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杭州上城区市民中心的居民可以称为市民吗

- 或用以下帐号直接登录 -
粤2020年前1300万人口落户城镇 镇升格为市
来源: 金羊网作者: 牟晓翼
到2020年,全省1300万本省和外省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将实现“市民化”(落户城镇),同时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等三大都市圈将各自有了清远、云浮等“小兄弟”,进一步扩展成为新型都市圈。
  省住建厅和省发改委就《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征求意见
  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将各携“小兄弟”扩展成新型都市圈
  到2020年,全省1300万本省和外省农业转移人口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将实现“市民化”(落户城镇),同时广佛肇、珠中江、深莞惠等三大都市圈将各自有了清远、云浮等“小兄弟”,进一步扩展成为新型都市圈。昨日,省住建厅网站公布了《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年)》征求意见稿(下简称《规划》)。《规划》编制组决定从9月3日开始至9月18日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修改、完善的意见和建议。
  稳步推进义务教育等覆盖城镇常住人口
  《规划》指出,到2020年,全省将完成约1300万的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并对其余转移人口提供相应的基本公共服务,稳步推进义务教育、养老医疗、保障性住房等公共服务覆盖城镇常住人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提出要从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提供足够的保障。
  引导人口向珠江口西岸流动
  《规划》指出,珠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利。但广州、深圳要严格控制城市和人口发展规模。引导外来人口向大城市外围新城和潜力地区转移,适当提高珠三角地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外围节点地区解决人口市民化的相对比重,逐步解决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引导人口向珠江口西岸流动。
  而粤东西北地级市则鼓励就地市民化。同时,培育2个300万左右的城镇群和一批城区人口超100万的中心城市,重点建设30万—50万人的中小城市以及5万—10万人以上的小城镇,成为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重要载体。
  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
  《规划》指出,全省要全面放宽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落户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以外城镇的直系亲属随迁限制,全面放开除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以外的建制镇和中小城市有合法稳定职业、固定住所人员的落户限制。继续推行高技能人才入户制度,完善异地务工人员积分制入户政策。
  对本省进城落户农民,以原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地经营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为基础,赋予更多财产权利,推动农村产权交易公开、公平、公正、规范运行。对城中村和已经实行“村改居”的人口,要纳入城市人口一体管理。
  截至2020年总体目标逐个睇
  ★全省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3%左右,努力实现不少于600万本省和700万外省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外来务工人员落户城镇。
  ★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4%,全省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60%。
  ★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0%,90%以上的省控断面水质按环境功能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高标准稳定达标,全省大部分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城镇失业人员、农民工、新成长劳动力免费接受基本职业技能培训覆盖率达到100%,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0%以上,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超过98%,城镇常住人口保障性住房(含棚户区改造住房)覆盖率达到20%左右。
  ★万人拥有公共汽车达到10辆,城镇公共供水普及率和城市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城市家庭宽带接入能力达到50Mbps以上,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覆盖率达到100%。
  《规划》关注要点
  1.珠三角地区要逐步实现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异地务工人员获得与城镇户籍居民同等的社会身份和权利,粤东西北地级市则鼓励就地市民化。
  2.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推行重大疾病特殊项目补助试点,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3.鼓励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服务,有序实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
