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毕业论文摘要翻译器。。。

重要性水平、审计风险和审计证據三个概念都是审计学中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的关系也是审计学基本关系。

Q1: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对吗?

A1:没問题重要性水平设得越低,审计风险越高

Q2:重要性水平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对吗

Q3:审计风险与审计证据之间存在正向關系,对吗

A3:如果Q1、Q2都成立,Q3也应成立

Q4:审计证据越多,审计风险越小不对吗?如此以来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岂不又是反向关系?

你被绕进去了吗糊涂了吧!

虽然没有学过逻辑学,但博主还是为你进行一番逻辑分析问题的关键在于,Q2、Q3中的审计证据和Q4中的审计證据并非同一概念准确地说,Q2应该表述为: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注意“所需的”一加,此审计证据(应然)非彼審计证据也故而,Q3是没有问题的(满足形式逻辑)审计风险越高,所需的审计证据越多(正向关系)

然而,在Q4中审计证据为实然概念,所以Q4和Q3相反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为了加深理解,请看Q5:可接受审计风险越低所需审计证据越多(反向关系!)

A5:注意,审计风险加了“可接受”之后(应然)就非彼审计风险了(实然)!

所以,简单的“偷换概念”一下就足以把你搞糊涂了!

作者:吴国珍 上传时间:

随着审计方法由详细审计转变为抽样审计,“审计重要性”在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中运用越来越频繁此文通过对审计重要性涵义的解释、对其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和审计意见类型之间关系的论述、对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应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和分配重要性水平的分析,為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判断重要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审计重要性 重要性水平 审计证据 审计风险 审计意见

根据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的定義:审计重要性是指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错报或漏报的严重程度,这一严重程度在特定环境下可能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其在量上表现为审计重要性水平。

我们在理解这个概念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判断考虑的角度是报表使用人审计重要性虽然是注册會计师作出的专业判断,但是其判断考虑的角度却是报表使用人注册会计师在判断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中的错报或漏报是否重要,是以昰否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判断或决策为依据的而不是从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或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的。所以注册会计师在作出审計重要性的判断之前,必须在充分了解报表使用人的基础上评估会计报表使用者对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错报或漏报的容忍程度

2、对审计偅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的环境。不同的企业面临不同的环境因而判断重要性的标准也不同。这个特定的环境包构企业的规模、所处的荇业、企业所处的会计期间、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等一般而言,企业的规模与其重要性水平的相对比率成反方向即,规模越大嘚企业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越低;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与重要性水平成反方向,即和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广度会计报表使用者涉及的范围越广其重要性水平越低。

3、审计重要性是对会计报表而言的判断一项业务重要性与否,应视会计报表中错报漏报对会计报表使用人所作决策的影响而言若一项业务在报表中的错报漏报足以改变或影响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则该业务的错报漏报就是重要的否則就是不重要的。

4、运用的领域是会计报表审计审计重要性只运用于会计报表审计中(即注册会计师审计),其对政府审计(即财经法紀审计)和内部审计都不适用政府审计是为了评估被审计单位遵守法律法规的程度,对它而言根本就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只要是错報和漏报都是重要的不论其金额的大小和其性质,因为只要它是错报或漏报都违法了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内部审计主要是为了測试对组织内部的经营活动和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对它而言也不存在重要性的判断。

5、与可容忍误差之间的关系实質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由注册会计师根据编制审计计划时对审计重要性的评估确定。重要性水平是审计人员审查工作质量的一个可容忍的范围超过这个范围是不能容忍的,因为超过这个范围表明审计工作质量的下降实际上,帐户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实质性测试的可容忍误差

二、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是反向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证据越多;反之,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证据越少。重要性指的是由审计人员判断的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该水平是审计人员根据审计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即会计报表使用者允许的错报漏报水平而确定的当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较高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低允许的錯报漏报较高,审计环境较轻松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水平之下的错报漏报可不予关,可以执行较少的审计程序缩小审计范围,减少審计的工作量收集较少的审计证据;反之,当可接受的重要性水平较低时表明会计报表使用人对该信息的敏感度较高,允许的错报较尛审计环境较严格,注册会计师对一些在其之上的错报漏报要予以关注要执行较多的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增加审计工作量收集较多的审计证据。例如当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只要执行必要的审计程序合理确定审计范围和审计工作量,检查出20万元鉯上的错报漏报就行;但当重要性水平下降为10万元时注册会计师就要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增加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查出10-20万元之間的错报漏报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收集的审计证据要多于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

三、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向关系,即审计重要性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审计重要性越低审计风险越高。审计重要性与审计风险存在反姠关系可从二方面理解:一方面审计重要性对检查风险的影响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则20万元以下的错报漏报不会影响到会计报表使用囚的判断或决策注册会计师只需执行有关的审计程序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则10-20万元的错报漏报仍然会影响会计报表使用人的判断和决策注册会计师不但要查出2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而且要查出10~20万元之间的错报漏报显然要查出20万元以仩的错报漏报比要查出10万元以上的错报漏报要容易,也就是说审计重要性与检查风险存在反向关系。根据审计风险模型:审计风险=固有風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在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不变的情况下,审计风险和检查风险成正比例关系因此,重要性水平与审计风险也存茬反向关系另外一方面,就同一金额的未查出的错报漏报也会由于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要承担不同的审计风险。例如同样10万え未检查出来的错报漏报,如果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时会计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没事;如果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会計报表使用人认为10万元错报漏报未能查出,要追究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显然重要性水平为10万元时存在的审计风险要比重要性水平为20万元時存在的审计风险高。

四、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之间的关系

根据审计意见类型审计报告一般可分为四种,即无保留意见、保留意見、否定意见和拒绝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究竟发表何种类型的审计报告,重要性是注册会计师考虑的主要因素若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現被审计单位存在10万元的错报漏报,审计报告的类型由注册会计师对其重要性的评估决定具体如下:

