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小学语文论文教学论文应从哪方面来写

――来自《由语文“被下岗”所想到的》作文启示  
一般来说,驳论文比立论文易写一些――因为写驳论文,就如同进行战斗攻击,只要找到防御方的任何一处漏洞予以有力一击,就可能致对方于死地;而写立论文,则如同进行战斗防御,必须保证整个防线不出现一处致命的漏洞――否则,整个防线就会崩溃。  
但万事都有例外。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一些写手会感到驳论文比立论文难写。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什么办法予以解决呢?  
答案是:将驳论文转化为立论文来写。  
下面,我们以陈歆耕发表在日《人民日报》上的《由语文“被下岗”所想到的》为例,来说明这一问题。  
《由语文“被下岗”所想到的》批驳的中心敌论,是“语文应该‘下岗’――退出教学和考试的舞台”。根据这一敌论,作者首先确立了与之针锋相对的正面观点――也即中心论点:“‘被下岗’的不应该是语文,而是那些人文素质低下的教育管理者”。  
随后,作者围绕这一中心论点,确立了三个分论点:一、包括语文教育在内的人文教育,可以滋养人的心灵,强化国人的民族情感和爱国情操,所以语文教育不能“被下岗”;二、语文也具有理工类学科一样的“实用”价值,所以语文教育不能“被下岗”;三、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使人骤然高贵起来,精神和心灵的高贵,需要长期的人文修炼,所以作为人文教育重要内容的语文教育不能“被下岗”。  
接着,作者以立论的形式,依次对三个分论点进行了正面论证――  
先后引用一位“有识之士”的话和都德《最后一课》中的经典语句,从轻重两个层面论证了第一个分论点;  
先后引用“非语文出身”的著名自然科学家钱学森和著名数学家苏步青的话,从“旁人”的角度(这样更具说服力)论证了第二个分论点;  
先后以比喻(“山顶上匍匐的小草,永远是小草;山涧深谷的青松,永远是挺拔的青松”)和举例(“富二代”、贪腐官员与“孝子贤孙”的行为和表现)的方式,论证了第三个分论点。  
最后,在上述三个分论点的基础上,作者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被下岗’的不应该是语文,而是那些人文素质低下的教育管理者”的结论。  
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将驳论文转化为立论文来写的四个步骤――  
一、找出驳论文的中心论点――也即驳论文要批驳的中心敌论;二、根据中心敌论针锋相对地确立出立论文的正面中心论点;三、根据立论文的正面中心论点,确立或分解出若干个分论点;四,以摆事实、讲道理等方式,依次对分论点进行论证;四、归纳出与中心敌论相反的正面中心论点。  
附――  
由语文“被下岗”所想到的   
&&&&&&&&&&&&&&&&&&&&&&&&&&&&&&&&&&&&&&&&&&&&&&
&&&&&&&&&&&&&&&&&&&&&&&&&&&&&&&&&&&&&&&&&&&&&&&&&&&&&&&& 陈歆耕  
&& &上海六所高校自主招生测试,其中四所不考语文的做法,引起了社会的热议。不仅是考生和家长觉得无法理解,更多的有识之士对此“荒唐”的举措也提出质疑和批评。  
  语文在四所高校招考测试中“被下岗”,决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它折射出的是整个社会对人文素质和教育机制对人文教育的极度不重视。招生方给出的解释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曾几何时别的学科都是必要的,母语教育却成了首先要减的“负担”。作为一个中国人,对持有这种观念和意识的做法,只能唏嘘感叹。一位有识之士指出:“现在很多学生往往以人文知识的缺失为代价来换取专业学科知识的高积累。在专业知识的高墙之上,却面临心灵闭锁、沟通障碍和情感脆弱等人格危机。”不重视人文教育,所带来的后果恐怕还不仅仅如此吧?看看都德《最后一课》中是怎么说的:“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一个国家、民族的语言,是这个国家民族文化的载体,离开了本民族的语言,就等于抽去了民族文化的脊髓,更何谈传承民族文化的传统?  
