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岁逢太平太平绅士是什么意思思

聱叟_百度百科
[áo sǒu]
聱叟是唐代道家学者的别号。元结自称浪士 ,及有官,人呼为漫郎 。后客居樊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又呼为聱叟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校点有《元次山集》。
元结曾避难入猗玗洞,因号“猗玗子”。洛阳(今河南)人。十二载中进士。安史之乱时避难江南。曾
参与抗击叛军,立有战功。后任道州刺史等地方军政职务。他为官清廉开明,爱护百姓,元结深受道家影响,特别是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武器,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为诗注重反映政治现实和人民疾苦,所作《舂陵行》、《贼退示官吏》等,曾受推崇。散文亦多涉及时政,风格古朴。时人也曾批评其作品“不师孔氏“,加以非难。原有集,已散佚,明人辑有《元次山文集》。又曾编选《箧中集》行世。元结主张为政治教化服务 , 要“极帝王理乱之道,系古人规讽之流”;能济世劝俗,,“上感于上,下化于下”;反对当时诗坛“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不良风气,开之先声。他的诗文有浓厚的道家风韵,具有强烈的批判现实性,触及天宝中期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如《舂陵行》、《贼退示官吏》,揭示了人民的饥寒交迫和皇家的,变本加厉。《闵荒诗》、《系乐府十二首》等也是或规讽时政,或揭露时弊。结几乎不写近体。除少数四言、骚体与七古、七绝外,主要是五言,质朴淳厚,笔力遒劲,颇具特色。但因过分否定声律词采,诗作有时不免过于质直,也导致他创作上的局限性。元结的散文,,特别是其体散文,值得重视。如《寱论》、《丐论》、《处规》 、《出规》、《恶圆》、《恶曲》、《时化》、《世化》、《自述》、《订古》、《七不如》等篇,以道家思想为武器或直举胸臆,或托物刺讥,都出于愤世嫉俗,忧道悯人,具有揭露人间伪诈,鞭挞黑暗现实的功能。其文章大抵短小精悍,笔锋犀利,绘形图像,逼真生动,发人深省。其他散文如书、论、序、表、状之类,均刻意求古,意气超拔,和当时文风不同。《》文体上采用三句一韵的手法,类似秦石刻的体制,风格雄伟。后人对元结评价很高,唐代裴敬把他与、、、并提。
把他看作古文运动的先驱。
约生于唐玄宗开元八年(719)年,约卒于七年,寿约五十余岁。少。年十七,乃,事。举进士,苏源明称与肃宗。时史思明攻河阳,结上时议三篇。帝悦,擢右金吾兵曹参军,摄。以讨贼功,迁监察御史。又进水部员外郎,佐节度使拒贼。代宗时,以亲老归樊上,著书自娱。始号琦圩子,继称,亦称漫郎。既客樊上,更称。晚拜道州刺史,免徭役,收流亡。进授,身谕蛮豪,绥定诸州,其教,立碑颂德。罢还京师,卒。结著有元子十卷,文编十卷,《新唐书艺文志》琦圩子一卷,《》并传于世。
原有著作多部,均佚。现存的集子常见者有明刻本《唐元次山文集》、明鉴定本《唐元次山文集》、黄氏刊本《元次山集》。今人校点有《元次山集》。元结所编诗选《箧中集》尚存。[1]
道州城西百余步〔1〕,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2〕。水抵(3)两岸,悉皆(4)怪石,欹嵌[5]盘屈,[6]。清流触石,洄[7]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8]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9]退士之所游处;[10],则可为都邑[11]之胜境,静者[12]之林亭。而置州[13]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14]怅然!乃疏凿芜秽[15],俾[16]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17]香草,以裨[18]形胜。为[19]溪在州右,遂命[20]之曰 “ 右溪 ” 。刻铭[21]石上,彰示[22]来者。
—— 选自《四部丛刊》本《元次山集》[1]
Road west of the state more than 100 step creek. Nanliu Shu Shibu, joint venture Creek . Water arrived the two sides, both being rocks, Qi embedded disk Qu, indescribable . A clean touch stone, the whirl suspended excited Note. The different bamboo jackwood, vertical shade phase Yam. Creek in the mountains, it is desirable that hermit retired pe in the world , you can Rhyme shengjing, static Ting-. Home state , hovering Creek, whom sense of loss! Is sparse chisel Wuhu foul , to se Uematsu
Gui, vanilla, and Chief of the Pi shaped wins. River in the state right, then ordered , called &the right Creek. Carved Ming Stone, Chang said to.
