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我查查下载曹氏族谱0........

谁能帮我翻译这段古文。后汉书,李庸传。_百度知道
谁能帮我翻译这段古文。后汉书,李庸传。
初,曹操微时,瓒异其才,将没,谓子(李)宣等曰:‘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操,张孟卓(邈) 与我善,袁本初(绍)汝外亲,虽尔勿依,必归曹氏’ 。诸子从之,并免于乱世
我有更好的答案
按默认排序
当初,曹操地位低微的时候,李瓒认为他有奇异的才能,临终的时候,对儿子李宣等人说:“时局即将动乱了,天下的英雄没有能超过曹操的。张孟卓跟我很要好,袁本初是你们母亲娘家亲戚,即使这样你们也别去依附他们,一定要投靠曹操。”儿子们听从了他的教诲,在动乱的时代全都幸免于难。
其他类似问题
后汉书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转:进贤《曹氏族谱》发现经过_周汝昌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1,501贴子:
转:进贤《曹氏族谱》发现经过收藏
作者为原进贤县博物馆馆长、进贤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文物博物副研究员 文先国
<div class="clearfix BAIDU_CLB_AD BAIDU_CLB_AD_pb" id="BAIDU_CLB_AD_">
原文地址:
快试试吧,可以对自己使用挽尊卡咯~◆◆
也有个曹坊,也叫宣和,那里大多姓曹,搞不好也有相关曹氏族谱呢。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使用签名档&&
为兴趣而生,贴吧更懂你。或谁能帮我回答下这些问题,我会追加分的!_百度知道
谁能帮我回答下这些问题,我会追加分的!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3、奴隶社会艺术的典型代表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14、《文心雕龙》 15、“初唐四杰”、“唐宋八大家”、“三苏” 16、“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17、《春江花月夜》 18、中国文学史上的“诗仙”、“诗圣”、“诗鬼”、“小李杜”的诗歌创作及其代表作 19、明中叶市民文学达到繁荣的标志“三言二拍” 20、中国古代收字最多的字典《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 21、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2、封建世纪末的历史画卷 23、清末四大暴露小说 24、“鸳鸯蝴蝶派” 25、鲁迅、巴金、闻一多、梁实秋、林语堂 26、王安忆《长恨歌》(小说、话剧、电影) 27、古希腊神话;阿波罗、维纳斯、雅典那、狄奥尼索斯 28、《荷马史诗》、《神曲》;毕达哥拉斯学派与黄金分割 29、《伊索寓言》 30、《一千零一夜》 31、文艺复兴及其代表艺术家、代表作品
提问者采纳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305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2.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楚国的文学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2条回答
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于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嵇康 嵇康(223~263),三国时曹魏文学家。“竹林七贤”之一。字叔夜。谯国□县(今安徽宿县)人。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博通。他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曾任中散大夫,史称“嵇中散”。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但嵇康在当时的政争中倾向皇室一边,对于司马氏采取不合作态度,因此颇招忌恨。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想结交嵇康,受到冷遇,从此结下仇隙。嵇康的友人吕安被其兄诬以不孝,嵇康出面为吕安辩护,钟会即劝司马昭乘机除掉吕、嵇。其罪证之一便是《与山巨源绝交书》。当时太学生三千人请求赦免嵇康,愿以康为师,司马昭不许。临刑,嵇康神色自若。奏《广陵散》一曲,从容赴死。 在人生哲学上,他的主张是:非汤武而薄周礼,越名教而任自然。个性凌厉傲岸,旷逸不羁。 有趣的是,嵇康临刑前,对儿女最放心的安排是,叫他们投靠山涛(山巨源)。而在嵇康死后,山涛一直悉心照料并抚养着他的儿女。演绎出一段“君子和而不同”的佳话。 阮籍 ---维倪(报告部分:阮咸) 一、家世出生及早年志尚 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人(今属河南)。生於建安15年。父亲阮瑀,是诗人、散文家,「建安七子之一」。为曹操亲随吏员,当时军国书笺多由他和陈琳两人草具 。阮籍三岁的时候父亲过世,但因为曹氏父子及阮瑀友好出於长期共事的情谊,对於阮籍及其母亲深怀同情,并有所照顾。阮籍年少时以好学不倦、不慕荣华富贵、道德高尚的古代读者―颜回、闵子骞微效法的榜样,刻苦攻读。除此之外,他还习武。但是少年的阮籍也沾染上一些浮华公子的作风。当时有一批宗是戚属的豪门公子,颇以浮华相尚,如何晏、李胜,再洛阳互相连结,构煽风气。阮籍与他们年龄接近,难免受了些风气影响,可是阮籍始终未予其流。 阮籍非常鄙视礼法之士,所谓礼法之士主要是投靠司马氏父子的一些人物,这些人多是文人,他们为虎作伥,仰承思马氏父子的意旨,鼓吹「唯法是修,唯礼是克」,以礼法、名教为工具,来巩固篡夺来的权利,同时束缚政治反对派的手脚。