  即使就从有没有“实用”上来考量,语文“被下岗”,也存在着短视的观念误区。钱学森晚年最惦记的一件事是,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他认为,学校教育理、工、文应该兼收并蓄,“学理工的要懂一点文学艺术,特别要学会文学艺术的思维方式。科学家要有点艺术修养,能够学会文学家、艺术家那种形象思维……科学的创新往往不是靠科学里的这点逻辑推理得出来的,科学创新的萌芽在于形象的思维……”复旦大学老校长、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说,“如果哪天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我第一天先考语文,如果语文不及格,就不用参加其它的考试了。”可以举出许多例证,很多伟大的科学家都具备了很高的人文修养和造诣。那些让语文“下岗”的大学招生决策者们,为什么不研究研究一部科学发展史,与人文发展史有着什么样的关联?  
  一个人拥有大量的物质财富,可能在“一夜之间”。如中一个六合彩、继承一笔遗产、买了一笔突然疯涨的股票,都可能在倏忽间造就一个富翁。可是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使人“一夜”高贵起来,精神和心灵的高贵,需要长期的人文和人格的修炼。山顶上匍匐的小草,永远是小草;山涧深谷的青松,永远是挺拔的青松。看看当下,有多少中国人其实是过着一种“富而不贵”的生活啊!那些开着豪华轿车,却横冲直撞、草菅人命的“富二代”;那些利用权力非法疯狂攫取,拥有几十套房产却找不到精神家园的贪腐官员;那些送一个“三陪女”做礼物给老人祝寿的“孝子贤孙”……都在警示着我们思考,一个富裕起来的民族,如何同时是一个心灵和精神高贵的民族?我们的教育再也不能仅仅是提供创造物质财富的技能了,我们更应该关注人的心灵。人文教育的缺失和弱化,将会给我们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建议测试一下某些大学校长的人文素质,“被下岗”的不应该是语文,而是那些人文素质低下的教育管理者。  
本站关键字:金笔作文&作文培训&小学作文&
作文教师培训&中学作文&作文素材&作文加盟&
作文教师培训&作文品牌&教育年会&
素质教育&作文&作文网&
校长管理培训&办学指导&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朗程特色教育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电话:5 Email: 本站特许备案号:反思当下的中学语文教学
内容摘要:审视当下的语文课堂,切实存在许多问题:孤篇教学,有点无面;名为&新设计&,实成&新牢笼&;&问&&答&模式,形成依赖;&面对全体学生&变成&妨碍多数学生&;有限的学习交流,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课堂的总结往往重知识,轻评价等等现象,语文教师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真正把教学搞好。
关键词:语文优质课 弊端现象 改正途径
碧波万顷踏浪来,汽笛一声冲霄汉。国力提升,举国振奋,举世震惊。然而科技水平的低下成了制约中国发展的难题。&科教兴国&的策略为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然而反思现在的语文课堂,又切实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中国的教育才能为祖国的腾飞插上理想的双翼。
为什么现在的教育必须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这是因为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即便是优质课的设计)也存在着诸多弊端。
一.孤篇教学,有点无面
传统的模式中,教师往往只注重对一篇课文的探究,而往往忽视对整个单元、整册书甚至整个教学阶段的把握,因为他们往往没有注重这篇课文真正的地位,因而也不会去审视编者的意图。他们不会实现由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因而也无法去思考这篇课背后所涉及的政治、思想、文化价值。因而,即使课堂设计很热闹,学生掌握的知识也会很有限,学生也只是学一课忘一课,而没有弄清为什么学习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与自己的生活、时代有何联系,因而也不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二.名为&新设计&,实成&新牢笼&
课堂40分钟,往往由教师包办,虽说有些优质课也是由老师苦心设计的。然而设计者,必有其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安排。虽然任何教学都会有流程设计,然而过细的设计即便也有学生自主探究的环节,但这探究的时间、空间又有多少?我也听过无数的优质课,统算了下,每节课留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时间不超过10分钟。试想用10分钟去挖掘他们想知道的东西这无异于白日做梦。所以教师给学生抛出一个个他们预先知道答案的问题(即笼),让学生简单思考即罢。这与让学生进笼有何差别?
