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fy我昨天偷看了我的数学老师洗澡,她的阴唇...乳晕漂红产品,外阴唇发黑?lcj

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证明贫困补助怎么写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贫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证明贫困补助怎么写
完善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
  本报讯&(记者董&娉)近几年我省农业产业化发展较快,主要标志是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发展迅猛,涌现了一批龙头企业。但是面对总体规模有待扩大、利益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建议要加强领导、完善服务,依托科技创新延长产业链条,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  民盟河南省委员会建议,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建立科学、准确、灵敏和高效的农业科技信息体系,加大农产品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继续对龙头企业在贷款补贴、新技术引进研发、获得专利技术及有机、绿色食品认证和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支持。  同时,他们还建议,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支持和鼓励龙头企业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入股分红、利润返还等利益分配机制,结成更加紧密的利益共同体。②13
全国数字报联盟
----更多媒体----
南国都市报
现代生活报
小龙人学习报
申江服务导报
学生英文报
人才市场报
每日经济新闻
国际金融报
上海证券报
上海环境报
三湘都市报
四川日报农村版
华西都市报
金融投资报
四川政协报
精品健康导刊
连云港日报
安徽日报农村版
安徽法制报
今日生活报The Study on Profit Mechanism between Agribusiness Firms and Peasant Household
作者中文名
华中农业大学
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湖北
英文关键词
agricultural vertical coordination,profit mechanism,agribusiness firms,peasant household,Hubei Province
求购下载起价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中国的问题主要是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就是首先从农村开始的。农业要从传统落后的小农经济中走出来,必须实行产业化经营,逐步建设现代农业,才能有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在稳定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解决农业发展中的一些现实矛盾和问题,使中国农业走出一条既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又能够克服原来分割的小农经济的缺陷,过渡到农业社会化为基础的现代化大农业的道路,是我国农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现实途径之一。 利益分配问题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核心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在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出现了龙头企业与农户间多形式、多样化的利益联结机制,既有经营层面的结合,也有产权层面的结合;既有松散型,也有紧密型。 目前国内外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方面的研究成果不少,宏观分析比较成熟,个案分析和典型调查也有一定份量和数量,对策研究较多。但是,有关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问题的理论分析不够,特别是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户的特殊性分析比较少;系统分析不够,以前的研究侧重于某...
The practice of Chinese socialist revolution and construction has proved that agriculture, farmers and rural economy have become some of those main problems in China. Chinese socialist reform first took place in the countryside. In order to make Chinese agriculture step out of traditional and behindhand small rural economy, thus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t is essential to implement agricultural vertical coordination and to establish modern agriculture gradually. On the basis of leveling off household con...
本类论文推荐
本类求购排行
作者:曾丁文&&年度:2005
作者:方忠&&年度:2006
作者:宋金刚&&年度:2010
作者:张杨&&年度:2010
作者:刘湘萍&&年度:2010
作者:步春敏&&年度:2012
作者:王宁&&年度:2012
作者:谢玉芳&&年度:2012
作者:李锐峰&&年度:2012
作者:李婵&&年度:2012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榆中县三年基本消除贫困四年实现收入翻番
&&&&&&&&&&&&&&&&&&&&&&&&&&&&&&&&&&&&&&&&&&&&& &榆中县扶贫开发办公室
二○一三年一月
&&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三年基本消除贫困四年实现收入翻番的奋斗目标,为确保我县今后三年内基本实现脱贫,提前四年(到2016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的顺利实现,特制定《榆中县三年基本消除贫困四年收入翻番目标实施规划(年)》。
&&& 制定本实施规划,是全面推进我县贫困地区扶贫攻坚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市委、市政府消除贫困实现小康的重大举措,是推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的战略任务,对于我们抓住新十年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战略和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等重大机遇,有效解决我县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与全省、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本实施规划坚持与全省、全国实现小康目标对接,明确了扶贫攻坚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范围期限、投资估算、保障措施等,依据《榆中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年)》编制。
本实施规划期限为年。
榆中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属兰州市三县五区之一。海拔1400米—3700米之间,年平均降雨量350毫米左右,平均蒸发量1450毫米,平均气温6.7℃,无霜期120天左右。辖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总面积3301.64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3.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2万人,农业人口38.85万人。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65.21亿元,同比增长13.52%。完成农业增加值12.65亿元,同比增长7.5%。地区性财政收入达到5.82亿元,其中一般性预算收入达到2.84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1.65亿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263元,增长19%。有37.53万农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7.17%;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24.3万人;农村低保覆盖面逐步扩大,2012年全县共有4.39万人享受低保。
2001年,榆中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省43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被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确认有贫困人口12.3万人(贫困标准625-865元),经过十年的扶贫开发,贫困人口从12.3万人下降到了“十一五”末的8.2万人,减少了4.1万人,贫困面从31.62%下降到21.3%,下降了10.32个百分点。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特别是贫困地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但不容忽视的是,农民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后增收难度加大,增幅缓慢,相对性贫困问题日益凸显;虽然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基本生存条件不断得到改善,但制约贫困地区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任务异常艰巨。
1、从扶贫开发的形势任务看。我县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属国家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六盘山片区,兰州市5大贫困带2个在我县(北山和南山)。国家提高扶贫标准(2300元)后,经过两项制度有效衔接,我县被确认贫困人口有17.5万人(其中扶贫对象129334人,五保户1628人,低保人口43910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45%,贫困发生率33.91%(指12.93万人的扶贫对象,不包含五保和低保人口)。2011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3582元,仅是全国平均水平(6977元)的51.34%,是全省(3909元)的91.63%,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尚未得到根本改变,巩固发展的难度较大。
