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与环境经济学可以同行吗

新浪微博腾讯微博
& 查看内容
给离任干部打“环保分”力促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行
摘要: 在四川省绵阳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将不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还将包括任期内的生态环境审计,通过一系列指标考核反映其任期内生态环境变化,逐步引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12月24日,绵阳通过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这 ...
在四川省绵阳市,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将不仅仅是经济责任审计,还将包括任期内的生态环境审计,通过一系列指标考核反映其任期内生态环境变化,逐步引导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12月24日,绵阳通过发布会向外界公布了这一做法。(新华网 成都12月24日电)
21世纪人类正面临着全球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挑战,生态环境问题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广泛和严重的威胁,环境问题成为公众日益关注的话题。盘点近年来的环境事件,2013年雾霾天气笼罩着大半个中国,“雾霾”成为年度关键词;2013年3月上海爆发松江死猪事件;2013年4月昆明东川“牛奶”河事件;2014年9月腾格里沙漠排污事件。工业排污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可谓触目惊心。究其原因,GDP发展思维异化,领导干部畸形政绩观、片面经济观是一个重要成因。政府讲政绩,企业求效益,无节制地排放废弃物 ;为降低成本,很少改善设备。更有甚者,有些地方的环境保护变成了“污染保护”,地方官员则成为污染企业保护者,如有名的“红豆局长”邓连军。
如何保护好子孙生活的一片净土,如何挽救濒危的人类栖息地,让经济与生态同行,成为现代人以及政府亟需思考的重要问题。如何才能让经济与生态同行,政府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2014年4月24日出台史上最严环保法——《新环保法》,环保法出台以来,各省市纷纷试点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严格的法律,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无不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并重打下坚实基础。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指标体系涵盖了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生态人居和生态制度等六个方面共32项具体的评估指标,通过为领导干部打“环保分”、算“环保账”,遏制领导干部片面追求GDP的畸形政绩观,倒逼领导干部主动作为,改善任职地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步。
保护生态环境事关人类生存的长久之计,强化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是对保护生态环境的制度性探索,是政府部门科学公正的评价领导干部从政得失,转变地方官员的政绩观的进步性探索。只要将领导干部离任生态环境审计落到实处,做出实绩,自上而下,政企民一齐为环境保护而努力,保护好子孙生活的一片净土,挽救濒危的人类栖息地,让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同行的美好愿景必将成为现实。
&&&&&&&&&&&&&&&&&&&&&&&&&&&&&&&&&&&& (文/潘杨)
【免责声明:本站所发表的文章,部分来源于各相关媒体或者网络,内容仅供参阅,与本站立场无关。如有不符合事实,或影响到您利益的文章,请及时告知,本站在核实后三日内删除。谢谢监督!】
【欢迎对相关文章予以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民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请勿使用非法字符。】
版权所有:&&&&&技术支持:
人民之声报道网 Inc.All Rights Reser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许可 禁止转载、复制或建立相同镜像! 联系邮箱:
主办单位: 先锋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联系QQ:
信息产业部备案/许可证编号:
Copyright&
All Right Reserved.内江日报多媒体报刊
第01版:要闻
&&&&&&&&&&
同心同向 同力同行 奋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
——曾万明同志在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闭幕式上的讲话
(日)&&市政协六届二次会议,是在全市上下团结一心,奋力推进“三个加快”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会议即将胜利闭幕。会议期间,各位委员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认真协商议政,积极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这是一次民主和谐、团结奋进的大会,这是一次凝聚共识、共谋跨越的大会。在此,我代表中共内江市委,向会议的圆满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市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以来,在陈宗淑主席为班长的市政协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围绕全市大局之要献计出力,紧扣全市工作之重履行职能,为全市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政协工作的突出成效得以有力体现,政协组织的独特优势得以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精神风貌得以精彩展现。