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看纸白银价格走势分析卫士的分析,他很强吗??

白银市场的操纵——今天的大摩JPM与历史上的亨特
大摩JPMorgan真正的罪行在于,其能够以造成空前市场份额与集中度的价格,售出无限量COMEX白银合同的能力。  
相关博文:   
        
★大摩JPM操纵白银市场  
       
⊙ 白银风头为何盖过黄金?价格原来这样被操纵 ( Wind资讯) 
  自从英国脱欧公投后,白银成了最大的黑马,风头甚至盖过黄金。周一盘中,白银期货涨破21美元/盎司,日内涨幅扩大至近8%,创2014年7月以来新高。  
  但是,在牛市面前,白银背后的一个重要价格因素可能没人知晓:摩根大通在过去的五年里积累了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私人储备实物白银
——5亿盎司!
  只有美国政府拥有过比摩根大通更多的白银,但这是在近一个世纪前,是在白银用作普通硬币的时候。美国政府曾经拥有数十亿盎司白银,但今天已经完全不持有了。
  上周三,摩根大通赢得了三个针对其的反垄断诉讼案驳回。包括对冲基金经理Daniel
Shak在内的原告指控JPMorgan在Comex白银期货市场中有人为操纵价格的行为。
  摩根大通被指控在2010年末期和2011年早期向交易场地投放人为操纵的竞价(欺诈),对Comex金属市场员工进行骚扰以获得它想要的价格(恐吓),并向一个设置结算价格的委员会提供虚假信息(操纵结算)。
  NYMEX前交易员Lanci表示,当白银升水(contango)时,摩根大通会在交易清淡时段大举卖出期货溢价,并利用他们的雄厚财力推动市场情绪,然后坐等“大户”因为没有能力追加保证金而“吐出”持仓。这样的行为让包括Shak在内的交易商受损,迫使他们花费更多资金支持自己在白银期货价差中的头寸,并最终以巨大损失平仓。
  摩根大通的对手盘往往是高杠杆公司,交易不能持续太长时间,而且也没有摩根大通那样强大的融资能力,政治影响力和白银实物储备。
  国际著名白银权威专家泰德&巴特勒也指出,摩根大通真正的罪行在于其能够以造成空前市场份额与集中度的价格售出无限量COMEX白银合同的能力。在2009年12月,摩根大通持有40%多COMEX卖空的白银量,在历史上,在任何主要的市场当中,可能从来都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市场份额或者垄断行为。摩根大通无限制地卖空不可避免地满足了技术盘买进的兴趣,接着技术盘买进转向在某个点上卖出,因为摩根大通引导技术资金这样做。摩根大通的买回行为是非法的现金操纵,在较高的价格下,抛售被操纵白银的空仓。
  但是,在本月最新的诉讼进展中,路透援引法官Paul
Engelmayer表示,原告未能提供证据,证明摩根大通进行“非经济”投标或尝试以竞争对手为代价操纵市场。法官还质疑了原告在诉讼中使用白银远期报价利率(SIFO)作为决定合适利差水平基准的做法。
  但Lanci表示,白银需求其实是捏造的。市场当时只是出现了部分远期贴水(backwardation)。现货价格较接下来的6个到期合约都低。也就是说,并没有出现大量的即时交付需求。只是在绞杀多头后,最后还有仓位的“某个人”在未来数月需要流动性回补头寸。而且,在国际期货交易中,买卖双方一般都不要求交割现货,交割现货率往往低于3%。交易双方主要在意的是价差,白银市场尤其如此。
 【可参见“”】  
  路透继续表示,“鉴于诉讼未能解释为何SIFO应衡量白银期货价差,也未能就其作为衡量标准的一贯性进行具体辩护,仅靠两者之间的一般相关性不足以使SIFO成为一个可靠的基准。偏离它不足以支持以反竞争性目的进行非理性定价的说法。”  
  分析师指责称,SIFO代表了实物白银的持有成本,并被用来确定此段时间内的租赁/借贷利率。白银远期价差是SIFO价差的衍生品市场。理论上而言,如果没有SIFO,就不应该有任何价差。但是即使SIFO是比期货价差规模更大的市场,也是掌握在少数几个银行手中,摩根大通就是其中之一。
