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生态农业发展前景景如何?

把握新常态下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
日 10:51:25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张红宇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包括农业在内的各行业发展都有深刻影响。同时,农业自身的趋势性变化也是经济发展变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必须准确把握农业发展的趋势性变化,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需求结构发生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一个基本特征是消费需求发生变化,个性化、多样化消费渐成主流,保证产品质量安全、通过创新供给激活需求的重要性显著上升。从农业看,需求结构变化可以归纳为两个大的方面:其一,从品种结构看,城乡居民对大米、小麦等粮食类产品消费比较稳定,对肉类、水产品、水果以及奶制品等附加值高的产品需求日益旺盛。其二,从质量水平看,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费者对农产品需求表现出差异化分层态势,但总体上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都越来越高。我国居民农产品需求已跨越满足数量需求阶段,进入数量质量安全并重的新时期。
  供给模式发生变化。过去,农产品供给更多聚焦国内市场、国内资源,粮棉油糖、畜牧水产等都要求尽可能高的自给率。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依靠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供给模式日益明显,进口农产品数量显著增加。据测算,通过国际贸易和合作,我国相当于利用了国际上6亿亩耕地生产粮食和大豆、棉花、糖料等作物。在坚持口粮绝对安全、立足国内基本解决吃饭问题的同时,适当扩大国内紧缺农产品进口和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通过自给加适当进口满足农产品需求,已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供给的基本模式和格局。
  资源功能发生变化。过去相当长时期,耕地、水等自然资源更多用于满足农产品生产,农产品供给主要依靠资源投入,对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很大压力。我们用世界10%的耕地、6%的淡水养活了世界20%的人口、提供了世界25%的粮食,同时也使用了世界40%的化肥,单位面积农药施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最近几年,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农业不仅要承担产品供给功能,生产过程要实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还要拓展生态环境保护、观光旅游休闲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
  经营方式发生变化。农业经营方式表现在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流通两个方面,既涉及生产力,也涉及生产关系。从农业生产看,过去农业生产的主体是2.3亿承包农户,主要表现为小规模分散经营;现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方兴未艾,与分散承包农户共同从事农业生产与服务,农业生产的商品化、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从农产品流通看,过去从种到收、从田间到餐桌,主要表现为实物形态的农产品流通模式,链条长、环节多、损耗大、效率低;最近几年,冷链物流加快发展,各类产销对接形式日趋活跃,全国农产品电商平台有3000多家,2013年农产品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500亿元。农业生产方式正由过去的“人力+畜力+精耕细作+分散经营”,转变为现阶段的“人力资本+机械化+现代科技+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适度规模经营”,农产品流通也由实体流通向实体流通与电商营销相结合转变。
  调控行为发生变化。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打破统购统销的农产品流通体制,确立了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农民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主体,市场机制开始在农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进入新世纪,政府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推广等方面的投入,对农业和农民提供各种补贴,构建和完善了农业支持保护体系,政府的行为导向作用十分明显。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强调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激发市场活力。加之财政收入增速放缓,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更应通过政策引导,用市场的方式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和金融资本。同时,应在放宽农业准入门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上采取更有力的措施,让市场机制在调控农业生产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单位:农业部农村经济体制与经营管理司)
( 网站编辑:师榕 )农业生态园有发展前景吗?
- 励志服务广大站长
农业生态园有发展前景吗?
据说农业生态园的国内的朝阳创业项目,但如果想要在网上把农业生态园发展起来,需要怎么做呢?需要的是OTO的运营模式吗?有做过的旅游方面的人才请分享一下经验。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路过帮顶贴
Outer chain要怎么发效果才好呢
农业生态园是啥啊?
