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什么是企业的市场单位性质有哪些?分析或指出一个企业的市场单位性质有哪些应从哪些方面如何分析或指出? 最好可举一两...

企业的性质:一个综合的观点--《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企业的性质:一个综合的观点
【摘要】:认为新制度主义的交易成本说着重从交换关系方面来分析企业的性质 ,认为通过组织的形成 ,由内部交换替代外部交换有利于成本的节约 ;而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增进说则强调了企业的生产功能 ,这种理论认为 ,公司不仅仅是与市场相对应的等级制资源配置方式 ,而更主要是一种资源利用的组织 ,企业之所以比市场更有效率 ,就在于增进了生产过程中各劳动间的协调。交易成本说和价值增进说各有其独特的分析优势 ,如果将经济的增长分为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 ,交易成本说的核心思想就在于节流 ,而价值增进说则强调了开源的首要意义。但是 ,这两种观点同时又各有片面性 ,更为全面的分析应该结合两个方面 ,这也就是动态的综合收益增进说的企业理论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分类号】:F270【正文快照】:
自科斯 ( Coase) 1 937年发表了《企业的性质》一文以来 ,特别是 2 0世纪 5 0、60年代以来 ,随着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有关企业的研究文献不断涌现。但迄今为止 ,新制度主义对企业的研究大都是从交易方面入手 ,而这明显限制了研究的视角。因此 ,我们有必要再次回到从古典经济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刘璇华;[D];暨南大学;2003年
杨鸿章;[D];天津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立达;[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朱富强;[J];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04期
程恩富,施锡铨,朱富强;[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罗明,庄义庆,束汉良,阙金华;[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鞠卫平;张建明;;[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方凯;刘洁;陈新华;;[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周小虎;[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周端明,钱瑞梅,吕秋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林钟高,韩立军;[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李丽;王传斌;;[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徐德信;;[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徐德信;汪国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林晞;罗立仲;;[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震;林志;;[A];传统伦理与现代社会——第15次中韩伦理学国际讨论会论文汇编(一)[C];2007年
徐传谌;廖红伟;;[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二部分)[C];2005年
文雁兵;张旭昆;;[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魏丽莉;;[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欧阳文和;;[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一)[C];2007年
李坚飞;欧阳文和;;[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陈庭来;任建华;;[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罗向阳;解飞厚;支希哲;;[A];2007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程小芳;;[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程瑞芳;;[A];中国农业经济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皎平;[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于会国;[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周莉荔;[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王贵荣;[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徐玲玲;[D];江南大学;2010年
程霞;[D];南开大学;2010年
李增军;[D];南开大学;2010年
顾磊;[D];南开大学;2010年
刘志荣;[D];暨南大学;2010年