  4.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推进强镇战略。
  5.研究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的措施,推进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和房租。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低息、长期稳定住房贷款。
  全省今年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规划》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
  《规划》提出,推进全省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具体表现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民生方面。
  教育: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率超98%
  对于异地随迁子女入读公办学校,鼓励向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服务,有序实现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与当地户籍学生享有同等待遇。到2020年,实现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比例达到98%以上。继续鼓励各地采取一校多区、集团化学校、学区化管理等办法,加快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医疗:工伤和基本医保农民工全覆盖
  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基本医保对农民工群体全覆盖,推动异地务工人员养老保险关系省内无障碍转移和跨省转移接续。将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及其随迁家属纳入城镇医疗救助。大幅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覆盖面,强化流动人口的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逐步放开健康教育、疾病防控、预防接种等公共服务项目的户籍限制。
  住房:转移人口落户后可享公积金
  建立以商品住房、公共租赁住房、共有产权住房和租赁补贴等相结合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把入户城镇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和公积金制度覆盖范围,采用公租房、租赁补贴等方式改善异地务工人员居住条件。在异地务工人员较多的产业园区集中配套建设单元型或宿舍型公租房。探索将经过整治的城中村住宅规范化纳入住房保障体系,将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与保障房建设结合起来,探索解决低收入困难家庭住房难问题的新途径。
  就业:城乡劳动者同工同酬
  推动形成城乡劳动者公平就业、同工同酬的制度环境。加强省、市、县、街镇四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完善街道、村等基层就业服务功能,推进公共就业服务向小城镇、向基层延伸。进一步健全培训转移就业机制。出台实施新修订的省级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补贴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扩大培训对象至所有在粤城乡劳动者。
  社保:建立统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
  2014年底前加快启动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2014年全省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探索推行重大疾病特殊项目补助试点,完善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结算制度。
  建立“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
  《规划》指出,要统筹制定全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方案。其中政府承担义务教育、就业服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公共成本。企业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民工缴纳职工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农民工按照规定承担相关费用,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提升融入城市社会的能力。
  促进环珠三角外围城市融入珠三角
  三大都市圈再度扩展、建设三大增长极
  《规划》指出,广东将要在继续深化与港澳合作,积极培育广深等中心城市,建设南沙、前海、横琴等环珠江口国际湾区,强化珠三角区域经济中心地位,以及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基础上,促进环珠三角地区外围城市融入珠三角地区,形成“广佛肇清远、云浮”、“珠中江阳江”、“深莞惠汕尾、河源”的三大组合型新型大都市圈。此外,《规划》还提出了建设粤东城镇群、粤西城镇群和韶关都市区三大增长极的新概念。
  “广佛肇 清远、云浮”建成珠三角国际竞争力最强产业中心
  该都市圈将重点强化金融、商贸、文教、科研、会展、通信、信息咨询和旅游娱乐等综合功能,加快重型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物流业的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辐射能力最强的综合服务中心和国际竞争力最强的产业中心之一。
