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苑好的论文网站 论文好发吗?

学苑论文网 发体育类核心期刊 可以吗?_百度知道
学苑论文网 发体育类核心期刊 可以吗?
我有更好的答案
发体育类核心期刊难度比较大,一般体育类核心期刊对作者的职称也有比较高的要求。该论文网站是正规注册的有限责任公司订定斥剐俪溉筹税船粳,发论文有保障,可前去面谈,值得信赖!
比较难发!但是这个网站公司值得信赖!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核心期刊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收藏本站| |
| 当前位置: &
& 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 & 紫白膏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最新范文
········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排行榜
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推荐范文
········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相关范文
········医药论文 → 中医论文紫白膏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查阅次数:460次发布人:admin紫白膏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研究中文摘要目的:观察紫白膏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本项研究将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组。治疗组患者用紫白膏换药;对照组患者用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分别记录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疼痛、肛缘水肿及出血的积分情况并进行统计;术后第6天观察统计两组治疗的综合总体疗效;记录术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观察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总有效率86.67%,用统计学方法处理,两组总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5);两组间症状疗效比较,在减少出血、创缘水肿及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P&0. 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但在消除疼痛方面两组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紫白膏具有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能明显改善术后水肿,减少术后出血,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对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且疗效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关键词 紫白膏;混合痔;创面愈合;临床研究前言痔是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文献报道不一。我国年普查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为59.1%,其中痔病占肛门直肠疾病患者的87.25%。在痔的发病人数中,混合痔占24.13%[1]。近年来有资料显示痔患者中混合痔患者约占65.9%[2]。可见混合痔又是痔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混合痔常出现便血、肛门赘物脱出、肛门坠胀、肿痛不适等症状,轻则坐卧难安,重则引致贫血、脱出嵌顿,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混合痔发展到一定程度,经非手术治疗无效后,应考虑手术治疗。目前国内外多以外切内扎术为主要的手术方法,由于肛门直肠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肛门又位于消化道末端这个特定的污染区,肛门括约肌的紧缩功能容易造成局部引流不畅,尽管术后伤口多采取开放或部分开放处理,但上述种种因素都极易导致创面愈合迟缓,给患者造成极大的痛苦。因此,如何加速术后创面的愈合是肛肠学科的一项重要课题。中医外治是最古老的治法之一,尤其对肛肠疾病,中药制剂的外用能使药性直达病所,比内服更具有优势,故《医说源流》曰:&外科之证,最重外治&。清代医家吴师机在《理瀹骈文》中曰&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 福建省人民医院肛肠科陈民藩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福建的地域气候特点,认为肛肠疾病多从湿热论治。紫白膏是陈教授治疗肛肠疾病的经验方。本课题通过大量的文献复习和临床实践,对混合痔术后的常见症状、体征进行分级量化评分,分析紫白膏的主要药理作用,阐明紫白膏对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术后水肿、疼痛、出血等常见症状、体征的临床作用,初步探讨紫白膏在促进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及减轻术后常见并发症的有效性,现总结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一)入选病例资料本研究观察的60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患者均为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肛肠科2011年1月至10月份住院病人,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30例,男女比例1:1;年龄22岁~68岁。按随机数字表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各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范围、创面面积、用药前患者症状体征积分等情况见表1-7。表 1 两组病例性别比较组别 性别 合计男 女 对照组 13 17 30治疗组 17 13 30合计 30 30 60注:x2=1.07,P&#,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2 两组病例年龄比较组别 n 年龄(岁)<30 30&年龄<40 40&年龄<50 &50对照组 30 6 8 10 6治疗组 30 7 11 7 5合计 60 13 19 17 11注:x2=1.17,P&#;说明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3 两组病例病程比较组别 n 病程(年)病程<1 1&病程<5 病程>5对照组 30 12 9 9治疗组 30 8 13 9合计 60 20 22 18注:x2=1.53,P&#,说明两组患者在病程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4 两组病例手术范围比较组别 n 手术范围(处)1 2 3对照组 30 8 11 11治疗组 30 7 11 12合计 60 15 22 23注:x2=0.11,P&#,说明两组患者在手术范围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5 两组病例手术创面面积大小比较组别 n 创面面积大小(cm2)面积&3 3<面积&6 面积>6对照组 30 8 11 11治疗组 30 7 11 12合计 60 15 22 23注:x2=0.11,P&#,说明两组患者在手术创面面积大小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6 用药前两组病例在创缘水肿积分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0 4 16 10治疗组 30 0 6 20 