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案金融市场是什么的核心是什么?

刘广东,平台最大出借人,购买大量债权,创立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全国已有200多家分公司。现为冠群驰骋董事长,2013中国互联网金融年度评选入围人物。
刘广东称,在冠群内部,无论是培训也好,还是企业文化也好,我们把这种真正做实事,做良心事,不作昧心事,不断的进行宣讲和宣导。让公司形成一个非常好的正面的企业文化和氛围。从事金融的每一人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职业的操守和道德。
金融改革的核心是打破金融垄断地位,实现真正的金融市场化,用市场这只手去调控。国家目前孕育了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金融需求,金融改革对民营机构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民营金融机构也有担忧所在,就是政策的方向性。
事实上真正的普惠金融,是让金融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的生活里去。因为金融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通过更多的理财方式,投资方式,更多的给你提供消费贷款和企业创业的贷款,包括你经营的贷款,让你的生活的品质得以提升。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
以前,许多民众对于理财持保守甚至排斥态度,现在突然观念开放了,很多人头脑就开始不冷静了。他们不明白怎么样做理财,因而很多人遭受了损失。而他们遭受损失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他盲目的追求高收益,脱离了真正的市场和经济的规律,过于贪心。因为被贪心蒙蔽了自己的双眼,就会遭受很多的损失。&
因为第三方理财处于高速成长期,所以鱼龙混杂,一些缺乏资质的公司就混了进来。而这个行业本身具有很高的竞争性,劣币驱逐除良币这种现象就会发生。一些劣质的公司违法乱纪可能会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同时也会给业内好的公司造成负面的舆论影响。因此,无论从维护百姓利益角度出发,还是从呵护这个新兴行业来说,国家都需要出台第三方理财的监管政策。&&
日,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与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合影。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大公报董事、大公网总裁林学飞与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亲切交谈。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与主大公网主持人周楠合影。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畅谈两会热点话题。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畅谈两会热点话题。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大公网 张文杰 摄
日,冠群驰骋董事长刘广东接受大公网专访。大公网 张文杰 摄
&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大公访谈》,我是主持人周楠。今天的节目当中,我们很高兴的请到了冠群驰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刘广东先生。刘总您好。 & &刘广东:你好。 & &主持人:首先,请您和我们大公网的网友认识一下。 & &刘广东:好,大公网的网友们,大家好。 & &主持人:欢迎刘总做作客我们节目。我们知道今年其实是改革的落实年,也是金融改革的深化年,作为金融行业一员的人来说,如何看待下一步的金融改革工作。 & &刘广东:我觉得我们国家的金融改革的深化还会进一步的加强,而且我们改革的力度也会加大。我觉得我们金融的改革更会朝着普惠金融这种方向,不断得到发展。 & &主持人:您认为下一步金融改革的重点是什么呢? & &刘广东:金融改革的重点,目前以我个人的认为来说,金融改革的核心所在,是真正的打破金融的垄断。让实现真正的金融的市场化,用市场这只手去调控。 & &主持人:在金融改革的背景下,您认为作为一个民营金融工作者,未来会面临哪些机遇? & &刘广东:我觉得我们作为一个民营的金融机构来说,我觉得这是我们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为什么这么讲,因为我们中国目前孕育了一个非常非常强大的金融需求。无论从理财来讲,还是说我们的企业借款也好,贷款也好,它们对于资金的需求来说,都已经达到了新的新的高峰。我觉得一个人和一个企业要发展,我们赶上天时、地利、人和,那我们很开心。我们冠群刚好赶上了这么一个好的时代。 & &主持人:您认为现在民营金融机构在发展的过程当中,是不是面临着什么样的约束或者困难呢? & &刘广东:我觉得我们面临最多的问题就是,我们对于政策上的担忧比较多。因为我们不是很清楚具体我们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国家也是在一直鼓励金融创新,到到底是创新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我们很担心的,也是我们非常关心的。我更希望我们的政府给我指出一个非常明确的方向,或者方式我们去实施和执行,有一个框架会更好做一些。 & &主持人:我注意到,刘总也提到了普惠金融,而在十八大三中全会的决定当中也是首次提到了发展普惠金融。首先请您跟我们普及一下什么是普惠金融? & &刘广东:普惠金融这个概念,我自身的认为是什么呢?到目前为止普惠金融还是没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界定。以我个人和我的同事我们在一起经常沟通、互动的时候,像以前的金融可能金融这种服务在很多的百姓眼里面,可能我就是银行的存款、贷款这一些。那事实上真正的这种普惠金融,是让金融真正渗透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真正的渗入到我们很多普通人的生活里边去。因为金融对于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来说,它都是非常重要的。可能通过更多的理财方式,投资方式,如果你是做企业的或者在消费的时候有更多的贷款,更多的给你提供消费贷款和企业创业的贷款,包括你经营的贷款,让你的生活的品质得以提升。让整个国家的经济得以更好的发展。 & &普惠我个人的意识就是,普惠就是让天下所有的百姓,每个人都能够通过金融的改革而受益。 & &主持人:说到金融,不仅仅是和我们常规概念里面只和银行业,或者只和一些大公司有关,它和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 & &刘广东:对。 & &主持人:那现在对于普惠金融的这些概念,民众的认知怎么样? & &刘广东:我觉得在近两、三年以来,从国家来说对于普惠金融这个词也是在不断的向下进行灌输和普及。而且从我们整个国民来讲,大家对于金融的需求和认识我觉得要比四、五年前有了一个可以说质的飞跃。