  早在日的邮件中,伦敦贵金属交易员安德鲁&麦凯尔就曾向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指正,当摩根大通开始做空白银的时候,“我们交易员密切观察他们(摩根大通)在重大行动之前的‘信号’。第一个信号是在亚洲出现的较小的(白银)交易量。例如,如果你观察今天刚开盘的成交情况,你会发现大约1500手合约同时被抛出,而买家仅有1/5到1/10。这样的操作立刻会使每个卖空合约赚取2500美元,看多的一方立刻损失并很可能被强制平仓。也许你可以自己察看一下谁是背后的卖空者。注意,在短短的10分钟之内,2800手合约顷刻之间击垮了买盘的力量。这不可能是正常商品交易中寻求最佳价格的行为。” 【参见“”】 
  但诡异的是,就在美国期货交易委员会的白银价格操纵听证会第二日,麦凯尔和妻子在英国伦敦“意外”遭遇车祸并被送进医院抢救。虽然最终将肇事者逮捕,案情至今没有公布。
  投资者指控大银行操纵银价已不是第一次。在2010年和2011年中,投资者至少提起了43项诉讼,指控各大银行曾通过操纵银价的方式获取了大量非法利润。2013年3月,摩根大通也在一项指控其共谋压低银价的诉讼案中胜诉。  
  此后在2014年,一位美国投资者向曼哈顿联邦法院起诉汇丰控股、加拿大丰业银行和德意志银行操纵白银价格。  
  而在今年4月,德银同意就指控其以损害投资人利益为代价,联合其他银行非法操纵金银价格的指控达成和解。截至目前,德银是受指控银行中唯一一家达成和解的银行。
  为了囤积白银,在过去五年,一直是摩根大通在每次银价上升时进行压制,白银价格已经从50美元关口附近腰斩。但另一方面,当摩根大通觉得自己的白银已经足够多的时候,它会做什么?所以有分析师预期,现在对于白银投资者来说,并不需要复杂的交易共识,要做的事就是等待摩根大通帮助它自己。
     
  最后,提醒投奔贵金属牛市的投资者们记住大名鼎鼎的白银投机者邦克&亨特那句著名的话:“白银是一个等待发生的意外。”
⊙ 巴克莱只是个案?No!操纵黄金价格早已司空见惯 ( ) 
  前不久,巴克莱银行因为金价操纵而被处罚2600万美元。据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CA)的说法,该案件只是个例,且仅有一名交易员参与。不过,市场专业人士可不这么看:事实上,操纵金价已经成了行业的普遍现象。
  英国《金融时报》援引资深市场人士评论称,通过操纵黄金基准价格来保护“数字”衍生品合同,在行业中早已经司空见惯。该人士称:“如果我是FCA,我就会对所有进行数字衍生品交易的银行进行调查。巴克莱可能只是冰山一角,衍生品市场有着大量的猫腻。”
  华尔街见闻曾对巴克莱交易员Plunket操纵金价的方式做过详细介绍:
  具体而言,Plunket负责为数字期权(也叫二元期权)定价并控制其风险。顾名思义,二元期权在到期时只有两种可能结果:如果下午(3点)黄金定盘价超过规定时间(日)的(期权合约)规定价格($
1,558.96),那么客户将会行权,而作为交易对手方的巴克莱则需要付款给该客户。反之,Barclays就不需要付款。
  Plunket还参与了伦敦黄金定盘价的敲定。日下午3点,Plunkett在伦敦黄金价格定盘时下了一些单,并如愿以偿地将黄金价格压下。巴克莱因此避免了向客户支付款项的义务。
  这就是交易员们操纵金价的目的和方法。《金融时报》援引一名大投行前贵金属交易经理的话称,一直以来,参与数字期权银行交易员都会在合约快要到期时通过操纵价格来保护自己的仓位。
  这也是为什么FCA指责“巴克莱银行未能妥善处理自身和客户之间的利益冲突”。当投行与客户成为对手方的时候,客户往往就成了被玩弄的对象。
  虽然FCA没有透露巴克莱的客户是谁,但一名资深的知情黄金交易员表示,巴克莱的对手方并不是投行或对冲基金。“这不是一场专业人士的对决。”
  一名对冲基金经理表示:“如果交易的一方是高盛,另一方是摩根大通,那么游戏就玩不转了。但并非所有市场参与者都这么老辣和黑心。”  
最近    
★美国金融史上的白银操纵案  
       
⊙ 金融史上绝不能忽视的投机案例:白银操纵案的兴起与破产 ( ) 
  享特兄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疯狂投机白银,创造了金融投机史上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他们疯狂得妄图与全世界做对,却终被世界遗弃。只要有人投机,就必定有人失败,并且有人破产。对于投机而言,有一句血淋淋的名言无数次获得证实:“翻倍多少次,破产只需要一次”!