4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水肿积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7 用药前两组病例在出血积分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0 13 17 0治疗组 30 0 18 12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1,说明两组患者在出血积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 8 用药前两组病例在疼痛积分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0 5 20 5治疗组 30 0 2 24 4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1,说明两组患者在疼痛积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表9 用药前两组病例在症状、体征总积分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6分 8分 10分 12分 14分 16分对照组 30 0 4 8 10 7 1治疗组 30 1 5 10 9 5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症状、体征总积分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从表1-9可见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手术范围、创面面积、用药前患者的症状、体征积分等情况均无显著性差异(P&#),说明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手术范围、创面面积大小、用药前患者的症状、体征等方面有齐同性,两组病例具有可比性。(二)病例选择标准遵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混合痔的诊断及证型标准。1、诊断依据:(1)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2)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3)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2、中医辨证:湿热下注证:便血色鲜,量较多,肛内肿物外脱,肛门灼热。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三)纳入标准(1)符合上述混合痔诊断标准;(2)年龄&16岁且&70岁;(3)手术方式为常规混合痔外切内扎术;(4)全部手术均在局部浸润麻醉下进行;(5)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出凝血时间、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胸部透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6)既往无痔手术史及肛门形态和功能异常;(四)排除标准(1)年龄&16岁或&70岁;(2)合并有其它肛门疾病者如肛瘘、肛裂、肛周脓肿、肛周湿疹、直肠息肉、肛乳头瘤等;(3)环状混合痔嵌顿及单纯内痔、外痔患者;(4)合并有慢性腹泻等胃肠道感染者;(5)伴有机体恶性肿瘤的患者;(6)患有严重的心、脑、肝、肺、肾等重要脏器疾病及精神疾病;(7)合并有传染性疾病如肺结核、乙型肝炎、性病等;(8)伴有糖尿病、维生素C缺乏等代谢系统病症而可影响伤口愈合者;(9)孕妇及哺乳期妇女;(10)对本药过敏者;(11)未按本研究规定的麻醉及手术方式,或资料不全,影响疗效判断者。二、药物制备、治疗前准备及外治方法(一)药物制备治疗组所用紫白膏由福建中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制备方法:选取中药紫草50g、白芨50g、大黄50g、煅石膏50g、冰片2.5g,冰片研成细粉,过100目筛;其余四药混合粉碎过100目筛,与冰片按等量递增法混匀,制成紫白散。以紫白散﹕凡士林(1﹕4)的比例按热熔法进行调制,制成软膏。对照组所用马应龙痔疮膏(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提供,国药准字Z)。(二)治疗前准备1、术前准备:肛周备皮,开塞露2支灌肠。2、手术步骤:患者取侧卧位,以1﹕20碘伏肛周皮肤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10ml、0.75%布比卡因10ml、灭菌注射用水30ml混合液50ml行局部浸润麻醉。达效后消毒肛管皮肤及直肠末端黏膜,钳夹混合痔的外痔部分向外轻轻牵拉,暴露混合痔的内痔部分。另取中弯钳夹持内痔核,以带10号丝线大圆针于钳下内痔基底近端1/3处进针,贯穿结扎痔核近端1/3,松开中弯钳。以直钳夹平外痔基底至齿线处,于钳上剪除外痔至齿线后,10号丝线回形结扎。剪除结扎线上2/3痔核,松开直钳,术毕。以凡士林纱布、明胶海绵填塞创面,塔形纱布压迫,宽胶布加压固定。(三)外治方法所有病例术后第一天起每日均换药一次,换药前先用1:5000PP(高锰酸钾)液坐浴10分钟。1、治疗组: (1)紫白膏纱条制备:将紫白膏均匀地涂在4cm&2cm无菌纱布条上,厚约lmm。(2)换药方法:1﹕5000PP液坐浴后,用1﹕20碘伏行肛周皮肤及创面常规消毒,然后用紫白膏油纱条均匀地轻轻覆盖于创面上,使油纱条长于创面0. 5cm,纱布包扎创面。2、对照组:(1)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纱条制备 :将马应龙痔疮膏均匀地涂在4cm&2cm无菌纱布条上,厚约lmm。(2)换药方法:1﹕5000PP液坐浴后,用1﹕20碘伏行肛周皮肤及创面常规消毒,然后将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油纱条均匀地轻轻覆盖于创面上,使油纱条长于创面0. 5cm,最后以纱布包扎创面。三、观察指标(一)一般观察观察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创面愈合率、用药前后两组主要症状、体征改善情况。(二)安全性指标(1)一般体格检查;(2)血、尿、粪常规检查;(3)肝、肾功能;(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三)疗效性观察于术后用药第2、4、6天分别记录两组病例患者疼痛、肛缘水肿及出血情况积分;术后第6天观察总体疗效为以上几个症状的积分之和;术后第14天、第21天测算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四、疗效性评定指标(一)创面愈合率测算术后第14天、第21天创面愈合百分比率,自手术当日测算原始手术创面面积,分别于第14、21天测算创面面积大小,测算方法:用直尺测量创面最大长径和宽径,多个切口者,计算较大切口面积为准,出现上皮后,以上皮爬行的边缘为界进行测量。计算:创面面积=最大长径&最大宽径;创面愈合率=(原始创面面积-目前创面面积)/原始创面面积&100%。(二)创面愈合时间从应用外治药物之日起到创面完全愈合所需时间。(三)术后常见症状、体征选定混合痔术后最常见的症状和体征肛门疼痛、水肿、便血三项作为观察指标。为使临床疗效判断更准确,将主要症状及相关体征根据轻重进行量化,以评定分值,然后根据前后分值进行统计,判断疗效。其中疼痛效果采用目前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结合1975年河北省衡水市全国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标准及临床实际情况,将各项指标量化如下: 1、肛门疼痛:0分 无疼痛;2分 疼痛呈间歇性,可耐受,不影响睡眠;4分 持续性疼痛,影响睡眠,口服一般镇痛药物可缓解;6分 持续性疼痛,影响睡眠,需肌注度冷丁、吗啡等药方能止痛。2、水肿0分 无水肿;2分 水肿仅限一处,水肿范围直径&1cm;4分 水肿一处以上,lcm&水肿范围直径&2cm;6分 水肿呈弥漫性,水肿范围直径&2cm。3、出血0分 无便血。2分 排便后便纸染血,无滴血。4分 排便时滴血,但便后出血可自行停止。6分 排便时滴血,便后不能自行停止,需压迫止血。详细记录疼痛、水肿、出血三项症状、体征治疗前、后的变化,并按评定标准计分分别记录,症状、体征总积分为以上三个项的积分之和。(四)综合总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75年河北省衡水市全国中西医结合肛肠外科会议制定的标准,拟定以下标准痊愈:症状、体征或基本消失,积分值减少&95%;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积分值减少&70%;有效:症状、体征有好转,积分值减少&30%;无效:症状、体征未见好转,积分值减少﹤30%。