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县二手房取款机什么时间有钱

图片乡村:科举十二关,从一段爱情说起(河南省许昌市鄢陵县马坊乡马贡村)
图一:今日小雨淅沥,村子里平静依旧,在办公室的床上懒懒地睡了午觉,起床用温水擦擦脸,觉得心静,就坐下。打开电脑,听阎立品、张梅贞的“离人怕听一声去”,觉得真好,河南戏曲里难得有诗意得能打动我心的句子。
&&&&&&&唱的是《西厢记》,一个大姑娘刚认识个男朋友,夜里约会不小心就心惊肉跳地碰了一下手,大半夜了青春期的男孩子舍不得走,十八九的大姑娘也意乱情迷地第一次跟男孩子亲了嘴儿,还睡在了一起。出事儿了。女孩子的妈妈发现了,她差点气死,恨不能拿菜刀砍死这个外地来的家伙。看看梨花带雨的闺女,她心疼如箭穿,抱着可怜的闺女放声痛哭。
禁果不是好吃的,后果很严重。
男孩子虽是个黉门秀才,长得也算帅气,但属于无钱无房无车的三无青年,姑娘的妈妈说,你要想娶俺闺女,好,我同意,但你得到省城、京城考试去,考中了举人,再考中了进士,俺闺女是你的,要不然,去恁娘那脚,滚蛋!
&&&&&&&&科举不是种地,流点儿汗庄稼就有收成。许多人拼了命学习,弄到七八十岁照样考不上也正常。
&&&&&&&&相爱的俩个人蒙了。
&&&&&&&&这一走,怕是一生难再见。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同居都是耍流氓。
她知道,他不是流氓;他知道,她也不是流氓。
俩人都睡了,是有感情的!
男孩子默默地落泪。
女孩子泪水涟涟。
拥抱一下也是不能的,女孩子伤心欲绝地望着情人,一腔幽怨地为他唱“离人怕听一声去”。
瘦弱的他身只影单地孤独远去,带走了她破碎的痴心。
我觉得编剧写得好,一定是个深情、诗意、忧伤的诗人。
&&&&&&&&——不说戏了。
&&&&&&&&今天的主题跟戏里的故事有关。
&&&&&&&&今天戏里女孩子泪眼相望依依惜别的男朋友是个秀才,而这个想要负责任地把爱她的女孩子娶到手,必须在秀才的基础上在往走三步,成为举人、贡士、进士。这就是中国古代的科举。
&&&&&&&&今天的村子跟秀才恋爱的时代一个叫贡生的科举名词有关。
图二:日,隔着车窗玻璃拍到了三张马贡村的照片。
马贡“在县城北3.5公里,马坊乡政府驻地南2公里处,马贡村委会驻地,1216人,均系汉族,耕地1747亩。原以马、黄二姓居多,名马黄庄,明末,村人马时明为贡生,更今名。今以黄、袁二姓居多。聚落呈长方形,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东西主街两条均长580米,与南北街廿字相交。居住密集,瓦房普遍。村南有岗河涯、周陈乔、马贡三村委会联办学校一所及12亩鱼塘。环村有林荫道。以农为主,产小麦、玉米、棉花、花生、瓜类。旧有‘马贡庄的南瓜——长胎’之美称,今种植甜瓜面积达300亩,部分农户从事猪、鸡饲养,面粉加工、面包与豆芽制作、汽车运输等副业。林荫道西去1.5公里通鄢陵——尉氏公路(1988年《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马贡村委会”位于马坊乡西南部,辖马贡一村,1216人,均系汉族,耕地1747亩。明、清均属颍川乡南东保。民国时:1912年属中区(即城区),1930年属第一区,1936年属第一区药树庵乡联保,1942年属和平乡。建国后:1951年属第二区稻梗乡,1958年属马坊人民公社,1962年属城关区马贡公社,1965年属马坊公社治马贡大队,1983年社改乡后称今名。以农为主,主产小麦、甜瓜、花生。家家有存款,户户有余粮,有三部汽车。岗河涯、周陈乔、马贡三村委联办学校一所,初中三班,小学五班,师生328人。有大道西通鄢陵——尉氏公路(1988年《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
图三:马贡村原名马黄庄,明代末年,村里有个叫马时明的人成了贡生,这件事显然引起了极大的波浪,激动的村人们把村名都改作了马贡——现在村子改名得通过乡、县、市、省四级政府部门的逐级审查把关,三四百年前的明朝,村庄改名应该不会像现在这么难,不过对一个村子来说,这可是天大的事情,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是不可能改名成功的。
可见,这贡生二字在老百姓的心里可是天大的份量。
贡生是个啥?