在此,我代表中共内江市委,向各级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今天,借这个机会,我想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内江,怎样建设内江”这两个重大问题,谈一谈市委的考虑,与同志们作一个交流。&&一、关于发展定位&&一个城市的发展定位,体现了这个城市的发展抱负,决定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前景。改革开放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历届市委在团结和带动全市人民开拓奋进中,形成了许多好思路,创造了许多好经验。站在新的起点上,面对国际、国内极其复杂的经济形势,面临全省各市(州)“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态势,如何定位发展取向?如何把握发展方位?如何创造发展优势?如何实现后发赶超?这是全市人民十分关注的重大问题,更是我们应该明确回答的现实问题。今年2月初召开的市委六届三次全会,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四次全会以来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在历届市委奠定的坚实发展基础上,确立了“加快发展、跨越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提出了奋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一引领内江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部署,从发展实际、发展规律的角度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内江”这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一)这一定位,是审视市情、敢于担当的务实性定位。科学分析形势,准确把握市情,是计划、规划、谋划未来,制定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既不能割断历史,又不能落后时代,关键要与时俱进,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是对我们胸怀、胆识、智慧和能力的重大考验。去年12月,全市上下开展了近1个月的市情再认识,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看到差距和不足。总量不大、质量不高、结构不优仍然是内江最大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谋划发展定位时,必须体现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进取意识,必须把中央、省委精神和内江的实际结合起来,把科学发展的要求具体化,必须立足市情抓发展、不失时机抓发展、攻坚破难抓发展。经过深入的研判,我们提出了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体现了勇挑重担、服务全局的责任和气魄,以此服从服务于全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大局,力求重塑内江在四川乃至成渝经济区发展格局中的“经济版图”。&&(二)这一定位,是立足成渝、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定位。当今时代,任何一个地方的发展战略,都不能关起门来定位。去年5月,国务院批复同意《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标志着成渝经济区的发展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摆位更加重要。这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需要内江重新审视发展方略。从区域位置看,内江地处成渝两地的中间节点,位于成渝经济区中心,尤其是随着成渝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建成,内江与成都、重庆的时空距离将大大缩短,同时融入成都、重庆半小时经济圈。从经济流向看,内江具有接受“双核”带动的独特优势。成渝发展需要广阔的经济腹地做支撑。成都的重要经济腹地包括内江,支撑重庆发展的配套资源主要集中在内江、达州、广安、资阳、泸州这一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良好的基础条件,决定了内江必须主动作为,配套成渝、承接成渝,做好做足“融入成渝”这篇大文章,在区域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发挥重要作用;决定了内江只有找准在成渝经济区中的定位,才能找准内江在西部乃至全国发展格局中的定位。年初,省委对内江提出了“争当川渝合作桥头堡,在融入成渝、开放合作中加快发展”的新要求。我们要充分用好成渝经济区这一平台,扩大开放合作,借势借力发展,努力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壮大自身实力。&&(三)这一定位,是遵循规律、顺应趋势的科学性定位。从经济增长极理论看,经济增长并不是在各个地区同时、普遍出现的,而是首先在一些区位条件较好、拥有独特资源优势的地区率先发展起来。谁能抢先形成经济增长极,谁就能抢占先机,形成率先发展的强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从同类城市发展看,内江与处于京津之间的廊坊、广深之间的东莞,有极其相似的区位条件。他们正是充分利用背靠“两座”特大城市之间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主动承接,才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如果我们机遇把握得好,优势发挥得好,今日的廊坊、东莞,就有可能成为明日的内江。从成渝定位看,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3月对重庆作出了“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增长极”的定位,这是中央对重庆的战略部署。