  享特兄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疯狂投机白银,控制了美国期货市场中超过一半的期货合约,同时还持有1.2亿盎司的白银现货,把白银这样的大宗商品从2美元/盎司推高到50.35美元/盎司,创造了金融投机史上一段前无古人的传奇。他们疯狂得妄图与全世界做对,却终被世界遗弃。
一、案例概要
  上世纪70年代初期,白银价格在2美元/盎司附近徘徊。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垮台,滥发纸币为通货膨胀打开罪恶之门。由于白银是电子工业和光学工业的重要原料,尼尔森-亨特和威廉-亨特兄弟俩发现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并决定图谋从操纵白银的期货价格中获利。
  早在1973年,尼尔森就开始在中东购买白银现货,当时的价格为2美元/盎司左右,同时亨特家族还在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市场上买进白银期货。到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经购买了价值2000万美元的白银现货,并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购买了3500万盎司的白银期货,他们俨然已经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白银持有人之一。白银价格从1973年12月的2.90美元/盎司开始启动和攀升。不到两个月,价格涨到6.70美元。但当时墨西哥政府囤积了5000万盎司的白银,购入成本均在2美元/盎司以下,墨政府决定立即以每盎司6.70美元的价格获利。墨西哥人冲垮了市场,银价跌回4美元左右。
  此后的四年间,亨特兄弟积极地买入白银,1979年夏天,尼尔森-亨特终于发动了总攻。他要给缓慢上升的白银价格推上最后一把,使它像黄金一样发生井喷行情。亨特家族与全世界白银交易商的决斗开始了。
  尼尔森-亨特通过其控制的“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向纽约和芝加哥的期货交易所下达了累计4000万盎司的买入指令。“国际金属投资公司”实际上只有两组股东,第一组是亨特家族,第二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亨特兄弟通过许多华尔街经纪人完成购买指令,其中包括希尔森、贝奇等大型投资银行。人们发现市场上出现了巨额买盘,银价很快从6美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谁在买入。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调查了交易记录,发现大部分买单来自“国际金属投资公司”,这家公司在百慕大群岛注册。经过更严密的调查,亨特家族浮出水面。很快,纽约和芝加哥的每一个交易商都知道亨特家族是“国际金属投资公司”的后台老板!
  有趣的是,当亨特家族正在操纵白银的消息传开之后,白银价格反而继续飞涨,许多小投机者涌进了市场。原因很简单,既然亨特家族在为白银“做庄”,那么小投机者当然应该选择“跟庄”,这样虽然很危险,却有机会大赚一笔。随着投机者的不断涌入,白银的价格日趋疯狂——从11美元上涨到20美元,然后30美元,到了1979年年底干脆突破40美元!黄金和白银的比价下跌到12倍左右,创下历史新低。期货市场已经完全失去了对白银的控制。
  芝加哥和纽约的大型期货交易商对亨特家族的垄断行为感到十分担心。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操纵了纽约商品交易所53%的白银期货合约和芝加哥交易委员会69%的白银期货合约,总共掌握着1.2亿盎司的现货和5000万盎司的期货(这还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资者以个人名义持有的白银)。当时全球白银交易量也不过每年2000万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已经切断了白银流通的渠道!亨特家族已经触犯了众怒,美国本土的大交易商已经站到了他们的对立面。 【期货交易商通常保持一定程度的净空头仓位,亨特家族推升白银就损害了他们利益;所以,市场操纵不是最大罪恶,利益冲突才是根本!】 
  与此同时,全世界的白银生产厂商为此兴奋不已,他们迅速开启了寻找新银矿的计划,许多早已关闭的银矿又重新开采。美国和欧洲的普通居民也对银价上涨感到惊喜不已,他们翻箱倒柜找出了祖传的银质茶器和装饰品,凡是有白银作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犹豫地送去熔炼,制作成标准银块到市场上卖出。于是,市场上的白银供给增加了,亨特家族垄断白银价格的努力受到了挑战。虽然尼尔森-亨特竭力不断买进,但他已经有点力不从心——无论亨特家族的财富多么巨大,要与全世界为敌还是有些不自量力。  
