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想法怎么做呢?

【字号: 】 【】 【】
互联网创业是该三思而后行,还是想到就做?
作者:来源:投资界
  一大早,部门中几个人因为我安排的一项工作产生了分歧,吵的不可开交。有人认为:做任何事情,首先得制定一个明确的目标,然后对所作的事情进行详细的规划和安排,然后在进行开会讨论具体的执行过程。  也有人认为时间不等人,项目有了念头不用思考太多,直接上马做就行了,做的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再不断的改进,不断的进步,从而胜出或者失败。  由公司内部的一个小项目,使我联想出来另外一个话题“互联网创业三思后行还是想到就做”,我想这是摆在所有中国互联网创业者面前的一个问题。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有人因为提前准备妥当取得了成功,也有人准备时间过长,丧失了机会而沦为了历史的看客;同样,有些人虽然准备不足但出手及时赶上了风口,成为飞起来的那头猪。也有些人因为太过仓促草率入局而失败。  关于这些论述,有太多充足的案例来印证。以米聊为例,当时出来后风靡一时。日米聊发布;半年过去后,米聊用户超过400万。雷军当时说过一句话:如果对手没有反应过来,6个月后米聊就会成为王者。在那个时候雷军认为腾讯要做这个事情要经过前期的论证和内部决策以及后期反反复复的产品改动,即使推出也得6个月以后。 但事实上,腾讯的微信2个月以后就出来了,后来毫不犹豫的抢了米聊的饭碗。  微信刚出世时是一款可以称得上“小丑鸭”的产品,模仿米聊痕迹严重,用户体验糟糕,功能简单。但就因为速度够快,且把腾讯几亿的QQ用户资源很好的迁徙了过来,成长了起来,并且不断的改进再改进,现在的微信从产品本身来说也领先其他同类产品。  现在回过头来说下我们部门发生的事情,其实在我看来,同事的两种观点都正确,又都错误。关键是看什么情况,什么项目。在我的价值观中,一件事情做之前我首先考虑的事情就是:假如失败,你是否能承担失败的后果。如果能够承担,那就别考虑那么多了,尽快做吧。如果不能承担,那必须仔细谋划再谋划。  我记得几年前我花了很长的时间研究美股,并且模拟的购买中国在美上市企业的股票多年。那个过程中,丧失了很多的机会,就因为光看不买。后来我感觉老这么光看别人嗖嗖涨而不下手,太不甘心了,我经常做出这样的感慨“当时我如果把几十万投入到百度,现在得千万富翁了”,在感慨中白白浪费了很多的机会。后来决定投资几家企业,在投资360股票的时候,下手之前我先对自己说:如果投入的钱全部亏了,也不会对我的正常生活和开支造成影响,那我就去投吧。就此,在360高峰的时期我买入了,后来360股票直线下跌,到今天我的财富损失了30%以上,但我并没有因此后悔,损失的30%也没有影响到我的生活,我该吃还吃,该玩还玩,这就是我的价值观和态度。  再次回过头来说下我们公司,速途网发力视频计划的时候,我们并没有经验来做这样的事情。按照传统的思路,我们得先花2---3个月的时间招募和组建团队并且采购设备 ,再花1个月的时间规划栏目,再花1个月的时间进行制作发布。但事实上,我们的方式是刚成立团队,一周就做了一期《途夫有话说》,这期节目没有任何策划,也没有提前写剧本,直接拿着公司的1台老DV就开干。当然,做出来的第一期节目效果也是惨不忍睹的,但因为有了个开头,我们后面每期都在进步,到现在这档节目已经拍摄了几十期。如果没有这样做,我们可能现在还在为这档节目做筹备工作,当然那样的好处是第一期节目就可以精品化,但时间上落后太久了。  后来,按照这样的思路,我们短短几月内推出了《小西人物专访》、《游戏乱谈》、《北京IT故事》等多档视频节目,在业界小有名气。同样速途在做电子商务和微信自媒体的时候,也是从想法到落地几乎同步进行,没有太多的开会和讨论,直接小步快跑做了再说。  写在最后:传统商业的思路是“夯实一层土在撒一层”,这种稳妥的思路可以把企业带的更健康稳定,更能做成一家百年企业。 不过现在的时代是互联网时代, 互联网行业的相关企业有30%的机会就做了,如果等到100%成熟了在做那就太迟了,市场就可能被其他企业抢跑。传统的思路可能只适合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初期,但今天高速变革的时代,这种方式可能会让公司更安全,但也会变慢,变慢的后果就是逐步被市场淘汰。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特别链接:
中国证券报社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China Securities Journal. All Rights Reserved50-100万元
100万元以上
网络创业加盟推荐:
网络创业加盟风向标
关注指数:
品牌推荐:
网络创业加盟头条
主营:酱香米线,私房麻辣烫,特色油
主营:儿童营养套餐
主营:水光液,修复乳
主营:自动售货机,智能移动超市
主营:手机pos机
主营:净水器,智能洁具,空气净化器
网络创业品牌快速查找
网络创业加盟动态
目前正有 2519 名创业者在线找商机
本日新增意向加盟者 1863 人/次
网络创业加盟专区
已有9717家企业加入
网络创业加盟开店看市场
全国网络创业加盟市场
在北京开一家麻辣香锅加盟店是一个很赚钱的项目,为什...
