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请问一下,醴陵市的经济发展具体是什么样子的

我想请问一下招商银行卡的具体收费标准是什么样子的_百度知道
我想请问一下招商银行卡的具体收费标准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者采纳
月的小额账户管理费招商银行一卡通借记卡不收年费,收取5元&#47,月日均资产低于10000元
提问者评价
谢谢了 我知道了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1条回答
pageid=zhbz" href="http.cmbchina://forum.cmbchina,关于一卡通的资费情况;logincmu=0.aspx?pageid=zhbz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com/CustomerService/CustomerServiceInfo.aspx://www?from=B&amp?pageid=zhbz" target="_blank">/CustomerService/CustomerServiceInfo.aspx.cmbchina  &nbsp?pageid=zhbz" target="_blank"><a href="http.您好.com//CustomerService/CustomerServiceInfo。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cmbchina.aspx:///CustomerService/CustomerServiceInfo://www,建议您可以咨询“在线客服”https,可以通过以下网页查看各项业务的资费标准:<a title="http://www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请问八里麻还有别的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地在哪?急需,多谢!
请问八里麻还有别的名字、是什么样子的、生长地在哪?急需,多谢!
09-08-29 &匿名提问 发布
过 年 的 传 说  相传:中国古时侯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尖角,凶猛异常,"年"兽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爬上岸来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 今年的除夕,象亲们都忙着收拾东西逃往深山,这时候村东头来了一个白发老人对一户老婆婆说只要让他在她家住一晚,他定能将"年"兽驱走.众人不信,老婆婆劝其还是上山躲避的好,老人坚持留下,众人见劝他不住,便纷纷上山躲避去了. 当"年"兽象往年一样准备闯进村肆虐的时候,突然传来白发老人然响的爆竹声,"年"兽混身颤栗,再也不敢向前凑了,原来"年"兽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大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哈哈大笑,"年"兽大惊失色,仓惶而逃. 第二天,当人们从深山会到村里时,发现村里安然无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白发老人是帮助大家驱逐"年"兽的神仙,人们同时还发现了白发老人驱逐"年"兽的三件法宝.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元霄节的传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再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 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囊耳中,刘囊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鲁班造石桥相传元朝时,赵州(今河北赵县)城南有一座石桥,是鲁班建造,甚为坚固。鲁班建成此桥后,夸口说:「古今再也没有第二座桥可以相比了。」他的话被本地姓张的神仙听到了。