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五)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用SPSS11.0软件处理比较分析后得出研究结果。结 果两组病例各项观察指标,有关结果统计分析如下。表10 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在水肿积分上的分布情况(例)组别 n 用药第2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4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6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0 6 12 12 0 9 14 7 7 15 8 0治疗组 30 0 11 16 3 0 15 15 0 12 18 0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用药后第2天P<0.05,用药后第4天P<0.05,术后第6天P<0.05 表10可见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的水肿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在缓解术后创缘水肿方面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表11 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在出血积分上的分布情况(例)组别 n 用药第2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4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6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2 15 13 0 6 20 4 0 12 18 0 0治疗组 30 5 19 6 0 12 18 0 0 20 10 0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术后第2天P<0.05,术后第4天P<0.05,术后第6天P<0.05表11可见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的出血积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在缓解术后出血方面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表12 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在疼痛积分上的分布情况(例)组别 n 用药第2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4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 用药第6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分 2分 4分 6分对照组 30 0 10 17 3 0 21 9 0 7 21 2 0治疗组 30 0 17 11 2 0 23 7 0 10 20 0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用药后第2天P>0.05,用药后第4天P>0.05,用药后第6天P>0.05表12可见用药后第2、4、6天两组病例的疼痛积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无显著性差异。表13 用药6天后两组病例的总疗效比较组别 n 显效(例) 有效(例) 无效(例) 总有效率(%)对照组 30 9 17 4 86.67治疗组 30 18 11 1 96.67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5表13可见用药后6天后紫白膏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的总有效率为86.67%,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两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表14 术后14天两组病例在创面愈合率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50% 55% 60% 65% 70%对照组 30 9 9 4 4 4治疗组 30 4 5 10 1 1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5表14可见术后14天后两组的创面愈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在创面愈合率方面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紫白膏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表15 术后21天两组病例在创面愈合率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80% 85% 90% 95% 100%对照组 30 0 2 15 4 9治疗组 30 1 1 0 8 2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1表15可见术后21天后两组的创面愈合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紫白膏组在创面愈合率方面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紫白膏组创面愈合速度明显快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表16 两组病例在创面愈合时间上的分布情况组别 n 19天 20天 21天 22天 23天 24天 25天 26天对照组 30 2 3 4 10 9 1 0 1治疗组 30 1 6 13 8 1 1 0 0注: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 P<0.05表16可见两组病例在创面愈合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紫白膏组在创面愈合时间方面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紫白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讨 论一、祖国医学对痔的病因病机及其术后的认识最早出现&痔&的文献是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西三百五十里天帝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鹑,黑文而赤翁,名曰烁,食之已痔&。《素问&生气通天论篇》中亦有记载:&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这是最早的关于痔的病因病机的认识。隋朝在痔的病因认识上有了较大的进展,如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中将痔分为七类,并认为&诸痔皆由伤风,房室不慎,醉饱和阴阳,致劳伤气血,而经脉流溢,渗漏肠间,冲发下部&而成。《金匾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篇》中记载:&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宋代以后,古人对肛肠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更为全面和深刻,尤其是金元时代,中医有关肛肠病病因病机的基本观点多已明确提出。认为痔的病因以湿、热、风、燥为主,并确立了清热、利湿、疏风、润燥为主的治疗原则,对后世有较大的指导意义。如刘完素在《河间六书》中提出了&风湿邪热&致病说,并且强调热邪为患在其中的关键作用。张从正在《儒门事亲》中说:&小肠有热则中外有痔。&他认为伤于&湿热&郁而下注是引起肛肠疾患的主要病机。李东垣《东垣十书》指出:&善为病者,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而热为最多也&。