2、从贫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看。我县的贫困现象除严酷的自然条件造成外,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是自然环境恶劣,脱贫致富难度大。北部地区山大沟深、荒山秃岭,气候干燥,降雨量少,十年九旱,水土流失严重,地处偏远,信息闭塞,产业基础薄弱,增收渠道狭窄;南部二阴地区高寒阴湿、山陡地少,雹灾、涝灾、霜冻等多种自然灾害频发,农民脱贫致富难度大。二是基础设施薄弱,社会事业发展不平衡,生产生活条件艰苦。尤其是水资源缺乏,水利设施滞后,交通不便,难以培育产业,制约农民脱贫致富。三是因病因学致贫,生病无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农村比较常见,贫困地区的农民收入本来就少,如果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家庭带来更加的贫困。贫困地区一个家庭中几个孩子同时上学,对收入不高的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会导致家庭的贫困。考上大学,每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加起来至少要两万元左右,对一个贫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要想上大学,只有依靠借款,这些家庭肯定会步入贫困的境地。四是观念落后缺文化致贫。文化程度低也是导致贫困的重要原因,家庭主要劳力文化程度越低,生活就越贫困。农民受教育程度低,掌握各种实用技术相对较少。参加技能培训农民人数有限,外出务工只能靠体力挣钱,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增收渠道狭窄。五是工业化程度低,辐射和带动能力弱。我县是农业大县,农民增收仍以农为主,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少,工业化程度低,对农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有限,依靠工业企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和增收的能力有限。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和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为指导,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全力推进劳动力技能培训,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面貌,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以新十年扶贫开发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贫困地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为奋斗目标,大力推进扶贫攻坚,以全县12.93万扶贫对象为重点,采取得力措施,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幅达到23.5%,年均减少贫困人口33%,立足3年基本消除贫困,4年实现收入翻番,到2016年提前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榆中县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增长示意图
榆中县三年消除贫困人口示意图
本实施规划按照《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的总体部署,依据《甘肃省“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规划》、兰州市贯彻落实《甘肃省〈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年)〉实施办法》的实施方案、《榆中县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年)》和《榆中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年)纲要》等重要文件编制。
本实施规划的覆盖范围为我县23个乡镇268个行政村,并与县“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行动相衔接,以联系帮扶的万深度贫困人口率先脱贫为突破点,通过扶贫攻坚,稳定实现基本消除贫困的目标。
本实施规划以四年(年)为期编制。
规划重点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增收产业培育、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建设任务,按照先易后难、先川后山、先基础后产业、先智力后扶贫的原则消除贫困目标。
全县159个重点贫困村脱贫时间(见附表):
2013年:55个;2014年:52个;2015年:52个。
乡村道路建设。3年内,实现所有乡镇通柏油公路,所有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自然村80%实现通畅。
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强农业保护、小型水利、渠系配套、庭院集雨工程建设,实施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走节水型灌溉道路,为农业发展提供水利支撑。
土地整治与农田改造。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实施土地开发和梯田建设项目,开展造林、梯田、田间道路综合整治,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
整村推进。要以项目规划为平台,统筹整合资源。以专项扶贫为主,有效整合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力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切实加大整村(乡)推进项目的实施力度,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表1 &农业生产条件
农村道路:建村通畅、自然村通达1400公里。
庭院集雨:新建有规范集雨面的集雨窖9780个。
小型水利:新建塘坝74座,建成小提灌74处,渠道衬砌1460公里。
农村安全饮水:建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47个,解决南北两大贫困带安全饮水困难。
农田改造:新修梯田47410亩。
整村推进:实施整村推进20个。
“六到农家”。实施水、电、路、气、房和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工程。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全面解决农村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加快农村危房(窑)改造步伐,完善农村基本住房保障。推广应用沼气、节能灶、秸秆气化等生态能源建设项目,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生活环境。
移民搬迁。以拆迁并点为主,异地搬迁为辅,通过拆迁并点和集中安置等方式,对居住生存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差的村落实施移民搬迁。实施南北山区异地移民搬迁项目,把发展特色产业与移民搬迁相结合,解决好搬迁户的后续发展问题。
表2& “六到农家”
“一池三改”:龙泉、中连川、上花岔、园子等乡修建沼气池15300座。
危旧房改造:21个乡镇贫困户危旧房改造5003户。
农村生态环境:在14个乡镇32个村发展生态林149500亩。
易地扶贫搬迁:实施生态移民搬迁3650人。
发展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推进区域性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标准化良种繁育基地和“节粮型”特色草食畜养殖基地。重点实施高原夏菜及育苗基地、冷凉型绿色有机蔬菜基地、中药材种植及育苗基地、小杂粮种植基地、草产业基地、经济林建设、舍饲养殖基地、养殖小区及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项目,建成产业链完整、高效生态、极具活力的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
表3& 特色优势产业
增收产业:新发展双垄全膜种植12万亩,新发展高原夏菜5万亩,药材种植6万亩,小杂粮5万亩,新发展冷凉蔬菜3万亩,经济林2.5万亩,新发展舍饲养羊6.3万只。
健全科技支撑:加大高原夏菜和中药材育苗基地建设规模,每年提供优质蔬菜商品苗15亿株,优质中药材商品苗10亿株;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垄作沟灌三大节水技术;推广玉米马铃薯机械化收获技术,机械收获面积达到10万亩。
“四个一”增收工程:即贫困农户人均至少有1亩地膜田、户均至少有1亩经济作物、1座暖棚养殖设施、1人接受职业技能培训并实现稳定就业。
农副产品加工。依托高原夏菜、马铃薯、小杂粮、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推进加工技术创新,提高精深加工程度,把农产品加工业培育成重要支柱产业。
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鼓励和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技术协会发展,加强辅导服务和技术资金支持,逐步形成“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等发展模式。发展贫困村村级互助资金,支持马铃薯、中药材、小杂粮、冷凉型蔬菜等特色增收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大对扶贫龙头企业的扶贫贴息贷款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贫困村建立产业基地,优先吸纳安置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积极推行订单农业,促进企业和贫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
