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平仄的平仄问题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平仄音要怎么对_百度知道
对联的上联和下联平仄音要怎么对
对联格律,概括起来,是六大要素,又叫“六相”,分叙如下:  一是字数要相等。上联字数等于下联字数。长联中上下联各分句字数分别相等。有一种特殊情况,即上下联故意字数不等,如民国时某人讽袁世凯一联: “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上联‘袁世凯’三个字和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是&对不起&的,意思是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  对联中允许出现叠字或重字,叠字与重字是对联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只是在重叠时要注意上下联相一致。如明代顾宪成题无锡东林书院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但对联中应尽量避免“同位重字”和“异位重字”。所谓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个字在上下联同一个位置相对。:所谓异位重字,就是同一个字出现在上下联不同的位置。不过,有些虚词的同位重字是允许的,如杭州西湖葛岭联:  桃花流水之曲;  绿荫芳草之间。  上下联“之”字同位重复,但因为是虚字,是可以的。不过,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异位互重”格式是允许的(称为“换位格”),如林森挽孙中山先生联::  一人千古;  千古一人。  二是词性相当。在现代汉语中,有两大词类,即实词和虚词。前者包括:名词(含方位词)、动词、形容词(含颜色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后者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词性相当指上下联同一位置的词或词组应具有相同或相近词性。首先是&实对实,虚对虚&规则,这是一个最为基本,含义也最宽泛的规则。某些情况下只需遵循这一点即可。其次词类对应规则,即上述12类词各自对应。大多数情况下应遵循此规则。再次是义类对应规则,义类对应,指将汉字中所表达的同一类型的事物放在一起对仗。古人很早就注意到这一修辞方法。特别是将名词部分分为许多小类,如.天文(日月风雨等)、 时令(年节朝夕等)、 地理(山风江河等)、官室(楼台门户等) 、草木(草木桃李等) 、飞禽(鸡鸟凤鹤等)等等。最后是邻类对应规则,即门类相临近的字词可以互相通对。如天文对时令、 天文对地理 、地理对宫室等等。  三是结构相称。所谓结构相称,指上下联语句的语法结构(或者说其词组和句式之结构)应当尽可能相同,也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对并列结构,等等。如李白题湖南岳阳楼联:  水天一色;  风月无边。  此联上下联皆为主谓结构。其中,“水天”对“风月”皆为并列结构,“一色”对“无边”皆为偏正结构。  但在词性相当的情况下,有些较为近似或较为特殊的句式结构,其要求可以适当放宽。  四是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需一致。:如:  莫放 春秋 佳日过;最难 风雨 故人来。  这是一副七字短联,上下联节奏完全相同,都是“二——二——三”。比较长的对联,节奏也必须相应。  五是平仄相谐。什么是平仄?普通话的平仄归类,简言之,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古四声中,平声为平,上、去、入声为仄。平仄相谐包括两个方面: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如:  书山有路勤为径。  ○○●●○○●  学海无涯苦作舟。  ●●○○●●○  (○为平,●为仄。&学&字按《平水韵部》为入声)  对联平仄问题不是绝对的,在许多情况下可以变通。如对联中出现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可以视具体情况而定。有的因联意需要时也可以例外。  六是内容相关。什么是对联?就是既“对”又“联”。上面说到的字数相等、词性相当、结构相同、节奏相应和平仄相谐都是“对”,还差一个“联”。“联”就是要内容相关。一副对联的上下联之间,内容应当相关,如果上下联各写一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则不能算一副合格的对联,甚至不能算作对联。
其他类似问题
对联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一般上联为仄声下联是平声
平对仄,仄对平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诸位前辈好,新人爱好,可否教导一下关于平仄的问题。_对联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53,079贴子:
诸位前辈好,新人爱好,可否教导一下关于平仄的问题。收藏
一点都不会。请教一下。以及还有其他的一些基础问题。
1楼 22:32&|来自
看联吧置顶贴
收起回复2楼 22:33&|来自
好多大神,渣渣弱势远观
收起回复3楼 23:45&|来自
希望你能学会 曾经我和你一样,现在还是娱乐吧
收起回复4楼 08:17&|来自
俺也想学,可就是大笨,老师们教教学生吧?