  而此时亨特家族最大的敌人还没有出手,这个敌人就是美国政府。美国政府掌握着大量的白银,其中包括用做联邦储备的银块以及早年发行之后收回的银币,其总数可能有几千万盎司。世界各国的中央银行也持有大量白银储备,虽然任何一个中央银行掌握的白银都不可能超过亨特家族,但是只要它们联合对市场进行干预,亨特家族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如今主要央行的联合干预,恰恰是当代最大的市场操纵!】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战果——白银价格上涨到48美元,并且在向50美元攀升;那些与亨特家族为敌的空头交易商大多已经认赔出场,再也没有人敢大规模卖空了。可是亨特家族也感到压力沉重,因为白银的价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资本已经很难继续拉升价格。为了维持对白银市场的垄断,尼尔森-亨特被迫向美国的几家大银行高息借贷,平均利息高达19%。华尔街的几家投资银行也大量贷款给亨特家族,使他们暂时能够继续玩操纵市场的游戏。 【西方银行为了能够赚取贷款利润,不惜发动了世界大战,何况给予区区的市场操纵和恐怖分子提供资金呢】 
  根据美国商品交易委员会的调查,在1979年冬天,亨特家族掌握的白银期货合约总价值已经高达30亿美元;到了1980年1月,其总价值可能超过50亿美元!亨特家族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2个多月之内,向美国各大银行贷款数千万美元,从华尔街经纪人那里贷款2亿多美元,几乎成为了美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借款人。他们每月仅仅支付利息就要花费几百万美元,操纵白银已经成为了一场烧钱的游戏,甚至比战争还要烧钱。
  日,白银涨到了它的历史最高价: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个月里,银价上涨了8倍;从10年前算起,银价上涨了25倍。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一种商品拥有如此漫长、如此骇人听闻的大牛市! 【呵呵,在股市,3~5年翻30倍可不少见;不过一年翻8倍倒是罕见】 
  亨特家族和他们的沙特投资者现在成为了市场上唯一的大买家【又是沙特】。虽然花费了数亿美元的自有资本,并且举债超过2亿美元,可是亨特家族仍然无法完全控制白银。而且,亨特家族的投机周期太长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期货投机商一般会在几个月之内获利了结,亨特家族却花费了10年时间来囤积白银,即使从1979年夏天算起,总攻时间也超过了半年。当大家逐渐冷静下来的时候,庄家就只有死路一条了。
  为了制止操纵行为,纽约商品交易所规定任何客户持有的白银期货合约净头寸不得超过500份(一份合约代表5000盎司);尼尔森-亨特对此规定嗤之以鼻,他一次就可以从市场上买进1200份合约,分别记录在亨特家族成员和沙特王子们的账户上。1980年1月,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估计亨特家族直接和间接持有的白银超过2亿盎司,这相当于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全部合约(注意,不是白银合约,而是全部商品合约)市值的70%,或者纽约商品交易所全部合约市值的50%。如果再不采取行动,亨特家族肯定会把所有期货交易商都带进地狱。 【这下是真的危害和危险了】 
  首先行动的是芝加哥交易委员会,他们重新审查了白银期货合约条款,认为造成目前投机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保证金过低。经过严肃讨论,芝加哥交易委员会决定将白银合约保证金由1000美元提高到6000美元,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必须补充大量的资本。虽然亨特家族在白银市场上已经巨额盈利,但那毕竟只是账面盈利,而不是现金,所以他们不得不通过借贷的方式补充保证金。就在此时,刚刚上任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格林斯潘的前任)为了遏制通货膨胀,决定大幅度紧缩银根,提高贷款的难度【耶伦可不敢这么做,如今可以通过操纵CPI来解决】。亨特家族早已背负数亿美元的巨额债务,现在要想继续借贷,可以说是难上加难。从1980年1月开始的仅仅两个月之内,亨特家族又从银行家那里借进了8000万美元,相当于同期美国全国新增贷款的10%!  