大家的观念和理念已经产生了非常非常巨大的变化。以我们的公司为例,很多的时候我认为我们这个公司发展之所以实现一个高速的发展,甚至是超高速。它最重要的核心是什么呢,第一,那就是在这个市场,这些中小企业,这些需要资金支持实现梦想的人,这种需求量太大了。第二,我们的百姓他这种理财的观念,理财投资的意识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以前五、六年前很多人一说我做理财,做投资,你只要没把钱存进银行,他认为别的部门全都是骗子,这个非常重要。 & &主持人:就对其他的一些理财机构不够信任是吗? & &刘广东:对对对。 & &主持人:经过了民众的一段时间的在观念上的一些改变之后,你认为现在我国的普惠金融业的发展怎么样? & &刘广东:目前整个普惠金融这一块的发展我认为是非常非常快,非常的快。而且它的前景也是非常的广阔。如果我们能够给以健康引导和发展的话,那我相信我们普惠金融用两年、三年的时间在我们中国将能够产生特别大的社会和效益。 & &主持人:那么您认为现在普通的民众对于理财的概念,包括在选择理财产品方面是不是还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误区,或者有一些盲区呢? & &刘广东:目前来说,任何一个行业也好,大家包括观念的转变都是有一个萌芽、发展、高速甚至是混乱这么一个过程,这是一个自然规律,我们也能够理解。 & &那现在来讲,理财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但是我们很多的普通的民众他对这种理财的理智性出现了问题。那以前过于保守,可能我对理财很不屑,我认为设立一些理财性的公司、机构都是骗子。那现在突然之间他的观念开放以后,很多人头脑开始不冷静了。他不明白怎么样做理财,那我们这个行业很多时候,很多理财的人遭受了损失,他为什么遭受损失,实际非常简单。那就是他盲目的追求高收益,他脱离了这种真正的市场和经济的这种规律,过于贪心。就是因为这种贪心导致自己蒙蔽了智慧的双眼,就会遭受很多的损失。所以说在这一方面,我们也一直在呼吁我们政府尽快的在理财方面,无论是信托也好,P2P也好,这种第三方理财也好,多多的给予规范和监管,以避免我们的民众遭受这种更大的损失。而且什么叫做普惠,从我们的国家的百姓来说,毕竟他们的收入和他们的积蓄还不是非常的多,如果盲目投资有时候带来的打击,对一个家庭或者包括一个人可能会是毁灭性的。 & &主持人:第三方理财机构近几年其实我们看到发展还是特别快的。它不仅使金融业的理财产品更加的丰富,而且也给理财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是目前第三方理财机构这块,其实我们也看了有很多可以说是良莠不齐,面对这样的发展状况您有什么样的建议? & &刘广东:那我觉得这个行业现在还处在一个高速的发展期,我也能够充分地理解政府对于这个行业说,理财这一端来说它的保持了一个非常谨慎的态度。相对来说放得会比较宽,这一点我是理解的。但是我觉得任何的时候该监管,该出手的时候还是要出手的。正因为这种高速的发展期,就会有很多抱着不良的目的从事理财的第三方公司。甚至还会有很多它可能没有什么不良的故意骗的目的,但是它的能力和资质是没有资格进入这个行业的。这种行业的过度的良莠不齐和很多恶性的竞争,就会导致这个行业略币驱逐除良币这种现象可能以后就会发生。我们真正很多真正浮下心去做事的第三方理财公司,那可能最后因为他没有真正遵纪守法,一心一意做事的不良的公司和平台,我们因为他们出现了问题,导致了我们受到了非常大的舆论的冲击,包括这种对我们的信任冲击。所以我在任何的场合都不断地在呼吁国家尽早的出台政策和方针进行规范,以保护这种我们这些真正做事的平台,也真正保护我们投资者的利益。 & &主持人:除了国家层面出台相关的监管政策之外,您认为作为企业自身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能够更好的营造一个第三方理财机构的更好的发展环境呢? & &刘广东:在目前来说,这个行业还没有真正的国家出台规范的政策之前,更多的企业需要的是自律。我总在说一个企业要自己的企业的品质和自己的良心。我们一心一意的做事,在不断的完善和完美我们自身的管理水平,那我们作为一个理财机构来说,要更具备很强的风险把控和风险管理这种意识。让我们的平台和公司得以更好和平稳的发展。到任何时候,虽然这个行业现在非常的浮躁,众人皆醉我独醒,我们需要更多冷静和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我们自己的平台,看待整个这个行业,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 &主持人:正如刘总刚才提到的,任何一个理财机构都要面对这个风险的存在。作为您自身来说,如何来规避这这些风险呢? & &刘广东:风险分很多种,那可能分成了政策风险;分成了我们的管理经营风险;分成了人的道德风险。当然了在政策风险方面,有的时候不是我们自身能够决定的。但是我们能够决定的是我们的管理风险和我们的人为道德风险。从事金融的每一人我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坚守职业的操守和道德。 & &在我们的公司,我们公司内部的培训也好,包括内部公司的企业文化也好,我们把这种真正做实事,做良心事,不作昧心事,不断的进行宣讲和宣导。让公司形式一个非常好的正面的企业文化和分为。从公司的经营来说,我们对于选择我们的理财资金,客户的血汗钱我们不能去辜负他们,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投到实处,把每一分钱都能够产生出真正的社会效应和社会的效益。我认为是特别重要的。 & &在公司来说,我也是成立了三年多四年的时间,我们这三、四年的时间最重点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不断的研究这种风控,因为你做投资,特别是像我们这种做社会性的贷款机构来说,你想做到绝对性的零风险,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是绝对能够把这些风险降低到最低,降低到可以能够可以承受而可以消化的这种范围。 & &主持人:通过一些研究,包括一些调研,尽量的地把风险把控在最小的范围内。我知道其实冠群也是P2P小额贷款最早的创造者之一。而且刘总也有一个理念说要做诚心和透明的公司,金融业的透明其实是我们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具体的请您给我们来讲一讲这个方面。 & &刘广东:我觉得我们的透明是什么透明呢,更多的时候,第一,每一笔理财客户资金的去向是透明的;第二,包括我们公司自身内部的这种运作是透明的,那在我们公司很多时间我们有很多在我们公司投资理财的客户,甚至可以参加我们公司内部的会议。平时我对我们的员工也好,对我们的客户也好,我也一直在说这句话,“我们冠群最大的秘密是什么,我们没有们秘密”。我更多的希望我们的客户群,我们的客户能够加入到公司的管理里面来,能够也为我们的公司,这个平台提供更好的意见和建议。那通过这种相互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他们就会更安心,更踏实。 & &主持人:相信刘总在工作当中其实和一些中小企业打交道应该是比较多的。因为它们面临着一个融资难的问题,时常要去这些金融机构进行资金的周转。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其实很多金融机构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问题,其实是有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苛刻的一个要求。