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北京人才市场报报

北京 15℃ 24℃
||联系我们
百米长卷书写古稀农民的中国梦
日11:11&&来源:
E-mail推荐:
&&&&新中国六十五华诞来临了,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国各族人民都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国庆的期盼。记者得知在江苏省常熟市有这样一位84岁的农民书法爱好者施永良老人,七年前为了迎接国庆60周年,这位古稀老人以心为笔,以血为墨,历时2年多搜集资料,用了99天书写完成了累计长达350多米、近17万字的《人民日报》60年以来的国庆社论书法长卷,作为献给祖国母亲的节日礼物。&&&&&今年,新中国65华诞到来了,祖国蒸蒸日上,国富民强,这更加激发起这位老人的书写热情,正如老人所说:“每年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都真实的记录着国家大事和重大工作方针,而书法又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如果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在我有生之年,可以完成这样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我感到很开心、很快乐------”一位平凡的农村古稀老人,纯朴而忠厚,没有华丽的语言,却用对伟大祖国无限忠诚的行动,实践了不平凡的举动,让人感动、让人落泪,一颗强烈的崇拜之情,吸引着我来到他的身边,探访他的故事。&&&&日上午,在施永良老伯的书法学生王华敏的带领下,迎着蒙蒙细雨,穿过弯弯曲曲的街巷,我们来到了江南小城镇常熟市海虞镇福山东湾街57号施老伯的家里,一个不足60平方米的狭窄小平房;客厅、书房、厨房等挤在一起,但一切生活物品都摆放地井然有序,杂而不乱。墙上的字画,书桌上的毛笔和砚台等无不透露着主人的喜好;特别是在桌子上边摆放着一摞摞叠起并标明“1949年”到“2013年”字样的书法专用盒,更是吸引着每一位来访客人的眼球。采访中得知施永良老伯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在当地福山村从事农业生产长达30年。由于酷爱书法,在从事农业生产和后来到大队办的针织厂当会计期间,他经常忙里偷闲,临池不辍,退休后更是舍弃其他爱好,专心致志地从事书法钻研。&&&&&2007年10月份的一天,施永良老伯无意中读报看到《人民日报》国庆社论时,突然想到再过2年国庆60周年即将到来,心里随即萌发出要为新中国诞辰60华诞做些什么的念头;他认为:每年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都真实地记录着国家的大事和重大工作方针,而书法又是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瑰宝,如果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肯定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施老伯把这个想法告诉了他的学生王华敏,并得到了学生的鼎力相助和大力支持。于是,从当年10月份开始,一个给祖国母亲六十华诞献礼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集书法长卷宏伟计划开始实施了。&&&&&当年79岁的施永良,不顾年事已高,每天都起早贪黑往返于乡镇和市区之间,千方百计收集新中国成立60年(1949---2009)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资料。要想找到《人民日报》1949年以来每年的国庆社论,的确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图书馆报刊资料库中的报纸堆积如山,寻找了5、6天,却只能找到49、52、53、55年共四年的社论资料,唯一找到的四份资料也已字迹模糊,苦不堪言;然而最令他们头疼的还是1949年那张存档报纸竟然有多处破损,导致那篇国庆社论残缺了17个字,施老先生为此还专程赶到离家70多公里的张家港市图书馆查阅资料,总算补齐了那17个字。由于常熟市图书馆搬了好多次家,很多资料都已经遗失了,于是他们开始在图书馆查阅《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报刊,终于找到了约30年份的《人民日报》国庆社论转载稿。施老伯拿着手中的材料说:“搞这点资料是最吃苦的,要找到一篇社论就要大动干戈地翻上一大堆报纸,那些报纸堆在地上要一人多高,因为报纸是一个月一个月的合订本,没张报纸又不能单独拿出来,我和华敏两人先把它从馆中地下室的库房里搬出来,然后装车拖到常熟寺后街去复印,每次都搞得满身是汗,查找资料要比抄写更吃苦头。”由于图书馆部分报纸存放年数久远,复印出来大多模糊不清,施老伯就拿起笔逐字逐句抄写下来,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充满了艰辛和困惑;可就当这位一心想为祖国母亲60华诞献礼的老人,满心欢喜的以为即将结束寻找资料的艰辛日子时,在常熟市图书馆内再也找不到建国后“30年”的资料了。