三.&问&&答&模式,形成依赖
我们很多勤恳敬业的老师都信奉韩愈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句话,却忘记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因此对学生提问题的态度大加赞美,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真可谓是殚精竭虑,诲人不倦,然而我们知道,知识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习得的过程,如果我们对学生的问题有问必答,势必会削弱学生探索的热情。非洲为什么有很多懒人,只因为食物来得容易,我们为什么有很多懒学生,只因为学生&题来张口&,教师&有问必答&。
四.&面对全体学生&变成&妨碍多数学生&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所设计的教学问题往往面对全体学生,当然有些优秀的教者也会在题目难度的设计上有一定坡度,但我们观察到,不加区分的面对全体,对于那些基础好、能力强的孩子,他们很快就能完成习题,因而他们要用很多时间去干等,而这等待的无聊与苍白,只有他们能深知。而基础差的学生,他们跟不上节奏,课堂的紧张、压抑让他们想逃避。其实无论是等待,还是紧张,其实对学生都是伤害,它让前者由精英变凡夫,使后者由凡夫变得叛逆。
五.有限的学习交流,不利于学习兴趣的保持
随着社会的进步,学生个性的张扬,许多学生希望有自己的主张、见解,希望能在课堂上展现自己的思想、才华,然而有限的交流时间让很多想说的孩子都没有机会。另外这些交流自然往往是老师提出的而不是学生在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因此,这种被限制的&自由交流&实际上并不能保持孩子长久的兴趣,更不利于学生探索热情的提高。
六.课堂的总结往往重知识,轻评价
一般传统教学中,总结往往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它能帮学生梳理知识,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印象,然而教师往往忽视了对参与学习的人的评价。长期以来的暗示会让学生以为努不努力一个样,答与不答一个样,这将极大地挫伤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学生习惯的养成带来灾难。
那么,该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呢?我以为可从以下几点进行尝试。
首先,教师要熟悉教材系,高屋建瓴,为学生撑起一片探索的天空。
教师的任务决不仅是把每一篇课文教好,还要注意思考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知的欲望,这就要求教师熟悉整个阶段教材的设计,领悟编者的意图,明确单元培养目标。此外,教师还应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去透视每一篇课文背后隐含的历史、文化价值(即大主题),力求将课文的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例如讲《拿来主义》,可引导学生就如何对待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进行探究,并联系社会对圣诞节、情人节、哈韩、哈日等文化现象进行思考。讲《阿Q正传》可从国民性的弱点进行探究,以便更深刻认识周围的人。这样学生能将所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并用所学指导生活,从而能广阔地认识人、社会、宇宙。
其次,粗线条的问题设计反而能给学生更大的自主探究空间。
我们说语文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主,虽然如此,我们可让学生在大主题的探究中自主决定听、说、读、写的内容。如讲《拿来主义》,我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看待外来文化和本国传统文化,各小组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对课文的学习,同时动手查有关资料以及相关评论,并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这样学生可自主决定材料的取舍,并通过合作探究,归纳出一个集中的主题,规范成文字,准备交流。在这过程中,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同时学生也享受到了更多的自由。反之,如果教师问题设计过细,则往往会束缚学生自主能力的发展,也不利于孩子自我效能感的发现与提升。
第三,教师应做学生探究的指南针和攀登的&脚手架&。
给学生自由学习空间虽然是好的,但对于学习能力不很强的学生往往会心生迷茫。这时教师就应从知识、技能上提供支持。给学生适当的指点帮助,甚至为学生提供查阅资料的工具。但切记,指点帮助不等于提供答案,剩下寻找的过程只能让学生自己完成。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更多,探讨更深,乐趣更大。
第四,与任务相配的练习要有差异性,以促进不同学生自我效能的提高。
对学生任务的安排以及最后练习的检测,教师应在保障听、说、读、写能力训练的同时,安排难、中、易等各种题型,每个学生在各自能力训练范围内自主选择所做题目,教师对难易不同的题目可在分值设计上略有不同。这样对于一些成绩好的学生能激发他们挑战难题的勇气,使那些较差的学生在完成低分题后,自觉向中等题进军。事实证明,难度越大的题目越能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而学生也可在答题成功中促进自我学习效能的提高,进而促进自身素养的提高。