通过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农村转移就业培训,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完善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大对农村困难群体就业的扶持力度。建设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培训基地,积极组织当地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就地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支持本地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继续实施“雨露计划”,推进“两后生”、职业教育和短期劳动技能培训。加大对村社干部和农民的培训力度,让更多人掌握一技之长,成就一批乡土人才,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年,每年培训贫困地区富余劳动力0.4万人以上,实现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人接受专门技能培训取得大专以上学历,至少有一人在城镇转移就业。
表4& 劳动力技能培训
农村劳动力资源开发:培训本地农村劳动力1.2万人(次),培训“两后生”0.3万人,“雨露计划”补助0.45万人,每个贫困农户至少有一人接受专门技能培训1.29万人。
积极改善办学条件,统筹发展各类教育,健全教育资助体系。加快建设农村幼儿园、小学、普通中学等学校。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加强学前和义务教育学校师资力量配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全面落实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人员和设备配置,有效监测和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职业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推进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加大农村全科医师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力度。
表5& 教育医疗卫生
义务教育:新建幼儿园24所,改扩建中小学141所。
医疗卫生:完善21所乡镇卫生院医疗设备配备,14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新(改)建78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对乡、村医疗机构人员进行培训。
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完善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加大乡镇村文体健身广场建设力度。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扶持发展民间传统体育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健身项目,增强人民体质。
& 加强领导
实施规划是个系统工程,涉及千家万户和各级各部门,要在县委、县政府主导下,形成全方位参与实施的氛围。按照兰政办发〔号文件通知精神,我县扶贫开发工作要坚持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要求,坚持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实施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如期实现。县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交运局、水务局、农业局、人社局、住建局、民政局、林业局、科技局、卫生局、教育局、统计局、残联等部门要根据自身职能,认真完成好实施规划所赋予的工作责任,加大资源统筹整合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并将脱贫目标纳入全县年终综合目标考核范围,进一步形成党政部门全面参与、分工协作、合力帮扶的扶贫工作新格局。各乡镇党委、政府一把手也要亲自抓,明确专人具体抓,形成县为主体、上下联动、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确保实施规划顺利实施。
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扶贫资金的支持外,要加大部门资金、资源整合力度,着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新格局。要打破条块分割,对全县各类扶贫资金“捆”绑使用,按照资金使用“用途不变、渠道不乱、各负其责”的原则,统筹安排,组装配套,集中突破,整体使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使县内扶贫资源得到合理优化配置。要严格把握扶贫资金的投向,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扶贫资金的效益。打破行业界限和所有制形式,创新扶贫机制,引导社会各类闲散资金向贫困村靠拢,兴办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贫。扶贫信贷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能够带动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的种养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流通企业。积极稳妥地推广小额信贷和贫困村互助资金,支持贫困农户发展生产。财政扶贫资金实行专户管理,推行报账制或建设进度拨款制,干多少拨多少,不干不拨;对农户的补助款资金,实行先干后补,不干不补。同时,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上扶贫资金管理的办法和规定,加强对扶贫资金的检查、管理和审计,对扶贫资金的审计、检查要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我县贫困区域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基础设施滞后,尤其是农田水利和道路。多年的扶贫开发经验证明:凡是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解决好的地方,产业培育就比较容易,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农民收入也增的快。因此,基础设施不改善,脱贫致富是空谈和幻想;基础设施没夯实,培育产业就没基础,产业就得不到发展,农民增收缓慢。因此,未来扶贫开发要坚持“有水走水路,没水走旱路,旱路不通走养殖”的路子。一方面,对南部二阴地区和川区有水源的地方通过对现有提黄工程的延伸改造,实施引洮灌渠配套、小型提灌、截引、塘坝等工程。另一方面,对北山和川区没有水源的地方,加快梯田建设,扩大双垄沟播种植面积,实施大型集雨工程,集中规模养殖点建设,解决制约脱贫致富的“瓶颈”,提供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增强群众脱贫致富和遏制返贫的能力。
产业扶贫是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长远之策。因此,贫困山区群众的收入要实现持续较快增长、缩小与先进地区农民的收入差距,必须要通过产业扶持,让贫困山区有产业支撑,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拓宽增收渠道,让贫困山区群众有稳定的收入来源。新一轮扶贫攻坚要把产业扶贫作为重中之重。一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推进贫困地区的农业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增加农民收入。一是南部二阴地区在不断扩大种植冷凉型蔬菜和百合的同时,发挥生态资源优势,借助新农村建设,扶持发展乡村旅游业增加农民收入;二是北部干旱山区在不断扩大双垄沟玉米和中药材种植的同时,重点扶持经济林果业和规模养殖业,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不断改善生态环境;三是川东地区扶持高原夏菜和设施农业。二要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扶贫;三要强化科技扶贫,切实提高农业产业的科技含量,解决增产不增收的问题。在加大农民科技培训的同时,重点扶持本地肉羊的良种杂交、日本高粱和小杂粮新品种的推广。
要把贫困地区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训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工作,列入基本消除贫困目标实施规划,切实组织实施。贫困地区要增大职业教育的比重,有针对性地通过各类职业技术学校和各种不同类型的短期培训,增强农民掌握先进实用技术的能力。一要抓好基础教育,夯实发展基础;二要大力实施“两后生”培训和“雨露计划”,大规模培训农村贫困青年,让他们真正掌握一至两门劳动技能;三要提高素质创业致富的典型示范户和村干部的培训,增强贫困地区村干部和青年农民依靠提高素质、依靠掌握劳动技能创业致富的信心和决心。四要积极打造劳务品牌。要结合我县劳动力输转特点,通过技能培训来培育品牌,通过基地企业来发展品牌,不断提高群众综合素质特别是科技文化素质,树立品牌意识,不断增加群众收入。通过培训提高贫困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就业技能,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的目的。
要以全县落实“万名干部下基层开展联系帮扶工作”行动为主要载体,从建立新型的帮扶联系点制度入手,从帮扶单位和帮扶村的实际出发,按照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原则,应用市场经济手段,采取联合、协作等多种途径,互相支持、共同发展,建立新型的帮扶关系。结对帮扶单位要从思想上、领导上、工作上切实重视和抓好帮扶工作,要把促进产业开发扶贫、劳动力就业扶贫、科技知识培训推进脱贫等作为结对帮扶的重要内容,带动低收入农户自主创业,变“输血”扶贫为“造血”扶贫,努力为贫困地区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各帮扶单位要帮助制定一个脱贫计划,扶建一个扶贫产业,培训一批青壮年农民,开辟一条致富门路,帮办一两件实事,确保万深度贫困人口率先脱贫。
&&&&&&&&上一篇:
&&&&&&&&下一篇:
主办:兰州市人民政府 承办: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管理:兰州市委农村工作办公室
备案:陇ICP备
技术支持:甘肃万维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微时代密山权威发布的平台和百姓工作生活的必备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第4期