  在发展规划中,广佛同城化将是新型都市圈的核心区。向北拓展珠三角地区发展脊梁至清远城区,向西强化都市圈的区域城镇发展带;沿西向区域发展轴带,同时建设肇庆新区“门户”功能。促进清远市清城区与清新区一体化发展,向南建设燕湖新城、清远高新区、莲湖工业区等,加快清远中心城区与广州北部地区的融合发展。建设西江新城,促进其与云城组团、思劳-腰古组团(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南片区)、六都组团(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六都片区)的一体化发展,形成多中心组团式空间布局形态,建设广东生态文明发展试验区。
  粤东城镇群 建成多中心网络化都市区
  城镇群范围包括汕头、潮州、揭阳和梅州四市。四市将促进区域城镇发展从分散低效向集约高效转型,加快汕潮揭同城化发展,形成多中心、网络化的都市区格局,促进与梅州的区域协作,培育辐射带动粤东北、赣东南和闽西南地区的重要增长极。
  韶关都市区 建成现代生态都市区
  该区将以韶关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重点,建设“青山、碧水、蓝天、绿地”的现代生态都市区,联合清远等市打造北江经济带,形成辐射带动粤北区域发展的增长极,带动北部山区绿色崛起。
  粤西城镇群 谋划双城协调发展
  城镇群范围包括湛江市与茂名市市域。两市将强化陆海统筹、区域统筹和产业统筹,建设“双城”协同发展的粤西城镇群,巩固作为华南地区陆海统筹支点和大西南地区出海主通道的战略地位。
  “珠中江 阳江”定位为珠三角未来加快发展重点地区
  该都市圈将依托港澳地区及珠三角核心城市,充分利用生态与文化资源优势,抓住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广佛江珠轻轨等一批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契机,重点培育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和依托于港口运输的临港工业,稳步发展旅游业和物流业,提高城镇产业的集聚与扩散功能,成为珠三角地区未来加快发展的重点地区。
  该都市圈将尽快启动深中通道及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设,形成差异化、特色化的东、西两岸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广佛江珠轻轨、全面推动珠江口西岸都市区的城镇、产业的协调发展,形成产业分工合理、城镇集聚有序、功能相对独立的多中心组团式发展格局。把珠海主城区培育成为区域性副中心城市,强化中山、江门主城区的综合服务功能。整合高栏港、横琴新区、广海湾、翠亨新区等滨海岸线资源,建设宜居湾区。以碉楼、华侨文化和温泉三大资源为依托,大力发展面向区域的,以文化旅游和观光休闲为内涵的现代旅游产业和都市观光农业,以旅游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
  “深莞惠 河源、汕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产服务中心
  该都市圈将大力培育临港基础产业,积极发展以电子信息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以金融、商贸、会展和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生产服务中心。
  通过建设前海、大空港等战略节点,强化深圳主城区的辐射带动能力和区域交通枢纽功能。增强东莞主城区的中心城市作用和综合服务功能。强化惠州主城区的“门户”型中心城市功能。向东依托深圳-惠州南-惠东-汕尾沿海城市发展带,促进汕尾主城区、海丰城区、深汕特别合作区三大组团一体化发展。向北强化深圳-惠州-河源区域城市发展轴带,保护万绿湖生态环境,将东源县纳入中心城区,带状发展河源中心城区。
  将试点“省直管县”推行“强镇扩权”
  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统称“广东省居民户口”
  《规划》特别强调要统筹推进人口管理、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城镇住房、海域利用、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有利于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制度环境。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则将试点“省直管县”和推行“强镇扩权”。
  ●人口管理:实现流动人口享有公共服务“一证通”
  《规划》指出全省要全面推行“一元化”户籍登记管理制度。逐步取消农业、非农业以及其他所有户口性质划分,统一称“广东省居民户口”,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以职业区分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同时拓展居住证社会应用功能,实现流动人口依法享有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法律援助、计划生育、子女教育、卫生保健、职称评定等权利和公共服务“一证通”制度。适时推进居住证与社保卡合并,推进来粤外来务工人员综合服务。
  ●土地管理:严审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建用地指标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主要用于重大项目、民生工程和基础设施。严格审核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中心城区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于闲置土地量大的城市要严控批地。到2020年,全省实施“三旧”改造总面积80万亩以上。守住耕地、林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护、基本农田分别控制在291.4万公顷和255.6万公顷以上。
  ●行政管理:把珠三角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
  合理划分市、县两级政府事权,逐步调整现行市带县体制,推行强县扩权,试点省直管县。近期重点探索上级转移支付专项资金打包统筹使用、省级直接给县级单位下达土地指标,省级政府全面负责审批县级单位各项规划等多项改革。逐步改变当前土地指标由上级政府层层下拨的分配体制,建立“省保县、市保镇、县保村”的隔层政策保障制度,完善稳定规范的县、镇基本财力,土地保障机制。
  把珠三角地区符合条件的少数“巨型镇”升格为市,在不调整行政级别下赋予相应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大力推进强镇战略。向中央政府积极争取新型设市模式试点,将符合条件的镇按照城市要求合理配置资源和统筹规划建设,实行城市管理。
