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公司如何应对全球财务报表的预期使用者使用者

您当前的位置:
2015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增资踊跃
发布: | 分类:
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分享大学、考研、论文、会计、留学、数据、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博弈论、统计年鉴、行业分析包括等相关资源。
经管之家是国内最大的在线教育咨询平台!
专题页面精选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继续在华投资新社企业或追加投资,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和来华投资前景。  其中,德国奥迪、大众、戴姆勒、汉莎航空,意 ...
2015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在华投资增资踊跃
  商务部外资司司长唐文弘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全球500强跨国公司继续在华投资新社企业或追加投资,充分体现了跨国公司依然看好中国市场和来华投资前景。
  其中,德国奥迪、大众、戴姆勒、汉莎航空,意大利菲亚特,瑞典沃尔沃,韩国现代、起亚汽车、三星电子,日本电气硝子、普利司通、伊藤 ...全文地址:
本文关键词: &&
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本站推荐的文章
本文标题:
本文链接网址:
1.凡人大经济论坛-经管之家转载的文章,均出自其它媒体或其他官网介绍,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其真实性负责;
2.转载的文章仅代表原创作者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本站对该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出任何保证或承若;
3.如本站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联系本站,我们会及时处理。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跨国公司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跨国公司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3|
上传日期: 07:34: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跨国公司报表分析中应注意的问题
官方公共微信&星论文网:致力于各类论文代写、论文发表、代写代发论文服务
> >>查看论文
IASB与FASB关于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建议及其影响分析
本站编辑:admin
&  一、引言&
2001年,IASB和FASB均将修订业绩报告提到议事日程,并且各自启动了该项目。2001年4月,IASB采纳了IASC于1997年9月发布的IAS 1&财务报表列报&,并于2003年12月对其进行了修订02004年4月,FASB和IASB决定加强合作,致力于制定一套国际趋同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其中的关键项目&财务报表列报&也于同年启动。FASB和IASB决定分三个阶段修订IAS1&财务报表列报&。第一阶段:研究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构成以及提供可比信息的要求;第二阶段,研究整套财务报表项目应如何彼此联系以及财务信息的分解和汇总,包含三大财务报表中分解和汇总信息、小计数与合计数的定义、使用直接法还是问接法披露现金流量;第三阶段,修订中期财务报告准则。2007年9月,IASB发布了修改后的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包含了所有者权益变动的列报和综合收益的列报以及财务报表名称中的术语变动。此项成果作为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第一阶段工作,提出一套完整的财务报表应包括的组成部分和列报应涵盖的期间。日,IASB与FASB联合发布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建议方案。2010年7月,IASB和FASB联合工作小组又发布了&财务报表列报征求意见稿员工草案&。2011年6月,IASB修改了国际会计准则第1号,对其他综合收益项目的列报进行了改进。&
在以上文件中,试图对现行财务报表列报方式作出根本性变革,同时也引发最广泛争议的文件是&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IASB与FASB在此提出新的财务报表列报模式,主要目的是为了修正现行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的缺陷,要求主体提供更为详细的信息,以更清晰的方式传递主体内在一致的财务景象,使财务报表信息更加有用。以下,我们将对&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加以分析和解读,指出其改革建议遇到的争议和挑战。IASB和FASB在发布该讨论稿后共收到229份来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反馈意见函,我们将在对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分析、评价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二、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背景和意图&