张伟强;[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平平;[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蒋士锋;[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王艳;[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黄钰;[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张子镖;[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曹玉;[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陶逸;[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史泽远;[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李旭英;[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体勤,丁荣贵;[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6期
王润良,郑晓齐,王焜;[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姚树荣;[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邱忠斌,刘杉珊;[J];商业研究;2000年11期
陶冶,鲁若愚;[J];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马永生;[J];财经研究;2000年12期
科林·米歇尔
,赵蓉;[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来源,季福新,毕长剑;[J];系统工程;2001年04期
司林胜;[J];系统工程;2003年04期
程德俊,孔继红;[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怀斌;[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璇华;;[J];工业工程;2006年05期
徐昭明;;[J];当代经济;2011年22期
迟景明;肖洪钧;;[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梁洪松;霍学喜;;[J];湖北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刘璇华,惠青山;[J];科技管理研究;2005年08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贺;[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国荣;[D];复旦大学;2006年
江舰;[D];大连海事大学;2007年
周晓;[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孟繁颖;[D];吉林大学;2010年
赵永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迟景明;[D];大连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薇;[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孙德花;[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7年
冯倩倩;[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董晓辰;[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陈大可;[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韩玮;[D];天津大学;2007年
吕仙;[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计海东;[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刘照清;[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张瑜;[D];东北农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怡然;[J];江汉论坛;2000年02期
卫兴华;[J];经济学动态;2000年12期
程恩富,施锡铨,朱富强;[J];经济学动态;2001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陈尤然;[J];系统工程;1984年02期
翁全龙;[J];亚太经济;1985年05期
劳大鑫,张康敏;[J];特区经济;1986年02期
周立,章小玉;[J];南开经济研究;1987年06期
张龙民;[J];上海金融;1987年05期
严耐雪;[J];统计与决策;1988年05期
陈育琳;[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10期
;[J];企业管理;1988年03期
牛仁亮,任建平,宋光茂,丁宝山;[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5期
朱桂龙,吴德方;[J];西南金融;199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贵文;;[A];2009’中国金属学会冶金安全年会论文集[C];2009年
陆鹏娟;杨允;;[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刘杉;李花玲;;[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左东升;李亚军;;[A];中南片2007年烟草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丁梅娟;;[A];文化大省建设中的图书馆现代化——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第八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陈建华;;[A];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2008年学术年会(第十五届年会)暨中央在鄂集团企业财务管理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林原;袁伦渠;;[A];全国第九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喻剑利;曲波;;[A];全国第十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蒋礼;;[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马连庆;;[A];第七届中国煤炭经济管理论坛暨2006年中国煤炭学会经济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赵可金 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陈尧;[N];社会科学报;2002年