去年,省委要求成都加快打造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放眼全国,城市化正处于加速推进的“黄金期”,展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板块,无论是区域板块之间的竞争,还是板块内部的竞争,关键在中心城市的较量。处于成渝中间节点的内江,更应把握大势、适应形势、顺应趋势,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以此服从服务于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大局。&&二、关于发展路径&&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核心在奋力推进“三个加快”,根本在产业支撑,抓手在投资拉动,出路在扩大开放,方法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这些具体的发展路径与突破方向,从实践层面回答了“怎么建设内江”这一重大问题。&&第一,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核心在奋力推进“三个加快”&&从区域经济发展的“点-轴”开发理论的视角看,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是“兴点”,加快交通枢纽建设是“织网”,加快县区发展振兴是“带面”。点、线、面相结合,以点经济带动线经济,加速推动全域发展、全面跨越。&&(一)加快建设百万人口特大城市,要突出建好内江新城。建设内江新城,是落实省委、省政府尤其是刘奇葆书记、蒋巨峰省长对内江建设城市新区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是我们开启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的突破口。只有加快建设新城,产业发展才有平台,招商引资才有载体,固定资产投资才有来源,争当川渝合作“桥头堡”才有抓手,干事创业才有舞台,经济发展才有内驱动力。4月26日,内江新城建设正式启动。内江新城由中心组团、城西组团、白马组团、椑木组团、高桥组团“一中心、四组团”组成,总面积约103平方公里,静态总投资约750亿元。总体要求是,把内江新城建设作为市委、市政府的“一号工程”常抓不懈,努力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产城一体的样板区、扩大开放的前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先行区。今年重点抓好起步区建设;到2015年,初步形成基本框架、基本功能、基本形象;到2020年,再造一个“新内江”。在建设时序上,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的原则,先行启动动迁安置还房建设,先行启动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先行启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力争尽快把各组团起步区骨架搭起来,人气造起来,形成示范效应。尤其在道路方面,新规划建设连接玉王庙立交的汉安大道西延线,连接长江大道的汉安大道东延线,形成“十公里城市中轴线”,力争打造成为川南第一大道,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目前,关联空间已经控制起来,并将于近期完成工程设计和城市设计方案。在预期收益上,通过初步测算,用于征地拆迁与安置补偿、城市道路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方面的支出,与城市经营等方面创造的收入,能够实现基本平衡。在建设模式上,主要考虑采取BT、BOT项目合作模式,锁定综合回报率,公开向社会寻求具有较强实力的战略合作者。目前,中建八局、中铁十七局集团公司已与我市签订了投资60亿元的合作框架协议。我们也希望和欢迎各位政协委员,发挥联系广泛的优势,为内江新城建设引荐、引进更多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在建好新城的同时,我们要加快改造提升旧城,早日实现“半年有改观、一年大变样、三年脱胎换骨”的目标。目前,旧城改造正如火如荼,部分施工给老百姓带来了不便,但是大家要相信,今日的短暂的不便是为了长远的方便,希望大家多理解、多支持、多配合。&&(二)加快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要突出打造“30分钟内江”。今年1月12日,我们与省交通运输厅签订的统筹城乡交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含金量”很高,囊括对内江许多重大项目的支持。5月9日,内遂高速正式通车,标志着内江融入全国“经济大动脉”的“十字交通”骨架正式形成。9月,成自泸赤高速也要通车。今年,我们还要力争启动内江绕城高速建设。下一步的考虑是,全力打造“30分钟内江”,到2015年,全市形成8条高速公路、5条铁路、1条快速铁路,基本形成南北贯通、东西相连、通江达海的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内江到成渝“30分钟”通达。5月5日,成都铁路局武勇局长专程率队来内江,就成渝铁路客运专线建设与我们进行了深度对接。按计划,明年下半年,成渝客运专线将完成铺轨,2014年初竣工通车。这是内江交通区位优势的又一次历史性升华,这是内江变区位优势为发展优势的又一次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主动应对,力求通过改变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功能、凸显城市特色,放大正面效应,更好地吸引成渝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更好地促进跨越发展,造福全市人民。二是市区到县城“30分钟”通达。加快市区与县区之间、各县区之间城市交通主干道、快速通道建设,加快推进国道321线,省道207、206线,内威路等干线公路改建升级工程。到2015年,国省干线公路累计达到1000公里以上。三是县城到乡镇“30分钟”通达。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康庄惠民工程、“畅通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群众出行难、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到2015年,累计改造农村公路6676公里,重要乡镇交通条件显著改善。&&(三)加快县区发展振兴,要突出壮大“特色经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转化现实优势、挖掘潜在优势、创造比较优势的过程。