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当今世界的经济全球化的表现趋势

品史论今——周清华工作站
当前位置:&&
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上传: 周清华 &&&&更新时间: 0:07:40
当今世界的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备考说明】
  本专题内容在近几年高考中偶有出现。08年14题考查多极化趋势、09年16题考查不结盟运动、11年16题考查多极化趋势,从考查内容看,高考试题多以形象的新情境切入,考查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判断。多极化趋势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因为美国在国际格局中的特殊地位,美国的外交政策备受高考重视,特别是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至今为止还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方面的考查。注意政治经济的联系。政治格局的形成取决于各国综合国力尤其是经济实力的强弱。
  从考查的角度看,本专题多与新航路开辟和两次工业革命联系起来考查,且综合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考查。从考查的主要内容看,主要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双重作用。
  1.复习本部分内容要抓住两条主线:政治格局由两极对峙到多极化趋势产生与加强,经济的区域集团化与全球化趋势。
  2.复习时要注意重点概念的把握,如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与发展。
  3.复习本部分内容时要注意经济与政治的联系,没有经济的多极化不会出现政治的多极化趋势,如欧共体到欧盟,日本的振兴、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阶段特征】
【主干知识】
   一、政治多极化趋势
   (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了&&&&&&&&&&&&&&&&&&& 的国际关系新体制,即雅尔塔体制,它勾画出战后&&&&&&&&&&&&&& 的基本轮廓。(2)随着战争的结束,美苏两国在&&&&&&&&&&&&&&&&&&&&&&& 的矛盾冲突加剧,昔日盟友反目成仇。
  (3)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经济、军事实力急剧膨胀,科学技术水平居领先地位,成为&&&&&&&&&&&&&&&&&&&&&& ,美国力图&&&&&&&&&&&&&&&& 。
  (4)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国际地位空前提高,是唯一与美国相抗衡的&
  &&&&&&&&&&&&&&&&&& ,加之苏联出于&&&&&&&&&&&&&&&&& 的考虑,推行&&&&&
  &&&&&&&&&& ,极力在&&&&&&&&& 扩张自己的势力。
  2.冷战政策的表现
  (1)序幕
  (2)开始(政治)
  (3)经济
  (4)军事
  3.苏联的反制措施
  (1)政治
  (2)经济
  (3)军事
  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
  (1)冷战表现
  (2)局部冲突
  (3)影响[来源:学#科#网]
   (二)多极化趋势的产生与发展&&两极对峙格局受到冲击
  1.欧共体的成立
  (1)背景
  (2)过程
  (3)性质
  2.迅速兴起的日本
  (1)兴起原因
  (2)表现
  3.中国的振兴
  (1)文革前
  (2)改革开放后
  4.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背景
  (2)诞生
  (3)影响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两极对峙格局瓦解
  1.两极格局的瓦解
  (1)标志
  (2)苏联解体
  ①原因
  ②标志
  ③影响
  2. 美国力图建立单极世界
  3.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来源:]
  (1)欧共体到欧盟
  ①过程
  ②性质
  (2)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3)俄罗斯调整内外政策
  (4)发展中国家力量的发展
  4.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二战后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金融体系
  (1)背景
  (2)建立
  (3)内容
  (4)成立机构
  (5)评价
  2.关贸总协定&&贸易体系
  (1)背景
  (2)建立
  (3)特点
  (4)作用[来源:学科网]
  3.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的认识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状况
  1.欧盟成立
  (1)时间
  (2)性质
  (3)影响
  2.北美自由贸易区
  (1)背景
  (2)建立
  (3)特点
  (4)作用
  3.亚太经合组织
  (1)背景
  (2)建立
  (3)中国加入时间
  (4)性质
  (5)影响
   (三)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新航路开辟
  (2)殖民扩张与掠夺
  (3)第一次工业革命
  (4)第二次工业革命
  (5)二战后
  (6)20世纪90年代以来
  2.世贸组织的成立
  (1)背景
  (2)建立
  (3)特点
  (4)作用
  3.中国从复关到入世
  (1)过程
  (2)评价
  4.经济全球化面临的问题
  (1)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2)问题
【重点拓展】
   1.面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我们应该怎样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①抓住和平与发展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 ②积极参与国际政治经济事务,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 ③站在维护全人类共同利益的立场上,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 ④既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要反对恐怖主义,声张正义,维护世界公正。
   2.经济全球化趋势出现的原因
  ①资本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冲动是经济全球化的原始动力
  ②科学技术革命使生产力迅速提高,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③层出不穷的新型交通和通讯方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手段
  ④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消除了障碍
  ⑤市场经济的普遍推行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条件
  ⑥跨国组织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推动者