网络太发达了,一天不上网你就out了,不知道又发生...
在加盟项目中,餐饮加盟占据着60%。正因为项目多,...
在重庆开个童装店,在开店之前有哪些事情需要特别注意...
天津开饰品店需要注意什么,其实只要你有少许资金,就...
网络创业创业人群解读
网络创业品牌专访
科温士 水性彩色颗粒漆
网络创业加盟开店学经营
网络创业品牌动态
网络创业品牌营销
网络创业加盟互动专区
第二十四期全国创业论坛—
简介:主办单位:渠道网门户支持:搜狐、新浪、腾讯、百度、凤凰卫视微博支持:新浪微博、腾讯微博电视...
网络创业知名品牌
Copyright (C)
Inc. All Rights Reserved.皖ICP备皖B2-号联系电话:互联网创业三板斧:教你年入百万_新芽NewSeed
互联网创业三板斧:教你年入百万
·  创业派   
摘要1、找到一群有痛苦的人;2、帮这群人搞定解决方案;3、把痛苦的人和解决方案对接起来。
  一百万并不是一个值得炫耀的数字,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人生第一个一百万却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2015年,网络赚钱势必又会呈现井喷的情景。而进入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掘金的人也会越来越多!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网络赚钱在脑海里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那么接下来这篇文章带你学习互联网赚钱三板斧!至少让你少走三年弯路!
  网络上你到底应该怎么赚钱呢?
  1、找到一群有痛苦的人;
  2、帮这群人搞定解决方案;
  3、把痛苦的人和解决方案对接起来。
  这就是我们总结的互联网赚钱三板斧,听我细细道来...
  1、找一群有痛苦的人;
  我有时候,假设自己站在很高的天空中,遥望地球。
  这时候我就发现,地球其实是一个60亿人的巨型鱼塘,而中国是一个13亿人的大型鱼塘,这里边涌动着千奇百怪的需求,正是这些需求支撑起了无数的企业,支撑起了整个国家的经济体系。毫无疑问,如果你我要赚钱,必然要在这个巨型鱼塘中选择某一需求点,然后挖掘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财富。
  当你以找问题的眼光来看待生意,忽然发现机会无穷无尽,而当初找项目的思维,却使你怎么也看不到机会。
  这是一个简单思维的转变!但威力很大。
  因为在中国,至少有5亿上网人群,几乎这些人都有困惑,有渴望,有尚未解决的问题,其中一部分人愿意花钱购买相应的解决方案,所以整个市场你想象有多巨大?你的财富正躺在这些人的腰包里,你只要搞定几百几千个客户,就能赚到不少钱了,如果有更大的野心,可以尽情的开采这座巨大的宝藏。
  这些人的问题有成千上万种,每个问题都对应一个市场,因此机会实在太多了,不要局限在少数几个市场。
  你所知道的每一家企业,都只是帮特定的人群解决问题,没有例外,你要做的就是选择一类人群,然后努力的把他们找出来,找出来后你有两种选择:一,直接成交他们,多数人这么干的;二,让他们进入你的数据库,培育信任后再成交,这样成交率更高,用户的体验度会更好;
  同时,你还要配合思考如下问题:
  (1)、你选定的那群人问题有多严重?问题越大,才愿意花高价买解决方案。
  (2)、这群人愿意出多少价格?建议选择利润很高的类型,苦逼往往是因为选择了利润太低的市场。
  (3)、这些人的规模有多少?市场太大你可能吃不下,太小,又不值得做。
  (4)、市场有多少竞争者?进入市场是否竞争得过?如何才能竞争得过?就算你竞争不过,小钱还是可以赚到的,赚大钱嘛,就要多有两把刷子才行,就得多研究研究营销,多领悟领悟人性。
  这里分享两个分析市场大小的工具,高手都在用哦:
  百度指数:
  淘宝指数:
  前者分析一个关键词每天在百度有多少搜索量,了解到某类人群在百度的市场大小。
  后者分析一个关键词,每天在淘宝有多少搜索量, 了解到某类人群在淘宝的市场大小。
  两个工具最好配合使用,尽量多分析一些行业,多分析一些关键词,你发现机会的可能性越大。
  对了,在哪里去找到这些痛苦的人呢?
  其实到处都是,网络上有人的地方,都意味着潜在的利润。
  例如:百度、淘宝、分类信息、QQ空间、微信等等,你可以去任何你能想到的平台,用一个诱饵,把这些人引入你的鱼塘里,或者直接引入你的成交平台(相当于线下的店铺)。
  2、帮这群人搞定问题解决方案;
  了解我的人都知道,我特别强调帮助他人,因为帮助他人就是提供解决方案。
  当你有了一群有痛苦没解决的人,然后针对性提供解决方案,顾客会拿钱来换你的解决方案,你自然就会赚钱了。重复不断的做这件事,你就不断的赚钱,做出规模,你就事业有成了,想象是不是这么回事?