前瞻网摘要:近日,为准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央各部委就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密集调研。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这也为相关产业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
近日,为准备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中央各部委就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进行了密集调研。近年来农业污染事件频繁发生,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敲响了警钟。而十八大报告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位,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更是将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到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中央关于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基调渐趋明晰,生态农业将成为未来我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在此背景下,代表农业新型生产方式的绿色循环经济、废物循环利用、低毒高效农药和化肥领域有望获得政策的着重关注。而从影响程度来看,农药行业所受的影响无疑最大。近年来,大部分农业污染事件都涉及到农业生态污染、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等问题,对一些食品、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农残门”就像“噩梦”一样如影随形,众多明星企业被“农残门”坑死。例如,张裕,同仁堂、云南白药、九芝堂等一众中药企业,吴裕泰、张一元、中国茶叶、天福茗茶等八大名茶,到现在这些企业都还没有走出“农残门”事件的阴影。在生态农业的主基调下,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从2013年5月开始,环保部在全国轰轰烈烈开展了草甘膦环保核查,针对农药生产环保污染进行严厉整治,表明政策层对化学农药安全整治决心日益强烈。化学农药生产将日益面临环保、政策等各种瓶颈,而生物农药将成为我国生态农业发展的主流。但是,从实际发展来看,尽管我国是农药生产、使用和出口大国,但生物农药的生产和使用却处于较低水平。目前,我国已登记生物农药有效成分仅占农药登记总数的12%左右;制剂产品数量占整个农药登记产品数还不到10%。根据前瞻网《中国农药行业市场需求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底,在我国农药行业中,生物农药工业产值为323.05亿元,占农药行业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13.62%。但是,生物农药在农药生产中的比重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2012年上升幅度达到了2.2个百分点,生物农药取代化学农药成为农药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
相关知识等待您来回答
该问题来自:站长联盟-注册会员170万-每天发帖量1.2万农业科学领域专家
& &SOGOU - 京ICP证050897号专家:适度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央广网北京8月13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作为国家层面首个系统部署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工作的重要文件,它的发布也引起了各方的重视。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粮食供需形势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意见》强调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这种变化对粮食安全会不会带来影响?成为了大家关切的问题之一。
  对此,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绝不意味着放松粮食生产,绝不能削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意见》主要是推动粮食生产由注重年度产量向稳定提升粮食产能转变,实现“产量稳定”“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长期以来,为了保障口粮问题,我国的农业发展都是以提高土地产量为主的,久而久之导致了生态环境和资源条件的不断恶化,粮食增产也变得越来越难。国务院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的副秘书长刘守英指出,当下的中国,粮食供给已能基本保障,这时候就需要通过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将农业生产重点转移到增加土地效益上,来保障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刘守英:从根本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来讲,原来以提高土地产量为主的农业发展方式,转向以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主的生产方式,这是根本的。现在以温饱为主的粮食的需求已经转向提高质量需求为主了,所以根本上一定要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在保证土地生产力平稳增长的同时,减少会带来面源污染的化肥农药的施用量。
  “让农民产更多的粮食,为什么产那么多,我们觉得不够!”
  这个观念要做非常大的变化,就是要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来适应整个农业发展方式,从原来解决吃饱转为提高劳动生产力为主,来提高土地效益。
  转方式,核心是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即在稳步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基础上,各地要采取财政奖补等措施,扶持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引导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
  有条件的地方在坚持农地农用和坚决防止“非农化”的前提下,可以根据农民意愿统一连片整理耕地,尽量减少田埂,扩大耕地面积,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刘守英指出,适度规模经营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此基础上,农业现代化的进步才真正得以发挥。
  刘守英:我们现在具备了转变原来农业生产方式的机会,过去是一家一户利用土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后,农民土地流转做适度规模经营,这些经营单位实际上已经从原来以提高土地产量来增加收入为主变成以利润为主来提高土地效益。
  除了原来大量的化肥农药投入以外,这些单位设施技术的水平也大大提高,农业服务大大增加,种地方式发生很大变化;现在技术知识的推广也越来越多,农民接受信息也越来越多。农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以后,专业化程度就高了,提高效益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编辑:孔明
关键词:农业;发展方式
央广网官方微信
手机央广网湖南农业发展的前景
Sorry, your browser doesn't support Java.