县区振兴的关键,是发挥比较优势,坚定不移地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特色鲜明的区域板块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一是以差异化定位为重点。牢牢树立“不求其多、但求其特”,“不求其全、但求其精”的特色经济新理念,立足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成本优势、产业优势,跳出“县域行政边界”,谋划自身的发展战略,找准县域在区域内的定位。&&二是以产业特色化为核心。一方面,对现在已经形成的、有一定口碑和市场的特色产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一方面,引导特色经济块状发展,按照“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的要求,从延伸优化产业链条、集中集聚布局、降低配套成本等方面更下功夫,引导资本、技术、人才等向园区集中,促进优势产业、同类企业、特色产品形成规模效应。三是以市场化配置资源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促进特色经济区块和产业、市场、集镇三位一体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跨区域经济发展与县域经济自身发展的协同互动机制,主动融入区域经济,积极参与区域产业分工、产业协作,切实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实现追赶跨越、后发赶超。&&第二,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根本在产业支撑&&内江之所以一度创造“内老三”的辉煌,关键在于“一五”、“二五”特别是“三线建设”时期,一大批以工业为主的内迁和新建项目的支撑和拉动。目前,内江的产业基础特别是工业基础仍不够坚实,核心竞争力仍不够突出。我们要牢牢锁定再造“产业内江”、重振内江老工业基地雄风的宏伟目标,着力建设“六基地”,抓产业高端、高端产业,实现优势产业、企业、产品“三倍增”,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一)做大做强西部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以川威集团为龙头, 依靠科技进步推动技术创新,延伸钒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价值链,开发生产高端精细化工钒制品等高附加值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增强核心竞争力,推进“钢铁川威”向“钒钛川威”转变。今年6月,川威钒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力争点火烘炉。&&(二)做大做强中国循环流化床电站节能环保示范基地。以白马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有限公司为龙头,按照“管好30万、建好60万、规划100万”的要求,抓好总投资31亿元的白马6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项目的建设,确保今年底试运行。同时,启动总投资50亿元的100万千瓦循环流化床示范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建成世界上单机容量最大、技术水平最先进的循环流化床机组。&&(三)做大做强中国“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以四川中再生公司为龙头,不断完善废旧物品回收及交易市场,当好西南“破烂王”,变“回收站”为“加工厂”。目前,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基本建成,二期刚刚启动,与韩国SK等知名企业洽谈合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力争引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高新技术和产品线,努力在废塑料精深加工、废橡胶精深加工、废家电拆解、废汽车拆解、危险废弃物处理等领域不断延伸产业链,推动循环资源产业化发展。&&(四)做大做强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以城西工业园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和西南循环经济产业园“锻压、铸造、模具、表面处理”四个中心建设为依托,加快产业整合步伐,重点发展汽车铸件、汽车机件、汽车部件与总成、汽车发动机等为主体的汽配产品,全力引进整车生产项目。今年,要重点抓好天津浩物轿车、轻型车曲轴制造基地和汽车改装厂建设等项目。&&(五)做大做强成渝经济区电子信息产业配套基地。以巨腾国际内江基地、海德集团为依托,抢抓戴尔、惠普、富士康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成渝两地的历史机遇,重点发展笔记本电脑外壳、电子元器件、显示模组等电子信息配套产品,加快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六)做大做强成渝经济区绿色食品基地。瞄准成渝经济区的“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餐桌子”,重点做强肉禽加工、粮油食品、果蔬加工等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推进规模化建设、品牌化发展、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网络化服务,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同时,积极构建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4月26日,我们与省商务厅签订了《共建成渝经济区商贸物流中心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力争到“十二五”末,把内江初步建成业态多样、功能齐备的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城市。我们考虑,以此为契机,积极扶持金融、现代物流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培育楼宇经济,集中力量打造功能服务区,推动服务业向产业功能区和重点集聚区集中,努力构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均衡发展的产业布局。