为了能够按期完成自己的心愿,79岁高龄的老人,又多次驱车70多公里的路程,终于在张家口市图书馆找到了建国后“30”年的资料了,热情的图书馆长李建华还特意把这些文字资料从电脑资料库里打印出来,这样就给施老伯的创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大大地节约了创作时间,每逢提起此事他内心都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此外,施老伯对没有国庆社论的年份进行了特别处理;他说:“1950年、1971年、1975年、1979年、1980年、1986年,这6年里没有刊发国庆社论,我就用当年国庆当天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等内容代替。”&&&&&资料收集妥当后,施老伯就开始了整理工作,首先,他用方格稿纸把社论通抄下来,然后清点字数并制定出详细的抄写计划表,根据计划按部就班地把它完成。施永良老伯是从日开始着手书法创作,他告诉笔者:“我一般是吃过早饭后便开始写,上午写1000多字,午饭后写1000多字,晚上再写上500多字,每完成一篇,我就详细记录所完成的时间,这样对自己也有个约束。”起初施老伯在抄写中总感到力不从心,抄写不到10篇时,因过度用笔,他的手腕肿得都拿不了笔,为此足足休息了8天。后来奇迹发生了,休整后的施老伯感觉手是越写越灵活了,每天最多时能写上3000多字,原计划7月中旬完成,可后来在7月7日9点50分,他就写好了最后一个字,书写过程历时107天,其中有8天时间因手腕肿痛不能拿笔。就这样,一位79岁高龄的老人以顽强的意志和惊人的毅力,在社会各界的纷纷赞誉和大力支持下,闯过了一道道难关,终于成就了他的非凡梦想。对一位79岁的老人来说,期间的辛苦不言而喻。而在背后始终如一支持、陪伴着他一路走过来的,正是老伴陈凤娟。要知道施永良没有退休金,完成这项“伟大工程”所需的资金,都是老伴从几十年的积蓄中拿出来的。“只要老头子做有意义的事情,只要他开心,我就会尽心尽力帮助他”。陈凤娟含笑的脸上,流露出一股让人为之动容的坚定。凡人奇书,长卷丹心。三百五十多米书法长卷把一位普通老农民的一腔爱国之情书写得淋漓尽致!&&&&&采访间隙,施老伯还拿出了早已准备好的标记着2014年字样的书法长卷盒给我看说:现在就等今年65周年国庆的《人民日报》社论了,我就像小孩子盼过大年一样,期盼国庆这一天快快到来。另外,我还有一个愿望,说着便把他手中的札记本给笔者看,上面记录着他的计划,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从2010年开始,继续书写《人民日报》国庆社论,一直写到2049年建国一百周年为止,吾之年龄已是119岁了,但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那怎么办呢?解决的办法有两个,一是写到哪年算哪年,二是寻找一个喜欢写毛笔字的十一二岁的孩子,男孩女孩都行,传承下去,这是最理想的,但要找到这个孩子谈何容易------&&&&&采访结束回住宿的路上,施老先生的学生王华敏告诉者:“老先生确实不容易,84岁高龄的他没有退休金,平时生活上完全靠师母每个月1500元的退休金,师母为了帮助丈夫实现他的梦想,老两口平时省吃俭用,每个月开销最低时只有8元钱,他能投入3万多元搞这个创作真是不容易;我认为他的这种精神要大力宣扬,对教育下一代非常有意义;祖国64年的坎坎坷坷,风风雨雨是怎样走过来的,全部包括在社论里”。(李海卫)&&&&&稿件来自:市场报网络版
(责任编辑:管理员)
曝光台3.15
每日新闻回顾
<option value="年
京ICP备09057855 网络文化增值信息服务许可编号:文信京[号 市 场 报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2009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资 讯】: -
【行 业】: -
【商 务】: - 建设市场 -
市场报:火车票信息化呼声渐高(图)
  3月2日,2008年的铁路春运正式结束。据统计,2008年春运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单日旅客发送量等均创历史之最。“今年的火车票太紧张了”是《市场报》记者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一位朋友甚至告诉记者:“本想像往年一样找铁路系统的人买张票,谁知竟给我介绍到黄牛那里去买。”究其原因,有铁路客流不断攀升的因素,有南方大面积雪灾的影响,有铁路运力有限的理由……但唯独黄牛倒票是乘客最不能理解、也无法容忍的原因。我国客票的信息化进程中已经解决了飞机票电子化,北京地铁和公交月票的问题,也用暂时打折的一卡通解决了,唯独火车票信息化成了老大难,到底有多难,记者做了一番调查。
  电子客票+二代身份证
  信息化方案可行否
  “这些年火车不断在提速,可乘客买票难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年年都在打击倒票的票贩子,可年年都有,感觉是越倒越厉害”,从事传媒业的张先生向《市场报》记者表示,“说白了,‘倒票’就是对弱势群体的盘剥。真不知道,火车票什么时候也能像飞机票一样方便、公平呢?”