第五,搭建学生交流平台,最大限度地促进学习交流与互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了手机,然而如何引导学生利用好手机网络,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学习,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我们可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创建一个班级QQ群,让学生随时碰到问题随时进行交流。此外我们还可在教室开设交流角,让学生将疑问用便签贴在交流报上,然后互相解答。这样学生在规范自己言行的基础上定会充分享受学习交流的乐趣,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
第六,总结交流,做好科学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每个小组都会有自己的成果展示,这时我们就可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另外教师应注重对学生探索热情、态度、组织方式、努力程度、进步程度等方面的评价,充分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同时针对不足提出看法,鼓励学生不断进取。
风流人物数当代,大好春光看今朝。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教育的改革必将走过烈日炎炎的盛夏,迎来硕果累累的金秋。我坚信我们每一个教书人心系教育,锐意进取,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切实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定会实现&少年雄于地球&&国雄于地球&的美好愿望。
胡登峰,男,教师,现居湖北黄陂。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高中语文]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
&|&&|&&|&&|&&|&&|&&|&&|&&|&&|&&|&&|&
& 今天是:&&& 欢迎您光临[3edu教育网]!本站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您最希望得到的,正是我们最乐于献上的。
◆您现在的位置:&&>>&&>>&&>>&&>>&论文正文
[高中语文]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
[高中语文]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
[高中语文]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
一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不够,不同主张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不够。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逐渐现代化,语文教学作为中学的一门基础学科,越来越显得不能很好适应即将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学生在语文素质,特别是语文能力方面的实际需要。因此近一两年内,各地语文教师、语文教研工作者以及关心语文教学的学者、专家都纷纷对当前语文教学提出批评,强烈要求从素质的要求出发进行改革,乃至汇合成一个响亮的呼声:“语文教学非改不可!”  当前语文教学究竟存在哪些问题呢?我认为主要有如下四方面“不够”。  一是语文学科理论研究不够,不同主张之间互相交换意见不够。  从制订语文教学大纲到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语文教学,都需要以正确的学科理论为指导。就语文学科的性质来说,1963年部制订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草案)》明确提出“语文是学好各门知识和从事各种工作的基本工具”,这是建国以来第一次在语文教学大纲里确认语文具有工具性的学科理论。经过30多年教学实践迄今工具性仍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但工具性应怎样体现在语文教学任务中、怎样体现在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中,以及怎样体现在语文水平测试中,都还是处在不断探索的过程。先后颁发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教学任务有不同提法,多次改编和修订的语文教材内容有不同安排,每位语文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不同掌握,乃至大大小小语文能力测试也各有侧重点,这说明怎样从工具性出发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明确。1996年国家教委基础司编订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供试验用)》对语文的性质重新作了说明:“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两个“最重要的”讲的都是工具性,语文作为学习和工作的基本工具包含在“交际工具”里;而交际工具的内涵扩展为“文化载体”,这表明也是传播文化的工具。但语文学科又应怎样体现文化载体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仍然不够明确。此外,也有人认为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应当突出它的人文性,以人文性取代工具性。