目前,我们正大力推动北京华联内江购物中心等城市综合体项目,其他项目也在紧锣密鼓的推进。&&第三,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出路在扩大开放&&当前,我们正迎来新一轮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浪潮,外资西进、内资西移的趋势更加明显。机不可失,时不再来,错过一次机遇,就将落后一个时代。特别是作为老工业基地,尽管我们面临许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但只要坚持不懈地走开放发展的路子,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推进“全域开放”,就能实现“内江”变“外江”。&&(一)争当川渝合作“桥头堡”。内江要实现加快发展,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把经济总量这块“蛋糕”做大,重中之重就是要多解放思想、多创造条件、多搞“拿来主义”,在借助外力上做足文章,以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尤其是要按照省委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树立与成渝“一体化”的发展观,加强与成都、重庆和周边市州的对接交流,积极参加“西博会”、“渝洽会”等各类重大投资贸易活动,在合作中科学、合理配置资源,在互访中增进友谊、促进发展、实现共赢。主动融入到成渝地区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重点产业的发展链条中去,配套发展、错位发展。充分发挥与重庆毗邻的优势,利用重庆的直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大胆放手、大张旗鼓地与重庆开展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政策叠加,努力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壮大自身实力。&&(二)打好“三大战役”。在解放战争史上,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奠定了新中国胜利的坚实基础。今天,我们要谋划打好引进央企、外企、民企“三大战役”,力求在招商上“杀出一条血路”。初步考虑,瞄准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在成都、重庆、深圳等地举行投资洽谈会,引进一批支撑作用强、市场前景好、税收贡献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开展投资合作,充分研究后金融危机时代跨国公司战略调整与投资方向,密切关注日本先进制造业向外转移、韩国产业加速向我国扩张的新形势,加大对日韩、欧美的招商力度,努力在承接国内外重大产业转移上取得新突破。&&(三)创优发展环境。环境折射一个城市的内涵,体现一个城市的品位,彰显一个城市的后劲。一是打造城市品牌。统筹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畅通城市,建设清洁内江、森林内江、畅通内江,推进城市精细化管理,做足做透山水文章,做响做亮文化名片,彰显“大千故里、成渝之心、甜蜜内江”魅力特色,不断提高内江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二是提高行政效能。重点针对企业怕不依法行政、怕不信守承诺、怕行政效率不高、怕得不到公平待遇、怕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的“五怕”问题,着力构建“最短流程、最高效率、最少环节、最低成本”的政务环境。三是建设“诚信内江”。深入推进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诚信体系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社会风气,凡是制定的政策都要坚决执行,凡是答应的事情都要坚决兑现,凡是承诺的优惠政策都要坚决落实。&&第四,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抓手在投资拉动&&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主要经济指标看,出口乏力,内需拉动不足,投资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主要的拉动力,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发展经验看,近几年,投资对我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保持在60%以上,1元的投资,约有0.8元可转化为GDP,投资拉动更为直接,投资贡献更为突出;从现实需要看,稳定增势,首要任务就是扩大投资规模,只有投资上去了,增长才有保障。&&(一)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上的“笼子”、“盘子”。今年,我市有3个项目进入了省上50个重点项目的盘子,实现了重大突破。这些项目,将会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重点保障,十分有利于加快项目进度、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今后,我们要倍加用心,倍加努力,争取得到更多上级支持。一要找准结合点。抢抓国家扩大内需、转变发展方式、推动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和省上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等重大历史机遇,吃透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向的重点,把扩大投资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改善民生、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在产业发展、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交通、水利、城建等领域,有针对性地包装、生成更多大项目、好项目。二要主动出击。做到“行动快、对口准、衔接紧”,发扬锲而不舍、勤跑多催、持续争取的精神,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联络一切可以联络的感情,大力推介项目优势和内江特色,争取上级多支持、多关心、多倾斜。