于是,张神仙骑驴来到桥下,笑着对鲁班说:「这座桥石坚柱壮,但如果我过桥,你能保证桥不晃动吗?」说着就骑驴上了石桥,只见石桥摇动,好像要倒塌了。鲁班见状,忙跑到桥下用两手托定石桥,使其坚固如初。至今桥上留有张神仙所骑的驴头尾和四足痕迹。此故事最早见于元人撰《湖海新闻夷坚续志》,元以后广为流传,张神仙也变成了张果老。当今流传歌舞剧《小放牛》中赵州桥的故事,即由此而来。其实,赵州桥原名安济桥,为隋朝工匠李春建造。此桥至今仍横跨河之上。 天津的由来 &#160; &#160;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登基后,将他的儿子们分封为王,驻守在全国各地。其四子朱棣被封为燕王,驻守于北平,就是现在的北京。朱元璋去世后,传位给他的长孙朱允。朱棣为与朱允争夺皇位,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的&靖难之役&。一三九九年,燕王朱棣率军南下,从天津三岔口渡河袭取沧州,于一四○二年攻入当时明朝首都南京,登上了天子宝座。朱棣登基后,对他争夺天下时经过的三岔河口十分赞赏,认为是块风水宝地,叫群臣献名。最后,朱棣选中&天津&二字,意为&天子渡津之地&,天津由此得名。不久,朱棣迁都北京,天津便成了京城的门户,军事地位日益重要。明朝永乐二年(公元一四○四年),在天津设卫,&卫&是明朝的一种军事建制,天津共设三卫,驻军一点六万多人。于是,人们又把天津叫做天津卫。设卫就要筑城,天津作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城市历史由此而开始。李白求师 &#160; &#160;李白晚年,政治上很不得志,他怀着愁闷的心情往返于宣城、南陵、歙县(在安徽省)、采石等地,写诗饮酒、漫游名山大川。 &#160; &#160;一天清晨,李白象往日一样,在歙县城街头的一家酒店买酒,忽听隔壁的柴草行里有人在问话:&老人家,你这么一大把年纪,怎么能挑这么多柴草,你家住哪?& &#160; &#160;回答的是一阵爽朗的大笑声。接着,便听见有人在高声吟诗: &#160; &#160;&负薪朝出卖,沽酒日西归。 &#160; &#160;借问家何处?穿云入翠微!& &#160; &#160;李白听了,不觉一惊。这是谁?竟随口吟出这样动人的诗句!他问酒保,酒保告诉他:这是一位叫许宣平的老翁,他恨透了官府,看穿了世俗,隐居深山,但谁也不知道他住在哪座山里。最近,他常到这一带来游历,每天天一亮,就见他挑柴进镇,柴担上挂着花瓢和曲竹杖。卖掉柴就打酒喝,喝醉了就吟诗,一路走一路吟,过路的人还以为他是疯子哩。 &#160; &#160;李白暗想:这不是和自己一样的&诗狂&吗?他马上转身出门,只见那老翁上了街头的小桥,虽然步履艰难,但李白无论怎么赶也赶不上。 &#160; &#160;追上小桥,穿过竹林,绕过江汊(河流的分岔),李白累得气喘吁吁,腰酸腿痛,定神一看,老翁早已无影无踪了。李白顿足长叹,&莫不是我真的遇上了仙人!& &#160; &#160;他撩起袍子又赶了一程,还是不见老翁,只好失望地回来。 &#160; &#160;那天夜里,李白怎么也睡不着,回想起自己大半辈子除了杜甫之外,还没结识到几个真正的诗友。没想到今天竟遇上这样一个诗仙,可不能错过机会,一定要找到他!
&#160; &#160;第二天,李白在柴草行门口一直等到日落西山,也不见老翁踪迹。 &#160; &#160;第三天,第四天,天天落空。 &#160; &#160;第五天一早,李白背起酒壶,带着干粮上路了。他下了最大的决心,找不到老翁,就是死也要死在这儿的山林里。 &#160; &#160;翻过座座开满野花的山冈,趟过道道湍急的溪流,拨开丛丛荆棘,整整一个多月,还是没见老翁的影子。李白有点泄气了。正在这时候,他回想起少年时碰到的那位用铁杵磨针的婆婆,婆婆说得好:&只要有决心,铁杵磨成针。&要想找到老翁,就看自己有没有毅力啦。想到这里,李白紧紧腰带,咬咬牙,又往前走。累了,趴在岩石上睡一会;饿了,摘一把野果充饥;酒瘾上来,就捧着酒壶美美地喝上一口。 &#160; &#160;这天黄昏,晚霞把天空染得通红通红,清泉与翠竹互为衬托,显得分外秀丽。李白一心惦念着老翁,哪顾得欣赏景色。他拖着疲惫的身子,一瘸一拐地来到黄山附近的紫阳山下。转过山口,只见前面立着一块巨石,上面似乎还刻着字。李白忘记了疲劳,一头扑上去,仔细辨认起来,哦,原来是一首诗: &#160; &#160;&隐居三十载,筑室南山巅。 &#160; &#160; 静夜玩明月,闲朝饮碧泉。 &#160; &#160; 樵夫歌垄上,谷鸟戏岩前。 &#160; &#160; 乐矣不知老,都忘甲子年。