这种礼法是司马氏集团用以配合其血腥屠杀政策的一种政治打击异己的手段。阮籍在对付这些礼法之士,最有名的就是他的青白眼。 裴楷往吊之,籍散发箕踞,醉而直视……稽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斋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 据说,他的母亲去世之后,稽康的哥哥稽喜来致哀,但因为稽喜是在朝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礼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丧期间应有的礼节,就给稽喜一个大白眼;后来稽康带著酒、夹著琴来,他便大喜,马上由白眼转为青眼。从这一段故事中,我们除了可以发现阮籍对於礼法之士的鄙视外,也可以明显看到他不为礼俗所限制,稽康也是一样。他不会因为守丧就将自己的情绪隐藏起来,觉得不喜欢的就清楚的让人家知道,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特殊现象。阮籍对礼法之士的憎恶,除了表现在青白眼外,还表现在他的赋中。 二、药与酒 阮籍似乎是不服药的,在他的著作里很少提及此事,只在咏怀诗第70首曾写到过:「采药无旋反,神仙志不符。逼此良可惑,令我久踌躇。」 从这里看,他连对神仙的信仰有时也要动摇,不无迷惑踌躇之感,而对於服药一事更没有稽康那样深信不疑、热心实行。阮籍不服药,却颇有些「为酒事物,焉知其馀」的意思。他是酣饮、痛饮、狂饮,不拘场合,有酒必醉。阮籍嗜酒,其出发点同稽康服药是一样的,都是希望以此为途径来超脱现实、消解矛盾。阮籍曾数次在醉酒掩护下躲过了司马氏集团像他伸来时而拉拢,时而加害的手。从性格上来说,服药是一件相当麻烦的事,要先采药、调配处方、还有许多规矩,其步骤要求不能稍有错乱,否则便可能中毒甚至丧命之虞。非精细耐心之人,不可随便服用。阮籍性格浑朴旷放,对这种精细而又危险的高级享受是不能适应的,他宁愿去从事简单易行得多的饮酒。从政治上来说,阮籍的态度是比较软弱的,他看到曹魏皇室大势已去,司马氏执政已成为无法更改的现实;他明白服药飞升之事太渺茫,他还得谒抉R氏统治下打发日子,他既不愿同流合污,又缺少在政治上向司马氏集团挑战或明确地划清界线的勇气,所以对阮籍来说,醉酒是最好的摆脱政治困境的方法。 这里有几个有关阮籍喝酒的小故事。 阮籍当葬母,蒸一肥肫,饮酒二斗,然后临诀,直言:「穷矣!」都得一号,因吐血,废顿良久。 从这段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阮籍他违背礼法的行为。母亲过世,他不但坚持下完棋,而且还吃肉喝酒,虽然他是故意这么做,不过我却觉得他也蛮痛苦的,要压抑心中丧母之痛,以表现出他不为礼法所约束的一面,就我来看,他大可以放声大哭,哭完以后便应感到高兴,因为阮籍很崇尚老庄,庄子在妻子死后,不但不悲伤,反而还替他妻子解脱人世间的痛苦感到高兴。所以我觉得他可以效法庄子并加以改良,这样一来,不但达到他想的境界,也不用压抑心中的痛苦。 阮公邻家少妇有美色,当垆酤酒。阮与王安丰常从妇饮酒,阮醉,便眠其妇侧,夫始殊疑之,伺察终无他意。 我想这在当时的社会也是很少见的。醉了就倒卧在少妇身旁,在以前的社会,男女授受不亲观念的束缚下,这样的情形也是不能为世人接受的。(四)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这样的事情要是发生在现代,恐怕还是很难令人接受的吧!一个不认识死者的人来吊哀,还哭的很伤心,我们一定会觉得他是疯子,不然就是来捣乱的。像阮籍这样完全不顾别人眼光,自己觉得值得的就去做,实属难得;不过这不禁让我怀疑,为什么自己的母亲去世了要装的如此坚强,但却对一个不认识的女孩子去世感到非常难过,我觉得这除了违背礼法外,也违背了人性。 三、文学成就 三国后期出现正始文学,人们习惯用他来代表整个魏末的时期文学。正始文学的最重要作家就是阮籍、稽康。阮籍既是诗人,也是散文家,还是赋作者。他的诗歌成就主要是咏怀诗八十二首。就内容而言,「忧生之嗟」 和「志在刺讥」 在咏怀诗中占有很大的份量。除了这两大内容外,还有自述身世志尚、念友、隐逸神仙等方面的描写。咏怀诗在艺术方面有两个极为显著的特色及蕴藉含蓄和自然飘逸。蕴藉含蓄与文多隐蔽有直接关系,阮籍为了避免严重的现实后果,才把诗篇写的隐约其体、闪烁其词的。这种含蓄,同他在生活中「发言玄远」 「口不臧否人物」的作风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咏怀诗的含蓄,是时代现实的产物,也是阮籍本人的思想作风、处事态度的反映。从艺术创作的角度来看,含蓄不失为一种风格,他的好处是能够避免呆板直露,增加诗的深厚度,给读者以联想和回味的馀地。在诗歌史上,咏怀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阮籍咏怀诗在反映重大社会现实方面是不如建安诗歌的,但它在个人抒情的深度上,在描写内心曲折的活动上,以及运用比兴的手法上,则又有超越前人的建树。它堪称是整个魏晋南北朝时代有代表性的优秀五言诗之一。阮籍的散文,今存较完整的有十篇。其最重要的散文著作应推「大人先生传」,写法上接近於赋,以对话方式展开,虽名传,实际上并非真正意义的传记作品。总的来看,阮籍是我国文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他尤其对於五言诗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四、结论 准备完了阮籍,我觉得在当时的大环境下,造就了很多像阮籍这样内心和现实生活矛盾的人,或许阮籍在他听到母亲过世的时候,他也很想放声大哭,但就碍於当时的环境造就出的矛盾性格,使他以吐血的方式来传达他内心的哀痛。我觉得,既然他是一个这么勇於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的人,为什么不乾脆放声大哭呢?不过话说回来,我也很佩服阮籍有和时代、政府、社会挑战的勇气,就连现在这样开放的社会风气,我想都不会有几个像阮籍、稽康这样的人吧!我想准备完了竹林七贤,对他们的印象不再是不穿衣服、放浪形骸而已,还有更多更深入的层面,都在这次的报告中了解。虽然我没有像他们这样挑战社会的勇气,不过我为他们每个人不同的独特性感到感动! 