  因此,帮助别人要作为你今后创富的中心来抓,务必引起足够重视,你赚钱是因为你帮助了别人,你赚大钱是因为你帮助了大量的人,你的成功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后的顺带的结果,这个思维的转变将给你带来无穷的好处,我以后会再深入分享我这方面大量的经验体会。
  那么解决方案是什么呢?就是你的产品或者服务,产品服务只是解决方案的载体罢了,切勿本末倒置。对于我们做营销的人来说,要卖解决方案,而不要卖产品,而且有更高一层次,你可以去看下那篇日志。
  例如减肥,可以吃药,可以打针,可以手术,可以瑜伽,可以健身,可以针灸……
  例如脑白金,本来是保健品,但人家包装成送礼的解决方案;
  例如王老吉,就是一瓶茶水,但人家的招牌是解决“怕上火”,否则这个牌子火不了。
  假设,有一种饮料能治疗绝症,你觉得可否卖到天价,而且卖的火爆?(你悟透这句话的玄机了吗?)
  同时,记得下面这句生意真理:
  先市场,后产品。——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条生意原则!!!
  为什么那么多人,制造一堆产品卖不出去?除了不擅长营销,就是因为在开发产品的时候,根本不知道客户是谁,客户在哪里,客户有什么需求,所以等产品开发出来才发现卖不动。
  如果你按照我说的先找一群痛苦的人,然后针对性的开发解决方案,你就能够像克亚老师说的:“在产品开发之前看到钱”,不知你理解没有呢?这可是无数人吃了败仗才总结出来的教训哦!
  那么如何搞定解决方案,两种方法:
  (一),自己研发。
  如果你有绝活,甚至有团队,可以考虑自己研发,自己提供服务,这就很好办。
  但是没有关系,就算你自己研发不了也不必叹息,你看啊,很多名牌都是找工厂代工,例如耐克、小米手机等。
  总的来讲,你如果有绝活,可以考虑开发自己的产品,如果你只是优势而不是绝活,你可以把优势修炼成绝活,从长期来讲这是非常有利的,比如我就是在营销领域修炼了7年,然后围绕营销这个绝活做很多的事情——我其实建议大家把营销研究透彻,因为商业的核心是营销,精通营销后很多项目都可以操作,否则你的选择就很有限了。
  (二),借力有产品的人+借力有绝活的人。
  如果你没有产品,也没服务,你唯一的办法,就是借力有产品服务的公司和个人。
  怎么借力呢?“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只要去和淘宝,几乎没有你找不到的产品货源。
  怎么借力服务呢?例如,你能不能找个算命老头跟你合作?你的同学、朋友、亲戚是否有绝活的人?建议仔细挖掘一下,用心了机会就会涌现出来的。
  就像最近,我无意间跟我的房东聊天,了解到他的贷款公司发展到40名员工了,我过去一年都不知道,我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个合作赚钱的机会,所以最好是把身边的人都梳理一遍,以便发现机会。
  假设你已经有自己的产品了呢?
  那你就要转变一下思维,不要思考产品本身,而是思考产品到底解决什么问题。
  假设你是卖蜂蜜的,那么蜂蜜本身也能卖,但在互联网上市场就有限,因为在百度搜蜂蜜相关关键词的人就那么多,但从功能角度就大不同,蜂蜜可以干嘛?也许可以挖掘出预防口臭。疏通肠胃、养颜美容、解除便秘等等。这样你就可以在百度知道,健康网站、论坛等地去找那些提相关问题的人,你说市场是不是一下子就大了很多?所以这也是一个关键思维的变化,要卖解决方案,不要卖产品本身。
  3、把痛苦的人和解决方案对接起来。
  怎么对接呢?就是进行沟通。
  怎么沟通呢?就是通过你的文案:一是推广文案,二是成交文案。
  不管那种文案,核心说明白两件事情:
  1、你是做什么的?
  2、凭什么说你能够做到?
  其实就是问,你的产品有什么好处,我为什么要相信你!!!
  我认为以上两点是文案的本质,其他技巧,例如打造概念、故事、客户见证等等,只不过是实现这两点的辅助工具而已,切勿迷失“术”的海洋,记得抓住本质性的东西。因为各种信息的误导,很多人早已偏离商业本质,越学越迷茫,我走过这条路很长时间,希望你千万不去重蹈覆辙。
  假设有竞争对手呢?那么你的文案就得说明白,为什么你是【最佳的】解决方案,记住,是最佳的解决方案。
  如何做呢?你可以逆向思考,假如你是客户,你觉得怎样的方案才是最佳?然后你把这些因素打造出来就行了。
  最后,文案要有平台来展示,可以是网站、淘宝店、京东店、博客、QQ空间、微信、论坛、视频等等,本质只不过是不同的平台罢了,都是为了展示产品有什么好处、你为什么值得信任。具体用哪个平台,你就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对了,文案和平台,也可以借力完成,怎么借力呢?找到你所选行业的优秀网站,模仿和改进就ok了。
  补充:线下创业的本质,还是为客户解决问题;为老板工作,也是为老板解决问题。
  而钱的背后,是价值,一个人没钱,是因为没有价值,一个人没有足够的钱,是因为没有创造足够多的价值。
  所以说,为客户和老板解决的问题越大、越多,价格和工资也往往越高。想要提升收入的时候,最应当集中精力思考的是,“我如何给客户和老板创造更大的价值呢?” 如果创造了足够的价值,老板还是吝啬涨工资,一定有聪明的老板把你挖走的,加油!