& &#160; &#160;连读三遍,李白失声叫道:&妙哉!妙哉!真是仙人之声哪!&心想:见到老翁,一定得拜他三拜,好好请教请教。虽说自己也跟诗打了几十年交道,但这散发着野花香味的诗还真是头回领略哩。 &#160; &#160;他回转身,看见崖石边的平地上摊着一堆稻谷,看来,准是许宣平老翁晒的。李白索性往边上一蹲,一边欣赏山中的景致,一边等老翁来收谷。 &#160; &#160;天黑了,李白忽听到山下传来阵阵击水声,循声望去,只见山下的小河对岸划来一只小船,一位须发飘飘的老人立在船头弄桨。李白上前询问道:&老人家,请问,许宣平老翁家在何处?& &#160; &#160;原来这老人正是李白要找的许宣平老翁,上次他见李白身穿御赐锦袍,以为又是官家派来找他去做官的,所以再也不愿去歙县城了。没料到,此人竟跟踪而来。这时,老人瞟了李白一眼,随手指指船篱,漫不经心地答道:&门口一杆竹,便是许翁家!& &#160; &#160;李白抬眼望了望郁郁葱葱的山峦,又问:&处处皆青竹,何处去找寻?& &#160; &#160;老人重新打量着这位风尘仆仆、满脸汗水的客人,反问道:&你是......&
&#160; &#160;&我是李白。&说着,深深地一揖。 &#160; &#160;老人愣住了:&你是李白?李白就是你?& &#160; &#160;李白连忙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160; &#160;老人一听,双手一拱:&哎呀,你是当今的诗仙!我算什么,不过是诗海里的一滴水罢了。你这大海怎么来向一滴水求教,实在不敢当,不敢当!&说完,撑起船就要往回走。 &#160; &#160;李白一把拉住老翁的衣袖,苦苦哀求道:&老人家,三个月了,我风风雨雨到处找你,好不容易见到了老师,难道就这样打发我回去不成!& &#160; &#160;李白真挚的话语打动了老人的心。两人对视了好久,老人猛地拉住李白,跳上了小船。 &#160; &#160;从此,无论在漫天的朝霞里,还是在落日的余辉中,人们经常看到李白和这位老人,坐在溪水边的大青石上饮酒吟诗。那朗朗的笑声,和飞瀑的喧哗声汇成一片,随溪水一起送到百里千里之外...... &#160; &#160;至今,许多游人一到黄山,总爱顺着淙淙的溪水,去追寻李白的游踪。 &#160; &#160;看见了吗?过虎头岩,在鸣弦泉下,有一块刻着&醉石&二字的巨石,传说,当年李白和老人就在这里欣赏山景,饮酒吟诗。他们经常用旁边的泉水来洗酒杯,所以这泉就叫&洗杯泉&。 江郎才尽 &#160; &#160;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 &#160; &#160;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身的努力,青年时代的江淹就已写得一手好文章。后来,江淹的才名传到了南朝宋建平王刘景素那里。刘景素很欣赏江淹的才华,于是便给江淹写信,希望江淹能够做他的属僚。及后江淹去拜访刘景素,二人谈得十分投机。不久,刘景素就提拔江淹做了南兖州的官。没想到此时有个叫郭彦文的县令犯了罪,为了开脱罪责,竟诬告江淹接受过他的贿赂,江郭二人一起被抓到州府的监狱中。 &#160; &#160;江淹自问心中无愧,于是便在狱中给刘景素写了一封辞情恳切的长信,信中慷慨陈词,抒发内心委屈之情,实在是一篇精美绝伦的好文章。刘景素看了这封信后,十分感动,便立刻派人把江淹从狱中放了出来。出狱后,江淹又考中了南徐州的第一名秀才,从此才子江淹的名气就更大了。 &#160; &#160;后萧道成灭宋立齐,请江淹做史官,专责编写历史。有一次,襄阳发掘出一座古墓,并出土了一面玉镜和一些竹简。竹简上刻着的古体字谁也看不懂,人们于是便把竹简拿给江淹看,江淹一看就认出竹简上写的是周宣王时候的事情。从此,江淹的名气广传。到萧衍建立梁朝以后,拜江淹为光禄大夫,即皇帝的高级顾问,后又被封为醴陵侯,并赐封地。 &#160; &#160;江淹当了大官以后,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再也不愿意动笔写文章了。时间一长,才思减退,有时勉强写出一点东西,但人们读了以后感到十分乏味。因此,人们都很惋惜地说:「江郎才尽了。」梅妻鹤子  林逋晚年隐居在杭州西湖小孤山。在山上种了三百六十五棵梅树。平日除草,施肥,辛勤劳作。待到梅子熟时,就有成群小贩前来买他的梅子。他卖梅子不是按斤论两而是根据每树梅子多少毛判判,估价公道。所以商贩们都喜欢买他的梅子,他还准备三百六十五个竹筒,把每棵树卖下的钱分另装入竹筒里编上号。