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服务贸易现状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的论文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培育
【摘要】:
随着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全球竞争表现在贸易格局上是各国出口商品结构的知识、技术密集化。本文在分析属于知识技术密集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产品出口贸易现状的基础上,参照分析相关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中的适用性,指出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发展的难点,提出促使其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建议,旨在从质的方面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贸易的升级,使之真正成为中国出口贸易的优势产业,在出口创汇、增强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及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本文主要由四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总结了国内外关于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从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优势的角度出发,重点阐述了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应用;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目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现状及其主要特征;第三部分揭示了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指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结构相对单一、出口市场过于集中、加工贸易占据主导地位及高新技术人才严重缺乏等均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从要素条件、市场需求、相关支持产业及企业内部治理结构和市场竞争方面客观地指出了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主要难点;第四部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提出了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
分析表明,要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长期稳定发展,应致力于夯实产业基础,培育发展新动力,改善内外部环境,建立全方位的市场体系,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数量和效益的全面增长。从高度对外依赖逐步向自主成长过渡,以成本领先和产品差异化战略获得竞争优势。同时,应该在WTO规则允许的范围内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将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培育,这样,不仅利于提高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国际竞争优势,还利于促进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学位级别】:硕士【学位授予年份】:2008【分类号】:F752.62;F276.44【目录】:
ABSTRACTS8-12
1 导言12-17
1.1 研究背景12-15
1.1.1 国际背景12-14
1.1.2 国内背景14-15
1.2 研究意义及方法15-17
1.2.1 研究意义15-16
1.2.2 研究方法及研究内容16-17
2 促进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理论17-28
2.1 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17-19
2.1.1 发达国家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17-18
2.1.2 中国对高新技术产品的界定18
2.1.3 国外和中国对高新技术产品界定的比较18-19
2.2 相关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19-28
2.2.1 传统国际贸易理论阐述19-20
2.2.2 新贸易理论的一般阐述20-23
2.2.3 竞争优势理论23-26
2.2.4 国际贸易理论在中国的应用26-28
3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28-38
3.1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28-31
3.1.1 整体形势良好,所占份额稳中有增28-29
3.1.2 电讯及医药行业仍为高新技术产业的两大主力29
3.1.3 产业聚集效应逐渐形成29-30
3.1.4 出口企业以三资企业为主30-31
3.2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状况31-38
3.2.1 出口增长迅速31-34
3.2.2 出口结构趋于多样化34-35
3.2.3 出口市场趋于多样化35-36
3.2.4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以加工贸易为主36-38
4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38-44
4.1 高新技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不强38-39
4.2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类别过于集中39-40
4.3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过于集中40
4.4 加工贸易比例过大造成产业收益率低下40-41
4.5 三资企业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主体41-42
4.6 地区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不平衡42
4.7 高技能人才缺乏42-44
5 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难点44-46
5.1 要素低级化44
5.2 需求因素的制约44-45
5.3 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的不力45
5.4 企业开拓市场、创造市场的能力不强45-46
6 培育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优势的对策建议46-56
6.1 优化贸易环境46-50
6.2 加强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50-52
6.3 合理选择战略产业52-53
6.4 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宽出口的发展空间53
6.5 以加工贸易为契机提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53-54
6.6 提高企业的自主出口能力,培养高技能人才54-55
6.7 促进国内区域经济合作,打造出口新的增长带55-56
