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一篇节日文化对基层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设的影响的调研报告?

第二篇&&组织建设扎实推进
第一节&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
本书编写组
日09:03&&&来源:
党建读物出版社授权 独家连载
党的组织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特别是十七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全面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人才工作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员是党的肌体的细胞和党的活动的主体。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以求真务实的作风,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党的基 层组织建设工作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日至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在陕西省安塞县调研和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可靠的先锋力量 坚实的组织基础
截至2011年底,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达8260.2万名,比2010年增加233.3万名,增长2.9%;党的基层组织总数达402.7万个,比2010年增加13.5万个,增长3.5%。各项数据表明,近年来党员队伍不断壮大,结构不断优化,素质不断提高,为党的事业提供了可靠先锋力量;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方式不断创新,覆盖面不断扩大,组织体系不断健全,呈现出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为党的事业奠定了坚实组织基础。
争科学发展之先 创社会和谐之优
从2010年4月开始,“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在神州大地蓬勃兴起。
各地党组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争科学发展之先、创社会和谐之优,推进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为民服务创先争优。
各地认真总结推广创先争优活动中涌现出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创先争优常态化、长效化。
中央确定2012年为“基层组织建设年”,深化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各地坚持抓基层打基础,积极做好基层党组织组建工作。
基层组织建设统筹推进开创了新局面,一批基层创造的新鲜经验得到普遍推广。
培养造就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自2008年以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扎实有序推进大学生村官工作,在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结构、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生机活力、形成来自基层一线的党政干部“培养链”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累计选聘大学生村官30万人,覆盖全国行政村总数1/3以上,培养造就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
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村官工作的规划、政策、体制、机制,确保大学生村官“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流得动”,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制办、教育部等单位于2012年7月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官工作的意见》。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不断推进
统计显示,全国非公企业中党组织和党员已达到相当规模,2010年底共有党员350多万名、党组织近30万个。到2010年底,符合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99.6%建立了党组织,规模以上非公企业96%建立了党组织。
夯实党组织凝聚党员群众的物质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和地方各级党委对抓好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列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标准化建设,不断夯实党组织凝聚群众的物质基础。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基本完成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作出在全国农村普遍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抓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央专门成立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加强对远程教育的领导和组织协调工作。在中央高度重视下,中央有关部门和各省(区、市)密切配合,从2003年起,历时8年的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基本完成,68万个基层远程教育接收站点成为增强党性的大熔炉、砥砺品质的大学校。
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
各级党组织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工作,党员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结构进一步改善,党的肌体焕发了生机和活力。
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