不管有客人、无客人或是客人多、客人少。一天用一竹筒梅子的钱过生活,绝不多用一文。  他还养了两只白鹤。客人来了,先生就打个忽哨,白鹤立刻飞来,立在先生跟前。他把钱和纸条装在一只袋里,挂到白鹤颈上,让白鹤飞往市里买鱼肉酒菜。那些商贩见白鹤飞来,知道先生来了客人,就按纸条所开货物收钱付货,交白鹤带回。铁观音的传说在安溪西坪瓯村,有一个美丽的仙湖,湖畔山崖上生长着一种奇异的兰花,有一位摘茶采花的小女孩为了采到一枝奇异的兰花,她掉下了百丈险崖......,从此,这里长出的茶叶都带有兰花香韵,当地百姓为了感念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就把这种茶命名为&铁观音&,&铁&谐音于&茶&,&观音&象征美丽。这个传说也便成了茶乡人永远唱不完的一首赞歌!赵州桥的传说 &#160; &#160;古时候的赵州,就是现在河北的赵县。赵州有两座石桥,一座在城南,一座在城西。城南的大石桥,看去象长虹架在河上,壮丽雄伟。民间传说,这座大石桥是鲁班修的;城西的小石桥,看去象浮游在水面上的一条小白龙,活灵活现,传说这座小石桥是鲁班的妹妹鲁姜修的。这两座桥修得可好啦!舞台上演《小放牛》,还有这样的唱词:&赵州石桥鲁班爷爷修,玉石的栏杆圣人留,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轧了一道沟。&这里就唱到了鲁班修赵州桥的传说。
&#160; &#160;相传,鲁班和他的妹妹周游天下,走到赵州,一条白茫茫的洨河拦住了去路。河边上推车的,担担的,卖葱的,卖蒜的,骑马赶考的,拉驴赶会的,闹闹攘攘,争着过河进城。河里只有两只小船摆来摆去,半天也过不了几个人。鲁班看了,就问:&你们怎么不在河上修座桥呢?&人们都说:&这河又宽、水又深、浪又急,谁敢修呀,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样的能工巧匠!&鲁班听了心里一动,和妹妹鲁姜商量好,要为来往的行人修两座桥。 &#160; &#160;鲁班对妹妹说:&咱先修大石桥后修小石桥吧!& &#160; &#160;鲁姜说:&行!& &#160; &#160;鲁班说;&修桥是苦差事,你可别怕吃苦啊!& &#160; &#160;鲁姜说:&不怕!&
&#160; &#160;鲁班说:&不怕就好。你心又笨,手又拙,再怕吃苦就麻烦了。& 这一句话把鲁姜惹得不高兴了。她不服气地说:&你甭直嫌我心笨手拙,今个儿,咱俩分开修,你修大的,我修小的,和你赛一赛,看谁修得快,修得好。& &#160; &#160;鲁班说:&好,赛吧!啥时动工,啥时修完?& &#160; &#160;鲁姜说:&天黑出星星动工,鸡叫天明收工。&一言为定,兄妹分头准备。 &#160; &#160;鲁班不慌不忙溜溜达达往西向山里走去了。鲁姜到了城西,急急忙忙就动手。她一边修一边想:甭忙,非把你拉下不可。果然,三更没过,就把小石桥修好了。随后她悄悄地跑到城南,看看她哥哥修到什么样子了。来到城南一看,河上连个桥影儿也没有。鲁班也不在河边。她心想哥哥这回输定了。可扭头一看,西边太行山上,一个人赶着一群绵羊,蹦蹦窜窜地往山下来了。等走近了一看,原来赶羊的是她哥。 哪是赶的羊群呀,分明赶来的是一块块象雪花一样白、象玉石一样光润的石头,这些石头来到河边,一眨眼的功夫就变成了加工好的各种石料。有正方形的桥基石,长方形的桥面石,月牙形的拱圈石,还有漂亮的栏板。美丽的望柱,凡桥上用的,应有尽有。鲁姜一看心里一惊,这么好的石头造起桥来该有多结实呀!相比之下,自己造的那个不行,需要赶紧想法补救。重修来不及了,就在雕刻上下功夫盖过他吧!她悄悄地回到城西动起手来,在栏杆上刻了盘古开天、大禹治水,又刻了牛郎织女、丹凤朝阳。什么珍禽异兽、奇花异草,都刻得象真的一样。刻得鸟儿展翅能飞,刻得花儿香味扑鼻。她自己瞅着这精美的雕刻满意了,就又跑到城南去偷看鲁班。乍一看呀,不惊叫了一声。天上的长虹,怎么落到了河上?定神再仔细一瞅,原来哥哥把桥造好了,只差安好桥头上最后的一根望柱。她伯哥哥打赌赢了,就跟哥哥开了个玩笑。她闪身蹲在柳棵子后面,捏住嗓子伸着脖,&咕咕哏--&学了一声鸡叫。她这一叫,引得附近老百姓家里的鸡也都叫了起来。鲁班听见鸡叫,赶忙把最后一根望柱往桥上一安,桥也算修成了。 &#160; &#160;这两座桥,一大一小,都很精美。鲁班的大石桥,气势雄伟,坚固耐用;鲁姜修的小石桥,精巧玲瑰,秀丽喜人。 赵州一夜修起了两座桥,第二天就轰动了附近的州衙府县。人人看了,人人赞美。能工巧匠来这里学手艺,巧手姑娘来这里描花样。每天来参观的人,象流水一样。这件奇事很快就传到了蓬菜仙岛仙人张果老的耳朵里。