党委中心组学习参考第4期(总第4期)中共密山市委宣传部日【学习专题】〇 新的历史特点下“好干部”思考【学习纵横】〇 沟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〇 党员干部应多“反求诸己”〇 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五勤”【政策研究】〇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〇 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举措【智慧箴言】〇 鳄鱼潭〇一只腿的病人【学习专题】新的历史特点下“好干部”思考编者按:近日,《人民日报》评论部连续发文,聚焦新的历史特点下“好干部”思考话题,为回答“干部三问”提供借鉴。现加以整理,仅供学习参考。在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算“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好,是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干部三问”《三国演义》中,世外高人水镜先生对刘备说,“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后有刘备三顾茅庐,终成西蜀大业。自古而今,《墨子》提出“尚贤者,政之本”,《贞观政要》论及“为政之要,惟在得人”,《资治通鉴》明言“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讲的都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人才乃治世为政的关键所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习近平总书记最近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进行这一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进而强调要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这一重要论断,深刻揭示人才对于党和人民事业具有决定性作用,鲜明提出锻造我们时代的“好干部”这一重大课题。“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面对不同时代任务,无数优秀干部踏着历史前进的节拍,自觉肩负起使命责任,彰显鲜明时代特点,成为独特精神符号,团结并激励着亿万群众奋勇向前。在艰苦卓绝的烽火岁月,“好干部”就是“特殊材料”“钢铁战士”。以江姐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儿女,高擎信仰的火炬,敢于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坦然面对敌人的严刑与屠刀,勇于冲锋在枪林弹雨的最前面,在“为有牺牲多壮志”的信念中英勇就义,在舍身炸碉堡、堵枪眼中壮烈牺牲。正是有这样一批“好干部”身先士卒,我们党凝聚了亿万人民,用28年时间彻底改变了1840年以来的中华民族命运。革命战争年代,对党忠诚、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在百废待兴的建设年代,“好干部”就是“老黄牛”“螺丝钉”。以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一批干部楷模,秉持共产党人的必胜信念,以吃苦耐劳为乐,以清贫奉献为甘,“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带领人民战盐碱、斗风沙,胼手胝足、开天辟地,“敢教日月换新天”。正是有这样一批“好干部”模范带头,新中国的大厦才构筑了坚实的地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懂政治、懂业务、又红又专的干部,就是好干部。在风雷激荡的改革开放初期,“好干部”就是“闯将”“蒲公英”。以孔繁森等为代表的一批干部先锋,凭着“那么一股子劲和气”,以“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只争朝夕”精神,在祖国需要的地方生根,在思想解放的洪流中扬帆。正是有这样一批“好干部”开拓进取,中国在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初期,拥护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知识、懂专业、锐意改革的干部,就是好干部。从江姐,到焦裕禄,再到孔繁森,尽管不同时代的优秀干部各有特点,但信仰坚定、为民奉献是始终不变的价值底色。从“这些人具有政治的远见,这些人具有革命斗争的精神”,到“努力精通技术和业务,使自己成为内行,又红又专”,再到“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尽管各个历史时期党对干部要求不同,但德才兼备是始终贯穿的价值主线。今天的中国,已渐渐远离贫困落后,正急速穿越“历史三峡”,驶向一片更加开阔的海域。马拉松后半程才是最难的。我们离梦想的目标前所未有的切近,但不进则退的危险、功亏一篑的忧惧,也在此时集于一身;我们赢得了数十年和平发展的外部环境,但处心积虑的遏制、千方百计的打压,从未离我们远去。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段,困难、风险和挑战相互叠加。没有适应“新的历史特点”的“好干部”,如何让中国道路走得坚定、让中国航船破浪前行?理理我们身边的各种难题,翻翻每天的社会热点,就会发现,领导干部不仅是新闻的关注点,也是发展的关键词。作为事业的推进器,时代的风向标,在今天这个时代,怎样才算“好干部”,怎样成长为“好干部”,怎样把“好干部”用好,可以称为中央高度重视、社会普遍关注的“干部三问”。回答好这三个问题,锻造更多符合“新的历史特点”的好干部,让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让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脱颖而出、层出不穷,才能不断坚定道路理论制度自信,在大变革大调整大发展的时代洪流中,咬定青山不放松。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只有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越来越多,我们才会离梦想越来越近为政之要,首在得人。盛唐贞观之治,房玄龄孜孜奉国、知无不为,李靖才兼文武、出将入相,王珪激浊扬清、嫉恶好善,魏征耻君不及尧、舜,以谏诤为己任。可以说,有非常之人,然后能成非常之事。铸就丰功伟绩,离不开人才辈出;开创太平盛世,有赖于群贤毕至。重视人才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好干部”始终是克敌制胜的重要保证。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好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用20个字描摹出好干部的“时代肖像”: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对照这20字要求,当前,我们的干部队伍在两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亟须引起关注:一是信念,二是担当。古人说,“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理想信念是人的志向。志存高远的人,再遥远的地方也能到达,再坚固的障碍也能突破,再迷人的诱惑也能抵制,再艰难的挑战也能应对。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无数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利益做出英勇的牺牲,支撑他们的就是“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力量。今天,理想信念坚定,依然是好干部的第一位标准。是不是好干部,首先要看这一条。如果信念不坚定,政治不合格,经不起风浪,扛不住考验,这样的干部能耐再大也不是我们需要的好干部。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钙”,看起来再美,也会得“软骨病”。用理想信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干部才能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在风浪考验面前无所畏惧,在各种诱惑面前立场坚定,在关键时刻靠得住、信得过、能放心。当代中国,已经进入矛盾凸显期、改革深水区,多元思想相互激荡,挑战着主流的价值观念;物质诱惑席卷而来,冲击着干部的自律防线。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冲击之下,我们党的干部大多数是好的,但也有一些人失去了信仰、丢掉了理想。有的对共产主义理想心存怀疑,认为是水月镜花,可望不可即;有的不问苍生问鬼神、不信马列信上帝,热衷于烧香拜佛、沉迷于堪舆风水;有的政治立场不明,碰到重大问题态度暧昧、消极躲避、不敢亮剑,甚至故意模糊、存心投机;有的是非观念淡薄、原则性不强、正义感退化,糊里糊涂当官,浑浑噩噩过活;有的唯利是图、利令智昏,抱着“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的不良动机,以权谋私……理想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信念的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信仰迷失的尽头,是原则缺乏、价值虚无,甚至底线崩塌。正因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一再强调:一些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说到底是信仰迷茫、精神迷失。没有远大理想,不可能成为“好干部”;离开责任担当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是时代需要的“好干部”。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社会转型期,机遇稍纵即逝,解决问题的窗口时间越来越短;挑战越积越多,问题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执政党的“好干部”理应敢于担当、勇于负责,在难题面前敢于开拓,在矛盾面前敢抓敢管,在风险面前敢担责任,才能在机遇初现时推动改革,在问题露头处化解矛盾,为改革发展赢得战略空间,把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熔铸到执政兴国的实践中。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想负责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怕得罪人、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困难绕着走,碰到问题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干事拈轻怕重,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问题推得急;有的庸懒散软,只要不出事、宁可不干事,朝看水东流、暮看日西坠……这种不敢担当、不愿担当、不会担当的“圆滑官”、“老好人”、“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还怎么向前推进?发展的关键期,又如何攻坚克难?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敢于担当,是今天我们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的人,整个世界都会给他让路。”方此之时,中国号巨轮劈波斩浪、向梦想进发,既有春和景明的机遇,也有暗流汹涌的挑战。只有信念坚定、敢于担当的好干部越来越多,我们才会有轻舟必过万重山的坚强自信,才会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动力源泉,才会离那个激动人心的梦想越来越近。