  ⑦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成为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必要条件
   3.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之间的关系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由于世贸组织成员增多,而在发展水平上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而,经济自由化的进程不可能同步推进,这时,一些区域性的经济组织便应运而生。
  区域经济集团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促进和阻碍双重作用。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都存在一定的保护倾向,具有一定的排他性,一段时间内对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区域经济集团化的迅速发展,又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因为,区域经济组织的出现,使世界的社会生产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区域经济组织通过谈判制定相关的政策,使各国经济逐步参与并融入世界经济关系中,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经济的进一步联合和融合。
   4.对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的理解
  ①多极化是指一种趋势,一个动态发展过程。到目前为止,多极化并没有定型为某一基本的世界新格局。②世界多极化中的任何一&极&或者具经济实力,或者具有巨大的国际政治影响力,这两者通常是相辅相成的,构成了综合国力的两大方面,所以对多极化可以主要从经济上实力的增强和政治上国际影响力的提高两个侧面去理解。③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主要包括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实力的相对衰落趋势,欧洲、日本的迅速崛起态势和中国、第三世界国家兴起的上升趋势。具体表现为西欧、日本随着经济实力与美国的差距逐步缩小,在政治上对美国的离心倾向也在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并走向联合(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总之,两极格局因为美苏的衰落和日本、西欧、中国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而逐渐经受越来越大的冲击,世界多极化出现,正向多极化方向前进。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最终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途径和步骤,经济全球化则是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最后归宿。
【高考试题】
  1.(2010高考广东文综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时
   A .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域
   B .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场
   C .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具
   D .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23题)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为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3.(2009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路透社评论某国际组织说,它&作为一种独立于美苏两国领导的军事条约组织的道德力量,强调最初在万隆会议上获得赞成的和平共处原则&。这一国际组织是
  A.联合国&&&&&&&&&&&& B.不结盟运动
  C.世界贸易组织&&&&&& D.欧洲联盟
  4.(2011年高考山东文综16题)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5.(2008年高考山东文综14题)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论文,下列选项正确的是[来源:学科网]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由紧张到缓和&&中苏关系新走向
  D.论欧盟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6.(2007年高考广东单科22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指的是(&&& )
  A.苏联解体导致全世界独立国家数量增多
  B.两极对峙变成了美、欧、中、日、俄势均力敌的格局
  C.美国日益受到欧、中、俄等力量的制约&&&
  D.区域集团化使世界分裂成几个相互隔绝的地区
  7.(2011年江苏高考19题)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①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④
  8.(2010年高考四川文综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9.(2009年上海高考27题)在亚洲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订购价不到十美元一双的耐克鞋,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竟然平均要卖到四五十美元。这一现象表明(&&& )
  A.国际分工体系的不平等&&&&&&&& B.亚太经合组织发挥了作用
  C.世贸组织受到美国控制&&&&&&&& D.亚洲商人的市场信息滞后
  10.(2009年江苏高考20题)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 )
  ①全球环境的恶化&&&&&&&&&&&&&&&&& ②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
  ③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 ④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
  12.(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13题)(2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93年5月,为解决对外探险中国家之间的争执,教皇亚历山大六世规定,以佛得角群岛之西约500公里的大西洋上划界(史称&教皇子午线&),线东新&发现&的土地属于一国,线西的归另一国。1494年,两国又签订了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这条线向西移动了约1300公里。
  &&&&&&&&&&&&&&&&&&&&&&&&&&&&&&&&&&&&&&&&&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国家及各自的扩张方向,并概述两国扩张对世界产生的直接影响。(6分)
  [来源:学&科&网]
  [来源:Z|]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年份&&&&&&&& 类别 原料 手工制品 机器产品