比方说担保啦,或者抵押啦,但是这恰恰是中小企业所缺乏的东西,对于这种想象您怎么看待? & &刘广东:因为我们公司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们99%以上的客户都是中小企业。我们对于中小企业它这种困难我们非常的了解,也非常的清楚。那我们对于这种金融界对中小企业支持的力度真的确实不是真的很强。但是我也理解银行它的难处。因为在目前中国的信用体系不是很健全的情况下,而且对于中小企业它管理的体系也不健全的情况下,它确实存在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对于真的非常大的金融机构来说,它的带看,它的融资这种需求的额度,能够创造出的利润和它所承担的风险有的时候不太成正比的。毕竟这个市场经济吗,大家是一个双向的选择。为什么有我们很也的存在,为什么有P2P的存在。我一直认为我们的公司和我们这个行业,就是应该成为这种大型金融机构的一个完美补充。我们的定位就是去满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解决他们的困难。当然我们通过四年多这种市场的摸索,我们也有了一套自己能够保证我们基础性本金安全的这么一种风控理念和风控方法。而且我们也是在考虑中小企业它特有的特性,我们的平台,很多时候我们对外去讲,对于我们中小企业主去讲。我说我们的平台可以针对你的企业为你打造一个符合你企业真正实际需求的金融解决方案。 & &主持人:量身订作。 & &刘广东:对。 & &主持人:那么这会不会对中小企业金融再融资过程中带来一些利好的消息? & &刘广东:我们公司到现在,我们这个平台,我可以说到目前来讲,我们每个月可以能够真正去帮扶家中小企业。那可能中小企业家,你们可能听着这个数量不是很大。但是事实上每一个中小企业可能也是有100、200、300、400、500人的这么一个规模。那500人可能后面三口也好,五口也好,那就是家庭,对吧。那就代表着每个月可能通过我们冠群解决了中小微的企业的问题,我们也解决了很多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到几十万人至多。那我认为这个意义是很重大的。 & &主持人:即使担保和抵押在我们看来可能会有一定难度的情况下,也是这么做的吗? & &刘广东:我们是这么认为的,我说如果这一个企业,中小微吗,你既然选择了它这个客户群体,你就要面对它这个群体资金融资时候它面临的困难。它如果有强大的担保和非常好的抵押物,那它为什么不去银行。我认为这个客户如果他一点问题都没有,可能在我们这种平台机构审核来说,我认为它成了最大的风险点。它没有问题,它就不符合逻辑学,你为什么来找我们?对吧。我们是为它解决困难的,它如果有了强大的担保和这种抵押物,那我认为它没有什么困难,他可以去银行很容易就融到资。我们会针对每一个企业它的特性,可能我们关心的是事业的产品,它的管理水平,包括它的上下游合同,我们甚至会关心他这个公司,他这个工厂的企业文化,包括管理者的个人的道德、品质、创新。我们会把很多软性的东西,就是你没有办法给他非常数据化的东西,在我们的平台最大限度的能够给他数据化和标准化出来。而且通过这三年多、四年摸索,我认为我们对于真正解决中小微它们的融资我们是有一套非常自信的理论,包括我们的流程来确保提供更多的给予中小微企业的支持。而且我们也非常的自信,经过2012年、2013年、2014年这几年相对高速的发展期,我们有信心我们冠群驰骋这个平台,到了2015年每个月我们能够实现帮扶5到10万家中小微企业。我觉得我们能够创造非常多的社会价值,包括社会的经济价值。我们也能够为更多的理财客户提供更安全、更稳健的理财产品。 &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目标,但是我相信离这个目标的实现可能还有一段的路要走。而香港作为一个比较成熟的国际化和资本化的一个金融中心,其实有很多经验被各地借鉴。您认为香港的金融中心相对于我们内地的发展来说,有哪些优势是可以借鉴一下的? & &刘广东:我们冠群在我们2014年的年初,我们在香港的中环也成立了驻香港的分公司。那我们为什么要去香港,事实上我们公司进入香港这个市场,我们真正核心的目的所在,我们是更多的去借鉴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之都,它具备着非常多的而广泛的理财也好,融资也好,就包括金融管理这方面非常先进的经验和理念。我们是抱着一种谦卑的心态是去学习和提升自己的。 & &主持人:感谢刘总在我们节目当中的分享,也希望未来无论是您的公司,还是其他的一些第三方的金融机构,能够为更多的中小企业提供帮扶,也能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多做一些贡献。感谢刘总,感谢各位网友的收看,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我们下期再见。
普惠金融就是让天下所有的百姓,每个人都能够通过金融改革而受益。普惠金融的本质就是市场对资源的合理化配置。中小企业需要资金,需求很大,市场可以满足企业和个人对资金的需求。
我们政府应在第三方理财方面多多的给予规范和监管,有效的规范和监管也是普惠金融。毕竟老百姓的收入和积蓄不多,盲目投资有时候带来的打击,对一个家庭或者一个人可能是毁灭性的。
正因为第三方理财处于高速成长期,所以就会鱼龙混杂,一些缺乏资质的公司混了进来。因此,无论从维护百姓利益的角度出发,还是从呵护这个新兴行业的角度来说,国家都需要出台第三方理财的监管政策。
大公报总机:+852-&&&&&大公网:香港 +852-&&&&&北京 +86-10-&&&&&(值班电话):+86-10-
大公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中国大公网络有限公司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跟金融互联网存在哪些区别?
本文在第一段做了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所以仅限于讨论狭义的互联网金融。其他所谓的互联网金融服务就不扯了。至于股权融资,目前也未成气候。还有待进一步观察。水平有限,而且这篇相对务虚,逻辑也有点乱,读起来也晦涩难懂,请谅解!一、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什么是互联网金融,业内观点很多,争来争去也很难有定论,我自己的感觉要弄明白什么是互联网金融,还是要先弄明白什么是金融?金融本义是资金融通,广义上说,跟货币发行、保管、兑换、结算相关的都是金融,但是狭义的金融,一般仅指货币的融通,所谓货币融通,就是资金在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融通转移的过程。这个转移的过程,一般主要表现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个方式。直接融资,说白了就是缺钱的人直接跟有钱的人借钱,股票是最典型的直接融资方式,你买了股票相当于就是借钱给了企业,然后他每年给你分红,债券也是,你买了一个企业的债券,他每年支付你利息。间接融资就是有钱的人或者企业不直接借钱给缺钱的人,而是通过中介机构进行,中介机构是谁呢?最典型就是银行,我们大量的人把钱存到银行,银行统一对资金进行调度和安排,发放给缺钱的人或者企业。我们获得了存款时候银行给予的利息,而银行获得了放贷款时候,企业给予的利息,两者差额就是银行的盈利。这两类融资方式直接就是构成了狭义上的金融概念,就是信用货币的流转,这个流转是有两个特征的,一是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二是这个分离的过程是有报酬的,一般体现为利息或者股息。至于其他广义上的金融的概念,还包括了商业银行存款的吸收和付出,以及有价证券的转让买卖,以及资金的结算等等。