  目前,电子机票已经突显出优势。乘客通过互联网订好票后,乘机时直接到机场凭身份证到相关柜台换登机牌。北京等大城市还有自助柜台,乘客可以通过柜台的提示办理登机牌,非常方便。
  其实,在电子机票推行之初,也有人质疑、争议,但实践最终证明,机票电子化后,节省了人力、物力,减少了旅客排队买票的时间,杜绝了航空市场黄牛的出现。
  此外,北京等许多城市的公共交通也采用了信息化手段,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过去混乱的乘车秩序,还解决了倒腾地铁月票、公交月票的问题,解决了地铁客运全程封闭的问题。业界人士表示,在常规社会,经济问题只能用经济方式解决,就是铁道部所述的“运力”;而在信息化时代,“技术问题”可以依靠信息化解决,即“信息跨越”。
  多位网友认为,火车票的实名制完全可以和网络售票结合起来,通过电子客票+二代身份证自动检测的方式(机场出票机制+二代身份证芯片读卡器自动检测),可以减少旅客排队买票的时间;通过网络银行、自动领票机等方式,也可以减少铁道部门收到假币的风险。同时,因为票贩子无法预知旅客的姓名、性别等信息,倒卖火车票的难度将大大增强,从而杜绝火车票的暗箱操作。
  铁道部:
  “实名制”弊大于利
  正当广大乘客对火车票应实行“实名制”的呼声越来越高时,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却明确表示,“实名制”不符合铁路的实际情况,实行起来弊大于利。理由有三:首先,买不到票主要是因为运力紧张,实名制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其次,春运期间客流量大,相当拥挤,而实名制将增加很多麻烦的程序,更加繁琐,在高峰时候不容易疏散,不快捷、便利。第三,实行售票实名制,最大目的就是为了打击票贩子。但是如果票贩子瞅准了这个“市场”,为了获利,照样有其他渠道炒票。比如制造假身份证、假票据,实名制同样起不了作用。
  北京铁路部门有关负责人也认为,实名制在实践中缺乏可操作性。北京西站春运期间一天发送10多万人,售票、检票、上车验票都比平时耗时多,如果实行实名制,车站会更拥堵。 此外,开发和使用实名制系统需要一定成本,平时铁路运能可以保证旅客出行,这套系统用处不大;如果只在春运前后为了对付票贩子使用,经济上是否合理值得研究。
  电子客票真的不符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吗?值得有关部门认真研究研究,不能草率地说不。期待铁路部门搞一个试点。
  实际情况:
  信息化手段杜绝倒票初见效
  《市场报》记者了解到,火车票的“实名制”在一些地方已经先行。如早在2003年的春运,重庆火车站就实行了火车票实名制:在车票背面填写姓名,再由车站派出所盖章,旅客持有效证件方可登车;2006年,内蒙古赤峰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每位旅客在购买卧铺票时,售票人员都要对其票号、手机号码、身份证号码、家庭住址及工作单位进行登记,跟车乘警会随车回访;2007年和2008年春运,浙江的农民工专列实行火车票实名制。
  那么,这些地方实行“实名制”的效果如何呢?如2003年重庆火车站实行“实名制”购票后,有报道说:“许多票贩子都因手中车票卖不掉、退不掉而眼巴巴看着作废。”厦门实行“实名制”
  后,媒体称:“厦门实行火车票实名制挤走了一批‘黄牛’。”而浙江连续两年实行“实名制专列”后,浙江省总工会保障部钟部长认为:“这样做,可以做到真正把票卖给需要的农民工兄弟,防止有人倒卖,抬高价格。”
  火车票信息化
  至少显示一种公平
  《市场报》记者曾于2007年春运时做过调查:在日北京开往郑州的2553次列车13车厢,记者逐铺位展开调查,得出了“关系车票”过半数的结果;2月25日,在郑州开往北京的K180次列车上,记者全程目击了“条子胜过钞票”的怪事。的确,对于一般群众来说,在铁路售票窗口买不到自己所需的紧俏车票,但却能从活跃在车站、中介公司等地方的票贩子手中花高价买到票,这种现象已经并不稀奇,恐怕从紧俏的火车票中非法获利的不仅仅是票贩子吧。