范子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常欣欣;[N];学习时报;2005年
田湘波 刘忠祥 湖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孙立平;[N];经济观察报;2004年
燕继荣;[N];学习时报;2006年
孔新峰(书评人);[N];中国图书商报;2011年
肖知兴;[N];经济观察报;2005年
杨雪冬;[N];学习时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徐东升;[D];厦门大学;2000年
曹洪;[D];四川大学;2005年
黄善明;[D];四川大学;2005年
秦颖;[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杨丽伟;[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张挺;[D];复旦大学;2006年
吴宏翔;[D];复旦大学;2005年
李晓峰;[D];四川大学;2005年
隋丽辉;[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7年
彭建仿;[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慧玲;[D];郑州大学;2005年
郭晓君;[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王建南;[D];武汉大学;2005年
谷天野;[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梅冬;[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屈明佼;[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李文奇;[D];西南石油学院;2005年
杨晓林;[D];武汉大学;2004年
姜贵姣;[D];武汉科技大学;2007年
邹曦炜;[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不同企业性质下的薪酬待遇分析_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宝典_应届毕业生网
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宝典
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宝典――下载
《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宝典》Word下载
《2013应届毕业生求职指南宝典》PDF下载
9.7 不同企业性质下的薪酬待遇分析
9.7.1? 外企薪酬概述
外企由于国家、地区、行业、企业、部门的差异,薪酬体系和职业路径会非常非常不同,也非常非常复杂。这里只讲一般的。
外企首先分global pay 和local pay 两种,当然,这两种是相对的,中国人享受的globalpay 其实就是发达国家的local pay。一般大的全球型企业,它的薪酬会反应当地的生活成本,一个基数的前提下,会有增减,所以,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甚至城内城外都会有差异。
Global pay 当中最爽的一种是expatriate,中文叫外派,比如美国派到中国,欧洲派到美国等等。Expatriate 除了享受正常薪水外,一般还会有relocation package,欧洲企业还是family的,美国和澳大利亚一般只是个人的。Relocation package,大抵等同于中国说的各种外派补助,所以,一般是有税务方面的优惠的。应届毕业生极少有拿到 expatriate 待遇的,除了极个别在海外受教育的稀缺型人才,可能会被派到,比如中国人在美国读了书,被派到香港工作,然后算 expatriate。想去外企工作的同学,可以通过努力奋斗,争取十年之内享受这样的待遇,比如,base 在英国,但是算外派到中国工作。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赚钱,在中国花,是比较爽的。
第二类是普通的global pay,比如一些顶级的投行、咨询,其实确切的说,大陆的globalpay 是比照香港的,所以,比欧美发达地区还是要少一点,当然也很可观了。还有一些在新
加坡的职位,给的是新加坡的薪水,对我们中国学生来说,也算global pay。新加坡薪水还 略高于香港。新加坡有强制储蓄,所以,对急于用钱的人来说,可能有所影响。
第三类是中国local pay,这是大部分中国人去外企享受的待遇。
不管哪一种,外企薪资的主要指标是base salary,这是收入的大头,在base 的基础上,会有奖金,比如,多发一两个月。这种奖金其实是人人都有的,不算绩效奖。有的企业会有
绩效奖,比如,再多发两三个月。外企也有福利,一般仅限于当地*规定的范围。也有部分 企业会有家庭友好福利计划,类似于改革前的国企的种种福利,比如水电,交通,住房,子
女教育,配偶不工作的补助,个人进修等。
9.7.2?? 国企/公务员薪酬概述
追溯一下历史,改革之前,事业单位、国企,是不分的,人员可以随便调动。改革之后,*的人称为公务员,事业单位的,称为享受事业单位编制。由于这个原因,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待遇,一般会比照公务员。比如,公务员工资2700 一个月,与他对应级别的事业单位,也拿2700 一个月,与他对应级别的企业,工资也是2700。所以,如果有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人告诉你,他们企业薪水很低,工资只有两千多块钱,它说的是真的。公务员会有一些补助,和灰色收入,这和级别,岗位是有直接关系的,但新手上路,通常是有限的,所以,有志于做公务员的,要对开始几年较为清贫的生活有准备。
事业单位收入和公务员类似,区别在于部分事业单位可以创收,比如,某些学校搞补习班,培训班,赞助生,通常他们缴纳管理费后,可以对其收入进行支配,这属于公益金的部分,名正言顺。事业单位也可以有灰色收入。
国有企业,如前所述,工资也是比照公务员的。国有企业除了工资,很大一块是奖金。尤其是所谓的绩效奖。我们国家规定,高管绩效可以拿7 倍,所以,在国企干同样可以收入客观。回到具体企业,比如,石油行业,一个工人,工资可能只有一千多块,奖金可以有近两千来块,税后净收入可以有近三千元,不算其他福利。而一个江浙民企的职工