  ●住房管理:推进公积金支付首付和房租
  探索通过房地产税等措施,促进闲置住房出租。按“以需定建”的原则逐步增加保障性住房供应量。建立保障房使用管理购买服务机制、物业服务费补贴和小区公共设施维护更新制度,加强保障房小区属地管理力度,搭建政府和保障对象议事协商平台。健全房地产市场监管调控机制,适当提高土地容积率,缓解市场供求矛盾和房价上涨压力。
  按照国家部署,配合做好房产税等税制改革工作。建立健全商品住房交易信息发布制度,稳定市场预期。扩大住房公积金和住房补贴覆盖面。研究扩大公积金缴存覆盖面的措施,适时启动公积金缴存使用立法,推进住房公积金使用政策调整,推进住房公积金支付首付款和房租。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为群众提供低息、长期稳定住房贷款。探索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盘活银行沉淀贷款、缓解短存长贷矛盾。
  ●《规划》内容查询
  在南方网、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网站、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网站(粤建网)查询。
  ●意见建议反馈方式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来信地址:至广州市东风中路483号粤财大厦 邮编:510045
  传真:(86)20-
  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来信地址:广州市东风中路305号省政府大院5号楼 邮编:510031
  传真:(86)20-
  电邮:jw_cwj@
责任编辑: 杨昊
请文明发言,还可以输入140字
您的评论已经发表成功,请等候审核
小提示:您要为您发表的言论后果负责,请各位遵守法纪注意语言文明
新闻关键词
评选推介一批代表岭南特色、受广东百姓信赖赞誉的省名特优新农产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宁波城乡居民医保本月开始办理 参保范围扩大缴费周期延长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通讯员 任社 记者 段琼蕾
  6月15日起,宁波市区(海曙区、江东区、江北区、鄞州区、镇海区、北仑区、高新园区、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市民可以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手续了,办理地点是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而学生6月8日起则通过所在学校办理。
  值得注意的是,城乡居民医保是由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整合而成,将改善农村居民的医保待遇,消除原先城乡居民之间同病不同价的现象。
  这跟之前的城镇居民医保、宁波市区城乡居民医保相比,有何新变化?昨天,钱江晚报记者请到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工作人员,来特此做解读。
  新变化一
  参保对象范围扩大
  城乡居民医保参保对象分为两类,与城镇居民医保相比,参保对象范围扩大了:
  第一类是各类居民,指未参加本市职工基本或住院医疗保险的,本市户籍6周岁以下婴幼儿(简称婴幼儿)和本市户籍18周岁以上的城乡居民(简称成年居民)。
  第二类是各类学生,指市区范围内各类中学(含职业高中、技工学校)、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中具有本校全日制学籍的在册就读学生;市区范围内各类高等院校(含技师学院)、科研院所中接受普通高等学历教育的全日制学籍本专科学生、全日制学籍研究生(简称大学生);本市户籍6周岁(含)以上18周岁(含)以下未在本市入学的其他未成年人。
  各类人员的年龄计算以日为基准日。
  新变化二
  成年居民缴费可从A、B两档选择
  为有利于原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医保,宁波市区城乡居民医保政策中,为成年居民增加了一类低档(B档)的参保类型,缴费标准较低,相应的待遇水平也较低,鼓励参保人员选择高档标准(A档)参保。婴幼儿、中小学生、大学生参保不分档次。
  也就是说,宁波市区成年居民可根据本人情况按年度选择A档和B档参保类型,并按对应档次缴费后享受医保待遇,年度内不可变更参保类型。
  要注意的是,中小学生与大学生指在市区学校就读的学生,参保不限户籍和国籍。
  此外,市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将原来的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整合。因年度关系,本次参保缴费工作不包括原已参加市区江北、鄞州、镇海、北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员,这部分人员将在2015年9月之后新农合年度结束前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缴费手续,具体时间将另行通知。
  新变化三
  参保缴费周期为16个月
  细心的人可能会发现,这次的缴费金额好像比往年高了。工作人员解释说,本次参保缴费工作过渡期与2016年度参保缴费手续一并办理,即本次参保缴费周期为2015年9月至2016年12月,共16个月,其中包括4个月过渡期。
  为什么会有一个医保过渡期?原来,城镇居民医保年度为9月1日至次年8月31日,原来的新农合年度是1月1日至12月31日。为了统一起见,这次新出台的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调整为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为了确保原城镇居民医保顺利过渡到城乡居民医保,宁波市区范围内日至日为城乡居民医保办法实施的过渡期。过渡期4个月缴费按全年标准三分之一执行,医疗费起付标准、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等待遇享受标准按全年度标准执行。
  这次参保的个人缴费标准具体为:缴费周期为16个月,成年居民A档个人缴纳为930元,成年居民B档个人缴纳530元;6周岁以下婴幼儿个人缴纳530;其他未成年人个人缴纳200元;在校中小学生个人缴纳200元;在校大学生个人缴纳为130元。
  哪些人可以免缴医疗保险费?