4499゜12309゜21839゜31658゜41620゜5960゜6702゜7669゜8595゜9441゜10
28048゜14573゜24499゜34439゜43987゜53965゜63034゜73009゜82852゜92547゜10GUSHI:互联网+汽车创业机会在哪儿--百度百家
GUSHI:互联网+汽车创业机会在哪儿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7月26日下午,由加速会旗下社群分享会-“GUSHI”与车女婿主办的《论共享经济的罪与爱》,携手合办方腾讯云、融云、七牛云、内推、互动吧在剧空间完美落幕。本文整理自汽车头条网创始人张耀东先生会上的发言。
一、汽车产业大概有多大呢?
第一个数字,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数字,2.7万亿,什么概念呢?可以在市场里头容纳出25个千亿级的公司,这是一个非常准的数字。这是去年2014年汽车行业的销售产值,现在时间我看也进入500强,估计大概在3000亿到4000亿左右这个层次。
第二个数字,后市场的规模大概有8000亿,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特别准确的数字,我昨天上网查,有人说有万亿,有人说有千亿。
后市场是什么概念呢?这个汽车交给了在座诸位,你买走了之后,就认为是后市场了,所以这个概念非常模糊,非常大的一个涵盖概念。在这个状态下,这个数字也只能是虚的,但是我个人觉得不会低于这个数字,七八千亿。它涵盖了汽车的维修、保养、美容,甚至于车险,甚至于二手车,七七八八的,现在我看很多人把租赁、滴滴都放到后市场里面,觉得这个多少有点牵强,在我理解,那些还不算纯粹的后市场。
第三个叫做出行市场。现在传统汽车行业后市场分类,分为六大行业,里面把类似于滴滴这种的,或者类似于神舟这些,特别像顺风车、天天这些,都放到后市场里面。但是我个人觉得应该拆出来的,它是一个行,是我们生活衣食住行的行的市场,我感觉这个潜力应该是超过后市场的。
第四个就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数字不太准,2014年是7.8万辆。但是今年上半年应该接近这个数字了,今年接近20万辆,这个市场的潜力非常大。
为什么我把这个数字拿出来,按理来讲,7.8万辆应该在2.7万亿里面的,因为这个产业增长速度很快,而且可以抹掉汽车行业刚才我那个调研里面的传统,汽车行业的新技术集中体现在了新能源,以新能源为核心的驱动下。
所以,在汽车行业,包括现在投资行业里面,最热点的现在可能有这三大热点。
第一个就是新能源,这个基本上大家都知道。
第二个就是汽车电商,包括二手车电商,因为有2.7万亿的产值,在这个里面去弄,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汽车电商平台。
第三个就是后市场,8000亿市场,这个将来O2O市场是非常大的。
跟汽车行业有点关系,但是总体来讲的交通出行类里面,最大的市场里面,就是各类用车平台,在座的各位应该都非常熟悉。因为我刚才没有做调研,但是我感觉到很多人经常用这个。
在这个数字来讲,核心来讲,这个行业确实是目前钱比较多、机会比较大,但是巨头比较少,我觉得是有机会的。
二、汽车+互联网机会有多大?
如果把举的这些数字特别枯燥的话,我形象化一点。这几个人,当然我是随便down的,也没有什么特别的。第一个马斯克,代表汽车行业的一个创新的可能性。
第二个就是UBER的创始人,其实我没好意思用滴滴,我感觉滴滴比它的潜力要大。而我个人是坚信一定能把它打出中国的,虽然在座很多可能比较爱品牌调性的人会不同意我的说法。
第三,这两个人一个代表汽车科技的创新,互联网代表的机会,第二个是真正的出行领域带来的机会,将来的产值一定是非常惊人的。
第三个应该是一个问号,我用了一个奶茶妹夫的照片,整个汽车电商还没有一个真正的巨头,目前对打的应该是E车,京东投资占了25%的美国上市公司,大家来做这个产业,但是整体的成交量,几乎在汽车行业里是非常低的。所以在五到十年之后,这个一块一定会起来。
再一块,更没有做得好的,其实是后市场,O2O市场。如果借用美团来讲,我觉得汽车圈一定会出一个美团这样的企业,现在还在创建过程中。
如果把这些加在一起,我个人觉得汽车加互联网,或者互联网+汽车,未来一定五年之内一定会出现3到5位这个财富级别的企业,大家在座对这个都很有热情,选好一个东家,见证一个奇迹。
总体来讲,现在这个产业里头,机会我个人来讲,我感觉最有可能,我们现在能够逆袭的应该是最后一个,汽车后市场,现在是1.4亿的汽车保有量,一辆车一年产生一万多块钱的消费,将来也有1.4万亿的市场。
三、难点在哪儿?