朱丹溪《丹溪心法》云:&痔者皆由脏腑本虚,外伤风湿,内蕴热毒,醉饱交接,多欲自找,以故气血下坠,结聚肛门,宿滞不散,而冲突为痔也。&强调内因在肛肠病发病中的重要性,认为&脏腑本虚&是肛肠病发病的基础,并且较全面地对肛肠病致病因素进行了概括。明清时代的医家,在上述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完善。如清陈实功《外科正宗》曰:&夫痔者乃素积湿热,过食炙。或因久坐而血脉不行。又因七情而过伤生冷,以及担轻负重,竭力远行,气血纵横,经络交错。又或酒色过度,肠胃受伤,以致浊气瘀血流注岗门,俱能发痔。&提出肛肠病&乃素积湿热&,加之&过食&、&担轻负重&、&七情&、&酒色过度&等因素所致。《医宗金鉴》更概括地指出:&痔疮形名亦多般,不外风湿燥热源.&又曰:&痔总不外乎醉饱入房,筋脉横解,精气脱泄,热毒乘虚下注。&和&有久泻久痢而生痔者&以及&久病咳嗽而生痔者&。所以痔的发病因素可以归结为阴阳失调,脏腑气血虚损,再加湿、热、风、燥等邪之作用和情志内伤,饮食、起居及职业等所致。纵观历代医家,大多把肛门病的病机归为&湿热血瘀&,如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所说:&谷道肛门,大肠之候也,大肠虚热,其气热结于肛门,故令生疮。&《丹溪心法&痔疮篇》指出:&魄门居下,湿热趋之。&故临床上虽分为湿热下注、风伤肠络、气滞血瘀、脾虚气陷四型,但以湿热下注最为多见。混合痔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全身性病理状态是由外界及自身多种因素慢性累积所致,不会因术后数日随局部病变组织的切除而消失,肛门病手术后创面仍存在原来疾病的病机及证型,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仍可见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肛门局部创面肉芽组织易水肿、分泌物稠厚黄白等 &湿&、&热&的病理特点。混合痔术后开放性创口的病因是很明确的,为手术器械所致,术后病灶虽去,但肌肤、肌肉受损,致脉络断裂,气血郁滞于络外,经脉气血不畅,存在&瘀&的征象。因此,湿热与血瘀是其术后创面的病理基础,术后病机在于湿热下注,血瘀内搏。湿热下注是其主要病因,祖国医学认为肛门不洁,外感邪毒,或湿热内蕴下注肛门,久则致气滞血瘀,筋脉横解,肠澼为痔,肛缘肿痛多因湿热蕴结肛门而成,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要。血瘀内搏是其病理特点,湿热与血瘀又互相影响,加重病情,从而导致创口新肉生成缓慢,针对这一病理基础,治疗在于清热利湿,活血止痛,消肿生肌。大多数的文献报道也肯定了外用清热利湿活血中药能够促进肛门术后创面愈合。二、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创面修复的认识(一)影响创面修复的因素混合痔手术创面多采取开放处理,因局部创伤刺激及手术部位的特殊性,肠内细菌易下移造成的伤口炎症的影响,存在着创口愈合时间长,创面易出现感染、水肿、渗液等不适。张思奋等[4]分析了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延迟的原因,全身因素包括:既往存在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免疫因素;局部因素有:切口引流不通畅、肛管狭窄、括约肌痉挛与局部血循环不良、异物刺激、肉芽组织生长不良等状况。鞠氏等[5]通过对内痔结扎术患者术后进行直肠镜检,发现结扎处存在失活组织、坏死组织和溃疡面,并经细菌培养,判定分别是大肠杆菌、类杆菌、肠杆菌、克雷伯氏菌。这些在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成为了继发感染的病原菌,证明了感染是术后延迟愈合的重要原因。(二)创面修复机理混合痔术后开放性创口的愈合为二期愈合,其创伤修复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阶段和组织重建阶段。1、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炎症是机体和细胞对任何一种损伤的基本反应。局部炎症反应是在损伤后立即发生,并将持续35天。其基本要素包括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免疫应答及复杂的血管和细胞反应。它的意义在于清除损伤的组织和外来物,如病原体等,以防止感染,为组织修复和再生打下基础。创伤的最初阶段,由于血管损伤,基底膜暴露,血小板激活、聚集,其表面膜与凝血系统的许多成分相互作用,加速了血液凝固。与此同时,血小板释放出许多活性物质,主要是血小板的致密颗粒和&颗粒的内容物,与中性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肥大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嗜酸性白细胞等一同参与炎症反应,而且影响到组织再生和重建过程。2、细胞增殖分化及肉芽组织形成阶段创伤修复的第二阶段的主要特征是通过细胞的迁移、分化、增殖而实现缺损组织的修复。损伤的修复则通过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实现。肉芽组织的主要成分有三种:(1)细胞,主要是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2)细胞间质,其主要成分是胶原以及纤维连接素、透明质酸等;(3)新生毛细血管。肉芽组织内聚集大量的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成肌细胞、肥大细胞等,它们分别参与细胞间质的合成和血管再生。软组织损伤中成纤维细胞是主要修复细胞,大部分修复细胞最终分化为肌细胞等,而内皮细胞则分化为血管内皮细胞。肉芽组织中细胞间质的主要成分是胶原,成纤维细胞是合成胶原的主要细胞。在肉芽组织中,胶原不断合成、分泌、改构、更新,以不断改善修复组织的结构和强度。胶原的合成同样受到多种生长因子的调控,而且与高乳酸和氧分压有关。损伤组织的修复和新组织的形成需血管畅通以不断输送营养物和氧。迁移的内皮细胞是新毛细血管形成的主体细胞。内皮细胞在多种因子的作用下向少血管区或无血管区迁移、分化、增殖,逐渐形成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内皮细胞本身亦能产生纤溶酶原激活剂和胶原酶,为其迁移开通道路。3、组织重建阶段创伤愈合通过伤口收缩、再生上皮覆盖或瘢痕形成而实现,但组织修复并未最终完成,仍需进行局部组织的改构和重建,以期完全恢复功能。组织重建过程主要包括:(1)胶原纤维交联度增加,强度提高;(2)胶原酶或其它蛋白酶降解多余的胶原纤维;(3)过剩的毛细血管网消退;(4)伤口的粘蛋白和水分减少等。这是一个缓慢、精细的生物学过程,最终使肉芽组织转变为正常的结缔组织,其中有多种生长因子参与其调节。三、紫白膏的组方、方解方从法出,以法统方。环境气候、地域条件与痔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患者易感湿邪、热邪,湿性趋下,肛肠疾病病位属下焦,多为湿热下注而致。因此治疗上陈民藩教授主张多从湿热论治。紫白膏为陈民藩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研制的经验方,体现了&清热利湿、凉血活血、止血&这一法则。紫白膏由紫草、白芨、大黄、煅石膏、冰片,冰片研成细粉,与凡士林按(1﹕4)的比例制成软膏。本方以大黄、紫草为君,煅石膏、白芨为臣,冰片为佐使。大黄,俗称将军。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除湿退黄之功。《药品化义》:&大黄气叶重浊,直降下行,走而不守,有斩关夺门之力,故号为将军,专攻心腹胀满,胸胃蓄热,积聚痰实,便结瘀血&&&。《日华子本草》&敷一切疮疖痈毒。&《本草纲目》载:&(主)诸火疮&。 外治用之系取其逐瘀清热利湿之力,热清则毒解,瘀散则血活、肿消、痛止。作为君药,既可以清热利湿,泻火攻下,引邪下行,给邪以出路,又具有祛瘀生新之功。紫草性味苦寒,有凉血、活血、解毒的功效[6]。《本草纲目》曰:&紫草,其功长于凉血活血,利大小肠。&《本草正义》曰:&紫草,气味苦寒,而色紫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且一切血热妄行之实火病,及血痢、血痔、溲血、淋血之气壮邪实者,皆在应用之例。&二味共为君药以增强清热利湿,活血散瘀之功。石膏具有清热泻火、敛疮生肌、止血之功。经煅烧后石膏的性味从寒变为微温而涩,清热泻火的作用减弱,而长于收湿敛疮、止血生肌[7]。《药性纂要》曰&石膏煅过能收疮晕,不致烂肌,是贵用之得宜耳&。《本草经读》载:&石膏外掺又能疗金疮溃烂。&《得配本草》载:&得黄丹,掺疮不敛。&白芨味苦、甘、涩、微寒,入肺、胃、肝经。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8]。