[来源:学&科&网] 41.4 18.8
资料来源: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2)材料二中,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各类商品出口比重出现了怎样的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这些变化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之间的关系。(6分)
  材料三& 右图为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中有关经济全球化的一幅漫画。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漫画的寓意。(2分)根据你的认识,谈谈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4分)
【专题训练】
  1.年,美国对外投资增加了近50%。到1970年,美国资本输出总额达1555亿美元,占资本主义世界的一半左右。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率,年为6.8%,年为7.9%,年为11%。可知①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满足了美国对外扩张的需要& ②美国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霸权& ③布雷顿森林体系促进了世界贸易
  &&&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3.下列关于《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是一个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的国际性多边协定& ②实际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③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④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1991年华沙条约组织宣告解散,两大军事集团对抗局面结束;同年中东地区爆发海湾战争,前南斯拉夫地区出现了战争和冲突,其激烈程度为欧洲地区50年代所罕见;2000年6月、韩国和朝鲜两国领导人在平壤举行首脑会晤,推动了朝鲜半岛的缓和进程&。上述材料表明& (&&& )
  & ①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 ②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呈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③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形势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 ④冷战结束,使得维护世界和平的可能性增加,同时出现一系列新矛盾
  & A. ①②&&& B.③④&&&
  & C.①③&&& D.①②③④
  5.《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被认为是&自1957年《罗马条约》以来最为重要的里程碑&,主要是因为&&&
  A. 实现欧洲单个部门的一体化
  B.从最初的经济一体化扩大到政治、经济、军事一体化
  C.建立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的农业政策
  D.欧元的诞生
  6.(09年全国卷一)拉尔夫&达伦道夫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
  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 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
  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
  7.经济全球化已成为潮流,世界上出现了&经济联合国&。&经济联合国&是指
  A. WTO&&&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 关贸总协定&&& D.世界银行
  8.下图是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之所以出现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战争
国际力量 朝鲜战争
()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73年) 伊拉克战争
(2003年)
西欧(法国) 参与美国组织的&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不支持甚至批评美国的中东政策 明确反对美国避开联合国对伊动武
  A.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世界多极化趋势日益明显&&&
  B.苏联对西欧的强力支持,使西欧有了强力后盾
  C.西欧各国对美国的控制不满,双方反目成仇&&&&&&&
  D.西欧国家一贯坚持正义,反对美国侵略弱小国家
  9.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①市场机制的广泛建立为之疏通了商品流通渠道& ②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其动力& ③国际金融的发展是其催化剂& ④跨国公司的蓬勃发展是推动它的关键因素⑤&冷战&的结束为之提供了有利的国际环境& ⑥国际协调机制不断加强
  &&& A. 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②④&&&&&&& D.①②⑥
  10.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在《全球化了的我在哪里》中写到:&我们不管是北京还是上海、台北、香港,在被全球化席卷而来,就是说那个浪冲过来,我们的脚站在那个沙滩里头,你要知道你的脚站的沙不完全从你的脚下整个被掏空,你一定还要有土壤。&据此,我们可以推知她对全球化的态度是&&&
  A. 全球化大潮可迎不可拒&&& B.全球化要立足于本土化&&&
  C.全球化的本质是西方化&&& D.全球化无异于洪水猛兽&&&
  11.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与必然结果。跨国公司有力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全球化进程。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国际商品的流动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推动国际经济规则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决定了国际经济规则的主导权掌握在发达国家手中。
  &&& 材料二& 跨国公司为了实现利润最大化,有选择地向第三世界国家投资。贸易自由化所创造财富中的70%被发达国家获得,占世界人口85%的100多个发展中国家只获得30%。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年增长每下降3%,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可能下降1%。发达国家占据着高层次的工业部门,而发展中国家拥有的工业部门的层次是比较低的。
  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经济全球化的哪些特点?