王戎 ---姿伶 一、生平 1、生於大富之家 王戎,字浚冲,山东省琅琊林淅人。王氏一族在林淅是有名望的大族,从他的亲族辈中,便出了王衍、王澄、王导、王敦,等人物,掌握著东西两晋政府的政坛,有「八王」之称,与同为山西名族的斐氏「八斐」并称。王室与斐氏也有亲交,王戎的女儿及嫁给斐頠为妻。王戎的祖父,是魏朝的凉州刺使、贞陵亭侯,所以他自小便生活在优渥的家庭环境中。因此在这样的影响之下,也可多少得知他长大后的个性。 2、神童---王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雅量篇.4】 从此之后,王戎便被称为「神童」。另一件事发生在王戎七岁之时,据【世说新语】魏明帝於宣武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七岁,亦往看,虎承闲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不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恐色。从这两篇中,对与王戎的描写当中,可以得知王戎的确可以说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尽管可能说有点夸大的效果,不过也可以得知王戎真的自小便是一个聪明的小孩子,可谓聪明过人。在晋书本传又记载说王戎的眼睛特别炯炯有神,能够视目不眩,斐楷见了,大为惊叹说:「容眼烂烂,如岩夏电」这就是说他的眼睛光彩有神。 王浚冲、裴叔则二人,总角诣锺士季,须臾去后,客问锺曰:「向二童何如?」锺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后二十年,此二贤当为吏部尚书,冀尔时天下无滞才。」【赏誉篇.6】 在这一篇中所记载的正是王戎和斐楷果如锺会所料,成为当时西晋政坛上的要人了,也可看出其小时候的成就是不凡的。 二、竹林七贤之列 1、加入七贤 在七贤当中,王戎的年纪是最轻的,他比山涛小二十九岁,比阮籍小二十四岁,比稽康小十一岁。 王戎云:「与嵇康居二十年,未尝见其喜愠之色。」【德行篇.16】 可以得知,在稽康受刑而死的时候,王戎二十九岁,则王戎九岁的时候便认识稽康,同时还交往甚密。王戎之认识阮籍是在十五岁的时候,他的父亲王浑,官任上书郎与阮籍是同事并有亲交。王戎也跟著父亲住在尚书郎的官舍中,阮籍每一次来拜访王浑,谈不到几句话,就转到王戎的房间,这对忘年之交,一谈就是大半天。阮籍这样对王浑说:「浚冲清俊绝伦,不是你比得上的。与阿戎说话,比与你说话来的有趣多了。」虽然这样,但王戎毕竟在气质上,抱负上与阮籍、稽康有很大的不同。 2、七贤中的俗物。 嵇、阮、山、刘在竹林酣饮,王戎后往,步兵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王笑曰:「卿辈意,亦复可败邪?」【排调篇.4】 在这一篇文章中,可以得知,王戎比起这几位前辈中,王戎少了他们的思想家,文学家的气质风度,相反的却充满了世俗的官宦之志,所以阮籍讥讽他为俗物。可是王戎也反驳的说像你们这样的人,还有谁可以扫你们的兴呢?可以知道阮籍、稽康等,这些人不管任何事情其实对他们而言都是无所谓的,也许我们可以知道王戎的性格中可能不是这样的人,在王戎的生长背景中,他是一个富家子,他有理想的抱负,他要晋升仕途,可以得知多少家庭的背景给了王戎影响。 三、入世入仕 1、宦海生涯,与世浮沉 生在门阀世家,有深厚的家庭背景,自幼又被视为神童的他,又有官宦之志,很自然的便走入官场。魏甘露二年(西元二五七年),王戎二十四岁时,被司马昭争为相国橼(宰相的属官),而推举他的,就是那位司马昭前的红人锺会,锺会是明理派清谈的代表人物,基本上是反对七贤的,也就是他是稽康走上死亡之路,而身为「七贤」之一的王戎竟然接受他的举荐而为官,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王戎的世俗性,使他在波澜起伏的政界中,几次化险为夷,而升到司徒的贵显地位,终以老官僚结束一生。 2、由出仕看王戎 对於王戎的出仕,其实也是不用过於讶异的,因为从王戎的生长背景来看,生於官宦之家的王戎,从小可以说是耳濡目染,应该也可以说是接受不少父亲的思想,同时也可以说是他看多了所谓的官场冷暖,因此王戎有他一套特殊的保身方法在这个浮浮沈沈的官海之中,也因为这样,王戎的避祸思想,也就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有著很大的影响。 四、百善孝为先 1、母丧之忧 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德行篇.17】 在这一段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和峤虽然遵守礼制服丧,但是比起王戎而言,王戎可以说是在精神上比和峤更加的悲伤,王戎的悲伤虽然不一定符合礼制,但并不是这样就是说他不够悲哀,反而在精神层面上,更胜过和峤一层。是一种精神上的极大悲哀,也就是说他的悲伤已经到了不能用行为去表现出来,甚至已经到了所谓的哭不出来的地步,或许样说有些的悲哀,可是在世说中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知道,的确是悲伤的过度。 2、框世虚名与实至名归。 在魏晋的风潮中,我们可以知道因为九品官人法的影响,因为有许多想要晋升仕途的士子,有很多的人,都有所谓的假孝、假慈、假悲、胜至於假义,已博取是世间的名声,来作为自己晋升仕途的途径之一。因此我们可以知道王戎这个人是一点都不做作,毫不虚假的放开自己的情感,不为世俗的眼光。 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於此?」王:「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锺,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 【伤逝篇.4】 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王戎是个重情感的人,不管对於初生之子,尽管初生之子对於王戎是没办法有所谓的感情可言,但是王戎却依旧对其子有深刻的感情,由此可知王戎是一个重情之人。 五、俭吝 (一)、吝啬之过 王戎俭吝,其从子婚,与一单衣,后更责之。