 湖南具有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和良好的环境,它的跨世纪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正是湖南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跨越的重要时期。21世纪的湖南农业,将是以现代化的工业装备的农业,以现代科技武装的农业,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的农业。或者说是要建立现代农业的新体系,即要依托现代技术和改良品种而建立起高科技农业,运用现代生物技术实现良性循环的生态农业,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低投入、高产出的高效农业,并努力发展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的农村产业集团。为此,就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以资源为依托,按照自然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配置资源,优化产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以提高农业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开创湖南农业新局面。近期内,主要是在全省组织实施好十二大农业工程,包括:以建设八大种苗龙头为主的种苗体系建设工程;以推广两系杂交早稻为主的早籼稻品改工程;以开发1000万亩高档优质稻、800万亩玉米为主的粮食结构优化工程;以高接换种为主的10万亩柑桔品改工程等,从而促进农业结构的优化,促进农产品质量的提高,促进农业产业化水平的提高,在21世纪,使湖南农业赢得更快的发展速度和更好的效益,朝着现代化的目标前进。
   其一、综合生产能力逐步跨上新台阶,由温饱农业提升为小康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粮食总产翻了两番多,不仅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而且促进了整个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全面提高,全省农业出现了历史性的进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物质基础。1998年农民人均收入已增加到2064.85元。农村的住宅条件以及其他物质条件和文化娱乐设施大为改观。尽管还有一定数量的农民尚未脱贫,不少人刚刚解决温饱问题,但农民生活正在由温饱向小康迈进,温饱农业向小康农业发展的趋势,是十分明显的。
   其二、市场适应能力逐步增强,由数量农业提升为效益农业。积极面向市场调整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适应能力,农业正在由数量型向效益型转变。在这个转变中,农村经济中的非农产业比重上升,二、三产业发展加快。在农业内部,种植业比重下降,养殖业比重上升。种植业由过去的粮食、经济作物二元结构逐步向粮食、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三元结构转变。粮食结构正逐步优化,近几年玉米发展速度快,优质稻米开发形成规模,高档优质稻面积达到800多万亩。经济作物逐步优质化,优质棉面积达80%,“双低”油菜比重提高到50%以上,优质烤烟达60%,名茶比重明显提高,优质时鲜水果成倍增长。草食牲畜和禽蛋奶也有较大发展,二、三元杂交瘦肉型猪占出栏总数的82%,特种水产养殖面积不断扩大。湖南农业正在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有力地推动着农业产业化经营。全省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45个。产业化基地建设逐步扩大,一些骨干拳头产品通过大户带动和国家投入建设基地,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区域化商品生产格局。特别是种子种苗产业化建设和技术服务产业化颇具特色。
   其三、科技含量逐步提高,由粗放农业提升为科技农业。随着农田基本建设的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和化肥工业的发展,全省的农业生产物质条件不断改善,农业已经转移到了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全省农业科研、教学、推广网络初具规模。目前全省拥有农业科研院所、 大专院校等各级各类农业科研教育机构100多个,农技推广体系基本健全。近10多年来,在农业方面,研究开发科技成果达1400多项,先后有1000多项荣获国家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尤其是杂交优势的开发利用卓有成效,杂交棉、杂交玉米、杂交小麦、杂交鲫鲤、杂交猪、杂交高梁、杂交蔬菜等开发利用、推广,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科技进步,对未来湖南农业的发展,将会发挥巨大的作用。
