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良种场的户口.09年12月9号在场里交了16734元养老金全国统筹统筹.到10年年底都没给我办出来...

呼图壁县地图
与呼图壁县相关的下级地区地图:
与呼图壁县相关的同级地区地图:
相关分类: &
相关资讯:
新疆新闻在线网3月30日消息(通讯员 黄万柏):呼图壁县最近再次上调抗震安居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加大对农牧区集中连片建设点基础设施建设补助力度。在以往补助基础上,对自然村连片建设抗震安居房每户补助提高1000元,并奖励三到五百元,......“也许存在传承的关系,但还需进一步印证”。 距这条峡谷约40公里处的新疆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是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生殖崇拜岩画,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西南的75公里的天山之中,距今约3000年。呼图壁县城在新疆首府乌鲁木齐以北约80公里。为了贯彻落实新疆昌吉州党委办公室《关于印发&自治州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发展意见&的通知》精神,2009年3月,在呼图壁县水利局的积极引导下,园户村镇十三户村水产养殖大户安成海发起成立了由10户养殖户组成,养殖规模4900亩,注册资金555万元的呼图壁县三道湾渔业专业合作社。...目前,昌吉市六工镇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称号;昌吉市大西渠镇、呼图壁县五工台镇和玛纳斯县乐土驿镇荣获“自治区级环境优美镇”称号,还有6个乡镇正在积极创建之中。今年4月,呼图壁县五工台镇五工台村被命名为全疆第一个“国家级生态村”。目前,玛纳斯、呼图壁县收购价格在5.00-5.80元/公斤左右,昌吉市在4.80-5.60元/公斤左右。截至目前,全州累计籽棉平均收购价格6.0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的5.04元/公斤高出18.81%,折合标准级皮棉13100元/吨左右(不含加工费)。
全州新棉收购资金状况持续良好,...一、同意公司独资设立的新疆乐活果蔬饮品有限公司以帐面净值元的机械设备为抵押,向呼图壁县农村信用合作联合社园林路分社贷款500万元(专用于支付农产品的收购),借款周期为半年。 二、通过《关于公司治理整改情况的报告》,具体内容详见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cn)。 ...这里是昌吉州呼图壁县闽昌现代食用菌生产示范中心,第四批援疆干部援建的核心生产示范基地蘑菇大棚已成66座,在能够进行反季节生产的菇棚内,菇农正在接受农业技术指导。(技术专家指导现场声(不出字幕):水要喷轻喷一点,不要喷太重,...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于胜德带领工作组深入到玛纳斯县、呼图壁县和昌吉市调研指导工作,实地走访检查8家药品零售(连锁)企业、个体诊所和家禽定点屠宰场,并与当地政府领导及州、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同志座谈,...现年41岁的赵晴和丈夫原是呼图壁县某私立学校的英语教师,日子过得不富裕。每次赵晴和周围的同学、朋友一比,就觉得自己和丈夫的收入太少了,她和丈夫商量找机会做点其它生意。
2008年,赵晴所在的学校解散后,...呼图壁县开展县领导联系企业活动,即县四套班子领导每人联系一家企业,主要协助企业抓好项目落实、资金筹措,帮助企业克服眼前的困难。同时选派与企业生产、管理、科技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开展进厂驻企,全力帮助企业协调解决规模培育、产业转型和市场建设等重点工作过程中的重大事宜。...
Copyright &
Inc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渝ICP备号呼图壁县介绍_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地名网
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
行政代码:身份证前6位:652323长途区号:0994 邮政编码:831100隶属政区:行政级别:县 车牌号码:新B辖区面积:9518km2人口数量:约20.56万人人口密度:22人/km2 行政区划:
呼图壁县相关网站:??????????????