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接受实践锻炼,困难的时候拉一把,得意的时候提个醒,让他们走得更稳,飞得更高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很多人评价带着群众谋发展、奔小康的领头人是“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能让群众感到离不开,是一个党员干部能达到的最高境界,是群众对党的干部的最大褒奖,也是干部成长的最终目标。英雄起于阡陌,壮士拔于行伍。不论是风起云涌的革命战争岁月,还是筚路蓝缕的创业建设时期,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而是披沙拣金,一步步成长成熟起来的。这个过程离不开个人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培养,需要经过长期实践的打磨,更需要经过人民群众的检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成长为一个群众离不开的好干部,面临诸多挑战。改革开放30多年来,社会风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很多干部坚守党性的同时,也有一些人在工作中遭遇了“浮躁症”,急于求成,急功近利。有些干部“两年不提拔,心中有想法,三年不挪动,到处去活动”。尤其是,随着工作节奏加快和工作压力增大,有些干部认为干的越多,错的越多,秉持“守摊子”心态,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背后是“官念”不正,权力观、价值观出了问题。德之不厚,行将不远。克服干部成长道路上的不良心态,需要时刻铭记为人民服务的要求,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要成长为好干部,就要不断改造主观世界,时刻用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要有“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的精神,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炫于五色之惑”。从焦裕禄、孔繁森,到郑培民、牛玉儒,再到杨善洲、沈浩,我们党在不同时期的优秀干部,无不是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最终才让群众“信得过、忘不了”。立身以立学为先。身处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不加强学习,不能突破自身的能力局限和知识局限,很快就会被甩在时代后面。现实中,很多干部在面临复杂情况时有想法没办法,面对新生事物时有胆识没知识,筹划未来发展时有理想没理论,最终导致工作局面处处捉襟见肘,有冲劲没韧劲,有苦劳没功劳。还有的干部暮年未到,暮气先至,年纪轻轻便“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是害怕创新惹出麻烦,就是担心失误承担责任。改变这种局面,不但要学习书本知识,也要转变思维方式,形成创新能力。只有刻苦学习知识,深入调查研究,善于集中民智,工作才能不惧风险,发展才能迎难而上,事业才能日新月异。越是基层和艰苦地方,越是干部成长的沃土。一些干部在成长过程中患上“坐等伯乐”心态,自认能力强、才华高,只是没有遇到合适的机会,没有伯乐发现自己。殊不知,群众才是干部成长的伯乐,基层才是展示才华的舞台。北京市曾经对254名年轻局级干部的成长过程进行深入研究,结论表明,扎根人民群众、打牢实践基础,是年轻干部成长的根本途径。254名年轻干部中,241人具有较为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平均基层工作时间为14.1年。正是在与群众的长时间接触中,增进了与群众的感情,提升了群众工作能力、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和应对复杂局面能力。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作为干部成长的“娘家人”,组织部门要变“伯乐相马”为“赛场选马”。干部成长的赛场,正是在火热的实践中。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放在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接受实践锻炼,让他们在成长的台阶上,一步一个脚印,拾级而上,困难的时候拉一把,得意的时候提个醒,让他们走得更稳,飞得更高。同时,要破除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旧观念,树立开放的、个性化的人才培养观念,为干部营造更好的成长氛围。一名好干部的成长,离不开从身边人到全社会的帮助和鼓励。沈浩的母亲临别时叮咛他“听党的话,完成好组织交办的事”,10岁的女儿给他寄语:“爸爸我爱你,别做贪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好干部的养成也是一样。全社会对他们多一分理解,少一分猜忌;多一分关心,少一分责难,他们就会多一些干劲,多一点温暖,为群众多尽一份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多发一点光。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  刘邦用韩信,“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终得天下。赵孝成王用赵括,错用一人,败绩连连。历朝历代,能否选贤任能、知人善任是决定兴亡的关键一环。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更是我们党治党兴国的经验昭示。从毛泽东倡导“五湖四海”、“干部决定一切”,到邓小平改革人事制度,强调选拔干部“只要选得好,选得准,我们的事业就大有希望”,再到今天习近平提出“选什么人就是风向标,就有什么样的干部作风,乃至就有什么样的党风”,“用什么人,不用什么人”,始终都被我们党视为关乎千秋基业的核心问题。  “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会蔚然成风;用一小人,则小人群聚,投机取巧以致乌烟瘴气。把好干部用好,不仅关系到工作和事业的发展需要,更关系到干部队伍的人心聚散。把好干部用到“刀刃”上,使人尽其才、各展其志,好干部才会层出不穷、济济一堂。  必须看到,有的地方和部门,正确用人导向并没有得到很好体现。一些德才平平、钻营取巧的人屡屡得到提拔重用,一些踏实干事、不跑不要的干部却没有进步机会,干部群众对此意见很大。在选人用人上,有的唯GDP是从,将发展等同GDP增长,无视“政绩泡沫”。有的唯票数是取,简单地将公选票数等同民意认可,忽视实际业绩。有的讲“背景”,招聘考试任人唯亲,提拔重用只看关系。有的论“资历”,搞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累日以取贵,积久以致官”。这样的风气如成一时之盛,非但出不了好干部,更会散了党心、失了民心。  古人云“为治以知人为先”,又言“非知人不能善其任,非善任不能谓之知人”。把“好干部”用好,关键在知人善任。  所谓“知人”,就是要求组织部门摸清干部的“底子”,全面深入,历史辩证。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就会出现任人不当、用人失误。春秋时,郑国子产善于识人,“择能而使之”,反对官员去做不胜任的工作,将之比作“操刀伤锦”,必成大害。于今而言,识人依然大有学问,必须深入观察:观察干部对重大问题的思考,看见识见解;观察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看品质情怀;观察干部对待名利的态度,看境界格局;观察干部处理复杂问题的过程和结果,看能力水平。所谓“善任”,就是要给干部合适的“位子”,用当其时,用其所长。“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人才放错了位置,也可能变成庸才。位子不“合身”,小则屈才,大则误事。现实中,好干部不一而同,有的擅长具体业务,有的善于通观全局,这就需要举荐人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各尽其能。特别是,应当善待那些“有棱角”的干部,他们虽有些个性,但更富原则性;应当保护那些“狮子型”的干部,他们虽易得罪人,却更富创新力。“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对那些有本事、勇担当的干部,为他们说公道话,给他们大舞台,是组织部门的重要责任。  一项研究发现,如果干部在任期内把GDP增速提高0.3%,升职概率将高出8%;如果长期把钱花在民生和环保方面,升职几率将是负值。结论未必准确,但这种倾向值得注意。当这样的倾向愈演愈烈时,就会出现一味追求GDP的不良风气。当拍脑袋决策、拍胸脯担保、拍屁股走人的“三拍干部”,留下烂摊子、照样能升官时,就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负效应。一千多年前,韩愈慨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今天,最好的伯乐,是科学的干部选用考核制度。只有让这些制度,既看“高楼”又看“地基”,既看“显绩”又看“潜绩”,看经济总量也看民生改善,看经济发展也看社会和谐,看干部评议更看群众口碑,才能让好干部源源不断被发现、公道合理被使用。  “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习近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力量和作用,既取决于党员的数量,更取决于党员的质量。“好干部”是决定执政党力量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决定执政党作用的核心战斗力。始终把“好干部”看清、选准、用好,党的伟大工程才能生生不息,人民的伟大事业才会蒸蒸日上。【学习纵横】沟通是领导者的必修课如果一定要将沃尔玛的管理浓缩成一种思想,那可能就是沟通。这是全球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过的一句话。他还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企业就像一幢建筑物,墙壁分开了职务,地板区分了层级,沟通是把所有的人集聚在一个打通的大房间里,为了共同的梦想而打拼。成功者的经验之谈和智慧之语,凸显了沟通的重要性,耐人寻味又引人深思。
& &或许有人要问,沟通真的有那么重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团队管理好坏,与沟通是否顺畅密切相关;一个领导者要获得成功,就必须不断提高沟通能力。可以说,有效的沟通是事业成功的关键之一。