,通常每月只有900-1800 左右,福利非常有限(嘉兴在试点统一福利,收 31%的社会保险)。在中油,应届毕业生享受的是技术员待遇,大概是工人的 1.5-2 倍。
石油行业因为人多(百万级),所以,人均收入并不高。电信行业则高很多。有人说,电信或者移动月薪是5-6k,这说法没错,因为他说的是正常的单倍工资加单倍绩效奖。事实是,很多地方,发 1.5-2 倍绩效,还有季度奖、半年奖、年终奖,新业务奖,等等。年底的时候一个月拿七八倍,十几倍的绩效,也不用太诧异。此外,还有车贴、餐费报销额度,攻关额度,等等。正如我刚才说的,在外企,一般是不会有意外之财的,在国企,却常常有意外的惊喜。所以,我经常说,国企的钱,往往比你想象的多。为啥很多人的父母都会让自己的孩子削减了脑袋去做公务员,去事业单位,去垄断国企,并不是他们老脑筋,是他们经验比我们丰富,看的听的比我们多,知道哪些地方油水多,哪些地方油水少。
9.7.3?? 民企薪酬概述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敢去民营企业。去民企,对个人的风险是比较大的。当然,高风险就会有高收益。在薪水最高的人中,十个,有九个会是民企的。在薪水最低的人中,十个,有九个也是民企的。一个民企,通常有三到五个核心成员,他们的收入,通常和其他所有的雇员一样多。有意思的是,这个比例并不会随着企业人数的增加而改变。100 个人的时候,是这样,1000 个,10000 个的时候,很可能也是这样。所以,倘若你干得好,混进了核心团队,那就钱途无量,如果不行,那尽量也得混进第二梯队。第二梯队,通常有几十号人,薪资和权限不比一般的外企、国企差。民企对人的要求更高,在外企,你有一技之长,可以独当一面,就很好,民企要求你能独当几面。所以,除非特别出类拔萃,社会经验丰富的,不建议去民企。还有一点,很多人以为去国企、做公务员需要关系,去民企就不需要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在民企,你没有背景,没有关系,通常是混不开的。在民企有两个好处,其一是非常锻炼一个人的全才。其二,你可以凭能力与老总直接建立关系。千万别小看民企的老总,以为他们只是唯利是图,以为他们只是靠投机或者钻营。我始终相信,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能力是正相关的。一个身价上亿的人(这样的人在江浙比比皆是),往往有他的过人之处,值得你学习 5-10 年。
民企有前途的发展路径只有一条,进入核心团队,帮老总二次创业,前途无量。
民企的薪水,如果是普通员工,通常就是工资,加少量奖金。如果是核心成员,工资只是个零头。民企的奖金大头是年终奖,俗称红包,它可能是工资的几十,甚至几百倍。2004中国零售业信息化调查报告  联商网在2003年9月发起了全国性的零售企业信息化应用情况调查。调查时间维持一个半月,发出问卷1000余份,收回真实有效问卷258份。调查采取网上调查和网下相结合的方式,参与调查的零售企业涉及全国各大主要城市,涉及不同规模、不同业态、不同性质的零售企业。&  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一、国内零售业信息建设的总体情况&  1、接受调查国内零售企业业态分布:&  从调查企业的数量来看,购物中心居多,占受调查企业的24%,百货店占17%,大卖场占20%,中小超市占20%,便利店占11%,专业店占8%。对于这个结果我们认为可能是大家对购物中心的定义还不是很明确,很多百货店也将自已归为购物中心类,国内很多超市是在原百货商场部分改建或全部改建的,而且这个答案是多选,所以很多百货店和百货与超市的混合体都将自己归为购物中心,出现购物中心偏多的情况也不足为奇了。&  根据有效调查企业的业态分布,我们认为基本能体现国内零售的业态分布特点,所以以下的信息化调查结果是较为真实有效的。&  2、目前已应用的信息系统:&  根据调查显示,在被调查企业中有82%以上都应用了POS-MIS(销售点系统-管理信息系统),也就是说参与调查的企业基本上应用了第三代POS机并实行了单品;因为只有应用了销售点系统,才能给财务系统准确的数据,所以财务系统的应用程度稍逊于POS-MIS,只占67%,这充分说明了国内的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较低的层次;&  3、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零售企业对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视或比较重视,看来随着信息化建设中带来的各种好处如效率提高,差错减少,成本降低,决策准确等各方面的效益的体现,使得零售业尤其是连锁超市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的高。有些零售企业甚至表示在信息系统上花再多的钱也是值得的。&  4、零售企业的IT部门有多少专职人员:&根据调查结果显示,10人以下的占56.0%,10-29人的占34.2%,30-49人的占3.8%,50人以上的占6.0%。&  5、公司在哪些方面需加强信息化建设:&  57%的国内零售企业认为在供应链管理上需要加强,这种状况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国内零售企业在商品通路方面确实需要应用SCM技术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电子对接来改善商品外部供应链;另一方面应该是国内信息化厂商的物流配送模块普遍比较薄弱,内部供应链急待加强;其次是电子商务占48%,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希望能开展网上购物以提高公司形象、方便顾客或与合作伙伴开展电子交易;再次是商业智能,看来国内零售业对啤酒和尿布的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至于网站建设,因为目前大多数零售企业,主要是中小型零售企业还没有设立自己的网站,所以有40%左右的企业认为需要加强这方面的建设。&  二、硬件系统概况&  1、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  从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来看,10万-50万的企业最多,1000万以上的最少,其中10万至300万的硬件投入占被调查企业的73%,这充分说明了国内零售业大多还处在单店或少数店连锁运营的状态,因为零售营业总面积在2000平方米至10000多平方米所需的硬件系统系统投入也差不多是在10万至300万之间,所以这部分企业占了被调查企业的大部分。