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单一市场数字化单一市场

数字化生存_百度百科
关闭特色百科用户权威合作手机百科
收藏 查看&数字化生存
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使人的生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并由此带来一种全新的生存方式。数字化生存(Being Digital),最初是由美国学者在其 1996年出版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提出的,按照他的解释,人类生存于一个虚拟的、数字化的生存活动空间,在这个空间里人们应用数字技术(信息技术)从事信息传播、交流、学习、工作等活动,这便是数字化生存。作&&&&者Negroponte译&&&&者胡泳定&&&&价16.80出版社海南出版社出版时间1997
《数字化生存》作者为尼葛洛庞帝,由胡泳等译,海南出版社1997出版。本书可以说是二十世纪及理念发展的圣经,此书的流行和传播对上个世纪信息时代的启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趋势和应用、巨大的价值和数字时代的宏伟蓝图,阐明了信息技术、互联网对时代和人们生活的影响和价值。作者尼葛洛庞帝成为了信息技术投资和趋势分析领域的教父,他的知名度大幅提高并且因此带来的无形价值不可估量。 (Negroponte)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及媒体实验室的创办人,同时也是《连线》杂志的专栏作家。西方媒体推崇他为电脑和传播科技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大师之一, 1996年7月被《时代》周刊列为当代最重要的未来学家之一。本书描绘了数字科技为我们的生活、工作、教育和娱乐带来的各种冲击和其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是跨入数字化新世界的最佳指南。英文版曾高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信息的DNA”正在迅速取代原子而成为人类生活中的基本交换物。尼葛洛庞帝向我们展示出这一变化的巨大影响。电视机与计算机屏幕的差别变得只是大小不同而已。从前所说的“大众”传媒正演变成个人化的双向交流。信息不再被“推给”消费者,相反,人们或他们的数字将把他们所需要的信息“拿过来”并参与到创造它们的活动中。
信息技术的革命将把受制于键盘和显示器的计算机解放出来,使之成为我们能够与之交谈,与之一道旅行,能够抚摸甚至能够穿戴的对象。这些发展将变革我们的学习方式、工作方式、娱乐方式—一句话,我们的生活方式。犀利的见解使成为wried杂志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数字化生存》一书充满这种洞见,是我们每个人的必读之书。
数字化生存是一种社会生存状态,即以数字化形式显现的存在状态;是一种生存的方式,即应用数字技术,在数字空间工作、生活和学习的全新生存方式,是在数字化环境中所发生的行为的总合及其体验和感受。(1)分散权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数字世界逐渐摆脱传统的中央集权的生活观念,实现去中心化,达到权利分散。
(2)全球化:当经济越来越全球化、互联网络也不断壮大时,数字化办公室将超越国界,不受地域、时间、空间的限制。
(3)追求和谐:一种前所未见的共同语诞生了,人们因此跨越国界,互相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每个人都有机会从许多不同的角度来分析。
(4)赋予权力:数字世界的主体是年轻的公民,在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将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数字化生存是现代社会中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生存方式。在数字化生存环境中,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都呈现出全新的面貌。如,生产力要素的数字化渗透、生产关系的数字化重构、经济活动走向全面数字化,使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被打上了浓重的数字化烙印 ,人们通过数字政务、数字商务等活动体现出全新的数字化政治和经济;通过网络学习、网聊、网络游戏、网络购物、网络就医等刻画出异样的学习、交往、生活方式。这种方式是对现实生存的模拟,更是对现实生存的延伸与超越。
数字化生存体现一种全新的社会生存状态。当今正在形成的互联网文化,是一种渗透到全球平民生存领域方方面面的文化形态,它将给人们带来另类的生存体验。在互联网另类生存空间中人们可寻找和体验到各种超越现实空间拘囿的生存状态:
(1)体验虚拟生存状态:超越现实,实现自我;
(2)感受网络人际交流的魅力:实话实说,重在过程;