  (2)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发达国家主导国际经济规则的原因。
  [来源:Z#]
  12.美俄(苏)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苏冷战虽已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无法否认它在国际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 &&《冷战风云》世界知识出版社&
  回答:(1)结合所学列举&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有关史实。
  [来源:]
  材料二& 图中反映的是20世纪末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柏林墙被拆毁的情形。
柏林墙倒塌
  (2)&柏林墙倒塌&反映了什么历史问题?
   材料三& 苏联解体之后,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认为由美国领导的国际关系体系的&单极阶段&终于到来了,于是依靠美国的权势和价值观来建立&世界新秩序&的主张频频出现在美国领导人的讲话中。但是,继承了原苏联主要遗产的俄罗斯仍然是唯一拥有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核武器的国家,作为联合国的常任理事国,俄罗斯在世界事务中的作用仍然不可低估。与此同时,欧共体向欧盟的成功发展有力地表明了西欧是国际政治中的一极重要力量。以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为代表的亚洲的崛起,同样显示出该地区除了日本以外的其他国家正在确立和发挥它们在世界事务中重要作用。占有联合国多数席位的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对国际事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因此,两极格局彻底终结,多极化趋势却是不断加强。
&&&&&&&&&&&&&&&&&&&&&&&&&&&&&&&&&&&&&&&& &&《正确认识当前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来源:学#科#网]
  (3)据材料指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的原因。
  高考答案:
  1.D 2.A 3.B 4.A 5.A 6.C 7.A 8.B 9.A 10.D
  11.(1)葡萄牙向&教皇子午线&以东;西班牙向&教皇子午线&以西。在地理上将世界连成一片,促使世界由分散向整体发展。(2)原料出口比重增加;手工制品出口比较减少;机器产品出口比重增加。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中国手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的进一步冲击;中国近代工业在外来技术的影响和海外市场的刺激下进一步发展。(3)经济全球化也有一定的危险性。抓住机遇,积极参与;保持清醒头脑,迎接挑战;根据本国国情制定合理对策;在融合与交流中坚持自主发展。
  专题测试答案:
  1.C 2.A 3.A 4.D 5.B 6.C 7.A 8.A 9.B 10.B
  11.& (1)资本在全球的新一轮扩张;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依存,贫富差距加大;发展中国家工业落后,缺乏竞争力。
  &&& (2)近代以来资本主义长期发展;发达国家在贸易、资金和技术等方面拥有优势。
  12.(1)欧洲冷战:北约与华约;马歇尔计划和经互会;西德与东德;杜鲁门主义与苏联争霸策略。亚洲&热战&:中国内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2)东欧发生剧变;东西方对峙(或&冷战&、两极格局等)趋于瓦解(3)俄罗斯的实力;欧盟的活动;亚洲(中国、韩国和东盟成员国)的崛起;第三世界国家的影响。
评论:(未激活和未注册用户评论需审核后才能显示!如需回复,请留下联系方式!)
