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固定中国汇率制度度的理由有哪些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中国金融》1998年01期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
【摘要】: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钟融这次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泰国的汇率制度不合理。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同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否定所有的固定汇率制,其中包括联系汇率制。那么,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首先,简要...
【关键词】:
【分类号】:F832.22【正文快照】:
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钟融这次泰国爆发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泰国的汇率制度不合理。泰国货币大幅度贬值,同实行固定汇率制有很大关系,但我们不能因此就简单地否定所有的固定汇率制,其中包括联系汇率制。那么,什么是固定汇率制和联系汇率制?首先,简要地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钟融;[J];中国金融;1998年01期
朱雪梅,戴锦辉;[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05期
阎大颖;[J];特区经济;1998年12期
吴志峰;[J];上海金融;1998年01期
王方;[J];福建金融;1998年11期
曾康霖;[J];西南金融;1998年01期
高光雨;;[J];武汉金融;1991年08期
欧阳宏建;[J];亚太经济;1999年03期
阎大颖;[J];西南金融;1999年01期
张春生;[J];华南金融研究;200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凯丽;;[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Soyoung KDoo Yong Y;[A];北京论坛(2009)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危机的挑战、反思与和谐发展:“金融危机:挑战与应对”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9年
赵登峰;;[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黄少明;;[A];2007中国经济特区论坛:香港回归10周年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7年
丁剑平;;[A];上海市经济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李长久;;[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肖卫国;徐家杰;刘娇华;;[A];美国新经济周期与中美经贸关系——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曲博;;[A];国际关系理论:前沿与热点——2006年博士论坛[C];2006年
张荔;田岗;侯利英;;[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朱文晖;;[A];“区域经济整合:模式、策略与可持续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钟翼;[N];中国审计报;2002年
本报驻吉隆坡特约记者 张伟;[N];金融时报;2004年
周宇;[N];解放日报;2007年
郑言;[N];证券日报;2003年
郭茹;[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中国银行私人银行(深圳)
陈波翀;[N];证券时报;2008年
;[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瞿晓华;[N];中国改革报;2006年
舒时;[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郭毅青;[D];暨南大学;2009年
刘柏;[D];吉林大学;2006年
王叙果;[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6年
戴伟利;[D];吉林大学;2010年
刘继广;[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5年
张荣峰;[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7年
刘晓喆;[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郭景平;[D];吉林大学;2006年
吴倩;[D];山东大学;2007年
栗志刚;[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远颂;[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张云初;[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甘英辉;[D];暨南大学;2004年
钟国荣;[D];华侨大学;2003年
林琳;[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蔡永兴;[D];暨南大学;2000年
马兆麟;[D];暨南大学;2001年
刘勇;[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2006年
孟啸宇;[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张兵;[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800-810-661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800-810-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人民币汇率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策略  
——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应对措施  
俞凯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在国际地位上的提高和对外依存度的不断增强,汇率机制与全球接轨的要求将愈来愈迫切,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确确实实存在。因此,中国保持现行汇率稳定只是权宜之计,从长远看,汇率走向市场化、全球化却是必然趋势。笔者建议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目标区汇率制度,并以实现独立浮动成为国际货币作为长期目标。同时笔者也认为人民币温和的升值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    关键词:汇率制度 目标区汇率制度
热钱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the pressure of RMB revalue has a disadvantage effect and the current exchange rate can not match our economy growth. Therefore we have to reform our exchange rate system, in my opinion the Exchange Rate System of Target Zone is a good choice. Meanwhile, the level of RMB exchange rate should have a modest rise, say 15 percent.    Key words: Exchange Rate System, Exchange Rate System of Target Zone,
Hot money    一、 RMB升值压力现象及其解析  月间,英国《金融时报》,《日本经济新闻》分别发表了《中国廉价货币》和《期盼人民币的升值——日渐强烈的中国威胁论》。拉开了“人民币升值”的国际讨论和施压的序幕。日本财相在七国财长会上的讲话,美国财长斯诺讲话和印尼召开的亚欧会议的声明,都呼吁人民币升值,美国“健全美元联盟”又提出欲通过“301条款”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日本、美国、亚洲、欧盟的国家先后都有官方或者民间组织的形式纷纷加入了要求人民币升值的行列,从而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表面化,也成为了国内外经济人士关注的焦点。  那么,是什么原因驱使人民币到底升值呢?  笔者认为人民币升值压力可以分为内因和外因,上文所提到的外国政府和组织的国际舆论,贸易摩擦属于外因,另一个主要外来压力来自国际投资基金。    早有传闻2003年估计涌入中国的游资就已达2000亿元人民币 ,这个数字可能显得缺乏依据,但是,2002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从连续多年的负数一举转变为+77.9亿美元,是建国以来数额最高的正数“净误差与遗漏”;而2003上“净误差与遗漏”项目高达184.22亿美元,数据出现在“净误差与遗漏”表中表示政府承认这是政府无法追查到进入途径得资金,如果认为这是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国内外利差驱动之下国际游资变相流入国内留下的痕迹,那么仅是该表年间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所反映的就达2167.7亿人民币。      游资进入的途径主要有:(1)直接投资。