但究竟是工具性还是人文性更能体现语文学科的本质更可作为带动整个语文教学的基本理论。这还需要作进一步研究。语文学科在理论认识上存在着不少问题,对于这些问题语文教学界各家主张不尽相同,但长时间以来很少开展泛讨论研究。因此,应当提倡互相交换意见,包括对现行各套语文教材和各种教学方法的比较和评议,以逐渐求得共识。  二是对过去语文教学改革工作科学不够,特别是对历次新编语文课本试验和修改不够。  建国以来,语文教学在不断的探索和改革中,已经积累了50年的经验。深感遗憾的是,这些经验却缺少应有的科学。前20年,主要有两次大的改革。一次是1956年强调语文学科的文学性,实行文学与汉语分科教学,制订了文学教学大纲和汉语教学大纲,在中学阶段创立了文学教学体系和汉语教学体系,分编为文学课本和汉语课本。但试行不到两年,只编出大部分课本,分科教学就被取消。另一次是 1963年突出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偏重读写能力的培养,制订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建立了新的语文教学体系,编写了新的语文课本。但试用也不到两年,课本只编出小部分,编辑方针又被改变。两次改革都未取得完整的经验,也未作出一定的科学。中国“十年文革”期间,整个工作遭受破坏,语文教学也处于混乱状态。后20年,从“拨乱反正”开始,语文教学在恢复一些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做了进一步的改革试验,直至提出“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实现多样化”的方针。在这段时间内,新制订的语文教学大纲又经过多次修订,全国通用语文教材也随着几经改编,各地涌现的语文实验教材也边试用边修改。但仍然很少见到一些有比较科学的性经验公开发表或者展开讨论。总起来说,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改革工作中一个很大的缺陷就是缺少科学。不对过去的改革工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就难以对改革中的一些基本问题提高认识,也就不能为进一步的研究工作和改革工作提供重要的历史经验。  再就历次新编语文课本的试验和修改情况来说,还存在着不够规范的问题。例如试验新编课本,往往不明确试验要求,不订立切实可行的试验,不安排对比试验,不研究试验中发现的问题,不做试验记录和各类统计,不随时征求对试验课本的修改意见,以及不认真做好阶段评估和试验。这样就把课本试验工作等同于一般教学工作,缺少试验的科学态度和研究精神。修改课本也往往局限于编者主观上所能接受的或者工作难度不大的,做一些修修补补,不解决试验中所反映的重要问题,不要求更多的改革和创新。像这样的试验和修改无疑都是容易走过场的,不可能为教材改革孕育出真正的科学研究成果。就以50年代新编的文学课本来说,试用时都一片叫好声,说是选材精当,内容丰富,系统性强,编排新颖,教师有教头,学生有学头,似乎这次改革已经成功。但全国正式使用以后,各地反映的问题就多起来,甚至提得越来越严重,很快变成一片反对声。这就说明这套新编课本未能从实际出发认真试验,也未能及时从试验中发现问题认真修改。  令人欣慰的是,这次人教社编写的,1997年起在两省一市试验的高中语文新教材,注意了这方面的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效。  三是教学方法基本上是老一套,改革和创新不够。  20多年来,随着整个语文教学的改革,语文课教学方法也作了一些改进。不少语文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不但教得实,而且教得活;有些教师不但研究教法,还研究学法;还有些教师注意运用电化教学手段,近来也有把电脑搬进课堂的。他们在不断探索和改进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但从大面积学校来看,一般语文课的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老一套。例如,主要由教师讲,满堂灌;普遍采用“三大块”教法,机械地划分段落大意,简单地归纳中心思想,抽象地概括特点;“三多一少”的现象仍然存在,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思想意义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具体内容多了,脱离课文的语言文字架空分析表现方法多了,而相反的是,扎扎实实的语言教学少了。又如,作文前缺少必要的启发和指导,批改作文忽视语言通顺不通顺,未能教给学生怎样把不通的改通,怎样从写通到写好。如此等等,问题很多。至于有些教师不会说普通话,不会朗诵,不会写通顺文章,乃至不会使用电脑,那就更增加了教法改革的困难。总之,一般语文教师多习惯于老一套教法,缺少改革和创新。为数不少的语文课,可以说教得呆板,教得空泛,教了不管用;学得枯燥,学得厌烦,学了不会用。这就无疑会严重地影响语文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是语文水平测试的问题较多,特别是命题工作科学性不够。  从平时的课堂教学到中考、会考,语文水平测试问题比较突出。就读写听说四项来说,听和说未列入测试范围,一向是被忽视的;读的测试最成问题的是,增加了似是而非的选择题,似乎是在与学生为难;写的测试尽管变换作文方式,终因缺少合理的评分标准,分数高低往往可以随意而定。总的情况是的量越来越大,所命的题越来越别出心裁,学生考得头昏脑胀,交卷后甚至估计不出自己的成绩是好是坏。  命题是个大问题,测试能否准确地反映学生的语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要看所命的题是否合理。现在各地中考和会考,都是临时请几位教师集中在一起命题,几个人一商量,匆忙中题目就出来了,只要试卷上不出差错,分数拉得开,命题工作就算顺利完成。至于考后的试卷分析,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议论一阵也就过去了。