4.5km2  呼图壁县辖镇,县府驻地。1956年设镇。位于呼图壁河中游东岸,面积4.5平方公里,人口1.3万,有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民族,其中汉族占78%。辖以序……
453km2  呼图壁县大丰镇地处天山北坡经济带,准葛尔盆地南缘,地处欧亚大陆中心,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之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东距首府100公……
2018.4km2  雀尔沟镇位于天山北坡,准葛尔盆地南缘,呼图壁河西岸,距县城67公里处,国土面积2018.4平方公里,辖五村一场.全镇共有2504户,12516人,其中农……
325km2  呼图壁县二十里店镇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位于呼图壁县城以东5公里,西距乌鲁木齐市70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5公里,昌吉市30公里。全镇总面积……
324km2  园户村镇四面环绕呼图壁县城,是一个回、汉、哈等多种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典型城郊镇.镇政府东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76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8公里……
572km2  五工台镇位于呼图壁河西岸,南临喀拉加勒山,与雀尔沟镇接壤,西与大丰镇相连,北与芳草湖总场毗邻,东临呼图壁县,园户村乡、呼图壁镇隔河相望。南北长37公里左……
1225.5km2  石梯子哈萨克乡地处呼图壁县南部的天山北坡,距县城24公里,是一个“以牧为主、牧农结合”的民族乡。全乡辖4个行政村,总面积1225.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
   呼图壁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北部,昌吉回族自治州西部,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5′-87°8′、北纬43°7′-45°20′之间。南以天山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交界,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心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接界,东邻昌吉市,西接玛纳斯县。南北长258千米,东西最大宽度52千米,总面积9518.45平方千米,总人口205560人(2003年)。
    邮编:831200 代码:652323 区号:0994 拼音:Hutubi Xian
    境内地势南高北低,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高山、丘陵,平均海拔2400余米,占总面积的31.6%;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在460-700米之间,是农作物种植区,占总面积43.2%;北部为沙漠地,海拔在360-460米之间,占总面积的25.2%。有呼图壁河、雀尔沟河两大水系。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冬长夏短,冬寒夏热,昼夜温差大。
    呼图壁县位于欧亚大陆中心带,处于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之下,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县境内海拔高度相差较大,南北地区的气候有明显差异。县境内的低山、平原和沙漠地区属中温带,南部中山和高山地区属寒温带。中温带即海拔1 500米以下的低山、平原和沙漠地区。中温带有明显的四季之分。由于南北高差和下垫面的不同,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异。温度由北向南逐渐降低,年均气温为2.9℃~7.1℃,年最高温度为36.0℃~43.l℃,无霜期129~176天,日照时数2 900小时,生理辐射59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110~400毫米,蒸发量2 300毫米,年均风速3.1米/秒,有干旱、干热风、冻害、霜冻、大风和冰雹等灾害。寒温带即海拔大于1 500米的中、高山地区。寒温带四季不明显,几乎无夏季。年均气温2.9℃~5.2℃,年最高气温为17.7℃~36℃,无霜期少于120天,降水量500毫米左右。海拔1 500米左右的地区可种植春麦、马铃薯(土豆)、大豆、燕麦等。海拔1 700~3 900米地带只能发展林、牧业。3 900米以上地区,终年积雪,气候寒冷。 2005年,平均气温7.4℃,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33.8℃,年降水量182.9毫米,年总蒸发量1 926.7毫米,年总日照时数2 783.8小时,年蒸发量1 926.7毫米。
  人口民族
    2005年,呼图壁县域年末总户数71 422户,总人口(含驻县单位)208 421人,其中女101 760人,占总人口48.82%;少数民族人口47 062人,占总人口的22.58%;农村人口79 308人。其中,县属人口132 169人,少数民族46 052人。少数民族人口构成情况为哈萨克族23 597人,占总人口的17.85%;回族15 160人,占总人口的11.47%;维吾尔族5 470人,占总人口的4.13%。人口出生率10.31‰,人口死亡率7.7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7‰。