  华尔街的经纪商们慌了手脚,因为如果白银价格崩盘,亨特家族肯定会破产,而他们事先垫付的保证金远远无法抵消可能产生的损失,最后大部分损失将由经纪商承担。仅仅贝奇公司(现在已经被保德信金融集团收购)一家,就以保证金和借款的方式,向亨特家族提供了2亿多美元。如果这2亿多美元无法收回,贝奇公司将立即陷入破产的噩运。另一家大经纪商——希尔森公司也感到十分害怕,甚至请求亨特家族把白银期货账户转移到别的公司去,因为希尔森已经无法承担如此巨大的风险了。
  亨特家族的沙特阿拉伯背景也成为了美国政府调查的重点。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怀疑沙特政府通过亨特家族控制白银,于是决定加强对外国投资者的管理。亨特家族则大声喊冤,声称自己没有做任何非法的事情,美国政府只是看不得聪明人赚钱而已。  
  看到亨特家族坚持做庄,纽约商品交易所终于失去了耐心。在白银价格达到50美元之后不久,纽约商品交易所颁布了一条临时规定:从即日起,禁止建立新的白银期货合约,只允许旧合约的平仓【这听起来很像去年中国股灾时候在股指期货市场的规定呀,至今很多人对此忿忿不平,没想到是跟美国学来的呀】。这意味着亨特家族再也无法从期货市场上买进任何白银,而且白银期货合约的总数只会不断减少,谁都无法通过大量买入或卖出来操纵价格。
  日,白银价格出现大幅度下跌,按照规定,亨特家族应该补缴大量的保证金。贝奇公司的高层主管打电话给尼尔森-亨特,要求他立即补缴保证金,并归还1.35亿美元的借款,否则将强行卖掉亨特家族的白银期货——这意味着华尔街已经抛弃了亨特家族。现在,摆在尼尔森-亨特面前的道路只剩下一条——出卖家族产业(尤其是利润丰厚的油田)以筹集资金,归还欠款。于是,尼尔森-亨特到处联系银行家,希望以家族产业为担保获得抵押贷款。  
  可惜,这最后的努力还是失败了,因为华尔街等不了这么久。日在期货界被称为“白银星期四”。贝奇公司开始在市场上强行出售亨特家族的白银期货。其他华尔街经纪商纷纷跟进。白银价格崩溃了,亨特家族也崩溃了。到这一天结束之前,亨特家族已经有850万盎司白银被迫出售,然而要弥补亏空却还是远远不够的。道理很简单,亨特家族的大部分财产都被投入了白银,越是抛出,白银价格就越低,由此导致债务负担更重,形成了恶性循环。仅仅几天前还在高位运行的白银期货,在3月27日日中居然跌到了10美元的低点,而在交易结束前又回升到15美元。
  事实证明,3月27日交易结束前的反弹挽救了贝奇公司等华尔街经纪商,它们趁着反弹,抛出了一大批白银合约,从而有效控制了损失。然而,除了欠经纪人保证金之外,亨特家族还向银行和金属交易商累计借贷8亿到10亿美元,亨特兄弟通过卖出手头的原油、汽油等存货,加上在市场上被抛出的白银期货,总价值大约是4亿美元,但仍然无法清偿借款。  
  亨特家族把整个家族产业卖掉都不可能立即还清债务,由此将导致一系列银行破产,美国经济也将受到严重打击。形势严峻,美联储和美国政府不得不紧急介入,但是这次的任务不再是打击亨特家族,而是挽救亨特家族,从而挽救摇摇欲坠的美国银行界。
  亨特兄弟去华盛顿求晤政府官员,试图争取财政部贷款给他们,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此时,亨特兄弟手里还有6300万盎司白银,如果一下子抛出,市场就会彻底崩溃。另外,美国的一些主要银行,如果得不到财政部的帮助来偿还贷款,也要面临破产的危险。在权衡利弊之后,联邦政府最终破天荒地拨出11亿美元的长期贷款来拯救亨特家族及整个市场。 【“大到不能倒”就是好啊】 
二、案例总结及启示
  在当时的环境下,亨特家族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万千宠爱在一身”,集中了无法比拟的优势:
  (一)亨特家族商业嗅觉异常灵敏,且具有超群的商业才能。
  亨特家族的发家史证明,亨特家族商业嗅觉异常灵敏。第一次世界大战老亨特倒腾棉花,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他看出石油开采业很有前途,于是组建了石油公司,也大获成功,更验证了他们具有非常卓越的战略眼光和非凡的商业才能。
  (二)在操纵白银案之前,亨特兄弟具有大豆投机的“成功”经验。
  1974年和1975年,亨特兄弟开始大豆投机。在亨特兄弟的推动下大豆期货开始暴涨,从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涨到高峰时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在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CommodityFuturesTrADIngCommission,CFTC)决定对亨特兄弟提出起诉时,亨特兄弟已经偷偷地将大豆期货全部卖出,侥幸逃脱了惩罚。这为日后的操纵白银案树立了“信心”,由此而产生的贪婪之心也成为操纵白银案的万恶之源。
  (三)亨特家族当时资金实力之雄厚鲜有人与之匹敌。
  众所周知,亨特家族在上世纪的资金实力非常雄厚。亨特家族创建的普拉希德石油公司(PlacidOilCompany)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企业之一。到1957年,美国《财富》杂志估计,亨特成为美国最富有的8个人之一。
  操纵白银案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庄家操纵案。在操纵白银案发生时,亨特家族具有极其丰富的商业经验、期货交易经验、成功案例和强大的资金实力。他们洞察了白银的供求关系,精于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联动的各类交易手段,也拥有自身极其雄厚的资金实力、惊人的资金筹措能力和沙特王族这样顶级的合作伙伴,整合这些强大的优势来操纵白银市场,他们几乎没有失败的可能!