&  2、主要硬件产品:&  在服务器品牌中,选择IBM服务器的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三分之一,这主要是由于IBM与零售业软件厂商的良好合作关系以及蓝色快车的服务,而且IBM在小型机和PC&Server这两块都有非常杰出的产品;其次为HP,HP主要是凭借稳定的质量和性能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在收款机品牌中,使用数量最大的还是IBM,这与其“国际商用机器公司”的称谓是非常符合的;海信则是国产品牌中销量最多的;但今年随着一些台湾OEM厂商的介入和分体式收款机的逐渐流行,整个局势估计将会出现一些变化。&  一般商业用的打印机主要分为针式打印机和激光打印机,在针式打印机中,EPSON是应用最多的品牌,其应用最广的当为LQ1600K及后续产品;而在激光打印机中,HP占有的市场份额无疑是最大的。&  在条码打印设备中,Zebra占了绝对的优势,这除了Zebra的产品质量不错,产品线丰富外,最主要是因为大部分零售业软件的条码输出只有Zebra的接口,所以很多零售企业也只好购买Zebra的产品,真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另外,从整体上讲,从本次信息化调查可以看出,企业对硬件的选择明显体现了强烈的品牌效应,主要硬件商的品牌屈指可数,而对软件商的选择和信任,就出现强烈的反差,国内的软件企业众多但能真正体现品牌效应的却不多。&  3、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  对于目前使用的硬件系统的满意程度,绝大多数用户都选择了比较满意和一般两个选项,只有很少的用户选择了十分满意、较差和很差。&  4、购买硬件产品时最重视的因素:&  在商业应用中,计算机硬件产品的质量是摆在第一位的,其次是服务,价格放在并不是十分重要的位置上。因为在商场的运作中,不管是服务器的当机、网络的故障还是收款机的突然罢工都会使商场蒙受重大的声誉损失和经济损失,所以质量是商家的选择计算机硬件产品时最为重视的一点,其次就是万一出现硬件故障后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恢复使用,也就是售后服务的快捷程度。&  三、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概况&  1、软件系统方面的投资规模或拟投资的规模:&  和硬件系统的投资规模相似,软件系统的投资规模也是10万-50万的最多,占受调查企业的40%,而软件投资规模超过100万的企业只占受调查企业的17%。一般来说,零售企业上ERP系统,软件投资规模就会超过100万,这个比例充分说明了我国零售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还处在一个起步发展的阶段。&  2、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途径:&  因为专用软件的专业优势,大部分零售企业都会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专用软件,这类企业占了受调查企业的57%;只有少数实力较雄厚、从业较早的零售企业才选择自主开发,其中又以百货业态的居多,这种方式能充分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10%;而与专用软件做接口,进行二次开发或功能扩充的企业也不在少数,这样既能保持技术的先进和完整性,又能满足自身的应用需求,不失为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这类企业占受调查企业的33%。&  虽然选用专业软件供应商产品的零售企业占到了57%,但是自主开发和合作开发的比例之大,还是令人深思。调查中也显示,改造和升级软件、考察软件商成为企业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主要措施。可以看出,在实际运作中,大多数零售企业的计算机系统,都没有达到他们的预期效果。零售企业认为软件开发商不懂业务,其产品不能满足企业不断发展而出现的新的需求;软件开发商则认为零售企业管理不规范,管理人员素质低,对软件寄予太多的期望,认识不足,希望软件系统是‘万能’的,是企业对信息化应用需要“配套,流程配合,分段进行,逐步提高”的规律认识不足,总期望找到可以一劳永逸的‘绝杀’的办法,是一种逻辑上的懒惰思维推理。&  零售企业和软件开发商在信息技术应用上的矛盾,以及认识上的不统一,对零售企业有效的应用信息技术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严重制约了我国零售软件开发行业的发展后劲。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年内,不能得到改进的话,将有可能成为中国零售业发展的瓶颈之一。&  3、目前使用的网络操作系统:&  看来Windows2000和WindowsNT凭借其易用性和还不错的安全性,还有价格上的优势,占据了商业网络操作系统的大半壁江山,比例竟然占到了73%;Unix则是高端用户的首选,但是零售业的高端用户的数量相对比较少,所以只能占到18%的市场分额;而Linux和Netware一个是较新,一个较老,支持的应用软件都不多,所以占的份额都很小,但随着人们对Linux越来越熟悉和支持它的应用软件越来越多,相信linux的用户数量会慢慢的增加。&  4、目前主要使用的数据库软件:&  商业数据库方面一般都是选用大型关系数据库,现在还用FOXPRO、ACCESS等这样的小型数据库的零售企业已经是凤毛麟角了,在大型关系型数据库中MS-SQL用户数量最多,这得益于它便宜的价格和它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相得宜彰;SYBASE和ORACLE因各有优势而不相上下;而IBM&DB2则因曲高而和寡。&  5、采用的远程通讯模式:&  因为连锁店的距离的远近和当地电信资费的差异,还有对实时性的要求,零售企业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远程通讯方式,对于实时性要求高的企业,一般会选择DDN或帧中继,虽说它们的租金比较昂贵;对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的企业一般就会选择PSTN(公用电话网)、ISDN或ADSL了;VPN则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用专线和拨号都可能实现广域网的互联。