- From &The Four Series this mountain set
[1]右溪:唐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道州治所在今湖南。“右”,古以东为左,西为右,此溪在城西,所以作者为之取名“右溪”。
[2]营溪:谓营水,源出湖南,西北流经道县,北至零陵入湘水,上游的较大支流
[3]抵:击拍,形容溪流满涌,作者《游右溪劝学者》:“尤水满,水石更。”
[4]:谓两岸都是。
[5](qīqiàn):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欹”,通“攲”。盘屈:怪石随着弯曲屈折的样子。
[6]名状:说出它们的状态。
[7]洄(huí):漩涡。悬:形容触石溅起的浪花。激:形容被石遏制而造的急流。注:形容水急如灌注一般。
[8]:投下阴影。相荫:彼此遮蔽荫护。
[9]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
[10]人间:谓世俗社会,主要相对隐逸而言,指仕宦于朝;《答山巨源绝交书》:“又每非汤、武而薄周、孔,在人间不止,此事会显,世教所不容。”其义同此。
[11]都邑:都会城镇。胜境:风景优美的环境。一本“可为”上有“则”字。
[12]:谓仁人;《论语·雍也》载孔子曰:“。智者动,仁者静。”
[13]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唐高祖武德四年(612)设置,太宗贞观八年(634)改为道州,玄宗天宝元年(742)改设,肃宗乾元元年(758)复称道州。已来:同“以来”。
[14]之:指“无人赏爱”。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15]疏凿芜秽:谓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
[16]俾(bì):以便,准备。为:修筑。亭宇:亭子房屋。
[17]:并且在这里种植。
[18]裨:补益,增添好处。形胜:优美的风景。
[19]为:因为。
[20]命:命名。
[21]铭:铭文,指作者为右溪所作的铭文。据作者《阳华志铭》、《五如石铭》、《铭》等其它同类作品,大多以铭文为主,前有小序。则本篇当同其例,应有铭文,此记属序。但铭文已佚,后人为拟题作“记”。
[22]彰示:宣扬,告示。来者:后来的游者。[1]
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凹陷,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珍奇的树木和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就应当是隐士游玩居住的地方;如果在人烟稠密的地方,也可成为繁华都市的名胜,和喜爱清静的人植树建亭的地方。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感到失意惋惜!于是进行疏导开通,清除掉杂乱的草木,建造了亭阁,又种植了松树、桂树,还铺植保护坡岸的香茅,来增益它优美的景致。因为溪在州城之右(即西面),便命名它为“右溪”。把这些文字刻在石上,以让后来的人知道。[1]
右溪是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这里石奇泉清,草木葱郁,环境优美异常。但长期不为人所知,以致默默无闻。元结任道州刺史时对它进行了一番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这篇精美的散文着重描写了右溪的自然美景,并记叙了对它整修的经过。行文流畅简洁,文笔隽永淡雅,风格纯真自然,状物记事,层次分明,仅仅用140个字,就把右溪的自然情趣描绘得清清楚楚。
文章借右溪无人赏爱,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感慨。前半部分集中写景,后半部分偏重议论抒情,景为情设,情因景生,情景交融,形神具备,是一篇独立的游记。因此,《右溪记》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而且也带上了作者鲜明的个性特征。《右溪记》写出了水流的湍急,运用了直接(正面)描写方法。