(3)体会虚拟社区的逼真:另类自我,真实呈现;
(4)尝试新型的情感交流与体验:摈弃物质属性,重新学会爱人;
(5)领略网络语言千姿百态:另类语言表达,另类存在体验。1.提供更多的自由和发展的时间。数字、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 它的广泛应用使社会生产效率普遍提高, 生产效率的提高使得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 这意味着人们将获得更多的自由时间。从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中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和文化产业的迅速发展可以看出, 人们正在用更多的金钱和精力开发着时间资源, 从多方面发展自己。
2.满足自身发展的物质和精神资源的需求。随着数字、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地建立跨地域、跨文化、跨社会制度的新型社会网络空间关系, 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将以更快捷、更普遍的方式联系, 各种资源将以更加高效的形式重新配置, 人们将以更低的成本在网络空间获取用于自身全面发展的物质资源和精神资源。数字化和网络化不仅能更快捷地满足人的基本需要, 还可以丰富人的需要, 并使人产生新的需要。
3.培养人的个性和创新能力, 更新观念。数字化创造了一个虚拟空间, 它将时间转换成人类发展的空间, 形成一种创造性的时空结构。在虚拟时空中人的发展立足于主体自身的现有条件和数字化平台, 立足于全球性的对现实性与虚拟性相互作用认识的深度与广度, 一方面以现实实践为前提和基础依存于现实世界, 另一方面又使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互动发展, 使人类实践活动不断超越现实社会空间向虚拟空间发展, 这就为人们提供了重新进行自我塑造和多样性发展的空间。同时虚拟空间人的个性、主体性得到张扬, 普通人的地位, 其自我意识、自由意志的表达得到提升。数字化发展速度快、更新周期短、开放程度高等特点将推动人们形成新思想和新观念, 而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意识、平权意识、全球意识等现代意识。数字化、网络化的多元知识功能则有利于培养社会主体健全的人格和独立的精神, 形成新的伦理精神和道德观念, 有利于培植当代社会所需要的开放、创新、奉献、共享等新意识、新观念。1.网络文化对人的发展的挑战。首先, 由于网络文化是在一个前所未有的网络时空中发生, 又是以一种全新的界面出现在人们面前, 因此不可避免地对传统文化范式产生剧烈的冲击。其次, 网络文化改变着人类的文化认同和传统伦理观念。比如当今普遍讨论的网恋、网婚等现象, 人们对此就有许多不同甚至相反的看法和观点, 还有人从一开始“ 反对” 到后来表示“理解”、“认可” , 而赞成者、反对者或“ 态度变化者” 似乎都有充足的理由。不管如何, 它所折射出来的却是网络文化对人类传统文化与伦理观念的冲击与影响, 其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影响将是广泛而深刻的。更为值得注意的是, 网络文化对民族文化与健康人格的影响和挑战。有着不同背景文化之间的碰撞以及它们在“ 网络空间” 中简单化、个体化的交流与融合, 给人的发展的民族特质带来的影响是明显的, 人们一方面生活在现实的本国度的经验世界里, 秉承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底蕴, 人格中最深厚的部分凝结并透露着民族特色, 另一方面在网络中又深受异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和影响, 不同文化非线形的全方位接触与碰撞, 可能给民族国家的安全造成不利影响, 也可能使个人的精神世界、价值追求发生扭曲。
2.数字依赖、网络成瘾对人的发展的制约。随着人们在使用数字、网络技术中得到的好处与快感的增多, 一些人慢慢形成了数字依赖和网络沉迷, 以致于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一离开数码学习机、电子词典、电脑等, 就无法工作、学习, 就感到生活索然寡味。特别是“ 网络成瘾者”对网络的强烈依赖与沉迷及其产生的一系列后果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并严重影响和制约人的健康、全面发展。“ 网络成瘾者” 对网络的强烈依恋, 致使他们的注意和兴趣单一, 工作、学习的热情与动力减弱, 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同时,“ 网络成瘾者”与网友关系密切, 而对自己身边的人甚至包括亲人则比较冷漠, 他们有困惑不向家人和朋友表露, 而是在网上倾吐, 致使人际交往范围变窄。他们希望得到较高的社会赞许, 但在现实生活的社会交往中却遇到困难, 从而产生社交焦虑。这些后果都将制约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1]。互联网对印刷媒介的冲击