    呼图壁县境内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锡伯族、俄罗斯族、、塔塔尔族、满族、达斡尔族、东乡族、壮族、藏族、撒拉族、苗族、朝鲜族、土族、布衣族、侗族、瑶族、彝族、白族、裕固族、黎族25个民族。
  自然地理
    水资源: 呼图壁县境内水资源较为丰富。发源于天山冰峰的呼图壁河、雀尔沟河是各族人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地表水年径流量4.9亿立方米,其中,呼图壁河年径流量4.6亿立方米,雀尔沟河年径流量3 000万立方米。大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4 000万立方米,小海子水库设计库容量2 000万立方米,红山水库设计库容量2 000万立方米。平原地区地下水补给量2.6亿立方米,全县地下水总储量2.1亿立方米,年均实际可供开采1.8亿立方米。有干渠35千米、支渠466千米、斗渠676.47千米、农渠1 088.37千米。
    土地资源:呼图壁县土地总面积9 721平方千米,合972 100公顷。其耕地面积108 219.0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11.13%;林地面积47 058.02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4.84%;牧草地面积572 214.06公顷,占总土地面积的58.86%;其它用地面积11 552.46公顷,园林地面积1 622.20公顷。
    矿产资源:呼图壁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炭、天然气、石油、硫铁矿、砂金矿、碧玉矿、黄铁矿、磷矿、水晶矿、石灰岩矿、陶土矿等。这些矿藏主要分布在县境内南部山区和北部沙漠地区。
    森林资源:呼图壁县森林资源由南部山区天然林、中部平原人工林、北部沙漠灌木林三部分组成。南部山区自然分布以天山云杉为主的针叶林,另有少量的落叶松、密叶杨、桦树、天山桦楸。灌木有山柳、忍冬、水荀、锦鸡儿、野蔷薇等。南部山区林业地总面积202 088公顷,其中,林地面积48 165.6公顷,有林地面积30 286.46公顷,占林地面积62.9%,疏林地面积5 106.6公顷,占林地面积10.6%,灌木林地面积9 036.40公顷,占林地面积18.8%,灌丛地2 165.20公顷,占林地面积4.5%,未成林造林面积56.60公顷,占林地面积0.1%,宜林地面积1 509.20公顷,占林地面积3.1%,苗圃地面积5公顷;森林总蓄积65万立方米。中部平原人工林地带林业用地面积31 427.18公顷,其中有林地5 538.94公顷,宜林地21 225.15公顷,未成林造林地4 096.09公顷,苗圃产地67公顷,活立木蓄积744 759立方米。北部沙漠主要分布梭梭、柽柳、沙拐枣、琵琶柴等灌木林,有少量的胡杨,总面积为95 376.1公顷。
    野生动、植物资源:呼图壁县境内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大。主要植物有云杉、西伯利亚落叶松、桦树、密叶杨、山杨、胡杨、准噶尔柳、天山桦楸、白梭梭、柽柳、沙枣、柳树、白腊、榆树;黄花苜蓿、珠芽蓼、狐茅、野葱、水芹菜、乌头、狼毒、大戟、荨麻、独活、薄荷、雀麦、骆驼刺等。此外,还生长着雪莲、贝母、防风、麻黄、元胡、冬花、甘草、锁阳、枸杞、苦豆子、大芸、大黄、党参、阿魏等上百种野生中药材。主要动物有马鹿、野山羊、北山羊、棕熊、鹅喉羚、野猪、狍子、雪豹、草兔、旱獭、云雀、燕子、绿头鸭、灰雁、高山雪鸡、隼、苍鹰、麻雀、乌鸦等野生动物。
  经济发展
    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 956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3 107万元,增长10.7%;第二产业增加值84 088万元,增长23.2%;第三产业增加值79 761万元,增长12.4%。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8.3%、26.5%、25.2%。完成县属生产总值227 193万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93 938万元,增长10.5%,第二产业增加值65 440万元,增长26.6%,第三产业增加值67 815万元,增长11.7%,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县属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1.3%、28.8%、29.9%。
    2005年,呼图壁县农牧业生产保持较快的发展势头。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161 3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4%,完成增加值93 93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81 130万元;林业产值1990万元;牧业产值71 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畜牧业产值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5.7%;渔业产值1 738万元。