《右溪记》文笔简练,开头即以清丽的语言,寥寥数笔,勾勒出怪石嶙峋,泉佳林幽的右溪美景。文章虽短,却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写溪,突出其小;写石,突出其怪;写水,突出其清和激;写木竹,突出其垂阴。正面写溪、写水,又通过写石、写树竹从侧面烘托溪水。这一层重在描写。第二层抒写由小溪引起的感慨,以议论为主,兼以抒情,将作者隐士的襟怀与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感表现俱足,使写景的志趣得以体现。写对小溪的修葺和美化,用的是记叙手法,而命名和刻石的来由则用诠释说明的方法。各种表达手法综合运用,达到了高度统一。
元结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叫屈,从而抒发自己深沉的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为山、为水,更是为人。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对美的追求,更反映了他淡泊名利、爱好天然的性格。
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和不平虽不及山水游记所流露的那样激烈,但元结笔下的右溪泉石,与柳宗元《》中的钴姆小丘、小石城山,实际是同一种笔法,《唐宋文举要》甲编卷一引清吴先生的话说:“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芳洁,亦能自成境趣。”[1]
贼退示官吏并序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而已。诸史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
就鱼麦,归老江湖边。[1]
1、井:即“”;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撑船。[1]
唐代宗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贼人又攻打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暮后还可以睡觉休息。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而今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河南。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敢抗令心疼百姓生计,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1]
全诗共分四段。第一段由“”句至“”句,先写“昔”。头两句是对“昔”的总的概括,交代他在作官以前长期的隐居生活,正逢“太平”盛世。三、四句写山林的隐逸之乐,为后文写官场的黑暗和准备归老林下作铺垫。这一段的核心是“井税有常期”句,所谓“井税”,原意是按照古代收取的赋税,这里借指唐代按户口征取定额赋税的;“有常期”,是说有一定的限度。显然作者把人民没有额外负担看作是年岁太平的主要标志,是“日晏犹得眠”即人民能的重要原因,对此进行了热情歌颂,便为后面揭露“今”时肆意勒索人民设下了伏笔。
第二段从“忽然”句到“此州”句,写“今”,写“贼”。前四句先简单叙述自己从出山到遭遇变乱的经过:以来,元结亲自参加了征讨乱军的战斗,后来又任道州刺史,正碰上“”发生变乱。由此引出后四句,强调城小没有被屠,道州独能促使的原因是:“人贫伤可怜”,也即“贼”对道州人民苦难的同情,这是对“贼”的褒扬。此诗题为“示官吏”,作诗的主要目的是揭露官吏,告戒官吏,所以写“贼”是为了写“官”,下文才是全诗的中心。
第三段从“使臣”句至“以作”句,写“今”,写“官”。一开始用把“官”和“贼”对照起来写:“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奉了皇帝之命来催征赋税的租庸使,难道还不如“贼”吗?这是抨击官吏,不顾丧乱地区人民死活依然横征暴敛的愤激之词,是元结关心人民疾苦的点睛之笔。而下两句指陈事实的:“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更活画出一幅虎狼官吏陷民于水火的真实情景。和前面“井税”两句相照应,与“昔”形成鲜明对比,对征敛官吏的揭露更加深刻有力。接下来的两句:“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意为怎能断绝人民的生路,去做一个当时统治者所认为的贤能官吏呢?以反问的语气作出了断然否定的回答,揭示了“时世贤”的残民本质。“绝人命”和“伤可怜”相照应,“时世贤”与“贼”作对比,这里对“时世贤”的讽刺鞭挞之意十分强烈。更为可贵的是在此公开表明自己不愿“绝人命”,也不愿作“时世贤”的决绝态度,并以此作为对其他官吏的一种告戒。