其实,贡生不是个官儿。
其实,贡生也只是个学生。
——好,下面开始今天说话的主题。
&&&&&&&&&古代人想过上好日子,路不多,如今想来,大概三条吧!
一、种地。这是最艰难的一条,一是封建社会只占极少数的地主阶层占据了大量的耕地,普通百姓只能占据很少土地,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土地,只能租人家的地,除去极其繁杂的税项,能保证温饱生活差不多就相当于难得的文景之治、康乾盛世了,至于因病致贫、灾荒年村里饿死十个八个人的都属于正常情况——农谚云:旱三年涝三年,不旱不涝又三年,三分之二的年头都有灾,你把你当头驴子来拼命干活儿也枉然。二是古代农业生产资料的落后,不像现在动不动就亩均超过一千斤的产量,甚至会有八连增九连增十连增的盛况出现。那时候种个地,没有拖拉机,没有潜水泵,没有联合收割机,也没有浩大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关键是,连几袋化肥也买不来,产量有个三百二百斤就是大丰收了。产量不高,想致富奔小康,基本不可能。
二是做生意,开个代销点卖个瓜子小磨油之类的,或是学个一技之长,在村里开个美容院理发店美食城服装店KTV什么的,也许能比种地强一点点儿,甚至个别人会挣俩儿钱儿可以娶三五个老婆过上吃饱了穿暖了可以思淫欲的小日子儿。问题是,中国的社会体制是封建制度,人家不信仰耶稣,人家信仰一个叫孔子的大高个儿老头儿。这老头儿是山东人,这个家伙儿好像是个神人一般,很厉害,中国几千年就两家是贵族,一个是姓张的,因为中国人认定云彩影儿里住着一群神仙,这群神仙的头儿叫玉皇大帝,外号儿老天爷,老天爷姓张,所以张姓氏贵族。另一个贵族,就是孔家,孔家能成中国仅有的两个贵族,就是因为出了个孔子。中国一直说自己是礼仪之邦,礼仪之邦说话有很多道道儿,比如初次见面问问你叫啥,会说“你贵姓”,一般人都得说“免贵姓阿猫阿狗”什么的,必须得带上“免贵”,不然,人家会觉得你是礼仪之邦的耻辱。不过你要问姓孔的“贵姓”,他可以轻轻地回你俩字儿“姓孔”,不用带“免贵”——人家的老祖爷是孔子。按河南话说,人家很傲的话,就有些“圣人蛋”的嫌疑。不过遇见姓孔的话,你也没办法,人家是圣人的后代,免去“免贵”说话“圣人蛋”点儿也是谁也没办法的事儿。就是孔子,他不光看不起女人,他还看不起农民和做生意的,中国的好几百个皇帝都是孔子言论的忠诚粉丝,他们非常认真地贯彻落实了孔子的讲话精神,两千多年时间,中国女人、农民、做生意的始终都是被所谓正途上的人们所看不起的。
孔子看不起农民,看不起女人,也看不起商人。
&&&&&&&&&孔子是个教书的,一生都热衷于当官儿。他喜欢读书人,喜欢当官儿的感觉
&所以,后来走孔子路线的中国皇帝们都抬举读书人和当官儿的。
这就引出中国古代人奔小康过好日子的的第三条路。
也是古代人心目中唯一的正途。
&第三条:读书、科举。
古代人招录公务员,秦朝以前是世袭制,你爸爸是当官儿的,你就可以接班当官儿,你爸爸是种地磨豆腐唱歌演电影的,你就没有进县政府当科员的机会,就连乡政府你也进不了。
汉朝时候,还是存在官二代官三代的问题,不过比秦朝前好多了,他们“举孝廉”,就是说,政府官员和知名人士听说某个村某个街道的某个青年五官端正身体健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还待爹娘特别孝顺,好,这样的好青年俺们负责推荐给上级组织部门,人家一考核、调查,证明了确实是个好青年并且还得过三好学生的奖状,就通过录用,你就可以进机关当官儿了。
古人们也很能,他们也发现这样的选拔干部方式存在很多个人因素在其中,容易滋生腐败问题。