    全年农作物总播面积44 395.7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1 413.4公顷,棉花播种面积22 454.3公顷,油料作物播种面积667.7公顷。全年粮食总产量68 479吨,比上年增产15 553吨,其中小麦产量36 121吨,玉米产量30 454吨,棉花产量39 367吨,油料产量1 388吨,甜菜产量71 392吨,制酱番茄产量11 053吨。完成种植业总产值81 130万元,比上年增长6.3%。
    林业生产坚持生态、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继续抓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进一步巩固生态环境成果。全年完成合格造林面积2 000公顷,其中“三北”防护林完成面积1 440公顷,退耕还林面积333.3公顷。完成义务植树和四旁植树6.8万株。年末封沙育林面积达101 000公顷。
    全年完成畜牧业产值71 52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牲畜年末存栏头数达59.84万头(只),增长5%。年内牲畜出栏头数54.12万头(只),增长15.8%。全年牲畜饲养量113.96万头(只),增长9.9%。奶牛养殖业继续发展,奶类产量达115 896吨,增长12.8%。全县肉产量达25 802吨,增长12.1%。家禽出栏数315.01万只,增长52.1%,家禽饲养量达387.08万只,增长52.4%。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水产品产量2 450吨,比上年增长5.6%。
    农牧业生产条件和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全县农牧业机械总动力23.1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6.6%,其中,耕作机械19.26万千瓦、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31万千瓦。年末耕地总资源4.73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达4.37万公顷,占耕地总资源的92.35%。
    2005年,呼图壁县加大对工业企业的整合力度,全方位扶持重点企业发展,使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运行势头。全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4.0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完成增加值3.75亿元,增长17.9%。对县属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达成20.8%,拉动增速3.2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提高。2005年,呼图壁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70%,比2004年提高5.1个百分点。
    2005年,呼图壁县消费品市场大幅升温。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2亿元,比上年增长16.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4%。餐饮业、小型商业企业及个体经济成为呼图壁县亮点。由于受夜市消费和旅游业带动,餐饮业零售额增长18.2%,小型企业和个体经济增长16.8%。县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9亿元,农村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8%和14.3%,城乡市场增幅差距由上年的6.3个百分点,缩小到2005年的2.5个百分点。
    2005年,呼图壁县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有力推动全县经济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全年共实施招商引资项目112个,引进资金到位额达11.7亿元,比上年增长66.9%。 金融运行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23.33亿元,比年初增加5.04亿元,其中居民存款余额17.04亿元,比年初增加2.86亿元;各项贷款余额15.44亿元,比年初减少1.73亿元。
    旅游业继续快速发展。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旅游人数明显增加。全年共接待游客37.64万人,旅游收入8 51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2%和21.5%。
  交通通讯
    2005年,呼图壁县交通运输业保持稳步增长,道路建设力度继续加大。先后完成了S201省道附属工程和五工台镇、二十里店镇连接段道路拓宽、园林北路、西市中路、昌华路西段改扩建等城市道路建设工程。呼石路已完成投资1 840万元,投资780万元完成了二十里店联强公路建设工程。2005年末,全县民用车辆拥有量27 227辆,比年初增加6 347辆,其中载客汽车1 273辆,增加493辆,载货汽车1 520辆,与年初持平,各种拖拉机11 131台,增加752台。