狭义的金融和广义的金融的存在,使得互联网金融其实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之分,理论上任何涉及到了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应该是互联网金融,包括但是不限于为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的销售、信用评价审核、金融中介等模式。但是从狭义的金融角度来看,互联网金融则应该定义在跟货币的信用化流通相关层面,也就是资金融通依托互联网来实现的方式方法都可以称之为互联网金融。从这个理解来看,其实无论是何种方式的资金融通,直接也好,间接也好,只要用了互联网的技术来实现了这个融通的行为,其实就是互联网金融了。包括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提高自身的效率的行为,都可以定义为互联网金融。只是,显然,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要求可能并不是如此定义的,谢平教授,曾经提出过区别于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第三种融资方式,即“互联网金融模式”,可能代表了大多数人对这个模式的理解。他对这种模式的定义是,支付便捷,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非常低,资金供需双方直接交易,银行、券商和交易所等金融中介都不起作用,可以达到与现在直接和间接融资一样的资源配置效率,并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交易成本。单纯从定义来看,其实,这个第三个模式,无论阐述的效率如何,支付多便捷,信息程度多高,以及是否有金融中介存在,回归到核心点,其实还是摆脱不了企业是直接还是间接融资这个命题,按照纯金融理解,其实第三种互联网金融模式核心是努力尝试摆脱金融中介的行为,这种行为的定义其实最终还是被归类到直接融资方式,他并不改变资金在不同市场主体之间转移的这个核心行为,所以这个互联网金融模式,很难界定是第三个融资模式,而且他也没有改变金融本身,但是,这个模式的设想里,有个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他试图改变其实是市场参与的主体。这个模式要摒弃金融中介的存在,所以对互联网金融的最终定义中,这个成为了核心。在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畅想之中,很多人认为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手段,最终可以让金融机构离开资金融通过程中的曾经的主导型地位,因为互联网的分享,公开、透明等等的理念让资金在各个主体之间的游走,会非常的直接,自由,而且低违约率,金融中介的作用会不断的弱化,从而使得金融机构日益沦落为从属的服务性中介的地位。不在是金融资源调配的核心主导定位。事实上,我对这个提法是赞同和认可的,金融中介机构在过去的几百年历史之中,能成为社会经济活动中主导型的地位,其实有很多的原因,专业化分工也好,制度性保护也好,都使得大量的社会闲散资金是通过这些金融中介进入到实体领域中去的,他们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中枢系统,随着互联网的不断的改变着社会的各种经济活动,也会日益改变金融中介机构在资金融通中的主导性地位,互联网会让信息不断的透明化,让中介失去依靠信息不对称所掌握的信息优势,而且互联网让社会的各种参与主体更加的扁平化,也一定程度上压缩了由于专业化分工所带来的金融中介机构的专业化优势,所以是有可能出现金融中介日益被摒弃的可能性的。事实上,目前涌现出来的各种互联网金融的模式,其实核心都是冲击着原先的金融中介的模式,都是意图撇开金融中介,实现资金融通双方的直接对接。但是按照如此来理解互联网金融,其实,真正的互联网金融的定义更多放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来摒弃传统金融机构主导的行为,如果不是这么定义的话,互联网金融就没有太多的意义了,如果只是说定义在利用互联网技术手段的金融行为都是互联网金融的话,那么互联网金融就是个伪命题,因为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自我革新都属于互联网金融的范畴,显然这样的定义对于互联网金融而言,不是很合适。一旦确定了这个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的话,那么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就很显然需要解答的命题其实是互联网到底怎么做,才能有效的进行风险控制的创新,因为只有风控的创新,才能真正的摒弃金融中介机构的主导型定位,如果无法解答这个命题,所有的互联网金融最终其实都会走到另外一个路径中去,就是变相的成为了金融的互联网。所谓金融的互联网,事实上就是他不是摒弃中介,而是互联网成为金融中介,实质就是赶走了一个金融中介,迎来的是他自己这个中介,一旦中介无法被赶走,那么互联网金融就必然不能实现直接融资,那么就很难体现互联网金融的优势,间接融资领域注定不是互联网的领域。而很不幸其实是目前我国大量的互联网金融的本质都是金融的互联网,大量的互联网金融机构,本质都是打着互联网的外衣,做的其实是金融机构的事情,金融脱媒成为了一句空话。最典型的其实是P2P。二、P2P的本质是批上互联网外衣的金融机构谢平教授对P2P极为推崇,他认为P2P现在是银行有益的补充,以后会去取代银行,成为主要的互联网金融模式。那么我们来看看P2P的本质是什么呢?所谓P2P,其实是Peer-to-Peer lending,即点对点信贷的简称,简单称为称个人对个人信贷,在央行的相关文件里,正式叫法为人人贷(并非特指人人贷公司,而是对当前所有P2P公司的一个总称)。这种模式是舶来品,05年左右开始陆续出现,不管产生了多少种变体,但是从名字上我们可以看出,他的核心都是建立在个人对个人的借贷基础上的。从我们前面的定义可以看的出,这种是典型的直接融资模式,在没有互联网之前,其实就是民间借贷体系,中国这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行为,我相信至少存在了一千多年了。只是互联网的出现,使得本来可能需要具备一定信任度的人才可以相互借钱的行为得到了扩展,让陌生人也存在了相互借贷的可能。这个是互联网的优势,互联网金融的终极目的其实是实现去中介化,就是所谓的金融脱媒,所以P2P作为金融脱媒的典型,其实是很典型的互联网金融的生态模式的。这个产生于英国的互联网金融模式,诞生之后,开始陆续成长。在欧美基本上从诞生的一刻起,就都在寻求解决互联网化的风险控制和评估手段,努力让点对点的交易更安全,以便更好的摆脱传统金融机构,而他自己也是独立于交易之外。这个设想很美好。只是到了国内却开始了很大的分化。P2P进入国内之后,大行其道,目前估计一千多家的P2P公司是存在的,这个典型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在中国被硬生生的做成了金融的互联网模式,是个很值得推敲的地方。由于在国内的P2P领域,普遍的无法解答前面提到的互联网技术手段如何有效进行风控审核这个命题,使得国内的基本上所有的P2P公司都采取了极为简单、粗暴的方式来变形,就是P2P公司直接介入交易,成为交易的一方,使得本来应该是金融脱媒的互联网金融,成为了还是无法脱媒,需要他自身信用附加的模式,他的本质成为了担保公司,部分的P2P,甚至成为了银行,利用构建资金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没有牌照的银行,这种变形,其实是已经典型的背离了互联网金融应该有的模式了。