汉朝过去,是魏晋南北朝,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了他爹的天分,不光是个诗人还是个文艺评论家,按说文人气质是害死人的,但这个家伙你不服他不中,他当皇帝的时候,出来了个九品中正制来录用公务员。汉朝时候不是地方官负责“举孝廉”吗?好,现在我夺了你这个权利,我专门成立一个部门,这个部门儿啥都不干,专职考核基层的优秀人才,并把这些后备干部按照出身、品德等考核综合得分定位九个级别,故而得名。
&&&&&&&&&&
但这个还不中,这个虽有改进,但还被包在人治的圈子里。通过调查,发现九品中正制虽然想法很好,但非常严重地存在着问题,最重要的是,最后推荐到后备干部队伍里的,普遍存在回答问题时落落大方地说“我爸是李刚”“我把是张刚”“我爸是王刚”“我爸是赵刚”“我爸是郭刚”,而少有“俺爹在家种地”的回答。
人治永远落后于法治。
于是古人就开始摸索着踏入公务员录用的法治之门。
科举制度就来了。
科举制度萌芽于南北朝,过了隋朝,到了唐朝开始趋于完善。
&&&&&&&&&&于是,这项制度从出生到清光绪三十一年的1905年死亡,在中国实施了超过一千三百年。
说清科举制度的几个关键词语,就能清晰地了解科举制度。
&&&&&&&&&&关键词: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今天贴的图片是马贡村,马贡村名源自明代的马时明,明代也是科举制度高度发达的时代,比之前各个朝代都更加科学、公正,今天说的,就以明、清两朝为蓝本。
&&&&&&&&&&古代,你想光宗耀祖当官儿进入公务员队伍,得过十二道关卡。
第一关:爹的问题。古代肯定比今天穷得多,如果你爹只是个种了几亩地养了几头猪的农民,或者只是个在城市里流血流汗的农民工,对不起,你被直接一棒子打死。你爹没钱给你买书,没钱给你买笔墨纸砚,没钱送你上学校,国家当时有没有出台九年义务教育制度,你只能在家继续耕种、放羊、吃不饱当农二代农三代农四代直至农百代。所以,爹很重要,爹有钱了,你再差劲,第一关也就顺利通过。
第二关:考生通过县试。只要你读《论语》《孟子》《大学》《中庸》《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这些必考的四书五经类的书目,每年都可以参加全县组织的统一考试,五场考试都过关了,通过第二关县试,进入第三关。
第三关:考生通过府试,成为童生。县试过关,可以到府里参加府试三场考试,过关了,可以进入第四关。过了县试、府试,考生就可以被称作童生——有人到了胡子白也可能只是个童生,比如孔乙己。
&&&&&&&&&&第四关: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县、府考试过关成为童生,可以到省城参加院试,院试更严,主考官都是中央直派。院试是三年两次,院试考过了,你就成了生员,也就是老百姓习惯称作的秀才。生员应该是打印红头文件时的国标名称,而秀才则是通俗叫法。要是参加秀才资格的院试考试得了全省第一名,就被称为案首。那个疯狂的范进就是个年届五旬的老童生,参加院试时得了全省第一,成了秀才。全省第一,那将来就大有希望当官吃国家的饭了,所以他很激动。范进还算是智商好的,清朝道光年间,广东曾有百岁老翁带着童生的名号参加院试考秀才——不知道最后考上了没有。