    邮电通信稳步增长。2005年,实现邮电业务收入6 352万元,比上年增长8.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含小灵通)5.53万户,比上年末增加9 209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6.6部/百人,比上年增加4.3部。互联网拨号上网户达3 400户,增加196户;移动电话用户2.9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4 982户。
  行政区划
    呼图壁县辖6个镇、2个民族乡:呼图壁镇、大丰镇、雀尔沟镇、廿里店镇、园户村镇、五工台镇、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独山子哈萨克族乡。境内有:南山牧场、良种繁育场、干河子林场、塔勒得牧场、林场、种牛场、种畜场、一五团、一六团、一一一团、农六师芳草湖总场。县人民政府驻呼图壁镇。
    呼图壁镇 代码: 辖12个社区:熙景社区、水晶社区、游园社区、双龙社区、双园社区、双桥社区、美华社区、西河社区、西北社区、幸福社区、华安社区、清泉社区。
    大丰镇 代码: 辖1个社区、15个村委会:大丰社区、大土古里村、红柳塘村、红山村、十八户村、祁家湖村、树窝子村、高桥村、联丰村、七五村、林丰村、黑家塘村、三畦村、头畦西村、头畦东村、小河村。
    雀尔沟镇 代码: 辖1个社区、5个村委会:雀尔沟社区、雀尔沟村、霍斯铁列克村、克孜列塔斯村、西沟村、独山子村。
    二十里店镇 代码: 辖1个社区、6个村委会:二十里店社区、二十里店村、宁洲户村、小土古里村、东滩村、十四户村、四工村。
    园户村镇 代码: 辖1个社区、9个村委会:北园社区、园户村、上三工村、上二工村、和庄村、三工湖村、下三工村、大草滩村、十三户村、马场湖村。
    五工台镇 代码: 辖1个社区、9个村委会:河西社区、五工台村、大泉村、小泉村、西树窝子村、十户村、十九户村、中渠村、龙王庙村、乱山子村。
    石梯子哈萨克族乡 代码: 辖4个村委会:阿苇滩村、白杨河村、东沟村、霍斯托别克村。
    独山子哈萨克族乡 代码:(缺) 辖8个村委会:独山子村、阿克萨依村、巴斯阿勒克村、萨尔塔克塔依村、喀拉墩村、加尔霍拉村、阿克拜提村、阿克希村。
    南山牧场 代码:
    良种繁育场 代码:
    干河子林场 代码:
    塔勒德牧场 代码:
    呼图壁林场 代码:
    呼图壁种牛场 代码:
    兵团一五团 代码:
    兵团一六团 代码:
    兵团一一一团 代码:
    芳草湖总场 代码:
  历史沿革
    1918年置县,县因河得名。《元史?西北地附录》称古塔巴。《西域同文志》作“胡图克拜”,为准语“吉祥”之意。一说为古代突厥语,有“寻求幸福”的含意。一说系蒙古语“多鬼的地方”之意。
    两汉时为乌贪訾离国,后并入车师后国。唐属庭州和北庭都护府。宋属高昌回鹘国,元属别失八里。明属瓦剌,明末清初为准噶尔部游牧地。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设乌鲁木齐西路军台,称呼图克拜台,后设营塘。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设洛克伦巡检,二十八年(1763年)改设呼图壁巡检。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筑景化城,为呼图壁巡检管理。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置昌吉县,呼图壁属昌吉县。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改巡检为县丞,设呼图壁分县。1913年撤销呼图壁分县,所辖区域悉归昌吉县管辖,1914年仍设呼图壁分县,置县佐,名为昌吉县分驻呼图壁县佐。1918年从昌吉县析置呼图壁县,属迪化道。1947年改名景化县,属迪化专区。1954年恢复原名,隶属乌鲁木齐专区。1958年后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2000年,呼图壁县辖4个镇、3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10643人,其中:呼图壁镇 34980人、大丰镇 12242人、雀尔沟镇 13502人、二十里店镇 13888人、园户村乡 21155人、五工台乡 16771人、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 6548人、兵团105团场虚拟乡 10160人、兵团106团场虚拟乡 7733人、兵团111团场虚拟乡 5156人、兵团芳草湖总场虚拟乡 61017人、种牛场虚拟乡 7491人。 
以下地名与呼图壁县面积相当:
呼图壁县区划 呼图壁镇
二十里店镇
石梯子哈萨克民族乡
县良种繁育场
干河子林场
呼图壁种牛场
兵团一零五团
兵团一零六团
兵团芳草湖总场
呼图壁县网友签到处↓ 元芳,你对呼图壁县怎么看? ---说两句吧!
5楼 网友124.88.27.104于 18:38:38发表:我是安徽和县的朱龙桂,寻五工台乡乱山子四组的三婶余怀英老人,兄弟朱文明,朱文礼,朱文杰……你们都还好吧!十几年没联系了,看到联系我,电话,qq有认识他们的看到也请帮我转告一声,谢了到呼图壁县吧 去问...
4楼 网友115.239.212.197于 9:57:14发表:我是安徽和县的朱龙桂,寻五工台乡乱山子四组的三婶余怀英老人,兄弟朱文明,朱文礼,朱文杰……你们都还好吧!十几年没联系了,看到联系我,电话,qq有认识他们的看到也请帮我转告一声,谢了
3楼 网友222.75.167.81于 14:55:31发表:呼图壁歹歹的地方!雀儿沟镇 阿克西村
2楼 网友222.75.167.81于 14:54:59发表:雀儿沟镇
1楼 网友124.117.81.104于 12:26:03发表:呼图壁歹歹的地方!
全国地名搜索
区划: ? ?