《神农本草经》载:&(主)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新修本草》载:&山野人患手足皲瘃者,嚼以涂之有效。为其性粘一也&。《本草汇言》:&此药质极粘腻,性极收涩,味苦气寒,善入肺经。&&痈肿可消,溃败可托,死肌可去,脓血可肯,有托旧生新之妙用也。&二味同用,既可增加君药清热泻火之力,又可以消肿生肌,促进伤口的愈合。冰片性味辛、苦,微寒。主归心、脾、肺经。有清热止痛,消散结肿之功。《本草正》载:&味微甘,大辛,敷用者其凉如冰,&&善散气,散血,散火,散滞,&&消五痔,疗一切恶疮聚毒,下疳,痔疮疼痛。&《医林纂要》曰:&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除热,治&&,杀虫,痔疮。&&,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且冰片性辛寒走窜,还可以作为佐使药,引诸药迅速致病所。以上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凉血止血,消肿生肌之功。四、紫白膏的临床疗效分析(一)紫白膏对术后创缘水肿的影响分析从表10上可见在用药后第2、4、6天紫白膏治疗组对创缘水肿的疗效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P﹤0.05)。祖国医学认为瘀血停滞,导致水道失畅,水液停聚,泛溢肌肤,而成水肿,《血证论》曰:&瘀血化水,亦发水肿。&大黄、冰片、紫草均有逐瘀清热之力,热清则毒解,瘀散则血活、肿消。现代医学以为手术对组织的机械损伤或局部感染所致的炎症反应,常造成肛缘局部的微循环障碍,组织液渗出或毛细血管破裂出血,从而形成肛缘水肿。水肿是阻碍创面愈合的重要原因之一。因为组织肿胀后一方面加大了组织细胞间的距离,阻碍了细胞间的物质交换;另一方面压迫创伤局部的微血管,不利于组织灌注,使创面得不到愈合所应有的营养物质,因而抑制了创面的愈合。水肿导致的组织肿胀必然造成创面微血管的压迫,血流速度缓慢,微血栓形成,进而创面缺血。水肿造成创面缺血必然引起组织细胞缺氧,这是其影响创面愈合的又一原因。水肿造成的创面织织缺血、缺氧不但可以影响创面组织的增殖,而且可以导致和加剧创面的感染。紫白膏中大黄、冰片、紫草均可通过抑菌消炎,减少炎症反应而达到消肿的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主要的抗菌成分为:3羧基大黄酸、羟基芦荟大黄素、羟基大黄素,其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为敏感。目前已知的抗菌机理为:抑制菌体糖及糖代大黄所含蒽醌衍生物中之大黄酸、大黄素和芦荟大黄素有较强的抑菌作用,能抑制细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间产物的氧化、脱氢和脱氨,并能抑制其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9]。大黄酸还可显著抑制内毒素激发的巨噬细胞内钙离子升高,并提高细胞内cAMP水平,从而抑制巨噬细胞脂类炎性介质活化过程,提示可能为大黄抗炎作用机制之一[10]。冰片能抑制金葡萄球菌等多种病菌的生长。龙脑、异龙脑可显著抑制大鼠蛋清性足拓肿胀,异龙脑可抑制巴豆油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显示龙脑、异龙脑能抑制体液的渗出和组织水肿等炎症过程,且具有拮抗PGE和抑制炎症介质释放的作用[11]。牟家琬[12]用冰片进行体外抗菌实验,经试验证明冰片在较低浓度时有抑菌作用,高浓度时有杀菌作用,随着接触时间增长,抗菌效果也随之增强。试验证明冰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王文杰等[13]报道皮下注射紫草素10mg/kg对小鼠巴豆油耳炎症和大鼠酵母性足趾肿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验证了紫草素的抗炎作用。紫草水、醇及油溶液和紫草素对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绿脓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0 %的生理盐水紫草浸液对絮状表皮癣菌、羊毛状小芽孢癣菌有抑制作用[14]。由上可见紫白膏中的大黄、冰片、紫草在消肿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因而临床上提示了紫白膏在改善创缘水肿方面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二)紫白膏对术后创面出血的影响分析从表11上可见紫白膏在用药后第2、4、6天紫白膏治疗组对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混合痔术后出血多为金创外伤血络,血溢脉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血热迫血妄行,血溢脉外。紫白膏的大黄、白芨、紫草分别有活血止血,收敛止血,凉血止血的功效,共同起到减少创面出血的作用。临床上术后创面的继发性出血常表现为便血。紫白膏为油膏制剂,具有很好的延展性,可以在创面上形成一层良好的保护膜,避免粪便排出时机械性摩擦损伤创面所致的出血。现代临床药理从各个方面阐明了大黄能缩短凝血时间,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促进血液凝固而止血[15]。大黄的止血有效成份则主要是d儿茶素和没食子酸。有学者[16]经过实验证明,此两种单体能增加血小板的粘附和聚集功能,有利于血栓形成,而且可降低抗凝血酶的活性;没食子酸还能增高&2巨蛋白的含量,降低纤溶活性,这些均有利于促进血液凝固。白芨水浸出物经动物实验表明,对实质性器官(肝、脾)、肌肉血管出血等外用止血效果颇佳;10%白芨液0.5mL给蛙下腔静脉注射,5~l0min末梢血管内血液完全凝集,组织切片观察,见与药物接触创面约1cm的所有血管均形成血栓[17];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芨能增强血小板第Ⅲ因子活性,缩短凝血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活性,还能使血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18]。实验观察用数种紫草的水、醇提液10g&kg
1给小鼠灌胃,连续3 d,对其断尾出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止血作用[19]。紫白膏中的大黄、白芨、紫草均能影响活体的凝血机制起到止血作用,因而临床上提示紫白膏治疗组在止血方面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三)紫白膏对术后疼痛的影响分析从表12上可见在用药后第2、4、6天紫白膏治疗组对疼痛的疗效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紫白膏组在用药前、后的疼痛积分,经Mannwhitney秩和检验,P<0.05,可见紫白膏组在治疗前、后疼痛的症状缓解是有显著性差异。祖国医学认为&不通则痛&,大黄、紫草均有活血之功,能改善局部微循环,间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现代医学也从各个方面阐述了冰片、紫草对缓解疼痛的疗效,局部应用冰片对感觉神经有轻微的温和刺激及某些止痛和防腐作用。侯佳芝等[20]用动物实验探讨了冰片对激光烧伤创面的镇痛及抗炎作用,冰片组的痛阈值较京万红组和生理盐水组高出2.78倍和6.24倍。经对豚鼠跖部、肛门抗炎实验证明,冰片组的血管反应、水肿及炎症反应均较其他组轻,其中血管反应以收缩为主。林建峰等[21]研究了以紫草醇提物为主要成分的紫云金的抗炎镇痛作用,发现紫云金对小鼠醋酸扭体反应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能明显提高小鼠热刺激的痛阈水平。大黄抑制细胞膜Na +、K+ ATP 酶活性,提高血浆渗透压,使组织内水分向血管内转移,使血液稀释,血容量增加,有利于解除微循环障碍,是其活血作用的药理学基础[22] 。从紫草中分离到的4个紫草素类化合物对骨胶原、花生四烯、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ADP 和凝血酶对兔血小板凝聚具有抑制作用[23]。