第四段由“思欲”句至“”句,向官吏们坦露自己的心志。作者是个官吏,他是不能违“王命”的,可是作“征敛者”吧,他又不愿“绝人命”,如何对待这一矛盾的处境呢?诗人的回答是:宁愿弃官,归隐江湖,也绝不去做那种残民邀功、取媚于上的所谓贤臣。这是对统治者的抗议,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触摸到作者那颗关心民瘼的炽热之心。
元结在政治上是一位具有仁政爱民理想的清正官吏;在上反对“拘限声病,喜尚形似”(《箧中集序》)的
浮艳诗风,主张发挥“救时劝俗”(《文编序》)的社会作用。这首诗不论叙事抒情,都指陈事实,直抒胸臆,没有一点雕琢矫饰的痕迹,而诗中那种忧时爱民的深挚感情,如从胸中自然倾泄,自有一种感人之处,亦自能在质朴之中成其浑厚,显示出元结诗质朴简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说:“次山诗自写胸次,不欲规模古人,而奇响逸趣,在唐人中另辟门径。”(《唐诗别裁》)这样的评论是恰如其分的。
诗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自好。[1]
石鱼湖上醉歌并序
以公田酿酒,因载酒于湖上,时取一醉。
欢醉中,据湖岸,引臂向鱼取酒,使舫载之,遍饮坐者。
意疑倚巴丘酌於之上,诸子环洞庭而坐,泛泛然触波涛
而往来者,乃作歌以长之。
石鱼湖,似洞庭,欲满君山青。
山为樽,水为沼,酒徒历历坐洲岛。
长风连日作大浪,不能废人运。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1]
1、:元结的别号。
2、疑:似。
3、长:犹助兴。[1]
我用公田的米酿酒,
常借休假之闲,载酒到石鱼湖上,
暂且博取一醉。
在欢快之中,
靠着湖岸,伸臂向石鱼取酒,叫船载着,
使所有在座的人都痛饮。
好像靠着,
而伸手向君山上舀酒一般,同游的人,也象绕而坐。
漫漫地触动波涛,
来来往往添酒。
于是作了这首醉歌,歌咏此事。
湖南道州的石鱼湖,真象洞庭,
夏天水涨满了,君山翠绿苍苍。
且把山谷作酒杯,湖水作酒池,
酒徒济济,围坐在洲岛的中央。
管他连日,掀起大浪,
也阻遏不了,我们运酒的小舫。
我手持酒葫芦瓢,稳坐,
为四卒斟酒,借以消散那愁肠![1]
元结在时,曾任道州刺史,其时他写了好几首吟石鱼湖的诗。他的《石鱼湖
上作序》云:“?泉南上有独石在水中,状如游鱼。鱼凹处,修之可以贮酒。水涯四
匝,多欹石相连,石上堪人坐,水能浮小舫载酒,又能绕石鱼洄流,及命湖曰石鱼
湖,镌铭於湖上,显示来者,又作诗以歌之。”有诗云:“吾爱石鱼湖,石鱼在湖
里,鱼背有酒樽,绕鱼是湖水”。
此诗乃歌咏石鱼湖风景,抒发诗人淡于进取,意欲归隐的胸怀。诗起首以洞
庭湖作比石鱼湖,以君山作比石鱼;接着叙述在石鱼的寻欢作乐;最后说明即使有大
风大浪,也不能阻止饮酒作乐,借以忘忧。诗的格调清新自然,乘兴而发,毫无拘
束,足见诗人胸襟之开阔,和及时行乐的思绪。[1]
舂陵行(并序)
癸卯岁,授道州刺史。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大半不胜赋税。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於戏!若悉应其命,则州县破乱,刺史欲焉逃罪;若不应命,又即获罪戾,必不免也。吾将守官,静以安人,待罪而已。此州是舂陵故地,故作《舂陵行》以达下情。
军国多所需,切责在有司。
有司临郡县,刑法竞欲施。
供给岂不忧?征敛又可悲。
州小经乱亡,遗人实困疲。
大乡无十家,大族命。
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
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
邮亭传急符,来往迹相追。
更无宽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儿女,言发恐乱随。
悉使索其家,而又无生资。
听彼道路言,怨伤谁复知!
“去冬山贼来,杀夺几无遗。
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
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
安人天子命,符节我所持。
州县忽乱亡,得罪复是谁?