比如有些大的外资实业项目,可能一次进来很多资金,在预期人民币升值的背景下,暂未投入使用的钱就以人民币的形式先搁着。这在财务上称作资金管理,应该说是很正常的现象。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实际使用金额535亿美元,增长1.4%,其中616亿美元没有到位,可见资金规模的庞大。(2)其它投资项目。一些境外公司通过国际收支平衡表中金融项目里的“其它投资项目”(主要包括贸易信贷、贷款、货币和存款及其它资产负债四类形式)(3)经常项目。由于我国已经开放了经常项目下的外汇自由兑换,所以一些企业或个人往往通过虚报出口和收入,做高进出口差价和通过转移支付等手段来向境内转移资金。例如,在江浙一带已经有很多台商专门将外汇转为人民币用于套利。一些台资或港资企业在出口中虚报利润用于结汇。赚了100美元却说赚了300美元,而且钱都立刻用于结汇。(4)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香港目前已经成为人民币事实上的离岸中心,通过香港入境的国际游资应该不在少数。(5)边境贸易。(6)QFII.(7)侨汇。  就投机风险的问题,进入的资金多是有承受能力的大资金,在进入前就已作好了人民币短期不会升值的准备。其在房地产、期货、证券等领域的投资回报就足够弥补其机会成本。  据报道 ,当前这些“热钱”并非仅是坐等人民币升值,而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房地产、期货、证券等领域,进行的是“双重投机”。从2003年1月以来,中国A股市场的大盘股表现超越大盘,像宝钢股份(由日4.10元近期一直维持在7元以上)许多股票以前因为盘太大而被投资者冷落,现在却因盘够大,流动性好而受到资金的追捧。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和外资基金进入中国境内的量还很小,现在不过10亿美元左右的额度,投机人民币升值的资金大多来自其他渠道。国内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也不应该只是温州抄房团的杰作,全国范围如此巨额的资金运作,不是国内的闲散资金可以支撑的, 近期在上海,境外人士购房就不在少数。   很多没有进入国内的资金也冲击着与人民币密切相关的港币汇市。 日收市时,人民币现钞维持不变报8.2773元人民币兑1美元;但反映人民币潜在风险的一年期无交割合约( NDF)汇价却大幅飙升,折让-点、较4月9日收市( -点)扩大300点。按每1点相当于一万分之一计算,远汇价相等于7.3元、即较现钞价升值4.89%/4.53%。 投机港元跟随人民币一起升值,一年期港元相当于7.703/7. 705,较联系汇率价(7.80 )偏离了1.24% /1.22%。     境外投资者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如此坚定,主要还是人民币在理论上存在着相当幅度的上涨空间,中国经济长时间稳定的高增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人民币升值内因如下:  一、我国近年的经济增长的良好表现。  1991年以来一直保持7%以上的增长,平均高达9.5% 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3.6% 。出口增长强劲,按中国海关的统计数字,2000年,4554亿美元,排名第八位,亿美元,上升到第五位,去年更是猛增37。1%,达到8512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其中出口增长34.6%,达到4384亿美元。外汇储备持续上升,2003年年底已经达到4032.51亿美元 。“中国巨额的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这个短语被广泛的运用于国际各种要求人民币升值的文件。  根据国际经济学基本原理,随着一国经济规模和进出口总额占世界份额的比重不断上升,其本国货币将会逐渐升值。原因是,如果某国的经济规模、进出口额和外汇储备持续增加,那么其它国家对该国货币的需求量必将大幅上升,而该国对外汇的需求则会相对下降,根据供给需求关系,该国货币在国际外汇市场上将变得更为稀缺,该国货币有升值压力。    二、我国长期以来过于优越的引资政策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过于优越的引资政策也是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的原因。优厚的税收政策和配套服务是吸引国际资金大量投资我国的主要原因之一。两缺口模型(Chenery和Strout 1966)认为,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主要经济功能是弥补本国经济发展的储蓄缺口和外汇缺口。目前中国的储蓄和外汇都已供过于求,对外资的需求不再强烈,笔者认为我国不需再以优厚的条件,甚至很多时候以超国民的待遇去吸引外资。    三、我国的利率长期高于其他国家同样也是吸引国际基金进入的原因之一.  (该表直接复印)      四、我国国内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国内部分产业结构不合理,麻木投资,导致某些行业生产力过剩,同行业恶性竞争,过多的使用价格战术,其结果是出口商品价格低廉,给国外竞争者提供了倾销的怀疑空间。  也增加了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二、 温和升值    货币升值主要有两种具体表现形式:一种是实行浮动汇率的国家,直接表现为单位外币的本币标价自动下浮;另一种是实行固定汇率或钉住他国货币的国家,如果外汇管理当局不调整本外币的固定汇价,那么,该国货币最终也将以通货膨胀的形式变相升值(不考虑其它抑制通货膨胀的措施,如发行央行票据进行对冲)。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大量国际游资进入我国。只要本币存在升值的压力,无论货币当局是否对汇价进行控制,该国货币应该都有套利的机会。  笔者认为,权衡主动人民币升值的利弊和通货膨胀不可测的风险,人民币必须选择升值。  正常渠道大量外汇的流入,由结汇售汇制度导致的基础货币的投放也随着顺差而增加,从而使中国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下降。2003年末,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同比分别增长14.3%、18.7%和19.6%
。  通过发行债券冲销,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货币投放,但是由于我国现在利率没有放开,债券价格下降,其收益率让人担忧,最终是国家税收收入在弥补这部分损失。并且冲销的仅仅是其中一部分,2003年我国发行的国债为6283.4亿元,折合美元759.8亿美元,而我国外汇储备增加为1168亿美元,依旧有408.2亿美元,即3376.0亿人民币基础货币投放增加。  中国的货币/物资比例(M2/GDP)指数由上世纪80年代的60%-80%上升到2003年惊人的 189.6% (GDP: 116694亿元; M2余额为221223亿元) ,已经是该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国际社会一般常规,仅只有在70%)虽然目前我国没有通货膨胀的迹象,然而一旦出现,如此庞大数量的M2,对其控制的难度就大为增加。如果一旦出现投资者对通货膨胀恐慌,对经济的打击将是极其恐怖的,将远远超过80年代末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且,我国确实存在通货膨胀恐慌的隐患,如:银行的不良信贷和过低的资本充足率;2003年10月下旬以来各种物价指数的不断走高。)  其次,由于国家机构监管手段和技术的限制,对于非法进入的资金我们很难做到有效的监管和控制。因此,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并且伴随着人民币升值的争论愈演愈烈,更多的资金会通过各种渠道涌入,导致通货膨胀压力进一步加大。而违规资金的大量进入,扰乱了货币传导机制,削弱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再者,而没有进入我国的资金,有可能冲击汇率市场,在增加中央银行汇市干预的成本的同时,也对人民币升值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笔者认为,只有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上述情况(通货膨胀潜在风险、热钱的非法进入、汇市的冲击)才能有所改善和缓解。
  保持目前汇率制度不变,采用温和的升值方式,全面的信息公布公开,明确升值时间和幅度,也不失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一种方式。笔者认为在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空间的情况下,采用温和的升值方式可以在升值过程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减少升值对经济的冲击。笔者认为人民币应做一定程度的升值,例如15%。   1.国外产品价格下降,有利于减少我国进口支出。  2003年我国进口额为4218亿美元,如果升值15%,可以节约632.7亿美元。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石油等能源的需求大幅增加,2003年我国进口石油9112万吨同比增长31.3%,耗资198.2亿美元。随着石油价格的逐年攀升,(2003年较2002年长了3.3美元每桶,涨幅18.3%,虽然受到美伊战争的影响,但是石油价格逐年上升是肯定的),“中石油预测和2020年中国原油需求分别为3.10亿吨、3.5亿吨和4.0亿吨;中石化同步进行的预测结果则分别为3.20亿吨、3.8亿吨和4.3亿吨。纵观国际能源组织和国内十几个中长期战略规划,中国原油年产量到2020年至多能达到2.0亿吨的规模。保守而言,在年,中国需要进口原油大致为1.5亿吨和2.0亿吨。” 汇率上升可以为我国节约可观的支出。人民币升值可以为使用进口原材料比率较高的厂商的降低生产成本。在某些对外开放地区(如上海),其出口商品成本中有50%使用进口原料。更加廉价的进口可以扩大企业的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竞争力,同时企业的国外投资能力将增强。    2.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依旧会保持较高增长。  