一种新媒介的出现, 必然会使受众的信息接收渠道和可支配时间得以重新划分, 也必然导致传播媒介市场的重新划分。由于网络传媒的诸多优势, 传统的印刷媒介不可避免受到了影响。一些报刊在网络化的风潮下已停出印刷版。互联网对传统印刷媒介构成的强劲的冲击,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读者分流。对许多人来说, 网上阅读和以往的读报完全不同, 能带来一种全新的感受。你只需键入关键词, 然后鼠标轻轻一点, 你所感兴趣的事件就会立即呈现在面前, 节省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方便又快捷, 适应了现代社会人们对信息的需求。( 2) 发行量下降。报纸发行量的大小是衡量其实力的标准之一。计算机的普及和通信费用的降低, 使网络媒体的成本越来越低。在美国, 每月只需交付19 美元就可以无限制地上网, 在我国, 电信资费的不断下调也在使上网费用逐步下降。对于报纸来说, 由于多了印刷和发行两个渠道, 成本显然高于网络传媒。( 3) 广告份额减少。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五光十色的多维立体广告蜂拥辐射到全球各个角落。与传统媒体不同, 网络广告在策划与设计方面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网络互动广告由于其位置引人注目( 一般在页面的最上方) 而被商家普遍重视, 如果制成动画, 广告的趣味性、说服力更会明显增强。在网上可以虚拟尝试体验产品的性能, 想购买则可以马上通过网络采取行动。( 4) 报纸的权威受到影响。人们如果想在报纸上发表自己的看法, 就得通过读者来信的方式或打电话到编辑部, 费时费力且不一定有结果, 而网络媒体的出现大大改变了这一局面。事实上, 每个人都有对某一事件发表评论或提出看法的权利, 在网络媒体上人们可以自由地行使话语权, 报纸的权威性受到挑战,把关人的影响减小。
报纸如何实现数字化生存
面对网络媒体的强劲冲击, 人们不禁要问, 传统的印刷报纸果真要成为网络时代的牺牲品——信息高速公路上的恐龙吗?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在近二三十年内, 印刷报纸还将或多或少地以目前的形式存在。这主要是因为: 其一, 报纸体积小, 分量轻, 便于携带、阅读、查阅, 容易保存, 人们可以随时在街头报摊买到, 随时阅读, 这样的方便性、随意性目前的网络媒体尚不具备。其二, 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和地域的限制, 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地区和家庭不具备上网的条件, 传统的报纸仍然是他们接收信息的主要渠道。其三, 受阅读习惯的影响及人们对精美版面的依恋, 报纸不可能在短期内消亡[2]。
既然报纸目前还有其生存的理由, 那么该如何走出一条全新的报业发展之路呢?
(1)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所谓媒体,即是专业人员从事新闻及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通过某种传播形态或传播平台将内容产品传播(销售)出去,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机构。说到底,报社的最主要角色是内容生产者和内容提供者。采编业务是报业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在过去的长期发展中,报业集团均建立了各自的专业化采编队伍,并积累了丰富的信息采集、加工的经验,这成为集团转型为信息供应商的基础。在数字时代,报社的角色则成为 “数字内容提供者”,其内容产品可以通过多种媒介和渠道(如光盘、互联网、广电网、电信网)进行传播及销售,而受众则可以通过多种终端(如计算机、数字电视机、数字收音机、eBook阅读器、PDA、手机等)进行接受和消费。在数字时代,报纸媒体内容生产者的本质并未改变,关键报纸自身是否具有川剧中 “变脸 ”的能力,根据传播格局和媒介市场此消彼长的变化,以不同的内容产品形态(当然也包括纸质媒介印刷形态)产生效益。
(2)掌握先进的技术。“渠道为先,内容为王”。随着传播渠道和终端的多样化,数字内容产业将继续以一路高歌猛进的势头,不断扩大市场,取得良好收益,这就是大趋势。数字技术改变了以往报纸仅提供单一媒体信息及产品的能力。因此,在数字时代,报社尤其是报业集团需要不断用先进的技术装备自己,从而提高报道时效性、扩大读者覆盖面、开拓新的经营领域、保持和提升自己的传播影响力。
在传统报媒的数字化转型,需掌握先进的技术中不能不提的是数据库。因为数据库建设是数字化营销技术基础。这是 20世纪 90年代在西方兴起的一种方兴未艾的企业营销形式,着重于给企业顾客提供全方位持续的服务,从而和市场建立长期稳定的关系。而数据库建设,正是企业顾客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企业营销的关键是争取和留住顾客,满足消费者个性化的需求,和顾客建立互相信任的稳定的双向沟通的互动关系。因此,建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运营体系、追求顾客终身价值,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充分建设和利用强大的客户数据库系统支持,已经成为当前众多国际大企业新的战略发展方向。