& &没有沟通就没有管理。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环节,甚至是一种重要的管理方式。如果把管理比作一个生命体,沟通就是贯穿这个生命体的血脉。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的过程就是沟通的过程。对于领导者来说,沟通是一种必需的工作方法和管理艺术,是时代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国家行政学院曾对40位部委司局级干部进行问卷调查,有79.9%的人认为当前领导干部“最需要提高的能力是沟通协调能力”,位列最需要提高的10种能力之首。在国内外形势深刻变化、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们思想观念多样多变的新形势下,我们的领导干部只有注重沟通、善于沟通、勤于沟通,才能及时了解掌握各方面的实际情况和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感情,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有效解决各种矛盾问题,从而把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好,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 &沟通才能赢得合作。在现代社会,任何一项事业要发展都离不开团队的合作,领导者的重要职责之一就是把大家团结和凝聚起来,齐心协力做好工作、推动发展。领导者要履行好这一职责,同样需要大家的合作。但合作不能单靠权力和命令来维持,因为人们如果仅仅出于对权力和命令的服从而不是出于内心认同去合作,就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也不可能真正形成工作的合力。只有善于沟通的领导者才能赢得各方面的真诚合作,因为沟通可以促进相互了解和理解,进而增进感情、形成共识。如果领导者把自己封闭起来,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的职责。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很有能力的领导者最终没能成就大事,往往与他们不善于沟通、不能赢得大家的合作有密切关系。对于我们的领导干部来说,重不重视、善不善于沟通,也是一个有没有群众观念、走不走群众路线的问题。
& &沟通才能消除误会。一般说来,一个部门或单位总会存在一些误会、矛盾乃至冲突,而其中不少源于人际沟通障碍。有调查表明,企业员工中80%的抱怨是由小事引起的,或者说是由误会引发的。对于这种抱怨,高明的领导者、管理者决不掉以轻心,一定会及时与员工进行沟通,并采取措施尽快加以解决。在很大程度上,沟通的时机与效果成正比。如果说事前沟通的成本是“1”的话,那么,事后协调的成本可能大于“10”。因此,沟通是增强组织凝聚力、营造良好干事氛围的有效办法。良好的沟通是从心开始的: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是进行沟通的前提;虚心坦诚、开放包容,是深入沟通的根本;达成谅解、凝聚共识,是有效沟通的标志。(选自《人民日报》,作者:韩志金)党员干部应多“反求诸己”“反求诸己”,意指遇到挫折时切莫责怪他人,而应先反过来从自己身上找出问题的症结,并努力加以改正。党员干部要改进作风,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需要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而自律的关键是“反求诸己”,遇到矛盾和问题时,不是向外去找借口和理由,而是多从自己身上查找原因。“反求诸己”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因为党群关系是不是密切,取决于是不是真正践行群众路线,取决于党员干部怎样看待自身、看待群众。开展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党员干部既是活动的组织者、推进者、监督者,更是活动的参与者。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总要求来看,“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都是针对党员干部自身思想和行为逐步深入的反思与洗礼。聚焦作风建设,解决“四风”问题,就是一次党员干部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过程,这正是要求党员干部“反求诸己”。“反求诸己”是党员干部站在道德至高点的内在要求。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不但需要解决当前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更要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决定了我们党始终肩负一种文明传承的责任,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人格修养和道德境界提升的追求,又使得中国共产党需要站在道德至高点,成为一种表率和榜样。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始终“为政以德”,“反求诸己”,在道德上不断净化自己。如此,才能“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才能“身正而天下归之”。当前,少数党员干部在看待部分群众对党的工作不理解,甚至对党员干部的不友好问题上,总是向外寻找客观原因,归咎于时代变了,群众思想复杂了,群众的要求太多了等等,而很少向内从自身找原因。如此严于律人、宽于律己,让群众很反感,也就容易失去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对于工作的开展是极其不利的。党员干部应当多多“反求诸己”,不找借口、不推责任、敢于担当,在解决问题和化解矛盾中对自我进行拷问和审视,将外在的强制约束转化为内在的自觉遵循。(选自《》,作者:黄彦程)密切联系群众要做到“五勤”为确保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实效,各级党员干部要做到脚勤、眼勤、嘴勤、心勤、手勤。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能否密切联系群众,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兴衰成败。在当前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确保活动取得预期效果,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为此,要做到“五勤”。一是脚要勤,深入基层、深入实际,以接地气、去官气。党员干部要做到密切联系群众,就不能光呆在机关大楼里与外界隔绝,而必须走出机关,迈开脚步走入基层,深入一线,要走进田间地头,要闻鸡犬之声,要熟悉基层情况,并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在一起,做到真正接地气,克服官僚主义风气。有些地方推行的“困难在一线解决、法律在一线普及、扶贫在一线开展、矛盾在一线化解、感情在一线联络、能力在一线培养、作风在一线磨练、项目在一线推进、政策在一线宣传”的“一线工作法”就是接地气、去官气的具体生动体现。事实证明,不深入群众与实际、不重视接地气的干部,十有八九会脱离群众,易犯官僚主义毛病。二是眼要勤,善观四面八方,了解社情民意。干部要做到真正联系群众,就必须了解群众、熟悉群众。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经济体制改革与利益调整的重要时期,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诸多的矛盾、风险与挑战。就基层而言,百姓的生产与生活之中存在诸多的诉求与期盼,要确保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扎实成效,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睁大眼睛,善于观察、了解老百姓的所思所为所盼,使社情民意了然于心,真正做到心中有数。要反对部分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闭目养神”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或“两眼不见窗外事,一心只呆机关楼”的不良风气。三是嘴要勤,宣传群众、引导群众、组织群众,做到促和谐保稳定。群众不是一个抽象的政治概念,群众是由具体的老百姓个体组成的。因此,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就需要干部深入老百姓之中,善于运用“三寸不烂之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国家政策法律法规向群众做耐心细致的宣传与解释工作;要善于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引导老百姓的生活、生产行为;还要做好组织群众的工作,善于对群众间的矛盾和问题开展苦口婆心的劝说、化解工作。特别是在面对基层群众性突发事件的处置中,更需要做好耐心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及时把问题与矛盾化解在萌芽或初始状态,从而为人民群众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心要勤,做到将心比心、以心连心、以情牵情,建立党群干群之间的血肉关系。无论是做群众工作还是联系群众,必须做到要用心用情。首先,要做到将心比心。善于换位思考,站在群众的立场、角度想问题和做事情,多些“如果”:如果我是农民工;如果我是下岗职工;如果我是低收入人群;如果我是被征地户、被拆迁户;如果我是零就业家庭……总之,多为老百姓着想。其次,要做到心连心。我们的党员干部在日常工作特别是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视群众为自己的亲人,做到心连心,情牵情,心心相印,情情相连。反之,若做群众工作无心无意,假心假意,甚至恶心恶意,势必造成干群之间离心离德,就会使得传统的党群干群之间的“鱼水关系”、“血肉关系”异化为“水火关系”、“萍水关系”、“油水关系”、“猫鼠关系”等。这就必然损害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动摇党的执政地位,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五是手要勤,抓发展促民生,真诚服务人民群众。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党整风的方式方法,是加强党的建设的手段,实践活动并非目的本身。而且,此次活动既强调“教育”,更强调“实践”。为此,我们的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不能“只说不做”、“只动嘴不动手”、“只有知而无行”、“只有理论没有行动”。我们平时常说的“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步行动胜过十打纲领”、“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遛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为此,首先,要善抓发展。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与困难的物质基础。党的领导就是要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一定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不断打牢党执政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改善和发展民生,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福祉。要下大力气在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食品药品安全、就业、安全生产、住房、收入分配、文化生活、环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方面加大改善与发展力度。这既是群众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群众工作的归宿点。同时,要真诚服务百姓,切实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来源,同样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关键。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在行使公共权力的过程中做到真诚服务人民群众。既要端正服务态度强化服务意识,又要改善服务方式方法;既要降低行政成本,又要提高办事效率;既要行使好手中的权力,又要承担好相关责任;既要把该管的管住管好,又要把该放开的放开放活。(选自《》,作者系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教授 王和平)【政策研究】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有关问题答记者问 & &年初,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为贯彻落实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财政部印发了《关于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为此,财政部农业司有关负责人就《意见》有关问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 &问:为什么要制定《意见》?