在目前的人民币汇率下,中国的出口每年增长速度在23%~27%之间,进口在19%~24%之间。人民币升值后,出口增长率可能有所下降,但是随着配额的消失,笔者认为我国出国还会保持相当强劲的增长。时间系列实证研究表明,中国出口的汇率弹性系数为0.2。 如果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上升15%的话,中国的出口额可能减少3%。但是,随着贸易配额得取消我国出口还是会有强劲的增长。事实上我国企业每年进口大量的设备技术,支付外国企业专利费用,这笔费用将随着升值减少.所以,汇率的调整给中国的外贸出口行业的影响并不严重。   其次, 即使人民币升值15%,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依旧存在, 根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出版的country report 报导,我国2002年的平均工资为0.8美元每小时,(见下表)人民币升值15%即为0.92美元,远远低于美国的20.87美圆,墨西哥的1.79美元,依然是中国的两倍多即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没有改变。正如上文提到我国出口价格过低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温和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我国出口收入。而印度纺织业平均工资0.66美圆(整体劳动力报酬应低于该数据,据报导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比印度工人的平均高3倍) ,15%的升值对劳动力价格差距没有大的影响。我们的优势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完善和先进;中国的水电等费用较印度便宜;中国的工会不像印度的工会那么“多事”;投资中国的综合成本比印度低,以至于很多印度企业投资中国。 同样我国西部不少欠发达地区其劳动力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年平均工资在6000以下(即每小时劳动报酬低于0.4美元)的县市不在少数,汇率的升值可以促进该区域发展。  
  中国2002年数据  消息来源 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年度
01 2002  人均 GDP ($ at PPP) 3,651 3,980 4,330 4,690  GDP实际增长率 (% real change pa) 7.14 7.95 7.3 8.01  政府支出 (% of GDP) 12.57 13.1 13.2 13.4  财政预算 收支(% of GDP) -2.11 -2.79 -2.55 -3.03  年平均消费价格 (% av) -1.48 0.35 0.73 -0.77  公债 (% of GDP) 6.14 8.58 10.43 13.16  每小时劳动报酬 (USD) 0.53 0.59 0.69 0.8  登记失业率 (%) 7.4 8.2 9.3 9  经常项目收支/GDP 2.11 1.9 1.46 2.86  外汇储备 (m$)
157,728 168,278 215,605 291,128    Notes   Copyright &
The Economist Newspaper Group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3 .减少国家财政支出。  低汇率导致企业出口收入低,需要国家补贴,实质上是全民通过出口退税来补贴出口商的利益。这对世界第二大外汇储备国中国来说,并不十分合乎逻辑。2003年,中国一般贸易出口额达4384亿美元,按目前15.11%的平均出口退税率计算,将产生新的退税金额约5471.6亿元。占当年税收总额的26.75%。据《人民日报》报导实际退税超过2000亿元,(《人民日报》 日 第一版《2003年我国税收收入突破2万亿元》.cn/GB/jingji/2276052.html)来计算拖欠税额在3000亿元左右,加上截至2002年末,全国累计应退未退税额高达2477亿元,我国的拖欠退税将超过5000亿元。从1997年至2002年,退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是17.8%,而应退税额的年均增长率却是37.4%,
两者相差了接近20个百分点!如此恶性循环的结果,很多企业到2003年四五月才刚刚开始领取2001年的退税款。可以说,退税政策使出口退税数额超出了中央财政承受的能力,已不利于出口贸易的科学、规范管理,出口增长越快,中央财政负担越重,日起,出口退税率调整为17%、13%、11%、8%、5%五档,出口退税率的平均水平在12%左右,人民币升值15% ,便可以取消大部分行业的出口退税,大幅减轻财政负担。  汇率升值同样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债务负担。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布的资料截至2002年末全国对外债务万美元,如果人民币升值15%,可减少支出2090.7亿人民币,相当于中国2003年税收收入的10%。  随着人民币升值进口税收收入增加,我国的财政收入可以上升,笔者相信人民币温和升值15%,财政支出至少有10%的减少。  4、有利于缓解通货膨胀和对GDP的正确衡量。  关注进口价格就可以发现,2003年进口商品价格大幅攀升,在第3季度,进口商品价格上涨6.4%,其中投资品上涨27%,消费品上涨16%,中间产品上涨4.5%。我国2003年10月以来的物价较快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人民币升值,则可以抑制进口物价的上涨趋势,进而也可以进一步影响整体的消费物价水平,降低通货膨胀发生的可能。  中国GDP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比重(按美元计算)1980年为2.5%,1990年降到l.8%,1998年为3.4%——其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1980~1994年间贬值到1/5。人民币升值15%,中国的GDP就会有明显增长。M2/GDP的指标也可以下降28个百分点。  5 .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一般来说,一国的经常项目出现逆差时,利率上升,受利差影响,资本项目出现顺差,总体趋向平衡;经常项目顺差,基础货币增加,致使货币供应增加,利率下降,资本项目出现逆差,总体趋向平衡。资本项目顺差,则汇率上升,出口减少,总体平衡,反之亦然。虽然这样的推算很简陋,很多因素没有考虑如:政治因素、物价因素。但是我国长期的高额双顺差,值得我们考虑,笔者认为,我国大量的劳工力(而又缺乏劳动力工会的存在)存在使得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类似刘易斯劳动力无限供给模型(1954)的情况,从而使报酬无法随着其效率的提高而得到相应的增加,中国2003年的平均总体工资增长率介于6.7%至7.3%之间 。低于我国的GDP增长率9.1%,也低于印度、韩国、菲律宾的工资增长率。也既是,我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效率提高所产生收益的部分,受劳动力供应影响,被企业所获得,这就是我国出口强劲与倍受外商青睐的主要原因。但是长期以往,由于我国的劳动力收入没有长足的提高,其素质升级,民族素质的提高,都会受其影响。  我国公务员加工资,有利于提高社会劳动力总体报酬,但效果有限,要进一步改善我国劳动力待遇和公民生活质量,人民币升值是最有可能的途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公民采购更廉价的进口商品,而采购商品支出减少的部分很可能用作其他国内消费和服务,这也有利于增加就业和国内企业的销售, 有利于人才出国学习和培训,有利于扩大国际旅游。由于人民币升值而财政支出减少的部分很大程度上可以提高我国的社会保障水平(如果政府决定将其用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6、产业结构改革  以后相当长时间内,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依旧是我国出口的主导力量,但是正如上文所述,该行业存在过渡投资,生产过剩的现象,人民币升值可以减少资本对劳动密集产业投资的激励,转向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人民币升值后,可能只会带来外商对华投资在地域上的调整,而不会带来总量的大幅下降,这有利于带动中西部经济发展和中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     7 .吸引外资  人民币升值,使已在华投资的外资企业利润增加,这将促使外商追加投资或进行再投资。随着逐渐开放,人民币升值将吸引外资进入中国的证券市场,间接投资比重可望上升。    上文所讲述的人民币升值是温和的,这需要货币管理当局对人民币升值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也需要我充分的预期并准备应对措施。  一、为最大可能的避免出现对人民币汇率升值追涨的现象,货币管理当局应明确的政策和信息公布,明确升值的幅度和时间,以及升值结束的时间和汇率,从而使投资者有一致的预期.同时对可能出现的投机活动,准备应对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以及做好相关的监管中作。  由于目前的本外币账户管理脱节,资本项目管理明紧实松的情况下,国际游资可能通过各种途径(如: 通过居民、非居民外汇收入、贸易项目混入)进入我国,一旦大量投资基金涌入可能导致投机盛行,可能发生股市和房地产“泡沫”,两极分化继续扩大,从而给经济发展造成打击。货币当局需要加强金融监控的能力,建立相对完善的监控体系,特别要注意各种与经济膨胀相关的指数。  同时需要研究如何使增值的利益更多的被低收入劳动者获得。在经济中这样的弱势群体,通过财政补贴的形式来满足是一种比较可行的办法,笔者认为,可以把原用于出口退税的资金的一部分,用于加强社会保健体系和对低收入者的补助。  二、具体操作方案一,一步到位,有关部门晚上发表讲话人民币升值15%,第二天中央银行开盘挂出大量的1美元兑7.1850人民币的美元买单和1美元兑7.1900的美元卖单.把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从1:8.2775调整到1:7.1875(升值15%)并稳定在这个水平,同时,有关人士声明汇率调整结束,近期不会有变动.