&&&&&&&&&考上了秀才,那就算是天子门生,也就是皇帝老子的学生,各市县的秀才都是有数量限制的,很了不起。秀才就算是初步告别了农民阶层,因为秀才已经可以享受特权。第一,秀才不用交税。老婆孩子老爹老娘都种地,好,随便种,免除农业税,政府组织挖河筑堤建城墙搞个形象工程什么的,每个家庭都得出人出工,家里有个秀才,好,也免了——这不得了啊!第二,见县太爷不用跪,县域内,不分你是啥职业啥年龄啥性别不讲你穷人富人,见了官员必须得行磕头礼。第三,打官司不挨打。过去不像现在,那时候不讲啥人权,政府处理个宅基纠纷债务纠纷凶杀案件了,可以用各种方法打人,这个合法。看你不顺眼,长得不和我的心意,或是上班前老婆骂了一顿心情不好,都可以在公堂上通过打别人发泄发泄。就是跟你是县里的首富,或是跟某个领导关系很铁经常一起喝酒K歌的房地产开发商,也可以解开你的裤腰带脱掉裤子露着屁股几个人摁到凳子上打你个哭爹叫娘失去衣冠楚楚的光彩形象暴露其实还是农村出身的身份。但秀才你不能打,这是天子门生,这是法律规定的。
&&&&&&&&&&秀才具体还有那些特权,我没找到资料,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秀才的特权不是只这三样。
&&&&&&&&&&秀才也是有区别的,按照考试成绩的排名,他们这个群体划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等级的叫廪膳生员,每月国家发给六斗米,还有职责和权力,所谓职责与权力,就是童生们参加乡试时得有廪膳生员担保,廪膳生员得担保你政治清白、拥护封建王朝体制、没有参加过法轮功之类非法组织等情况,不然,你没有资格参加全省秀才的选拔考试;第二等级的叫增广生员,明初原本考上生员都有粮食补助,后来增加了名额,增加的这部分就叫增广生员,国家不发大米,也没有啥职责和权力,但可以享受其它特权;第三等级的叫附学生员,等级最低,原是增广生员之外再补录的生员叫附学生员,后来把初入学的生员都叫附学生员了。这三类秀才,数额都是有限制的,府学是四十人,州学是三十人,县学是二十人。
&&&&&&&&&&&第五关:进入学校。通过了县、市、省的考试,成了秀才,就有资格就近进入府、州、县的学校,那时候这些府学、州学、县学统称为郡学或儒学。这个不难,考上秀才,就可以进入学校深造。
&&&&&&&&&&
第六关:学校的疯狂考试。秀才在学校里学习,每月一小考,春夏秋冬各有一次大考,考不好不中,特别不像话更完蛋,直接把你从士大夫阶层踢出去,继续回家当农民。考试有两种,一种是自己的教官组织,一种则是中央派过来组织,不是闹着玩儿的。
&&&&&&&&&&&第七关:学校预选。平常继续跟着老师学习,等够三年时间,你就有机会参加省城的乡试。不过,全省那么多学校那么多秀才,不是谁想去都能去的,首先你得通过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考试,打败好些个同班同学,通过了这次预选赛的科考,你才能有机会到省里头参加乡试。当时原则上说是学校里参加科考成为第一、第二等级的秀才和第三等级的前三名才有资格参加乡试。可能是考虑到大家上学都不容易,所以实际上只要科考成绩合格,基本上都可以去。
&&&&&&&&&&
第八关:省城乡试,一个转折点。乡试每三年一次,地点在省城,时间在秋季,可能是考虑到秋天不热不冷,也算是对秀才们出远门长途跋涉艰辛赶考的政府关心的体现。但是,受过处分被免职的官员、酒店洗脚城美容院和妓院内从事色情服务业者、没有进入国家体制内的专业院团的街头艺人和民营团体艺人、父母丧事不足三年者都不能参加乡试。所以,你得政治清白无前科、作风正派,同时还得照顾好爸爸妈妈,他们身体健康,就是你的准考证。
&&&&&&&&&&
到了省城,全省最优秀的古代文学专家、格律诗人、作家全部集中到省城考试古文常识和写作,你再优秀也能发现自己的渺小,太难了。