  2007年春运发送旅客1.786亿人次,2008年春运发送旅客1.96亿人次,铁路运输都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正是由于春运火车票的稀缺,导致了黄牛票往往有100%的利益。“不管乘客的票是排长队获得的,还是从黄牛手中高价买的,铁道部门的利益都不会受到影响”,因此,有人认为铁路部门缺少车票电子化的紧迫感和驱动力。
  一位乘客向记者表示,“火车票电子化能最大限度的维护旅客以及铁道部门的公平性。”也许有些控制紧俏车票人的利益受到损失,但广大旅客的利益得到了充分保障。
  据悉,铁道部将研制新一代时速350公里及以上高速列车。届时,火车的速度已经和飞机接近,而且还节省了候机、往返机场的大量时间。“今年开始实行带薪年假,如果出门游玩时,铁路客票像机票一样电子化,无疑将更加突显火车出行的优势。”在机关工作的何女士告诉《市场报》记者。
  目前,京津、武广、郑西等16条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建设正在全面推进,京沪、京石等10条客运专线将陆续开工。随着这些客运专线和城际列车投入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目前铁路运输紧张状态。而全国人大代表、北京铁路局常务副局长罗金保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即将于8月1日投入运营的新南站将开通自助售票系统。“以后检票系统也是自助的。”罗金保介绍。这对于期盼火车票电子化的广大乘客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电子客票应该成为中国走向信息社会的一部分。
敬告:转载本文时请注明出处为“中国公路网”,必须保留网站名称、网址、作者等信息,不得随意删改文章任何内容,中国公路网将保留法律追究权利。
 今日信息概览
上周网友最关注公路新闻
上周网友最关注行业热点
中 路 公 告
[ 服务热线 (010) ] [ 在线服务QQ:6673744(大聪头)、(公子哥) ]
京ICP备号 中国公路网版权所有 Copyright &A1版 市场头版
A3版 聚焦
A6版 文化
A7版 视角
B1版 地产头版
B2版 地动仪
B3版 地博会&& 文章内容
彩 墨 写 尽 富 贵 花
[日期: 05:55] & 来源:& 作者:刘士忠 & 阅读:80
?彩&墨&写&尽&富&贵&花——朗卡卓玛·李明牡丹绘画初论刘士忠&中国绘画史上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就是画家表现题材的单一性,即画家擅长某一种题材,将其作为毕生的创作对象,对其倾注了全部的精力与才智,画家也以这种题材而知名,这在花鸟画领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种例子在中国绘画史上比比皆是,不胜枚举。我想以一种题材作为表现对象,大概是出于两种原因:一是画家个人对所画题材的热爱,心之所钟,情必笃也;二是对其特性特征了解、认识至深,画起来得心应手;只有如此,画家才能画出留传千古的作品,当代著名女画家朗卡卓玛·李明(以下简称为李明)以牡丹绘画知名于画坛,应该也是这个原因。中国花卉的百花园中,大概要数牡丹的知名度最高了,这既得之于牡丹的植物特性,又与其所具备的人文内涵有关。牡丹是一种多年生落叶小灌木、生长缓慢、株型小的木本名贵花卉,为中国所特有。其花色丰富(如:红、紫、紫红、粉、白、蓝、绿、黄、黑和复色等),品种多样,依据花色花形的不同,有多达数百个品种。开花时姹紫嫣红,花大如盘,色艳形美,芳香馨郁,雍容华贵,素有“国色天香”、“花中之王”的美称,“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被视为富贵吉祥、繁荣兴旺的象征,深受国人的喜爱,被历代文人墨客反复吟诵传唱,也成为花鸟画家的最爱。中国画家对牡丹的表现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早在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就有画家对其做过专门的描绘,自此以后,代不乏人,名作迭出,直到现当代仍有许多画家将其作为自己的创作对象,加以描绘,且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我们要介绍的李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李明对于牡丹的喜好来自于她童年的生活。