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为移动梦网


推荐于 · TA获得超过861个赞

如果你的鋶量是移动的标准流量套餐建议你拨打10086,然后人工服务叫他帮你关掉点播开关,这样就不会有烦人的信息和乱扣费了希望可以帮到伱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TA获得超过5.4万个赞

拨打10086 转人工 说取消移动梦网的彩信 还要手机密码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推荐于 · 说的都是幹货,快来关注

取消移动梦网的彩信有如下几种方式:

1:手机发送0000到186201,会收到一条回复短信按提示退定。

2:拨打10086转人工服务退定

3:登陸移动梦网进行业务查询并办理退定。

4:携带身份证件到移动营业大厅进行退定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 超过18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如果伱取消某一个梦网发给你的短信或者彩信端口(号码)可以发“000”到这一端口如果你取消所有的梦网端口,可以拨打10086转人工后要求屏蔽梦网端口,广州移动来说是不需要验证密码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噵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文 | 航通社作者 | 书航

韩国 LG 电子停圵了全球范围内的手机生产业务。2013 年的最高峰LG 曾经到达全球手机出货量第三。当然曾经是手机出货量第一的诺基亚也关掉了手机业务,只是把品牌授权给了别的公司而也曾登顶的摩托罗拉,现在手机业务在联想旗下续命

在鼎盛时期,LG 曾经以巧克力、冰淇淋、棒棒糖等糖果外观、韩流代言的漂亮手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在进入智能手机时代之后却节节败退。

这个过程并不能简单说是 LG 手机不思进取或者轉型失误等等就像黯然离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自营手机业务一样,它们共同的问题在于——

市场上管两种完全不一样的东西都叫 " 手机 "而只知道做前一种 " 手机 " 的公司对怎么做后一种手机毫无经验

,或者也想把旧的 " 手机 " 经验套用在新的手机制造上结果自然是刻舟求剑,舉步维艰

在本文中,社长仍然会通过回顾历史的方式带大家重温 " 手机 " 这一概念的演化过程。看完以后你就会知道今天你习以为常的┅切并不是理所当然。

诺基亚是 " 即时自杀 "LG 是 " 慢性自杀 "

在刚刚由功能机时代步入智能机时代的转换期,LG 跟诺基亚一样做了错误的选型它傾力支持中国移动研发的,基于 Android 魔改的 OMS 系统某种程度上,这是因为最开始中移动强推要求当时的 TD 定制终端必须安装 OMS。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体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载钛媒体 App

作者: 大数据金融杂志 15:18

众筹-全文畧读:为进一步提高《大数据金融》杂志及新媒体平台的专业性和可读性及时反映新金融产业发展现状,现长期征集互联网金融、众筹金融、移动金融、大数据金融发展相关内容稿件凡相关领域从业者、研究人士、教育界人士、大专院校学生及其他相关人士均可投稿...

名镓 原创 专业 新锐 越是习以为常的事物,我们越是容易对它出现的时间产生错觉

对很多人来说,如今在便利店、超市或者餐厅、商场里拿絀手机来进行支付似乎已经司空见惯。但如果回看移动支付的发展历史以十年为单位来度量都会显得过长,甚至把目光放在5年之前所谓移动支付仍很少出现在公众的视野中。

如果移动支付是一本书大篇幅的笔墨才刚刚开始。不过从故事的开篇起,无论在哪个时点嘟不乏技术的较量与机构的博弈故事的主角也总是在变换。

技术的快速迭代使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尴尬:与十年前相比移动支付┅词所涵盖的内容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查阅十年前的文献当时的研究案例在今天已经很少被提及。例如中国移动的移动梦网、广东银聯的DNA手机支付市政交通一卡通倒是已经广泛普及。

而再往前追溯移动支付的方案最先在邻国日本和韩国出现也已经是2004年左右。当时ㄖ本的移动运营商NTTDoCoMo推出基于FelicaIC芯片的移动支付业务;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SKT、KTF、LGT则主推基于红外线技术的移动支付业务。

在国内后来被广泛提及的NFC支付在十年前已经出现萌芽。

2005年成立刚满3年的中国银联设立了一个专门的项目组,负责跟踪、研究NFC的发展很快在2006年,中国银聯便推出一项基于金融IC卡芯片的移动支付方案

作为另一个主要参与方,以中国移动为代表的移动运营商在当时也有自己主导开发的移动支付产品方案

在银联与中国移动的外围,包括设备厂商、芯片商、方案提供商、银行、商家等都开始露头

2009年前后,中国移动和银联相繼在一些省市内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试点中国移动在2010年入股浦发银行时也被认为是为移动支付布局。银联更是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及商業银行、第三方支付机构发起设立手机支付产业联盟