张果老不信,他想鲁班哪有这么大的本领!使邀了柴王爷一块要去看个究竟。张果老骑着一头小黑毛驴,柴王爷推着一个独轮小推车,两人来到赵州大石桥,恰巧遇见鲁班正在桥头上站着,望着过往的行人笑哩!张果老问鲁班:&这桥是你修的吗?&鲁班说:&是呀,有什么不好吗?&张果老指了指小黑驴和柴王爷的独轮小推车说:&我们过桥,它经得住吗?&鲁班膘了他俩一眼,说:&大骡于大马,金车银辇都过得去,你们这小驴破车还过不去吗?&张果老一听,觉得他口气太大了,便施用法术聚来了太阳和月亮,放在驴背上的褡裢里,左边装上太阳,右边装上月亮。柴王爷也施用法术,聚来五岳名山,装在了车上。两人微微一笑,推车赶驴上桥。刚一上桥,眼瞅着大桥一忽悠。鲁班急忙跳到桥下,举起右手托住了桥身,保住了大桥。 &#160; 两人过去了,张果老回头瞅了瞅大桥对柴王爷说:&不怪人称赞,鲁班修的这桥真是天下无双。&柴王爷连连点头称是,并对着才回到桥头上来的鲁班,伸出了大拇指,鲁班瞅着他俩的背影,心里说:&这俩人不简单啦!& &#160; &#160;现在,赵州石桥桥面上,还留着张果老骑驴踩的蹄印和柴王推车轧的一道沟。到赵州石桥去的人,都可以看到,桥下面原来还留有鲁班爷托桥的一只大手印,现在看不清了。 &#160; &#160;(附记:据史料载,赵州桥是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建造的。)孟姜女的传说 &#160; &#160;相传在秦朝的时候,有一户姓孟的人家,种了一棵瓜,瓜秧顺着墙爬到姜家结了瓜。瓜熟了,一瓜跨两院得分啊!打开一看,里面有个又白又胖的小姑娘,于是就给她起了个名字叫孟姜女。孟姜女长大成人,方圆十里、八里的老乡亲,谁都知道她是个人好、活好、聪明伶俐,又能弹琴、作诗、写文章的好闺女。老俩口更是把她当成掌上明珠。 &#160; &#160;这时候,秦始皇开始到处抓伕修长城。有一个叫范喜良的公子,是个书生,吓得从家里跑了出来。他跑得口干舌燥,刚想歇脚,找点水喝,忽听见一阵人喊马叫和咚咚的乱跑声。原来这里也正在抓人哩!他来不及跑了,就跳过了旁边一堵垣墙。原来这垣墙里是孟家的后花园。这功夫,恰巧赶上孟姜女跟着丫环出来逛花园。孟姜女冷不丁地看见丝瓜架下藏着一个人,她和丫环刚喊,范喜良就赶忙钻了出来,上前打躬施礼哀告说:&小姐,小姐,别喊,别喊,我是逃难的,快救我一命吧!&  孟姜女一看,&范喜良是个白面书生模样,长得挺俊秀,就和丫环回去报告员外去了。老员外在后花园盘问范喜良的家乡住处,姓甚名谁,何以跳墙入院。范喜良一五一十地作了口答。员外见他挺老实,知书达礼、就答应把他暂时藏在家中。 范喜良在孟家藏了些日子,老俩口见他一表人材,举止大方,就商量着招他为婿。跟女儿一商量,女儿也同意。给范喜良一提,范公子也乐意,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 &#160; &#160;那年月,兵慌马乱,三天两头抓民要夫,定了的亲事,谁家也不总撂着。老俩口一商量,择了个吉日良辰,请来了亲戚朋友。摆了两桌酒席,欢欢喜喜地闹了一天,俩人就拜堂成亲了。常言说:&人有旦夕祸福,天有不测风云&。小俩口成亲还不到三天,突然闯来了一伙衙役,没容分说,就生拉硬扯地把范公子给抓走了! &#160; &#160;这一去明明是凶多吉少,孟姜女成天哭啊,盼啊!可是眼巴巴地盼了一年,不光人没有盼到,信儿也没有盼来。盂姜女实实地放心不下,就一连几夜为丈夫赶做寒衣,要亲自去长城寻找丈夫。她爹妈看她那执拗的样子,拦也拦不住,就答应了。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行程,孟姜女一直奔正北走,穿过一道道的山、越过一道道的水。 &#160; &#160;孟姜女打整了行装,辞别了二老,踏上了寻失的行程。饿了,啃口凉饽饽;渴了,喝口凉水;累了,坐在路边歇歇脚儿。有一天,她问一位打柴的白发老伯伯:&这儿离长城还有多远?&老伯伯说:&在很远很远的地方是幽州,长城还在幽州的北面。&孟姜女心想:&就是长城远在天边,我也要走到天边找我的丈夫!& &#160; &#160;孟姜女刮着凤也走,下着雨也走。一天,她走到了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郊野外,天也黑了,人也乏了,就奔破庙去了。破庙挺大,只有半人深的荒草和龇牙咧嘴的神像。她孤零零的一个年轻女子,伯得不得了。可是她也顾不上这些了,找了个旮旯就睡了。夜里她梦见了正在桌前跟着丈夫学书,忽听一阵砸门声,闯进来一帮抓人的衙役。她一下惊醒了,原来是凤吹得破庙的门窗在响。她叹了口气,看看天色将明,又背起包裹上路了。