这说明命题工作缺少科学研究,也不广泛征求意见,最明显的是尚未建立起科学题库作为一定的依据,因此迄今仍存在着严重的主观随意性问题。  针对上述四方面“不够”,以下谈谈我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些构想和主张。  第一,必须进一步明确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  语文是一门以语言文字为主要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它具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和知识性,但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其他性_质都是因为有了工具性才形成的。语文学科性质决定语文教学任务。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是工具性,决定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也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语文学科的其他性质,决定语文教学还有思想、文学和知识传授(包括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理论知识和历史社会生活知识等文化知识)的任务。总起来说,进行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思想是它的重要任务,文学教学是它的特有任务,知识传授是它的必要任务。思想、文学和知识传授都是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基础和核心来进行的。因此可以归结为:语言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明确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和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并根确基本性质与其他性质的关系,明确性质与任务的关系,明确基本任务与其他任务的关系,这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就构成整个语文教学比较切合实际的理论认识框架。  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对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其一,了建国以来在处理语文学科性质和语文教学任务问题上的历史经验。历史上的语文教学长时间强调思想性,有时强调文学性,有时只提工具性,有时还并提知识性,但处在不同阶段的不同历史条件下,这些强调各有所偏,或多或少地影响当时的语文教材和实际教学。现在出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只要坚持以工具性为基本性质,以语言教学为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和核心,正确处理三种“关系”,就有可能避免各种偏向,把语文教学研究和改革工作引上方向明确的轨道。其二,全面地体现素质的要求。语文教学在完成基本任务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其他任务,也就是在培养读写听说能力的同时,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优良的道德品质,培养对生活的爱美心态和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科学文化知识和创新能力。这些也正是中学阶段语文学科需要进行的素质,全面地体现了素质在语文教学中所能发挥的作用。因此,两种“基本”和三种“关系”是语文学科全面实施素质的可靠保证。其三,对编写语文教材和进行教学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语文教材必须以读写听说的语言教学为主要内容,并从语言教学出发兼顾其他方面教学的需要;课堂教学也必须以语言教学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讲解课文应当从语言文字出发,领会课文的思想内容(文学形象、科学文化知识),再回到语言文字。这样就能构筑成合理的教材机制和正确的教学路子,导向真正的素质。  第二,迫切需要研讨语文教学面向现代化的两个思想认识问题。  语文教学必须面向现代化,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完成基本任务和其他任务的过程中,既要继承和发扬语文教学的优良传统,又要注意体现一定的世界气息和时代精神,也就是身教时代所当教,学时代所当学,能为时代所用。这里提出两个迫切需要研讨的问题:(一)语文教学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动整个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待这个问题应当进行调查研究,并采取一些必要措施。例如在语文课本里,选编一定数量反映20年来社会变革的并可作为语言教学范例的名篇,让学生从中认识时代并学习能 反映时代新貌的语言。又如训练中,引导学生以《广告法》为依据学习写广告语言,以《合同法》为依据学习写合同语言。总起来说,就是语文教材内容必须与当前的改革开放和实际应用适当地结合起来。(二)语文教学如何适应当前整个社会生活信息化的需要。现在已处在信息化时代,学习和工作,开发和创业,都需要依靠一定的信息。语文教学也需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观念。课本里写的是书面信息,教师讲授是传递信息。学生学习是接受信息。