5楼 08:31&|来自
好多大神,渣渣弱势远观
收起回复7楼 15:13&|来自
最基本仄起平收,然后词性相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切莫三平尾,三仄尾。至于孤平有些人不那么讲究。
收起回复8楼 16:14&|来自
想知道啥子,,,
收起回复9楼 23:25&|来自
原来对句需平仄一向吟诗乱用词
10楼 20:07&|
最好的办法就是只对下联,平仄每字与出句相对就一定不会错,错也是出句者的错
收起回复11楼 17:09&|来自
好多大神,渣渣弱势远观
12楼 17:15&|来自
登录百度帐号我的游戏推荐游戏
后查看最近玩过的游戏
内&&容:使用签名档&&
想了解更多关于 ”对联“的信息,请&或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LOFTER精选
阅读(444)|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loftPermalink:'',
id:'fks_094074',
blogTitle:'对联平仄相对(交替 相谐)',
blogAbstract:'平仄相对。所谓平仄交替,它与平仄相对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指的是一个句子自身的音步(或者说音步位)之间,平仄应交替使用,否则就是平仄失替(又称串调)。只有各分句的句脚与前一音步之间,可以不考虑交替问题。平仄相谐并不是绝对的,有时为了不以辞害意,个别地方出现平仄失对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在运用排比、押韵、引用等特殊修辞手法和运用成语、典故等固定句式之类的情况下,更可以适当放宽格律要求。除了上面以音步为标准的平仄相谐原则外,还有一种是“意节说”。意节,指词语的意义单位。对联不是用于吟唱的,而是供阅览和诵读的,因而不宜套用诗词中的节奏而应强调意节!由于汉语中的字(大多数)、词、词组都有独立的意义,而有些三个字或更多字的专用词组往往又不能再作划分(如呼和浩特),因而意节的划分就相当灵活。为了在诵读时停顿合理、表意清晰,在对联中,',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6,
publishTime:5,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false,
hostIntro:'',
hmcon:'0',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关于对联的问题_百度知道
关于对联的问题
对仗的大概知道了,平仄是怎么样的呢?是跟格律诗一样偶数字平仄相对吗?还是每个字都要平仄相对呢?
提问者采纳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一)平仄归类标准  在现代对联写作、评选中,提倡以普通话四声(阴、阳、上、去)为平仄归类标准。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韵、今韵读音差异较大,为充分体会其意境和韵味,应该掌握古四声(平、上、去、入)。参见《平水韵部》。  允许用古四声创作对联,但应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韵”,对句也应遵循古韵,不应在一副对联中古今声韵混用。  普通话平仄归类,简言之,阴、阳为平,上、去为仄。(古四声:上、去、入为仄。)  (二)平仄相谐规则——马蹄韵  当代楹联界公认的平仄相谐规则是中南大学楹联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马蹄韵”规则。  马蹄韵最基本的规则:平平仄仄两两交替!这是马蹄韵对联规则的精华所在,因状如马蹄的节奏,“马蹄韵”因此而得名。  以上联为例,马蹄韵有两种平仄排列规则(平仄杆):  第一种: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种: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论是句脚平仄还是句中平仄,均应遵循此规则:  句脚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联语,每一分句的句脚字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联句,只要从上列任意一个“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马蹄韵规则。  下联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联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两两交替”规则的联句称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称为“变格”。  1、句脚平仄正格举例  二句联: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平仄)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仄平)  爆竹知人意,声声悦耳;(仄仄)  梅花晓天时,朵朵欢心。(平平)  三句联:  申奥功成,入世关通,一年好景蛇辞岁(平平仄)  兴邦业举,富民旗展,万里雄图马跃春(仄仄平)  勤廉并行,作风转变,民安国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齐治,正气弘扬,地久天长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联:  九州风物,荡漾胸中,一任他海阔天空,鸢飞鱼跃;(仄平平仄)  三晋溪山,奔腾眼底,合归我松青柏翠,鸟语花香。(平仄仄平)  申奥扬眉,入世争雄,足球圆梦,喜事桩桩强国力;(平平仄仄)  促农迈步,航天斗艳,科技兴邦,丰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联以上以此类推,不再举例。  