【俭吝篇.2】 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俭吝篇.4】 王戎女适裴頠,贷钱数 万,女 归,戎色不说,女遽还钱,乃释然。【俭吝篇.5】 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 牧,膏田水碓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筭计。【俭吝篇.3】 由这四则记录中,我们可以知道王戎极端的吝啬。 六、明哲保身的老官僚 元康九年(西元二九九年),王戎六十六岁,由於贾后想要专权,以致於发生了愍怀太子的废立事件,贵为太傅的王戎却始终保持沈默。第二年,赵王司马伦等又起而杀贾后,这时被视为贾后同党的数十个高级朝廷官员,也同时受到牵连而被诛杀,王戎的女婿尚书左仆射斐頠也是其中之一,王戎因此受到牵连,但是由於他的明哲保身,所以仅是辞职下野,而没遭到生命的危险。此后的八王之乱发生,晋王室面临著空前的危机,王戎虽然也被卷入这政治的漩涡中,但他却是学习著古代君子伯玉的榜样,尽量避免卷入这场风暴中,虚与委蛇周旋著。 王戎一生,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位高爵显,身当国家重任,但却对朝政一无贡献,只是一味的逃避求荣,阿谀求全。对於王戎这个人而言,可惜的是他的以前的政治抱负,在他掌握大权时,却因为一味的避祸,而对国家、对人民,并没有做到贡献,十分可惜;但是我认为,这也许也是在乱世中一种生存的方式吧!就竹林七贤而言,王戎是有些愧於一个「贤」字的。因为王戎之於山涛皆为入仕之人,山涛虽有后人评:「贰臣」,但他为官尽责、选贤与能,此番作为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在这样的时代里,许多人在朝为官只为享受荣华富贵,而他愿意为老百姓的福祉努力实在令人感动,至少为魏晋政治这个黑暗期带来一丝的光亮;所以,相较之下,我是比较欣赏且认同山涛的方式。 刘伶 ---致卿 一、生平 刘伶在七贤中是传记最不明了的人物,他的生卒年代以及他儿子的名字都没有留传下来。他字伯伦,江苏沛人。 刘伶身长六尺,貌甚醉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容止篇.13】 他身高仅一公尺四十,不仅人矮小,而且容貌极其丑陋。但是他的性情豪迈,胸襟开阔,不拘小节。平常不滥与人交往,沉默寡言,对人情世事一点都不关心,只有和阮籍、嵇康很投机,遇上了便有说有笑,因此也加入了七贤的行列。 二、仕途 他在官职方面,做到建威参军。据说在泰始年间,他初上意见书,主张「无为而化」之说,却被斥为无益之策。当时同辈们都得到高第官位,只有他被罢了官。罢了官以后的刘伶,更是日日「醉乡路稳宜频到」,终於嗜酒寿终。反而在那文人动辄被杀的乱世得以苟全性命而寿终,也可谓「不幸中之大幸」了。 三、以酒为名 他的家庭是很穷困的,但他并不以为意,反而嗜酒如命。 《晋书》本传记载说,他经常乘鹿车,手里抱著一壶酒,命仆人提著锄头跟在车子的后面跑,并说道:「如果我醉死了,便就地把我埋葬了。」他嗜酒如命,放浪形骸由此可见。 有一次,他喝醉了酒跟镇上的人吵架,对方生气地卷起袖子,挥拳就要打他,刘伶却很镇定从容地说:「我这像鸡肋般细瘦的身体,那有地方可以安放老兄的拳头。」对方听了,笑了起来,终於把拳头放了下来。 刘伶病酒渴甚,从妇求酒。妇捐酒毁器,涕泣谏曰:『君饮太过,非摄生之道,必宜断之!』伶曰:『甚善。我不能自禁,唯当祝鬼神自誓断之耳。便可具酒肉。』妇曰:『敬闻命。』供酒肉於神前,请伶祝誓。伶跪而祝曰:『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便引酒进肉,醀然已醉矣。」【任诞篇.3】 (有一次,他的酒病又发作得很厉害,要求妻子拿酒,他的妻子哭著把剩馀的酒洒在地上,又摔破了酒瓶子,涕泗纵横地劝他说:「你酒喝得太多了,这不是养生之道,请你一定要戒了吧!」刘伶回答说:「好呀!可是靠我自己的力量是没法戒酒的,必须在神明前发誓,才能戒得掉。就烦你准备酒肉祭神吧。」他的妻子信以为真,听从了他的吩咐。於是刘伶把酒肉供在神桌前,跪下来祝告说:「天生刘伶,以酒为名;一饮一斛,五斗解酲。妇人之言,慎不可听。」说完,取过酒肉,结果又喝得大醉了。) 从这骗取酒肉的事件,我们可以看到他滑稽多智、放荡不羁的一面。不但是人,就连鬼神也不放在眼中。 关於喝酒,竹林七贤里的每一个人都喜欢喝酒,但刘伶却独以酒而闻名,可见他的酒量之多。他的喝酒,或许同阮籍一样,是因为受逼於黑暗的政治,污浊的社会,但他确能沉醉在酒乡的混沌世界中,不像阮籍、嵇康是充满著愤懑之心的,阮籍甚至还在酒后吐了血。他喝酒的方式也是极其豪迈的。伴随著狂饮而来的,自然是行为上的放荡。 四、天地为房屋,屋宇为衣裤 刘伶是个醉鬼,他的思想接近庄子。刘伶经常沈湎於酒中,无视礼仪,任性胡为。从嵇康、阮籍那里学到一些皮毛,放荡荒唐、玩世不恭者有之,学识胆量皆无,终日醉醺醺。他好赤裸身体,时常在家里脱光了衣服饮酒。 「刘伶恒纵酒放达,或脱衣裸形在屋中。人见,讥之。伶曰:『我以天地为栋宇,屋室为裈衣,诸君何为入我裈中?』」【任诞篇.6】 (客人进屋找他,假如有人来讥讽他,刘伶大言不惭,他就傲然地说道:「天地是我的房屋,室内是我的衣裤,你们为什么要钻进我的裤裆里来?」)此外他更将这种境地,表现在他那篇著名的文章――《酒德颂》中。 五、酒德颂 《世说》「刘伶著酒德颂,意气所寄。」活在污浊的乱世,却又无力挽救当时的社会,刘伶只好放浪形骸,同时更藉著酒醉的言辞行动,来表示他憎恨虚伪的道德礼教,以及自己内心对自然纯真的追求。 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酒是务,焉知其馀。 有贵介公子,搢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攘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电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俯观万物,扰攘焉如江汉之载浮萍,二豪待侧焉,如踝赢之与螟蛉。 【酒德颂】 这篇文章的大意是说:「有所谓大人先生者,他将宇宙看做是自己的家,以为一万年不过是转瞬之间而已,他随著自己的意思到任何他想去的地方,行也好止也好,只有酒是他的乐趣,其他的乐趣他瞧都不瞧。贵公子、搢绅处士们,听到他的风评,没有一个人怒目相向的,拿礼法来非难他。