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告诉我下,什么叫糖尿病痛 风病

张医生 我想问一下 我爸有糖尿病 又有风湿 我现在想买了一条银环蛇 打算泡酒 可以不(男,63岁)

你好,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风湿,都不建议泡酒

风湿病有很多种,无论是哪种,蛇酒都是没用的

手指关节粗大 疼痛 属于哪一个

主要需要排除两种,一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是骨关节炎

那得检查之后才能明确,如果你想明确一下,还是最好去三甲医院有独立风湿科门诊看看检查一下

提示:疾病因人而异,他人的咨询记录仅供参考,擅自治疗存在风险。

该条问诊记录已由春雨医生整理点击查看总结

张医生 我想问一下 我爸有糖尿病 又有风湿 我现在想买了一条银环蛇 打算泡酒 可以不(男,63岁)??

无论是糖尿病还是风湿,主要需要排除两种,一种是类风湿性关节炎,一种是骨关节炎,那得检查之后才能明确,如果你想明确一下,还是最好去三甲医院有独立风湿科门诊看看检查一下。

擅长: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风湿

截图或保存上方二维码图片至手机相册 > 打开微信扫一扫 > 点击右上角“相册” > 选择本图片

近日,丁香园内分泌论坛中站友们就一个问题的观点有所争论:

@沙漠之足:糖尿病患者能用果糖吗?好像说明书上是慎用。

@SCL1224 木易:我有时候吊果糖,不管你是不是糖尿病。

@houyijun0608: 糖尿病患者可以用果糖,不能耐受者不用。

@haitu: 以前看到文章说果糖是可以用于糖尿病患者的,因为果糖不吸收,不影响血糖,不知道对不对。

@睿睿风景:果糖代谢后可加重酸中毒。

问题也就来了:果糖是否可用于糖尿病患者?使用有无什么风险?

「孪生兄弟」之「葡萄糖」和「果糖」

果糖是一种左旋六碳糖, 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

果糖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 如蜂蜜及菊芋、菊苣等菊科植物, 甜度是葡萄糖的两倍。口服果糖比葡萄糖吸收慢,但吸收后或静脉给药后在体内代谢速度,果糖代谢速度比葡糖糖快,易被吸收利用。

2. 果糖与葡萄糖代谢差异

葡萄糖在糖酵解过程中, 需己糖激酶及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两个关键酶的催化生成 1, 6-二磷酸果糖,其中 PFK1 是糖酵解过程中重要的限速酶,胰岛素可诱导它生成。

果糖在细胞内主要经 1-磷酸果糖途径代谢, 需果糖激酶和 1-磷酸果糖醛羧酶两种关键酶生成 1, 6-二磷酸果糖, 从而进入糖酵解途径。果糖激酶主要存在于肝、肾、小肠细胞。

通过比较代谢途径可知,(1)果糖可以绕过糖酵解的主要限速酶 PFK1;(2)果糖代谢强度取决于其浓度, 在高果糖状态下, 不需胰岛素也可代谢为糖原获释放能量;(3)果糖可促进脂肪储存及脂肪氧化。

果糖不仅热源利用率与葡萄糖相当,而且果糖激酶活性不依赖于胰岛素调控,可在无胰岛素情况下代谢为糖原。

葡糖糖代谢必须依赖胰岛素,在体内代谢慢,容易使得患者体内血糖不稳定,加重糖尿病症状。

既然果糖这么好那到底能不能给糖尿病患者用「果糖」?