报业数据库的建设,这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全面管理角度看,所涉及的子系统繁多,不仅要涵盖新闻资源、读者资源和广告客户资源等生产、经营子系统,还要包括财务、人力资源、业绩考评等管理子系统,而其中最关键的两个子系统就是新闻资源数据库和读者资源数据库。互联网等新技术为报业扩充读者数据库的规模和功能、增强与读者互动提供了有效途径,目前各报社的网站在这方面的功能还运远没有开发出来。
(3)构建新的经营战略。近几年,在报业数字化转型的经营战略层面,“蓝海战略 ”和“长尾理论 ”备受关注。这一方面是因为报业管理者们已经意识到,传统的报纸市场上存在着来自新老媒体和报业自身的激烈竞争,想要在这方面有所作为存在难度,不如借力数字化转型的春风,打造报业的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让报业更够更多的关注 “碎片化 ”语境下受众的不同的要求,从而开拓异质化的市场空间,为报业的发展提供潜在的可能。报业考虑 “蓝海战略 ”这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即整合在资源,打造新的产品和服务,实现从 “价值链 到“价值网 ”的转变。学者杨树弘支出应该实现传统传媒与数字产品等的多元品牌延伸,占领和拓展新的市场。一是要挖掘资源特质,延续传统传媒生命;二是要生产数字化产品,促进报刊等传统媒介在生产方式上的彻底转型;三是多品牌延伸,是传统传媒利用自身品牌优势,开辟更大的活动空间。数字化转型战略实现离不开信息化管理系统、网络新媒体、移动新媒体。
(4)创新管理体制。目前,我国报业集团的性质是:“事业性质,企业化管理”。即在归口上必须服从党和政府的领导,在管理中采取企业方法。每个报业集团都实行的是以党报为主导,下设不同的子报子刊,每种报刊都有自己的一套班子,从新闻的采写到出版、发行甚至广告业务也各自为政,自为一体。要实现传统报媒的数字化生存,需报社内部资源整合,应该通过部门整合撤并,对目前的媒介管理部门进行职能和责任重新规划,建立合署办公的新型管理部门,统一对新闻产品的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进行宏观管理,此外,还应该着眼于报业宏观管理体制的创新,对不同功能定位的报纸、报社实行区别化管理[3]。
新手上路我有疑问投诉建议参考资料 查看CCTV-世界电视日 电视沟通世界
走中国特色的广播电视数字化发展之路
央视国际 日 11:20
(编辑:周铁成来源:)中国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李广超&李&欣
&&&&来源:&&&&
&&&&&&字号
摘 要:媒介技术的变革正在引领一场阅读领域的数字化变革,对于传统出版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势在必得。通过对六家上市传统出版企业的研究可以发现,中国传统出版企业在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同时也存在着数字产品定位不明、盈利模式单一、参与国际化竞争不足、数字出版人才紧缺等问题。对六家上市出版企业的数字转型实践的研究,试图从他们的实践中总结问题和经验,探寻传统出版企业的转型之路。
关键词:数字阅读;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
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和变革,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甲骨文时期阅读龟甲,到后来竹简为载体的读简时代,再到后来纸张发明之后的读纸时代,直到现如今数字媒介产生之后的读屏时代。伴随着每一场媒介革命的到来,人们的阅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数字阅读地不断普及,数字出版逐渐成为出版企业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数字阅读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读者的认可程度得到了极大提高,数字阅读率不断上升。