这种方案有点是时间短,不可测因数少,不会引起投资基金的冲击;缺点是,在一夜之间对财产分配做出调整,可能会有部分人难以接受,这需要在两个交易日前放风,让投资者谨慎对待,使投资者有接受升值结果的心理准备.这种操作类似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事实上已经失去了温和升值的内涵。更理想的方法是渐进式。  方案二,渐进试,即通过一段时间把汇率调整到目标汇率.比方说,在一年日内把汇率从1:8.27调整到1:7.18.这种方式比较稳定,问题是过程中投资者会试图通过各种方式把手中的外币兑换成人民币,结汇售汇的操作刚受到严重干扰,要求兑换人民币的单位很可能急剧增加,这需要认真的审核.同时需要对香港的人民币兑换业务做出一定的限制.这种方式虽然表面上平和,事实上时间长,不稳定因素多,操作中许多具体细节需要反复琢磨和推敲.笔者认为压力积聚到现在的程度,要温和缓慢升值,已经有些勉为其难,具体操作还是方案一,简洁易行。     三、许多竞争力薄弱的产业将直接受到冲击。例如在农业领域,许多基础作物的内外价格差距很大,即使在现有汇率不变的情况下,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市场开放已经让国人惴惴不安。而国有企业占多数的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同样缺乏竞争力。笔者认为,近几年国内需求依然会保持高增长,钢铁、化学等原材料产业,短期内不会面临全行业淘汰的危机,可以通过这段时间优胜劣汰,提高竞争能力。农业在产业升级的同时,依旧需要国家补贴,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WTO中相关的紧急保护措施加以保护。  四、随着人民币升值新增的海外直接投资会减少,根据塔卡拓喜·依托(Tokatoshi Ito)和比德·易萨德(Peter Isard)1997年对APEC地区的实证分析表明,在APEC地区实际汇率上升10%,将造成相当于0。25%的GDP的FDI减少。我国汇率升值15%,按2003年GDP计算,FDI将减少52.98亿美圆,占合同金额的4.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的9.9%. 这并不影响我国作为吸引FDI最多国家的地位. 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重商意识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自信来自自身的经济实力和发展前景,而不是巨额的外汇储备。  人民币温和升值的方案最大的风险在于,在方案实施后,外国政府和舆论,依旧以汇率制度灵活性为借口对中国施压,从而导致大量资金继续流入国内,人民币升值压力依旧存在.这需要在温和升值的同时,外交政策的配合,如:在2003年8月初的欧亚经济部长会议上,中国商务部部长表示,中国计划在3年内从欧亚国家进口10000亿美元商品,此举赢得韩国、欧盟对于人民币现行政策的支持——至少是表面或暂时的支持.但是,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灵活性和升值幅度(对于人民币低估的报道从15%到40%,乃至80%不等)的质疑的可能依旧存在. 只有改革汇率制度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现行汇率制度弊端    汇率制度是指各国普遍采用的确定本国货币与其它货币汇率的体系。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为:钉住美元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具体操作上采用结汇售汇制,即企业外汇收入必须全部按当日汇价到外汇指定银行结汇,由银行兑换人民币。企业需要外汇,则持有效凭证直接到外汇指定银行购买外汇。这种制度固然可以有效的维持人民币的稳定,然而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长期为国内学者争论。笔者认为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主要有如下一些不足。  一、浮动区间过于狭小。  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为:钉住美元的有管制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人民币——美元汇率的实际运行态势上看,人民币——美元汇率在长期时间里是相当稳定的,具有固定汇率的特征。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人民币汇率自1998年以来一直保持在8.27.5--8.28.5的狭小区间内,浮动在千分之一左右。十分类似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人民币汇率国内学术界有另一种表述,笔者认为也很有道理,名义上是钉住美元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质上为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过于狭小的浮动空间限制了汇率对供求和其他因素的反映,也导致国内企业普遍的汇率风险意识薄弱,同时也引起了他们国家对中国汇率制度的质疑。       二、钉住美元的局限性。  随着欧元的出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不再合理的.从理论上说,采取钉住汇率制需满足以下几个条件:(1)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程度低;(2)与钉住国的贸易量大;(3)面临的冲击与钉住国面临的冲击基本相同;(4)愿意放弃本国货币的独立性;(5)本国经济和金融体系已广泛依赖于钉住国的货币;(6)财政政策具有灵活性和可持续性;(7)劳动力市场具有灵活性;(8)拥有较多的国际储备。(江时学《拉美和东亚汇率制度比较》)虽然美国是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但2003年的贸易比重仅为贸易总额的14.85%。上述条件中的2、3、5中国明显不具备。而且美元受各种政治因素影响频繁,是波动最为频繁的一种国际货币(2002年2月至2004年初贬值约30%),我们有必要考虑更加适合中国的钉住目标(如果,仍然采用钉住汇率制)。  三、对基本经济因素反映较少。  购买力平价说(Theory of Purchasing Power Parity,简称PPP瑞典的卡塞尔在1922年提出 ) ,认为货币间的兑换率取决于其购买力之比。即是汇率与各国物价水平直接相关。然而从、1996三年来看,中国的通货膨胀率分别为21.7%、14.8%和6.1%,要大大高于同期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美国这三年的通货膨胀率平均为3%左右),但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反而稳中有升。中国股票在海内外同时上市的不在少数,其海外股价普遍高于国内股价,如华能国际的美国存托股票日股价为79.25美元 ,是其国内的27倍多。从购买力平价多国扩展模型:     其中, S为长期均衡汇率,a、b、c分别为本国的结构参数,
、 、 、 分别为利息变动率、工额变动率、工资总额变动率、税收总额变动率和国民收入变动率。可得知长期均衡汇率变动和国的结构参数a、b、c以及 、 、 、 相关。  采用购买力平价粗略计算得出结果是我国现行汇率水平的2.5倍左右。  (缺 、 、 、 相关性分析)  如果说购买力平价更多注重商品交易,汇率平价说原理则更倾向于资本分析,中国自2002年以来短期利率一直高于美国,然而中国的汇率表现的过于平静。不管如何中国的汇率制度对经济因素的反映不够全面和敏感是肯定的。    四、中央银行在维持汇率上过于被动。见上页分析    五、决策程序模糊。  中国现行汇率决策程序是政府(国务院)根据市场变动相机抉择的有限浮动的汇率制度。这种机制虽考虑了市场因素,但最终决定汇率的过程非常复杂,透明度过低,政治成分比重过大。制定的主要依据的是出口换汇成本,汇率对其他经济因素:如,市场供求、相对膨胀率、利率差反映较少。     由于上述的弊端,要求我们探求一种更加合适中国的汇率制度。  四、汇率制度改革——目标区汇率制    国际上使用“两极论”汇率制度(固定或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逐年增加, 笔者认为固定汇率的最主要的优点锁定了成本,消除了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而完全浮动则是在信息充分,使理性的投资者可以做出合适的判断,而在中间制度下投资者的博弈结果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汇率容易频繁波动,因此国际上采用这类汇率制度的国家有减少的趋势.  目前中国不太可能采用固定汇率制度,其相对死板的特点不能满足中国现在经济发展与交流的需要,国际压力也不容许做出这样的选择(中国现行的汇率制度有固定汇率制的特  性,其不足之处上文已分析)。暂时也不具备自由浮动的条件,资本项目尚未开放,国内没有完善的金融市场和监管机构,鲁莽的金融开放所带来的风险很有可能是中国的金融和出口行业所难以承受的。  而且,考虑到中国将来向浮动汇率的平稳过渡,必须要经历一定时间的中间制度时期加以调整和适应,锻炼中国金融业的竞争能力和提高中国金融监管水平。同时有关当局最大化的信息公布很大程度上可以引导汇率走向,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情况的发生.对于汇率浮动区间的管理同样可以维持人民币的稳定(当然,央行货币政策独立性会受到相当的影响).  笔者认为,中国可以制采用目标汇率制。在目标区汇率制度中,货币当局明确和公开汇率目标区,使投资者预期明确,有利于汇率稳定,兼有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的优点,有汇率的相对稳定性,同时加强了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汇率的灵活性,中国政府渐进型的改革和目标区汇率特点相符。  目标区汇率制度由轴心汇率和目标区间组成。分为三种方案:(1)严格方案,严格方案汇率波动很窄,不经常调整,于可调整的钉住汇率相似,但要求参加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上进行干预,使其汇率在事先规定的范围内变动,(2)变通方案,变通方案的汇率波幅宽,经常调整与管理浮动相近,(3)中间方案,中间方案的波幅与调整频率都在两者之间,变通方案与中间方案都要求参加国货币当局规定各自货币未来汇率的波动区间,并通过货币政策的运用使实际汇率在目标区间内变动。   