(一)顺应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形势的需要&
随着世界经济、国际贸易、国际投融资、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是大势所趋。目前各国对财务报表的定义、内容、结构以及编制方式的要求不尽相同,这不仅会影响财务信息的可比性,同时也会影响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进程。因此,对财务报表列报准则作出改革,对进一步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具有重要意义。&
(二)克服现行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缺陷的需要&
根据IASB和FASB的归纳分析,目前财务报表列报方式主要存在以下缺陷:&
第一,由于财务报表列报有不同的准则,会计主体可以选择不同的列报方式来对财务信息进行操纵,降低了不同会计主体所提供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比如,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就存在着多种选择。&
第二,各财务报表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内在结构不一致,项目分解不充分,列报方式不统一。比如,在现金流量表中披露的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综合收益表和财务状况表中却没有单独反映,大大降低了不同报表之间的相互联系。财务状况表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三种主要要素,综合收益表则是由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等要素汇总组成,而现金流量表则是以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为基础进行列报。因此,三大财务报表缺少一个统一标准,降低了可比性,这样不仅对财务信息使用者进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之间的横向分析造成了一定阻碍,而且也不便于报表使用者对企业产生重大影响的各种经济活动加以深入理解。&
第三,在一些情况下,财务信息分解程度不够详尽,现行财务报表倾向于将不同项目汇总成一个数字列示,容易为盈余管理创造条件。例如财务费用中既包括融资活动的费用,又包括了融资活动的收入,这样做就会掩盖一些重要的差异性信息。&
第四,现行财务报表对企业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各项经济活动披露不充分,并且财务报表的框架和具体内容也存在许多问题。现行财务报表更加关注企业的历史信息对于当前甚至未来的财务信息却缺乏关注,这就使财务报表披露的信息与企业实际情况之间形成较大的差异,降低了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第五,忽视了报表使用者对报表信息需求的变化,即对财务报表列报结果的关注转变为注重报表编制的过程。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不能提供关于企业的实际价值、完整而全面的真实收益以及能够反映企业竞争优势和企业持续发展能力、财务适应性等方面的信息,已经不能满足财务信息使用者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
(三)应对金融危机挑战的需要&
金融危机加强了全世界对高质量统一会计准则的诉求。G20峰会、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均强调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提高会计信息的透明度,将会计准则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为各方完善相应的准则提供了机会。&
三、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建议模式与社会反响&
(一)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原则&
根据IASB和FASB讨论稿的初步意见,财务报表列报必须满足以下三个原则:一是内在一致性,即会计主体应刻画一个完整的财务景象,报表之间的逻辑关系应该清晰,其反映的财务信息应尽量能够相互补充。二是项目分解性,即会计主体应恰当地分解信息,使报表使用者能够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三是能够帮助报表使用者评估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弹性。&
(二)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建议模式&
根据上述原则,在讨论稿中,IASB和FASB将&管理法&引入了财务报表列报的建议模式。管理法就是将财务信息按照管理层意图进行分类的方法。讨论稿提出了财务报表列报的新模式,即把价值创造方面的信息(业务活动)和筹集资金方面的信息(融资活动)分开列报。具体如表1所示。
  讨论稿提出现金流量表只能采用直接法编制,并且建议列报模式应包括一张新的明细表(包含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将现金流量调节为综合收益。该调节表将收入分解为现金收入、除重新计量以外的应计数以及重新计量项目(例如,公允价值变动)产生的收入。报表使用者应当单独分析这些构成项目,因为这些项目在帮助报表使用者预测未来现金流量和评估盈利质量时体现的作用不同。&
(三)财务报表列报讨论稿的社会反响&