?昌吉州行政区划:
注:数据来自网络,仅供参考。欢迎!昌吉州呼图壁县概况
---论坛---
---博客-----
---红色邮箱-----
电子邮件: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昌吉党建网
> 走进庭州
昌吉州呼图壁县概况
&&& 地理气候
&&& 呼图壁县位于新疆天山北麓中段,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处东经86°5′-87°8′、北纬43°7′-45°20′之间。南以天山分水岭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静县交界,北至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心与塔城地区的和布克赛尔县接界,东邻昌吉市,西接玛纳斯县。南北长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52公里,形如巨蚕。总面积为9393.6平方公里.。境内地形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南部为高山、丘陵,平均海拔2400余米,占总面积的31.6%;中部为冲积平原,海拔在460-700米之间,土壤肥沃,土层厚度0.5-10米,倾斜坡降率0.05-3‰,是农作 物种植区,占 总面积43.2%;北部为沙漠地,海拔在360-460米之间,占总面积的25.2%。呼图壁县地处亚欧大陆中心,在中纬度西风带控制之下,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境内光热条件良好,四季分明,平原地区平均气温6.7℃,年降水量167mm,无霜期平均180天,全年日照总时数3090小时,稳定在10℃以上的年有效积温为3553℃。平原地区作物生长旺盛的季节(5-8月),每天平均日照时数10小时以上,7月份达11小时以上,适宜于各类作物尤其是粮食、棉花、甜菜、瓜果葡萄的生长。
&&& 历史沿革
&&& 远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呼图壁境内居住、生活。西域归属西汉之前,先后有塞种、大月氏、匈奴、突厥、蒙古等民族在此游牧。汉代为山北诸国的东且弥、乌领訾离、劫国的领地。公元前59年,为汉安远侯辖地。三国时,属车师后部,晋朝时为高车地,北魏属高昌地,后入蠕蠕汗国(柔然)。北周为突厥汗国属地,隋代为西突厥铁勒地,唐代为北庭都护府辖地,元代为回鹘属地,明代属瓦刺地。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设洛克伦巡检,乾隆二十八年(1763),设呼图壁巡检,属迪化州辖;乾隆二十九年(1764),筑景化城,为呼图壁巡检管理;乾隆三十八年(1773),置昌吉县,呼图壁归昌吉县管辖,属甘肃镇西府辖地。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置昌吉县呼图壁分县,设县丞,驻景化城,与呼图壁守备同驻,属镇迪道迪化府。全县有25个村庄,即:和庄、头工、四工槽、白圪垯、东滩、十四户、小土古里、宁州户、嘉三庄(五工台)、嘉七庄(乱山子)、大土古里、下三工、和四上庄(上芨芨梁)、梧桐窝(下广东)、桑家渠、芳草湖、雀尔西沟、五畦、雀尔东沟、十三户、五户庙、大泉、小泉、下芨芨梁、石梯子。民国2年(1913),撤销呼图壁分县,归并昌吉县。民国3年(1914)12月,置县佐,驻呼图壁。民国7年(1918)7月,呼图壁升为三等县,改县佐为县知事,从昌吉县分出。民国36年(1947),改称景化县。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仍称景化县。1950年3月,组建景化县人民政府,属迪化专员化署。1954年2月,改称呼图壁县。1958年5月,改属昌吉回族自治州。
&&& 自然资源
&&& 一、土地资源
&&& 我县有宜农荒地130万亩,按照水土平衡的原则可先期开发23万亩。现有可耕地77万亩,占县属总面积1217.7万亩的6.5%,实际年耕种面积60万亩。全县耕地养分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的面积占10.7%,全氮含量在0.1%以上的占16.8%,碱解氮50PPM以上的面积占58%。速效磷10PPM以上的面积仅占13.3,速效钾含量普遍较高。
&&& 二、水利资源
&&& 境内有呼图壁河、雀尔沟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为4.87亿立方米;全县平原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为2.6亿立方米, 可开采量约1.2-1.5亿立方米。县境内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一般都低于1克/升,PH值介于6-8之间,全硬度低,适合于饮用、灌溉和各种工业用水。呼河石门子水库工程已列入州、县重点建设日程,前期工作已在进行当中,该水库建成后,可使呼河流域新增耕种面积67万亩。
&&& 三、矿产资源
&&&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沙金、铁、蛇纹岩等十多种矿产资源,且储量大、质地好。主要有:
&&& 煤炭:现已探明工业动力煤储量23亿吨,分布在南部山区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范围之内,热量达卡/千克,瓦斯含量低;探明天然气储量457亿立方米。
&&& 油气:呼图壁气田天然气储量347亿立方米,漠北8井区天然气储量110亿产方米,控制地质储量180亿立方米,现有日处理150万立方米天然气处理站1座,年产天然气约5亿立方米。漠北油田、齐古油田均在境内,原油年产量约35万吨;
&&& 石灰岩:南山一带发现两处较大的石灰岩产地。矿体呈透明状态290度方向延伸,矿石储量达8550万吨。
&&& 蛇纹岩矿:位于呼图壁县南山三工队以南,岩体全长12公里,露出宽100米至80米,储量达3亿吨,各项化验指标均达到制造化肥的工业要求。
&&& 金:朗塔至洪水涝坝有厚度40公分以上的金沙层,每立方含金量1克,马沟至科勒的超基形岩带还有白金矿点。
&&& 玉石:桦树沟以南约10公里,东西延伸至昌吉和玛纳斯县交界处有一软玉矿产带。