&&&&&&&&&&
乡试过关,你成了举人,就可以兴奋了。相当于取得了上岗的资格证,将来就是到北京参加会试考不上,如果你三舅四叔的有点儿人际关系,也有机会分到县里当个教体局副局长甚至知县什么的。这一次是很大的一个关卡,相当于彻底脱离了秀才的等级,向上大大滴迈了一步。
&&&&&&&&&&&第九关:省城乡试复考。三年一次的乡试考上了举人,你就可以打算着背铺盖卷儿上北京参加第二年春天的会试了。但前提是,你在去北京前,还得通过中央派过来的官员组织的复考,防止你水平不中凭的是假文凭。
&&&&&&&&&&&第十关:会试。会试由礼部组织,头一天考生领了卷子进入单间考场,吃喝拉撒都在里头,你就自由发挥吧!第二天交卷。这么考试经历三次,也就是先后六天的时间,你就可以回旅社等成绩了。等待成绩期间,政府一般不建议住到小产权的破庙烂屋里,因为荒郊野外的,弄不好半夜就会有曼妙的女子从墙缝里蹦出来跟你交流《聊斋志异》的文笔特色、结构布局、创作背景之类的东西。文人雅士嘛!看见风一般轻柔的女子,都会雄性荷尔蒙激素瞬间大量分泌,弄不好就忘记女朋友忘记老婆孩子,跟那让你冲动的妩媚女子共同书写一篇激情四射的情爱故事——等你考中分配了工作,刚进办公室,一个陌生女子带着个孩子来找你哭泣,再碰巧赶上你老婆和上级同时来找你,你就彻底完蛋了。
&&&&&&&&&&&会试考试,举子们以笔作刀剑,脱光了上衣光着膀子上演一出出你死我活的拼杀巷战。
&&&&&&&&&&
你没死,是万幸的,恭喜你,你考中了。
&&&&&&&&&&
你就是贡士了。
&&&&&&&&&&&第十一关:会试复试。为了避免会试时还有替考、造假等舞弊行为的,中央还要组织一次复试,考不好,照样拍拍屁股走人。不过,能进入会试的,相当数量的人都是经过了几十年的摸爬滚打,肚子里没啥真东西的情况很难见到的。
&&&&&&&&&&&第十二关:殿试。凡是考中进士的,都见过皇帝老子。
&&&&&&&&&&
通过了北京的会试成为贡士,过不了多久,你就可以直接走进故宫博物院参加殿试了。殿试的主考官就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皇帝,另外还有其他高官担任考官。皇帝出几道题,让贡士们回答,考官们从中选出前十名交给皇帝,皇帝从这前十名中根据个人印象选中前三名。其他的考生一个一个地进行排名,则有考官们决定,最后报给担任主考官的皇帝通过就行了。
&&&&&&&&&&&
通过殿试,你就成了进士。
&&&&&&&&&&&
进士分为仨等级。一甲共仨人,被称为进士及第,也就是咱民间常说的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被称为进士出身;三甲被称为同进士出身。二甲人数略少于三甲,一甲、二甲、三甲的总人数搁在一起一般也就二百多人,很多时候二百多也多不了几个。
&&&&&&&&&&&
泱泱大国上千万平方公里的辖区内选出来这二百来人,很主贵的!
&&&&&&&&&&&
工作分配也有规定,一般情况下是状元当翰林院修撰,榜眼、探花当翰林院编修,其他二甲、三甲的进士们则分到翰林院或是其它部门、地方当庶吉士、主事、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
&&&&&&&&&&
不得了啊!不知道修撰、编修、博士之类的都是多大官儿,不过我知道这知州、知县就相当于今天的市长、县长,那时候没有市委书记、县委书记,市长、县长可是绝对的一把手啊!那时候也没有公检法司,市长、县长还兼任公安局长、检察院检察长、司法局长、法院院长,权利那时相当大的!