要使人民币目标汇率体系切实可行,需要设定合理的轴心汇率,笔者认为,中国可以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计算方式来决定均衡汇率。   在现在国际交易货种多极化的时代,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可以防止主要国际货币之间汇率变化引起的负面影响,对于中国外汇稳定与调节的可操作性是很有利。选择钉住一篮子货币的基本构想为:根据与中国之间贸易与投资的密切程度来选择十种主要货币,对不同货币设定不同的权重,组成一篮子的货币;设定一定的浮动范围,允许人民币钉住一篮子货币在其范围内浮动,同时通过汇市干预,加以管理。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采用一篮子货币作为“影子货币”来盯,从而监测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及其合理性。入选的货币是:美国、日本、中国香港、欧元区四大经济体与中国进出口量最大,而印尼、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韩国和中国台湾省等六个经济体与中国进出口替代性较强。这十个经济体与中国的贸易约占中国对世界贸易总额的89%以上。 笔者认为可以考虑用影子汇率取代现行钉住美元的汇率,这既符合中国改革模式循序渐进、稳步推进的特点,与中国金融改革的整体进程相适应,也可舒缓国际间要求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更加灵活的压力。采用一篮子货币的计算公式如下:  
( :偏离系数 :
:各国货币/人民币汇率 )  
  要使人民币目标汇率体系切实可行,需要确定科学的目标区间,即目标区间有小到大的边界范围的判断和确定。  1978年7月,根据蒋硕杰、邹志庄等六位经济学家的建议,台湾政府把汇率制从钉住汇率制变为有管理浮动汇率(台湾称为“机动汇率”)。其中,1979年浮动区间为上下0.5%,1980扩大到1%,%,1987年8月放开了外汇管制。1989年4月,开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其1985年到1997间汇率一直维持在25-30新台币兑换1美元,应该说台湾从钉住到有管理浮动,从有管理浮动到自由浮动,两次汇率制改革都是成功的。除了合理的方案外,台币在改革过程中一直面临升值压力,市场上广泛存在着台币升值的心理预期,为汇率制改革的成功提供了相当大的保证。而我国现在也用有着相似的有利因素。    笔者认为人民币在汇率调整(即采用钉住一篮子货币,同时考虑适当的汇率调整)后,一段时间内采用严格方案,如:+-0.5%,如果运行顺利,可以逐步扩大目标区间,更替为中间方案或者变通方案,通过8-12年的时间完成到浮动汇率制的过渡。国内的金融和监管行业可以获得较为充裕的时间和机会提高业务水平和监管能力,实现汇率制度的平稳转换,也可防止日本“广场协议” 和“暴富效应”的情况在中国重新上演。    要制定新的汇率制度必须明确其决策程序,笔者认为由中央银行掌握决定权,适当参考政府意见的方式可以考虑。这样既提高了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又可避免其它国家以汇率决定机制为借口对人民币升值施压。,明确并公开货币当局的干预程序,包括在什么情况下介入,介入的方式及干预的效率。    同时要改革具体操作中的结汇售汇制。  从逻辑上讲,这是一种强制的霸权买卖,以前由于国家外汇来源短缺,外汇持有者还可以理解。而现在我国外汇出于过剩状态,笔者很难找到让人信服的理由实行强制的结汇售汇制。结汇售汇制导致了大量的外汇最终用于低收益投资(购买美国国债),因国家持有大量外汇储备而增加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具体操作导致了大量的基础货币投放和发放低收益率的国债。  笔者建议采用意愿结汇制,单位和公民对持有外汇可以在任何时间,按当时汇率兑换。而商业银行的周转外汇额度,应该扩大,甚至可以采用自主决定的方式。(如下图)这样可以藏汇于民间减少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而且随着更多的企业,银行拥有了外汇,有利于培养其外汇风险,繁荣外汇市场,培养外汇做市商,可以提高以后向自由浮动的转变可行性和安全性。  出口创汇
出 汇                五、中长期分析——国际货币,及经历中间汇率制度的必然    对于人民币汇率制的从中长期趋势分析,各类研究者都持相同观点,人民币应该实现独立浮动,成为国际货币。这是由浮动汇率制度的固有特性决定的。  (1) 在浮动汇率制下,只需听任汇率这唯一变量进行调整,相比较通过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商品价格,有时间快、成本低、效率高的优点。同时可以通过调整汇率有效的防治通货膨胀等因素的传递。  (2) 自发性。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会对国际收支和整个经济运行自发调节,不需要政府制定专门的政策。同时浮动汇率制可以对经济进行连续微调,避免经济急剧动荡。  (3) 稳定性。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因为投机者只有在汇率低于均衡水平(低估)时买入,或者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高估)时卖出才能获利。而固定利率下的投资是无风险的,失败后还可以按固定汇率水平进行抵补交易,大大刺激了投机活动的发生。  (4) 实现浮动汇率制可以把货币政策从对汇率政策的依附中解放出来,使汇率制度自发调节外部均衡,而货币和财政政策专注于内部均衡。而且,浮动汇率制对财政政策具有放大效应。  (5) 实行浮动汇率制可以解决灰色交易问题。
在事实上中国长期存在着两个外汇交易市场,一个是官方的,另一个则是民间的。长期以来,外汇黑市交易是我国犯罪率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稳定金融市场的一个负担和包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将这个市场化暗为明,为国家经济利益服务。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完全有能力使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自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人民币在东南亚多国硬流通,在港澳区的换汇店也可以使用人民币现钞,其实质是人民币现钞可兑换,人民币已经被公认为目前所有亚洲货币中最有实力成为区域货币的币种。  作为国际货币最明显的优势的就是可以获得铸币税,许多和中国经济关联度较高的经济体,有可能容忍人民币在其境内的双币流通现象,甚至可能在其储备中持有部分人民币头寸,这些在境外流通的人民币有利于中国缓解通货膨胀。其次,其发行国的金融机构拥有一种核心竞争力,货币发行国在参与本国金融系统的深度和广度方面具有禀赋,使其在全球的金融竞争中具有天生优势。此外,实现浮动汇率制度还有利于提高国家地位,减少汇价风险,减少使用外汇所引起的财富损失。  然而,由于中国不能承担由固定汇率向浮动汇率跳跃式转换的风险,1、有悖于中国政府一向推崇的渐进、平和的改革方式;2、汇率瞬间打开后,热钱很可能蜂拥进入汇市,大规模投机,增加了汇率制度转换的不稳定因素;3、国内监管的系统很难在固定汇率制度下成熟,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使其完善;4、汇率制度的突然转换,结算单位操作不熟练,操作不当的可能性相对较高;5、企业外汇风险意识需要一定的时间培养,外汇做市商群体同样也需要一定的环境成长壮大。  所以笔者认为我国必然会经历一个8-12年的中间制度时期。这是人民币走向浮动汇率和国际货币的必然历程。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沙发
  至少前面要有个文献回顾  有什么相关理论  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你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  因为你这个论文我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创新点  所以点明了才行  因为这样“政论式”的论文一般都感觉没什么意义  所以你得说明你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即有什么创新点
  至少前面要有个文献回顾  有什么相关理论  其他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是什么  你的创新点在什么地方  因为你这个论文我第一眼的感觉就是一个没有什么创新点  所以点明了才行  因为这样“政论式”的论文一般都感觉没什么意义  所以你得说明你写这篇文章的意义何在,即有什么创新点
  次, 即使人民币升值15%,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优势依旧存在, 根据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 出版的country report 报导,我国2002年的平均工资为0.8美元每小时,(见下表)人民币升值15%即为0.92美元,远远低于美国的20.87美圆,墨西哥的1.79美元,依然是中国的两倍多即我国劳动力的成本优势没有改变。正如上文提到我国出口价格过低主要是由于行业内的恶性竞争,温和的人民币升值有利于增加我国出口收入。而印度纺织业平均工资0.66美圆(整体劳动力报酬应低于该数据,据报导中国工人的平均工资比印度工人的平均高3倍) ,15%的升值对劳动力价格差距没有大的影响。我们的优势在于中国的基础设施比印度完善和先进;中国的水电等费用较印度便宜;中国的工会不像印度的工会那么“多事”;投资中国的综合成本比印度低,以至于很多印度企业投资中国。 同样我国西部不少欠发达地区其劳动力价格也处于较低水平,年平均工资在6000以下(即每小时劳动报酬低于0.4美元)的县市不在少数,汇率的升值可以促进该区域发展。  ----------------  
我建议这段修改一下,因为我国劳动力价格虽然便宜,但劳动效率普遍不高,如果考虑到效率因素,我国的劳动力价格不一定比别的国家低
  论文题目过大,很象一个银行行长的枪手写的&近期人民币汇率问题之我见&,你老板怎么给你把的关?