难点也是特别多的,难点放在后面讲,因为我觉得我们很多做创业的人,第一点,应该别想难点,应该先想机会点,先想一想,我们前面还有很多可以诞生出千亿级公司、百亿级公司的可能性。
我们详细分析一下现在目前的共享经济下,汽车的互联网+市场大概是什么样的。我们从刚才四个方向来讲,选三个。
第一个,电商市场。电商市场总体是一个低频市场,频次应该是三到五年以上,所以它是一个典型的低频高效市场。在模式来讲,目前的电商市场是一个B2C行为主导型的。京东模式是目前电商的一个主导型的,C2C模式的几乎没有,只是一个补充,为什么这样,待会再分析。总体特点来讲,客单价比较高,但是客单量非常低。从互联网市场来看,从这个角度来看,这是非常难以互联网化的市场,因为互联网的传统规则就是高频吃低频,低客单逐渐蚕食高客单这种的,我们的滴滴等等也是用这种方式来做的。
第二个是O2O市场,后市场的O2O市场总体是一个中高频,O2O的行业比较大,我们以O2O的主业来看,也就是说,我们的保养类、维修类、使用类来看,总体是一个重低频,频次大概多大呢,北京市有一个数字,北京市的每辆车的平均进店维修单次是2.7次,一年有2.7次维修,这是低频的。当然这里面也有高频的,比如洗车,根据大家的勤劳程度来讲,洗车对我来讲是低频的,单位对很多人来讲是高频的。在这个市场里面大概是什么样子的,目前总体的后市场里头,在中低频这个市场里,总体还是一个B2C型的,现在C2C型的有人在做,但是我没有看到特别好的。客单价来讲,相对于期刊行业的市场来讲,这个市场的客单价是比较中型的,平均是500到1000块钱的后市场的不同情况,洗车类是偏低一点的。客单的数量在持续上升。
第三个,出行用车类的。出行用车类的频次是高频的,形式上,现在基本上已经搭建起共享的活跃社区了,比如顺风车、专车这一类的,基本现在是一个共享经济的代表。所以,今天这个主题,也是因为这个话题产生的。客单价应该是一个适中型的客单价,这个不算高的客单价,但是客单数量是比较高的。
为什么这么分析?目前跟汽车相比,一个共享型的经济是混合型的,如果从整个行业来看,具备的可能性高频到低频的整合,当然也同样具备一个可能性,从中低频突破,逐渐往下整合的可能性。
我们仔细分析一下这个共享的可能性。
第一大类,现在共享度最高的出行市场为例,出行市场里面,我个人分成两大类,第一类跟完全跟行有关系的,比如打车类的,比如专车、顺风车或者快车,不管怎么来的,有一个人给你开车,能把你送到目的地的这样一种类型。
另外一种类型是租赁类的,包括分时租赁,PP租车一类的,点对点的租车。
共享了一种东西,一个是车。车假设是一个资源,把车提供了一个共享,这是租赁类。
另一种是人共享的一种服务,比如我现在很悠闲,没什么事儿干,我可以出去拍一个顺风车之类的,这是一个共享服务,这一大类没有什么好说的,大家已经很清楚了,我个人觉得格局已经定了,短时间之内,很难看到有人翻盘,这个格局,无论是全球还是中国。
我们认为用车类的还有一大类,跟车产生的相关的东西。比如说停车,现在停车类的共享型的APP在做,但是做得不是特别好,但是投资非常热。总体上来讲,我们算一算,汽车真正跟开车相关的第一高频的产业就应该是停车,基本上每天只要开车出来就涉及到的东西,这是第一高频的东西,但是停车产业很多自己的问题,所以它很难共享化。
第二大类,跟加油,交过路、过桥费相关的,这个周边产生的费用。原来我听过一些人想办法整合,但是我们都知道,这在中国是一个资源控制型的市场,所以没有看到有人做起来。
当然,我个人对第一类,停车这一类,我觉得还是有机会的。
总体看下来,在用车出行这个领域,跟共享经济有天然的优势,如果大家对这个产业有兴趣,哪怕自己不想做这样一个创业,也可以买几辆车参与这样的共享,这个市场只会越来越大,因为从整个互联网来看,大概两到三年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增加空间的。
但是不利的地方,已经形成了一些寡头。现在打架打得太凶了,很创业者已经很难参与进来了。机会点,我觉得是这样的,跟用车相关的这一类,还是有机会的。
总结下来,用车出行类,核心共享的是车,和有车和人带来的服务,这是共享的精髓。
四、后市场O2O的共享度
简单做了做常见的一些共享度。按频次划了一下,第一个上门洗车,现在比较多,洗车类。第二个,保养类,保养类是汽车尾保市场里面频次最高的,整个来讲,大概就是我刚才说的2.7次。洗车这个,按照平均勤快一点的,两周洗一次车,一年大概有25次,如果懒一点的人,也会有十几次,大概是这个频次。
还有配件之类的,这个现在比较火,因为以淘宝为代表的,基本上都在做配件电商这一块,这个频次其实非常非常低,我感觉一年也就一次差不多了。维修美容类,这个没必要。保险一年一次,这个没有什么太多说了。二手车,三到五年一次,大概是这样一个频次。