可见紫白膏的大黄通过改善微循环,冰片及紫草直接通过影响活体的痛阈水平直接或间接地缓解疼痛症状,因而紫白膏具有缓解疼痛的作用,临床观察也提示上述作用,但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四)紫白膏对创面愈合的影响分析从表12、表13上可见,紫白膏治疗组在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方面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有显著性差异,紫白膏组明显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祖国医学对创面的治疗有着丰富经验,认为中药膏剂有利于保持创面湿润环境,运用收敛生肌药物能更好地促进创面的愈合。紫白膏中的白芨、煅石膏均具有生肌收敛的功效。近年来现代医学研究证明表皮的损伤愈合一般经过角质形成细胞的激活、游走、增生及基底膜的修复等过程,其中角质形成细胞游走,在创面覆盖与创伤愈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研究采用皮肤器官培养法(浮游法)培养SD小鼠皮片,比较观察了含不同浓度的白芨的培养基对角质形成细跑游走的影响及培养时间与游走长度的关系。结果发现白芨浓度为2&10-2mg/ml及2&10-3 mg/ml时,角质形成细胞游走形成比对照组显著地增快和增长。含白芨组更早的显示细胞游走迹象,较对照早4h,白芨组促进细胞游走作用显著地优于对照组,证明白芨有明显的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游走作用,这种促游走作用可能对治疗皮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24]。汪洪河[25]应用煅石膏粉剂外敷治疗感染创面56例,收到良好疗效。通过研究发现煅石膏能降低血管通透性而起到消炎的作用, 促进新鲜肉芽组织(生肌) 生长, 达到创面愈合的目的。有临床报道[26]用石膏粉处理烧伤创面,能加快结痂,减少分必物渗出,防止感染,促进创面愈合。潮湿环境有利于创伤的修复,其机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7]:(1)调节氧张力和血管生成: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胞在低氧分压时生长最理想。(2)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溶解。(3)促进多种生长因子的释放:潮湿环境不仅能保持细胞的活力,使其释放生长因子和保持它与愈合组织间接触,而且还可以起调节或刺激其增生,并在酶清创时提供这些水依赖物所需要的水分。(4)加快创面愈合速度:潮湿环境有利于局部应用药物的选择性释放和在酶清创时提供这些水依赖物质所需要的水分。(5)减轻疼痛:潮湿环境可以防止神经末梢外露和死亡,减轻更换敷料时对伤口表面的损伤。(6)不增加感染发生率:有利于多形核白细胞介导的宿主吞噬细胞发挥其功能。可见紫白膏中的白芨、煅石膏成分以及自身的油膏制剂在创面中起到促进愈合,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作用。因而临床研究显示紫白膏治疗组在创面愈合速度及愈合时间方面优于马应龙麝香痔疮膏组。结 语本文通过对紫白膏在湿热下注型混合痔术后应用的临床观察,证实了紫白膏有缓解术后水肿、出血、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由于本人学识有限,以及时间、条件等因素的限制,本文对紫白膏的应用只是做了初步的观察和分析,所以对于紫白膏的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探索与研究。目前中药抗炎和促愈的机理研究还是一个粗浅的轮廓,有时存在缺乏客观量化指标、精确度低、易受人为因素影响等不足。如果临床观察加入病理及生理相关的指标将会使研究更加充实。当前创伤修复的研究己深入到分子生物水平,但促进创伤愈合的西药仍然较少,而且药效不稳,毒理作用不清。中药外用药理研究结果显示,中医外用药具有酸化创面,营养创面,免疫调节,促进血液循环,湿润作用,杀菌抑菌,保护创面及止痛等功用,说明祖国医药在创伤修复中具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参考文献1 石焕芝,任宝印. 肛门直肠疾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肛肠病杂志, ): 1012.2 顾强. 肛门直肠疾病3002例分析[J]. 甘肃中医, ): 4142.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肛肠病诊断疗效标准[M]. 第1版.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4 张思奋,袁汉雄,罗湛滨,等. 混合痔术后切口延迟愈合的原因和预防[J].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5(4): 256257.5 鞠应东,鞠应鹃,杨桂华,等. 内痔术后药物灌肠的临床观察[J]. 中国肛肠病杂志, ): 41.6 马清钧,王淑玲. 临床实用中药学[M]. 第1版. 江西: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7 臧堃堂,吴克强. 中药古今应用指导(增订版)[M]. 第1版.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8 郑虎占,董泽宏,余靖. 中药现代研究与应用(第二卷四卷)[M]. 第1版. 北京:学苑出版社,.9 温枫. 大黄的药理作用及其临床应用[J]. 山西中医, ): 5354.10 倪弘,薛小平,杨秀竹,张艳萍. 大黄酸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炎性介质活化的作用机理[J]. 天津中医, ): 3536.11 江光池,杨胜华,冯旭军,等. 龙脑和异龙脑的抗炎作用[J]. 华西药学杂志, ): 190.12 牟家琬, 孙玉梅. 龙脑与异龙脑的体外抗菌作用的研究[J]. 华西药学杂志, ): 2022.13 王文杰,白金叶,刘大培. 紫草素抗炎及对白三烯B4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J]. 药学学报, ): 161165.14 Li H, Luo S, Zhou T. Studies on in vitro metabolism of shikonin[J]. Phytother Res, ):2368.15 臧堃堂,吴克强. 中药古今应用指导(增订版)[M]. 第1版. 广东:广东科技出版社,1994. 16.16 李玉敏. 大黄的药理作用机理探讨[J]. 河南医药信息, ): 3737.17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国药典2000年版[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76.18 南京药学院. 中药药学(下册)[M],.19 罗学娅, 李明辉, 吕莉,等. 紫草的药理作用与应用研究进展[J]. 大连大学学报, ): 8083,92.20 侯桂芝, 廖仁德. 冰片对激光烧伤创面的镇痛及抗炎作用[J]. 中国药学杂志, ): 532534.附录:文献综述外用药促进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的研究进展外治法早在《内经》就有记载,如&用肉桂心渍酒以熨寒痹,用白酒加桂以涂治风中血脉,此用膏之始。&后世有所发挥,然外治虽与内治并列,仍以内治为根本。《理瀹骈文》指出:&外治必如须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应&察四时五行,求病机,度病情,辫病形。&因此,&虽治在外,无殊治在内也。外治之学,所以颠扑而不破者此也;它与内治并行,而且能补内治之不及者亦此也。&根据&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对疾病的临床处理,医理与药性相同,但在运用的方法上,则神奇变幻,治法很多。何况外治之法,不象内治,有许多制约。外治的膏方,亦可取法于内治的汤丸。外用既有内治之效,而且没有内服或有误人之弊。膏药之用,亦是完全按照内治理论设法的,一切措施,都贯串着内治之理。肛门直肠特殊的组织解剖结构和相对复杂的生理功能,混合痔术后伤口多采取开放处理,但创面长期在肛腺液及大便等刺激下,往往不能保持清洁, 肠内细菌易造成的创面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生长过快而水肿,延迟创面皮肤黏膜的愈合,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痛苦。外用药物由于可以直接作用于创面局部,起效快,使用方便,对混合痔术后创面的愈合有较好的疗效,在临床广泛使用。现综述如下。一、现代医学治疗现代医学认为术后创面的修复过程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阶段和组织重建阶段。