文明上网,理智发言当代世界: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来源:&&&&
&&&&&&字号
编者按: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担当了世界经济增长引擎的角色,为推动自由贸易的有序发展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复苏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以全球经济失衡为由,通过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护主义的结构调整政策主导着新一轮的全球规则变局。在此背景下,金砖国家增速普遍放缓,中国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包括中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该如何应对?如何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金砖国家还能否支撑起全球的经济发展?为此,本刊特约请相关专家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和思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在历史上,经济全球化往往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谁把握住这个战略机遇,谁就可能实现“弯道超车”。19世纪后期的美国和德国,20世纪中期的日本和东亚四小龙,90年代以来正处于进行时的中国和印度,都证实了这一点。
但是,2008年发生的这场危机很可能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未来发展轨迹。如美国短期执行量化宽松和扩大出口的复苏政策,中期推动再工业化、再创新、再就业的结构调整,长期则正在谋划推动全球规则变局。这将改变经济全球化的多边协议基础,发达国家带头转向排他性的区域化、保护主义的本地化、政治结盟的集团化。
在这个全球规则变局中,中国面临严峻挑战:未来是做一个全球负责任大国还是做一个被边缘化大国;是否敢于应对高标准规则、高标准投资和服务贸易自由化的新挑战;是否有能力赢得全球大宗商品的定价权、重大规则的参与制定权、责任担当和逆周期调节能力的开放大国地位。如何“亮剑”?对此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形成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当前可以把它定义为三个驱动:开放驱动,即世界各国之间的关税、非关税措施、服务业市场准入、贸易投资便利化等措施,都在向更加开放的方向调整和转变,从而出现有利于各国企业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国际合作和竞争的新趋势;市场化驱动,即市场规则和市场竞争规律正在成为支配全球资源配置格局的决定性力量,从而不断改善全球经济福利,吸引更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创新驱动,即知识积累、技术进步和高端人才集聚正在全球范围内扩散并产生重大推动作用,致使新兴经济体积极参与其中获得明显的后发比较优势。但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中国发展正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其外部环境的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另一方面,这个时期又是一个全球重大政治军事经济矛盾和风险的凸现期,全球银行和货币危机高发期,最容易引发内部矛盾和外部动荡叠加效应的风险期。
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1990年到2001年是第一个阶段,这是大家普遍享受到全球化红利的发展阶段。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从1990年的26.1%上升到2001年的32%,而且是持续上升。中国在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所达到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改革开放30多年间来最高的。[1] 2001年到2008年是第二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美国GDP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顶点,2001年达到32%,但以后出现了一路下滑的跌势,到2008年下降到23.3%。同期,中国经济出现了10%以上的飞跃增长,并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001年作为一个重要时间拐点,主要是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9?11”事件的爆发,代表着文明冲突加剧和恐怖主义抬头;二是互联网泡沫破灭,代表着美国新经济繁荣周期的结束;三是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第三个阶段就是在这场危机发生以后,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了一个十字路口上。美国GDP占世界的比重继续下跌,美日欧主要发达国家先后陷入危机,而新兴经济体经济前景依然看好,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把自身问题归结为全球化失控和中国搭便车,使美国没有获得其早先预期的全球化红利。为改变全球化失控和中国不公平竞争问题,美国主导了这一轮全球规则变局。