讨论稿提出的财务报表列报方式变革产生了正反两方面的社会反响。赞成变革的观点认为,变革后的财务报表列报方式不仅能够反映主体总体的财务状况、综合收益和现金流量情况,而且还能细化反映主体经营、投资、融资等持续经营下核心活动所形成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与现金流量情况。它既潜在地反映1994年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改进财务报表&中提出的建议要求&&即要求在财务报表中分别列示核心业务(持续经营活动)和非核心业务(包括中止经营的活动),又将&经营&&投资&、&筹资&等相关部分的财务状况、财务业绩与现金流量也向外部的报告使用者公开。&
反对声音则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是三大原则过于理想化。内在一致性原则,就是要求将不同报表的相似项目可以对应起来,但由于存在表外项目,并且某些项目有多种用途以及某些项目的用途在不同期间会发生变化,这种报表间项目逐条对应基本上是无法实现的。项目分解性,虽然能从业务功能和性质的视角出发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但这无疑也会导致报告主体披露成本的大幅度升高。流动性和财务弹性的原则要求企业提供更多有关现金流量的信息,但大量研究表明,相对于现金流量信息,会计盈余信息应该更能反映企业价值。&
二是新建议的报表格式已经不能直观体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恒等式,同时,它也背离了IASB和FASB在制定概念框架时所坚持的&目标&&信息质量特征&&要素及其定义&&确认与计量&的内在逻辑关系,即要素要引领确认与计量,而报表中的分类与列报,应该属于第二步确认。若是按照讨论稿中所提出的列报方式,那么,在传统的会计要素中,就还需要加入&业务项目&、&融资项目&等要素,这无疑会使得财务报表体系产生紊乱。&
三是使用者将面临巨大的学习成本。同时,改革后的财务报表也使会计信息更为复杂化了。信息越复杂,分析错误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四)中国方面的反馈&
财政部在日发布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其中特别对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问题发表了观点。一方面,我国认为将综合收益表引入财务报表体系是可取的;另一方面,对于财务报表列报第二阶段讨论稿提出的列报结构和项目的改革,我国并不赞成。理由包括:将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区别列示,人为地将业务活动和筹资活动分开,并不符合企业一体化管理的实际,在操作上也存在困难;目前所提出的建议并没有很好地解决内在一致性问题;采用新的报表模式将增加企业成本,而现有列报模式能够满足各方需要,对其进行大幅改动似无必要;新的列报模式与我国很多法律法规相冲突。&
四、财务报表列报改革对传统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挑战&
对&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的具体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三大财务报表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融资活动这三种活动划分存在争议。(2)对三大财务报表按管理层意图和业务性质、功能进行分类存在疑问。其中,争议主要集中在综合收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能否按业务性质和功能分类这一方面,并且大部分的受访者持反对意见,达到了80%以上。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担心执行成本过高而造成实施上的困难;另一方面,则是对按管理层意图进行分类表示担忧,说明会计界对于财务报表编制的主观性依旧保持一种谨慎的态度。(3)对讨论稿要求采用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并将现金流量引入综合收益调节表的建议具有较多的反对声音。而且,不同意将现金流量引入综合收益调节表的反对意见达到了全部反馈意见的86.40%超过了反对按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反对意见数目。&
此次财务报表列报方式的改革毫无疑问是改变财务报表编制理念的颠覆性变革,从表面上看,这是对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各项目列报方式进行的分类改革,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改革;但从其本质上来看,却是对一直以来的会计理论与实践体系进行的深层次挑战。如果需要加以反思,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建议之所以尚未被大众所接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1 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的时机尚未成熟&
研究财务报表列报改革一般来说需要经过两个步骤:第一是制定财务报表列报的原则和依据,这涉及到财务报告概念框架中有关重要问题的讨论与确定;第二则是针对财务报表格式和列报方式等方面的改革,这才是IASB与FASB颁布的&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中所涉及到的内容。IASB与FASB合作开展的&联合概念框架项目&在财务报表要素及确认、计量以及列报和披露等方面最终都没有形成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大多数研究者均认为,最好能够在概念框架基本成型的基础上再来讨论财务报表列报的变革问题。&
2 财务报表编制者和使用者的学习、转换成本过高&