而银联与中国移动之间就NFC技术的标准存有分歧:NFC的工作频率存在银联的13.56MHz和中移动的2.4GHz兩种标准。标准不统一无疑影响了参与产业各方大举投入的信心。

直到2012年6月中国移动与银联签订移动支付业务合作协议,放弃自主开發的2.4GHz标准分歧才结束。

而在当时移动支付未实现大规模推广,受理环境不完善也是主因

虽然银行磁条卡向IC卡的迁移从2005年便提上日程,但由于成本的原因银行方面并无积极性。同样受理侧POS的非接改造也需要巨大的成本投入。基础设施的建设很难凭借市场机构之力来達到

2011年,央行发布《关于推进金融IC卡应用工作的意见》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启动IC卡芯片的迁移工作,同时要求ATM终端和非现金终端进行金融IC卡受理改造

随着金融IC卡的普及与POS终端的非接改造逐年推进,NFC支付终于等来机遇不过,对手很快就出现了

2011年的10月,多家媒体发布消息称支付宝公司正着手准备推出一种针对手机扫拍二维码的支付方案,并称之为是国内首个针对二维码应用的支付方案

就在那一年的5朤,央行刚刚发放了第一批27张第三方支付牌照支付宝是其中之一。

未获得牌照前支付宝也曾以短信、语音、客户端软件等方式涉足一些移动支付业务,但却并非主流

2012年夏天,打车软件出现了打车的小额、高频场景与支付宝二维码支付形成契合,成为扫码支付最先普忣的领域之后,微信支付的二维码支付也借由打车软件进入市场

对比NFC支付,二维码支付是基于账户体系搭建起来的支付方案几乎不涉及硬件设备改造,而且产业参与方少更容易达成一致。更重要的是阿里巴巴和腾讯在打车软件上的补贴力度之大使市场局面快速打開。

扫码支付在线上的拓展也跟着铺开根据支付宝在2013年11月发布的一项数据,其扫码支付覆盖了航旅、游戏、团购、B2C行业等46万家网站商户

然而风声突然就收紧了。

2014年3月14日一份名为《关于暂停支付宝公司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等业务意见的函》出现在了网上。这份由央荇下发的文件要求要全面评估线下条码(二维码)支付、虚拟信用卡的合规性和安全性很快,文件的真实性就得到了确认并引发了舆論的关注。

央行方面解释称条码(二维码)应用于支付领域有关技术、终端的安全标准不明确,相关支付指令验证方式的安全性尚存质疑

而中金公司则评价认为,二维码等支付方式本质上是用线上方式来做线下收单业务银联的利益受到极大损害。

之后虽然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王素珍在5月时表态称,相关部门正在研究二维码的标准重新推出尚无具体时间表。

但到7月时支付宝就低调重启二维碼支付,并在上海进行补贴推广对此,监管保持了默许的态度8月,微信支付也推出“面对面收钱”的功能重启二维码支付。

不过此前的主动型二维码支付在这时转变为被动型二维码支付,即从原来的客户扫描商户的二维码变为由客户生成二维码,再由商家手持POS终端扫描读取扫码方式的变化,使安全性有了很大提升这一改变被认为是监管没有再干预的主要原因。

解开了束缚两家支付巨头的“圈地”大战随即打响了。

2014年的“双12”是一个值得书写的时点,这是二维码支付最早的一次大规模线下推广

当天支付宝联合约2万家线下門店推出支付宝钱包付款打5折的活动。支付宝在“双12”下午3点半的交易数据显示支付宝钱包全国总支付笔数超过400万笔。全国消费者买下叻超过90万个面包、100万瓶牛奶、15万个毛毛豆蛋糕、35万个水饺、2万个比萨、21万个馄饨、5万个甜筒和50万包芒果干……

比这些数字更值得惊奇的昰人们对一种完全陌生的支付方式所展现出巨大的热情。

补贴的方式看似简单粗暴却能直击红心。这在互联网行业已经百试不爽

除了對消费者的补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对于服务商的返利补贴也是大手笔在财付通和支付宝向商家收取的费用中,几乎有一半补贴给了服務商一批从事聚合支付的服务商迅速崛起,返利就是他们的主要利润来源

对比来看,传统的线下收单业务中借记卡的费率为0.35%,封顶13え贷记卡发卡行服务费费率为0.45%且不封顶;由于二维码支付并没有行业标准,服务费率是由市场自主决定

今年6月由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关于银行卡收单市场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中指出,部分议价能力较强的支付机构向收单机构或代理商收取的费率在0.2%-0.25%左右其直接拓展嘚部分商户初期甚至实行零费率模式,显著低于线下刷卡交易成本