关于全球贸易规则变局,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一是推动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协议(TTIP)。名义上是要打造世界高标准自由贸易区(FTA)范本,其实质是美国要将本国规则转化为全球标准,为未来全球治理改革建章立制。二是推动双边投资协定2012年范本(BIT2012)、服务贸易协定(TISA)。前者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和准入前国民待遇等条款。后者要求所有服务部门,包括未来可能出现的新型服务业,都要对外资一视同仁。要求取消设立合资企业的各种要求,不得限制外资控股比例和经营范围,新的开放措施一旦实施不得收回等。名义上是要打造高标准投资自由化和服务贸易自由化范本,其实质是重新打造不对称规则优势,为美国投资和服务业进入全球市场打开大门。三是制定“竞争中性”等国际新规则,限制政府利用优惠政策扶助国有企业战胜民营企业的能力。同时,大力推进更高标准的劳工与就业、环境治理、知识产权保护、政府采购、竞争政策、国有企业、产业政策规则。其特点是从以前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转向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四是推动全球再平衡调整。美中经济安全与评估委员会(USCC)2009年度报告提出,这场危机的根源在于全球经济失衡。中美各自应为失衡承担一半责任。其后来的年度报告中还指责中国操纵货币,导致美国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制造业和就业。为此,美国要求中国通过扩大内需和消费、扩大进口和开放、扩大人民币升幅和非贸易部门改革,更多地承担全球再平衡责任,为美国摆脱衰退困境做贡献。
现在一些企业家提出来要到越南去建纺织工厂。因为按照TPP纺织前沿的原产地规则,今后从纺纱、织布、成衣到终端产品的全产业链必须在TPP境内完成。在TPP境内完成就是零关税,不然就征收相对高的关税。这种歧视性、排他性的机制性安排将对整个亚太地区的出口和投资格局产生重大影响。
全球经济到了
“另一轮经济调整时期”
自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日、欧经济先后陷入困境,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前景则普遍向好。但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普遍有一个担心,担心美、日、欧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保护主义的结构调整政策,实际上在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转嫁危机和矛盾。当这种转嫁持续到美、日、欧经济复苏的时候,新兴经济体所遭受的通货膨胀、资产泡沫、社会经济矛盾激化,是不是会出现另一轮经济调整和危机,即新兴经济体是否会成为美、日、欧复苏的代价,这种情况恐怕在目前正在一步步地成为现实。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新兴经济体年的增速会从4.6%下降到4.3%,年的增速会从4.3%进一步下降到3.2%,即未来十年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都将是持续下降的。而未来五年美国、欧洲经济都是上行趋势。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全球经济正在从过去的“双速增长”进入到“倒双速增长”阶段。
那么,新兴经济体可能出现的问题究竟是内部因素造成的,还是外部因素造成的?新兴经济体内部确实存在有很多问题,如通货膨胀、资产泡沫、货币贬值、资本外逃、失业上升、结构性失衡、社会经济矛盾加剧等,还可以拉出一个很长的问题清单。很多西方学者认为,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内部问题,但新兴经济体内部的这些问题早就存在,结构性问题和体制性问题早就存在,为什么会在2014年美、日、欧经济前景普遍看好、量化宽松政策开始撤出的时候,新兴经济体经济却普遍出现了各种类型的问题。这就引申出一个问题,新兴经济体面临的问题,包括过去和现在的问题,是不是和美国短期的量化宽松、中期的再工业化、长期的全球规则变局相关呢?
同样,中国目前的问题,像“影子银行”、地方债、房地产泡沫、国际收支风险、产能过剩,以及实体经济转型风险等问题,一个方面是跟过去十年中国没有及时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有直接关系;但另一个方面,也与年美国金融和房地产泡沫、年美、日、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保护主义倾向和对海外投资征税以鼓励全球撤资等外部环境有着密切联系。中国财长楼继伟曾说过,2014年以后,美国经济复苏和增长主要靠自己了,你们很难再靠中国刺激经济,为你们创造需求带来增长和复苏了。实际上五年前,美国前财长斯诺就说过,美国再工业化的结构调整可能需要十年,未来十年谁来为世界经济增长“拉车”,他希望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大国来“拉车”。所以,当前全球经济出现的新一轮调整对中国的挑战,就是如何把握住美、日、欧经济前景看好所带来的机遇,及时推进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深化改革,增强长期增长潜力,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目前,从中国出口增长前景来看,还是发生了一些可喜的转变。首先,2013年,民营企业出口增速是20.6%,远高于外商投资企业的1.3%和国有企业的0.6%。即内生性民营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外资企业和国企。其次,2013年和2014年传统出口产品,如纺织品、服装、鞋类的出口增长率明显高于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速度。在外需萎缩、贸易摩擦加剧、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成本上升、人民币价格上升、资源能源土地成本上升、新竞争对手的威胁明显增大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出口业绩实属不易。这充分说明,在面对转型压力越来越大的形势下,谁转变和调整得早,谁就越主动。最后,中国宏观数据也出现了拐点性变化。2012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正在走出一条新的趋势线。如GDP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全社会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城乡人均实际收入增长率等,都在发生着阶段性变化。因此,全球经济正在进入新一轮的结构调整,这不仅对新兴经济体,而且对中国,都是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国际形势对