&#160; &#160;一天,她走得精疲力尽,又觉得浑身发冷。她刚想歇歇脚儿,咕咚一下子就昏倒了。她苏醒过来,才发觉自己是躺在老乡家的热炕头上。房东大娘给她擀汤下面,沏红糖姜水,她千恩万谢,感激不尽。她出了点汗,觉得身子轻了一点,就挣扎着起来继续赶路。房东大娘含着泪花拉着她说:&您大嫂,我知道您找丈夫心切,可您身上热得象火炭一样,我能忍心让您走吗!您大嫂,您再看看您那脚,都成了血疙瘩了,哪还是脚呀!&孟姜女一看自己的脚,可不是成了血疙瘩了。她在老大娘家又住了两天,病没好利索就又动身了。老大娘一边掉泪,一边嘴里念道:&这是多好的媳妇呀!老天爷呀,你行行好,让天下的夫妻团聚吧!&孟姜女终于到了修长城的地方。她打问修长城的民工:您知道范喜良在哪里吗?打问一个,人家说不知道。再打问一个,人家摇摇头,她不知打向了多少人;才打听到了邻村修长城的民工。邻村的民工热情地领着她找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民工。
&#160; &#160;孟姜女问:&各位大哥,你们是和范喜良一块修长城的吗?&  大伙说:&是!&   &范喜良呢&大伙你瞅瞅我,我瞅瞅你。含着泪花谁也不吭声。盂姜女一见这情景,嗡的一声,头发根一乍。她瞪大眼睛急追问:&俺丈夫范喜良呢?&大伙见瞒不过,吞吞吐吐地说:&范喜良上个月就--就--累累-累饿而死了!&  &尸首呢?&  &大伙说:&死的人太多,埋不过来,监工的都叫填到长城里头了!& &#160;  大伙话音未落,孟姜女手拍着长城,就失声痛哭起来。她哭哇,哭哇。只哭得成千上万的民工,个个低头掉泪,只哭得日月无光,天昏地暗,只哭得秋风悲号,海水扬波。正哭,忽然&哗啦啦&一声巨响,长城象天崩地裂似地一下倒塌了一大段,露出了一堆堆人骨头。那么多的自骨,哪一个是自己的丈夫呢?她忽地记起了小时听母亲讲过的故事:亲人的骨头能渗进亲人的鲜血。她咬破中指,滴血认尸。她又仔细辨认破烂的衣扣,认出了丈夫的尸骨。盂姜女守着丈关的尸骨,哭得死去活。 &#160; &#160;正哭着,秦始皇带着大队人马,巡察边墙,从这里路过。 &#160; &#160;秦始皇听说孟姜女哭倒了城墙,立刻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他率领三军来到角山之下,要亲自处置孟姜女。可是他一见孟姜女年轻漂亮,眉清目秀,如花似玉,就要霸占孟姜女。孟姜女哪里肯依呢!秦始皇派了几个老婆婆去劝说,又派中书令赵高带着凤冠霞帔去劝说,盖姜女死也不从。最后,秦始皇亲自出面。孟姜女一见秦始皇,恨不得一头撞死在这个无道的暴君面。但她转念一想,丈夫的怨仇未报,黎民的怨仇没伸,怎能白白地死去呢!她强忍着愤怒听秦始皇胡言乱语。秦始皇见她不吭声,以为她是愿意了,就更加眉飞色舞地说上劲了:&你开口吧!只要依从了我,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金山银山都行!&  孟姜女说:&金山银山我不要,要我依从,只要你答应三件事!&  秦始皇说:&慢说三件,就是三十件也依你。你说,这头一件!&   孟姜女说:&头一件,得给我丈夫立碑、修坟,用檀木棺椁装。&   秦始皇一听说:&好说,好说,应你这一件。快说第二件!&  &这第二件,要你给我丈夫披麻戴孝,打幡抱罐,跟在灵车后面,率领着文武百官哭着送葬。& 、 &#160; &#160;秦始皇一听,这怎么能行!我堂堂一个皇帝,岂能给一个小民送葬呀!&这件不行,你说第三件吧!&  盂姜女说:&第二件不行,就没有第三件!&  秦始皇一看这架式,不答应吧,眼看着到嘴的肥肉摸不着吃;答应吧,岂不让天下的人耻笑。又一想:管它耻笑不耻笑,再说谁敢耻笑我,就宰了他。想到这儿他说:&好!我答应你第二 件。快说第三件吧!&   孟姜女说:&第三件,我要逛三天大海。&  秦始皇说:&这个容易!好,这三件都依你!&  秦始皇立刻派人给范喜良立碑、修坟,采购棺椁,准备孝服和招魄的白幡。出殡那天,范喜良的灵车在前,秦始皇紧跟在后,披着麻,戴着孝,真当了孝子了。赶到发丧完了,孟姜女跟秦始皇说:&咱们游海去吧,游完好成亲。&秦始皇可真乐坏了。正美得不知如何是好,忽听&扑通&一声,孟姜女纵身跳海了! &#160; &#160;秦始皇一见急了:&决,快,赶快给我下海打捞。&  打捞的人刚一下海,大海就哗--哗--地掀起了滔天大浪。打捞的人见势不妙,急忙上船。这大浪怎么来得这么巧呢?,原来,龙王爷和龙女都同情孟姜女,一见她跳海, 就赶紧把她接到龙宫。随后,命令虾兵蟹将,掀起了狂风巨浪。秦始皇幸亏逃得快,要不就被卷到大海里去了。