如表1所示,国民对数字化阅读的认可度在不断升高,是数字化阅读方式解除率上升的主要原因;另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也是提高数字阅读率的重要推手。另外,在阅读过电子书后仍然购买纸质图书的人数是在逐年下降,这对传统出版来说不能不是一个巨大的危机。如表2所示,数字阅读的读者群以年轻人为主,即数字阅读人群呈现出年轻化的特征,这也意味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未来,民众对数字阅读的认可度也将更高。另一方面,纸质图书的出版销售面临严峻挑战。如北方传媒出版集团2013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7亿元,同比下降2.64%。而业绩下降主要是由于销售减少导致,从公司主营业务来看,其中发行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1.9%。所有业务的毛利率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0.94个百分点。这表明在数字化浪潮中,传统图书出版与发行受到严重挤压。
因此,不论是从外在的读者需求,还是企业自身发展需要,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广义的数字出版包括数字图书、数字报纸、数字音乐、网络游戏等的出版发行;狭义的数字出版是指以阅读为指向的数字图书出版。本文研究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其中所指的数字出版是以文本阅读为导向的狭义的数字出版。
中国传统出版企业数量较多,同时又各具特色,很难对其进行一一研究,即使对其一一研究也不能得出合理有效策略。因此,本文选取北方联合出版传媒集团(简称北方传媒)、湖北长江传媒集团、江苏凤凰传媒集团、时代出版、新华传媒、中南传媒六家出版企业为研究样本。选择以上六家出版企业,一是因为其均为传统的出版企业,符合研究对象的要求;二是其均为已经上市的出版企业,其经营状况的相关资料较为公开,便于研究;三是因为其作为上市出版企业,拥有强大的资金支持,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同时,能够站在行业的前沿,把握行业发展的动向,对他们的数字化转型实践的研究也就更有代表意义。
一、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现状
数字化浪潮汹涌而来,传统出版企业在经历了短暂的焦虑和无措之后,没有选择固步自封,而是选择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数字出版的到来,并身体力行地转变发展策略,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积极布局数字出版。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来说,数字出版并不是新鲜事物,但是缺乏成熟有效的经验,在实践层面还处于探索阶段。作为较早开展数字出版实践的出版企业,在数字转型方面,上市出版集团走在了很多传统出版企业的前面。通过对比他们彼此走过的路径、找出他们的相同或不同点,也就能对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窥探一二了。
1.加快优质图书内容数字化
对传统出版企业来说,将现有纸质图书通过数字加工制作数字图书是最为简单的方式之一。这样可以达到将现有内容资源的二次销售。在选择的六家上市出版企业中,将现有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加工均是较为基础的数字化策略。纸质图书数字化转换技术门槛较低、操作简单,对于一般出版企业来说均是相对较为容易可行的措施。凤凰传媒董事长陈海燕认为:“数字出版又极大地解放了内容生产力。因此,凤凰传媒发展的重点战略之一便是存量内容的数字化传播、复制。”[1]因此,将现有图书资源进行数字化转换,尤其是优质图书资源的数字化转换是传统出版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一步,也是最简单有效的一步。
2.打造数字出版产业链
数字出版对出版产业的冲击不仅体现在内容载体介质的改变,更体现在对出版流程和图书销售模式的改变即改变了传统的产业模式。在传统出版模式下,出版企业往往只是内容生产者,不承担图书的销售,即是单纯的内容提供商。而数字出版的到来,对传统销售渠道的冲击是致命的,传统实体书店纷纷关门即是明证。因此,销售渠道面临着重新的大洗牌,作为传统的内容提供商的出版企业也纷纷加入到销售渠道的争夺中。如表3所示,传统出版集团纷纷自建平台,既是内容提供商又是渠道销售商,试图打造一条自己掌握的数字出版产业链。
传统出版企业通过自建或与第三方技术上合作的模式,纷纷打造各种类型的数字平台,在生产内容的同时,也在试图掌握销售渠道,在数字出版竞争中掌握自己的命运。
3.探索数字出版技术与发展趋势
技术发展是引领此次出版业变革的重要因素,因此,掌握核心的技术或者发明更新更好的数字出版技术就能占领数字出版的先机,甚至引领数字出版的方向。
面对数字化冲击,传统出版企业主动出击,选择强强联合,与当地具有较强科研实力的高校开展合作,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开发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这对推动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具有显著作用。
4.联手移动运营商开展移动阅读