(1)肯塔基大学 Anderson JW 教授,早在 1989 年就在 Diabetes Care 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就做过给糖尿病病人口服果糖的实验,Anderson JW 教授团队对糖尿病病人短期口服高果糖饮食的实验结果表明,在控制能量的基础上,高果糖为主的高糖类、高纤维、低脂肪的饮食,对于糖尿病患者是安全和可接受的。

(2)英国皇家自由医院的 Kruszynska YT 教授,在 1994 年就在期刊 Metabolism 上发表的文章就提到过果糖可以刺激胰岛素的分泌,但其升高胰岛素的作用较葡萄糖弱。

(3)巴西圣保罗大学医学院的 Malerbi DA 教授团队,1996 年在 Diabetes Care 期刊发表了一篇临床分析类的文章。Malerbi DA 教授研究团队研究了 16 例 2 型糖尿病病人,连续 28d 的果糖摄入实验结果表明短期至中期的高果糖摄入,并不会使得本身控制良好的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胰岛素和 C 肽水平恶化。

(4)美国范德堡大学药学院的 Shiota Masakazu 教授团队,2002 年在 Diabetes 期刊上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Shiota Masakazu 的实验结果表明果糖对于改善糖耐量有明显的作用。

(5)同样来自美国田纳西州的范德堡大学糖尿病研究中心的 Mary Moore 教授,2000 年和 2001 年连续两年在 Diabetes Care 杂志和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上发表了自己的研究成果,Mary 教授发现,口服少量果糖可改善 2 型糖尿病病人对葡萄糖所产生的高血糖反应。果糖能减少餐后血糖、胰岛素和 C 肽的波动。

(6)Seqal MS(佛罗里达大学,2007)、Teff KL(宾夕法尼亚大学,2004)、M.-F.Kong(阿德莱德大学,1999)的研究结果都认为适量的果糖对于血糖的控制是有益的。

(1)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王昕老师,2005 年在《中华糖尿病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文章,王老师的结论是,与生理盐水比较,果糖注射液对于 T2DM 患者血糖、胰岛素及血尿酸水平无明显影响。

(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老年科杨燕怡老师 2010 年发表在《中国现代医学杂志》、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夏凡老师和华东医院营养科张鑫毅老师 2007 年在《肠外与肠内营养》、浙江宁波市龙赛医院内分泌科吴国富老师 2008 年在《实用糖尿病》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其结论大体都相同,且都基本上支持王昕老师的结论。

其他一些国内研究也分别表明:(3)果糖可促进脂肪存储及氧化,能够有效减少体内游离脂肪酸氧化,从而减少酮体的生成,可以减轻酮症酸中毒病人的症状;(4)果 糖在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蛋白质合成等方面优于葡萄糖,因而成为控制糖尿病病人症状及预防并发症发生的有益因素;(5)果糖主要优势是不依赖胰岛素介导进入细胞内代谢,引起高血糖反应较小,非常适合糖尿病和肝病病人使用;(6)果糖代谢稳定,适合创伤及手术患者使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的研究中,果糖一直都被认为是安全且健康的软饮料和加工食物,最近也有科学家发出来不一样的声音。2013 年的 Lyssiotis 教授 和 Cantley 教授,以及 2012 年的 Lusting 教授的研究认为长期且过量的摄入果糖会引起代谢性疾病。

Agrawal 和 Gomez-Pinilla 教授认为大量的果糖会影响大脑记忆能力。美国 UCLA(加州洛杉矶分校)Gomez-Pinilla 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发表在顶级期刊 EBioMedicine 上的文章(在写这篇文章时,Pubmed 上还查询不到,请上 EBioMedine 官网上查询原文)认为下丘脑中多达 700 种基因可以被果糖改变,这些基因中有些可以控制代谢。长期且大量的摄入果糖不仅会影响神经性疾病也可能会造成代谢疾病。(这与之前的研究强调短期内使用果糖是吻合的。)

果糖是否可用于糖尿病患者?