结束语56-57
参考文献57-5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60-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尹莉娟;[D];江苏大学;2010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张毅,焦秀红;[J];商业研究;1998年03期
武巧珍,吕春成;[J];财贸经济;2002年06期
曾忠禄;[J];当代财经;1997年05期
胡元礼;王岩;;[J];北方经贸;2006年03期
赵文丁;[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8期
宋阳,张芳;[J];国际贸易问题;2001年10期
贺骁,廖维琳;[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5期
陈文敬,张威;[J];国际贸易;2005年02期
郭峰濂;盛水源;;[J];国际贸易;2006年11期
汪素芹,程静;[J];国际经贸探索;2004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徐毅;[J];安徽电力职工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康建中;[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李杏;[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黄毅;[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王列辉;;[J];安徽史学;2009年04期
刘祥琪;[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陈乐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张士杰;王辛;;[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姜遥;王慧;;[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4期
吕德中;[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季薇;;[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李刚;汪爽;王碧含;;[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曾宪植;;[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陈树文;任筱楠;;[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宋天和;莫袆;;[A];创新思想·科学发展·构建和谐——黑龙江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08年
宋北光;;[A];河南企业研发中心建设研究[C];2011年
李刚;汪爽;王碧含;;[A];2012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侯经川;黄祖辉;钱文荣;;[A];2006年度(第四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韩平;程栋;;[A];2012年度(第十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2年
高见;;[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五辑2009)[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岩;[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许玲;[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谢银玲;[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李栋梁;[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许方球;[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胡顺东;[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张秀华;[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9年
倪国江;[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刘佳;[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李大良;[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阮晓毅;[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陈曙;[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尹慧君;[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王国艳;[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田莉;[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巢旭;[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张烨;[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邓娜娜;[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孙红;[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李三保;[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任杰;杨晓京;王娜斯;刘月;朱锐;王督;;[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张保胜;[J];安阳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冯远;[J];财贸经济;2005年11期
任力;;[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3期
张筱峰,刘剑;[J];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刘海云,张德进,王全意;[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9期
余道先;刘海云;;[J];国际贸易问题;2008年10期
赵晋平;[J];国际贸易;1998年10期
刘海云;余道先;;[J];国际贸易;2008年02期
张春乐;方崇;黄伟军;;[J];湖北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冯远;[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何琼隽;[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万芳;[D];湖南大学;2004年
朱黎霞;[D];江苏大学;2006年
程池超;[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武娟;[D];江苏大学;2007年
董道梅;[D];苏州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姚战琪;[J];财贸经济;2002年03期
刘昌黎;[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10期
吴海平,宣国良;[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2期