再来看能不能产生共享的可能性。我们知道共享经济有两大原则。第一大原则,必须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不是找几个人共享一下就可以了。其实共享的一个前提就是要提供与众不同的服务,我们拿滴滴为例,其实它是提供了不同的服务,比如轿车更方便了,或者价格更低了。学术化一点说,重构服务体验。第二点就是打破传统领域。
在这种前提下,如果没有一定的频次做共享是比较难的,当然不是说完全没有机会。我个人觉得,第一个,上门洗车至少可能性应该在百分之六七十,我定了三星级。因为洗车这个产业,虽然规模化、流程化建立起来,它的门槛并不高,很容易被共享化,也就是说,我可以用我的闲余时间去洗车,当然漂亮的女士还可以通过洗车加分,可以有不同的等级。
上门保养类也有很大的可能性,因为它是微保市场和美容市场的入口,虽然不是一个大入口,但是也是一个小入口。在这个过程中,为什么有共享的可能性?因为总体来讲,中国的维修,4S店包括路边店,包括周边小店是过剩的,具备很多闲散人员。我们也知道,在这方面的从业人员工资并不高,这个具备改变的可能性。像黑车,大家觉得很有问题,但是它具有一定的门槛,因为它做服务的流程标准化一定很难。
配电型电商,现在淘宝的做法是这样的,你在网上买配件,我再加盟一些小的路边店、路边的修理厂。在座的很多人可能开车少,没太注意路边的很多店。路边店实际上是汽车维修市场里面非常小的一个单元经济体,你有配件了,到小店里面去维修,可能就十块钱。这样变成一个小的闭环,淘宝作为一个服务整合商去合作。但是这个过程中因为它的低频次和专业度,很多人开车不会打开发动机盖的,除了加机油之外,基本上不会开盖的。
剩下的我不会看好的,以二手车为例,现在有人做以P2P型的二手车微点,我个人感觉挺难的。
原来看过一个人写的一篇文章,他的观点就是低频的C2C型的服务,基本上是没机会的,我也同样这个观点,因为C2C里面做得最好的是淘宝,淘宝建立在高频的,因为它建立了漩涡效应,卖家越多,买家就会越多。同样,买家越多,卖家积极性会越高。
在这个市场会产生漩涡效应。
目前的情况是什么呢,上门洗车、上门保养,虽然匹配度有,但是大家总体没有做共享。因为这个产业总体在一年到一年半的发展期,大部分企业处在的阶段是建立自己的服务标准和体系,建立流程和标准化的过程中,所以还没有到扩张期,所以我们目前还没有看得到。在其他行业很常见了,比如和利家,它做上门美甲,它的培训难度要低一点。汽车行业要建立标准化,这是一个很重的服务,这是比较难的。
但是,上门洗车可以把洗车设备租赁给个人,大家一比,产生一个分层方式就OK了。
所以在现在的情况来讲,共享级的经济O2O市场远远还没有开始,如果有人有兴趣,可以深入研究一下。8000千亿的产值,共享型的机会要么就做不好,如果做好了,就具备颠覆性。就像人家讲例子一样,为什么孙悟空在大闹天宫的时候谁都打得过,在取经路上谁也打不过,因为你共享的时候,都变成了经济体,这是非常好玩的事情。在座个人如果有兴趣,可以往这个方向考量的。
在这个方面上考量的是人而不是O2O,这个是不太需要那些设备的,所以共享的是人和服务。但是共享型平台建立来讲,也要搭建一个服务平台。
第三块,刚才我们讲的电商。
我自己原来做过一个小的电商平台,大概在2012年,那个时候汽车电商还没有现在这么火,当然也是一个试水型的东西,做了一年半,后来把公司出售了。
为什么做那个东西,特别有意思,从我长远来讲,我就在想一个东西,比如我们再看十年之后,我们习惯所有东西在网上买,所有的服务都习惯上门服务的时候,你是回不去的,所有东西都在线下买,信息不对称,还要砍价,多麻烦。我当时基于这样一个朴素的想法去做的试水。
但是汽车电商比其他电商难,汽车电商总体做法是这样来做的,一方面,汽车平台是一个这样的平台,各种方式做线索,另外一方面,各种方式做车源,一方面有货,另外得有用户。线索方面怎么做呢,各种的资讯、社区,各种各样跟汽车销售线索有关系的小软件,还有各种各样的假想中的数据产品,能够做数据拦截的场景。这是一种线索。
另外一种线索,去年因为汽车电商车之后,大家更赤裸裸了,拼到了线下,各种各样的团购,各种各样的地方车展,直接把线下线索转到线上。大概是两大类。一个是纯电商极客,另外是线下极客反推到线上极客。
线索来讲,有没有能把这个车卖出去。就像刚才虽然只有一两位说在网上会买车,但是现在的问题是,你想买车未必买得到,因为车源不在你这儿,你未必以你想象的价格买得到。原来是两大车源,第一大车源是主机厂,另外一个车源是4S店。这个产业链是这么想象的,你是主机厂,把车卖给4S店,中间做一个合理的利差,这个4S店再把车以合理的利差卖给电商平台,然后再以合理的利差卖给用户。一共是四级的交易,每级加一点钱,所以这个是不存在的。离开电商,你去不了中间层,这是完全不对称的,哪怕汽车电商补贴一点钱,也是没有促进作用的。