  恩,我也想写这方面的,各位有什么好资料推荐一下,英文的最好~~
  刚写完一篇,差不多的。是英文,想要短信我。
这个题材写的太多了
是很容易撞车
想不到还真撞了  to pkujeffrey
我要求有文献综述 所以 文献类的 都放到哪里去了   没什么新异 也是真的
本科论文 水平有限 对一些基本免得了解不够深 只能写些综合他人观点的论文
呵呵  to 咬金  
你说的这篇文章我没见过 刚才搜索了下google 也没有找到  银行行长抢手 应该不会就这点水平吧  to lifeking  
我想你的论文应该对我很有帮助
你短信多少阿??
  to lifeking     我想你的论文应该对我很有帮助 但是 你短信多少阿??    to 我是卧底  
发到你信箱好了
  昏,你把论文放这里,不怕一些人抄啊
  作为本科论文  干脆就写成一个文献综述完了  我们学校硕士论文都可以是文献综述  不知你怎么觉得?
  作者:kevinisonline 回复日期: 8:15:18 
    to lifeking       我想你的论文应该对我很有帮助 但是 你短信多少阿??        to 我是卧底     可以阿 发到你信箱好了  ---------------      谢谢,俺信箱.cn
  to:祈晴坊主   虽然有些数据是我自己测算的 但是也没什么价值,要是他们想混个毕业论文也就让他们参考好了        不过提醒下
要是有朋友要参考的话
注明下出处
  to pkujeffrey  我们要求有专门的文献综述
那就。。。  可能也可以吧
  看看牛人的帖 不要丢人了
  导师说  我的语气象是 演讲稿 而不是 论文???    我从来都没注意过这个昏
  导师说  我的语气象是 演讲稿 而不是 论文???    我从来都没注意过这个昏
  你的论文实在是很没有新意  我基本看不下去  论题太大是一个问题,如果你所有的东西都想写,那么在有限的篇幅内肯定什么都写不好。  数据的准确性没有考证,光是引用别人的,但是中国很多论文的数据都是自己编的,信不得。  我想你的论文应该是在参考了一堆别人的文章以后写的,可惜没有融会贯通写出自己的特色。  如果大家的论文都是这样的,那你过答辩应该问题不大,优是没戏了。
  1、你是岭院的youcan?  2、不要给我那么大压力拉,我一篇都没找出个数据来  3、到底是几千字?  4、你的数据怎么找到的?能不能帮我找几个?我才凑出了三四千字啊!!!!  
  毕业论文嘛!就这样吧!
  to 我是卧底
你要的资料已经发送    to Es_otherwise  写的面是大了点
那时侯怕范围小了 没东西写  数据大部分是引用中国统计局 和imf的资料
有些数据能用就用了 自己算嘛 水平不够 又太费时间 。。。  老实说 我是想拿优
还有5天 再改改吧
      
  to 处处有你  
我是宁波的
所以 。。。应该不是油菜
呵呵   最近我很忙 论文 朋友结婚 学车 脚都快抬上来用了
  所以帮不了你了
  很多朋友都 说要有自己特色
  可以具体点嘛  可能是我认识不够体会不到吧
那也没办法 哎
  不是吧  这么短啊  我们要先做几个月实验,然后写书一样的论文呢
  15号最后论文要交的时间,我打算用十天写  现在已经写了5千字了  还有几天    剩下最后一部分  我也忙得不行了  相信老师会体谅的
  to xinghe9910
也不是很长 就13000多点  你是浙大的?    今天老师和我说 我的论文结构有问题
都快定稿了 才和我说    我的论文提纲还是根据她的意见改的 昏
  书生  目前真正的难题是和一揽子货币挂钩的实际操作问题,让管理者和操作者都感到非常头痛。  不过这个问题也不是你的论文能解决的
  谢谢楼主啊,不过我好象没有收到:(
  to 抑郁空间   那到也是
不过我还是想听听
可以具体点嘛?
  我是卧底   .cn?     加 我qq吧
  如果我是你的导师,我一定会让你重写:    1,根本概念不清,毫无新意  让人民币浮动15%和盯住一揽子货币是完全不同的概念。而且为什么要让人民币升值15%而不是14%或者16%?有没有经过测算?用什么工具进行的测算?而且15%的升值是耸人听闻而绝对不是你所谓的温和升值,要知道,在汇率变动中,买家卖家都是在靠几个基本点的变动挣钱。15%近乎于天方夜谈!    如果中国政府真的宣布比如在日让人民币升值15%,全世界可以调动的资金都会跑到中国来!然后拿了15%的利润之后猝然离去!这将是世界金融市场和中国经济的灾难,而且将会是世界金融史上的笑话。    而一揽子货币的方案曾经有过报道,如果你像做这方面的研究最好能更加深入一些。比如各国货币的权重应该如何测算,应该如何调整?而不是人云亦云泛泛而谈。    2,细节上存在诸多漏洞,不够严谨    随便举一些例子:比如“2003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151亿美元,增长39.0%;实际使用金额535亿美元,增长1.4%,其中616亿美元没有到位,可见资金规模的庞大”这一事实是如何来论证游资巨大的?如果外资签了合同却没有实际资金到位说明游资巨大?    “据报道,当前这些“热钱”并非仅是坐等人民币升值,而是积极投身于中国的房地产、期货、证券等领域,进行的是“双重投机”。”这是谁的报道,引用何方神圣?    “国内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也不应该只是温州抄房团的杰作,全国范围如此巨额的资金运作,不是国内的闲散资金可以支撑的,近期在上海,境外人士购房就不在少数。”是谁说的,只是你的感觉吗?    “通过发行债券冲销,虽然可以一定程度减少货币投放“,在这里不是债券而是票据。不要搞混了金人庆和周小川的工作!    3,论据和论点之间存在诸多偏差  比如,你说汇率升值15%可以改善人民生活,或者不会对出口存在很大的冲击,如果能找到适当的论据来证明你的观点,这当然是很好的论点,但是你所罗列的数据并不能从逻辑上证明你的观点。如果你要说中国出口产品即使提价15%也是很有竞争力的,那么你至少应该提一下现在中国中国那些产品在那些市场至少要比同类产品低15%。    其他的诸如让人民币浮动之后的好处大部分是出于想当然而没有经过论证。    比如:&稳定性。浮动汇率制下的投机主要是一种稳定性投机,因为投机者只有在汇率低于均衡水平(低估)时买入,或者汇率高于均衡水平(高估)时卖出才能获利。而固定利率下的投资是无风险的,失败后还可以按固定汇率水平进行抵补交易,大大刺激了投机活动的发生&这段话中你认为浮动的汇率比固定的汇率更容易稳定汇价,这需要进一步的解释为什么你认为会这样?那为什么浮动汇率导致了亚洲金融危机而中国却因为人民币不可兑换和固定汇率而逃过这场风波?    4, 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符,而且英文存在很多歧义。    综上所述,总得分为:40
  作者:kevinisonline 回复日期: 12:47:19 
    我是卧底     .cn?         加 我qq吧   ----------------  没错,已加
  to :一无是处啊
       4, 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符,而且英文存在很多歧义。  我最关注的是这个
我英语不怎么样 可以具体点知道下怎么修改嘛?  我明天就要定稿
所以如果看到请尽快 帮忙
谢谢      对你的意见很感兴趣
我刚刚翻了一下 你的贴子
至少我们都去过西部  
必须说在很多问题上你的认识超越我  我可以保证所有的数据和你所引用的话 出处都可查阅 尽管一两个出处不是很正式
由于文本的关系 这里没有贴图 和 公式 以及 脚注  关于具体操作 我想如果不出意外
文中的意思是 赞同一步到位式改革  初稿确实在结构和命题上存在硬伤
现在已经做出了修正  建议升值15%,是基于如下考虑: (1)各种对人民币低估的计算,最小值都在15%左右。其中高盛公司运用全球汇率均衡模型,测试的结果人民币的低估幅度在15%左右。《人民币被温和低估 胡祖六主张尽快改革汇率制度》新华网 。 (2)15%的升值不会对我国的商品出口造成的打压,同时出口收入的上升可以使政府有了取消大部分出口退税的补贴的可能。 (3)15%的温和升值对我国的引进外资增长基本不会有影响。         4, 英文摘要和中文摘要不符,而且英文存在很多歧义。  我最关注的是这个
我英语不怎么样 可以具体点知道下怎么修改嘛?  我明天就要定稿
所以如果看到请尽快 帮忙
谢谢    我得导师只要是研究保险的 讲师
所以 除了格式和结构 不能得到太多帮助      浮动汇率和国际货币的部分我已经删除
所以暂时先放一边      很感谢你的意见
过两天看看我的定稿
呵呵    
    我的表述上是有点不到位
很多自己想到意思没有写全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陈平:汇率是一场大国的游戏    .cn