1. 果糖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在机体供能方面效果相当,但果糖具有血糖波动幅度小的优点;

2. 果糖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避免因长期使用外源性胰岛素不耐受而引起的水肿;

3. 临床上对糖尿病病人采用葡萄糖+胰岛素滴注时,容易引起致命性的低血糖(特别是妊娠性糖尿病患者);

4. 对于糖尿病伴有心功能不全、水钠潴留的患者,果糖注射液可避免使用 0.9% 的氯化钠注射液带来的心功能负荷增加;

5. 有文献报道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人,果糖注射液用于常规输液治疗时,并不会引起明显的血糖、血压波动;

6. 果糖注射液适用于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和烧创伤患者。临床上使用果糖注射液时要防止发生高尿酸血症和乳酸性酸中毒;

7. 临床上,肾功能不全、已有酸中毒倾向和高尿酸血症患者慎用。糖尿病患者发生酮症酸中毒(DKA)时补液方案为首先给予 0.9% 氯化钠,当血糖降至 13.9 mmol/L 时以 5% 葡萄糖+胰岛素替换治疗。

对于果糖有益的研究都是强调短期内的,在加上美国 UCLA(加州洛杉矶分校)Gomez-Pinilla 教授团队最新的研究成果也表明长期大量的摄入果糖对代谢疾病和神经系统是有一定的毒害作用的。

过多的输注和摄入果糖容易导致高尿酸血症;过量使用果糖注射液可能会引起危机生命的乳酸性酸中毒;建议果糖输液速度不宜过快,控制在 0.5 g/kg.h 以内,过量输入容易引起周围水中和肺水肿;禁用于遗传性果糖不耐受病人、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病人;过量输注无钾果糖可能会引起低钾血症,因此果糖输注液不适用于纠正高钾血症;儿童赢谨慎使用,静脉给药时应该严格控制用量和输注速度;禁用于甲醇中毒治疗。

15. 王 昕, 杨文英, 卜 石, 等. 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 J]. 中华糖尿病杂志, ):378-380.

16. 宓怀风主编. 生物化学.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

17. 陈灏珠主编. 实用内科学. 第 11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18. 陈文璞, 黄贵心, 谢英才, 等. 果糖注射液对 2 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 J] . 实用糖尿病杂志, ):43-44

19. 吴国富, 丁春艳, 罗薇, 等. 果糖注射液对糖尿病血糖和血压的影响 [ J] .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7

20. 杨燕贻,田英,王艳姣,张孟喜,等. 不同输液种类对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J].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

21. 张鑫毅,孙建琴,等。口服果糖对糖尿病病人血糖、胰岛素和 C 肽的影响及安全性研究 [J]. 肠外与肠内营养,2007

22. 吴文溪,时开网,朱永康输注果糖与葡萄糖注射液对术后患者糖代谢的影响 [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2006,26(12):

23. 王祥,户富栋,谢志江,等果糖注射液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水平和血压的影响 [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2):137-141

24. 李慧芳果糖注射液对 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 [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1):44

25. 黄坚,姚元章,张敏,等果糖注射液治疗严重创伤的临床研究 [J] 创伤外科杂志,2004,6(2):127-129

26. 岳丰婕果糖注射液在临床应用上的注意事项 [J] 中国卫生产业,2015(15):133-134

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药物治疗,先使用活血祛淤,扩张血管的中成药一至二周,
比较好的有,,,同时配合吃一些治疗的中成药,或吃一些中药也可以,注意控制血糖,
坚持做一些功能锻炼,忌油腻的食物。具体的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操之过急,祝早日康复!
答案补充
中风后遗症的恢复是要需要时间的,特别是像你妈妈这样合并有糖尿病的人,那样恢复起来就更慢一些,还是那句话,
中医治疗为主加上锻炼,饮食疗法为辅,西药是没有什么好的特效药的,无非都是一些对症治疗!
必须针对血压、血脂、血糖来治疗。
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血糖。

常见后遗症及相应康复护理:

1.三偏:脑中风多遗有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指患者半侧的痛觉、温度觉和本体觉障碍)、偏盲等功能障碍。
由于中风导致肢体功能活动降低,部分关节肌肉处于废用状态,故大多数患者懒于活动。
此时,家属要督促和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以防肢体发生挛缩畸形,多采用仰卧位和侧卧位从简单的屈伸开始。
要活动充分,合理适度,避免损伤肌肉和关节,并配合药物治疗,按摩患侧肢体,按摩能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过程,
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从而防止或减轻肌肉骨骼的废用性萎缩,每天进行2~4次,每次30分钟。
按摩常用的方法有三种:①摩法:用手的掌部或指腹在患部顺着淋巴回流方向,由末梢向心(也即由远端向近端)轻轻抚摩,可以帮助静脉、
淋巴回流。②探擦法:用手掌、大小鱼际、掌根或指腹在皮肤上摩擦,方向不走,用力较大而均匀,动作连贯,使局部皮肤有灼热感,
使皮肤与皮下组织血运丰富、营养改善。③揉捏法:用手指或手掌作相对的不断的用力旋转进行,使肌肉韧带营养得到改善。 

2.语言不利:半数以上的中风病人思维迟钝,联想困难,记忆减退、不会说话或说话不清楚或虽能自发说话,
但答非所问且听不懂别人说话的意思等。这些都是中风引起的后遗症,病人情绪多焦虑、痛苦。应尽早诱导和鼓励患者说话,
语言障碍的康复治疗越早越好,在病后3个月内恢复较快,一年以后则难以再恢复。
功能康复训练包括发音训练、短语训练、会话训练、朗读训练、复诵句子训练、文字辨识、指出物品名称、执行命令以及图片、实物配对练习等。
对完全性失语症病人的康复训练要像教小孩学说话一样从学发音开始,应耐心纠正发音,从简到繁,如“e”、“啊”、“歌”等,反复练习坚持不懈。
训练中多鼓励,激发信心,并让病人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心理。 

3.口角歪斜 、吞咽困难:患侧眼睑闭合不全、口角下垂、流涎、不能鼓腮、皱额、闭眼。病人常常产生消极情绪,
失去信心,应同情、关心病人,给予精神鼓励,舒其情志,鼓励其多做眼、嘴、面部运动,并经常按摩患处。
饮食上给易于消化、富于营养流质或半流质饮食。

4.其他:患者长期卧床,易出现褥疮、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及深静脉血栓形成,护理应注意这几个方面:
 
①褥疮:是由于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形成的组织坏死。
后果严重,重在预防。应首先保持床面干燥、平整、无渣屑;每隔2~3h翻身1次;对骨突部位放置气圈、海绵垫或棉垫,使易受压部位悬空;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每天用清水擦洗受压部位2~3次,衣服被褥污湿后应及时更换;保持臀部、会阴部清洁干燥;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每天2~4次,对骨骼隆起部位,每次至少需按摩3~5min,以活血通经。 

②防止肺部感染:则应多翻身拍背咳痰,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口腔清洁,防止食物、水误吸入气管。
 
③防止泌尿系感染:要注意保持患者会阴清洁,让患者摄取足够水分。饮食上宜清淡,富于营养,易消化,少盐,以减轻肾脏的负担。

④经常进行肢体按摩,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血栓形成。

此外,患者宜进清淡、低脂肪、低盐、低胆固醇、多维生素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忌烟酒,尤其晚餐不宜过饮。
保持大便通畅,注意保暖,预防感冒,注意定期督促和协助完成监测血压及遵医嘱口服降压药等。 

中风病人由于偏瘫或失语,日常生活不能自理。中风后遗症的康复护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易使患者及其家属失去信心。
多数患者及家属愿意接受药物治疗,轻视康复的观念。只有合理的功能锻炼、成功的心理护理、完善的饮食护理才能使病人最大限度恢复肢体功能、
减少致残率,有效缩短康复期。 
 血糖控制得较满意,但是康复的过程较治疗过程更长,按以上康复治疗就行了。
通过中西医结合来进行治疗。通过西医控制好血压,血糖,血脂。肢体的瘫痪通过中药来治疗疗效显著---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叫糖尿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