现在电商行业能力强一点,直接到厂家批售。我拿一点点钱,通过金融杠杆,直接在企业弄回一万辆车,在自己的平台上去卖。但是现在的主机厂基本上以库存滞销车为主,热销车是不会放在,因为这样电商平台会把价格打下去,所以它有一个机会,现在从今年开始比较热了,海淘车,我们直接从国外进口车到网上来卖,这个一年有20万辆的规模,也在逐年上升。
所以整体的电商环节来讲,我刚才想说的一件事情,在电商这块环节过多,导致了没有机会。在共享经济这块,在电商环节还有没有机会呢?目前我还没有看到有模型和案例出现,因为目前的电商平台主要在做两件事,在垂直整合产业链,向上整合主机厂的货源,向下整合用户。所以现在还没来得及顾及。
我们假想一下,在这样一个低频的领域里头,怎么去做共享呢,业界共享,有几个可能性。第一个,我是一个经销商,有很多车压在手里了,我在北京压在手里了,但是这个车在东北可能还供不应求,我可以串过去,这个跟主机厂的政策有关系。但是理论上存在着串货平台的可能性,以消化库存为目的。
另外一个,我是一个汽车消费源,每天八小时上班很烦,来这儿都是蹭免费空调的,蹭免费咖啡的,但是没有办法,还要打交道,把我自己七七八八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跟信息放在一块,这个也是业务员的串车市场。
现在的共享只有这一点点苗头,在整个这个方面都没有产生。因为它低频次,就导致它的中间利差,共享性、可能性比较弱。如果有一天,即便电商平台真的有共享了,我觉得核心也应该是有货源的人,谁拿到车源,低价的车源,有价值的车源就可以了。你真的有本事拿到车源,你比线下平台免疫一万的时候,或者便宜一定价格的时候,这个电商平台的车也不用愁,肯定可以卖出去。
所以,共享经济在电商这方面怎么发展,我还没想好,在座各位,如果有谁想得好,我觉得非常有机会,因为电商这个产业一定会出现一个大的话题,这么一个话题放在这里。
总结一下,刚才说的汽车的“三”,除了新能源没有说,这三个有可能互联网+比较快速发展的可能性里面,我们共享什么,不外乎三个东西,一个是人,人就是服务。另一个就是车,我把车通过分时租赁,通过共享租赁平台拿出去,我的车作为一个资源,或者做一个生产物资。再一个就是货源,货源就是另一个大的概念了,整体的汽车的概念,也无外乎这三种东西,现在讨论最热的其实在人和车上,共享型的人和共享型的车,也就在这个行业上。
为什么说这么多,核心就想强调一点,我觉得可共享的东西还有很多,目前还没有完全去发展。比如说停车位能不能共享,开车出来了,比如我家,像刚才走着来的那位住在二环里,恰好住在某个小学或者医院旁边的话,我就可以把车位共享出去。换句话说,我可以把它变成一个生意。
假想在某一个写字楼底下,我不去炒房子了,我炒20个车位,当然现在车位卖得很贵,但是假想来讲,我收购一批车位,租赁也好,作为信息点发出去,有没有可能性。
再一个可能性,跟分时租赁平台去对接,跟电动车平台去对接,我买好充电桩,我把车位,又把这个资源扩大,比如我加上充电桩,就变成一个可充电的车位,有没有可能性。
这些我觉得都是一个话题,机会可能就在话题上,它可能不是那么高频,但是我们一定有办法让它变成高频。随着产品,技术的发展,一定会找到那个机会,关键是我们怎么想这个事儿。
机会点里头,第一大类的就是停车位,下一个巨头型公司,但是这个很难,大家都知道,每一寸停车土地的背后,都有一群说不清的利益,有的人可以在街边随便划一个位就停,有的人停在那儿还要罚两百块钱,这个很难讲。但是这个机会非常大。
另一大类,上门服务类。上门服务类,我总跟人家讲,想象一种场景,既然是一个想象型的事情,还是有一个想象的场景,以上门洗车为例,上门洗车是一个什么样的场景,你在这么炎热的午后,躺在床上,吹着空调,但是你车脏的已经没法看了,想出去当专车司机,什么人都找不到了。怎么办?在手机上下一单,有个人骑一个小三轮帮你洗,你不想下楼,他先拍一张照片,发到你手机上,你的车脏是这样的,划痕程度是这样的,OK了,你洗吧。洗完了之后再拍一些照片,然后在网上一支付,一支付才一块钱,这种有什么可挑剔的,洗得即使不干净又是怎么样。O2O就是这样的场景。
再想一下上门保养的场景,我的车理论上7500公里一保养,当然每个车一般来讲是万不等的保养里程。我最长的一次保养大概六七个月保养一次,开了大概两万公里才保养,不是因为我忙,而是因为我懒才去保养。我实在受不了的时候,才去保养。
上门保养的场景出现了,我本来其实也是一个对车比较爱护的人,但是也没有当自己天天没事儿要打磨一下。但是我发现有一个场景,有一个人保养一次,你在办公室里坐着,白给你保养我就在网上下一个单,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再忙的时候,你溜出去半个小时也不需要打卡,你到地下停车场里面,他把你的车洗完。如果做得不好,你还可以索赔三到四倍,给他差评。一差评来讲,按照我们伟大淘宝制定的规则,还要给你返现,最起码现在至少得来个什么经理级的给你打一个电话道个歉,运气好还能给你免个单。