当机体受到损伤时,损伤部位周围的组织或细胞会分泌多种促创伤愈合的因子(wound healing factors,WHF),这些因子虽然含量甚微,但在创伤修复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基因重组技术的迅速发展,大量制备体内含量甚微的蛋白或多肽的技术已成熟,不断有新型的生物药物问世。1、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FGF)是一类在体内含量甚微,但却普遍存在的活性多肽类物质。组织修复是一个连续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其基础是炎症细胞和修复细胞的一系列活动,同时有趋化性物质和生长因子的参与[1]。在创伤修复过程中,FGF可在创面通过复杂的调节过程促进创面愈合。它是伤口愈合过程中所有相关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原、化学趋化及调节蛋白,可以影响创伤修复的整个过程,包括早期炎症反应、肉芽组织生长、再上皮化及组织再塑形等[2]。 90年代末,基因重组bFGF开始被应用于临床。葛步军等[3]报道对42 例应用rbFGF 及34 例常规临床换药的痔、瘘术后创面的愈合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显示: 应用rbFGF 的痔、瘘术后创面的愈合较对照组明显加速, 且痛苦少。林胜璋[4]报道对72例术中应用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rbFGF),均匀涂抹于创口,并设空白对照组的创口愈合情况进行观察,计算创口愈合所需时间,并经统计处理。结果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的创口甲级愈合率有显著差异。在36例实验组中,仅有1例创口乙级愈合,无丙级愈合,其余全部甲级愈合;而在对照组中,则有5例出现乙级愈合,2例出现丙级愈合。实验组的创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2、淋巴液干冻粉李敏贤等[5]报道以健康活体小牛淋巴液经细胞培养低温处理后制成制剂应用于痔术后的创面换药为治疗组,并设对照组以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换药作比较观察愈合情况。结果治疗组800例平均创面愈合时问19.5天,对照组100例平均创面愈合时问23.5天(P&0.01);治疗组表皮生长情况较对照组为优(P&0.01)。认为内含18种氨基酸及多种酶和微量元素为生理浓度。他们通过研究发现淋巴液干冻粉含有EGF、bFGFa、PDGF、TGF&1~3、TNF、 IFNr、Ls等多种细胞因子。淋巴液干冻粉中的EGF认为可以加速创口的上皮化同时又可促进细胞的有丝分裂,刺激新生血管的形成和胶原合成从而加速创口愈合。PDGF与bFGF可趋化或复制产生胶原酶,并可引起成纤维细胞和毛细血管的明显增生,使创面能得到较好的营养进而促进创面愈合。在抑制疤痕增生方面,TGF&1、2可使成纤维细胞的胶原合成过度而致疤痕增生造成肛门狭窄。而TGF&3则通过减弱创口内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增殖以减少I、III型胶原的沉积从而阻止瘢痕的形成。此外,淋巴液干冻粉中的L6亦参与了创口成纤维细胞的负调控作用,在阻止瘢痕形成中起重要作用。3、创愈新李东冰等[6]将人工养殖的鲜地龙制成的溶液(创愈新)喷洒于混合痔手术后患者(治疗组) 创面,并与使用紫草药条患者(对照组) 作比较,观察愈合情况;同时观察了创愈新对创伤动物创面愈合的影响(实验组) 及组织学变化,并与0.1%雷夫奴尔治疗组(对照组)作比较。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创面愈合时间治疗组平均为(16.5&1.8) 天,较对照组〔(21.2&2.8) 天〕明显缩短( P& 0.01);用药后3 天内表皮生长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加快( P & 0.01);无创面感染及肉芽过度增生。实验研究结果显示:创愈新有抑制炎症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愈合时间实验组较对照组提前4 天。第4 、7 天处死的兔毛细血管数、血管腔内皮细胞数及间质成纤维细胞数实验组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上皮细胞分裂象、第4 天间质细胞分裂象及第7 天细胞核分裂指数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自第3天开始创面愈合及肉芽填充速度实验组明显快于对照组。创愈新可能含多种生长因子或刺激机体产生生长因子,从而促进创面愈合。许多酶类、肽类、锌等元素可以促进创面愈合。地龙含有生物碱、亚油酸、多种酶、维生素、18 种游离氨基酸和丰富的矿物元素,为创面愈合提供了有利条件。提示创愈新中含有生物活性物质,其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是多方面的。4、藻酸钙创口敷料藻酸钙创口敷料是由海藻提取物与酸钙纤维制成,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与创口渗液中的钠盐结合后,根据伤口的形状形成柔软粘稠的凝胶状物质,能保持创面湿润和清洁;又有利于保护环境中成纤维细胞和表皮细跑的移行,从而缩短了创口炎症期渗液阶段和增殖期肉芽生长阶段,而湿润的环境能减少对神经末梢的刺激,减轻局部疼痛。其所形成的粘稠凝胶既能防止伤口脱水,又能调节生理性分泌,在加速肉芽生长和上皮形成过程中,又不易促使肉芽组织过度生长或形成疤痕组织,更在创面表面形成一种膜状保护结构,减少了排便刺激,起到隔离粪便的作用,避免了二次感染的机会。同时对深伤口的填塞起到了支撑的功能,防止创面粘连搭桥,从而明显缩短愈合时间。袁玥旻[7]报道将40例混合痔手术患者分治疗组(术后用藻酸钙换药)和对照组〔术后用马应龙痔疮膏换药〕各20例。结果:治疗组在减轻创面疼痛、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藻酸钙伤口敷料可明显减轻创面疼痛、缩短愈合时间。二、中医药治疗:1、膏剂肛肠科常用的膏剂多为油膏,油膏是以动物、植物油脂、凡士林、蜂蜡等油脂性物质为基质,与配方药物煎熬或调匀制成的半固体制剂。油膏具有柔软、滑润、易于涂布、性稳定、无刺激等特点,无板硬粘着不舒之感觉。汪韶峰等[8]以清热利湿、敛疮止血、消肿定痛、生肌润肠、活血化瘀为法,用乌贼骨等12味中药制成乌骨生肌膏,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换药160例,并与用马应龙疮膏换药的60例作对照观察,对于术后疼痛、水肿、出血等症状的疗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X2=9.53,p&0.05)。平均愈合天数比较,治疗组为16.2天,对照组为18.7天,说明乌骨生肌膏加速伤口愈合。伤口愈合30天后,观察部分患者瘢痕大小及柔软程度,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廖继忠[9]观察使用美宝湿润烧伤膏(MEBO)对混合痔切除术后创面换药的疗效。方法: 8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MEBO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均采用外痔剥离切除、内痔结扎、创面敞开的手术方法,术后分别使用MEBO和凡士林纱条换药, 观察止痛、创面肉芽开始生长及治愈的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EBO组创面肉芽开始生长及治愈时间明显缩短、止痛效果好,差异非常显著(P & 0.01)。结论:外用MEBO治疗混合痔术后创面, 愈合快、止痛好, 能减轻患者痛苦。秦建平等[10]运用自制复方锡类膏(取凡士林100g、白糖50g、冰片10g、锡类散20g)药物纱条对混合痔剥扎术后伤口换药,观察伤口愈合情况。方法:设实验组210例,用复方锡类膏纱条换药,对照组70例用凡士林纱条换药,均观察术后伤口肉芽组织水肿情况及愈合时间。结果:实验组有效率分别为98.50%及93.3% ,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0%及81.4% (P&0.01)。复方锡类膏在抑制创口水肿肉芽组织生长,促进术后皮肤黏膜早期愈合方面疗效均较显著。吴艳等[11]报道对痔术后患者创口用熊胆痔灵膏局部外敷(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自行配制的祛腐生肌膏,局部外敷于痔术后创面上,每日1~2 次,直到创面愈合为止。结果:治疗组混合痔创面愈合时间13~19天,平均16天;对照组17~22天,平均20天,两组疗效差异显著(P&0.01)。