移动阅读是数字阅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由于移动运营商拥有大量手机用户,移动阅读读者数量庞大。作为拥有较大的内容资源优势的出版企业与移动运营商开展合作可以达到以内容换平台的目的,无形中拥有了大量读者。如北方传媒集团旗下辽宁少儿出版社与中国移动签订了手机阅读业务协议,通过手机、移动电子书和网络终端,提供电子书的自有增值业务。再如时代出版2010年6月与浙江移动合作开发手机阅读业务,双方以公司提供的作品在手机阅读平台上产生的信息费为基础进行结算,对公司授予浙江移动的作品按信息费收入分成。在与移动运营商合作过程中,大多是出版企业将电子图书投放在移动手机阅读基地,参与分成,从而盈利。通过这种形式,有些图书电子版的收入远超纸质图书的销售收入。
5.开发数字阅读终端
面对数字出版,以硬件生产为主的企业纷纷以电子阅读器投入数字出版的竞争,用终端掌握读者,从而在行业中拥有话语权。面对此种情形,部分传统出版企业也试水阅读器生产。如表5所示,在这六家企业中,只有长江传媒和新华传媒两家生产终端设备,而其中长江传媒的点读手机是数字教育终端,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电子阅读器。在投入市场之后,阅读终端的销售情况远低于预期效果,在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夹击下,几乎没有立足之地。
二、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六家上市出版企业转型实践的分析,不难发现,他们在转型实践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也为其他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过程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有益经验,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
1.数字产品定位不明
通过对六家上市出版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传统出版企业已经能够认识到数字出版的势在必行,也在采取措施进行数字化。但是,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对自身的数字产品大多缺乏明确的产品定位,只是沿袭传统出版内容和出版策略,或者是将现有内容资源的数字化加工。面对数字阅读读者,缺乏对读者阅读习惯和阅读倾向的调查分析,也就不能有明确的产品定位。另一方面,数字出版仍处于发展初期,出版企业没有形成自己的数字产品品牌,往往还是在借用传统出版业态下形成的品牌开展数字出版业务。
2.盈利模式单一
当下数字出版还处于探索阶段,虽然传统出版企业纷纷加入数字出版的大军,但是对于数字出版的商业模式还不明晰,盈利手段相对单一。出版集团虽然凭借自身强大的内容优势,可以与技术运营商开展合作,但技术运营商处于强势地位。在合作过程中,模式单一,内容出版单位提供纸质图书内容,但并没有参与图书的数字化过程,无法掌握数字出版的核心环节,也就丧失了对内容数字化的话语权。
3.数字产品国际竞争力低
在六家上市出版企业中,北方传媒旗下的辽宁科技出版社与美国数字出版商Actrace合作,将建筑设计类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并通过美方电子书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推广,2012年实现了200种电子图书“走出去”[5]。但是,整体数字出版行业中,国内企业参与国际数字出版竞争还略显不足:一是,参与企业少;二是,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产品少。这种“两少”造成了我国数字产品销售市场仅仅局限于国内。但这既是问题,另一方面也是机遇,说明我国出版企业的数字出版业务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4.数字出版人才不足
人才是一个企业得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在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人才至关重要。数字出版相对于传统出版而言,不仅是内容载体的变化,更是整个出版流程、出版工艺的变革。从对六家出版企业的分析可以看出,他们都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均积极与技术运营商、研究机构等开展合作,引进技术人才。但是,对于出版企业来说,数字出版人才的紧缺并非单纯的引进技术人员就能解决的,还需要出版人员转变原有的出版观念,研究了解数字阅读的具体内涵,以及数字阅读背景下读者的新的需要和心理。因此,与第三方技术运营商的合作并不能解决出版企业对新型人才的需求,需要出版企业尽快地建立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队伍。
三、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建议