2009年,中央办公厅印发《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推动大规模开展党员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从2009年起,用五年时间在切实加强经常性教育的基础上,对未纳入各级党委干部教育培训范围的广大基层党员普遍进行培训。各级党组织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推动党员教育上电视、上手机、上互联网。
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加强进城务工人员中党的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一些地方党组织在农民工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中,分别探索出了以流出地管理为主、以流入地管理为主、流出地与流入地党组织共同管理的三种管理模式,紧紧抓住流动党员管理这个关键,不断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是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也是基层党建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直接体现。党的十六大以来,各级党组织积极推进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关怀帮扶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使党的创新热情和活力得到更好保障。
积极推进党内表彰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扩大了党员群众参与度。
永远和人民在一起
把时代的召唤作为第一信号,把祖国的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人民的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自然灾害,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任务中冲锋在前、勇挑重担。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全国4550多万党员自愿交纳97.3亿元“特殊党费”,支持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
凝聚千百万共产党员大爱真情的“特殊党费”,跨越万水千山,全部划拨给了地震灾区。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添加“党员学习微平台”
(责编:实习生、谢磊)
热点关键词
热门点击排行榜
12345678910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要: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是关系到农村基层人心向背的一项大工程,是关系到农村基层各项工作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关系到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宏伟目标能否实现的重要前提。基层党组织能否健康、稳步成长,牵引着农村建设能否有起色。一个强有力的基层党组织、一个战斗力强的基层党组织,是带领农村开拓创新、继往开来的组织保障和政治基础。
关键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困境,对策
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处在农村工作的最前沿,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团结和带领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斗堡垒。党的农村基层组织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落实,关系到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建设,源泉在基层,活力在基层,重点也在基层。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提高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和战斗力,对于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经济、保持农村稳定、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农村稳,则全局稳;农业丰,则人心定;农民富,则小康成。而这一切,从根本上说,则取决于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一、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农村建设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1、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政治发展的“动力源”。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是历届中央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也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任务的重中之重,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六十多次提到“民主”的字眼,这足见中央对加强人民民主建设的高度关注。近些年来,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这渐渐成为农村建设的重大政治课题。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关键在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只有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才能够带领广大的党员和农民群众沿着正确的方向,为推进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深化农村政治体制改革、完善农村政治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动力支持。