他们的本质其实就是金融机构。号称全球最大的P2P公司的宜信,发展到现在有将近30亿美金的交易额了,但是他采取的风控方式是什么呢?跟互联网毫无关系,他采取的其实是按照传统金融机构的模式,进行人工的上门核查,人数超过三万人,已经是典型的金融机构了。而宜信又是基本上目前国内线下P2P的黄埔军校,几乎所有的P2P公司采用的都是这种模式,所谓互联网在风控层面的革新几乎为零。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所谓互联网金融,永远只是个挂羊头卖狗肉而已,隐含了极大的风险,归纳起来其实就两点知名缺陷。第1、道德风险。在P2P市场里,由于交易市场是P2P网站自身构建的,平台可以利用自身权限,通过后台更改数据,虚拟和捏造很多不存在的借款人出来,平台的介入,事实上隔绝了出资人和借款人之间的联系,平台可以利用交易机制设计的漏洞,人为进行骗贷活动,由于交易数据、信用审核权限都放在平台手里,出资人却不能有效审核这些信息,也无从判断真假,其所处地位非常不利,很容易就让P2P走入歧途,诈骗等一系列恶性事件就很容易产生。尤其在一些集中撮合交易方式的平台上,就更容易产生这种情况。随着经济形式恶化,很多不具备公信力的P2P,可能在这方面会不断的发酵,前段时间,某P2P就发生实际控制人通过P2P,捏造大量借款人信息,集资上亿。这个就是典型的道德风险了。第2、运营风险。在我国,P2P已不再是传统的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方式,他的实质是类似担保的间接融资方式,从而使P2P自身经营能力成为这种模式的一个致命性风险。我国最早的一批P2P,都是从搭建交易平台入手的,但是发展到后来,随着越来越多资本涌入到这个行业里,竞争开始加剧,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到自己平台上来,各个P2P都逐渐开始介入平台交易之中,介入方式主要就是对投资人的资金承诺保障本金,部分P2P甚至承诺保障利息。这种行为是市场恶性竞争的结果,这个结果从根本上使得中国的P2P很难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公共中介平台,因为他把自身信用放入其中,很多出资人更多依赖平台信用进行放款,金融脱媒成了一句空话,只是原先由商业银行作为媒介,现在变为P2P平台作为媒介。P2P从原先的撮合匹配借贷双方交易直接演变成了“影子银行”,P2P在里面扮演的是两个角色,第一是吸储,平台给予保障,第二是放贷。这两个角色合一,其实就是银行在做的事情,但是却又不受到和银行一样的严格监管,就使得风险急剧放大。加入自身信用的P2P模式,P2P的盈利模式由原先的无风险服务性收入,直接变为有风险的担保收入。P2P实际上成为了担保公司,公司的盈亏平衡取决于坏账率和担保收入。如果坏账率和担保收入,企业亏损,反之则企业盈利。P2P一旦成为担保公司,会产生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P2P的担保能力能有多少?根据国内融资性担保公司相关管理办法,一般是不超过注册资本的4倍,而银行对公司借款的担保人的要求更苛刻,一般是不超过净资产的50%。我们姑且采取前一种认定方式,那么也就是说一家P2P注册资本1000万的公司,他最大理论可能担保金额也就是4000万,从这个角度看,任何一家P2P,在这种模式下,其上限肯定是被封死了,要不断扩大业务,就需要不断提高注册资本。否则担保就毫无意义。其次是P2P公司如何构建风控体系。如果是原先点对点的直接融资模式,P2P的核心是构建有效的交易平台,让出资人和借款人自愿资金匹配,对风控能力更多体现在设计借款框架结构层面,P2P公司本身是不承担单笔交易风险的,但是一旦加入信用成为担保业态,则P2P的核心点就直接转化为了单笔业务的风险控制能力。这个就是的P2P公司的风控能力成为了投资人的主要考量点,而忽略了对本来的标的物的关注和审查。事实上,担保的生存难度要远远超过其他金融业态,担保公司所需要的金融综合能力非常高,担保公司相对于出资人而言,要承担更高风险,收益却相对较低,为了控制担保风险,在业务上就不得不加大风险控制,需要培养很好的风险调查人员,对借款人进行严格的资信审核,这种成本其实相对于纯P2P平台而言,是几何级数的抬高。不但抬高了难度,其实某个程度上,也限制了规模,因为规模的增加,其实风险也是同等程度的提高。另外,从坏账率的现实情况来看,担保业态下的P2P生存难度也很高。国外的现实情况来看,美国P2P网络借贷平台Prosper贷款平均违约率30%,而另外一个P2P平台——Lending Club,违约率约24%。都是非常恐怖的数字,所以,如果P2P进入担保的话,这个违约率是根本是平台公司无法承受的坏账率。这种现实情况下,谈盈利基本不太可能。现在许多P2P公司在一些债权到期无法收回情况下,为了规避代偿问题,都会设定虚假标的物套取资金,用来归还投资人的利息,相当于不断借新钱还旧债,在缺乏有效监管情况下,这种方式在P2P领域非常普遍,使得这个行业不但不能有效规避风险,反而不断聚集风险。P2P成为国内互联网金融的主要金融模式,我看其实不是任重而道远的问题,而是根本走错了地方,着力点出了问题。所以,我的判断是,如果P2P无法解答核心的风控问题,那么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就是个泡沫,经不起推敲。互联网的极大外延扩展性,会让金融的泡沫起来越来越快,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从而让互联网金融陷入一个伪命题之中。如果纯粹的通过互联网来吸引资金和发放贷款,风控没有任何创新,仍然采取传统金融机构模式,那么无论互联网金融喊得多响亮,模式如何变化,互联网金融其实就是无从谈起。三、阿里小贷是披着传统金融机构外衣的互联网金融从目前的中国互联网市场来看,阿里巴巴应该是惟一一家建立在风控革新基础上的金融公司,所以,虽然阿里金融采取的是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的外衣,但是却恰恰反映的是互联网金融本质,因为他用互联网的思维在对金融进行革新,因为理论上只要阿里的风控革新一旦能够成功,虽然他今天使用的是阿里小贷或者担保这样的传统金融机构的外衣,但是只要风控到位,他可以随时摒弃这些机构,因为核心竞争力在于他构建的风控本身,拥有了这个核心风控,就意味着资金融通的最大障碍得以清除。阿里金融的核心风控金融模式其实是一条量化放贷的道路,就是阿里巴巴依托自身在网络体系内的巨大客户数据优势,进行有效的数据整合,他将自身网络内的客户的一系列有利于进行风险判别的数据例如交易数据,客户评价度数据、货运数据、口碑评价、认证信息 等等进行量化处理,同时也引入了一些外部数据,例如海关数据、税务、电力、水力等方面的数据情况加以匹配,从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风控标准,意图建立起纯粹 的定量化的贷款发放模型。同时,建立中小企业贷款的数据库模型,进行数据库跟踪管理等等。这个量化的贷款模型的好处不单是大大提升了放贷效率,更关键的其实是让金融机构在其中的作用得到了弱化,从而为去除金融机构在体系内构建了基础的可能性。从一些媒体采访中看到,阿里巴巴的户均放贷数额在7000元人民币,一共发放贷款130亿,每天处理一万笔左右的贷款额,这个数字如果采取的是传统金融机构的审核标准的话,投入产出明显不成正比,相信没有银行能做这样规模和数字的交易。而阿里巴巴依托贷款模型和网络化处理很好地实现了。这就是网络优势,也是量化交易的优势,他排斥了对单个人的定性化分析,通过标准的筛选,大大降低纳入范围内客户的违约概率,保证贷款的质量。