李海舰;[J];中国工业经济;2003年05期
范柏乃;[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08期
陈丽珍,万君康;[J];国际贸易问题;2000年12期
王耀中,王梓安;[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1期
张伦俊,沈菊华;[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12期
郑海龙,戎卫东;[J];国际贸易问题;2004年01期
盛晓白;[J];国际贸易问题;1998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卡林;[N];经济日报;2003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苗志娟;;[J];商场现代化;2006年10期
魏后凯;;[J];经济管理;2003年06期
张莉;;[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3期
袁爱东;;[J];现代商业;2007年18期
刘艳莉;;[J];商业研究;2008年11期
苏国贤;[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6期
吴珍彩;;[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李健;;[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程礼;;[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孔令明;李秀荣;梁承磊;;[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武义青;马银戌;顾培亮;;[A];制造业与未来中国——2002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张剑;;[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张贤善;庄新田;黄小原;;[A];2003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田波;朱晓;;[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冯建喜;;[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秦陇一;;[A];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与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刘义鹃;宛晓春;;[A];全国茶业科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王季云;赵文慧;;[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黎志成;陈雪;胡斌;;[A];2002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谷克鉴;孙杰;余剑;;[A];“亚细亚杯”流通现代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辛文;[N];中国计算机报;2002年
大连市市长
李永金;[N];国际商报;2001年
张梦麒;[N];经济日报;2005年
张毅;[N];今日信息报;2003年
记者龚雯;[N];人民日报;2003年
青;[N];国际商报;2002年
王新佳;[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梁懿娴;[N];国际商报;2004年
本报记者 张玉玲;[N];光明日报;2004年
周浩;[N];经济参考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寇亚明;[D];西南财经大学;2005年
熊连庆;[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朱永华;[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胡俊芳;[D];复旦大学;2005年
陈娆;[D];华中农业大学;2009年
方润生;[D];西安交通大学;2003年
马丹;[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花昭红;[D];山东大学;2007年
赵寿森;[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郭毅夫;[D];东华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娟;[D];山西财经大学;2008年
张争云;[D];北京工业大学;2005年
贾东霞;[D];天津财经大学;2006年
涂水香;[D];广西民族大学;2007年
余建形;[D];浙江工业大学;2006年
胡刚;[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毛力;[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07年
连建民;[D];北京化工大学;2005年
肖立斌;[D];暨南大学;2002年
滕新媛;[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浅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浅析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好?
国际贸易专业的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比较好?
09-03-28 & 发布
1、入世与中国货物进口管理体制的调整与创新2、入世与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3、WTO后的中国服装业如何走向世界4、加人世贸组织对中国经济贸易的影响与对策5、跨国公司研究与开发的国际化6、贸易与环境协调问题研究7、积极开展境外加工贸易,走国际化经营之路8、论科技兴贸战略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9、论多边贸易体制中农产品贸易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10、论服务贸易自由化与中国服务业对外开放11、入世对国有企业外贸公司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12、对外贸易与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的变动13、中小贸易企业所面临的若干问题与发展14、信用证的风险防范机制与国际贸易法的统一15、国际贸易与环境及其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研究16、我国对外贸易中的反倾销问题研究17、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18、当今我国外贸企业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19、国有外贸企业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20、国际集装箱货运代理业若干问题研究21、世贸组织争端解决制度研究22、论在东亚地区的国际投资23、跨国并购的宏微观经济研究24、世界有机食品的发展与我国的出口贸易25、借鉴《国际货物销售代理公约》完善我国的外贸代理制26、中国出口商品管理法律制度研究27、论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28、中国环境污染与投资、贸易、GDP的关系29.加入WTO对我国零售业的影响与对策分析30.我国出口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问题研究31.《TRIMs协议》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法32.WT0与中国纺织业33.