无论写的、讲的或者学的,都要求有一定的新意或者有助于提高素质的,才能成为有益的信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就是有关语文信息积累、掌握和系统化的过程。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现在有些语文教材已经编入电脑阅读、电脑作文,教学中也有试行网上听课的。因此,我们还必须把语文教学信息化问题列为当前迫切需要研讨的重要课题。  第三,建立一个具有一定科学性和比较切合实际的语文教学体系。  按照两个“基本”和三种“关系”的理论认识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组成能体现这些“基本”和“关系”的系统教学内容。初步设想,从初一到高三,应以语言教学为主要线索.作出有序的安排。初一着重学习系统的基础语言(字、词、句、段、篇),初二着重学习各种表达方式文章的语言(记叙、说明、议论、抒情),初三着重学习比较浅近的文学语言(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初中三个年级,从学文字、学文章到学文学,也就是从语言的打好基础、语言的广泛应用到语言的初步提高。与这些语言内容相配合,学习一些实用的语法、逻辑和修辞知识。此外,还要学习一些文言词语。高一着重训练语感、思维和语言表达,高二着重学习我国文学史上的名篇和古代汉语知识,高三着重学习外国文学作品以及中外名文(非文学作品)的语言。高中三个年级,逐步提高语言的领悟能力、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个教学线索在各个年级里还要把不同内容和程度的思想、文学和知识传授都带动起来,并组织系统的应用训练和初高中毕业班学生语文读写听说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经过反复研究、讨论、实验、论证、修改,才能体现一定的科学性,切合语文教学实际。  第四,语文课教学方法力求有利于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当前语文课教法改革的重点应是,以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方法,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以及在语言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这里以举例性质提出几点意见供参考。  l.不要机械地搬用教学参考资料讲课,而应从班级学生学习语言的实际情况出发,研究应当让学生着重学些什么,怎样才容易学,怎样才学得有兴趣,怎样才学了有用,以及怎样在语言训练中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2.增强信息观念,不作脱离语言文字的架空分析,不重复介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不向学生提出不费思索就能回答的问题,不把语文课教成毫无信息价值或者“炒冷饭”的“泡沫课”。  3.教学生朗读,不要一律采用“吃大锅饭式”的齐读方式,而应当多作指名朗读,让其他学生仔细听,并提出意见。这样能使读与听说相结合,也便于教师指导。  4.鼓励学生对课文和教师讲解的内容质疑或者提出不同意见,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解作不同的理解和解答。应该把这些看作学生能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见解的可喜现象,也是课堂教学能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  5.每节课都应有一些读写或听说的练习,没有练习的教学是不完整的教学。在练习中让学生多动手,多获得发挥创新能力的机会。  6.学生作文中有独到见解、灵巧构思或者生动语言的,应大加表扬并评上高分。作文能力有显著进步的,乃至某一次有进步的,也要给予表扬和鼓励并适当加分。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往往成为学生热爱和不断进步的动力。  第五,研究语文测试理论,改进命题工作,制订作文评分标准,并建立科学的题库。  当前语文水平测试工作需要加强理论研究,明确指导思想。主要之点是,应从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出发,多测试语言文字的表达和语文知识在语言文字表达中的运用,多重视学生在测试中所表现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命题工作应做较多的改革。例如,不出偏、难、怪题,包括似是而非、与学生为难的选择题;适当增设一些允许有不同看法的开放式,鼓励学生发表创见;简化试卷结构,压缩数量,留给学生必要的思考时间;作文题不设置审题障碍,让学生一目了然,有话可说。此外,应制订科学合理的审题制度。中考和会考的,应由主管领导会同命题人员和专家经过逐题讨论或者论证后审定。研究和制订出作文从写通到写好可以量化的评分标准,平时作文以写通为及格标准,升学考试可以侧重于写好。最后,建议由省、市有关单位筹建语文科学题库,用较长时间、积累经过测试和论证的各类合格,陆续输入电脑,为命题时选择题型和研究题材提供可靠的依据。
《[高中语文]谈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意见》一文由3edu教育网www.3edu.net摘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3edu教育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损害了您的权益,请与站长联系修正。
上一篇论文: 下一篇论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小学语文论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