  &&宁波本市户籍参保人员中的重点优抚对象、一级和二级残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低保家庭成员、持《宁波市城区社会扶助证》的家庭成员、国家供养对象(包括&五保&人员、&三无&人员及孤儿)这五类人员。
  医保参保手续何时何地办?
  &&成年居民、婴幼儿及未在本市入学的其他未成年人,6月15日至7月27日到户籍所在地街道(乡镇)社会保障服务机构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市区各类在校学生,由学校统一办理医保新老制度过渡参保手续。
  另外,有两点特殊情况需要额外说明。一是初高中、高校毕业生不再通过原学校办理参保,如果继续升学,由所在学校在新学年开学后办理城乡居民医保参保手续;二是小学毕业生可在目前所在学校参保。
凡注有"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稿件,均为浙商网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并保留"浙江在线·浙商网消息"的电头。联系电话:7、
继上半年杭州经济三年来首度回到两位数增长区间之后,杭州市...…
10月20日消息据悉,中财办国际经济局局长方星海将任证监会副...…
24小时热点新闻
《温州一家人》女主角“周阿雨”把“汇立购进口商品保税超市”带到家乡,这个温商“贸易回归”项目位于温州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面积超1000平方米,为温州市目前规模最大的进口商品保税超市。
这段时间,朋友圈里晒啥最奢侈?答:旅游。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假期。换句话说,这段时间只要你有假期去旅游,那真是赚大发了!昨天,钱江晚报记者从携程、途牛等旅游网了解到,多个出境游热门国家、目的地自由行价格仅为“1”字头,马代、沙巴、巴厘岛等热门海岛价格降幅也达近50%,国内游价格的跌幅也在三成左右。
冷笑话精选、DIY私房菜、星座密语、一块去旅行……是很多人刷微博时都会看一下的大V号,最近,这些大V号做了一件让粉丝们不明觉厉(网络用语,“虽然不太明白,但感觉好厉害”的缩写)的事情——准备在新三板上市。这是刷微博也能刷出上市公司的节奏吗?城镇居民指的是城市居民还是镇上的居民?_百度知道
城镇居民指的是城市居民还是镇上的居民?
城镇居民现泛指在城镇居住、生活的人。 在过去计划经济年代、我国实行二元体制时,也专指拥有城镇户口、享有粮油肉等配给、招工等权利的居民,即城镇定量户口的居民,也简称“市民”。若在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城镇职工”。与城镇居民相对应的是拥有农村户口、以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种植业或养殖业、渔业等为主的劳动者,故也被称为“农民”、“村民”、“乡民”、“渔民”等。若到城镇或工矿企业工作,则被称为“农民工”。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城市居民包括城市周边地区非农业长住居民。也就是居住在城镇区域范围内的常住户
住在一个镇上的是城镇居民,住在xx镇xx村的是农村居民么?
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这个XX村的居民是不是居民户口。农民是农业户口
其他4条回答
非农业或弄转非户口
为满意答案不用谢
都是,除了农村居民外都叫城镇居民
住在一个镇上的是城镇居民,住在xx镇xx村的是农村居民么?
城镇居民就包括城市和镇上的。就是非农业户口的。
没错的!请采纳!