2、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护航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建设和谐农村,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根本途径;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农村有句俗话:“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农村基层党组织结合本地实际,确定了当地的发展路子,基层党组织在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兴办各种经济实体、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优化市场投资环境、开拓拓宽投资渠道、吸引外来投资资金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农村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3、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社会发展的“领路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来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新时代农村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关乎八亿多农民福祉的农村建设部署,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有一支坚强有力的“领路军”,农村基层党组织正应是走在这支队伍最前头的“领路人”。农村基层党组织应该发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斗堡垒作用,充当新农村建设的领导者、决策者、组织者,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4、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科技发展的“生力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要进步、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都离不开科技的发展。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注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必然应成为农村科技发展的“生力军”。基层党组织应重视科技对推动农村发展的巨大作用,深化改革,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并将其武装到农村管理、农村发展当中去,让科学技术在农村建设中发挥最大效益,成为农村发展的巨大推手。
5、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向标”。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文化的前进方向,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农村文化发展的“方向标”。基层党组织应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完善文化制度,重视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活跃文化氛围,创建文化场所,丰富文化活动,用先进文化武装头脑,用先进文化指导基层建设,用先进文化促进基层发展。
6、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农村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主心骨”。农村事务错综复杂,千头万绪,各项事业的发展都必须紧紧依靠基层党组织这个“主心骨”,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支撑农村各项建设的“脊梁”,只有“脊梁”直了、硬了,才有可能撑起繁重的枝枝叶叶;只有“脊梁”通了、顺了,才有可能为顶头的枝枝叶叶输送养分。
二、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困境和问题
1、农村党员结构失衡,年龄老化现象突出。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了区域间人员的流动性,农村地区中青年劳力外出寻求发展机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留守在家的以妇女、老人和小孩为主,被称之为“386061部队”,造成有些村难以找到合适的发展对象。加之农村宗族观念和本位思想较为严重,有些村支委存在私心,对年轻党员特别是对于非本宗族者的入党要求以种种理由推托,甚至有些支部成员自我保护意识过重,生怕发展的有能力新党员对自己地位有冲击,不发展或控制发展能力型党员。造成农村基层党组织出现年龄老化、缺乏新鲜血液的现象,这给基层党组织建设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后果,导致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发挥核心作用。
2、村干文化程度偏低,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农村基层干部绝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缺乏现代知识,知识结构老化,跟不上时代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甚至出现知识脱节的现象,严重制约了农村党组织的发展。有些基层党支部成员综合素质较低,宗旨意识淡薄,办事方式单一老套生硬专断,缺乏民主意识。一些基层干部不了解领导科学知识、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导致工作手段弱化,往往会造成“法律手段不会用,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不敢用,思想教育手段不管用”的尴尬局面,不善于用引导、法制等综合方式去说服群众,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紧张,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开展。
3、后备干部储备不足,培养意识明显不够。目前大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面临着后备人才匮乏的困境,这对于基层党组织的长期发展有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由于基层党组织在发展党员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特别是优秀的年轻党员更是缺乏,造成后备干部缺乏,出现干部青黄不接的现象。有些村级组织不得不启用经验丰富、威信较高的到龄退休老党员,有些党组织甚至出现“矮子里挑将军”“敬老院里挑壮丁”的境况。加上基层干部培养意识薄弱,有些干部甚至担心后备干部会对自身位置构成威胁,发展党员出现“死角”,面对现实不愿积极主动地去引导、培养和发展党员,造成基层支部后备人才奇缺,后继乏人问题突出。