2、句脚平仄变格举例  民意顺,国运兴,四海讴歌称盛世(仄平仄)  春风和,日色丽,九州景物换新颜(平仄平)  此例句脚平仄没有遵循“两两交替”规则(没有从“平仄杆”的最后依次向前截取),故为变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长联,有时为了联意需要或者运用特殊联格的缘故打破“两两交替”规则,即为变格。例:  新相识,旧相识,春宵有约期方值。试问今夕何夕,一样月色灯色,该寻觅。(识、值、夕,古韵仄声)  这边游,那边游,风景如斯乐未休。况是前头后头,几度茶楼酒楼,尽勾留。  (句脚押韵)  人人论功名,功有实功,名有实名,存一点掩耳盗铃之私心,终为无益;  官官称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几件悬羊卖狗的假事,总不相干。  (拆词分总)  循规曰圆,循矩曰方。当圆则圆,当方则方。或舍圆求方,或舍方求圆,圆方岂可随心变。  明事为觉,明知为悟。错觉非觉,错悟非悟。有以觉求悟,有以悟求觉,觉悟缘由阅世来。(觉,古韵仄声。普通话jue2平声)  (句脚越递)  3、句中平仄正格举例  一言句:  旧(仄)  新(平)  二言句:  诗癖(平仄)  画痴(仄平)  看水(仄仄)  听泉(平平)  三言句:  独生子(平平仄)  特种兵(仄仄平)  龙胆草(平仄仄)  马兰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来宝(仄平平仄)  八路进财(平仄仄平)  恩来立志(平平仄仄)  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无钱请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一  百花开盛世(仄平平仄仄)  双燕入农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八方盈正气(平平平仄仄)  四化涌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诗格之二  六言句:  梅报九州春讯(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处处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语欢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莺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跃龙腾向未来(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一  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变格。  碧海红霞辉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东风旭日荡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诗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为拆分句,拆分后按每个分句的字数套用上述规则即可。不再举例。  4、关于句中平仄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  此规则的要点在于:只注重双音节词组第二个字的平仄交替(第一个字则可以灵活处理)。  此规则一般应用于以“两平”或“两仄”起头的格式中,且单言句不计最后一字。  具体说(上联):三言句“一不论”(□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论”(□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论”(□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两句以上的多句联另论。  举例:  柳三变(□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仄)  张九成(□仄平。正格应为:仄仄平,此例变格:平仄平)  风清云静(□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齐放(□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此例实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为正格)  明月几时有(□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风归去(□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平平平仄)  电信九州枢纽(□仄□平□仄。正格应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变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闲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应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变格:仄平平仄仄平仄)  “一三五不论”变格处理应注意的问题: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导致联句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一般应在五言、六言、七言联句中避免此问题。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记住一句话:不能只对第三字作变格。以上联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变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联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变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联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对第一字作变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联犯孤仄,下联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后一字。)  