三要发挥人脉优势。内江人才济济,涌现出了一大批在外工作的政界精英、商界名流。特别是在内江工作过的领导和同志,都非常情系内江、关心内江、支持内江。杨志文副主任、黄小祥副主席、曾清华副主席、秦宜智副主席、曾省权秘书长、王铭晖副秘书长、叶壮厅长、唐利民主任、刘成鸣书记等领导同志给内江以很大的支持。昨天,唐利民主任专门打电话告诉我,省发改委将在分配项目资金时对内江有新的倾斜。这些人脉优势是内江发展的宝贵财富,要珍惜和依靠他们助推内江加快发展、跨越发展。&&(二)深入实施“项目落地年”活动。要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达产”的要求,细化管理流程,重细节、重具体、重落实,千方百计确保项目落地。一是速度要快。前期工作要快,项目论证、编制、设计等环节都必须抓紧,只要条件成熟,就加紧报批,争取尽快开工建设。项目建设要快,能早一天竣工的就早一天竣工,能抢投资进度的就抢投资进度,确保早出实物,早生效益。二是服务要优。围绕项目的谋划、审核、用地、环评、规划、统计监测等关键环节,做到领导精力向项目集中、资源要素向项目集聚、相关政策向项目倾斜、软硬环境为项目服务,激发全社会关心支持项目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以项目论英雄、以落实论本事、以实绩用干部的浓厚氛围,掀起新一轮抓项目、增投资的热潮。三是质量要好。牢牢将工程质量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严格执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和合同管理制,努力把每一个项目都建设成“优质工程”、“精品工程”、“示范工程”、“阳光工程”。四是责任要实。建立健全抓项目落地的责任机制,完善管理台帐、投资月报、督查督办、考核奖惩等一系列制度。实施一线工作法,指挥在现场、督促在现场、协调在现场、解决问题在现场,促进固定资产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今年,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现500亿元。&&(三)着力破解项目建设的要素制约。抓项目首要的就是要抓重点、抓关键。一是强化资金支持。以项目为载体,力争尽快把国家开发银行的150亿元授信、川投的100亿元授信、农业发展银行的50亿元授信、邮储银行三年60亿元的信贷承诺,转化为有效信贷投放。努力提升内投集团等政策性融资渠道和平台的融资能力,今年确保首期7亿元企业债券发行成功,并做好第二期发行准备工作。同时,积极争取更多的中央和省补助资金,积极争取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并在股权、信托、基金、保险等方面努力寻求突破。二是强化土地保障。根据国家和省上年初下达、年中奖励、年底追加计划的三个管理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努力争取更多用地计划总量。实施差别化管理,优化年度土地利用计划,向内江新城、重大基础设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倾斜,加强用地计划管理。建立工业低效用地退出机制,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通过规模化、标准化提高项目建设用地效率,加强节约集约用地。加大闲置土地清理处置力度,制定分类处置政策措施,减少新征用地的压力。学习借鉴成都、德阳等地的经验,通过“金土地”工程、城乡建设用地增减双挂钩试点、土地整理等工作,有效破解土地制约。&&第五,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方法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内江正处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非农就业比重和城镇化率超过30%、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入“双加速”的关键时期,只有加快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才能有效避免工业化和城镇化不同步、城乡发展不协调所造成的社会问题,努力走出丘陵地区统筹城乡发展新路子。&&(一)抓好规划统筹。“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规划是谋全局的重中之重。推进“两化”互动、统筹城乡,首先要从统筹规划入手,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把城市和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放到区域经济发展大格局中进行科学定位,探索编制覆盖城乡全域的总体规划。切实抓好总规、控规、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规划全域、全程、全覆盖。突出抓好各类规划的无缝衔接,尤其要抓好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发展规划等相互衔接、互融互通,推动形成中心城区、县城、乡镇和新农村相互衔接、架构合理的城乡规划体系。&&(二)抓好产城统筹。按照“产城一体”的要求,围绕工业发展需求优化城镇功能,以产业发展促进城镇扩张,促进城乡统筹、均衡发展。把产业园区作为“两化”互动发展、产城融合的重要结合点与突破口,规划建设规模较大的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同步规划建设生活配套和公共服务设施。以连界、白马、椑木等中心城镇建设为重点,通过优势城镇的率先崛起,实现产业、人口、资本、资源等要素的快速聚集,促进经济主体间的交流,使产业间形成相互衔接的链条,提升城镇化和产业化水平。同时,集约发展小城镇,因地制宜发展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镇、旅游镇和工业镇,促进中小城镇协调发展。&&(三)抓好“五个集中”。以城乡规划、城乡产业、城乡市场、城乡基础设施、城乡公共服务、城乡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为目标,大力推动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集镇和村落集中、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治本之策,是保护生态环境、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有利于鼓励土地向种养大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适度集中,优化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农民向集镇和村落集中,有利于推动农民市民化进程,促进农村购买力向城镇集中、城镇和新型社区购买力增加、服务业发展,推动城镇产业结构转型。