城市居民。
城镇居民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1)表现:一部分发展为居民点,形成新的城镇;一部分发展为新的商业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部分,政府按城市模式进行管理。(4分)影响:突破了“市”在空间的限制,方便了交易,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规模扩大,促进城镇化的发展。(4分)(2)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秩序;制定相关法律,保证城乡统筹发展;控制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8分)(3)背景:政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和剥削导致中国农村经济、文化落后;有识之士认识到乡村建设的重要性。(4分)措施:发展文化教育,提高文化素养;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发展卫生保健,增强体质;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民族凝聚力。(4分)评价:乡村建设工作者认识到农村发展对于拯救国家的重要性;采取一系列措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的发展;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制约,没有解决根本问题。(4分)试题分析:(1)第一小问表现依据材料一中“到宋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概括出一部分发展为居民点,形成新的城镇;从“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则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市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等信息概括出一部分发展为新的商业区,成为州县城市的一部分,政府按城市模式进行管理;第二小问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从材料二中“圈地运动对农民的盘剥,破坏了农业生产力,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个沉痛教训使英国政府认识到农业是推进城镇化发展的基础”可归纳出保障农民利益,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从“政府必须制定相关法律来保证城乡统筹发展”归纳出制定相关法律,保证城乡统筹发展;从“英国强化农业主体地位,严格控制农地开发”“使农业用地有了法律保障”等信息可归纳出控制农地开发,促进农业稳步发展;从“乡村工业发展的逐步集中,推动了农业与工业的分工,实现了农民的就地转化,同时又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了保障”等信息归纳出发展乡村工业,实现农民就地转化,为农业的规模化经营提供保障。(3)评析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可从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背景、措施、影响三个方面展开,背景可依据材料三中“救济农村即拯救国家的普遍认识,是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强大动力”的信息,联系时代背景进行分析;措施可依据材料三中“制定了以文艺教育攻愚、发扬知识力,以生计教育攻穷,开发生产力,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以公民教育攻私,增强团结力的系统方法”的信息,从文化教育、经济发展、卫生保健、增强凝聚力等角度尽心个归纳;影响可依据材料三中的相关信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归纳即可。
请选择年级高一高二高三请输入相应的习题集名称(选填):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英国牛津大学鲍德林图书馆收藏一幅中国明朝中叶的彩色航海地图。该图绘制的地域北起西伯利亚,南至今印尼爪哇岛和马鲁古群岛(香料群岛),东达北部的日本列岛和南部的菲律宾群岛,西抵缅甸和南印度。航海图上清楚地绘制出了明朝中叶中国帆船经常使用的6条东洋航路和12条西洋航路,研究明清时期中国的海外贸易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据此对这一时期明朝贸易得出的认识是A.朝贡贸易始终是明朝对外贸易的唯一形式B.明朝对外贸易一度活跃C.外贸的政治目的服从于经济目的D.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国库重要来源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宋徽宗时期,政府下令征收“侵街房廊钱”,即向侵占街道的店铺收税。这说明 ①市坊制度崩溃&②当时的城市规划出现失控苗头③宋代商业繁荣 &④政府巧立名目,人民税负沉重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清朝时,民间流传一首《武夷山采茶歌》歌词曰:“清明过了谷雨边,背起包袱走福建------茶叶下山出江西,吃碗清茶赛过鸡。采茶采茶真可怜,三夜没有两夜眠。茶树底下冷饭吃,灯火旁边算工钱。武夷山上九条龙,十个包头九个穷。年轻穷了靠双手,老来穷了被竹筒。”