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29年美国经济危机会导致美国注册会计师原则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国际注册会计师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股份支付准则的比较--《中国外资》2013年13期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股份支付准则的比较
【摘要】:财政部于2006年2月制定了《股份支付准则》规范了企业按规定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和相关信息披露要求。本文通过对股份支付准则及其相关规定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2号——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23号(修订)——以股份为基础的支付》比较分析,重点说明了股份支付准则与IFRS2、SFAS123R存在的主要差异,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33【正文快照】: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大企业开始执行股权激励,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长效激励机制,减少代理成本,是解决公司代理问题的有效手段。财政部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1号——股份支付》(以下简称股份支付准则)规范了企业按规定实施的职工期权激励计划的会计处理和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许烨锴;;[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钟向茗;;[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22期
赵艳丽;;[J];西部财会;2010年05期
田春晓;牛成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年06期
陈梨雨;;[J];经营管理者;2009年04期
黄丽芳;;[J];现代商贸工业;2009年19期
卢军;;[J];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5期
刘继红;冉溶;;[J];财会月刊;2010年01期
温良;;[J];品牌(理论月刊);2010年09期
应华羚;张维宾;;[J];会计之友(上旬刊);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崔金勋;;[A];中国会计学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聂亦慧;黄莉;王毓军;;[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戴华江;许靓;顾姣奇;;[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穆家乐;;[A];2010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11年
查建中;沈烨;;[A];2008年度中国总会计师优秀论文选[C];2009年
金未;;[A];2002年福建省会计学会理论研讨论文专集[C];2002年
许强;;[A];煤炭经济管理新论(第9辑)——第十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9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9年
曲晓辉;;[A];中国会计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5年
崔也光;崔冠男;;[A];北方省市自治区会计学会第二十七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刘仲文;王文斐;;[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柴政;[N];中国税务报;2009年
李雁争;[N];上海证券报;2008年
;[N];中国会计报;2010年
;[N];财会信报;2010年
本报记者 王丽英;[N];财会信报;2011年
尚政泉;[N];中国贸易报;2008年
韩洁 罗沙;[N];经理日报;2008年
;[N];上海证券报;2008年
裴林娇;[N];中国税务报;2009年
;[N];中国证券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作章;[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曾月明;[D];东华大学;2011年
刘锋;[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朱丹;[D];重庆大学;2010年
孙翯;[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劳川奇;[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胡庭清;[D];湖南大学;2012年
王珏;[D];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方典;[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邴羽冬;[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曾娟;[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侯伟丽;[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张中波;[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李颖;[D];四川大学;2007年
余春香;[D];厦门大学;2008年
秦珞涵;[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李杰;[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李琳琳;[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主要差异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9页¥2.003页¥2.0028页免费4页¥3.004页¥3.0012页免费123页4下载券2页免费2页免费5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100页免费89页1下载券13页1下载券2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主要差异|精​品​资​料​全​集​分​享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在线需求提交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发布时间:  新闻分类: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与美国会计准则的比较
  通常被称为&公认会计准则&(GAAP),主要由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包括150多项财务会计准则(FAS)。按照美国法律,美国会计准则的制定或管理权力属于美国证监会(SEC),美国证监会将制定会计准则的工作委托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但保留了否决权。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于1972年,性质上是民间专业机构,由高等院校专家、会计师事务所专家等组成,具有较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
  共同点:一是运作机制相似,二者均为民间机构,由企业、专业团体资助,专门制定,不过FASB获得了SEC的授权。二是制定准则程序相似,如前所述,二者制定准则都经过大量的调研、征求意见、投票批准等程序,且透明度非常高。三是准则内容相似。尽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数量多于IASB,但其对相同业务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基本相似。
  不同点:一是出发点不同。IASB的出发点是制定全球通用的会计准则,FASB则主要根据美国国内经济活动的需要制定会计原则,主要适用于美国。二是基础不同。I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原则导向的,目的是在基本原则一致的条件下,兼顾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因而比较精练、粗线条;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主要是规则导向,其准则数量多,内容具体、细致。
  国际会计准则与中国会计准则的差异
  通常地,会计准则与特定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法律环境、文化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中国会计准则也因此与存在较大的差异,并主要表现在准则内容、形式和制定机制等三个方面:
  1、准则内容的差异
  1)缺少会计概念框架,且数量不足。
  国际会计准则以及大多数国家在制定会计准则时均有一个概念框架作为基础,而中国会计准则还没有系统的概念框架。因此,在对有关业务事项进行规范时,轻易导致制度之间相互矛盾。同时,中国仅发布了企业会计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会计准则,对很多业务没有制定准则或难以制定准则。
  2)中国对于一些会计问题未出台任何制度。中国会计准则没有针对衍生金融工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退休福利计划等已经普遍存在的业务活动或现象出台明确的会计制度。
  3)中国会计标准仍处于&制度与准则并行&的阶段。
  我国的会计改革也遵循了经济改革的渐进模式。一方面根据国际惯例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进程,制定了有关会计准则,对一般的、不分行业的会计事项进行规范,如收入准则、投资准则等;另一方面也存在大量的核算办法、暂行规定、补充规定,如投资公司核算办法、合并报表暂行规定等。这些被称为会计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我国的会计标准体系。