建设向新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向城镇集中,有利于节约土地资源、提高产业聚集度,增强工业的反哺和带动能力,实现集约集聚发展,变分散的重点为集中亮点。初步考虑,3个县要集中力量、打破常规,规划建设一个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的城市新区,3个县要集中力量、打破常规规划建设一个独具地方特色的重点镇;5个县(区)要集中力量、打破常规,集中连片建设一个新农村综合体。&&三、关于共识与力量&&奋力推进“三个加快”,争当川渝合作“桥头堡”、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是全市人民的共同事业和根本利益所在。需要各级党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奋斗、不懈努力。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确保工作始终置于全市工作大局之中,始终与党委、政府方向一致、目标一致、行动一致,更加紧密地团结全市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这里,我提几点希望。&&第一,发挥联系广泛、内引外联的组织优势,团结凝聚力量。要继续加强学习引领,引导政协各参加单位、广大政协委员增进政治共识,不断巩固团结合作的思想政治基础。要深化宣传带动,增进全市各界发展共识。要发挥界别众多、联系深入的优势,面向界别民众广泛宣传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当前,要把宣传内江新一轮发展的总体取向、总体定位、发展路径、重要举措等作为重点,汇集各界智慧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围绕共同目标,共襄内江发展。&&第二,发挥群英荟萃、智力密集的人才优势,积极建言献策。要坚持把助推发展作为履职的第一要务,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优势,围绕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的关键问题,围绕文化强市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围绕各项建设中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尤其要围绕“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投资拉动、产业支撑、新城建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选好课题,找准角度,认真开展调研建言、协商建言、视察建言、提案建言等。要紧密结合发展实际,积极关注发展重点,善于借鉴前沿经验,坚持务实创新研究,着力提供具有前瞻性、开拓性、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第三,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优势,提供广泛支持。要积极探索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新形式、新途径,通过多种渠道,加大民主监督力度,寓民主监督于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之中。要紧紧围绕百万人口特大城市建设、西部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县区发展振兴等重点、热点问题参政议政。要着力完善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强对重点工作、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的监督,加强对作风效能建设、发展环境改善的监督,不断提高民主监督水平,推动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第四,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独特优势,营造和谐环境。今年将召开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这是全国、全省人民政治生活的一件大事。全市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要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协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多办温暖民心之事,多出鼓舞民心之力,多施维护民和之举。要发挥政协界别和开展群众工作的独特优势,深入到各自联系的成员和群众中去,及时准确掌握带有全局性、苗头性、倾向性的社情民意,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增进共识、维护稳定等工作,积极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充分发挥好人民政协服务大局的作用,坚定不移地做到发展不松劲、稳定不出事、人心不浮动、工作不间断,团结一致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各位委员、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崇高使命催人奋进。让我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为奋力推进“三个加快”、争当川渝合作“桥头堡”、打造成渝经济区重要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内江日报数字报刊
所有内容为四川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不得复制转载或建立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环境经济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