2、熏洗剂《礼记&曲礼》曰:&头有疮则沐,身有疡则浴&,可见祖先已在远古就使用洗浴方法治疗外科疮疡。熏洗是指用熏蒸和洗涤方法,借药力和热力直接作用于患处治疗疾病的方法。熏是取其&邪在表,渍形以为汗,汗之则疮已;洗则有荡涤之功&。明传心等[12]自拟洗痔液,处方:椿根皮、苦参、枯矾、蒲公英、忍冬藤各25g,五倍子、艾叶各20g ,黄柏、乳香各10g。加水2500ml ,煎成约1500ml ,趁热先熏蒸患处,然后坐浴15~25 min。对208例痔疮术后患者应用洗痔液坐浴,并与用0.9%氯化钠注射液坐浴172例进行对照观察。对照组总有效率97.7%,治疗组总有效率100%。丁敏[13]治疗痔科术后开放性伤口60 例,应用痔愈洗剂(主要成分为金银花、五倍子、朴硝、花椒、乳香、没药、白芨片等)治疗组30例,痔疾宁洗剂对照组30例。疗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显效率为83.3% ,有效率为13.3% ,总有效率为96.7%;而对照组显效率为50% ,有效率为30% ,总有效率为8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凌星[14]报道对983例痔术后患者运用大承气汤加味熏洗,药物组成:生大黄15g,芒硝15g,马齿览30g,积实15g,厚朴15g,制乳、没药各10 g。共煎成1000ml,坐浴30min,创口清洁后用京万红软膏外涂。经治疗后患者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10.8天,治疗过程中轻度疼痛者903例,占92%;中度疼痛者69例,占7%;重度疼痛者11例,占1%。轻度水肿者821例,占83.5%;中度水肿113例,占11.5%;重度水肿49例,约占5%。分泌物少881例,占89.43%;分泌物较多102例,占10.4%。王昱晟等[15]对混合痔手术后患者采用中药坐浴,治疗组为中药煎剂(苦参、黄柏、苍术各20g ,当归、赤芍、制乳没、地榆、槐花、白芷、黄芪、元胡各15g ,川乌10g,五倍子、枯矾、朴硝各30g ,冰片5g) 。对照组为1∶5000 高锰酸钾,每日两次,每次15min~20min。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平均(20.68&3.12)d,对照组平均(24.01&3.97)d,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詹艳艳等[16]将460例混合痔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30例。治疗组:便后以痔瘘洗剂125ml (黄柏15g,苦参10g,朴硝10g,樟脑6g,冰片2g,花椒10g。加水浓煎20min而成) ,加开水1000ml,先熏洗后坐浴约20min,洗后外涂马应龙痔疮膏。 对照组:便后以温开水坐浴约20min,洗后外涂马应龙痔疮膏。结果:治疗组水肿发生率为7.4%,并发感染1.3%,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18天;对照组水肿发生率为17%,并发感染3.4%,创面平均愈合时间为26天,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疗法明显优于对照组。3、栓剂栓剂是肛肠科常用的一种治疗药物。即将不同的药物制成的栓剂,纳入肛内,使其自行溶化后直接作用于局部。常用的栓剂如麝香消痔栓、九华栓、洗必泰痔疮栓、马应龙麝香痔疮栓等。贾振理等[17]报道采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患者110例,连续塞肛3周,配合短期服用曲马多胶囊止痛。并设对照组100例未予使用马应龙麝香痔疮栓治疗。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20.3&5.5)天,对照组愈合时间(30.6&4.2)天。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王磊[18]应用九华痔疮栓防治痔疮术后粪嵌塞35例,未缝合伤口,一般于手术后第2天晚睡眠前,将痔疮栓头部抹上少许红油膏塞入肛门内。缝合伤口手术后第3天晚间塞药,深度达肛门内4cm左右。35例均未出现粪嵌塞,均在塞药后2~3天顺利排便。4、掺药掺药古称散剂,今称粉剂。《周礼&天官》载&疡医掌肿疡、溃疡、金疡、折疡之祝药劀杀之齐&。郑玄谓:&祝者,注也,指附著药;杀,指以药食其恶肉&。《五十二病方》中载有&止血出者,燔发,以安其痏&。即以血余炭外掺治疗疾病。韦福生[19]应用白芨粉100g,冰片10g,三七粉10g,制成复方白芨散加无菌纱布敷盖于痔病人手术后创面进行观察, 并设凡士林油纱换药为对照组,结果:复方白芨散组术后疼痛时间为3~5天,平均4.2天,凡士林油纱组术后疼痛时间为4~7 天, 平均5.6天;复方白芨散组术后48小时内创面渗血6例(1.06%),凡士林油纱组术后48小时内创面渗血14例(3.33%)(P&0.05);创面愈合时间复方白芨散组为14~26天(平均18.4天), 凡士林油纱组为18~30天(平均22.4天)(P& 0.05)。郑文彬等[20]报道采用甘石创愈散治疗混合痔术后患者55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开始使用甘石创愈散,将其均匀地喷洒在创面上,每日2次,早晚各1次。对照组使用西瓜霜喷剂同法处理创面。结果:治疗组愈合时间为13.3&1.5天,对照组愈合时间为16.2&2.17天。两组差异非常显著(P& 0.01)。孙继东等[21]运用自制的肛肠Ⅰ号生肌散(牛黄3g ,冰片9g ,朱砂9g ,血竭20g ,没药15g ,轻粉9g ,大黄15g ,煅龙骨20g ,珍珠20g ,白芨20g等)促进术后创面愈合,并与生肌定痛散、平胬散对照观察,结果肛肠Ⅰ号生肌散在减轻创面疼痛、抑制胬肉增生、促进创面早日愈合等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目前,认为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很多,除了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及Ⅰ、Ⅲ型胶原、创面血液循环、创面免疫力、纤维结合蛋白(FN)、微量元素、pH 值等,还有细胞外基质、表皮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真正全面地解释祖国医药对于创面的作用机理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利用现有的结果对中药方剂进行研究,挖掘、研究古人及现代生肌类方药的经验,进一步通过先进的现代临床及实验研究手段,筛选、分离出其中疗效确切的有效成分,进而开发、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各方剂中成分复杂,真正的有效成分尚未明了。因此,还需要我们做大量的工作,将传统中医药理论应用到更多的方面,造福广大的患者。参考文献1 王正国. 创伤愈合与组织修复[M]. 第1版. 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 付小兵,王德文. 创伤修复基础[M]. 第1版.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3 葛步军,郭松铭. rbFGF在痔瘘术后创面的临床应用研究[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 4950.4 林胜璋. 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对手术创口愈合的影响[J]. 浙江创伤外科, ): 146147.5 李敏贤,金夏兰. 淋巴液干冻粉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观察[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 218219.6 李东冰,王 沛,曾耀辉,等. 地龙组分促进痔术后创面愈合的临床和实验研究[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 899902.7 姚江颖, 袁玥旻. 藻酸钙伤口敷料在混合痔术后的临床应用[J]. 中国肛肠病杂志, ): 2526.8 汪韶峰,朱湘生. 乌骨生肌膏用于混合痔术后创面换药160例总结[J]. 湖南中医杂志, ): 2122.9 廖继忠. 混合痔术后外用美宝治疗的临床观察[J]. 华夏医学, ): 486487.10 秦建平,梅嘉. 复方锡类膏对混合痔剥扎术后创面愈合的疗效观察[J]. 四川中医, ): 6465.【上一篇】【下一篇】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好的论文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