   其四、对外开放逐步扩大,由封闭农业提升为开放农业。农产品的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大宗农产品出口显著增加,年出口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大宗产品已突破20种,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总额达10亿美元以上。农业外资利用扩展快、效益好。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领域拓宽,市场扩大,成效显著。湖南不但从国外引进了一批新品种、新技术,而且承建了中国政府援助亚洲、非洲、拉丁美洲18个国家的28个农业项目。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有关国家的聘请, 全省先后向15个国家派出了水稻、蔬菜种植、农田水利、淡水养殖和沼气利用技术人员进行有偿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
  总之,湖南农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这是因为湖南农业有着良好的发展环境、丰富的农业资源、稳固的支柱产品、雄厚的技术基础和巨大的创汇潜力。21世纪的湖南农业,必将是以现代工业装备、以现代科技武装、以现代管理方式经营的效益型的、开放型的现代化农业。
湖南实施的十二大农业工程简介
   为了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全面提高湖南农业素质,湖南省委、省政府于1998年底,决定用5年的时间,在全省实施十二大农业工程:
一是通过实施以贺家山原种场、果茶良种繁育场、棉花原种场、原种猪场、祖代蛋鸡场、种公牛场、鱼类原种场、中华鳖原种场8大种苗龙头为主的种苗体系建设工程,建立健全市、县良种繁育体系,确保全省果、茶、棉、猪、牛、鱼、鳖等优种良苗的生产需求。
二是通过实施以推广两系杂交早稻为主的早籼稻品改工程,进一步优化早稻生产结构,突出解决早籼稻品质差、产量低、积压严重以致造成农民种粮效益不高、粮食企业亏损的问题。经过几年努力,全省两系法杂交早稻种植面积达到1000万亩,占全省早稻面积的40%以上。
三是通过实施以1000万亩高档优质稻、800万亩玉米为主的粮食结构优化工程,解决粮食结构单一种植模式, 适应市场消费结构变化,建立合理的粮食生产结构,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四是通过实施以高接换种为主的100万亩柑桔品改工程,使全省现有柑桔品种逐步更新换代,同时通过引进先进的采后商品处理生产线,解决柑桔长期存在的品种单一、品质不优、商品外观差、价值低、效益不高的问题。
五是通过实施以湘、资、沅、澧四水流域为主的种草养畜工程,在四水流域的10个地市76个县市建成人工草地600万亩,改良草地450万亩,建设好省种公牛场、良种羊、水牛繁殖基地,有效地解决四水流域水土流失问题,防止或减轻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推动草食动物的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
六是通过实施以发展瘦肉型猪为主的生猪品改工程,逐步建成省有原种猪场,市州有扩繁场,县有制种场、乡村有人工授精网的“三场一网”的生猪品改体系和成龙配套的良种生产供应、疫病防治、饲料推广服务体系,大幅度提高瘦肉型比重,进一步提高生猪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使湖南生猪产量优势进一步转化为经济优势。
七是通过实施以推广200万亩模式化稻田养鱼为重点的扶贫增收工程,解决湘中、湘西、湘南山区丘陵区缺粮的问题。加快脱贫致富步伐,使该区域内的17万农户60万人脱贫致富。
八是通过实施以推广10大新技术为重点的农技推广工作,着力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速度慢、转化率不高的问题,强化科学技术成果的综合运用,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优势,不断提高资源投入产出率,增加农产品附加值。
九是通过实施以健全农作物病虫害和畜禽鱼疫病防治体系为主的动植物保护工程,提高突发性疫病和危险性病虫临测预警能力,控制暴发流行,减少灾害损失。在省市县三级建立疫苗冷冻体系、诊断化验体系、疫情测报体系和动植物防疫监督体系,全面推广免疫证制度。
十是通过实施以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为目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和农机化建设工程,提高湖南农业的整体装备水平,力求建设好2000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全省水稻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5%。
十一是通过实施以扩大农业外向度为目标的引种、引智、引资的三引工程,引进和运用世界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发展外向型农业,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能力。