如果要对财务报表结构及其列报方式做出重大变革,无论是财务报表的编制者还是使用者,都将付出巨大的转换成本,不仅要摆脱长久以来的思维定式,并且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对新财务报表列报方式进行研究,以适应这种根本性的变革。因此,按照财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还应关注改革本身增加的交易成本,广泛征求意见,了解大众尤其是财务报表编制者和使用者对此改革的接受程度。如果财务报表列报改革的成本远大于其效益,这场改革就难以成功。&
3 取消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未必适当&
&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建议不再采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然而,并没有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可以表明采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比采用间接法在预测企业未来现金流方面更加准确、可靠。此外,在许多学者的研究中显示,会计盈余信息与企业价值比现金流量信息相关性更高,那么在改革中过分强调现金流量信息的重要性而忽略会计盈余信息是否适当也存在争议。
  4 &业务&活动的定义存在争议&
一部分研究者对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中将企业的实体活动分为&业务&(Business)和&融资&(Financing)两大类并不认同,认为应当将&业务&替换为&经营&(Operation)更为合理,这一观点主要基于以下三个理由:(1)现行财务理论通常的做法就是将企业的实体活动分为&经营&和&融资&两类,&经营&主要包括增加企业价值的活动,而&融资&则是指企业资金和资本等的筹集活动,若把企业实体活动分成&业务&和&融资&就会和财务理论不一致,容易产生误解。(2)&业务&活动对应的是&非业务&活动,而&经营&应与&融资&相对应。&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将&业务&分为&经营&和&投资&,并且将是否为企业的核心活动作为区分&经营&和&投资&活动的标准,那么直接将&业务&划分为&核心&和&非核心&业务,是否比划分为&经营&和&投资&活动更为清晰,更易于财务报表使用者理解?(3)财务报表列报改革仍然将现金流量表划分为&经营、投资、融资&三类活动,但这三类活动中的具体项目的划分有了重大改变。比如,固定资产的支出由&投资&活动改为&经营&活动,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买卖由&投资&活动改为&融资&活动等。&
5 所得税和现金列报的要求也存在争议&
财务报表列报改革中要求所得税不能被分为&业务&和&融资&活动,但是财务报表使用者常常需要一些扣除所得税的财务数据。比如,如何确定所得税对经营活动和融资活动的影响对于财务报表使用者来说尤为重要,如果没有准确的所得税资料(由于信息不对称,管理层作为内部人士拥有更多关于企业经营的内部信息),无疑会影响财务报表的有用性。于是,一些学者纷纷认为,所得税不分配到企业实体活动中而单独列示与&管理法&的要求并不相符,也不符合信息分解的目标。同样地,现金只能选择列示于&经营&或&融资&活动中,但不能对其来源进行分类后分别归入两种活动中,也遭到了一定的质疑。现金需要区分经营性现金和融资性现金,经营性现金指的是企业持续经营所必须持有的现金,融资性现金则是为了满足投机等活动的需要而持有的剩余现金。此次改革采用了&管理法&,将交易活动或事项划分为五大类,那么现金也应当加以区别进行分类,这样才能提供更有用的信息。&
除了上述问题值得商榷之外,财务报表列报方式改革还存在其他方面的不足之处,值得IASB和FASB工作小组在今后改革过程中加以改进。第一,新财务报表包含庞大的数据内容,但许多数据难以取得,这无疑加大了财务报表的编制难度。第二,企业对外公布财务报表是为了方便财务报表使用者通过数据在各企业、各行业间进行比较分析,但新财务报表包含的内容越来越多,这无疑降低了可比性,加大了分析比较的难度。第三,通过观察新三大财务报表的内容和结构,我们发现各财务报表数据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再加上数据的繁杂性,很容易使不同报表之间出现差异,增加了财务报表错报的几率。第四,&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将企业活动分为&业务&和&融资&两类,但当今企业活动类型错综复杂,并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中,常会有新型的业务活动出现,而且有时一种业务活动可能同时具有两种分类活动的属性,难以将其明确归入相应的活动中,这无形之中又加大了企业分类活动的难度。
本文出自:http://www.starlunwen.net/jinrong/18175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金融论文:
Copyright &
www.starlunwen.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星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号&|&主营:、&|&服务热线:400-080-8380&|&企业QQ:&|&& 文章详情
中国新兴跨国公司如何炼成