纠正孤平/孤仄的办法:将其他单数位置的字也酌情作变格处理(其依据正是“一三五不论”规则)。例:  明月几时有(平仄仄平仄)  重见六朝名胜(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无限未来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样是“平仄交替太少,读起来缺乏音调变化”。  切记: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种律诗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变格处理。否则就会在上联出现“三仄尾”,下联出现“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联: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联: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据“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规则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五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字作变格,七言第二种律诗格只能对第一、三字作变格。  句中平仄变格之二:特殊联格  在很多特殊联格中,其平仄运用可以视作马蹄韵的变格,这些特殊联格包括叠字、复字、回文、谐趣、音韵等等。另外,上联全仄、下联全平联句也是很典型的变格。在这些变格联句中,平仄安排几乎没有了任何规律。  举例:  坐,请坐,请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复字格,上联全仄)  风声 雨声 读书声 声声入耳  国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关心  (复字格)  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  山东落花生花落东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谐趣、数字格。联脚上平下仄,极为特殊)  蔺相如,司马相如,名相如,实不相如;  魏无忌,长孙无忌,尔无忌,我亦无忌。  (此联联脚上平下仄,实因联意需要)  逝水载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说真情常来重游  (全平对全仄,古来有之)  羊年阳春扬州杨柳飏絮洋洋洒洒  燕乐艳日雁塔彦英宴宾嬿嬿姝姝  (同音异字格。2003中华世纪坛征联一等奖。本来是变格出句,但是对句做到与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体对仗十分工整,给人一种物极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规则此处略去。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提问者评价
采纳率100%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最好都对上,如果实在不行,因意境、词义等原因,第一、三、五字可以不需太严格遵守平仄的,但第二、四、六就要对仗分明(尤其平仄要相对)了!
对联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从对联看德云社一斑
& 德云社好,对子不对。看着这三对儿,都是黑白花,像而不是,是而不纯。或说是不一般,因为一般不这样。
先从形式上看一看:
&& 一、集萃天桥民间艺术
&&&&&&&综览故都风土人情
平仄如下:
&&&&&&&平仄平平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平平平
此联字对韵也和,就是平仄对不上,情况一目了然。对联一般要求词性相对,即实对实,虚对虚;平仄反对,或说平仄相对,即平对仄,仄对平。即使放宽政策,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也还是差之甚远。
二、酒旗戏鼓天桥市
多少游人不忆家
&&&&这联儿呢,平仄押韵都好,只是字不对,词不对,一看便知。姑且以打油七言一首明之,借字凑意,平仄微疾,恭请惠教。
酒旗多少没法对
天桥不忆更不搭
戏鼓游人工与整
难救整副黑白花
三、学笑艺为衣食雅俗共赏
奉高朋孝父母亲和天下
这副问题比较全面:
首先,末字平仄不对,对联最重视末字平仄情况,要求是上联末字用仄,下联末字用平。这其中道理也挺简单,就像评书里的醒木,标点里的冒号一样,上联末字仄一下把音提起来,提示下边有话说,下联末字平一下表示完毕。而此对上联末字用仄,没问题。下联末字“下”还是仄音,有问题。那情形好比,大喊一声:“听我说!”下边却不说了,并且终了也没说。挺笑的。
其次,平仄情况岂是一个乱字了得,太乱,谁见谁知。
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
即使再放松,找一个厚道人,给人家送点礼,求特事特办,也没人给你办,弄不了!
再有,就是字不对,词不对,词性不对。问题都在“雅俗共赏”和“亲和天下”那旮哒,大家方家,不赘述。
形式上的问题到此为止。
从意思上来看,这三副都不能精炼切题,生动达意。只能反映出什么地方有什么场所,什么场所里有些什么人弄啥玩意儿。面目不清,风采不具。简言之,有主题没思想。换言之,有庙无神。
尊敬的诸位钢丝社员曲迷,您一定心里有话了:你谁呀,要不你弄一副,让老少爷们儿瞅瞅。这一整,正中我的下怀,还真给老郭准备了一副。
您上眼了:
憨头憨脑一脸坏笑是非任尔
谑语谑言八方高人褒贬由之
&&&&对了,还有横批:
多多指教。
&&&&&&&&&&&&&&&&&&&&&&&&&&&&&&&&&
己丑五月初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绝平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