加入WTO与提升我国欠发达地区产业竞争力问题研究34.有关反倾销及其他贸易壁垒的问题35.涉及国际贸易纠纷的问题36.加工贸易问题3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证分析38.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实证分析)39.国际贸易风险,及其对国际贸易诈骗的防范40.国际经济交往中的沟通问题41.企业的国际化战略问题42.正确评价历史上的重商主义43.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时期的对外贸易因素44.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成因与对策45.论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与发展的贡献46.国际贸易理论与国际贸易政策的新发展47.新国际贸易理论如何与中国经济接轨48.如何运用WTO共建和谐的公平贸易环境49.中国与欧盟经济贸易关系现状及其发展趋势50.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对我国外贸发展的现实意义51.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52.中国屡遭反倾销的根源分析 53.“绿色壁垒”: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形式 54.“技术壁垒”:贸易保护主义的新策略 55.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趋势及我国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56.试析“新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特点与理论基础 57.中国外贸运行和展望。 58.我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评价与调整。 59.浅析我国频遭国外歧视性反倾销的原因及应对之策。 60.国际贸易实务中货款拖欠产生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61.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本质透析及对策研究。 62.对我国出口商品结构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63.对“出口导向”和“进口替代”两种外贸发展战略的再认识。 64. 如何完善我国出口退税的政策机制。 65.我国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 66.中国加工贸易管理模式探析。 67. 浅析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对策。 68.新世纪中国继续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的必要性及举措。 69.我国外贸企业应如何防范L/C风险。 70. 中美贸易摩擦日趋激烈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1、 电子商务为我国外贸企业带来的商机与挑战 2、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与对策研究 3、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4、 跨国公司在华扩张模式透析 5、 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及发展探析 6、 对外贸易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7、 试论中国对外贸易的宏观经济效益 8、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中存在的隐忧 9、 中国在亚洲区域合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10、 自由贸易与“绿色壁垒”——中国的外贸与环境保护 11、 绿色壁垒对出口产品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12、 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3、 我国服装出口的优势与问题 14、 中美经贸关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5、 中日经贸关系回顾与展望 16、 无配额时代对纺织品出口的影响 17、 外资商业进入中国市场状况及影响研究 18、 试论欧盟对国际贸易模式的影响 19、 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20、 东亚区域合作中的中国与东盟 21、 当前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摩擦与对策 22、 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及对策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论电子商务革命及其战略管理内容提要 文章在研究电子商务分类、性质、特点的基础上,把电子商务与电话、电视、广播进行了比较,探讨了电子商务发展基本趋势及其对企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揭示了电子商务发展革命性意义,并就我国政府和企业制定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提出了一系列思路。 当今世界正在进行一场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使用为中心的电子、信息革命。这场革命目前正处于加速阶段,其整体概貌尚未定形,但是,它已经给人们的生活、工作打上了深刻烙印,已经造就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增长点,电子商务革命就是这场电子、信息革命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正在改变人们的商务活动、商务行为标准。电子商务一旦成为通行做法(新的行为准则),它就为(企业获取)保持竞争力所必需,而不是可有可无,可用可不用的东西。      电子商务必将改变企业的竞争模式。但这种改变的进度如何,影响多深刻、多广泛,企业如何驾驭电子商务潮流或跟上电子商务潮流,保持或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如何不被潮流所抛弃或不走过头,形成自己的竞争劣势;政府在发展、促进、规范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可为空间有多大,什么是政府的恰当抉择,已经成为摆在企业、政府面前的重大挑战。      一、电子商务概念、种类与特点      有关电子商务概念的定义、分析很多,但认识并不统一。为了认清问题和研究便利,我们的电子商务研究就从电子商务概念、特点、分类做起。      计算机应用的发展可分为三个相互有交叉的阶段,即年的以事务处理系统为中心的由机器替代人的手工劳动的自动化阶段(DP era),年的以专业工作电子化管理为中心的计算分析处理、数据管图形分析及其打印的办公自动化时代(micro era) 1990年开始的计算机与电子通讯技术共同发展的网络时代(network era)。从广义上看,计算机应用的所有发展都有商业价值和商业意义,都是计算机在商业领域中的应用,都可称为电子商务。如果虑及电子通讯在计算机应用中的作用与意义,广义的电子商务就可定义为以计算机、电子通讯为基础的商务活动,其内容涉及以计算机为基础的商品的制造、支持计算机及其应用的技术开发与产品制造、互联网技术开发与应用、电讯技术开发与应用,以及与此相关的系列产业,如计算机制造、网络建设、网上订单的货物配送、电子货币、软件开发,等等。这就是说,电子商务是一个涉及众多产业的含义很广的概念。