李明的故乡是誉满中外的牡丹之乡山东菏泽,此地古称曹州,有数百年种植牡丹的历史,自古就有“曹州牡丹甲齐鲁”之说。菏泽牡丹枝干挺拔有致,叶子繁茂多姿,花朵雍容华贵,可谓牡丹之上品。得近水楼台之便,使李明自童年时就非常喜爱牡丹,“记得小时候老家庭院里栽植了两棵牡丹,一株是白牡丹,一株是魏紫(牡丹的一个品种)。我经常给它松土、浇水,蹲着观察、描摹。春夏秋冬,数年持之以恒”。经年累月地带着喜爱的感情与牡丹近距离地接触,可以说牡丹的花容形貌、神韵情态自童年起就深深地印在李明的脑海中,在她的心田里牢牢地扎下了根,并随着天长日久和岁月递增而愈发清晰、浓烈,并最终化成她笔下的艺术形象。在花鸟画中,尤其在写意花鸟画中,画牡丹如同画其他花鸟一样,入门易,提高难,画好更难,画得格调高且富内涵则更是难上加难。这是因为牡丹花大如盘、色艳花丰,花红叶绿,没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才情,没有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画出来的作品或者流入艳俗,或者流为画工艺人的匠气,或者呈现粗野的江湖习气。因此可以说牡丹是最难表现的花卉种类。这一是因为牡丹的花形大且变化不大,加之很多画家缺乏对花写生的现场体验、感悟,做不到与所画对象“悟对神通”和物我两忘,也就是说达不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个中国画家艺术上成熟的基本要求;二是因为画牡丹往往与富贵吉祥、繁荣兴旺、雍容艳华连在一起,作画的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往红火热烈、大红大绿上靠,搞不好就容易火气,加之大多数画家学问素养不高、文化底蕴不厚和艺术感觉不够,对所画对象心中没有一往情深的感情投入,最后导致画出来的作品虽说是满纸姹紫嫣红、五彩缤纷,但传达出的却是俗不可耐的俗匠之气,没有丝毫的审美情调,这也就是为什么现在那么多人在画牡丹,但却很少见到在艺术上立得住的作品,也少有个人的风格形成的原因。而李明则是带着感情、带着对所画之物的深深之爱去画的,她的画首先是一种情感的投入,然后才是对笔墨的驱使和对物象的描绘,用她的话说就是“艺术就是情感,艺术就是撞击与心灵激荡的沉淀物。绘画在注重传统技法的同时,不能停留在对物象表面繁荣机械的描摹上,而应十分注重对客观物象的审美参照和神韵的揭示与描绘。尽管绘画是以客观物象作为造型依据的,但还应该将自己的情感注入其中。”这种情感的注入数十年来始终伴随着她对牡丹的观察、体验而进行的,为此李明深有体会地说:“画家只有仔细观察、体验生活,并将自然物象之灵与自我的心源融为一体,才能画出情景合一的作品,画出它们生动的灵性,充分表现出其神韵来。”因此我们来看她笔下的牡丹,首先感到的是充满个人情感的艺术形象,而不是植物的图解和颜色的抹画,更不是那些自称“牡丹王”们制作出的俗不可耐的行画。画面上那五彩缤纷、姹紫嫣红的牡丹花朵,在此已成为她的精神和情感家园的载体,画家通过牡丹绘画这一特定的艺术媒介,表达了对和谐自然、对美好人生的向往与寄托,可以说,李明把牡丹绘画提升到了更高的“道”的层面,作品非常耐看,有一种清润雅致的情调和浓郁馨馥的氛围相融和,在表现出牡丹雍容富贵、吉祥喜庆的神韵的同时,还传达出了一股书卷韵致。情感的投入不仅表现在绘画的题材和内容上,而且还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对于中国画来说,其本体的元素——笔墨也同样注入了画家个人的情思意绪,并与观赏者产生情感上的互动,用清代著名花鸟画家恽寿平的话说就是:“笔墨本无情,不可使运笔才无情;作画在摄情,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著名绘画理论家沈宗骞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笔墨之道本乎性情……笔墨本通灵之具。”真是一语道出了中国画笔墨灵魂的玄机。对此李明深有同感,她说:“笔墨的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用笔用墨的最高境界,是画家在遍观自然造化的过程中逐渐趋向于人格、修养的完美过程,作为一个画家是应该终生去努力攀登来实现的。