&&& 耐火土:分布于雀尔沟河出山口的红山、石梯子的青土达板和红土达板一带,红、青色耐火土质地细腻、坚硬粘性强,耐火度达1500度,是烧制耐火制品和日用陶瓷很好的原料。
&&& 四、旅游资源
&&& 呼图壁县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著名的康家石门子生殖崇拜岩画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是当今世界罕见的历史文化遗迹,岩画刻有300多个大小不等的人物,或站或卧,或舞或蹈,千姿百态;横亘南部的侏罗纪山脉,山体以红色为主调,杂以灰绿灰白,造型极为奇特,有的悬崖陡峭,层层叠叠,酷似摩天大厦;有壁垒森严,壮如古堡;有的玲珑剔透,形似宝塔;更多的山体就像奇形怪状的巨型雕塑,以不同的姿态展示着各自的风韵;红山水库色彩艳丽,山下一泓碧波,清澈如镜,和红山相映,浑然一体,让人心旷神怡。此外,还有石屋山庄、苇子沟、温泉、马桥子古城等风景名胜以及数以百计的农家乐休闲园。旅游业已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 五、生物资源
&&& 草场资源:我县草场资源有高山、亚高山草原、森林草原、干旱草原、荒漠草原五大类型,总面积1055.9万亩,可利用面积468.9万亩,占总面积44.4%,其中优等草场41.3万亩,占可利用面积的8.8%,良等草场110.5万亩,占23.6%;中等草场59.1万亩,占12.6%;低等草场187万亩,占39.9%;劣等草场71万亩,占15.1%。
&&& 林木资源:我县的林木资源有天山天然林、平原人工林、荒漠和沙漠浇灌木森三部分组成。在海拔米中山区的阴坡半阴坡生长着雪岭地云杉纯林,在林缘、河谷有苦杨、桦木及花楸、山柳、忍冬、水枸子等形成针阔叶混交林;平原人工林主要有杨柳、柳树、榆树、白腊、复叶槭、沙枣、桃果等;前山丘陵散生枸子、金鸡儿等。县内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仅药用植物有100多种,主要有贝母、车前、大立子、兔丝子、冬花、雪莲、防风、党参、黄 、白芍、薄菏、枸杞、青兰、蒲公英、益母草、甘草、茵阵、地骨皮、阿魂等。
&&& 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 呼图壁县地处欧亚大陆腹地,准噶尔盆地南缘,总面积9721.6平方公里,东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76公里,素有“西出隘口,东进咽喉”之称,是古丝绸路新北道上的重要驿站。县内居住着以汉族为主的24个民族,总人口22万,其中县属人口14万,城镇人口6万。作为首府乌鲁木齐市的“卫星城市”,呼图壁县有着独具特色的“四大优势”:
&&& 一、区位优势。县城东距乌鲁木齐国际机场68公里,处在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克拉玛依城市经济圈中,312国道、201省道、乌奎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东西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的重要交通枢纽。
&&& 二、资源优势。全县有宜农荒地130万亩,现耕种面积6 0 万亩。境内呼图壁河、雀尔沟河两大水系,年平均径流量达4.87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开采量1.2-1.5亿立方米。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炭、沙金、铁、蛇纹岩等十多种矿产资源,且储量大、质地好。其中,现已探明工业动力煤储量23亿吨,分布在南部山区东西长40公里,南北宽5-10公里范围之内,热量达卡/千克;探明天然气储量457亿立方米。其中,呼图壁气田天然气储量347亿立方米,漠北8井区天然气储量110亿产方米,控制地质储量180亿立方米,现有日处理150万立方米天然气处理站1座,年产天然气约5亿立方米。漠北油田、齐古油田原油年产量约35万吨。
&&& 三、环境优势。累计投资2.47亿元完成了县城所有主干道的改扩建工程,初步形成“六横六纵”道路网。县城日供水能力达到1.8万立方米;日处理3万吨的污水处理厂已动工建设;集中供热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集中供热普及率达到72.9%;民用天然气用户达到8900户,普及率达到68%;供电处于乌鲁木齐、石河子、玛纳斯三大电网覆盖之下。已建成220KV变电站1座、容量为12万KVA,110KV变电站2座、总容量为8.3万KVA,35KV变电所(站)11座,总容量为5.855万KVA。
&&& 四、科技优势。全县拥有自治区级工程技术中心1家,各类专业技术协会42家;大中专以上学历干部、职工4000多人;各类科技人员2671人,各类科技示范户3000多户。科技进步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达到47%以上,2002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
&&& 近年来,呼图壁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自治区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战略的有利时机,以争当天山北坡经济带排头兵为目标,坚持走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子,充分依托区位、资源、环境、科技“四大优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农业产业化、城市经营、招商引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人才素质等“六大工程”,实现了县域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2005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亿元,同比增长17.4%;固定资产投资达8.9亿元,同比增长32.1%;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125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006元,同比净增496元。