据材料说明(&&&&)①清代一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专业生产区域②清代一些手工业部门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③清代福建茶叶主要从江西外销海外④制茶业以手工劳动为主,劳动者生活艰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①城镇商业繁荣&②柜坊和飞钱相继问世&&③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④货币作用越来越大&⑤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形成&&⑥商税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D.③④⑤⑥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城市”是由“城”与“市”结合为一的产物。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关系演变概括为5个阶段: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有市无城。下列古代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A.秦都咸阳B.唐都长安C.宋代东京D.明代苏州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25 分) 生产和消费是人类诞生以来的永恒主题,消费水平与经济发展相伴而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论治者类欲禁奢,以为财节则民可与富也。……予每博观天下之势,大抵其地奢则其民必易为生;其地俭,则其民必不易为生也。何者?势使然也。今天下之财赋在吴越。吴俗之奢,莫盛于苏杭之民。有不耕寸土,而口食膏粱;不操一杼,而身衣文绣者。不知其几何也。盖俗奢而逐末者众也。只以苏杭之湖山言之,其居人按时而游,游必画舫肩舆,珍羞良酝,歌舞而行,可谓奢矣。而不知舆夫舟子、歌童舞妓,仰湖山而待爨(音:cuan意:烧火煮饭) 者不知其几。故曰,彼有所损,则此有所益。若使倾财而委之沟壑,则奢可禁。不知所谓奢者,不过富商大贾豪家巨族,自侈其宫室、车马、饮食、衣服之奉而已。彼以粱肉奢,则耕者、庖者分其利;彼以纨绮奢,则鬻者、织者分其利。——明&陆揖《蒹葭堂杂著摘抄·禁奢辨》材料二&随着城市的发展,实际工资的上涨,与之并行的许多消费品价格的下降,在19世纪80、90年代,使得工人们能够消费得起食物和除住房以外的东西了。工人们的预算中现在也包括了更多的衣服开销,甚至可以去进行休闲消费了。……人们从乡村向城市的大量迁移,从事农业的人口数量急剧下降。到20 世纪50 年代,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农民数量都下降了50%。但工人阶级的规模并没有因此而扩大。随着白领雇员人数的逐渐增加,产业工人的人数逐渐下降了。同时,工人阶级的实际工资上升使他们能够以中产阶级的模式进行消费了,由此进入了一些观察家所称的“消费社会”。20 世纪20年代,商业中引入了分期付款方式,这种方式在50 年代广为流行,使得工人们有能力像中产阶级一样购买电视、洗衣机、冰箱、吸尘器、录音机和汽车等。——摘编自[美] 杰克逊.J.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1)根据材料一,简要评述陆楫的消费观,(12 分)并概括指出明末清初江南地区社会生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4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19世纪以来欧洲工人阶级消费观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消费社会”兴起的条件。(5 分)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单选题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这段材料材料主要表明该地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交通便利C.小麦种植业较发达D.商业繁荣
科目:高中历史
来源:不详
题型:综合题
(13分)盛泽镇丝织发达,经济繁荣,其兴衰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变化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州府吴江县离城七十里,有个乡镇,地名盛泽,镇上居民稠广,土俗淳朴,俱以蚕桑为业.男女勤谨,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远近村坊织成绸匹,俱到此上市。四方商贾来收买的,蜂攒蚁集,挨挤不开,路途无伫足之隙;乃出产锦绣之乡,积聚鲮罗之地。江南养蚕所在甚多,惟此镇处最盛。——摘选自(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材料二&什么电报啊,电灯啊,电话啊,样样完备。银楼钱庄有多少,绸缎洋货铺有多少,市肆繁盛,人烟稠密,物质文明,也是蒸蒸日上——选自日《盛泾》第四版盛泽纺绸,昔蜚声于世……近以人造丝织品之竞争,及南洋各地关税壁垒之高筑,遂至一落千丈……——选自1935年版《江苏省鉴》材料三&进入20世纪90年代.盛泽镇先后创办了60多家外商独资、合资合作企业,出口创汇戌倍增长,到21世纪初,盛泽纺织业已初步形成一条从缫丝、化纤纺丝、织造、印染、织物深加工到服装制成品的产业链,及集研发、生产、市场、物流、服务为一体的配套体系。——选编自百度网(1)据材料一,概括盛泽镇经济发展的特点。(3分)(2)据材料二,指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时代特色。(4分)(3)据材料三,指出当今盛泽镇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发展的有利经济因素。(6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陵城区居民看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