从狭义上看,电子商务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它特指直接应用计算机、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如网站经营、网上营销、企业内部管理网络、基于网络的企业其他商务管理。人们日常说的电子商务,主要是指狭义的电子商务。      广义的电子商务可分为基于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技术的功能性业务——狭义电子商务、支持网络与计算机商务信息处理运行的支持性业务、作为标准商务数据和信息处理系统的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特殊电子商务(如传统的EDI技术)。      工具性、基础产业性是电子商务的基本性质。除了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产业,如光纤导线制造、电子通讯网络与设备维护、计算机零配件制造等,电子商务的发展从本质上讲是企业商务管理、政府信息处理等的工具革命。工具革命是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根本性革命,意义十分深远。现代的工业基础、交通运输、电子技术、教育水平,造就了电子商务革命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不同的现代产业革命特点。      首先,电子商务革命呈加速发展态势。从20世纪 60—70年代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及其在商业领域的应用,到简单的计算机联接、内部网、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发展一直处于加速升级状态,其普及、推广速度大大快于以往任何一次产业革命。      其次,电子商务革命是在不成熟和高速变化中展开的。电子商务革命至今没有定型,也没有形成统一的发展范式,不确定、缺乏统一标准和管理协调、安全性受到挑战仍然是其面临的主要问题。      其三,成长迅速是电子商务发展、革命的另一特点。目前。电子商务作为一个产业、一种交易与交流方式、一种企业管理手段,正以惊人的速度成长着。无论是网线的扩张、互联网用户的增加、企业上网的普及,还是企业,学校、政府内部管理电子化、网络化,电子商务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几十至百分之几百的速度发展着。目前,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拉动点。      其四,电子商务在总体上具有开放性、易进人性、创新性、易变性特点。目前,这些特点还有强化趋势。电子商务的这些特点使其具有极强的渗透力。      其五,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并不矛盾。电子商务与传统商务活动的有机结合,形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促进局面。当然,电子商务在有些方面正在替代传统商务活动,但是,在更多的方面,二者是相互补充和促进。事实上,这正是电子商务生命力和创新力的源泉。      其六,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与现代教育普及、经济技术基础有很大关系。但是,电子商务的“高技术”与友好用户界面的完美化结合,则是其得以迅速普及、推广的重要原因。         二、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经营的比较      电子商务与电视、广播、电话的经营相比,有相似性,也有不同。      上网服务与打电话服务十分相似。“网吧”或“公用电话”为顾客提供计时、计次上网或打电话服务;固定客户按月或计时、计次付上网或打电话费用。起初,使用者少,“网吧”或“公用电话”唱主角;随着使用的普及,固定客户逐步占主导地位,“网吧”或“公用电话”只起补充作用。      从业务特点的比较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比电视、广播、电话等的业务更具综合性,且以不同方式覆盖了这些传统业务,出现了基于网络的电话、传真、电视、电影、广播;强化了使用主体的主动性,增强了主体的选择空间,形成了网上互动,改变了单向传输信息的局面;其易使用性与便利性已经接近甚至超过了现在的电视、广播,而与电话同步。      与广播的发展相似,电子商务的发展也会依次出现“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产业标准与垄断出现,保持竞争与产业战略联盟占主导地位的局面。目前,电子商务正处于“诸侯竞争,一片混乱”与产业标准、垄断出现之间,产业标准尚未定型,虽有垄断苗头,如微软公司在个人计算机办公软件和视窗操作系统上的垄断,但在电子商务的软、硬件方面的竞争仍然很激烈,真正意义的垄断尚未形成。      有关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在卖点、主要业务内容、非广告收入、其他收入支点方面的异同,可参见附表的具体比较。从表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电视、广播、电话经营有很强的相似性,只是电子商务的综合性更强、更有现代特点而已。与此同时,我们看到,电子商务并不神秘,其发展必须有卖点支持或有其他稳定收入来源。      三、电子商务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电子商务的发展是站在以往电话、电影、电视、广播、传真等的基础上进行的,其革命性更彻底,影响也更深远。      顾永才认为,“今天的电子商务不在于只是拥有最耀眼的Web页面,而是在于要成功地集成前台和后台系统;以便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组织结构。”      笔者认为,电子商务的革命性意义主要有三:第一,它是一个巨大的新产业。这个新产业会替代一些过时的旧产业,会压迫一些产业进行重组,会成为(或已经成为)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第二,它是一场交易方式的革命。它的廉价、高效的交易方式将促成企业内部与外部围绕交易方式的企业管理革命,并将产生适合于电子商务时代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组织模式。第三,电于商务造就的与传统产品不同的新产品、新空间、新理念,如网上电话、电影、电视、音乐、书籍,将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深远影响。事实上,只有电子商务的大发展才真正预示着人类信息时代的来临。      电子商务目前面临一些严重问题,如安全问题、技术不成熟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一方面是阻碍电子商务发展的障碍,另一方面又是其充满挑战与机会之所在。从本质上看,这些问题丝毫不会减小电子商务的魅力,更不会降低其革命意义。      四、我国政府层面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      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是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政策指导框架,是决定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战略的重要外部环境。制定国家电子商务发展政策、战略,必须注意电子商务的社会性、革命性,必须注意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关系,必须兼顾、包容未来的电子商务产业标准。      笔者以为,我国政府层次的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要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支持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作为一项基本政策。支持企业进行电子商务基本技术开发,强化我国电子商务技术领域的竞争优势,是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政策与战略的关键。