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保险 避债满期后是否还可以避债

律师王芳——人寿保险避债避税的精确法律解读
全国律师协会民委婚姻法论坛副主任
中国法学会婚姻家庭研究会理事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婚姻家庭法务部主任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婚姻家庭咨询师专家组成员
上海交通大学聘用讲师
观点:人寿保险合规逼债之一:关键看合同设计;保险合规逼债之二:父债子不还;人寿保险合规逼债之三:代位求偿豁免;人寿保险合规逼债之四:专款专用
最安全的:第一种,夫妻俩的名字都不出现在合同中,夫妻出钱让爷爷奶奶自己买保险,孙子/女做受益人。无论什么债务,都不能强制执行。
一般安全:第二、三种,目前法律界还有分歧,要看法官倾向于哪种。
最不安全:第四种最不安全,夫妻俩的名字都在上面,强制执行率非常高
众胜文化&zhongshengia
虽然遗产法规定要父债子还,但保险例外。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如果保险合同在受益人那一栏中填了具体人名,受益人在保险公司获得赔偿不算遗产。父债子不用还!
代位求偿:甲乙做生意,乙欠甲10万还不上,因为丙还欠乙12万货款没给。这时甲可以越过乙,直接起诉丙,讨还债务。但合同法73条规定,人寿保险在代位求偿上可以豁免。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见上图),就是说如果你欠甲10万还不上,但你在保险公司(丙)买了保险,每年返还10万。甲不能向保险公司讨要这10元。
专款专用:甲如果一个老板银行里存500万,和保险公司里买500万有什么不同呢?放在银行里如果需要用钱,500万会毫不犹豫的拿出来;如果放在保单里,一般不会把保单退了拿出来,顶多进行只要贷款。这个保险法第34条很好的体现了保单的流动性。它有一个优势,可以让家庭成员把资产留下,与企业经营风险做了一个很好的隔离。
谨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新闻源 财富源
人寿保险能“避债避税”?
&&&& 08:35
  近日,记者发现,越来越多的天价人寿保单开始出现,“人寿保险”已被套上了“避债避税”的光环,成为富人规避巨额遗产税的首选产品。
  “人寿保险产品具有一定的避债避税功能,但目前,具备此功能的产品都是传统的保障型人寿保险,而诸如投连险等投资型保险产品则不能。”某保险公司内部人士向记者介绍,在国外,很多富豪会利用保险产品为自己“避债”,如果发生债务纠纷,个人资产将会被用来偿还债务,身家被没收、查封。然而,保险产品则能为保单收益人留下一部分资产。如果此前购买的是天价保单,即便公司破产,财产被查封,也依然有可能延续自己的富人生活。
  天津某律师事务所负责人表示,由于人寿保险属于人的生命资产,因此还可免纳个人所得税。不过,投保人需要注意的是,在填写保单时,必须指定受益人,保险给付时才可不计入应征遗产税内。否则赔偿金只能算作遗产,需偿还被保险人债。此外,根据我国法律,人寿保险主要包括定期寿险、终身寿险、两全保险等。诸如企业年金保险、健康保险、意外伤害保险,只有受益金受法律保护。记者 胡淼
编辑:孙朋浩
高清图集赏析保险根本就不具有避税、避债的功能-金斧子保险销售员还能忽悠买保险可避债吗?老赖恐怕不“保险”
对付“老赖”的新办法:今年3月,浙江省高院下发通知,明确当案件被执行人为保险产品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时,法院均可执行其保险产品。
本&&老赖&以为银行账户没有存款,就不用担心被法院执行,这其实是一种侥幸心理在作祟。&南浔法院的法官告诉记者,就在不久前,一起买卖合同纠纷案件的被执行人沈某,其投保的人寿保险产品合计126万元,被南浔法院成功执行,这也是南浔法院首次执行被执行人的保险产品。
原来,沈某与南浔法院打过多次交道,是出名的&老赖&。事情还要追溯到2013年初。当时,身兼杭州甲公司、杭州乙加油站、浙江丙公司3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沈某,用甲公司的名义与南浔某燃料公司做了一笔2500余万元的煤炭生意,并由乙加油站和丙公司提供担保。然而事实上,甲公司资不抵债,已处于关停状态,却还欠着南浔某燃料公司1100余万元货款。
