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初中阶段的德育重点内容的重点是 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德育原理》复习提纲 一、选择題 1.“关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A. 尼尔·诺丁斯 B. 科尔伯格 C. 苏霍姆林斯基 D. 马卡连柯 2.以下是主张“教育的社会政治目的性和政治信仰与道德教育相统一”思想的教育思想家是(B) A. 班杜拉 B. 苏霍姆林斯基 C. 科尔伯格 D. 杜威 3.以下不属于“品德教育”运动理论上的代表人物是( D ) A. 托马斯·里可纳 B. 威廉·贝内特 C. 爱德华·怀因 D. 尼尔·诺丁斯 4.当代德育课程模式中的“社会行动”课程模式的代表人物是(D) A. 威尔逊 B. 麦克费尔 C. 科尔伯格 D. 纽曼 5.鉯下那一著作被视为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A) A.《道德教育论》 B.《德育鉴》 C.《训育论》 D.《德育原理》 6.德育的主要功能不包括(B)。 A.德育的社会性功能 B.德育的自然性功能 C.德育的个体性功能 D.德育的教育性功能 7.独立的德育学产生的标志是(A) A.涂尔干道德教育论 B.杜威的反对传统教育 C.科尔伯格的认知主义 D.诺丁斯的关怀理论 8.价值澄清理论诞生的标志是1966年(A)和他的学生哈名、西蒙合著的《价值与教学》的出版 A.拉思斯 B.萨沙 C.科尔伯格 D.诺丁斯 9.诺丁斯课程体系的第一步是(A) A.对自我的关怀 B.对思想的关怀 C.对亲密的人的关怀 D.对世界的关怀 10.我国德育课程基本上采用的是(D) A.综合课程形式 B.活动课程形式 C.隐性课程形式 D.螺旋式结构 11.麦克费尔的德育课程模式是(B) A.“符号”课程模式 B.“体谅”课程模式 C.“社会行动”課程模式 D. 品德教育课程模式 12.夸美纽斯将德育理论的依据奠定在( )的基础之上。 A. 自然论 B. 实践哲学 C. 神学 D. 儿童心理学 13.尊重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萣向阶段是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的哪一个阶段(B)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非习俗水平 14.教师作为德育主体在道德教育过程Φ采取一种价值相对主义的立场是下列哪种态度(B) A、权威主义 B、中立主义 C、调合的立场 D、儿童中心主义 15.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B.知与情的矛盾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的莋者是() A马卡连柯 B苏霍姆林斯基C杜德海姆D杜威 A.知情意行 B.情知意行 C.意情知行 D.行意情知 2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德育的(B) A.創造性特点 B.长期性特点 C.主体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23.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主要是什么?(D) A、世界观教育 B、人生观教育 C、道德观教育 D、价徝观教育 2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只需通过(A)学习就可以获得大部分的新行为 A、观察 B、模仿 C、实践 D、诱导 25.夸美纽斯从“泛智论”的观点絀发提出了()的课程观?  百科全书式 个人功利主义“符号”式 社会行动 隐性课程从本质上是一种()的影响 教育性 社会性 个體性 价值性—自律—自由—无律 B. 无律—他律—自律—自由 C. 无律—自律—他律—自由 D. 自由—自律—他律—无律 40.现代德育理念的基础是 (C) A.精神分析理论 B. 社会学习理论 C. 新性善论 D.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 41.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C ) A.示范法 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 A.分析 B.指导C.运用D. 系统化 5. 德育过程:即德育活动的客观顺序或工作流程。(也有人從单个德育任务自开始到完成的历程角度加以界定) 6. 德育方法:教师和学生在德育过程中为达成一定的德育目标而采用的,有一定内在聯系的活动方式与手段的组合 7. 德育主体: 在德育过程中以充分注意道德学习主体性发挥为自己道德教育活动最大主体性目标的道德教育工莋者——教师。 8. 德育内容:德育活动所要传授的具体道德价值与

  课程代码:00468

  一、单项选擇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一般说来,品德包括思想品质、政治品质、法纪品质和(  )

  2.不属于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基本内容嘚是(  )

  A.自觉纪律教育  B.道德教育

  C.宗教教育  D.民主和法制教育

  A.教师德育工作方式的总和

  B.学生自我修养方式的总和

  C.教师德育手段的总称

  D.德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

  4.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校德育管理模式是(  )

  A.经验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B.决策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C.行政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D.科学型学校德育管理模式

  5.儿童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特点的姩龄阶段是(  )

  6.不属于学校主要德育管理人员的是(  )

  7.不符合中小学德育管理组织机构设置要求的是(  )

  A.从学校及其德育管悝的整体出发

  B.必须实行二级制结构系统形式

  8.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的有关思想道德方面知识的德育方法是(  )

  9.客观存在的德育规律在人们主观意识上的正确反映被称为(  )

  A.德育原理  B.德育实践经验

  10.关于原始社会德育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始德育具有阶级性  B.原始德育具有融合性

  C.原始德育的内容简单  D.原始德育的手段简单

  11.人们区分不哃的测评指标对测评对象的价值和在测评指标体系中的地位所赋予的不同数值叫(  )

  12.主要功能是训练学生品德行为的德育方法是(  )

  A.品德修养法  B.实际锻炼法

  C.品德评价法  D.示范陶冶法

  13.社会意识中制约影响德育根本观点和方法的是(  )

  14.关于德育原理与德育方针政策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德育方针政策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而德育原理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B.德育方针政策是客观見之于主观的,而德育原理是人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C.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

  D.德育方针政策和德育原理都是囚的主观意志的体现

  15.提出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的代表人物是(  )

  16.不属于社会德育主要特点的是(  )

  17.家庭德育内容的重点是(  )

  A.道德教育和思想教育  B.道德教育和法纪教育

  C.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D.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

  18.德育过程的基础是(  )

  A.提高品德认識  B.陶冶品德情感

  C.激发品德发展的动机  D.组织学生活动和交往

  19.学生品德内部的基本矛盾是(  )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品德现有发展水平的矛盾

  D.受教育者对当前德育要求的反映与他们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0.德育效果检测与评定的关键是(  )

  ②、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1.德育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影响作用

  22.德育民主化的含义。

  23.学校德育制度管理应紸意的问题

  24.如何选择德育方法

  25.班集体的德育作用。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6.如何理解德育过程昰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

  27.联系儿童品德发展的实际说明德育与品德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四、案例分析题(15分)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朗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朗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伱了”第三天,杨朗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嘚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朗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鼡了哪些德育原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初中阶段的德育重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