要坚持制度伦理的必要性是:1)公共管理 过分追求科学化、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 形化;2)公共管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 缺失;3)政府无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 理化的道路。无法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 (举例说明) 22、如何进行公共管理伦理的建设?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 则,这些准则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 负责、民主、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这些价值取向是公共管理职业特点所 要求的。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1)公共管理理想;2)公共管理态度;3)公 共管理的义务;4)公共管理技能;5)公共管理纪律;6)公共管理良心。 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 (1)以立法手段促进公共伦理建设是许多国家首选 的手段;如:我国 1993 年通过《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有关于公务员 义务的职业道德规定; (2)公共管理立法的主要形式:1)宪法、行政法 和刑法法典;2)专门的行政道德法典;3)职业守则和法律实施细则。 (举 例说明) 23、谈谈你对“用户满意原则”基本理念的认识和理解。 (效率至上所引 发的种种问题) (论述) 参考观点:效率原则一直是评价公共部门绩效的最高标准,但极端地奉行 效率至上的评估标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效率 至上使人们忽视了公共部门的核心价值(公平和民主) ;2)效率至上使人 们专注于公共部门活动本身,而忽视了其活动的价值前提(是否满足公众 需求和利于公共利益的实现) ;3)效率至上使测评偏向投入活动而忽视其 效果;4)效率至上容易使人为达到目的而的择手段。 公共管理就其本质而言,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作为其服务对象的社会和公 众自然成为公共部门环绕运行的中心。公共服务对象就是顾客或用户,只 有当公共服务满足其用户的需要并为用户所接受,才是有绩效。为此,考 察公共服务所做的工作在多大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和公众的需要, 社会和公 众对这种服务是否感到满足,这一种政府绩效评估上的全新价值取向,就 是“用户满意原则” 。 要使用户满足,需要做好如下工作:1)必须明确公共管理的具体服务对 象;2)要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结构;3)要建立与用户(公众)之间的长 期互动关系。 公众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以下四个角度进行评估分析:税负水平、受益程 度、投诉申诉、工作效率。 (适当举例) 24、谈谈你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认识和理解。 参考观点: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必然性是:1)公共管理过分追求科学化、 技术化而忽视公共管理的伦理化,会导致公共管理的畸形化;2)公共管 理的政治学解释和经济学解释在实践中也表现了明显的缺失;3)政府无 法在政治和经济职能之间取得平衡,必须走公共管理伦理化的道路。无法 放弃对价值问题的关注。 (举例说明) 公共管理伦理是指公共管理过程中被人们共同认可的价值准则, 这些准则 不受不同文化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尊重、诚信、公正、廉洁、负责、民主、 程序正当等价值取向。 公共管理伦理的结构可分为: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公共管理伦理行为、公 共管理伦理评价和教育活动三个方面。其中,公共管理伦理意识包括:公 共管理主体的准则意识、伦理责任意识和伦理目标意识。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是:1)导向功能;2)规范功能;3)效益功能; 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容包括: (1)公共管理理想; (2)公共管理态度; (3)
公共管理义务; (4)公共管理技能; (5)公共管理纪律; (6)公共管理良 心。 公共管理伦理化的建设需要做好: (1)公共管理伦理的立法; (2)加强公 共管理伦理的管理,包括:设立公共管理的伦理道德机构和加强公共管理 道德的职业训练。 (适当举例说明) 1. 谈谈你对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认识和理解.我国政府职能的转 换,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改变管理理念,为全社会提供服务。在现代 社会,政府的管理职能更多地体现在服务上,要为市场服务,要为企业服 务,要为社会服务,要为公民服务。 (2)改革企业制度,实现政企分开。 政企分开是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转换的重要标志。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的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3)加强 法制建设,形成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体系。更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 用,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以保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4)实行宏观调控, 稳定经济发展。 