&#160;月老月下老人簡稱「月老」,是婚姻之神。典出《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唐朝韋固年少未娶,某日夜宿宋城,在旅店遇一老人,靠著一口布袋,坐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麼。韋固問老人家在翻查什麼 ? 老人答到﹕「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 ? 老人說﹕「袋內都是紅繩,用來系住夫婦之足。鬗頃臚妙a,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此繩一系,便定終身。」----這就是流傳千人的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來歷。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書查看,笑著對他說﹕「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頭賣菜的老太婆的三歲女兒。」韋固一聽勃然大怒,悻悻返回店中。十年之後,韋固因立軍功迎娶相州參軍的女兒,韋固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月下老人提及的三歲小女。韋固見天意不可違,真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宋城的縣宰知道這件事後,把那間客棧定名為「定婚店」。牽紅線的老人,從此稱為「月下老人」。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嫦娥嫦娥是帝嚳的女兒,也稱姮娥。美貌非凡。后羿的妻子,相傳后羿是堯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覽冥訓》中說,后羿從西王母處請來不死之藥,嫦娥偷吃了這顆靈藥,成仙了,身不由主飄飄然地飛往月宮之中,在那荒蕪的月宮之中度著無邊的寂寞歲月。 嫦娥飛升月宮後,住在淒清冷漠的廣寒宮內,思念著后羿,她的心境和生活令不少文人騷客感慨,遐想。其中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嫦娥》詩深刻表現了她的寂寞和悔恨﹕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察看原图 发送到手机吳剛神話傳說中吳剛學仙有過,遭天帝懲罰到月宮砍伐桂樹,其樹隨砍隨合,所以必須不斷砍伐。《山海經》中,吳剛又叫吳權,是西河人。炎帝之孫伯陵,趁吳剛離家三年學仙道,和吳剛的妻子私通,還生了三個兒子,還生了三個兒子,吳剛一怒之下殺了伯陵,因此惹怒太陽神炎帝,把吳剛發配到月亮,命令他砍伐不死之樹 - 月桂。月桂高達五百丈,隨砍即合,炎帝就是利用這種永無休止的勞動為對吳剛的懲罰。而吳剛的妻子對丈夫的遭遇亦感到內疚,命她的三個兒子飛上月亮,陪伴吳剛,一蚥雃芋 一位蟾蜍 一位兔
娥皇女英传说聪明美丽的娥皇和女英,是上古时部落酋长尧帝的两个女儿。尧帝晚年,想物色一个满意的继承人。他看到舜是个德才超群的大贤人,于是,就把帝位传给了舜,并让娥皇和女英作了舜的妻子。娥皇封为后,女英封为妃。舜不负尧的信任,让禹治洪水,使人民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娥皇、女英也鼎力协助舜为百姓做好事。舜帝晚年时,九嶷山一带发生战乱,舜想到那里视察一下实情。舜把这想法告诉娥皇、女英,两位夫人想到舜年老体衰,争着要和舜一块去。舜考虑到山高林密,道路曲折,于是,只带了几个随从,悄悄地离去。娥皇、女英知道舜已走的消息,立即起程。追到扬子江边遇到了大风,一位渔夫把她们送上洞庭山,后来,她俩得知舜帝已死,埋在九嶷山下,便天天扶竹向九嶷山方向泣望,把这里的竹子染得泪迹斑斑。后来,她俩投湘水而亡,成了湘水之神。 岱宗坊相传,当年碧霞元君为了占泰山,用各种方法,战胜了很多对手。碧霞元君终于独占了这块宝地,成了一山之主。虽说如此,碧霞元君贪得无厌的野心并未停止。她依仗自己父亲——玉皇大帝的权势,不断将管辖 范围向四周扩张。这样,便引起了各方神仙的不安和愤慨,大家纷纷到掌管封神大权的姜子牙那里去告状。
&#160; &#160;一天,姜子牙带着封神榜来到泰山,给碧霞元君划定管辖范围:从泰山极顶算起,四周各管五十里。碧霞元君嫌管的地面小,当场就和姜子牙哭闹起来。
&#160; &#160;姜子牙不气不火劝道:“元君,你若嫌地面小,咱们可以再作商嘛!”