但先生手中却不停地拿起酒杯,拂去落在髯上的浊酒,陶然醉倒。他不觉寒暑,也没有利欲之情,将这个世上的杂然万物,完全看做是漂流在大河上的浮萍。」 这样的人生观,也不外是「齐祸福、一死生」的老庄思想。《晋书》本传说他:「虽陶兀昏放,而机应不差。未尝厝意文翰,惟著《酒德颂》一篇。」在文章中,他藉著所谓的「大人先生」寄托了他求追精神自由的心境,并攻击那虚伪的世俗礼教中的贵公子、搢绅处士。全文充满了奔放自在的讽刺意味。 阮籍虽然厌恶那个社会,但他却不得不活在魏朝的官僚社会里,尤其与专权的司马氏有著若断若离的关系,使得他满腔的苦闷,一旦发泄出来。便成为锐利痛快的怒骂(《大人先生传》)。而刘伶则与之相反,一开始便在官场上不得意,不被那个官僚社会所接受,因此他在《酒德颂》中对於礼法之士所表现的不屑,便尽是一片揶揄嘲笑的态度了。 阮咸 一、生平逸事 阮咸,字仲容,河南省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附近)人,籍兄武都太守熙之子。他的父亲阮熙,官至武都太守;在「竹林七贤」中,关於阮咸的各种史料很少,对他的研究也就比较困难一点,在查阅了一些书籍之后,可以看出阮咸有两个很重要的特点:一是任达不拘,一是音韵高手。 阮仲容、步兵居道南,诸阮居道北;北阮皆富,南阮贫。七月七日,北阮盛晒衣,皆纱罗锦绮;仲容以杆挂大布犊鼻裈於中庭。人或怪之,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任诞篇.10】 在七月七日这天有晒衣习俗,阮咸家贫,竟以长杆挂犊鼻裤(短裤、贫贱者之服,魏晋名士夏日喜欢穿犊鼻裤,表示洒脱)於院中,与北阮纱罗锦绮形成对照,自然地表现出阮咸任达不拘礼节,然而亦说明,阮咸虽家贫,而其士族之优越门第和身分并不减。阮咸虽未能免俗,但所作所为亦不同流俗。这时候的他其实还只是个少年,但作风却也与阮籍不相上下,而那位以「穷途之哭」而著称的阮籍,就是他的叔父,两人合称为「大小阮」。虽然叔侄间有辈分差距,但却不拘形迹,经常像朋友一样共同游息,那种放浪不羁的生活作风,也的确各有千秋。 阮咸和阮籍一样,生平也很鄙视礼法。一方面固然是由於他们崇尚老庄之说,鄙视种种所谓的繁文缛节;而另一方面,这也是对当代权贵们的一种实际抗议。由於此时的政治主流乃是以礼法为主,主张「以孝治天下」,不同於曹操当时的「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把原本抛弃了的礼法,拿来当成为巩固权位的藉口。阮籍曾愤懑地说:「礼教岂为我辈而设。」而阮咸也在母丧期间,穿著孝服,骑驴去追自己私恋的一个鲜卑婢。 阮仲容先幸姑家鲜卑婢,及居母丧,姑当远移,初云当留婢;既发,定将去。仲容借客驴著重服自追之,累骑而返,曰:「人种不可失!」即遥集之母也。【任诞篇.15】 这种超越自古的传统礼制,其实都是对礼法尊严的一大讽刺。因为当时的礼法已经失去它原先的意义。 在当时礼法甚严,阮咸纵情越礼,放浪自适、饮酒享乐的行为,或多或少阻碍了他的仕途。 诸阮皆能饮酒,仲容至宗人间共集,不复用常杯斟酌,以大瓮盛酒,围坐,相向大酌。时有群猪来饮,直接去上,便共饮之。【任诞篇.12】 读完此文,其实猪也是天地万物所生,又何必区分地位的高低及卑贱。想想仲容与群猪为瓮共饮盛况,也能体会他「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那种放达不羁的豪气。且阮咸的「达」是任意而为之,随心所欲,较不同於阮籍的「达」是因对世俗礼法无奈而为之,这是他们两个不同之处。 然而这些行为,在名教社会,有冲击礼法和解放个性的积极作用。因为在当时,一些礼法之士卑鄙而无气节,名士们的不拘礼法恰好是对礼法虚伪的揭露及抗议。因此,不拘礼法仅只是其一方面的表现,而还有另一方面的表现。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305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楚国的文学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诗歌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屈原的《楚辞》与《诗经》并称“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 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二)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是汉代, “孔雀东南飞”和“ 木兰词”是其代表作品,被称为乐府双璧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汉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贾谊:《鵩鸟赋》
杨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山水诗人是王维,边塞诗人是王昌龄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首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曹操曹植曹丕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於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14、《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简介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5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宗经》3篇是理解全书的钥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20篇。其中前1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10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35种。