&&& ——工业经济增势强劲。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集群化”为目标,积极构筑呼图壁县天山工业园,包括天山轻纺产业区、鸿新石化产业区、新加源重化工制造业产业区三个产业发展区,逐步形成“一园带三区”的格局。以农副产品加工、石油化工、纺织、煤电煤化工、水电开发“五大支柱产业”为依托,形成了棉花加工、油脂化工、煤炭、天然气化工、石油、农机制造、针织、食品、塑料、锅炉、建材、酿酒、印刷、包装等多门类工业体系。已有维维集团、酒花集团、新天国际、中油集团、中纺集团等8家上市公司入驻呼图壁县。2005年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15.96亿元,同比增长28.1%,实现县属工业增加值4.58亿元,同比增长30.6%。鸿新石化BTX二期工程基本完工,20万吨甲醇项目正在积极协调落实之中;年产18万吨的兰炭项目已建成投产;神华新疆公司年产120万吨宽沟煤矿、14个煤矿规划点扩产改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天纺10万锭纺纱项目厂房等已建成,园区土地征用进展顺利;投资2200万元的中亚气流纺项目已建成投产,促成深圳振田公司投资5000万元盘活了县针织厂;天呈番茄制品、春光酒业葡萄榨汁、维维乳业八联杯酸奶生产线等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庆发木业、天宝木业、沙舟酒业、恒辉淀粉等企业技改项目顺利完成。
&&& ——农村经济稳步发展。我县牢固树立“以城市经济带动农村经济,以新型工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定位,以工业化的模式推动农业发展,实现产品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和经营产业化。初步形成7个农产品基地。乳业基地:建成千头奶牛养殖场6个,养殖小区 23个,高产优质奶牛达1.6万头,日产鲜奶 115吨。肉品基地:肉牛8.4万头,冬羔21.4万只,生猪5万口,家禽292万羽,年产肉1.92万吨。优质棉基地:种植面积25万亩产量达到2.75万吨。加工葡萄基地:种植面积5300亩产量0.7万吨。优质牧草基地:种植面积12万亩,年产优质牧草8.4万吨。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种植面积人2.4万亩,年产商品菜10万吨。优质蕾茄生产基地:种植面积3万亩,年产量12万吨。2005年订单作物面积达53.48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4.2%。畜牧业总产值达7.15亿元,同比增长17.7%,已占大农业总产值的45.7%。农业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疆前五位。
&&& ——第三产业蓬勃发展。房地产、餐饮娱乐、交通运输、卫生保健等传统产业稳步发展,以信息产业、物业管理等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物流配送、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业成长势头良好,促进了三业多元化、多层次发展。按照打造乌鲁木齐市“西花园”的定位,全县《旅游业总体规划》和二十里店苗木基地、苇子沟等旅游景点的详规已基本完成,旅游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游客人数明显增加,2005年实现旅游收入8510万元,同比增长21.5%。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同比增长16.2%。
&&& ——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面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重新启动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三条保障线”运行平稳,城乡居民享受低保人员达1413人,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5年实现就业2106人,109名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全面完成,医疗、药品市场逐步规范,县乡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武装、外事侨务、气象、保险、残疾人等社会事业进一步加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45‰。近几年,先后获得自治区文明县、自治区文化建设先进县、自治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县、自治区婚育新风进万家示范县等称号,并被国家民政部定为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
[责任编辑:昌吉]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12288&#12288
主办:昌吉回族自治州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中心  主管: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组织部
新闻热线:    新闻邮箱:news@ 
Copyright& by < &   昌吉党建网 昌吉博格达网 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昌吉州呼图壁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