违诏令,蒙责固其宜。
前贤重守分,恶以祸福移。
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
顾惟孱弱者,正直当不亏。
何人采国风,吾欲献此辞。[1]
公元763年(唐代宗广德元年),诗人任道州刺史,道州原有四万多户人家,几经兵荒马乱,剩下的还不到原来的十分之一。人民困苦不堪,而官府的横征暴敛却有增无减。元结目睹民不聊生的惨状,曾上书为民请命,并在任所修建民舍、提供耕地、免减徭役。这道诗反映了当时苦难的现实,表现了他对人民的同情。全诗分为三部分。前四句是第一部分,写上情,概括叙述了赋税繁杂,官吏严刑催逼的情况。“军国多所需”是人民痛苦的根源,诗人痛感于的繁重,因此开篇单刀直入。接着引出下文。“切责在有司,有司临郡县”,顶针句式的运用,从形式上造成一种紧迫感,说明上级官府催促之急。短短数语,渲染了一种阴森恐怖的气氛。
“供给岂不忧”至“况乃鞭扑之”是第二部分,写下情,具体描述百姓困苦不堪的处境。前两句“忧”与“悲”对举,通过反诘、感叹语气的变化,刻画了一个的善良的官吏的矛盾心理:既忧虑军国的供给,又悲悯沉重征敛下的百姓。诗句充满对暴敛的反感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在这屡经乱亡的年代,百姓负担沉重,“困疲”已极。“大乡”“大族”尚且以草根树皮为食,小乡小户的困苦情况就更了。“出言气欲绝,意速行步迟”,只用两句诗,就刻划出被统治阶级盘剥的百姓的孱弱形象。由此而引起的诗人的同情和感慨,“追呼尚不忍,况乃鞭扑之”,又为第三部分的描写埋下了伏线。
前两部分从着笔,勾勒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面又从细处落墨,抽出具体的催租场景进行细致的描写。“邮亭传急符”以下是第三部分,写诗人在催征赋税时的思想活动。
诗人先用“急符”二字交代催征的紧急,接着以“来往迹相追”补充,一个“追”字,形象地展现出急迫的情状。诗人深受其累,在这首诗的自序中说:“到官未五十日,承诸使征求符牒二百余封,皆曰:‘失其限者,罪至贬削。’”他对此异常不满,明确指责这种“”毫无“宽大”之“恩”。
接着集中笔墨揭示诗人的内心世界,将诗人的感情变化描写得委婉,细腻。一开始,诗人设想了各种催缴租税的办法:让他们卖儿卖女——那会逼得他们;抄家以偿租赋——他们就没有生活来源。写到这里,诗人荡开一笔,借听到的“道路言”表现人民的。“重驱逐”的“重”字,写出官凶于“贼”的腐败政治现实,表现出强烈的怨愤情绪。这就促使诗人的思想发生了变化:诗人由设法催促征敛,转而决定笃行守分爱民的正直之道,甚至不顾抗诏获罪,毅然作出缓租的决定。希望自己的意见能上达君王,请求最高统治者体察下情,改变现状。
在这一部分,诗人发了很多议论。这是他激烈思想斗争的表现,是心声的自然流露。诗人通过这些议论,深刻地展示了自己的变化。
这首诗以情胜,诗人用朴素古淡的笔墨,倾诉内心深处的真情实感,有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诗中心理描写曲折详尽,真实而细致地展现作为封建官吏的诗人,从忧供给到悲征敛,从催逼赋税到顾恤百姓,最后献辞上书,决心“守官”“”(见序),“微婉顿挫”(《序》)。这首诗不尚辞藻,,用白描的手法陈列事实,直抒胸臆,正如所说:“无宫徵,自是云山音”(《论诗绝句》),具有一种自然美,本色美。
这首《舂陵行》是元结的代表作之一,曾深得杜甫的欣赏。杜甫在《同元使君舂陵行》诗中说:“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指《舂陵行》及《》)对,一字偕华星。”[1]
《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三《元结列传》
河南,元氏望也。结,元子名也。次山,结字也。世业载国史,世系在家谍。少居商余山,著元子十篇,故以元子为称。天下兵兴,逃乱入猗玗洞,始称猗玗子。后家瀼滨,乃自称浪士。及有官,人以为浪者亦漫为官乎,呼为漫郎。既客樊上,漫遂显。樊左右皆渔者,少长相戏,更曰聱叟。彼诮以聱者,为其不相从听,不相钩加,带笭箵而尽船,独聱牙而挥车。 [2]
宋 林逋 《杂兴》诗之四:“ 次山有以称聱叟 , 鲁望兼之传散人 。” 次山 , 元结字; 鲁望 , 陆龟蒙字,人号江湖散人 。
金 麻九畴 《赠裕之》诗:“贤人乐古声犹在, 聱叟文高世岂知。”