对各体又按“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19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构思;《体性》篇论作家的风格;《情采》篇论述了作品的文质关系。其详密深刻,远远超过前人。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5篇。其中《知音》篇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才略》篇从不同角度品评了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程器》篇论述了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诗歌 诗歌是伴随劳动而产生的,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305篇作品,大致是周朝初年到春秋中叶的作品,是我国文学的光辉起点,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2.现实主义的源头是《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浪漫主义的源头是《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楚国的文学总集,以屈原的作品为主,其中《离骚》、《九歌》、《天问》等篇保存了较多的历史资料和神话传说。回答者:DFNBNMMGHKJ - 兵卒 一级 10-23 21:2816 “豪放派”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婉约派”温庭筠——《望江南》 21.《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 31 先驱——但丁——《神曲》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莉叶》《哈姆雷特》 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纱》 你的问题堪称经典 我实在是惭愧回答者: - 试用期 一级 10-23 21:341、中国最古老的文学体裁 诗歌 2、中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艺传统的源头(人物和作品) 屈原的《楚辞》与《诗经》并称“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4、汉字形体结构发展的几个阶段 汉字经过了6000多年的变化,其演变过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行书 (商) (周) (秦) (汉) (魏晋) 草书 以上的“甲金篆隶草楷行”七种字体称为 “汉字七体”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6、“六艺”的内容 六艺之说有二:(一)六艺者,礼、乐、射、御、书、数也。《周礼·保氏》:“养国子以 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二) 六艺即六经,谓《易》、《书》、《诗》、《礼》、《乐》、《春秋》也。 7、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资治通鉴》 8、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及其代表作品。 中国乐府诗的第一个高潮是汉代, “孔雀东南飞”和“ 木兰词”是其代表作品,被称为乐府双璧 11、汉赋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 汉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贾谊:《鵩鸟赋》 杨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王褒:《洞箫赋》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12、田园诗和边塞诗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山水诗人是王维,边塞诗人是王昌龄 13、“建安七子”、“三曹”、“竹林七贤”、 建安七子,首见于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指东汉末年汉献帝年间的七位文学家: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曹操 曹植 曹丕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於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14、《文心雕龙》 文心雕龙】简介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著作。南朝梁刘勰著。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文学理论专著。全书共10卷,50篇,分上下两编,各25篇。 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5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宗经》3篇是理解全书的钥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20篇。其中前1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10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35种。