中国的影响与应对之策
目前,美中经济规模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从历史上看,世界老大和老二之间的关系从来都是竞争性和相对抗的,也就是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之间很可能出现的竞争关系。对此,IMF在2011年4月《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预测 ,按购买力平价(PPP)测算,2016年中国GDP将由万亿美元升至19万亿美元,美国GDP将由万亿美元增至18.8万亿美元,中国将超美国。英国最大的智库――经济和商业中心在日发布的报告预测,按市场汇率计算,2028年中国GDP将为33.51万亿美元,超过美国32.24万亿美元,第三至七位将分别是印度、日本、巴西、德国、英国。
这些预测都暗含着一个假定,即中国赶超趋势不会发生减速、停顿甚至逆转。如发生趋势逆转,赶超路径就可能从不断趋同到弯道超车转向弯道减速、弯道刹车甚至弯道翻车,从而扩大而不是缩小赶超的差距。中国经济要成功实现弯道超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就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完成从计划体制到市场体制、从人治到法治、从人口大国到全球负责任大国的历史性跨越。
一是要牢牢把握住十八大报告提出来的“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国际环境对中国发展仍是战略机遇还是机遇不再,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存在着广泛争论。如菲利普?史蒂芬斯就认为,美国正将战后多边主义置换为与志同道合国家(盟国)间的特惠贸易和投资协定,让多边贸易协定靠边站。没有美国的支持,多边秩序将进一步陷入破损失修状况,而全球化也将会分崩离析。作为自由秩序的最大受益国,中国将成为全球化寿终正寝的最大输家。[2]对此,就要按照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坚持世界贸易体制规则,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为中国发展创造更有力的外部环境。
二是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是做负责任大国。中美之间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就要采取超越零和博弈的大国战略,开放合作,避免对抗,互利共赢。一些美国朋友提出说,TPP会边缘化你们,然后你们的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也没有包括我们,因此我们在互相边缘化,不是说美国在边缘化中国,中国也在边缘化美国。如果双方都不想互相边缘化,就要执行超越零和博弈的合作策略,寻求合作基础,增进战略互信,避免全面对抗。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做了一项研究,关于如果美国与中国签订FTA的利弊影响。初步结论是,如果中美之间搞FTA,那么美国国民收入将净增加一个点,中国将净增加两个点。这个结论说明,开放合作将给双方带来对等的利益,寻求对抗则会丧失巨大的合作红利。中美作为两个负责任大国,开放合作将推动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三是新时期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30年前,邓小平在1984年的一次讲话中提出,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三个方面的开放,既包括对西方发达国家的开放,也包括对前苏东转型中国家的开放,还包括对广大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开放。前三十多年里,由于我们迫切需要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技术和人才,因此,对西方发达国家开放是重点。下一步,对新兴经济体和转型中国家的开放将成为战略重点,以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其中就会涉及到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统筹协调发展,包括统筹协调推进海上运输通道与陆上基础设施、产业合作园区和机制平台建设。怎么办?首先可以考虑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从沿线的穷国、穷人、穷地区做起,从基本教育、医院、扶贫做起,从绿色转型、民生改善、社会责任做起,在全方位开放新格局中占领道德制高点。其次是在东南亚、东北亚、西亚北非、中亚、南亚等周边地区建立起中国投资、制造、销售、服务、合作的开放新模式,包括探索提升“中国品牌”的价廉物美形象;转型发展“中国创造”的高成本、高价格、高增值商品和服务结构;逐步构建“中国合作”的共享发展、负责任行动和维护东道国生态秩序、社会秩序和市场秩序的合作新体系。再次可以建立起四个驱动模式,包括市场驱动、资源驱动、成本驱动、效率驱动的“走出去”;打造五条供应链,包括跨境的生产和贸易供应链、跨境的金融供应链、跨境的基础设施供应链、跨境的人才供应链、跨境的公共服务供应链,以大幅度降低中国和周边地区的互联互通成本。(作者系国家发改委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1] 伍晓鹰.测算和解读中国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J].比较,2013,6.
[2] 菲利普?史蒂芬斯.英国金融时报,.
(责编:刘融、常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的利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