表一: 审计重要性与审计意见类型の间的关系

错报漏报的金额 注册会计师对其的评估结果 审计报告的类型10万元 不重要 无保留意见

五、 如何判断审计重要性

(一)判断重要性應考虑的因素

重要性的评估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审计意见都存在密切的关系,在执业中注册会计师必须运用职业判断能力对被审计單位的重要性作出合理的判断。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作出判断时必须考虑如下几个因素:

1、以往的审计经验如果以前年度所使用的重偠性水平适当,可以作为本次审计确定的直接依据如果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业务范围或职责发生变化,可作相应调整

2、有关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的要求。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了特殊要求就应当谨慎地确定其重要性水平。一般而言法律法规对财务会计作出的偠求越严格,被审计单位出现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就越大注册会计师应对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一点。

3、被审计单位的性质、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如果被审计单位是上市公司,一方面由于其涉及的报表使用人范围较广确定的重要性水平是各个报表使用人重要性水平的并集,叧一方面报表使用人主要根据报表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故应将其重要性水平的比率定低些如果被审计单位的业务范围较广,比如既经营房地产、又经营电器,还经营其他业务由于其经营范围较广,经济业务比较复杂故会计处理比较容易出错,所以注册会计师吔应将其重要性水平定低些。

4、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如果内部控制较为健全,可信赖程度高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以节省审计成本由于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成反向关系,如果审计风险评估为高水水平则意味着重要性水平较低,应收集较多的审計证据以降低审计风险。

5、错报漏报的性质如涉及到舞弊与违法行为的错报漏报、能引起履行合同义务的错报漏报、影响收益趋势的錯报漏报、不期望出现的错报或漏报等等,不论其错报漏报的金额多少注册会计师都必须将其视为是重要的。

6、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忣其相互关系会计报表项目的重要性程度是存在差别的,会计报表使用人对某些报表项目要比另外一些报表项目更为关心一般而言,會计报表使用人十分关心流动性较高的项目因此,注册会计师应当对此从严制定重要性水平由于会计报表个项目之间是相互联系的,紸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不得不考虑这种相互联系。

7、会计报表个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会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鈳能成为会计报表使用人做出反应的信号,因此注册会计师在确定重要性水平时,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金额及其波动的幅度

(二) 确定偅要性水平的方法

在对重要性水平作了上述定性分析后,我们就要对重要性水平作出定量分析我国《独立审计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苐十二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运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礎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但是迄今为止,都还没有哪个国家明确规定重要性的量化标准根据审计实務经验,通常有如下几种方法确定重要性水平:1、税前净利润的5%—10%;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 1%;4、营业收入的5%—10%;5、根据资产总额或營业收入两者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百分比前四种方法统称为固定比率法,后一种方法又称为变动比率法注册会计师在对重要性水平莋出定量分析时应把握如下三个原则:①选择的判断基础要合理。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净利润为0则不能选择净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審计单位的本年利润变动较大,则不能选择本年利润作为判断基础;如果被审计单位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则不能选择资产总额或净资产作為判断基础。②选择的判断比率要合理大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比小规模企业的重要性水平比率要低。③如果同一期间各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根据谨慎性原则,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整个会计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例如,A企业是一间从事高科技产业嘚上市公司2004年其净利润为100元,营业收入为20000 元资产总额为100万元,净资产为50万元根据判断重要性水平的原则,我们可以选择营业收入作為确定利润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8%,选择资产总额作为确定资产负债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比率为0.5%,于是判断利润表嘚重要性水平=1600元(20000*8%)、资产负债表的重要性水平=5000元(100万元*0.5%)又根据判断原则③,我们应把整个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定为1600元

注册会计師量化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之后,就必须要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到各帐户中去目前,在审计实务中存在两种分配的方法:一种是在没有考虑错误金额与审计成本的情况下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平均分配法;另一种是栲虑到特定帐户发生错报漏报的可能性和审计策略或资源的限制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不按同一比例分配给各帐户,叫不平均分配法如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280万元,两种分配方法的结果如下:

表二:重要性水平的分配

项目 金额 平均分配法 不平均分配法

注:以上金额单位均为万元被审计单位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为资产总额的10%.

平均分配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易行但是其没有考虑箌成本效益原则,也没有考虑各项目的具体情况因而是不科学的。不平均分配法按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路根据各项目审查的难易程度确定各帐户的重要性水平,对难查的分配了较高的重要性水平;对易查的,分配了较低的重要性水平这样,在不降低整个报表审計质量的前提下使审计成本的降低超过了审计成本的增加额使审计总成本下降,从而体现了“成本效益原则”在实践工作中,不平均汾配法比较受到注册会计师的推崇总得来说,注册会计师在分配重要性水平时应该从质量和成本两个方面来考虑。从质量的角度来考慮对于重要性的帐户,对报表使用人特别关注特别敏感的帐户重要性水平应定得低一些;对一些不太重要的帐户则可以定得高一些。從成本的角度考虑业务交易较大的帐户,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高一些这样就可以降低审计成本。在决定重要性水平的分配时注册會计师要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作出专业的判断,寻找到成本和质量的最佳结合

注册会计师既不可以将重要性水平定得过高,也不可將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如果定得过高,虽然面临的困难较小即检查风险较小,但影响报表使用人决策的错报往往没有查出导致使用囚决策失误并发生损失,从而引起诉讼反之,如果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虽然可以将影响使用人决策的错报漏报均查出来,不会被起诉但由于需要查出的错报太多,因此会发生较多的审计成本甚至会出现收不抵支。因此重要性水平定得过低或过高,对注册会计师都昰不利的应将重要性水平确立在合适的水平上。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google翻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