事物的发展以及我们对其的认识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数字出版和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应如此。转型期,错误亦或问题总是在所难免的,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得我们能够不断深入对数字出版的认识,为传统企业如何转型找到正确的方向。针对当下传统出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进行了尝试性的思考:
1.打造数字品牌
在数字出版领域,不仅有传统出版企业还有从事IT事业起家的技术企业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移动运营商等。可以说,数字出版竞争已经不单单是出版企业的竞争。在如此复杂的竞争环境下,出版企业自身没有明确的定位和知名的品牌就不能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甚至无法生存下去。所以,要根据企业自身现有的实力以及现有出版资源,找准目标读者,确定清晰的发展战略和行业定位,做到差异化竞争,这样即使规模小的企业也能做到特色经营,逐渐发展壮大。而品牌是提高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的有力砝码,在竞争中要有品牌意识。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做好产品的宣传推广,获得读者的认可,培养忠实读者。
2.探索数字图书多元盈利模式
数字产品能否盈利,是衡量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当下传统出版企业转型过程中存在盈利模式单一、数字产品不能盈利的问题。想要打破这一困境,出版企业就需要探索多元的盈利模式。出版企业可以根据产品内容不同,探索不同的盈利模式。如大众类数字图书,可以学习借鉴Amazon和盛大文学的微支付模式,一些旅游类图书可以学习国外一些旅游图书出版商的“广告+旅游”的模式。根据出版企业自身的出版特色,探索更加多元的盈利模式,是传统出版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
3.开展“培训+引进”模式的人才队伍建设
数字出版对传统出版企业的生产方式、运营模式、管理方式带来了革命性变化,出版业向数字化、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趋势不可逆转。面对新形势,人才问题已成为影响传统出版企业转型的关键因素。传统出版企业亟须培养一批掌握数字出版、数字印刷、网络营销、新媒体传播等专业技术知识的数字出版编辑策划人才和新媒体技术人才,要进行产品升级、跨媒体扩张、打造大型传媒集团,必须要有高层次的科研与创新人才。解决人才短缺问题,不能单纯依靠引进技术人才这一条路,需要对企业内部现有编辑队伍的改造,通过“内外兼修”的方式,打造新型人才队伍。即一是需要加快对现有员工进行数字出版培训,让他们改变观念、领会数字出版内涵,同时掌握数字出版技术;二是从外部引进人才,为企业注入新鲜血液。
4.展开国际合作提高竞争力
中国文化产品走向国际经历了较长的历程,现如今数字产品走出国门也将需要经历一个过程。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与国外数字出版企业开展合作,利用国外企业的数字产品销售平台完成数字产品的输出。如北方传媒旗下的辽宁科技出版社与美国数字出版商Actrace合作,将该出版社出版的部分建筑设计类图书内容进行数字化转换,通过美国电子书销售平台进行销售推广,实现数字图书“走出去”,提高自身参与国际竞争的砝码。当然,这种走出去还是一种比较初级的方式,获取的利润需要和国外平台分成,但这一种比较有效和快捷的途径,能够将内容快速打入国际市场,树立一定的知名度。
数字出版来势汹汹,对于传统出版企业来说,是“危”与“机”并存,出版企业只有主动出击,抓住数字出版的“机会”,才能躲过它带来的“危险”。虽然对于出版企业数字出版的认识还有待研究和深化,但必须行动起来,投身于数字化转型的有益实践中去,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渐确立自身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地位。如若仍然停留在对传统出版的幻想和坚守中,那必将在新一轮的出版行业洗牌中被行业和时代抛弃。(李广超系河南大 新闻与传播学院编辑出版专业硕士研究生; 李欣系重庆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 袁源.凤凰传媒2.8亿购上海都玩55%股权[N].证券时报,.
[2] 李勇.北方联合出版传媒加速向数字出版转型[EB/OL].中国资本证券网,.
(责编:谢琳(实习生)、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单一市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