对各体又按“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19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构思;《体性》篇论作家的风格;《情采》篇论述了作品的文质关系。其详密深刻,远远超过前人。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5篇。其中《知音》篇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才略》篇从不同角度品评了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程器》篇论述了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建安七子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陈琳 (? -- 217) 陈琳(? -- 二一七年)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 (171-217) 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应玚(? -- 二一七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於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
孔融 (153-208) 孔融,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他年少时曾让大梨给兄弟,自己取小梨,因此名垂千古,这也就是『孔融让梨』的故事了。早年加入讨伐董卓行列,后来为曹操办事,但因劝阻曹操攻打刘备而被处死。 为建安子子之首,文才甚丰。现存作品只有散文和诗。散文如《荐弥衡表》、《与曹公论盛孝章书》辞藻华丽,骈俪气息较多;《与曹操论禁酒书》则有诙谐意味。其《杂诗》第二首,以白描手法写丧子之痛,哀婉动人。 孔融其实家学渊源,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鲁国曲阜人,后来为曹操所用。 陈琳 (? -- 217) 陈琳(? -- 二一七年)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江都)人,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章奏书记。《饮马长城窟》为他的诗歌代表作,假借秦代筑长城故事,揭露当时繁重的徭役给民间带来的苦难,尤为深刻。 王粲 (177-217) 王粲子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人,为建安七子之一,并在七子中成就最高。他的《七哀诗》和《登楼赋》最能代表建安文学的精神。《七哀诗》之一(《西京乱无象》)写他由长安避乱荆州时途中所见饥妇弃子场面,深刻揭示汉末军阀混战造成的惨象及人民深重灾难,使人怵目惊心。《登楼赋》是荆州时登麦城城头所作,主要抒发思乡之情和怀才不遇的愁恨,富于感人力量,是抒情小赋的名篇。 徐干 (171-217) 徐干,字伟长,北海(今山东潍坊市)人,建安七子之一。主要著作是《中论》,曹丕称赞此书『成一家之言,辞义典雅,足传于后。』(《与吴质书》)其情诗《室思》也写的一往情深。 阮瑀 (?-212) 阮瑀,字符瑜,陈留尉氏(今河南开封)人,建安七子之一。所作章表书记很出色,名作有《为曹公作书与孙权》。诗有《驾出北郭门行》,描写孤儿受后母虐待的苦难遭遇,比较生动形象。 应玚 (?-217) 应玚(? -- 二一七年)字德琏,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东南)人,建安七子之一。擅长作赋,有文赋数十篇,代表性诗作《侍五官中郎将建章台集诗》,音调悲切。 刘桢 (?-217) 刘桢,字公干,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建安七子之一。今存诗十五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与。 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诗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 嵇康 嵇康(224—263),三国时谯国銍县(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虽家世儒学,但学不师授,唯好老、庄之说。与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称嵇中散。崇尚自然、养生之道,著有《养生论》,倡「越名教而任自然」。与王戎、刘伶、向秀、山涛、阮咸、阮籍等人交游甚密,被称为「竹林七贤」。后因与山涛志趣不同,山涛将去官,举以自代,遂作书与涛绝交;又因与钟会有隙,被谮於大将军司马昭,年四十遭杀害。嵇康善鼓琴,以弹《广陵散》著名。有《嵇中散集》,以鲁迅辑校《嵇康集》为精善。 阮籍(210-263),三国时期曹魏末年诗人。字嗣宗,竹林七贤之一。陈留尉氏(河南开封)人,曾任步兵校尉,世称阮步兵。崇奉老庄之学,政治上则采谨慎避祸的态度。与嵇康、刘伶等七人为友,常集於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世称竹林七贤。阮籍是「正始之音」的代表,其中以《咏怀》八十二首最为著名。阮籍透过不同的写作技巧如比兴、象徵、寄托,藉古讽今,寄寓情怀,形成了一种「悲愤哀怨,隐晦曲折」的诗风。除诗歌之外,阮籍还长於散文和辞赋。今存散文九篇,其中最长及最有代表性的是〈大人先生传〉。另又存赋六篇,其中述志类有〈清思赋〉、〈首阳山赋〉;咏物类有〈鸠赋〉、〈獮猴赋〉。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阮籍集十三卷,惜已佚。明代张溥辑《阮步兵集》,收《汉魏六朝百三家集》。至近人黄节有《阮步兵咏怀诗注》。 山涛(205—283),字巨源,「竹林七贤」之一。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贫。好老庄学说,与嵇康、阮籍等交游。