【 11:31】证券市场周刊/吴晓兵
    --------------------------------------------------------------------------------        【《证券市场周刊》特别声明:《证券市场周刊》网络版版权已授予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拥有最终解释权。各报刊、网站凡转载《证券市场周刊》网络版文章,均需事先获得和讯网许可。和讯网保留法律追索之权利。和讯网联系电话: 42,6077 电子信箱:.cn】  
           20世纪90年代的产业外移是日本的产业大规模移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移到中国。如果人民币升值,结果并不能使产业回归美国、日本,只能使得中国沿海出口加工业转移到比中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比   如说越南、印度甚至孟加拉国。  当前关于人民币汇率的讨论可谓如火如荼,有言升值有利于中国人民福利者,有言不升值有利于中国经济稳定者,有言改盯住美元为盯一揽子货币者,有言放开人民币汇率浮动范围者。真是众说纷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陈平教授向以观点独特著称,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便对中国历史深有研究,20世纪90年代又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普里高津研究混沌理论,结合物理学和经济学的知识优势,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研究非均衡的经济学体系,常从战略高度观察世界、分析中国的问题。他对人民币汇率会有什么精彩之论呢?      寡头主宰国际金融市场  《证券市场周刊》(下称《周刊》):最近关于人民币何时升值的讨论再度热烈起来,究竟是哪些因素决定了一国的汇率?谁又是左右国际外汇市场的主要力量?陈平:在现代经济学当中,汇率理论是最没有共识的理论。其中一个理论认为汇率是由购买力平价、利率平价来决定的,购买力平价就是说哪个国家通货膨胀率高,货币就会贬值。有人认为长期来看这个理论是成立的。通货膨胀变化是因,汇率变化是果,但实际上汇率变化要比通货膨胀变化快得多,所以这个理论基本上是没有什么用处。      决定汇率的因素很多,除了通货膨胀、一国贸易状况、国民经济增长率,利率水平也同样是重要因素,最后更多的是心理预期的作用。有一个与之截然相反的理论认为汇率完全是炒作的,毫无规律,这就是随机游走理论。实际情形在这两者之间,汇率变动主要受少数垄断金融机构左右,包括外汇市场在内的国际金融市场是一种垄断竞争的格局。      《周刊》:在现实的外汇市场中,均衡汇率是否存在?陈平:现代经济学分成两派,一是均衡学派,他们专门掩盖经济学里面的不稳定问题;而我们属于非均衡学派,专门揭发经济学里面的不稳定问题。      可以说现代经济学的理论都是极端理论。拿汇率来说,一种极端理论认为均衡汇率是存在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可以支持这种假设。但是如果认为均衡汇率存在的话,就必须假设外汇市场是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但实际上连被公认竞争激烈的中国家电市场都不是完全竞争的,真正大的家电企业就那么一、二十家。      另一个极端理论就是垄断竞争。实际上外汇市场上的炒家数量远远低于股票市场上的炒家,所以我们马上就会意识到国际金融市场基本上是垄断竞争的模式,而不是完全竞争的模式。既然是垄断竞争的模式,讲汇率均衡就完全没有根据。也就是说,国际金融市场大的走向,主要由几个大国的政策决定,小国没有多少游戏的空间。      《周刊》:造成小国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任人宰割的主要原因是什么?陈平:从当今世界金融格局来看,美国不但有金融霸权,还有经济信息霸权。国际金融资讯主要是由美欧国家控制,各种各样的信用评级权威机构都在美国手里。以东南亚金融危机为例,当时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率、外汇储备、外贸顺差、制造业竞争力、储蓄率等等都比美欧国家强,但金融市场上的信用评级都比掌握霸权的美欧国家低,信用评级贷款要受美欧裁判制约。所以出现风险的时候,资本首先从这些国家撤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金融秩序。所以说金融霸权是一个游戏,在羽翼丰满之前是不能参加的。      浮动汇率与固定汇率的比较  《周刊》:相对于中国目前的汇率体制,浮动汇率难道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陈平:按照芝加哥学派的逻辑,作为现代化的标志,经济越发展越应该走向汇率浮动,我认为这是误导。蒙代尔对我说,他非常赞成中国的汇率体制,他认为日本经济十年上不去,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日本采取错误的汇率政策,他甚至建议日本应该仿照中国,退回到固定汇率。在汇率机制方面我赞成蒙代尔的观点,那种认为越落后的国家越要固定汇率,越发达的国家越要浮动汇率的观点是不对的。所以我支持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      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观点是为发达国家利益服务的,尤其是美国利益。有这样一句话:&你不要照美国人说的做,你要看美国人做什么就做什么。&美国历届政府,不论共和党还是民主党,没有一个照芝加哥学派做的。但是在对外宣传制造舆论的时候,芝加哥学派非常有影响力,让发展中国家误以为芝加哥学派是正确的,结果吃了大亏。      《周刊》:有哪些例子可以证明美国的言行不一?陈平:比如二战后,欧洲国家和日本都处于破产边缘。按照芝加哥学派理论,美元应该大幅度升值从而达到外贸平衡,美国这么做了吗?根本没有。美国实际上是在马歇尔援助的名义下,大规模向日本、欧洲还有其他国家提供美元出口的信贷,然后使得美国剩余产品占领几乎全世界所有市场,这促成了美国二十年的经济繁荣。如果中国要向美国学习的话,应该学习这一条经验。      再比如说,如果美国发生萧条,美国经济学家一定会采取凯恩斯派的政策,包括共和党的小布什,实际采取是民主党的政策,就是减税、扩大政府开支。还有,墨西哥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都是政府出钱挽救银行,不让银行倒闭产生连锁反应,因为那是美国的后院。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泰国、韩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时候,叫这些国家提高利率。美国出现经济萧条是要降低利率的,现在反而要东南亚国家提高利率,目的就是捍卫西方投资人的利益。除了提高利率还要关闭有问题的银行,于是就产生连锁反应,使得本来不该倒闭的银行也倒闭了。货币贬值,使得韩国、泰国几十年赚来的资产一下就缩水了。      假如国际炒家在美国股市炒作,美国证监会要把他送到法庭上去。但是国际金融市场是没有政府的,不但没有政府,而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际上是在为西方发达国家服务的。在这种情况下,亚洲国家对抗的办法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的货币政策,否则在制造业多年辛辛苦苦赚的钱,一夜之间就被人家卷走了。      人民币升值的后果很可怕  《周刊》:目前人民币所受到的压力主要来自于美国,那么美国经济的问题真的可以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吗?陈平:现在北美、西欧国际竞争力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一、凯恩斯政策采取大政府和高福利,使得美国经济增长的社会成本极其高昂;二、过度个人主义,过度消费加上过度法制,迫使企业出走。      