在这个逻辑体系上,阿里巴巴做足了功夫,也投入了非常庞大的资金和人力,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做这样定量化标准放贷模型的尝试一直就有,但是目前为止,还真找不到特别成功的模型。所以确切的效果有待观察,而且也有点期待,但是事实上,短期来看,阿里金融这个模式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小的。1、量化交易需要有逻辑基础,长期稳定的交易环境和交易规则是量化的基础。在贷款层面,贷款需求和意愿需要长期稳定的基础,贷款更多是个人意愿的一种表现,虽然大范围内可以量化,但是跟经济形式的正相关度颇高,个人感觉贷款变化太快,例如经济周期好的时候,人们愿意贷款进行投资,但是经济周期不好会压低贷款的意愿度,从贸易领域来看就是经济形势好的时候,愿意多备货而去借钱,形势不好的时候,就宁愿抛售也不愿意借钱备货。所以,量化参数设置方面就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我自己感觉没有很长时间的相关经济数据的系数研究,很难有稳定的量化交易标准出现。而且这期间,还会付出极大的代价。从金融发展历史来看,任何一套良好的风控体系其实是在市场金融实践中不断碰撞出来的,期望通过闭门造车的方式实现,难度很大,阿里巴巴需要做好足够的心理准备来面对贷款坏账率。另外,贷款标准设置容易,但是修正很难,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如果设置的过严,那么就会发现找不到符合风控标准的客户,导致出现无贷款可放的境地, 如果贷款标准过于宽松,坏账一堆的情况也必然可见。这个度的把握就是要在市场中不断的碰撞才能产生,虽然可以做各种精算,模型测试,但是具体实践的数值肯定是不断的积累的。只有形成了极为庞大的实践数据,才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前面说了,在金融不稳定、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很多数据其实是失真、无意义的。我对淘宝网研究不多,但是我有个感觉,淘宝网其实两极分化现象已经越来越严重了,淘宝网看上去有浩瀚的客户群体,但是实际如果做一些切分,就会发现,客户质量分化很严重,由于网店的开设成本日益增加,很多时候维护好一家网店的成本已经不低于开一家实体店的成本了,而天猫为代表的B2B对网店的冲击也很大,这种情况下,淘宝网就日益分化成两个层级:好商家越来越好,同时越来越少,不好的商家越来越不好,数量越来越多,淘宝网成为了大象跳舞的地方的时候,淘宝网就已演变为几只大象和一堆蚂蚁聚集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导致的贷款难题就是,你可能找不到符合你想要发放贷款标准的客户。风控标准过严,会淘汰掉大量的客户群体,大量蚂蚁被挡在了门外,而大象却又不需要你。如果风控标准过松散的话,你在蚂蚁之中,又无法清晰的找到你想要的蚂蚁。因为他们都差不多。2、担心系统性风险。量化交易很害怕系统性风险,因为会让所有数据设置在系统性风险面前都失去了意义,例如经济形势大面积下滑时,很多作为参数的数据值都没有意义,本来过往可能很好信用度的客户在这一形势下跟信用度不好的客户一样都无法还款,所以系统性风险成为了量化交易的噩梦,所以如果阿里巴巴不能建立起很好的系统性风险应对机制,却大规模的量化放贷,可能会很容易在某一个区间里出现大面积坏账。系统性风险带来的量化 交易失败的的典型案例就是两位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默顿和舒尔茨参与组建和运作的长期资本管理”(LongTermCapitalManagement), 由于无法考虑到亚洲金融危机和俄罗斯国债违约所带来的偶然的不确定的无法在交易模型里设定的系统性风险,使得他的损失极为惨重。当然,贷款跟对冲交易还是有较大的区别,影响的因素也不同,但是在定量交易的过程中所选择的考虑点和本质是一样的,系统性风险是不得不防范。尤其在中国最近五年内经济走势极不明确,更值得注意和考虑。3、道德风险无可屏蔽。其实不要忽视国人的智商,任何标准,在中国只要有标准,都可以想尽一切办法来造一个符合你标准的样本出来,我当年在银行的时候,有个客户经理很聪明,几日几夜不眠不休,不断测试银行的评级系统,居然被他给找到了银行评级管理办法的系统漏洞,掌握了输入什么值能让银行的交易系统出现较高评级,这种事情,我相信绝对不是一个银行客户经理会找到。所以,我相信,阿里巴巴的贷款风控标准,也会在不断的被测试中被陆续给推敲出来,然后市场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造假数据,对于量化贷款交易而言,由于只注重数据,而不太注重贷款主体的情况下,诈骗等案例会不断出现。但是不管如何说,技术不断的在进步,大数据的理论和实践也都在不断的开展,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里金融是未来最有可能成为真正互联网金融的一家机构,他虽然不一定能在体系内起到完全去掉金融机构的可能性,但是他至少可以让金融机构在他的体系内处于从属的地位。而这恰恰是互联网金融的本质。四、互联网金融的监管不少人都跟我说,对于互联网金融这种创新行为,要予以保护而不是扼杀,但其实我更想阐述的是,要保护的是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创新而不是形式上的互联网金融创新。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很大程度上如果按照我的理解,大部分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其实本质是没有牌照的民间金融机构的利用互联网技术在进行跟传统金融机构一致的金融运作罢了,很难说有太大层面的技术创新概念,跟传统金融的竞争不断处于同质化竞争状态,而且还是风险容忍度的竞争,这种竞争我个人感觉很容易陷入到不断的恶性循环之中,会不断的加剧金融的不稳定性。前些日子听人开玩笑,注册资本一个亿的小贷公司,受到严格的监管,最高负债只能做到1.5亿,而注册资本一百万的P2P公司,却可以做到几个亿的规模,典型的监管不一致,从某个意义上讲,P2P的乱象丛生也的确给我国金融体系带来了较大的冲击。纳入监管的确是迟早的事情了。放任自流的态度,反倒是不靠谱。所以,谈这个监管必要性的问题,还是要看看这些所谓的互联网金融出现的几个大的历史性背景。中国金融首先是分业经营,造就我国银行的集体性垄断地位,导致了银行业的庞大的同时,却也是效率较为低下,大量的业务空白领域,没有充分竞争,从而遗留下较多的机会给予民间金融充分的生长空间,包括一系列的过渡性金融机构,如小贷机构,担保机构,甚至民间借贷,都是这种格局下的产物,互联网金融,自然也是其中之一,我个人定义为夹缝金融。他们的出现,其实都是为了弥补我国金融机构在分业经营市场中的竞争低效率的问题。银行业的低效率其实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其实是信贷领域的低效率,大量国企,央企等低效实体部门,获得了大量的信贷资源,而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小微企业,却未能获得充分的信贷资源的跟进,从而让这些企业对信贷的迫切渴望,给了许多非牌照金融机构的生存空间。另外一低效的领域就在于大量的个人储蓄都拥挤在银行体系内,获得极低的储蓄收益,无法对抗较高的通货膨胀的节奏,也逼的大量的财富寻求更高的出路,尤其对于一百万以下的资金,更是迫切的渴望有更高的投资机会的出现,两个交叉之下,使得以P2P为代表融资模式,异军突起。