清 陈维崧 《水调歌头·读董舜民题后》词:“力压古聱叟 ,气慑万獠奴。”
.百度百科[引用日期]
.搜韵[引用日期]教职成司函【号&|贼退示官吏的意思_译文翻译_作者元结_古诗词赏析
贼退示官吏的意思、译文翻译、古诗词赏析★★
前一篇: 后一篇:
贼退示官吏
作者:元结
体裁:五古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进税有长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彼征敛者,迫之如火煎。
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盖蒙其伤怜而。诸使何为忍苦征敛,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注解】:
1、井:即“井田”;
2、井税:这里指赋税。
3、戎旃:军帐。
4、典:治理。
5、委:率。
6、刺船:撑船。
【韵译】:
唐代宗广德元年,
西原的贼人攻入道州城,
焚烧杀戮掠夺,
几乎扫光全城才走。
贼人又攻打永州并占领邵州,
却不侵犯道州边境而去。
难道道州官兵能有力制敌吗?
只是受到贼人哀怜而巳。
诸官吏为何如此残忍苦征赋敛?
因此作诗一篇给官吏们看看。
我早年遇到了太平世道,
在山林中隐居了二十年。
清澈的源泉就在家门口,
洞穴沟壑横卧在家门前。
田租赋税有个固定期限,
日上三竿依然安稳酣眠。
忽然间遭遇到世道突变,
数年来亲自从军上前线。
如今我来治理这个郡县,
山中的夷贼又常来扰边。
县城太小夷贼不再屠掠,
人民贫穷他们也觉可怜。
因此他们攻陷邻县境界,
这个道州才能独自保全。
使臣们奉皇命来收租税,
难道还不如盗贼的心肝?
现在那横征暴敛的官吏。
催赋逼税恰如火烧火煎。
谁愿意断绝人民的生路,
去做时世所称赞的忠贤?
我想辞去道州刺史官职,
拿起竹篙自己动手撑船。
带领家小去到鱼米之乡,
归隐老死在那江湖之边。
【评析】:
这是斥责统治者横征暴敛的诗。诗序交代了历史背景,然后在诗中表现了官吏不
顾人民死活,与“夷贼”比较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全诗共分四段。前六句为第一段,写昔岁太平日子,生活的安适。七至十四句为
第二段,写“今”,写“贼”。对“贼”褒扬。十五至廿句,为第三段,写“今”,
写“官”。抨击官吏,不顾丧乱人民之苦,横征暴敛。最后四句为第四段,写自己的
心志:宁愿弃官,也不愿做所谓“忠臣、贤臣”。宁愿归隐江湖,洁身自好,也不愿
作为帮凶,坑害人民。
诗直陈事实,直抒胸臆,不雕琢矫饰,感情真挚。不染污泥、芳洁自好。
【简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租庸使们横征暴敛的强烈不满,词意深沉,感情愤激。这对本身也是官吏的作者来说,难能可贵。
◆查看更多:关于
的古诗,含有
古诗词选读:
详见《汉语大辞典》中华诗词(界面见下图),提供9万多首古诗词,可按标题、内容、条件等多种方法查询。
下载网址:
更多内容请查看【】。
关于贼退示官吏的诗意,如有疑问,请与我们联系。谢谢!
大家都在看:
Copyright(C)2005 汉辞网?版权所有 可搜索:微信公众号 hydcd_com 加入我们 Email:QQ邮箱 QQ:7117780
软件著作权登记号: 备案号:沪ICP备号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元结诗词91首
下载积分:1000
内容提示:元结诗词91首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0|
上传日期: 19:46:42|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元结诗词91首
官方公共微信唐诗三百首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唐诗三百首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42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太平公主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