  但就是这样,他们仍然惨败了!
  回过头来分析一下,值得我们反思,从中吸取一些经验和教训:
  (一)贪婪之心是投机行为的万恶之源。
  亨特兄弟自1970年代后期涉足期货市场后,很快发现在期货市场上投机赚钱比老老实实开采石油或开设酒店赚钱要容易的多,不过风险也大得多。但不劳而获的贪婪之心使他们开始不断增加筹码,藐视法律和规则,在负债累累,白银期货价格攀升至50美元时也不愿放手,最终使亨特家族付出了沉重代价。上世纪初全世界最伟大的投机客杰西.利物莫尔说过:“投机像山岳一样古老。不管人类社会如何发展,人性中所有的贪婪,希望,恐惧,都会在金融投机这个游戏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亘古不变。”
  企业经营赚取的稳健而持久的利润,投机行为也许可以获一时之利,但长此以往,“出来混,一定要还的”。如果贪婪之心冲昏企业家的头脑,必然会付出超乎想象的惨痛代价。
  (二)妄图与市场规律作对,必然导致失败。
  在操纵白银案中我们看到,雄厚的资金实力、超群的商业经营能力、丰富的期货交易经验这些一般企业难以企及的优势,即使都不可思议地在一定时间内汇总到了一个企业身上,也并没有帮助亨特兄弟投机行为获得成功。
  事实证明,人为地破坏供求关系,违背市场规律,与市场发展方向作对,必然会受到市场规律的惩罚,也必然会触动各方利益,导致各方势力的共同反对。一旦形成对立局面,寡不敌众时,任何有实力的企业和个人都无法逃脱失败的命运。
  (三)市场监管不断完善,操纵市场只是一相情愿。
  从该案例不难看出,CFTC的监管对该事件起到决定性的的作用【真的吗,臭名昭著的狗屁CFTC早干嘛去了?在操纵案早期是否也有利益或被贿赂呢?参见“”】。在美国政府、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和世界各国交易商的一致打击下,亨特家族损失惨重【教训:千万别跟赌场老板作对!】。由此可见,凡是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要想靠垄断市场投机获利,都会遭到政府的制裁。无视市场监管,无视法律和规则,必然引起政府的关注。政府一旦出手干预,任何强大的企业在政府的压力下也显得渺小而无力。
  (四)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
  从该案例可以看到,大额负债导致资金链的断裂是亨特兄弟破产的直接原因。资金链是企业的生命线,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导致债台高筑,而且由此形成的巨额利息都会让企业难以承受,很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企业一旦无法收回投资,缺乏后续资金支持,就会将企业置于危险的境地。事实证明,资金链的断裂会使一个如日中天的企业快速走向没落,资金短缺是导致企业失败的始作俑者。资金链就是企业的生命线,生死之门。
  年的白银危机是商品市场最后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操纵事件。囤积居奇从此成为了历史名词,监管者对期货市场的控制更加严厉,企图将操纵市场的行为被消灭在萌芽状态。此后,金融衍生品取代了商品期货,成为了操纵、投机和丑闻的最大舞台。20世纪90年代的悲剧主角,例如巴林银行、橙县政府和长期资本管理公司,都是倒在了金融衍生品的舞台上。
  归根结底,无论投机对象是农产品、贵金属还是期权或结构化产品,只要有人投机,就必定有人失败,并且有人破产。对于投机而言,有一句血淋淋的名言无数次获得证实:“翻倍多少次,破产只需要一次”!  
     
前期博文: 
             
经济金融:  
国内股市:   
国际市场:   
             
秘密会社:    
国际时事: 
人口控制:       
技术图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纸白银价格走势分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