当然这里还有个大背景其实是国内资本项目不开放,中国经过长达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和货币超发,积累了极为庞大的资金,这些资金都沉淀在国内,在中国这个市场里到处寻找出路,大量的小额资金缺乏投资渠道,只能进入非常高风险的民间借贷和非法集资中去,P2P的出现为这些投资人也提供了看上去相对更好的出路的方式。如果说还有第三个方式,那么就是目前监管层的放任自流的政策,客观上推动他不断扩大规模,事实上,因为目前的P2P带有银行特征,但却没受到像银行同样的监管,缺乏监管的P2P,理论上哪怕拥有在搞的坏账率,只要确保不出现重大的兑付危机,其实是可以不断的以借新还旧的方式不断的玩下去。他的整体运营和腾挪空间更大,成本更低,比银行还更灵活,银行要定期审查,接待内部审计、外部审计,应付这些人要干很多事,而P2P什么都不用。所以两者各自的监管成本也不一样的,在加上银行短期内的相对低效,P2P的快速成长也就可以理解了。目前的P2P其实已经到了相对非常危险的地步了,目前感觉每个P2P都想到最后干成既成事实,规模拼命做大,做大到可以倒逼监管层不能管的层面,从而形成所谓的大而不能倒的局面。如果做不到呢?那么走到非法集资的可能性就非常大了。为什么呢,主要是前面说到的一个虚假标的物的问题,这种操作方式回到最后就是很容易认定为非法集资的典型特征。构建虚假资金池,一般都是两个结局,第一个结局就是不断借新债还旧债,但是因为有较高利息,就需要不断扩大规模,而且永远停不下来,这个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网站业务规模会不断扩充,并不是业务发展的结果,而是需要不断借更多的钱。第二个结局就是关门卷款。本质上江浙地区的高利贷一般都是这个玩法的。无非P2P披上创新的外衣罢了。本质是雷同的。至于如何监管,我个人感对于坚持独立运营不介入实际交易的互联网金融平台,要予以鼓励和支持,给予政策扶持,这样的金融交易平台,铁定属于金融创新的范畴,监管的核心点其实是在于交易平台上标的物的真实性的监管。而对于那些介入交易的金融平台,我个人感觉相对简单,其实就是按照线下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进行监管就可以了,本质是担保公司的就按照融资性担保公司担保管理办法进行每年年检即可。如果是涉及资产证券化的就按照券商要求进行监管,同时对于构建资金池等行为,则严格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管理办法进行监管。五、互联网金融的坏账率控制总的来说,媒体对于互联网金融抬得太高,也捧得太重,真正的互联网金融其实目前市面上并不多,而且整个对社会金融的变革意义还处于观望阶段,而其他的金融互联网,则本质本来就是金融机构,无非没有获得牌照而已,所以并不值得太多论述。关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的区别,其实我前面提到了如果互联网金融无非回答风控革新这个命题,那么可能较大程度上就很难有这个命题的存在,在风控革新领域,其实现在理论上的业内观点无非是两种,第一种其实是通过技术的手段,可以实现很好的风控,从而让坏账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至于是什么技术手段,也开始出现分化,传统金融机构采取的是人工尽职调查,依靠经验判断和数据调研等办法实现,尽量压低坏账率,而互联网金融其实提出的解决方案是用互联网技术手段,容纳更多的数据来实行,也是因为有这个理念的提出,财会有互联网金融的说法出现,事实上的结果其实很有意思,传统金融机构的风控方式,其实长期实践的效果来看,并不理想。而互联网金融采取的这种风控思维也一样没有得到实践的证明,短期内估计也很难被证明,行之有效。大数据这个东西,看着很好,但是应用短期内都不现实,一方面是数据的宽度和深度不够,另外就是大数据的技术处理能力也还跟不上。很多人这里其实会问,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风控手段不成功,却金融机构并没有出现太大危机呢?其实就是回到金融机构独特的制度性保证上来了。那是因为银行有着两个维度的坏账处理能力,从技术上确保了机构自身的稳定,他走的并不是提高风控能力的思维,而是直接走了一条制度优势明显的道路。这个其实是为什么说商业银行能作为恐龙一直存在的根本性的原因,银行能持续生存而不趴下很大的原因就是制度性优越。银行坏账率的控制主要有两个维度,第一个是技术手段的坏账率调整,第二个是持续的流动性支撑。其实,即使是全球最牛的金融机构,它的坏账率控制也是有难度的,如果有人说他把坏账率真正控制在3%以下,我基本是不相信的,一定规模内极个别的人可以做到,但是从中长期以及更大规模来看,几乎是概率为0的事情,事实上金融机构都会有一个基础性坏账率,就是无论你做什么样的一个金融机构,这个坏账率水平是必然有的,化解这个坏账率只能通过技术手段和足够的流动性来做到,靠能力是无法覆盖的。现在说,银行的坏账率控制在1%不到,它其实是有大量的技术手段在起作用,一方面把分母做大,把风险后延,另一方面不断进行五级分类的风险调整尽量往五级分类中的关注类挤等。事实上,任何银行的坏账率处理手段是有很多方式,首先,它把贷款规模做大,然后把五级分类往上调,或者是找企业来并购重组,企业出了坏账,银行再找个企业把坏账拿走,坏账就不会体现了,那个人帮你还钱了。当然,这些技术手段的前提是,必须有充分的流动性在后面,有钱能够把贷款做大,假如说你有一个亿,做完就做完了,没有办法延展你的流动性,坏账率会非常高。银行如果不能靠流动性做延展的话,肯定趴下了。不但是银行,任何一个金融机构都是扛不住的。但是银行流动性来自于哪里呢?其实来自于他吸储的能力,只要一个银行能不断吸收储蓄,流动性就不会丧失,哪怕坏账规模超过他的核心资本,一样不会趴下。从这个角度来看,国内的商业银行基本是无敌的恐怖存在,是其他任何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无法企及的。制度性优越其实很可能是金融机构能一直超越别的机构在各种金融活动中活下来核心的核心吧。无论是对于互联网金融还是金融互联网而言,在信贷领域里其实都不太可能有这个优势的获得,所以,怎样过坏账率这个关口,其实构成了挤入金融行业的首要命题。也是必须思考的一个命题。互联网金融在这个方面,我觉得暂时看不太出来这个优势。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网立场
分享到朋友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炫耀你的微信影响力!~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要评论?请先
没有帐号?点击
就目前技术手段来看,作者所谓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金融还不能完全实现。在个人信息不能完全公开的情形下,想要做到金融脱媒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算信息公开,风险也是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所以个人对个人的直接融资,永远不可能实现。中国现有信用体系,民间借贷必须要有审核平台才能实现P2P流动。宜信的线下模式做为一种创新,已经发展到极致,再往下,已经难以发掘。而宜信的线上宜人贷,还未能找到突破口。中国的P2P,线上还有机会产生宜信这种规模的公司,也许是人人贷,拍拍贷,但我更看好陆金所的形式。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回复 :关于陆金所保证本息的相关内容,可以去他的官网看。但肯定不是银行做法,在中国的银行,天然不需承诺。(小贷公司成立的村镇银行除外)//@icfinkl83:投资标的陆金所保本吗?承担连带责任吗? 银行存款肯定保本的. 陆金所是保本的银行做法还是投行的中介做法.