这是因为,电子商务产业的发展给其相关技术带来了巨大市场,抓住这一市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意义重大;我国不可能完全依靠国外的电子商务技术创造出世界领先的中国电子商务产业,创造中国式的电子商务奇迹。      第二,把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作为政府的一项中心工作。除了产业发展导向性支持外,政府对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持还应表现在创造良好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上,如完善与电子商务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减少电子商务法律纠纷;在税收、开发区政策,优先发展产业政策上,给电子商务投资企业以优惠;在项目审批、企业设立、用地规划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以此形成一种企业有充分自主投资权、发展动力、发展空间的充满活力的电子商务发展机制。      第三,积极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基础建设。对于单个企业投资存在困难的电子商务发展项目.政府可以通过参股投资、提供专项资助等方式,支持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具有公益性、公共产品性、半公共产品性的电子商务发展基础项目,如国家经济、社会基本数据库开发,网络干线铺设与管理,政府直接投资建设或以政府为主支持企业投资建设,是完全可行的,有时甚至是十分必要的。      总而言之,与电子商务发展相关的具有基础性特征的公共产品、半公共产品投资,电子商务发展环境建设,电子商务发展关键技术开发支持,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强化电子商务发展的基本适当手段和战略性取向,也是我国企业电子商务发展所必需的外部条件。      五、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战略      在企业层面上,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的企业内部网是企业内部规范化的内部信息处理、交流系统的完善;电子商务的基于因特网的与顾客交流的良好界面,规范化的数据交换与个性化的数据交换相结合,是企业内部智能管理系统的外向延伸,是企业的更为广泛的智能化触角。这种良好强大的信息交流界面,使个性化需求更容易表达,使企业更易进行以顾客为中心的低成本的弹性生产,由此也就必然形成企业由大规模批量化生产向突出顾客个性满足的个性化生产方向的转变。      电子商务的信息、智能化发展导向对企业员工的素质要求更高,对企业内部的合作要求更高。以功能为中心的精干组织、小组团队精神、企业结构弹性化、授权、关心员工和强调员工的多层次的自我实现的当前的高技术企业和知识化企业的经典管理模式,将逐步成为运用电子商务的普通企业的必然选择。这就是说,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不仅是企业的内外信息沟通手段的飞跃过程,而且是企业知识化、信息化、智能化过程,是企业技术素质、管理素质、人力素质的升华过程。对此,企业的技术管理、组织结构、经营理念、市场管理必需进行相应的知识化、信息化改造。强化企业的创新能力,强化企业员工的创新意识、创新主动性、创新素质,使企业能在新的条件下健康成长,将逐步成为企业成功发展的必由之路。      因此,电子商务的发展正在改变企业之间的竞争规则,正在改变企业的规模经济特性与范围经济构架,正在树立企业竞争效率、效益的新标准,正在形成全新的企业竞争模式、企业成长模式。      在电子商务逐步成为企业重要的管理、经营工具的新条件下,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组合的企业的竞争优势与劣势会产生新的变化,企业竞争将更趋于立体化,企业发展将更加多元化,企业经营弹性将成为其应付这种新的具有迅变特性的环境的基本前提。适应这一变化导向,企业的以功能为中心的小组将成为企业的核心模块或基本单位。根据环境对企业的要求,由具有多种组合形式的小组构造出适宜的企业组织形式,并通过这些组织形式的不断调整,保持企业的活力和竞争优势,将成为企业在新条件下生存、发展的主要途径。      企业内部组织是企业适应环境的根本构架。企业外部的广泛的战略联盟则是企业在保持自己特点、功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保持自己基本活力和存在意义的条件下,借用外部力量,构造自己竞争优势的有力手段。在技术发展处于“爆炸”状态的今天,在电子商务作为有效信息处理手段的今天,企业独立开发所有自己生存、发展必需的先进技术存在不可能、不经济、不具时间有效性问题。企业间的协作配套、技术合作开发、技术外包内包战略联盟,则是企业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有效、有生命力的“双赢”战略。事实上,企业战略联盟是企业开发自己单独无法进行开发的技术,增强自己市场力,抓住市场机会,减少“两败俱伤”的不可回避的选择。      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技术、路线还没有定型,企业在电子商务发展与利用的方向选择上存在着选错路线造成重大方向性失误的风险。笔者认为,目前,经济发展趋势正由传统的独立专线线路经济——电话线、输电线、电视传输线、专用网络、互联网络分立经济,向共同经济、多相多功能兼容的网线合作经济过渡,形成多相兼容的高效率的统一网络、经济网线经营新局面,只是时间问题。任何企业的电子商务技术开发,无论是硬件开发还是软件开发,如果不适应这一趋势,都将面临被迅速淘汰的巨大风险,都将面临走入歧途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目前这一问题还没有得到人们的充分认识,统一网络、经济网线还没有大规模地取代现有电子商务技术,但是,这是一个已经有成功范例的基本趋势,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规律。      保证企业正常运行、保护企业商业与技术秘密、保障企业财产安全,是企业的基本管理问题。在电子商务发展的新条件下,这个基本管理问题有时更严重、更具技术性。目前,电子商务的安全技术问题还很严重,电子病毒、网上非法闯入、电子偷窃、服务器故障、数据丢失与外漏,都是困扰电子商务发展钓重要安全问题。与此同时,我国企业的商誉管理不成熟,企业的不道德、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在这种条件下,如果我们希望人们大量地使用网络商店,用电子货币购物,授权商家在自己的银行帐户提款,就不现实了。网上商品确认困难、网上欺骗、商品配送系统不完善,还会加剧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这就是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要注意防范电子风险,要以提高企业的运行效率、效益为中心,选择好企业开发与利用电子商务的形式和进入点。      目前,我国的计算机、互联网、网站等等,主要是美国产品或美国模式的中国版、中文版。真正的中国人自己创造的电子商务,几乎是零。当然,我们在电子技术、电子商务发展方面,起步晚,底子薄,先学别人的东西是我们迅速赶超别人不可逾越的阶段。但是,我们的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在美国的网络“泡沫”靠风险投资“滋润”得以生存或发展时,在网络盈利艰难“泡沫”时刻可能破灭时,在有些网站已经产生财务危机,甚至倒闭、破产时,我们还把简单模仿美国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当作自己的高新技术发展范本,就有问题了。这就是说,我们必须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与我国管理文化相适应的中国化的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只有这样,我国企业的电子商务发展与利用才有生命力,我们的企业才能借电子商务之“东风”,实现自己的飞跃。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应具备的素质 一、素质要求 (一)政治素质 1.