&& 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懂得:&买下&并不等于国际化;诉诸能力提升的国际化远比诉诸规模壮大的国际化重要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公司的高管们显得比以往更加忙碌,成为海外并购谈判桌上的常客。金融危机引发的资产、股票价格下跌,似乎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打开了又一个机会窗口。  但&抄底&既有可能让你上天堂,也可以让你下地狱。  最典型的莫过于中国金融业的海外并购,几乎全部血本无归。在资源领域,也有不少&抄底&失败的案例。  更早的时候,七年前,在消费电子领域连续发动两起震惊全球的大型并购的李东生,即便到了今天仍被贴着并购失败的标签。  以&买下&论,中国企业入世这十年不乏惊动世界的大手笔。但现在,企业家们已逐渐明白,单纯的&买下&并不等于国际化:内涵上的国际化远比外在的国际化重要;诉诸能力提升的国际化远比诉诸规模壮大的国际化重要。  如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所说:&一个企业真正的国际化过程,应该定义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或以金融危机为分水岭,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正在从投资国际化的1.0阶段迈入运营国际化的2.0阶段:更多的企业不再片面强调做大做强的诉求,开始把&价值链优化&、&协同效应&作为国际化的清晰目标。  以此而论,已经有华为、联想、海尔等一批中国新兴跨国公司在全球竞争舞台上崛起,成为欧美传统跨国公司不可小视的力量。由于身处赶超的位势,这些新兴跨国公司的国际化成长路径和成长模式,与全球对手相比,有着迥然的不同。  1.0的遗产与教训  入世早期,海外并购是国际化的重要指标。而其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都发生在2004年前后,如你所知,一个是TCL并购两家欧洲公司,一个是联想并购IBM PC业务。  除了以并购为手段外,两者的另一个相似之处就是以欧美主流市场为目标。&把目光投向欧美发达市场的企业,是希望在研发、设计、技术、营销、品牌环节更有竞争力;而着重发展中东非洲拉美业务的企业,则是为了更好的利用原料和资源产地优势。&埃森哲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王波分析说。  2009年,中央电视台评选年度经济人物时,将&百折不回&四个字送给TCL董事长李东生,以鼓励他对国际化探索的坚持不懈。众所周知,由于2004年连续收购欧洲汤姆逊公司和阿尔卡特公司,创业20余年没有过亏损纪录的TCL,随后爆出20多亿元巨额亏损,公司一度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口。这应是中国企业为国际化道路探索所付出的最大代价。  和TCL同一年震惊世界的还有联想集团,2004年12月联想收购了IBM PC业务。与TCL起初的痛苦煎熬不同,联想在收购后的前三年业绩不乏亮点,直到2009年爆出巨亏。  复盘TCL当年这两起重要的收购,李东生对本刊记者表示,TCL看重的是,第一可以进入主流市场(欧洲);第二,对方的全球架构;第三,考虑技术升级的必要性&当时汤姆逊在CRT电视、模拟电视拥有全球最多的彩电专利。  柳传志则表示,联想收购IBM个人PC就要三样东西:品牌,技术,国际化资源(包括渠道等),在并购目标上两家公司大同小异。  对于TCL遭受挫折的原因,分析众多,包括对欧洲劳工环境和用工成本了解不足,错误押宝背投技术等细节因素。但分析人士普遍认为,管理能力的缺乏和管理体系的不完整,是TCL受挫海外收购的根本原因。就好像一个人看到黄金埋在山脉里,却无力把它挖出来,挖黄金的人还差点为此丧命。TCL高管反思说,过去,TCL一直是一个营销导向的公司,包括在国内市场,冲劲十足,喜欢搞运动,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惯性比较强,所以整个管理体系还比较粗放。  国际化早年的教训,也成为TCL后来变革的方向,&没有国际化,就没有后来管理的精细化。&TCL高管如是说。国际化对李东生本人最大的影响是,团队决策更多了,&以前保护企业家精神更多一些,现在更注重流程和规范,哪怕牺牲一点效率。&  过去,TCL是典型的业务导向,头疼医头,想沿用过去的降低成本方法,直接向财务报表上的亏损数字开刀。对于管理架构和方法,又沿用旧制,没有为国际化进行量身改造。李东生为了不给底下人压力,延续了他对于国内管理团队高度授权的管理风格,甚至起初采取&不过问&的态度,海外高管直到巨亏无法掩盖时,才向他汇报。  事实上,无论TCL还是联想,2004年的并购案例都并非一时心动,而是其各自国际化蓝图中的一个步骤,TCL早在1999年就收购越南工厂开始试水海外经营,收购汤姆逊前,已在多处新兴市场有运营经验,并非初出茅庐。而联想早于2000年也确定了国际化的发展目标,只不过一直在伺机而动。但是同作为国际化1.0的代表,TCL为何比联想&呛水&得更厉害?深层次的原因或在于,其战略与执行之间的鸿沟要大过联想集团。  业界曾有一种说法,没有杨元庆,联想不敢收购IBM PC。按照柳传志管理三要素:&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一定是先有团队,根据团队的能力再量身制定合适的战略。正因为此,杨元庆在联想国际化的战略部署中,成为承上启下之人。与之相比,李东生自己虽对国际化笃信不疑,起初却孤掌难鸣。海外并购整合受挫后,李东生破格提拔薄连明担任公司总裁。薄发现,公司很多高管都讲不清楚公司的愿景到底是什么。这样,国际化的目标自然无法生根发芽,内生为执行的动力。&老板的想法必须变成全公司人的想法,才是战略。&TCL总裁薄连明说。后来李东生从公司文化入手调整队伍,18个月内扭亏成功。  先行者注定会有痛楚,但亦收获不菲。李东生一直不同意TCL的两次并购是失败案例。&国际化本来就是持久战,因此还没有到下定论的时候。并购阿尔卡特,使TCL的手机业务成为了国产手机的幸存者。这个并购是成功的。&而汤姆逊项目,李东生认为TCL最大收获是拿到了对方的全球架构,&没有国际并购这步棋,TCL不可能维持这个规模。&  在历经2009年的巨亏之后,近日柳传志也高调宣布,&我可以谨慎地说,联想收购IBM个人PC业务已经成功了。&
资讯浏览排行
浏览:(11) 上传我的文档
 下载
 收藏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跨国公司会计准则的选择——以中日跨国企业为例
下载积分:800
内容提示:跨国公司会计准则的选择——以中日跨国企业为例
文档格式:DOC|
浏览次数:41|
上传日期: 19:24:07|
文档星级: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跨国公司会计准则的选择——以中日跨国企业为例
官方公共微信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财务报表使用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