&  6、对软件系统的满意度:&  从调查数据来看,将近90%的零售企业对目前所用的软件是比较满意或还过得去的,很少有对软件非常满意的企业,也很少有认为目前所用的软件非常糟糕的,这与我们经常在网上论坛上看到的抱怨声一片的情形相差较大,可能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缘故吧!&  7、购买软件产品时最重视哪一点:&  软件产品是无形的,不同于其它有形的产品,软件是企业管理和运营的照相,所以购买者最看重的是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管理思路是企业的关键,所以软件的功能是最为重要的,其次是售后服务,没有良好的实施和服务,软件功能再强也没办法很好的发挥。一般来说,在购买软件之前,价格因素对选择软件的影响还是挺大的,但是运作了一段时间以后就会发现,相对于软件的功能和售后服务来说,价格其实真的算不了什么。&  四、综合&  ●&最关心的问题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主要有:&  从调查结果来看,主要问题有:1、客户关系管理;&2、连锁门店间的信息化;3、供应链;&4、电子商务的开展&5、数据的准确与数据模型&6、系统的稳定性&  ●&对企业的信息化应用正在进行的措施主要有:&  1、改造和升级软件&2、加大投入和加强&3、考察软件商&  五、提出的建议和措施&  日,是个什么日子?相信中外零售企业都很清楚。按照中国在加入WTO时的承诺,这一天将宣告中国零售业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更意味着中国对零售市场全面向外资开放承诺的兑现,那么――中国零售业过渡期的最后机会在哪里?中国零售业信息技术应用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呢?&  1、加强互信、共存共荣&  某业内人士说过:中国的连锁企业和从事连锁的IT企业,是中国在转型期和在加入WTO过程中,竞争最激烈的“苦藤上的命运相连的两个瓜”,他们的路到底在何方。海鼎今年的现代商业用户研讨会上有这样一段精彩发言: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的,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更恰当、体贴地服务于市场消费者,为消费者争取更大的利益,令消费者满意。同样,软件商对于系统主动建设的要求,也应当是建立在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需求上。同客户建立“学习关系”,从客户对于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的表现,来学习如何提供更好品质的服务和产品,进而以客户为中心,制定有效的运营方针。这里的“客户”不单单是商业企业,是跨越到了商业企业的消费者的概念,从间接的服务到直接的服务。也就是说,商业企业同软件商对于自身企业战略和运营方针应当诚恳契合在“以客户满意为核心”上。有了相同的契机,也就有了共同的利益出发点。“客户进步就是自身的进步,服务客户就是服务自己”。&  2、上下游拓展,全面发展&  本次调查对零售企业近期最关心的问题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也做了一个初访,从返回的信息来看,我们的零售企业正在关注上游的物流、供应链,自身的数据共享、互连互通,下游的客户关系。可以看出,企业逐步重视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营销战略,希望实现向产业供应链组织的转变,为企业在竞争中的拓展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业内人士在文章写道:零售组织不再是楼层管理、门店管理那么简单。今天的零售组织远远超越了基础门店系统业务的管理。零售企业与其上下游供应链合作伙伴共同组成了零售业的工业化运营体系。计算机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发生在一个企业内部,作用于所有的相关企业,收益和成本体现在整个供应链上。可以看到,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管理的竞争,这是我们必须重视的观念的转变。这个论点是否可以给我们的零售企业一点启示吗?&  3、加强交流、促进发展&  通过本次调查,参与调查的企业对联商网在此的定位普遍给予了较好的评价,希望网站成为大家交流的桥梁和纽带。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零距离的接触到象沃尔玛、家乐福这样的世界上顶尖的零售巨头;正因为这样,我们自己也造就了上海华联、联华这样的国内百强。我们联商网作为零售业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希望能够在中国零售业甚至于流通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商业企业信息化程度高并不代表企业的管理水平就一定很高,关键还在于商业企业必须有一种基于IT的执行文化,拥有一个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和管理制度并不能保证企业拥有强大的竞争力,只有同时建立起基于IT的企业执行文化才能够发挥出制度的作用。对于一个商业企业,全面的信息化应该是系统所追求的真正目标,而且,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道路是漫长而持久的,长期而深入的,不可能一蹴而蹴并能一劳永逸。任何信息管理系统都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更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对于商业企业而言,选择信息系统的关键要看是否适合自身情况,并设立发展里程碑,因为随着企业的发展,会提出新的需求,从而也促进系统的不断升级,推动企业信息化的发展;而系统的不断完善反过来也会促进整个企业的水平不断提升,推动企业不断进步。IT和零售企业双方要形成了一个良性的互动循环,相互促进,共同进步,这才是中国零售行业信息化建设大家真正乐于见到的良好氛围。我们相信这个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这个良好的氛围一定会尽快形成。&
阅读:人次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培训超市& (5000多套光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作单位性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