4、“两委”职责分工不清,村级组织战斗力弱。农村基层一些村“两委”条块不顺,职责分工不明确,权责不清,“两委”班子扯皮推诿,互不相让,缺乏全局观念,导致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形同一盘散沙,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加之部分地方家族、宗族等势力左右村干部的工作,导致“想干事、会干事、能干事”的村干部作用发挥不好,村级组织工作效率低下,离人民群众的要求相差甚远,削弱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使村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
5、部分干部思维封闭,组织设置方式单一。农村经济发展应立足本地,面向城市,把区域优势、地理优势变成经济优势,但基层部分村民群众,甚至村干部视野狭隘,思维封闭,孤立片面的看问题,导致工作步伐缓慢。有些群众或干部又囿于当前的一点点利益而推三阻四,导致一些项目投资“流产”,错失发展良机。而绝大部分基层组织设置长期以来以依托基层单位组织建立党组织的传统模式为主,设置方式单一,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革,导致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难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影响基层工作的开展。
6、行政命令意识残留,管理服务意识缺乏。目前,仍有部分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的时候,以“下命令”“提要求”的方式行事,工作方式粗暴简单强硬而缺乏艺术和技巧,管理服务意识严重缺乏,造成干群关系紧张,民愤较大,导致党务、村务开展困难,工作推行受阻。同时又造成干部之间关系不和谐,干部之间出现裂痕,不利于农村各项工作的发展和农村的长远发展。
7、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制约基层组织建设。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和“三农”政策的倾斜,使广大农民走上小康路,但目前农村集体经济的薄弱程度却让人难以置信。部分行政村基本上或完全没有集体经济收入,甚至村的办公开支要向群众摊派,村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难以为继。由于集体经济薄弱,党支部缺乏经济基础和物质依托,甚至连工资也发不出来,导致干部工作热情受挫,削弱了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集体经济的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党建工作的开展和党支部领导核心作用的发挥。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对策
1、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要切实加强对发展农民党员工作的领导,把解决农村党员队伍老化问题当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切实制定出各阶段党员发展规划,逐步优化农村党员结构,弥补缺陷,努力充实农村青年党员队伍。把40岁以下的农村青年作为发展党员的重点,通过建立档案、实践锻炼、重点培养等措施,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从而夯实农村党员后备队伍的基础。拓宽党员发展的渠道,大胆在具备条件的专业户、科技示范户、冒尖户、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务工返乡人员、毕业回乡大学生、优秀团员等人员中发展党员,不断壮大农村基层党员队伍,及时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补充新鲜血液,形成新时期农村基层发展党员工作的新局面。
2、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增强实际工作能力。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大对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训力度,将农村基层干部最需要、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他们,增强村干部发展经济、依法行政、化解矛盾等各种实际工作能力。可以采取聘请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培训、实地参观考察、外出调研学习、致富能手现身说法等方式,增加农村干部的市场经济理论、农村法律法规和农业实用技术等方面知识。积极鼓励在职村干部报考大专院校和各种培训项目,通过中央电大远程教育、各级党校等系统的学历教育,不断提高村干部的文化素质。以专业协会等民间组织为平台,为农村致富能人的素质提升提供培训,为农村后备人才库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3、培养吸收优秀人才,充实村级后备队伍。农村基层要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基层应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机制,突破干部、工人、农民的身份界限,突破机关、企业、农业的行业界限,突破本村和外村、本地和外地的地域界限,彻底打破神秘性、意向性、封闭性的选人用人方式,增强开放性、竞争性和群众性,通过“内选、外聘、回请、下派”等多种途径,把各行业中优秀的党员选进支部班子。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将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和服务意识强的年轻人按照有关规定和程序选拔到村干部岗位。拓宽选人渠道,注重从党员致富能手、复员退伍军人、务工返乡人员、“一村一名大学生”等人员中培养选拔村干部。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和吸收优秀的人才队伍,不断充实基层后备队伍,为基层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4、明确“两委”职责分工,一兼两职交叉任职。农村基层应积极探索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结合的有效形式,探索适合本地实际发展的“两委”模式。目前,推行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以及村“两委”班子成员交叉任职的形式,将村民自治与党的领导合二为一,是从根本上解决村支部书记、村主任“职责不清、分工不明”问题的有效途径。“一兼两职,交叉任职”既强化了领导,使村“两委”班子条块顺、责任明、指挥灵,同时又达到减少村干部职数、降低成本、精干高效的良好效果。对解决基层干部队伍臃肿、待遇偏低、干部矛盾冲突等突出问题有十分明显的效果。