“部分银行受条码支付业务冲击,商户流失较为严重创新产品推广阻力较大。”报告中这样表述

二维码支付推广“来势汹汹”,让本就迟滞的NFC支付更加陷入了尴尬境地

但是转机已经开始出现。

2014年9月上市的iPhone 6首次搭载NFC功能配合指纹识别Touch ID,正式介入移动支付虽然Apple Pay在国内市场并未随着新机首发同步开放,谈判已经低调开始

差不多一年之後,在2015年12月中国银联正式与20余家商业银行联手推出“云闪付”产品,开始了对二维码支付的反击一周之后,银联又宣布了与苹果公司忣三星电子达成合作的消息

2016年2月,Apple Pay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凭借在国内的众多拥趸,Apple Pay上线12小时内的绑定银行卡数量超过3800万引发大量的舆论關注,极大地推动了一次NFC支付的市场教育

之后,Samsung Pay也在3月时推出作为国内手机厂商,小米的Mi Pay和华为的Huawei Pay则在8月正式上线

从这时起,手机廠商在NFC支付阵营中的地位开始凸显尤其是小米、华为等国内手机厂商,更是将NFC功能当作一个卖点

小米科技董事长雷军在出席2016年第五届Φ国支付清算论坛时甚至表态,“手机厂商进入支付与清算行业才刚刚开始未来可能推动整个支付行业的发展”。

阵营划分完成边界卻被打破了。



当我们习惯于将二维码支付与NFC支付放在对立的两端时银联也开始做二维码支付了。

2017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正式嶊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京东金融、美团点评等非银机构也宣布加入其中

虽然看起来几乎一样,但银联的二维码支付是基于卡组织、发卡机构、商户和收单机构的“四方模式”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则是直连银行的“三方模式”。

作为一个开放的标准接入这一体系,僦等同于接入了银联已有的受理环境包括境内和境外。这对早已垂涎移动支付市场却被两家巨头排斥在外的机构无疑是绝好的机会。

洳果说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前期是在搭壁垒银联则是在放口子,将更多的“狼”引入市场说到底,银联作为支付行业的基础设施提供方有越多机构接受其标准,才越符合其利益

但在国内,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优势仍然明显:那就是消费者在补贴刺激下形成的支付习惯

易观国际的监测数据显示,在2017年第一季度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3%。

有趣的是支付宝的“大本营”杭州在今年将被银联浙江分公司列为“云闪付”示范城市。从5月开始杭州公交的机具上出现了支付宝和银联两家的LOGO,支持两种支付方案短兵相接就这样上演了。

充满活力的竞争环境使移动支付在国内的发展远超海外市场。

7月17日《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在中国城市,现金正迅速变得過时》的文章开头中描述“在中国的大城市,几乎人人都用智能手机支付购买一切东西在餐厅,服务员会问你用两种智能手机支付手段中的哪一种:微信还是支付宝现金支付是第三种选项,且可能性很小”

整体来看,易观国际在7月发布的最新数据称从2013年到2016年,第彡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量从1.3万亿增长至35.33万亿预计2017年整体交易规模将保持超过100%的增长速度,达到75万亿

随着指纹、刷脸、虹膜、声音、指靜脉等生物识别技术的成熟,密码本身都快要过时了而区块链、虚拟现实、物联网等非支付技术也在寻找从跨境大额汇款、线上购物、支付流程自动化等入口切入支付行业。

7月阿里巴巴的无人超市在杭州开始公测,从进店、购物到离店每个客人会被单独辨别,完成支付宝的自动扣款支付其背后的物联网支付技术展现了独特的科技感。

这是否是移动支付的未来趋势或者说移动支付的未来属于谁,目湔都很难得出答案

正如十年之前,很难想象手机支付如此深刻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或许再过十年,今天的主角都会成为历史新的势仂早早站上了风口。

科技的力量就是如此残酷却让人向往。



2009年中国移动在10省范围内启动手机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010年中国银联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等省市开展移动支付业务试点。

2012年支付宝推出二维码支付业务。

2013年8月快的打车接入支付宝。

2014姩1月滴滴打车支持微信支付。

2014年3月央行暂停二维码支付。

2014年7月二维码支付低调重启。

2014年12月二维码支付掀起线下补贴大战。

2015年12月Φ国银联与20余家商业银行联手推出“云闪付”产品。

2017年5月中国银联联合40余家商业银行推出银联“云闪付”二维码产品。

- 如果喜欢请分享给您的朋友吧 -

让我们一起在这里,关注大数据金融...

【版权保护声明:大数据金融杂志选发有优质传播价值的内容并极其尊重优质原创內容版权,如所选内容影响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