必须具有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2.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3.坚持求实务实的工作作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勇于开拓前进。 4.模范遵纪守法,树立清正谦洁的公仆形象。 5.刻苦学习,勤奋敬业,不断加强知识积累和经验积累。 (二)专业知识和智力素质 1.专业知识 公务员的知识两部分: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专业知识包括本专业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基本框架和基本常识以及本专业的来龙去脉和前后动态。相关知识即指相近或交叉专业的有关知识,这些知识的了解有助于本职专业知识的深化和提高。 2.智力素质 智力是公务员的基本素质之一,智力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务员对于问题的观察、理解和思考。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普通人智商大体相当,只是不同的人对于智力的各个方面稍有侧重,有人长于抽象逻辑思维,有人长于形象思维,有人长于观察,有人敏于反应。 (三)心理和身体素质 公务员的心理素质指公务员在内部和外部环境作用下所形成的、意志、心理感受等方面。主要包括情绪和稳定性、团结协作的相容性、工作的独创性、面对服务对象的谦和态度、心理的自我调适等。身体素质主要指公务员的体力和适应力,公务员必须具备连续作战的精力,能够适应外部环境的各种变化。 二、基本能力要求 (一)表达能力 公务员首先必须具备表达能力,能够将自己的思想、意图、或通过口头、或通过书面、或通过电脑准确地传递给对方,这既是信息沟通的手段,以是情感联络的媒介。如果文笔不通,则公文写作难以胜任,如语言表达不清,则日常工作难以维持。 (二)人际协调能力 人们由于知识、素质、受好、志趣、经历背景等不同,行为习惯、对问题的看法、处世原则等差别很大。现实工作中公务员必须能够协调各种人际关系,减少内耗形成合力。新录用的公务员切忌待人冷漠、自高自大、斤斤计较一已之私。 (三)时间安排能力 政府公务工作繁琐而杂乱,要求公务员必须合理掌握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能力,首先表现为要珍惜时间,不浪费一分一秒。其次,要在最佳时间段完成最重要的工作任务,第三要有计划分配自己可用的时间,把时间的分配和工作计划结合起来。 (四)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社会生活日新月异,政府管理随之不断变化,公务员要紧跟形势发展,不断学习新知识、培养新观念、开拓新野;不仅学习书本知识和他人经验,还要具备独立思考、推断事物的能力。 (五)办公现代化和外语能力 此外,公务员还必须具备所从事岗位的专业能力以及必要的组织指挥、决断能力等。 国家公务员的招考特点 一、公开、平等、竞争、择优 所谓公开,指各级政府机关录用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都必须面向社会,公开进行。国家定期发布考试公告,将录用政策、原则,招考部门、岗位、人数,报考资格,考试科目、时间、地点、办法、程序等向社会公开;并将考试结果、名次排列、录用情况等张榜公布,并通知本人。报考人如对评分、名次排列有疑问,可要求有关方面复核。 所谓平等,指一切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都可以参加考试,享有进入公务员队伍、担任政府公职的平等权利和机会。中央国家机关如铁道部、海洋局、交通部、水利部、电力部以及海南省率先打破地域限制,面向全国招考。吉林、陕西、河北等省的一些市,县还打破身份限制,不少工人、农民、待业人员被招为国家公务员。 所谓竞争,指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录取人数只占应试人数的一定比例,而非只要符合某些标准就可通过的达标考试。应试者层层筛选,逐步淘汰,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参加竞争。特别是当前报考人数众多,录取名额有限,竞争尤为激烈,一般比例为10:1到20:1,中央国家机关一般为12:1左右,陕西省曾经达65:1。 所谓择优,是考试录用制度的核心,是竞争考试的另一方面。录用公务员通过竞争性考试,按照成绩排列名次,同时对个人的政治表现、思想道德品质、身体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衡量考核,经过比较和筛选,最后选拔最符合要求的优秀人才进入公务员队伍。 二、德才并重,考试考核相结合 公务员的录用标准是德才兼备,品能兼顾,即决定报考者是否被录用,必须从品德和才能两个方面全面衡量。德指政治思想表现和道德品质,才指本领,包括文化水平、业务知识和工作能力。只有德才并重才能保证公务员的政治素质和行政才能,才能保证公务员队伍的本质特色。 考试和考核相结合指公务员招考录用过程中,不仅要以考试的形式了解报考者当前所具有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等素质情况;还要按照法定的程序、标准的方法对考试合格者的一贯表现、过去经历进行考察、核实和评价。通过查看档案、群众调查等形式考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工作表现、工作实绩以及是否需要回避等内容。考试和考核相结合保证了德才兼备的用人标准和贯彻实施,有效地防止了“高分低能”和“有才缺德”的不合格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成为我国考试录用制度的一大特色。 三、公务员考试录用范围特定 根据《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我国考试录用公务员的范围,仅指主任科员以下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包括办事员、科员、副主任科员和主任科员。因为高级职位特别是领导职位上的公务员需要丰富的工作经验、领导才能和娴熟的业务知识。这些都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践锻炼才能逐步积累,而非通过一次考试所能证明。 四、党政群机关联合招考,全方位进行 公务员考录工作由人事部门一家负责逐步过渡到由组织部门和人事部门联合实施。除了政府机关实行招考外,参照试行《条例》和参照管理的党群机关、社会团体补充工作人员也都纳入了公开招考范围。不仅如此,人民法院、检察院系统、全额拔款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和国家金融机构都衽面向社会,公开招考。地方法院、检察院增员考试中,坚持高级人民 法院,高级人民检察院审核、人事部门审批的制度。实行参照实行国家公务员制度的事业单位也将按照和参照《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增补工作人员。 五、对少数民族和转业军官报考者给予照顾 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精神,在民族自治区政府和民族事务的工作部门录用公务员时,对他们予以照顾。或规定一定的录取比例;或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或适当降低分数线;此外,计划录用的少数民族公务员只在少数民族中招考。 招考中对转业军官也实行照顾。转业军人一般实行转业干部内部有限竞争考试,考试科目和程序由人事部门与军转部门共同确定;参加社会公开招考时,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对于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录用时给予特别照顾。 六、严格的调控、监督和巡视 人事部对考试录用进行了有效的宏观调控,每年审定下达录用计划,并对录用结果进行审核备案。各级政府人事部门负责地方考录计划的审批和录用的备案与审批。陕西省在录用考试中还对报名、考题、公证,以确保监督和公平。 