&#160; “怎么商量法?”碧霞元君问。
&#160; &#160;姜子牙成竹在胸,不慌不忙地说:“你可找件东西来,往山下扔;东西落到哪里,你就管到哪里,你看行不行?”
&#160; &#160;碧霞元君心想:就凭我的本领和力气,扔个百儿八十里的没问题!便答应说:“好,就这样办!不过,咱可要说话算数,谁也不许反嘴呀!”
&#160; &#160;“一言为定,决不反嘴!姜子牙一本正经,十分认真地说。
&#160; &#160;这时,碧霞元君躬腰拣起块碗口大的石块抬手就要往下扔,姜子牙急忙拦住,说:“慢!石头遍地都有,你把它扔下山去咋能找得到?就算找到了,别家神仙们不承认也不好办啊!依我看,还是扔件别人都无有的东西最好。”
&#160; &#160;碧霞元君也觉得这话有理,但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东西,喃喃自话道:“这可叫我扔什么东西好呢?”
&#160; &#160;姜子牙慢吞吞地启示道:“依我看,你穿的这绣花鞋别人都无有。你将它扔出去,既好寻找,别人也不敢不认帐!”
&#160; &#160;碧霞元君听了,心中高兴:“对,我把一只绣鞋扔下山,一只拿在手中,谁敢不认帐?!”于是便脱下一只绣鞋,用上全身气力朝山下扔去。
&#160; &#160;姜子牙和碧霞元君一齐在现在的岱宗坊地方,找到了扔下的那只绣鞋。只见那只绣花鞋头朝下地插在地上,形似一座小小的坊门。他们一算里程,从这地方到极顶,只不过二十来里。这时,碧霞元君才知中了姜子牙的计,但又不好反嘴,只好默认了。
&#160; &#160;后来,人们便在这里建起了一座坊门,取名岱宗坊,成了登泰山的起点。木匠捉弄富人 &#160; 木匠尼玛和一个富人门对门。富人经常欺负木匠。一天,木匠为了报复,悄悄把富人家的大门砸坏了。富人没看见是谁砸的,只好叫木匠来重新做一扇大门。木匠说:“做大门需要好木料。”富人拿出一堆木料,刚刚够做一扇门。   富人整天在家里算帐。木匠进来问:“门做好了,还要做什么?”富人以为还有剩余的木料,说:“做一扇窗户”。木匠把刚打好的门拆掉,做了一扇窗户,然后去问富人还要做什么,富人以为还有剩余的木料,说:“再做一个锅盖。”木匠把窗户拆了,做了一个锅盖。又去问富人还要做什么,富人说:“再做一个砂壶盖。”木匠把锅盖拆了,做了一个砂壶盖。最后,富人问剩余的木料还够做什么,木匠说:“可以做一个鼻烟盖。”他把砂壶盖拆散,做了一个小小的鼻烟筒盖。   一天,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木匠拿着鼻烟壶盖对富人说:“木料全部用完了,我们是好邻居,工钱我就不要了。”富人咧开大嘴笑着说:“我今后会考虑给你工钱的。你真是个好木匠,没有浪费一点木料。现在,你把大门、窗户、锅盖、砂壶盖、鼻烟盖全部交给我的管家吧。”木匠好象十分惊讶,“主人啊,你说什么,我用那些木料做好了门,问你还要做什么,你说做一扇窗户,但没再给我木料,我只好把门拆了做窗户,然后又把窗户拆了做锅盖;把锅盖拆了做砂壶盖;把砂壶盖拆了做鼻烟盖。瞧,鼻烟盖在这里。”木匠说完,把小小的鼻烟盖交给了富人。 够吗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醴陵市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