5、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勇于创新敢于摸索。农村基层干部应摒弃封闭的思维方式,解放思想,勤于思考,应具备高瞻远瞩、站高望远的眼光,为农村的发展谋出路、订规划、绘蓝图,真正把促进农村发展当为己任、勇于担当。在干部任用上也应勇于创新,对村党支部书记进行选拔,试行村级负责人“公职化”的管理模式。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吸引一些年轻、有文化、能力强、品德好的优秀党员走上村党支部书记岗位。在组织设置上应突破传统,打破过去以自然村为单位设置农村党小组的模式,大胆创建新型农村基层党小组。根据农村党员的特长、从业类型以及党员流向地等进行分类,创建种植党小组、养殖党小组、营销党小组、个体工商人员党小组、外出务工人员党小组、民事调解、村务监督、参政议事党小组等新型农村党小组,实现农村党建工作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6、切实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农村基层党组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要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农业和农村工作上,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变领导为引导、变强令为示范、变要求为服务,不断改进领导方法,提高领导水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努力为农村的富裕和农业发展给政策、给资金、给技术、给服务,为农民的增收出主意、想办法、找出路、办实事。增强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建立顺畅有效的村级管理机制、决策机制和议事执行机制,善于广泛征求群众建议,集思广益,调和社会各利益群体,善于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来处理矛盾和问题。坚持群众路线,深化制度改革,密切干群关系,巩固基层执政基础,为农村基层建设和发展谋求强有力的群众基础。
7、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强化农村经济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发展和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认真贯彻“围绕经济抓党建,抓好党建促经济”的指导思想,确定一条符合实际的发展路子,探索“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经济模式,促进农民增收,强化基层集体经济。基层应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重组,创办村级经济实体,形成“一村一品”的规模产业,做强做大农村企业,形成“本土资源经济群”。加大政策倾斜扶持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以资源引资金、以产权引客商等办法,吸引项目投资,使农村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外来资金经济群”。
总之,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各项工作的基础,是农村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党的各项政策在基层贯彻实施的贯彻者、实施者,是确保党的各项政策得以落实的重要力量。农村基层党员是农村基层党组织的细胞,是促进基层党组织健康、协调发展的中坚力量,是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骨干力量,也是农村发展的重要示范力量。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关系着农业的发展、农村的稳定、农民的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不可或缺的软件设施。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势在必行的大工程,也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大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实现农村地区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新局面。
原文地址:作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街道社区党组织建设“三有一化”工作调研报告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3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日&&星期一
关于珙县机关党组织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
E-mail推荐:&&
  今年,是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提出“机关党建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走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前头。”的指示精神,-四川省珙县县直机关工委组成调研组,采取问卷调查、专题调研、个人访问等形式,对全县机关党组织建设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此次共调研党支部52个、党员829名,发放调查问卷720份,专题调研3个105人。通过调研发现,如何解决制约“机关党建走前头”的问题,成为摆在机关各级党组织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基本情况  珙县县直机关工委所辖基层党组织95个,其中机关党委1个、总支4个、支部90个(其中含部门党委机关支部9个)。所属党组织党员人数1294人,其中女党员320名,少数民族党员25名,研究生22名,大学本科477名。县直机关共有党组织书记(含副书记)114人,其中:35岁以下24人,大学本科以上89人,专职党组织书记2人。  