……笔墨在表现物象独特的形式美与结构美的同时,还应该体现画家的精神世界和审美理想。所以,画家要使画中的笔墨有丰富多彩的内容,就需要深入生活,发掘尽多的笔墨语言来表现生活,进而不断地修炼自己的笔墨,更多地对生活倾注自己的激情。”因此,我们可以看出,李明在对笔墨修炼和使用时是倾注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中国画审美的理解的,并将其与所表现的对象及画家个人的情感联系起来,做到了以情运笔、以情使墨。为了更好地表现牡丹“国色天香”的丰艳韵姿,她将文人画的笔墨与民间艺术中的色彩结合使用,在保留纯色的同时,更多地使用复合色,注重色阶的变化,利用不同色调相互间的对比与衬托,并吸收水彩画的某些表现手法,用水“冲撞”花色的某些部位,使得水色浑融,色彩饱满,淋漓尽致。同时她还发明了滚笔旋转的用笔法,将饱含色彩的毛笔横卧在纸上,根据所画花朵的不同形态,捻转笔杆,利用笔尖、笔肚、笔根等不同部位,画出花瓣不同的色阶变化和花朵的不同形态,既具浑融整体,又有局部的细腻变化,使画面变得丰富多彩,成功地表现了牡丹花朵的姹紫嫣红及其雍容华贵的韵姿,以抒发画家对牡丹的丰富感情。可以说“滚笔旋转法”是李明对牡丹绘画表现手法的丰富与发展。&技法上的创新,必然带来形式上的变化,我们看到李明笔下的牡丹,在构图布局上不拘泥于传统的格式,也不为现实园圃中自然生长的牡丹所囿,而是在师法造化的基础上,“对牡丹生态结构、造型特色、色彩变化、情势风致的观察、概化提升”,经过主观灵府意匠酝酿,创造出她心中的理想图式牡丹形象,丰艳而不媚俗,绰约而不柔弱,昂扬着蓬勃生机和富贵典雅的气氛。其构图新颖多样,布局变化丰富,真是画出了牡丹的丰姿神韵,一派“国色天香”。2012年12月于北京富力中心新址&&&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如何写大众餐饮市场报纸软文?.doc3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免费全文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文档加载中...广告还剩秒
需要金币:9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江阴的大众餐饮市场报纸软文 (一)大众餐饮消费的分水岭
1996年以前,我市的餐饮业并不发达,除小吃店外,各饭店菜品几乎是清一色的,饭店的经营方法几乎局限于找单位挂钩的形式,这种公款消费形式区别于大众消费。对大多数市民来说,坐饭店毕竟意味着高消费。常听见有人以一俜钩粤硕嗌俣嗌傥荣,以此而形成的恶性循环及不良影响,严重阻碍了江阴大众餐饮业的发展?br /
97年,金三峡火锅进驻江阴,在虹桥路开设在江阴的第一家店,也是苏南地区第12家连锁店,打出了实实在在经营的口号,以及推行亲情服务的模式。平均一百多元一桌的消费定位,很快为江阴广大市民所接受。因此,金三峡火锅自开业以来生意火爆,时常有排队等餐的现象。见此,我们江阴原有的一家火锅店“老四川”紧跟其后,扩大营业面积,常州川崎也涉足江阴市场。与此同时,一些特色餐饮也相继在江阴出现,这标志了大众餐饮市场已经正式启动。
从某种意义上说,江阴大众餐饮文化的繁荣是由火锅业的繁荣所带动的,而金三峡正是启动江阴火锅业的领头人,金三峡火锅的崛起可谓江阴大众餐饮消费的分水岭。 (二)青果路餐饮一条街
时至99年,江阴的餐饮业品种已经相当丰富,而火锅市场却出现了一个低谷。由于火锅业竞争的不断加剧,许多火锅店纷纷“跳水”,走低价低档次的夜排档式经营路线。由于利润下降等因素的困扰,一些火锅店的卫生状况也不尽人意,直接影响了火锅业的生存。此时,一个庞大的火锅店DD金三峡青果路店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展现在我们面前。这标志着江阴火锅业的重大改革。
从装修风格来看,金三峡青果路店采用了中国传统的亭台楼阁,假山飞瀑等人文景观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人才市场报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