山涛将离选职,欲召嵇康代之,嵇康致书与之绝交。年四十,始为郡主簿。山涛见司马懿与曹爽争权,乃隐身不问事务。司马师执政后,欲倾心依附,被举秀才,除郎中,累迁尚书吏部郎。司马昭以钟会作乱於蜀,将西征,任涛为行军司马,镇邺。昭进爵晋公,涛主张以司马炎为太子。炎代魏称帝时,任山涛为大鸿胪,加奉车都尉,进爵新沓伯。出为冀州刺史,甄拔隐屈,搜访贤才三十余人。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每选用官吏,皆先秉承晋武帝之意旨,且亲作评论,时称《山公启事》。曾多次以老病辞官,皆不准。后拜司徒,复固辞,乃归家。有集十卷,亡佚,今有辑本。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曾注『庄子』,“ 发明奇趣,振起玄风”,《秋水》、《至乐》二篇,注释未完而卒。后郭象“ 述而广之”,别为一书。向注早佚,现存《庄子注》,可视为向、郭二人之共同著作。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宿县)人。「竹林七贤」之一。魏末,曾为建威参军。晋武帝泰始初,召对策问,强调无为而治,遂被黜免。他反对司马氏的黑暗统治和虚伪礼教。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一次有客来访,他不穿衣服。客责问他,他说:「我以天地为宅舍,以屋室为衣裤,你们为何入我裤中?」他这种放荡不羁的行为表现出对名教礼法的否定。唯著〈酒德颂〉一篇。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竹林七贤” 之一。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西晋大臣,「竹林七贤」之一。幼颖悟,神采秀彻。善清谈,与阮籍、嵇康等为竹林之游,戎尝后至,籍曰:「俗物已复来败人意。」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晋武帝时,历任吏部黄门郎、散骑常侍、河东太守、荆州刺史,进爵安丰县侯。后迁光禄勋、吏部尚书等职。惠帝时,官至司徒。戎苟媚取宠,热衷名利,立朝无所匡谏。性极贪吝,田园遍及诸州,聚敛无已,每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恒若不足。戎家有好李,常卖之,但恐别人得种,故常钻其核而后出售,因此被世人讥讽。竹林七贤是指三国魏时七位名人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的合称。 他们常集於山阳(今河南修武)竹林之下,肆意酣畅,故世称竹林七贤。他们大都崇尚老庄之学,不拘礼法,生性放达。在政治上,阮籍、刘伶、嵇康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更因此被杀。相反王戎、山涛等则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并成为其政权的心腹。在文章创作上,以嵇康、阮籍为代表。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他以老庄崇向自然为论点,说明自己不堪出仕,公开表明了不与司马氏合作的政治态度,文章颇负盛名;又如阮籍的《咏怀》诗八十二首,透过比兴、寄托等手法,隐晦地揭露最高统治集团的恶行,讽刺虚伪的礼法之士,由是透过七贤的文章创作,可窥略到他们各自的志向意趣内容全书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4个部分。总论含上编的《原道》至《辨骚》5篇,明确提出了其文学批评的根本原则,是全书的“文之枢纽”。其中《原道》、《征圣》、《宗经》3篇是理解全书的钥匙。文体论含上编的《明诗》至《书记》20篇。其中前10篇是论有韵之文,后10篇是叙无韵之笔。讨论的文体约35种。对各体又按“原始以表末”、“释名以章义”、“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就其源流演变,及其不同特征等分别进行了论述。创作论含下编的《神思》至《总术》19篇,剖情析采,论述了文学创作的基本方法。其中《神思》篇论艺术构思;《体性》篇论作家的风格;《情采》篇论述了作品的文质关系。其详密深刻,远远超过前人。批评鉴赏论含下编的《时序》至《程器》5篇。其中《知音》篇论述了批评鉴赏的方法和态度;《才略》篇从不同角度品评了历代作家的才能与贡献;《程器》篇论述了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最后一篇《序志》,叙述作者写作此书的动机、态度和原则
“豪放派”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
“婉约派”温庭筠——《望江南》21.《红楼梦》
《水浒传》
《三国演义》
《西游记》31
先驱——但丁——《神曲》
文学巨匠——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莉叶》《哈姆雷特》
艺术大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纱》
你的问题堪称经典
我实在是惭愧
5、《诗经》的“六义”(《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和三种表现手法) 三个组成部分:&风”、“雅”、“颂”三种表现手法:兴、比、赋。15、“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苏轼、苏辙、苏洵、曾巩、欧阳修、王安石。“三苏”:苏轼、苏辙、苏洵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王勃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25.闻一多于1925年7月发表了《七子之歌》。一定要帮我加分哦!~~
你这十分可太贵重了
这么多,我不加分了
等待您来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我查查 塞班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