十二是通过实施以发展网上农业为主的农业信息产业工程,用5年时间基本健全省市(州)县乡和有关单位相联的农业信息网络,基本实现农业政策法规、生产经营信息、农业高新技术、开发网上贸易等数据化、网络化服务。
   实施十二大农业工程,推进全省农业发展,关键是要解决好种苗问题。为此,就要集中力量抓好八大省级种苗龙头建设:
一是国家(湖南)果茶良种繁育场的建设。为尽快提高果茶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进一步优化果茶结构,1997年初,省委、省政府就决定兴建湖南省优质果茶良种繁育场,并于同年8月报经农业部批准立项。工程占地620亩,建果茶良种母本园、资源圃、接穗圃、繁育圃和示范园。农业部专家考察后评价,这是目前全国品种最多、标准最高的良种场。农业部授牌为“国家(湖南)果茶良种场”。该场的建成,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优质果苗400万株,优质茶苗7000万株,对于改良全省600多万亩果茶的品质将起到重要作用。
二是省原种猪场建设。为加速解决猪多品改慢的问题,1997年7月由省政府批准建设省原种猪场,该场按现代国际工厂化养猪标准设计,建好后常年存栏国外原种母猪1000头,每年可为地市扩繁场提供祖代种猪12000头,为县级制种场提供父母代种猪15万头,为专业户生产二元杂交母130万头,年产优质三元杂交瘦肉型猪2500万头,使全省优质三元杂交猪的比重由现在的5%提高到40%。
三是国家级湖南鱼类原种场建设。该场是农业部批准建设的国家级鱼类原种场,也是华中、华南地区四大家鱼原种的生产基地。该场占地面积300亩,共建成高标准鱼池45口、水面210亩,成为我国首家由国家挂牌的国家级原种场。近几年,该场已培育出合格的四大家鱼原种6万余斤。与此同时,狠抓了名特水产品种的引进和开发,已引种驯化南方大口鲶、美国条纹鲈等10多个名特优新水产品种,同时还承担了为原种生产服务的一批国家和省级科研项目。
四是国家级湖南中华鳖原种场建设。湖南是优质中华鳖的盛产地,素有“甲鱼王国”之称,也是我国最大的中华鳖种苗供应基地,每年调往全国各地的中华鳖500吨左右,稚鳖1000万只以上,占全国中华鳖种苗销售总量的40%。为保障中华鳖种苗的良好品质,1997年底农业部批准在湖南长沙建立国家级湖南中华鳖原种场,该场占地200亩,现已完成征地拆迁、整体设计等工作,并完成建设工程总量的50%,建成鱼池112亩、中华鳖越冬温室4000平方米等。该场建好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中华鳖纯种亲本1万只,稚鳖10万只,还将开展一些有关中华鳖种质方面的科学研究,推动我省特种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是贺家山国家级原种场建设。该场地处洞庭平原的常德鼎城区,是农业部立项投资建设的全国第一个国家级原种场。建设了亲本种子生产专用田2000亩、亲本种子提纯区试基地100亩,排灌机埠、变电站、高标准温室、仓储设施、综合实验室、项目区道路等13个项目。每年可提供各类农作物优质原良种300万斤,成为立足湖南、面向南方、辐射全国的标准化国家级原种场。
六是省棉花原种场建设。该场位于常德市山茅湾,是全国第一个省级棉花示范原种场。建立了新标准良繁基地300亩,建有轧花厂、泡沫酸脱绒加工厂、成套种子检测等配套设备。主要是承担全省棉花原种场生产和杂交棉亲本繁殖,包括海南亲本冬繁,并负责棉花生产配套技术培训、推广和病虫预测预报。每年生产原种300万斤,良种推广面积达300万亩。
七是省蛋鸡祖代场建设。该场位于长沙市东郊泉塘,设计规模为饲养祖代鸡6000套位,分二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完成了330套鸡位的设施建设,并已竣工投产,累计向社会提供父母代种苗60万套。目前正在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建立产蛋舍1200平方米,配套完善后,每年可向社会提供各代种苗100万套,对于规范我省蛋鸡种源,加快养鸡业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八是省种公牛场建设。为了充分利用湖南丰富的牧草资源,加快草食牲畜牧业的发展,提高我省牛肉产量和品质,改变我省肉食结构单一(猪肉占90%)局面,省里在长沙市东郊泉塘建设了种公牛场,建立了家畜良种工作站,新建了45亩草场,配备了冻精、液氮等生产设备,从国外引进了70头优良种牛。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供冻精120万剂,可配肉牛90万头,年效益可达1.34亿元。小木虫 --- 500万硕博科研人员喜爱的学术科研平台
&&查看话题
大家对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有何看法?
中国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如何呢?
:D几十年后~偶都不知道成啥样了
说的很好,这个东西高效益,但是也高投入。
土地集中后,什么都好实行了
研究生必备与500万研究生在线互动!
扫描下载送金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生态农业发展前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