二、现状评价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县直机关党建工作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创新方式、促进发展”的思路,实现了机关党建工作、业务工作、中心工作相融互动,相得益彰的新局面。总体来看,机关党建呈现出“四个新”的特点。  (一)确立了“三级抓”的新格局。近年来,县委领导高度重视全县机关党建工作,明确了一名县领导兼任机关工委书记,坚持分管领导不定期听取机关党建工作情况汇报;县直工委找准定位,履职尽责,扎实工作,保证县委的各项要求和部署落实到基层;县直机关各级党组织结合实际,有效开展工作,真正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工委牵头负责、党建职能部门具体指导、部门党组(党委)和机关党组织各司其责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格局。  (二)创出了“抓机制”的新路子。近年来,机关工委以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为载体,建立健全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九项制度,包括部门党组(党委)落实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定期述职和点评制度、专项调研分析制度、函询约谈制度、落实机关党建责任制先进个人评比表彰制度等等,构建承诺、述职、评价、激励、问责“五位一体”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考评办法,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内在动力。  (三)形成了“抓特色”的新举措。近来年,县直机关工委在县直机关广泛开展了“党员志愿者服务”、“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党支部规范化建设、“五型”机关创建、“三共三互”、“一学四进”、“挂包帮”等主题活动,彰显了机关党建的特色和亮点。县直各单位也结合实际,创造性开展了一系列切实际、有特色、见实效的党建活动,如文广局开展了“党员突击队”服务活动、地税局开展“四比四看”活动等,党建工作呈现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四)呈现了“抓发展”的新局面。县直机关各单位坚持以“抓党建、促业务、创佳绩”为抓手,以提高工作质量、服务水平和党员素质为目标,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开展各项亲民便民惠民服务,充分发挥机关党组织的战斗堡垒、示范表率和机关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有力保证和促进了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目前机关党建工作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四个倾向”:  (一)抓机关党建的责任意识存在弱视化倾向。具体表现为“三个不到位”:一是在思想上,对党建工作重视程度不到位。对机关党建工作不是抓在手上,而是停留在一般的宣传上。口头上强调多,实际关心少,重视关注业务工作多,思考党建工作少。二是在实际工作中,对党建工作指导和支持力度不到位。在研究工作、经费投入、配备干部上,党建工作都没有摆上应有位置。从调查中发展,有75%的党员认为,机关党建工作经费未落实或落实不到位,致使机关党建“无钱”开展工作,党建无活力。三是在党组织活动中,一些领导同志参与党组织活动不到位。有的不积极参加双重组织生活会;有的把机关党组织安排的党建活动当做一种负担,消极被动应付;有的甚至寻找各种借口逃避了事。  (二)机关党建工作方式方法存在庸俗化倾向。流于形式,浮在表层,不少机关党组织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机制优势未能充分显示。活动方式比较封闭,工作处于自成体系、自我封闭、上下不沟通、左右不联络的状态;工作方法比较单调,习惯于凭老经验办事,照搬上级文件,坐等上级指示,缺乏新思路、新举措、新招术;工作手段比较陈旧,监督作用没有得到很好发挥。例如:有的单位是在开行政工作会议时顺便说说党务方面的事,用业务会代替组织生活会;有的单位党支部虽然也召开组织生活会,仅是例行公事,但常常是讲成绩多、提问题少,对支部存在的问题缺乏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质量不高,达不到解决自身问题的目的;有些机关一般党员经常性教育培训滞后,许多党员多年没有参加过集中培训,一些党员党性意识淡化。  (三)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存在一般化倾向。调查结果表明,“老”党员的松懈现象也客观存在,有15%的人认为有个别党员不怎么样,甚至不如一般群众。主要表现为:理论水平不高,对党的政策一知半解;组织观念不强,不能自觉地用党性原则规范自己的行为;党员意识不浓,遇事不顺心,就牢骚满腹,随意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先锋意识不够,在平时工作中局限于做好本职工作,很少考虑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入党动机不纯。  (四)党组织自身建设存在松懈化倾向。(1)机关党组织成员大多数兼任行政职务,考虑业务工作多,顾及支部工作的时间少,有的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书记不兼任行政领导,党组织的活动经费难以保证,开展活动难度大。(2)机关党组织本身在抓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时找不到有效的结合载体,党支部活动或“业务化”或“娱乐化”,从而使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从调查的结果看,有25%的党员认为本单位党组织的组织生活一般,有30%的党员认为党组织活动与中心工作、业务工作不紧密,有19%认为党组织发挥作用一般。  四、原因剖析  (一)意识陈旧,缺乏创新。许多机关党务干部习惯于“按部就班”和“惟命是从”,不擅越“雷池”,在工作上求“稳”,求“平”,“照本宣科”的传达文件精神、上级指示就视为已尽职责,造成党建工作内容单一、形式单一、方法单一的局面。  (二)经费紧张,制约发展。根据《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关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和县委的《贯彻意见》,县财政应按机关干部职工(含离退休人员)工资总额的2%预算机关党建工作经费,其中0.5%划拨给机关工委,1.5%划拨给机关各部门。然而,这一政策并没有得到落实,导致党建工作只能过“无米之炊”的日子,从而阻碍了党内活动的开展,制约了机关党建工作的提升与发展。  (三)党建缺人,工作乏力。“党建缺人”一方面表现在党务干部队伍素质不高,对党务工作缺乏光荣感和使命感,工作责任心和进取心不强;另一方面表现在人心不稳,流动难,成长难,提拔难。