  4)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规定与国际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2、准则形式的差异
  中国的会计准则正式条文比较简略,而的正文比较详尽;国际会计准则设置几个不同的层次,准则下面有准则解释、技术公告、运用指南等,中国会计准则还没有建立这种框架。
  3、准则制定机制的差异
  中国的会计准则主要由财政部负责制定,准则制定过程中的调研和征求意见范围比较有限,制定过程的透明度不够;国际会计准则有严格的制定程序、透明度要求,如公开征求意见、委员会成员讨论、投票表决等,制定过程中的各方意见、投票情况等都对外公布,透明度较高。
上一篇:           下一篇: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EDP培训中心
地址:上海市中山北一路369号
邮编:200083
联系电话:021-
传真:86-21-
CopyRight @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 EDP培训中心 版权所有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 _正版电子书在线阅读_百度阅读
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
支持以下平台(点击下载客户端)
畅销飙升榜
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
亚马逊评分:
您也可能感兴趣
《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内容简介: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势发展之快,超出常人之想象。自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后,IASB所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迅速成为各国会计准则争相与之趋同的目标。据德勤公司预计,2006年世界上将有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于2002年10月签订了著名的“诺沃克协议”后,也开始了双方准则趋同的步伐,并为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而努力。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均采取了与IFRS趋同的战略,在2005年先后采用了IFRS或与IFRS等效的准则。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以国际准则为蓝本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已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基本趋同。
《美国会计准则研究:从经济大萧条到全球金融危机》:中外会计审计准则研究与比较丛书
第一部分 美国会计准则的产生与演进1.经济大萧条:美国会计准则产生的导火线2.美国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经验与启示3.后安然时代美国会计监管和会计准则发展的新趋向4.GAAP体系重整与FASB准则汇编――美国会计准则治理的重大举措及借鉴意义5.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模式:变革、比较与借鉴6.准则制定的充分程序:历史起源、法理基础及会计移植7.觊觎美国会计准则制定权的各利益集团的较量8.SEC在美国会计准则制定中的重要角色――从SEC对准则制定的干预谈起9.美国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进展及启示10.美国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的讨论及意义11.全球金融危机及对美国会计准则的挑战第二部分 美国会计准则的理论建设与概念框架问题研究12.美国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形成与发展13.会计准则制定的理论逻辑起点变迁:从假设起点到目标起点14.美国关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研究15.美国FASB对会计要素的划分及其国际比较16.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美国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17.IASB与FASB联合概念框架的构建及进展第三部分 美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18.美国对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态度转变及所作的努力19.美国参与IASC改组的过程及对政治、经济利益的考量20.“诺沃克协议”与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21.IASB与FASB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举措及其影响第四部分 美国核心会计准则研究22.报告综合收益准则23.现金流量表准则2.4.合并财务报表准则25.会计变更和差错更正准则26.每股收益准则27.中期财务报告准则28.企业分部和相关信息披露准则29.存货准则30.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准则31.固定资产准则32.资产减值准则33.或有事项准则34.收入准则35.养老金准则36.研究与开发成本的会计处理准则37.所得税准则38.企业合并准则39.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选择权准则40.金融工具准则41.外币折算准则42.租赁准则4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44.关联方披露准则45.债务重组准则46.石油天然气准则47.物价变动准则第五部分 附录附录一 汇编前美国会计准则一览表附录二《FASB会计准则汇编》目录附录三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一览表附录四 本书主要缩略语一览表
当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势发展之快,超出常人之想象。自2001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后,IASB所制定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已迅速成为各国会计准则争相与之趋同的目标。据德勤公司预计,2006年世界上将有超过100个国家或地区要求或允许采纳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与IASB于2002年10月签订了著名的“诺沃克协议”后,也开始了双方准则趋同的步伐,并为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全球会计准则而努力。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均采取了与IFRS趋同的战略,在2005年先后采用了IFRS或与IFRS等效的准则。2006年2月,我国发布了以国际准则为蓝本的新会计审计准则体系,标志着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已与国际准则实现了基本趋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当今国际会计发展的一件大事。把握这一发展趋势,对于促进我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维护资本市场稳定,进一步营造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会计理论工作者,追踪各国和国际会计审计准则的发展,对之进行研究与比较,并为我国会计审计准则的制定提出参考建议,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乐意为之付出努力之事。近十年来,我们的研究团队对各国会计审计准则展开了孜孜不倦的研究,推出了一些研究成果,获得了较好的社会影响。
(2)会计数据逐渐被认为是国家经济政策控制的一种工具。在这里,会计准则被作为政府推行其宏观经济政策的工具。联邦政府越来越意识到公司报告的行为性影响及其宏观经济后果,公司报告准则应当能引导个体经济行为与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相一致。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盈余数字在更大程度上和更大范围内被用作控制手段。例如,财政激励手段(如投资税款抵免)和不同于会计收益的应税收益的重新界定就引起了关于财务报告的争论。(3)行为会计、收益平滑理论和决策有用观等学术观点的兴起,开阔了人们分析问题的思路。行为会计学把研究者和准则制定者的目光转移到会计信息后果的重要性上。收益平滑理论提出了出于管理动机而影响收益计量的观点,而决策有用观虽然局限在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方面,但却改变了会计界集中讨论会计收益真实性的状态,转而关注财务报告获取者对于会计信息的使用。(4)公众意识到外部力量可以对会计准则制定产生影响。1960年以前,会计期刊上很少有关于会计问题的争论,人们普遍认为,会计是企业运作和经营管理中一个不变或至少是稳定的参数。但随着1962年关于投资贷项处理方法的变更等,使得企业经理和其他外部集团开始意识到会计是可以变通的,是能折中或妥协的。由于会计准则自身具有经济后果的特性,以及微观经济环境、宏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制定的会计准则也应该与变化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更好地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服务。而在准则的变更、进化过程中,各利益集团基于利益的原因,在是否采纳某种会计处理方法、何时采纳以及如何采纳上进行利益权衡的考量,同时也迫不及待地参与到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来,争夺准则制定的主发言权。
亚马逊评分
帮助平台入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注册会计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