&&&&&&&&&&
你成了进士,激动得晕倒甚至死去都是值的,因为你马上就可以领到派遣证上岗当官儿拿工资了。当了官儿,正常情况下就有钱了,你爱嚼着大葱大蒜吃豆角鸡蛋捞面条的话,基本上天天都能吃到了;你爱喝酒的话,也有钱买贵点儿的好酒甚至有酒坊老板直接抱着坛子送到县衙大堂;你喜欢美女的话,也可以把曾经嫌你窝囊的黄脸婆娘一脚踢到粪坑里再找个知心爱人或是把你的红颜蓝颜知己接过来甚至娶五六个各种类型的漂亮女人天天腻在一起不出门……
&&&&&&&&&&&&很美的……&&&&&
图四:马贡村与岗河涯村已融为一体,这是站在岗河涯村遥望马贡村。
说完了秀才、举人、进士的话,拐回来说说明代马贡村马时明考上的贡生为啥厉害。
&&&&&&&&贡生还是秀才范畴,上边有举人、贡士、进士,比进士低了三级。
&&&&&&&&你可能会考中进士,但不一定在当秀才时有机会入选贡生。
被送往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学习的极少数秀才,都被称作贡生,意思是说把优秀的书生贡献给皇帝。
&&&&&&&&考上童生、考上秀才,你还得是三种秀才中的第一等,也就是国家每月发放粮食补助又有给参加秀才资格考试的童生们提供担保服务的那种,这样你才有机会成为贡生。
成了贡生,也算是有了当官的机会。
&贡生的选录分了六类:岁贡、恩贡、优贡、拔贡、副贡、例贡。
岁贡:地方政府每年或每隔两三年从学校中选出在学校中学龄较长的廪膳生员(有粮食补助的第一级秀才)到国子监读书的,是岁贡。岁贡选的多是年迈的秀才,所以岁贡不如优贡、拔贡、副贡含金量高。那个很爱写鬼故事的蒲松龄就是熬了一辈子熬到七十二虽弄了个岁贡的贡生,后来给了个儒学训导的虚职,也就是县学的副职,相当于今天的县高中副校长,也就管那二十个人。
恩贡:皇帝家有了结婚生孩子的喜事儿,在岁贡之外额外另批一次,按照岁贡标准进行推荐的,叫恩贡。清朝的时候,朝廷有了新规,“先贤”后裔被特批入国子监的,也属于恩贡。比如,清朝时,每年都会把一定数额的贡生名额特批给孔氏后裔,以示对孔子的尊重。
优贡:省级教育部门的一把手三年任期结束,就选一批最优秀的秀才送到国子监,因为一个省只有几个人,特别突出,所以叫优贡。
&&&&&&&&拔贡:很难等待的一个机会,因为它十二年选一次,府学、州学、县学里的秀才们望眼欲穿,每个府学就俩名额,而州学、县学就一个名额。因为选拔严格,所以拔贡比优贡要优秀——爱听河南豫剧豫东红脸王唱腔的,对拔贡这俩字一定特别熟,《刘墉下南京》里头的老拔贡是跟刘墉斗架的黑恶势力之一。
副贡:秀才们参加省城的乡试,如果没考中,但成绩很优秀,就可能列入副榜直接送到国子监深造学习。
&&&&&&&&例贡:这个一圈儿都瞧不起,因为是拿钱给政府捐的。
&&&&&&&&鄢陵县马坊乡马贡村的马时明属于哪一种,我没有进马贡村探究过,也许会有他的后人知道。不过,《河南省鄢陵县地名志》上说,马坊乡的马坊集村原名王集村、又称永安集、蒋家、邱家,后来马时明从马贡村迁此定居,骡马成群,厩棚相连,始称马坊集。
&&&&&&&&贡生马时明不知道后来有没有做官,也许他落寞了,但看起来经济条件还不错,就是在老家一带,也一定是个大财主,因为他家骡马成群,也就相当于今天家里有好些辆豪车了。
&&&&&&&&马时明是个厉害的角色,这个可以肯定,毕竟他可以让两个村子因他而定名。&&&&&&&
&&&&&&&&&&&&&&&&&&&&&&&&&&&&&&&&&&&&&&&&&&&&&&&&
占永日下午至22日凌晨2点于南坞村
我的更多文章: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农行鄢陵支行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_新浪河南新闻_新浪河南
农行鄢陵支行开展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中国新闻网评论
  中新河南网许昌7月15日电 近日,农行鄢陵县支行结合当前工作开展和基层党建工作实际,在全行范围内开展了“为民务实清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活动开展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体要求,突出解决了服务基层、服务员工、服务客户方面不到位、不扎实、不深入等问题,着力提高了党员干部做好新形势下金融服务工作的能力。(袁欢 张志平)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鄢陵县二手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