“工作乏力”表现在党务工作者党务知识缺乏,缺乏创新意识与行动;另一方面党务工作量大,见成效慢,即便有“成效”也“溶化”在事业成果之中,造成党务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四)文山会海,精力不济。一是会议确实太多。在调研中发现,32%的党务干部认为关于党建工作的会议较多,党务干部忙于会议应酬。二是一些部门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有事就开会,一开会就要将有“关系”的、有一点关系的、甚至没有多少关系的部门都召集来开会、听会和陪会。三是开完会就有相关文件跟踪而至,而且要按规定时限报送“报表、资料”。无计划的会议、活动和大量的文件,使许多部门疲于奔命,不仅严重影响“中心”工作的有效推进,也不可避免地使党建工作或多或少的流于形式。  五、对策建议  (一)强化责任保障意识,在加强领导、形成联动上下功夫。  1.强化“五种意识”,解决淡薄模糊的问题。按照基层组织建设年的要求创新机关党建工作,要强化“五种意识”,切实解决意识观念淡薄模糊的问题。(1)强化龙头意识。县直各部门要把党的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坚持把党建工作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同研究、一同部署,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2)强化经费保障意识。县委要严格贯彻中央《条例》和县委《意见》“机关党组织工作经费列入行政经费预算,年初由县财政按机关人员(含离退休人员)工资(含离退休费)总额的0.5%划拨给机关工委作为机关党建专项工作经费,1.5%划拨给各单位作为本单位机关党建专项经费”。(3)强化培塑意识。要着力品牌培塑,结合各部门职能职责不同,进行“个性化”设计。例如,在招商引资局、发展局等部门主打“项目党建”,以党建带动项目的引进和落实;在农业局、畜牧局等部门实施“惠农党建”,以党建推进惠农政策的落实;在具有行政审批职能的部门实施“服务党建”,推进“一定四通”的执行;在组织部等党建职能部门实施“示范党建”,树标杆,引领前沿;在财政局、地税局、国税局等部门实施“数字党建”等。要加强党组织书记培塑,要大力推行“公推直选”党组织书记和“支部书记述职评议”工作,增强党支部书记履职能力;要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培养机制,坚持每年开展党务干部评先选优和学习教育培训活动,从精神上和物质上给予鼓励;要落实党务干部政治经济待遇,要出台政策,明确专兼职非领导干部的党支部书记享受部门中层干部待遇,把履行职责和利益导向结合起来,调动基层党务干部的工作积极性。(4)强化阵地意识。无党员活动阵地或党员活动阵地不规范是县直机关普遍存在的问题。县委组织部门应支持机关党员活动阵地建设,有条件的单位必须建设党员活动阵地,并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没有条件的单位,要积极创造条件,例如:在县综合楼办公的单位可以采取同一层楼的几个单位联建形式;没有独立办公楼的单位可以整合资源,建设党员活动室、干部职工会议室于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室。(5)强化联动意识。一要形成共建格局。坚持党委统一领导,机关工委牵头负责、党建职能部门具体指导、部门党组(党委)和机关党组织各负责的领导体制和责任格局。二要做好借力文章。把党的建设与群团组织建设结合起来,资源共享,相互促进。&  2.强化“两个结合”,充分发挥“助推”和“减震”作用。(1)机关党建工作要与县委中心工作和本单位本部门的业务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助推”作用。机关党建工作要取得实效,必须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从本单位、本部门的实际出发,着力找准机关党建工作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自觉把机关党建工作融合于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渗透于业务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业务工作的整个过程,充分发挥其动员、协调和组织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完成。(2)机关党建工作要与机关公务员队伍建设和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相结合,充分发挥“减震”作用。机关党建工作必须充分考虑机关公务员和广大干部职工的愿望和需求,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做好困难职工家属的工作,力所能及地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切实收到暖人心的效果;要及时掌握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努力消除各种不和谐因素,积极化解矛盾,切实收到稳人心的效果;要积极为干部职工办好事、谋实事、排忧事、解难事,努力营造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切实收到聚人心的效果。  3.强化“两考一评”,搭建机关党建科学化考评体系。考核部门过多、考核指标过烂、考核误差过大,是机关党建工作目标管理乱象丛生的根源,也致使县级部门处于“无从应对”的尴尬局面。一是要厘清考核主体。机关党建考核应坚持“谁组织、谁实施、谁落实”的原则,确定考核部门。机关工委属于机关党建的组织者、实施者和落实者,所以,机关党建考核应由机关工委负责考核,组织、纪检、宣传及群团部门就不应该直接对县级部门的党建工作进行考核,应只考核乡镇党委、部门党工委。二是设置合理的考核指标。考核指标要合理、科学,既要利于可操作,要体现在推动和服务业务工作上。例如:针对有项目的部门,要侧重于“项目党建”的考核;针对行政审批部门,要侧重于“服务党建”的考核等等。三是建立科学的考核方法。建议实施“两考一评”制度,“两考”即:综合考核和个性考核。综合考核,针对所有县直部门,考核指标完全一致;个性考核,是区分各部门的职能工作不同,设置个性化考核评价指标,采用个性化考核方法。“一评”即:业务主要部门测评。机关工委提出初步的考核结果后,交组织、纪检、宣传和群团部门进行测评,结合测评结果,最终确定考核等次。  二、强化组织功能意识,在夯实基础、促进规范上下功夫  1.以“三补”活动为抓手,提升基层党组织整体水平。(1)开展“补差”活动,抓好后进党组织这个“突破点”。以“三分类三升级”的后进支部作为“补差”对象,采取“帮”“抓”“带”三项措施促转化。一是典型支援“帮”转化。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有计划、有意识地安排优秀党组织与后进党组织结成帮教对子,通过多渠道交流,帮助开展“后进”转化工作。二是上门指导“抓”转化。从机关先进党组织中抽出几名业务精干的同志组成指导小组,定期上门指导,帮助后进党组织深入剖析后进原因,及时找准整改措施。三是班子建设“带”转化。