2013年10月,南浔法院受理了该煤炭买卖纠纷案件,经过调解,双方达成了协议――由沈某在规定时间内分期付款。但此后,沈某并不&买账&,在只归还了30万元后,便开始无限期地拖欠。于是,南浔某燃料公司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随后,南浔法院在去年1月查封了提供担保的乙加油站、丙公司所有资产,但这两家公司的资产也早已被转移一空。
对于执行义务的履行,沈某总是能拖则拖,拖不过就躲,躲不过就另立账户把资产转移到亲戚名下,大大增加了法院的执行难度。
去年3月,南浔法院对拒不执行的沈某实施司法拘留,并于同年3月31日,以涉嫌&拒执罪&将沈某移送公安机关。至此,沈某不得不交出了执行款200万元,但离他应清偿的债务还差一大截。
好在这回,南浔法院有了对付&老赖&的新办法:今年3月,浙江省高院下发通知,明确当案件被执行人为保险产品的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时,法院均可执行其保险产品。
有了这柄&执行利剑&,&老赖&们的隐匿财产又得&见光&了。
当南浔法院多方辗转,查询到沈某分别在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平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光大永明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购买了价值126万元的保险产品,而保险产品的投保人均为沈某时,这位耍尽心机逃避执行的&老赖&最终被法院成功执行。
每经网客户端推荐下载
每日经济新闻
Copyright (C) 2015 每日经济新闻报社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使用,违者必究。
北京: 010-, 上海: 021-, 广州: 020-, 深圳: 9, 成都: 028-可娇莎律师个人网站
石家庄保险律师 |
河北诚基律师事务所
大律师网认证律师
执业感言:诚实做人 严谨做事
法律援助电话:
当前位置:>
保险避税有多强大 传统保障型产品可避债避税
发布时间:日
  今年“两会”前夕,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发布报告称,目前国内开征遗产税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呼吁把握改革时机,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开征遗产税,起征点定为500 万元。此举立即引发了社会的广泛热议,而不少保险公司也借机大力推销大额寿险保单,并极力宣传人寿保险的避税功能。一时间,保险避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那么,面临可能会开征的遗产税,我们是否应以购买保险的方式来规避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应该理性看待,切不可盲目购买。  人寿保险可避债避税  一直以来,保险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合法避税手段,特别是额度较高的人寿保险。  其实,保险公司按照保险条款支付给受益人的死亡保险金是用来保障受益人基本生活需要的。它是一种原始取得而非继承所得,无须用来偿还死者生前债务,也无须缴纳个人所得税和遗产税。在国际上,保险金免税是通行的惯例,而且许多国家的税法也都将受益所得的保险金列为免税范围。在遗产税避税方面,人寿保险主要有三方面的优势。  具有很强的变现能力  我们知道,遗产税的缴纳必须以现金的形式,继承人在得到遗产之前,首先必须缴纳大笔遗产税。如果继承人本身没钱,则只能通过拍卖固定资产的方式来获取大量现金,这会造成财富的缩水。但如果之前购买了足额的人寿保险,当被保险人死亡后,其指定受益人(一般为法定继承人)则可以马上获得保险公司支付的大笔现金,用以缴纳遗产税,能够避免因变现财产而致使财富流失情况的出现。  可降低资产总额  由于终身寿险的保险责任较重,其费率也较高。对于一名50 岁的男性而言,终身寿险纯费率约为50%。也就是说,如果这位男士想要购买保额为2000 万元的人寿保险,则需一次性缴纳1000 万元的保费。