& &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调动了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适应了当时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和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经营形式、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革,“谁来种地”、“地怎么种”的问题日益严峻,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分散农户较之于企业、市场的话语权和竞争力日益弱化。
& &针对这些问题,一些地方自主地探索了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有效方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关系更加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长期以来,财政部门也高度关注这一问题,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措施,为农民合作组织蓬勃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党的十六大以来,各地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覆盖范围日益扩大,合作水平日益提升,正逐渐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繁荣农村经济的重要力量。但是,与广大农民的意愿和期盼相比,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相比,与推进“四化同步”、统筹城乡发展的任务要求相比,我国农民合作组织的发展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 &当前,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跨越的关键时期,要充分认识新时期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就是扶持农业和农民的理念,将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作为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的有力抓手,积极发挥财政职能,强化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进一步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相融合,不断加大对农民合作组织扶持力度。
& &问:近年来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主要有哪些政策措施?
& &答:近年来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不断加大专项投入。2007年以来,累计投入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补助资金31.5亿元,其中2012年安排8.5亿元,年均增长33.6%。二是鼓励项目扶持。2010年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关于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承担国家有关涉农项目的意见》。同时,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等部分支农项目中明确提出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三是实行税收优惠。2008年下发了《关于农民专业合作社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专门给予农民专业合作社税收优惠政策。四是完善制度配套。2007年颁布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规范了合作社会计工作,保护了合作社及其成员合法权益。
& &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要遵循什么原则?
& &答:下一步,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要坚持6项基本原则。
& &一是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制度是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巩固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地位,维护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财产所有权。
& &二是坚持自愿民主。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和选择,不能搞强迫命令、包办代替。
& &三是坚持市场调节。强化财政政策导向功能,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进一步撬动金融资本、社会资本与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相融合。
& &四是坚持因地制宜。实行中央指导、地方选项,因地制宜围绕地方农业农村发展实际和优势特色产业状况,引导和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组织。
& &五是坚持整合统筹。以优势特色产业为平台,整合和统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相关资金,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做到渠道不乱、用途不变、集中投入、各负其责、各记其功。
& &六是坚持绩效导向。围绕发展目标,加强绩效管理,突出支持管理运作规范、项目实施效果好、农民群众满意的农民合作组织,形成良好的政策导向。
& &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目标是什么?
& &答: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加快现代农业建设为核心,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为主线,以推动支农项目对接农民合作组织为手段,不断提高农民合作组织的规模化、实体化、规范化水平,做到“扶持一个组织、壮大一项产业、增强一地经济、富裕一方农民”。力争到“十二五”时期末,培养一批经营规模大、运作机制新、产业基础牢、带动能力强、产品质量优、民主管理好的农民合作组织,实现农民参与农民合作组织的比例明显提高、农民合作组织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明显改善、参与农户收入水平明显提升的目标。
& &问: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 &答:一是要积极推动支农项目与农民合作组织对接。着重将在田间地头、农村社区以及需要有组织、规模化、成片推进的项目,优先让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组织参与申报和实施。财政部门将从农业补贴、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流通、农村人才培训等六个方面对农民合作组织予以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更多地开展联系和合作,推广完善“农户+农民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多种有效经营方式。
& &二是推动支农项目资产移交农民合作组织。财政补助农民合作组织形成的资产和由农民合作组织承担实施项目形成的资产,由农民合作组织依法占有和使用,并平均量化到农民合作组织成员账户,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核算管理。对于政府部门组织实施、由第三方建设的项目,如果项目形成的资产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项目区内有规范、成熟的农民合作组织,经验收合格后,有条件的可将项目资产移交给农民合作组织。该部分资产视同国家补助资产,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核算管理。
& &三是建立健全项目资产管护机制。各地要指导农民合作组织建立健全支农项目资产运营和管护机制,明晰产权和受益对象,确定管护主体、管护责任和管护资金来源。财政支农项目资产移交给农民合作组织后,对经营性资产,农民合作组织应从收益中提取一定的资金建立管护基金,用于资产的管护和折旧。对于农村纯公益性资产,可以采取村集体和农民合作组织管护基金各拿一点、财政适当补助一点的方式,筹集资产管护资金。建立奖励机制,将农民合作组织资产管护情况与评选表彰、项目支持等挂钩,对资产管护好的农民合作组织予以适当奖励。
& &四是进一步加大专项扶持力度。要逐年增加财政扶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补助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能力建设,引导农民合作组织加强和规范管理,增强与成员之间的利益联结。资金安排要向种粮农民合作组织倾斜。结合农村小型水利建设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加大对农民用水合作组织和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的支持力度。优先扶持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符合条件的农民合作组织,以及生产国家和社会急需的重要农产品的农民合作组织。
& &问:下一步如何保障《意见》落实到位?