投资标的陆金所保本吗?承担连带责任吗? 银行存款肯定保本的. 陆金所是保本的银行做法还是投行的中介做法.
回复 :表面看勉强能说通,但是往深里一想,就不是这么一回事。陆金所里的是出售投资标的,那么在陆金所是投资行为,银行线下网点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吸收储户存款。而所谓的利率市场化更是谈不上,陆金所的收益一律为当前贷款国家规定贷款利率上浮40%,这是定死的,客户收益可能的浮动全部来自于央行利率标准的变化。//@icfinkl83:如果是陆金所,那就是银行线上网点代替线下网点,资金利率市场化,向美国靠近一步罢了.
如果是陆金所,那就是银行线上网点代替线下网点,资金利率市场化,向美国靠近一步罢了.
回复 :会有,但是难度和成本不断上升,宜信的技术壁垒是线下众多的销售人员,所以宜信自己的定位是服务型公司而不是技术型公司。//@乱世称雄:创新是持续不断进行的,线下的p2p的模式也应该会有创新。
创新是持续不断进行的,线下的p2p的模式也应该会有创新。
经历 观察 新浪微博 @悟网不欢
超级好文!P2P在国内的变形,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国内直接把钱借给陌生人,谁敢呢?像宜信这样的,似乎更适合称为小额信贷,而不是P2P,它与互联网基本上没有一毛钱的关系。我疑惑的只有一点:国外的P2P信贷网站收费不?如果收费,网站本身是不是也算中介?如果不收费,网站本身靠什么存活?只有在一种情况下勉强可以说P2P信贷是脱媒的:借贷服务软件本身采用的也是P2P技术(如同电驴或者电骡),不存在集中管理借贷关系的网站,因而也不存在维护网站的人员和费用,P2P网络本身用作建立借贷关系的媒介。这才真正符合作者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这篇是至今看到的最靠谱的。平台不介入,风控就无解。阿里金融只能在有数据的自己平台玩,有规模局限。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关键这个风控体系怎么做,也就阿里巴巴能依靠自己特有的数据来做下,突破传统的门槛太高。
还有,老师,您的文章太长啦,您码的累,咱看的也累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还有,老师,您的文章太长啦,您码的累,咱看的也累啊。。。
谁能把这个给总结成几句话?感觉没写到点子上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文章虽然长了点,看进去后感觉分析还靠谱,建议对“互联网金融”兴趣的好友打开一读。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谁能低成本风控,谁能低成本获得资金肯定大赚息差,如果说,品牌商事先收取定金转投供应链.产品直接售卖还没有库存.这岂不是更好.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好生硬!不看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好文,mark相信不少人都期望互联网金融出来搅局,降低总体融资成本,提高信贷调配效率。然而正如作者所说,传统金融业之所以还能活下来,关键在于其独有的风控制度和能力,风控才是银行业的核心竞争力,而不是渠道神马的。互联网金融要搅局,除了在其所擅长的渠道上颠覆外,能不能通过数据挖掘、大数据等技术手段解决风控难题,决定了其能否成功搅局政策也是个重要的点,影子银行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互联网金融的量做起来后,ZF的监管力度有多大犹未可知;而传统金融业也必然不甘被挤占,君不见运营商和微信,跟国家抢吃的,多难或者可以参考一下技术成熟度模型,势头很猛不一定表示就是大势所趋。互联网金融核心问题在于风控,风控核心在于数据,若然难以获得持续稳定合法的数据支撑,这套基于数据分析的风控系统也难以为继。个人认为互联网金融会经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就像互联网商和运营商,等到用户行为、智能终端、移动通信等种种条件俱备时,攻守之势才真正发生逆转,才真正能触动这些“恐龙”的筋骨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对于,现在小额的P2P个人贷款,互联网金融有其存在的土壤。即投资回报率,当然,由于风控的问题,不良率会大。但最大的问题,在于目前我们的金融体制,不是监管不到位,而是监管太过于倾向自己的利益。央行对各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宗商品支付存在很大问题。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目前经济大环境,工商业不景气,货币超发,中小小企业贷款无门,庞大资金贷款给谁能得到稳定的高收益?就算P2P自己不担保行业前景也不大乐观.绝对是通货膨胀和金融垄断联合生下的怪胎!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好文章。留了。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好文呐。。。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写得太长了,不过金融这个东西中国目前来说也就阿里难做吧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怎么感觉LZ是阿里小微金融的人?无忌?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楼主把网络金融视为和传统金融机构一样,只是形式不一罢了。如果不单纯从网络角度看问题,传统金融机构在监管机构鼓励创新和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话,反过来会促进网络金融发展,因为知道了前面的路怎么走。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您好!看了您写的关于互联网金融和金融互联网区别的那篇文章,写得很清楚,让对此了解不多的我还是对这两个概念有了一定的区分。太感谢您啦~!若有互联网金融的观点、看法、独到见解,还请多多分享~!
登录后可点评,点击登录
虎嗅再见。。
ta的文章(20)
收录此文章的文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离案金融市场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