人事部聘请了一批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监督巡视员,负责巡视公务员招考各环节的工作,调查了解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省市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执行情况。发现违纪、违规行为及时向录用主管机关反映情况。巡视员不受地限制,凭聘书和巡视证可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监督。 公务员考试招考公告 制定和发布招考公告,是报名前的首要工作。用人部门关于考试录用的主要信息,都是通过公告告知社会的。 一、招考公告的内容 公务员录用招考公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招考范围、招考对象和条件; (2)录用单位、职位与计划(名额) (3)考试录用的方法和程序; (4)报名时间、地点及报名时应审查的证件; (5)笔试的科目、时间和地点; (6)面试办法; (7)笔试、面试成绩公布办法; (8)录用的程序和方法; (9)其他须向考生说明的事宜。 二、招考公告的发布 公务员招考公告一般选择知名度高、读者面广、权威性严肃性强的报纸发布,同时要考虑到地域性,例如,国务院各部门如面向全国招考公务员,则应在《人民日报》上发布招考公告:如只限在北京地区招考,则可在《北京日报》或《北京晚报》上发布招考公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如面向全省(全自治区)招考公务员,则应在省级报纸发布招考公告;如只限在省、自治区驻地市内招考,则可在驻地市报纸上发布招考公告。 招考公告具有法规性质,一经发布,任何单位,任何个人不得违背其内容行事,如有特殊情况需改变或调整其内容时,须由发布公告的部门于报名前在原公布公告报纸上声名更正。 招考公告在文字上简单、明了。有些问题如考试的一些具体要求,可制定《报名须知》在报名处张贴或印发,作为招考公告的辅助说明。 主考部门应将刊登公告的报纸及底稿一并存档、备查。 三、招考公告的宣传 采取各种宣传方式,尽可能广泛地动员和组织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参加考试,是报名阶段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宣传越得广泛,报考的人数越多,越能为政府机关选拔出适合职位工作需要的优秀人才。 公务员考试报考程序 一、申请报名 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组织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名,是整个公务员录用考试实施流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开、平等原则的具体体现。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报考于考试主管机关发布招考公告后进行。具体程序如下: (一)正式报名前,参加公务员考试的人员应在规定的时间和地点领取报名所需的各种表格和报考须知资料,认真填写好报名表并了解报考须知。 1.报名表的内容一般包括: (1)个人基本情况:姓名、性别、年龄、籍贯、住址、通讯地址、照片; (2)考试法规定的要求事项,如:有无不良的嗜好,是否受过奖惩或刑事处分等; (3)资历、资格事项:文化程序、工作经历、个人品德习惯、专长爱好、体格与健康状况等; (4)其他事项:婚姻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关系、个人负担等。 2.报考须知,是指导老先生如何报名的告示,也是对招考公告的详细说明。现把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录用公务员报考须知的有关内容介绍如下: (1)报考对象 一般除部分京内紧缺专业及其职位允许京外具有城镇户口的全民所有制职工报考外,大多数专业及其职位均由京内城镇户口的全民所有制职工报考。 A.京内报考人员 其一,允许京内及地方党政机关、人大、政协、法院、检察院及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在职职工报考。 其二,允许档案存放京内有关交流中心,并保留全民所有制职工身份的职工报考。 其三,允许当年度春季毕业的外语、财会、计算机、考古专业研究生和有两年以上工作经历有关专业的北京高校研究生报考,有关京外生源研究生录用后的留京问题,由人事部解决。 其四,允许国务院军转办及双(退)办批准,1994年在京安置但尚未找到安置单位的营以下转业军官及复员军人报考。 其五,允许集体、民办、合资等单位中全民所有制职工报考。 其六,单位地处远郊区县的报考人员,须在报名时或招考过程中,按有关管理权限,出具人事或组织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或信函,未能出具的,视其情况决定是否允许报考。对允许报考者,贮存到人事部&备选人员库&中,待开来介绍信后,作为&备选人员&予以推荐。 其七,中小学及公安、劳改系统的报考人员,也须在报名时或招考过程中,按照管理权限出具市、部级等所属教育、人事部门同意报考的介绍信或信函。不能出具的,按前述&6&中的类似办法处理。 B.京外报考人员 其一,面向京外招考的部门,其招考对象应符合有关规定中关于京内紧缺专业或特殊工作经历的要求。 其二,京外报考人员均应为全民所有制在职职工。 其三,边远地区及中小学教师或某些特殊行业的京外报考人员,须出具所在省政府人事部门的介绍信。 (2)资格条件(上文已述) (3)有关资格证书的认定: A.对于报考人员学历(证书)的资格认定。依照以下规定: 其一,在由国家教委承认的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自学考试并合格的,报考时予以承认; 其二,在由军委批准的院校接受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并合格的,报考时予以承认; 其三,在中央党校接受教育并合格的硕士研究生,报考时予以承认。 B.对于报考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职务(证书)的认定,依照以下规定: 其一,专业技术资格按国家有关规定由相应的主管部门评定的,报考时予以承认。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资格一般的须由省、部级主管单位评定。 其二,职务。企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职务,如其能出具按国家有关规定评定并颁发的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证书时,报考时予以承认;企事业单位人员属聘用干部或担任一定行政职务的,只要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报考时予以承认。 (4)报考志愿 A.京内报考人员 其一,允许报考者填报专业相同、相近的三个志愿,即第一志愿部门(三个选择职位)、第二志愿部门、是否服从分配。 其二,对于填第二志愿部门的考生,在其第一志愿不能实现,而第二志愿部门由于其报考者的考试成绩达不到要求,报考职位可能出现空缺时,可以允许其参加第二志愿部门的面试,继续竞争。 其三,所有填报服从分配的报考者,由于考试成绩或职位所限未能被录用,并符合&备选人员库&的人库及推荐条件的,人事部将予以推荐。 其四,有时规定,考生只能报考一个部门的二至三个不同职位。 B.京外报考人员 京外报考人员只允许填报一个志愿部门和是否服从分配。 (5)京外报考人员的考试与录用 A.京外招考部门可根据职位的要求和待业特点组织面向社会的公开招考或面向本行业的公开招考。 B.京外报考人员经资格审查后,根据招考部门的要求,按照人事部统一规定的时间和考试内容,赴京参加考试或在京外考场参加考试。 C.京外报考人员经考核考核合格并报国家人事部备案后,由人事部解决有关的进京指标问题。 (6)招考部门、录用人数及专业见招考公告。 (二)报考者于规定报名期间,携带工作证或身份证、学历证明、报名登记表(报考人员单位推荐表)和本人近期同版免冠一寸照片两张,到划定报考点报名,并按规定交纳规定的报名费、考务费和试卷费。 (三)报名结束后,各报考点要对报名情况进行统计将报名信息输入计算机,然后于规定时间将报考资料上报考试主管部门。 当然能报啊,只要有你的最高学历的毕业证书就可以了啊,不过要考公务员老黑暗的。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江苏服务贸易现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