& &答:《意见》要求,各地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加快改革创新步伐,进一步落实完善各项保障措施,切实将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这项工作抓紧、抓好。一是建立健全沟通协调机制。各地财政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相关部门和单位的沟通协调,建立健全有效的工作机制,形成分工负责、优势互补、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二是创新资金投入方式。推行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民办公助、贷款贴息等方式,调动农民合作组织自我发展积极性,引导金融机构为农民合作组织提供融资服务。稳步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合理运用绩效评价结果,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资金投入机制。引导完善农民合作组织与成员的利益联结机制,着力保障农户在承担支农项目中的利益。三是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在赋予农民合作组织项目主体地位的同时,要明确扶持条件、要求和标准。规范项目评审、项目立项、资金分配、资金拨付等行为,积极探索项目审批权限逐步下放到县。严格执行相关项目资金的管理制度,加强工程监理和财务会计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四是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积极组织开展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相关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防止虚报项目、套取资金。充分发挥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作用,让乡镇财政参与项目申报的审核。项目立项后,及时将项目信息抄送、告知乡镇财政,委托乡镇财政对辖区内的项目建设、实施、竣工验收等情况开展巡查。五是做好相关基础工作。加强对财政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的总结、统计和分析工作,积极探索创新政策措施,不断提高支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成效。进一步加强相关信息的报送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渠道加强宣传,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选自《中国政务网》)解读国务院常务会议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新举措新华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 赵晓辉、陶俊洁)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从个人境外投资、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扩大新三板试点和规范多种投融资方式等几个方面提出了资本市场发展的任务。 逐步扩大民间对外投资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尽管开放个人投资境外市场可能导致资金外流,但市场对这一政策普遍予以好评。
& &业内专家指出,建立个人投资者境外投资制度是当前深化经济和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开辟境内投资者的新投资渠道、配合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实施、分散和化解国内金融风险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积极作用。
& &早在2007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就拟批准我国境内个人直接对外证券投资业务试点,拟推出“港股直通车”,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搁浅。近年来,境内资金投资境外市场主要是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的形式,但个人投资海外已显示较强的需求。
& &今年年初召开的央行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将在今年稳妥推进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试点,积极做好合格境内个人投资者(QDII2)试点相关准备工作,逐步扩大民间对外投资。 中小投资者权益有望获更多保护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制定投资者尤其是中小投资者权益保护相关政策。这在资本市场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中小投资者权益将受到更好保护的信号。
& &数据显示,A股市场中中小投资者占比超过80%,但是中小投资者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下,往往缺少有效的制度和政策来维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中国人民大学民商法研究所所长刘俊海说,广大投资者是整个资本市场的基石,但我国当前资本市场投资者权益保护工作仍显薄弱,投资信心经常遭遇打击,中小股东权益也常受损害。即使在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投资者依然深受虚假陈述、内幕交易和操纵市场等“三座大山”的压迫。
& &近年来,证监会加大了对投资者保护的力度,成立了投资者保护局,并把投资者保护作为证券公司的一项重要工作,但中小投资者权益仍然难以得到实质性保障,亟须加大力度。 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出台扩大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试点范围方案。这意味着新三板市场将能够覆盖更多地区,更多中小企业将从中受益。
& &证监会新闻发言人近期表示,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去年启动扩大试点,4个园区纳入试点范围,其他地区企业受试点范围所限,目前还无法在新三板挂牌,各地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多次提出尽快扩大试点范围。
& &该发言人说,新三板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进一步扩大非上市公众公司股份转让试点,有利于完善科技创新和资本市场对接机制,改善中小微企业金融环境,进一步鼓励民间投资,促进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和就业问题。
& &发言人说,同时,对缓解交易所发行上市压力、完善上市公司退市制度具有积极意义。目前在组织做好首批扩大试点工作同时,将积极做好进一步扩大试点的各项准备工作。 资本市场发展将趋向平衡
& &一直以来,我国资本市场由于重融资、轻投资而饱受诟病,股债比例不协调的问题也严重制约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
& &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要规范发展债券、股权、信托等投融资方式。分析人士认为,此举有利于完善中国金融市场投融资功能的平衡,促进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 &近年来,证监会一直在努力发展债券市场,以期改变“大股票、小债券”的局面。除公司债外,证监会推出了中小企业私募债。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3月底,66家证券公司共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171只,募集资金规模199.49亿元。
& &可以预期,债券市场发展将是近期资本市场的一个着力点。上海证券交易所表示,将继续丰富交易所债券市场功能,整合交易系统,健全评级、估值、增信、发行交易和做市商体系,挖掘股债联动优势,支持商业银行通过交易所市场发行长期次级债或者优先股补充资本,探索资产支持证券、信保产品挂牌转让等创新产品,形成债券市场整体创新优势。【智慧箴言】鳄鱼潭在一个很远的国度,国王想为美丽的公主招女婿,唯一的条件是要游过凶险的鳄鱼潭,如果勇士能够游过鳄鱼潭,不但赢得美人心,国王也会把王位继承给他。话才讲完,就有一个勇士扑通地跳进水中,而且很快地游到对岸。国王很高兴能有一位勇士完成这项任务,就问他说:“你怎么会有这么大的勇气跳进水中?”这位勇士居然回答说:“哪来的勇气我是不知道,但我想知道是哪一个人把我推下去的?”不管你是不是被迫发挥潜力,我们都必须相信人绝对是具有潜力的。一只腿的病人有一位病人因为交通事故摔断了一条腿,躺在病床上的他心情十分沮丧,每天都哀声叹气:“我怎么这么倒楣?”所有的护士都知道他是非常不合作的病人,大家都拿他没有办法,只好请护士长出面,护士长一看说:“哦!这很简单。把他推到隔壁的病房。”原来,隔壁的病房住着都是少了两条腿的病人,这位病人一看,心情立即变得开朗许多:“还好,我至少还有一条腿。”要看重你自己目前所拥有的,不要抱怨自己所没有的。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206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歆惠乳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