美国企业的出走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那时里根搞星球大战,一边搞军备竞赛,一边搞减税,减税的目的是保护企业家利益,削弱大政府,削减福利。但减税的结果是财政收入大幅减少,出现了非常巨额的赤字。在巨额赤字的背景下,必须要保持低通货膨胀。因为美国从80年代开始储蓄率已经非常低了,所以美国不能像凯恩斯时代那样把自己当成一个封闭经济。现在美国的国债和美国的投资主要是靠外国资本来维持,通货膨胀率高的话资本就要外逃。美国从50年代到60年代,一直是以持续高通胀来解决就业问题;到80、90年代尤其是90年代美国是非常低的通货膨胀率,很多人认为这种做法很高明,实际上是没有办法,如果通货膨胀高大量资金就会外逃,美国经济就会崩溃。      这么高的财政赤字要么产生高利率,要么产生巨额外贸逆差,要么就是高通货膨胀率。这三条因素甭管哪一条,都造成一个结果,就是美国的产业不断外移。80年代是制造业外移包括纺织业、钢铁业,最后只有几个产业留在美国国内,一个是好莱坞,好莱坞的音像产品在全世界还是垄断;一个是飞机,但也遇到欧洲空中客车的强烈冲击;再一个是IT,但IT在90年代过度投资,所以现在连这个产业也大规模的外移。越是外移,美国越是要保护既得利益。 于是现在美国人很恐慌,但这个恐慌是美国自己的问题造成的,跟汇率没有关系。美国产业外移是源于高福利社会、大政府再加上过度消费、过度法制,使得美国劳工成本远比国际市场高,国际竞争力不断下降。无论人民币汇率升还是降,都改变不了这个事实。所以美国一些人总是对人民币汇率制造压力,这是没有道理的。      《周刊》:很多人认为要把日元升值的灾难性后果作为前车之鉴,你认为应如何看待日本的教训?陈平:在&广场协议&之后,日本犯了两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它他的巨额贸易顺差拿去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房地产。那个时候美国地产都卖给日本了,像豪华别墅、摩天大厦等。等到美国通货膨胀率上升,汇率变动,日本在美国的投资几乎全部输掉。同时因为日元升值,所以造成日本房地产狂飙、股市狂涨,结果是全面抬高了日本的劳工成本,削弱了日本的国际竞争力。而且房地产的价格相当有刚性,地产一跌,所有金融信用都跟着缩水。所以这次的产业外移是日本的产业大规模移到东南亚,再从东南亚移到中国。所以如果采取人民币升值,结果并不能使产业回归美国、日本,只能使得中国沿海出口加工业转移到比中国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比如说越南、印度甚至孟加拉国。所以芝加哥学派讲人民币应该升值的人,完全不了解历史的基本经验教训。      人民币升值是没有头的,只要中国政府松口,说升值5%,马上热钱进来就会升值10%,升值10%更加证明预期是有道理的,就会升值到20%,升到什么时候?现在所有国家中央银行的外汇储备加起来都没有外汇市场一天的交易量大,中央银行根本不能控制市场。一旦人民币升值,上海、北京等沿海城市的房地产都会狂飙,股票也会狂飙,狂飙完了以后产业增长就下来了。而且产业技术更新很快,计算机两、三年就换一代,钢铁工业、家电产品十年就换一代。现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的制造业,非常容易在五年到十年之内全部转移到比中国更穷的地方去。这一段时间内中国如果没有自己核心技术,而是大规模依赖西方的话,中国经济的增长就很脆弱,升值的后果也就更加可怕。      《周刊》:那么在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很高,同时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中国应该怎样应对?陈平:现在中国和日本在大量购买美国国债,使得美国在经济萧条、而且储蓄率非常低的情况下,仍然能够维持低利率。我认为对美国国债的投资将来会给中国带来巨大损失,现在国际金融市场很不稳定,包括很多美国经济学家都认为美元要大幅度贬值。何况现在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非常强劲,外贸顺差又不断增加,如果持续购买美国国债的话,就等于增加中国的基础货币。      我建议的替代办法很简单,第一,中国政府不需要追随美国政府维持非常低的通货膨胀率。美国维持通货膨胀率是害怕外资外逃,而中国国民储蓄多的是,现在中国银行效率非常低,存贷差还在不断扩大。拿外汇储备买美国国债,等于是用中国的外贸顺差补贴美国的经济。中国国有银行呆账非常巨大,这种情况下,适度通货膨胀可以让呆账缩水,而不是现在进行疯狂扩大贷款规模做大分母,那是制造新一轮的呆账。就像日本战后那样,把呆账挂起来。靠通货膨胀缩水的话,既减轻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又减轻消除坏账的负担。所以我认为现在中国中央银行拿美国做标准,认为经济过热,把控制通货膨胀作为政策目标是不恰当的。中国有5%、6%的通货膨胀率没有关系,当然不需要两位数,到10%以上问题就比较严重了。而且经过九十年代大规模投资,中国几乎所有的行业产能都已过剩,这些行业都出现了通货紧缩,所以中国可以选择采取适度的通货膨胀。      第二,现在中国民间集聚了大量的资本,所以应该放松汇率管制。我不赞成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如果完全自由兑换就给国际游资炒作以可乘之机。但可以放松中国资本流出的限制。原因是在美国经济不景气、股票市场也不是很贵的情况下,中国民营企业手上掌握的钱与其交给国家外汇管理局买美国国债,不如让国内有竞争力和大量出口的企业,购买美国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真正技术更新换代快的都是中小公司,它们掌握很多技术,一个经济泡沫破了以后很多公司就廉价出售,可以把它们买下来,中国技术就可以更新换代。      另外,现在中国赚的外汇只占产品售价的很少一部分,一个芭比娃娃在市场上卖十多美元,付给中国深圳工人的工资只有几十美分,绝大部分利润都让中间流通环节赚走了。而美国市场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渠道掌握在美国人手里,也就是说美国销售网络的霸权还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政府把民间外汇买美国国债补贴美国经济,不如让民间资本自己根据全球扩张的需要,让他们收购相关行业销售网络的控股权。当然,对于出去进行黄金、美元和房地产投机的资金应该加以限制。      《周刊》: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政治上的意义又是什么呢?陈平:人民币在相当长时间里面保持稳定,可以解决掉很多政治问题,也可以稳定中美关系。到目前为止美国还是中国最好的伙伴,美国和中国的紧密关系,包括中国购买美国国债和人民币低汇率,也是稳定中美关系的最佳办法。假如中国改成盯住一揽子货币,包括欧元和日元,美元马上就会动摇,然后大批资本外逃,全球化也随之动摇,中国与美国之间的贸易会大大下降。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面,稳定的汇率将使得人民币成为实质上的硬通货,而且对于稳定中美关系,带动周边国家经济都可以起到良好作用。这样,中国就有可能成为21世纪经济的龙头。在这一点上,中国政府应该有战略眼光,不要听市场上炒家的鼓噪,他们的钱已经进来了,就等着你松口,你说人民币升值5%,他马上就赚了,然后压你升10%,一直到你崩溃为止。我的观点就是这样。      陈平简历      1968年毕业于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1987年获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物理学博士。现任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副主任(主管研究);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校区普里高津统计力学与复杂系统研究中心研究科学家;比利时索尔维国际物理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我还向请教一个问题  实际利用外资是怎么计算的
是以到帐为标准  还是以项目启动?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固定汇率制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