高额的保费可以有效降低资产总额,从而降低应纳税遗产净额,少交遗产税。  提供充足的风险保障  保险的初衷便是为人们提供风险保障,将人们未来可能面临的风险及时分散和转移出去。如果事先能够购买足额的人寿保险,则能够在被保险人死亡后留给儿女一笔可观的财富,保障其生活需要。  香港首富李嘉诚曾有一段广为人知的名言:“别人都说我很富有,拥有很多财富。其实,真正属于我个人的财富是给自己和家人买了足够的保险。”  保险避税,有多强大?  下面我们举例来说明人寿保险的避税功能。李先生现年50 岁,总资产1500 万元,其中包含一栋价值50 万元的共有房产,假设去世后妻儿皆在。如果按照曾经公布的遗产税草案来测算,我国遗产税采用累进税率,起征点为500 万元,遗产税计算公式为:遗产税=应税遗产净额× 税率-速算扣除数。若李先生死亡,则应税扣除额为124 万元,具体包括:免征额20 万元;丧葬费50 万元;共有房产50 万元;两位第一顺序继承人每人2 万元,共4 万元。按此计算,则应税遗产净额为:1500 - 124 = 1376 万元。根据遗产税五级超额累进税率表,征税税率为50%,速算扣除数为175 万元,故实际应缴纳遗产税= 1376×50% - 175 =513 万元。这样,李先生的妻儿能够实际继承的财富为:1500 - 50 - 513 =937 万元。  假设为了规避遗产税,李先生购买了一份保额为1000 万元的终身寿险,趸交保费为500 万元。若当前死亡,则应税遗产净额为:1500 - 500 - 20 -50 - 50 - 4 = 876 万元,税率为40%,速算扣除数为75 万元,则实际应缴纳遗产税= 876×40% - 75 = 275.4 万元,而保险赔付金为1000 万元。因此,李先生的家人通过继承和受益所实际得到的财富为:1500 - 500 - 50 - 275.4+ 1000 = 1674.6 万元。两种情形的巨大反差如表1 所示。  需要注意的事项  并非所有保险都可以避税  其实,在所有的保险产品中,只有传统保障型寿险产品才有较好的避债避税效果。我们知道,财产保险和健康保险采用的是损失补偿机制,与遗产税关系不大;其他投资理财型寿险产品,如投资连接险、万能险、分红险等,因其具有很强的投资特性,和生存保障关联不大,在发生债务纠纷时,它们有可能会作为资产被查封或者冻结,因此可能达不到避税的目的。  另外,如果想要保证被保险人死后能够获得保险公司的赔付,那么最好是购买终身寿险而非定期寿险。  寿险避税也存在一些风险  首先,生存风险。如果被保险人死亡较晚,对定期寿险而言,超过期限将得不到赔付;对终身寿险而言,可能因为赔付太晚而致使保险金的实际购买力缩水。  其次,利率风险。这与生存风险类似,如果被保险人存活时间较长,则可能会出现实际利率高于寿险预定利率的情况。如果我们把保费拿去投资的话,则可能会获得比保险赔付金更高的收益。  最后,法律风险。我国保险法规定,如果受益人先于被保险人死亡或者丧失受益权,则保险金将作为被保险人的遗产处置,同样需要缴纳遗产税,这样就不能达到保险避税的目的。  要理性分析、合理规划  目前,遗产税的开征仍处于讨论阶段,离真正付诸实施还很远。同时,要开征遗产税,必须有一套完善的配套措施,如财产实名制、财产公开登记和申报制度,以及严格的资产评估制度和完善的信用制度等。现阶段,这些配套措施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另外,要让国内民众从思想上接受遗产税的理念,将原本打算留给子女的财富上缴“国库”,显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我们国家在1950 年就提出了遗产税的征收问题,至今仍未实施,可见遗产税开征难度之大。  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更要理性分析保险的避税功能,合理规划个人资产,切勿因遗产税的“强制没收财产”功能而恐慌,盲目购买保险。同时,我们应认真比较市面上现有的大额寿险产品,谨慎选择其中保障功能强、保单设计完善的产品,切不可随意购买。
您可能也对以下文章感兴趣:
安徽被狗咬伤女子男友涉嫌诈骗被拘 捐款账号被注销
吓坏了!广州一小区多户阳台玻璃遭钢珠“远程射击”
安徽黄山现人妖表演 当地成立调查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保险 避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