这样之后,你即使不想给他这样的,你给他一个好评,你一交钱的时候发现两百来块钱,在4S店里面是五到六百块钱,要便宜一半。这个也是合理的,一般来讲一个4S店的维修利润来讲,这个我说的不准。一般传统的利润是什么概念呢,两块组成维修点的,第一块是配件加价率不等,一般是20期,另外一个是工时费,这个定多少个工时,跟接单员有关系了,怎么算的问题。比如你这个车只是清洗一下,还有你车换一个节气门清洗一下,或者保养,肯定不知道你的工时是多少。这样加起来一算,基本上60到80%的毛利润就出现了,这是毛利润,还要去除人工和水电之类的,配件是30%,平时的品牌大概是50%的毛利润。所以,上门平台做4S店的半价是在合理范围之内的,但是可能会亏一点点,我算的都是毛利润,没有算人工这一块。
未来还有没有机会,未来的服务价格和成本肯定会下降,因为随着客单量来讲,肯定会下降的。O2O现在总体来讲有两年多,我总跟人家讲一个场景,比如我晚上看球,半夜困、累,就那会儿看这个球,那会儿想喝啤酒,但是没有,你可能在电视上就锁定了,有一个人把啤酒送过来了,那会儿属于冲动购买期。这个冲动购买期过去之后,第二天早上有再多的啤酒都不想喝。O2O包括上门是可以解决冲动购买的,在汽车这个行业冲动购买少,比如我车有一个划痕,平时熟视无睹。但是如果我要参加一个高大上的论坛,我就觉得这个划痕接受不了,我就完全有可能提前处理了。
但是总体来讲,上门的机会点非常大。跟共享有什么关系呢,上门类的、停车类的,最终都会是共享型的。
第三,因为它具备颠覆服务体验的核心要素,第三类是电商类的,电商类的,我没想好,但是我觉得有机会,因为电商平台产生之后,我们每个销售员的销售方式的变化,销售员的销售方式就会向淘宝客服的方式去靠拢,当然不完全是这样的,在这个过程中,共享型的、上门型的体验试驾,包括上门交车,包括共享型的试驾车,我觉得都有可能性。
我这是随手写的几个机会点,还有很多。比如说顺风车类的,包括用车类的,现在已经杀得很凶了。但是杀到了现在是一个平台型的杀,再往下可能是集中部或者某一个细分领域的杀。
说这么多,我觉得机会特别多,但是说完机会,说到刚才没有讲的一个东西,困难点,困难点是非常大的,这个不展开讲了。
汽车行业核心有两个困难点,第一大困难点,就是这个行业无论是企业端还是政府主管端,相对来讲比较强硬。用车市场如此,汽车产业链这方面的市场,车企站在产业链上游,游戏规则是它来定的。车企背后的主管部门也是按照这个产业链制定规则的。
第二点困难,汽车总体导致汽车产值是比较大的一个工业。即便把它放到共享平台上进行交换和租赁之类的,也会导致风险。一个是行业风险导致,一个是产业风险导致。七七八八的行业用户,我觉得跟其他的没有区别,将来都会有问题。
简单总结一下,总体来讲,我觉得汽车共享总体目前还是比较难的,但是机会还是比较低的。第二点,低频共享就要慎重了,但是中频的还是有机会的,而且机会很大,因为具备再往下吃低频的可能性。我们现在看很多人抢入口,抢的都不是大入口,都在抢小入口。第三个,我觉得是最最关键的,共享的核心实际上要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最最核心是这样的,而不是真的搞一个共享,为了共享而共享,实际上是没有意义的,是要提供一个颠覆性的差异化服务体验,比如上门类的,比如像滴滴这种用车这种的,其实它的差异化非常明显。第四个,未来应该是一个网状整合,现在是一个垂直化整合,沿着产业链的一个点,我有一个打车市场,我就会去做专车市场,有了专车市场就会做顺风车市场,然后将来做分时租赁市场,把所有型都垄断了。你型的目的是为了干什么呢,可能是另外一个目的。比如我打了专车是为了带人去玩,可能玩的市场,或者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是这样的。这个将来从网状整合的可能性更大一点。
今天的主办方说的是共享,但是什么叫共享,共享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所以在座的各位也有可能是共享的参与者,也有可能是共享的塑造者。希望在座的都能通过共享的努力变成共享的创业者,因为这个机会真的是巨大的,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密集型的国家来讲,共享的机会无处不在。
阅读:8686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33万
阅读:17万
热门文章HOT NEWS
朝鲜著名新闻播音员李春姬在电视讲话中称:在成功完成历史性的首次...
maomaobear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创业想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