政府的管理主要是制定各项经济政策, 依靠宏观调控手段, 如财政、货币、产业政策等指导宏观经济的运行,以保证国民经济的健康 发展。 (5)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一是转变观念,理顺政府与 企业、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 策的质量;二是精简机构、按照精简、提高效能、加强资源共享,深化政 府机构改革,实现由微观干预向宏观指导的转变。三是提高素质,加强政 府信息化建设,提高工作质量,实现政府工作的开放化、民主化、法制化。 总之,转型期我国政府职能的转换特点是:政府工作由全面转向适度;由 微观转向宏观;由直接转向间接;由人治转向法治。 2.谈谈对公共政策评估的一般标准和主要障碍的认识和理解。 政策评 估是一个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过程, 它要坚持两个标准: (1) 事实标准。 事实标准主要反映的是政策的效率和效能标准。政策的效率要高,效能要 大,就要充分反映政策目标要解决问题的实效性。 (2)价值标准。价值标 准主要反映的是利益分配状况。政策评估的事实标准和价值标准需要兼 顾,但在一定情况下可能只能侧重某一标准。 政策评估的主要障碍是: (1)政策目标的不确定性。政策在制定过程 中,往往会出现目标模糊、分散、冲突等现象,给政策评估带来困难。 (2) 政策效果的多样性。由于影响政策效果的因素很多,有时难以预料它的真 正性质,因而政策评估的准确性常常受到限制。 (3)政策资源的阻滞性。 政策资源从广义来讲包括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多方面的资源, 这些资源都可能影响政策评估的效果。例如,政策主体若抵制政策评估或 评估经费不足都可能导致政策评估失真。 (4)政策问题的复杂性。它给政 策评估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一项政策实施效果的优劣可能由多种交错的政 策问题影响着,而政策评估有时难以找到影响政策实施效果的最重要原 因。 3.谈谈你对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的认识,并阐述消解其阻力的对策。 公共组织的变革是由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要素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引起的,公共组织变革的动力也来源于此,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1) 环境。 组织的变革常常是由其所处的外部环境的变化引起的。 如经济状况、 政治格局、法律制度、道德规范、文化观念、民族意识等的改变,直接或 间接地推动着公共组织的变革。 (2)技术。指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办公 自动化技术在管理体制中广泛普及和应用,促使公共组织作出相应的变 革。 (3)目标与价值观。组织目标的制定或修正是组织价值观念体系平衡 的结果,价值观念方面的变化必将引起目标的变化,并通过组织目标的变 化对组织的行为方向和行为方式产生强烈的影响,进而引起组织的变革。 (4)职能。管理职能的变化必然引起公共组织结构的变化。 (5)组织成 员的心理。组织成员的动机、愿望、态度以及与之相一致的群体效应对组 织变革具有推动作用。 (6)专家。专家的丰富和优越的系统知识、理论和 方法,有助于对组织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前途作出科学的分析和论证,而 这些正是变革所必需的。专家是推动公共组织变革的特殊动力。 当变革可能带来不利的后果时,人们就会对变革持怀疑和反对的 态度,从而形成针对变革的阻力,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主要来自(1)人们 的认知。即人们对组织变革目的、机制和前景的理解和态度; (2)利益分 配。 当组织变革所带来的预期收益低于预期成本时, 人们就会持反对态度。 (3)变革所需付出的成本。如果成本投入大于收益时,改革与发展就难 以继续进行。 (4)组织的惰性。变革的本质就是对既定模式和习惯的一种 否定,容易受到组织惰性的抵制和阻挠。 (5)变革的不确定性。 (6)习惯 性。公共组织变革通常意味着对某种习惯性的否定,这会给人们带来感情 震荡,容易失去公正地判断变革的客观尺度,招致不良反应,产生抵制态 度。 消除公共组织变革的阻力的基本对策是: (1)客观分析变革的动力与阻力 的强弱; (2)精心设计变革方案,加强宣传力度; (3)进行人事调整,做 好组织保证; (4)提高普通工作人员对组织变革的参与程度; (5)正确运 用组织动力,消除对变革的抵制心理; (6)强化革新行为; (7)必要的折 中妥协; (8)提高领导者的自身素质,完善领导行为方式; (9)妥善安置 因改革而受到冲击的人员。 4.谈你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内在运行机制的认识。世界各国政府或 人事行政主管机关根据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和制度安排的基本 要求,围绕着公共行政管理的需要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设计并建立了 一整套公务人员管理活动的规则或制度化措施, 这就是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管理的内在运行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分类机制。广泛实行 的分类机制是职位分类。 职位分类的基本原则是以工作内容和工作责任为 核心的分类方法, 它改变了政府机关中那种传统的根据人的资历进行分类 的管理办法。 (2)竞争机制。竞争机制是市场主义法则在公务员制度中的 体现和应用,它促成了人才优胜劣汰、竞争发展的环境。 (3)保障机制。 保障机制的理论预设是满足人的各种需要是做好任何一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母乳喂养的优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