以调整不合格党组织书记为重点,努力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使后进党组织工作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2)开展“补习”活动,抓好党务干部队伍这个“连接线”。本着缺什么、学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精心选择教育培训内容,力求使党务干部在知识结构上,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能力素养上,由“经验型”向“创新型”转变,在本职工作上,由“粗通型”向“专家型”转变。一是设置党校培训线。通过县委党校,对党务工作者进行党务工作轮训,并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现代媒体手段,扩大培育面和提高培训效率。二是设置考察培训线。分批组织党务干部到经济发达、党建成果显著的大中城市考察学习,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三是设置载体培训线。充分发挥&“老”党务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在党务干部队伍中组织开展“双培”活动,积极把优秀党员培养成党务工作者,把党务工作者培养成工作能手。(3)开展“补漏”活动,抓好工作目标这个“基本面”。机关党组织要对照新《条例》和“红旗”党组织创建的具体标准查缺补漏,确保做到“五有八健全”。“五有”即:有一个凝心聚力的支部领导班子;有一套较为严密的支部改选、发展党员、处分党员等工作程序;有一个务实管用的争先创优工作机制;有一间合乎规范要求的党员活动室;有一套比较完备的支部工作档案。“八健全”即:健全党建目标管理制度;健全学习教育制度;健全组织生活制度;健全党员监督制度;健全发展党员制度;健全主题活动制度;健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民主评议制度。  2.选准用好党建活动载体,提高机关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有活动才有活力,运用载体开展活动,既是党建工作的传统做法,又是新形式下开展机关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在机关工作中,必须要有党组织的声音、党组织的活动、党组织的形象,为此,要强抓机遇、运用载体、重突特点、展示个性。(1)要“借机造势”,善于结合县委中心工作开展党的工作。例如: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机关干部职工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进机关”活动等,形成机关党建工作与县委中心工作相融互动。(2)要“借势发力”,善于在党关注的工作中强化党的工作。例如: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大力实施“责任工程”、“素质工程”、“旗帜工程”、“防腐工程”、“共建工程”、“保障工程”,夯实机关党建工作基础;在党员先锋工程中,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行动、党员示范岗(科室)创建活动等,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3)要“借题发挥”,善于在主题活动中升华党的工作。例如:开展“五型”机关创建、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等,做到机关党建有的放失,提升影响力。(4)要“借干生根”善于在各种创建活动中夯实党的工作基础。例如:开展“机关党建综合示范单位”创建、“四佳”党组织创建等,力求在一个阶段找准一个中心,一个时期抓住一个重点,彰显工作特色,积极打造机关党建“品牌工程”。&  (三)强化管理创新意识,在增强活力、彰显亮点上下功夫  1.创新完善党建工作网络。层层建立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对党务干部进行经常性教育、培训,增强做好党建工作的本领。形成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组织实施的格局,不断开辟党建工作阵地,把党建工作纳入业务工作共同部署,让党建工作落实在实际业务实践中,显示其特有的精神支柱、智力支撑作用。  2.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由于各单位特别是经济部门业务工作量大、任务重,在学习方式上,倡导自学、多搞“规定动作”,如必须撰写笔记、必须按时交心得体会、必须坚持补课制度等。在活动方式上,注重灵活多样,抓一些看得见、摸得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且愿意参加、热情参与的活动。比如演讲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文艺演出,从而使党建工作丰富多彩,既可使大家受到教育,又能陶冶情操、振奋精神,化作经济业务工作的动力。在工作载体上,围绕队伍、作风、思想、制度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比如,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开展“红旗”党组织“四强一优”党组织创建活动;围绕机关作风建设,开展以“服务基层,便民惠民”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围绕党员干部素质教育,开展“四带头四争先”(&带头锤炼党性,在提升素质能力上争先;带头建功立业,在发挥先模作用上争先;带头服务群众,在转变机关作风上争先;带头清正廉洁,在树好形象上争先)活动等等。  3.创新激发党员张力。一要激发改革勇气。用单位日益发展的业务工作、突出的工作业绩,来激发、激励党员干部职工为改革做出新贡献,保持昂扬向上的工作干劲。二要激发工作热情。机关党建工作不仅要鼓励每位党员干部为本单位、本部门的发展尽心尽职尽力,还要导向本部门本单位的发展为干部职工带来利益的变化,从而使大家心中有坐标、工作有目标、更有利益的风向标。三要激发创造力。组织机关党员开展好“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岗位就是一个阵地”和争创“党员示范岗(科室)”等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机关党支部、党员队伍中,倡导廉洁、高效、勤政、务实的作风,影响和带动基层党组织,以积极的姿态、扎实的工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建设“幸福珙县”提供能力支撑。  (珙县机关党组织现状课题调研组供稿)
(责任编辑:任红)
《中直党建》杂志《中直党建》2012年第5期
精彩文章推荐
&&&&中央直属机关工委副书记赵凯:创先争优是机关党建的永恒课题&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中央直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基层党组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