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小篮球队信息窗一

青岛版四下第七单元信息窗1: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第七单元信息窗1:求较复杂的平均数
1、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通过操作和思考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感受统计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学生统计观。
3、进一步增强于他人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体验已经学过的统计知识即决问题的乐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最喜欢什么球类运动呢?
师:同学们知道吗?篮球运动是我校的特色之一,同学们想看看我校篮球队比赛的风姿吗?
播放段红、蓝两队比赛的录像。
&&& 生:身高。
出示红、蓝两队运动员的身高测试记录(师挂图出示两队队员的身高记录单)
红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60&& 156&
172& 169&&
160&& 145&
165&& 163&
160&& 160&
151& 151&&
165& 151&&
160& 156&&
蓝队队员的身高(CM)是:
145& 150&&
163&& 153&
158&& 153&
158&& 161&
172& 157&&
教师提问:1、请大家观察数据,你从中能得到那些信息?
学生可能回答:知道每个队员的身高。
教师提问:根据得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可能提出:(1)谁的身高最高?谁最矮?(2)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二、解决问题
1、教师提问:怎样才能知道哪个队队员的身高比较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可能想到:(1)看看哪一队高的人比较多?(2)计算两队队员身高的总数进行比较。
(3)比较两队的平均身高。
2、比较三种方法,感悟求平均数的必要性,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第一种方法:误差较大。
第二种方法:虽然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但看不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
第三种方法:既能比较出哪一队的身高更高,也能看出这一队的身高整体水平。所以 求平均身高比较可行。
3、让学生独立做,先求红队的平均身高。
4、学生交流:
(1)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60+156+172+……+158=3476(CM)
&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CM)
(2)红队队员的身高总和:145&2+151&3+156&4+……+172&1=3476(CM)
红队队员的平均身高:(CM)
5、比较上述两种方法的异同,深化认识。
-教师提问: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全班交流。
相同点:都是先算出全队的总身高再除以全队的人数,即:总数&份数=平均数
不同点:第一种算法是将每一项累加,再除以人数;而第二种算法是用乘法计算出相同的身高数并相加,再除以总人数。各组的数量和&各组的份数和=平均数
师: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出红队的平均身高,但大家更喜欢哪一种呢?能谈一谈吗?
展开课堂辩论
达成共识:第二种方法更简便,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有多少人的身高相同。
总结求即:师小结:第一种求平均数的方法是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这节课我们重点来研究第二种方法,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
板书课题:求较复杂平均数
6、生独立完成蓝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交流。
7、集体共同比较两队队员的平均身高。
板书:红队队员平均身高158CM
蓝队队员平均身高157CM
红队队员身高占优势
三、联系实际,巩固提高。
1、出示四年级六个班学生捐书情况的统计图。
教师提问: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2、你能求下列各题的平均数吗 ? 如果能,只列式不计算,但请估计答案合理范围。如果不能,什么理由 ?
(1)甲乙两个小组,甲组平均每人 9 岁,乙组平均每人 11 岁,那么这两个小组的学生平均每人几岁 ?
(2)小燕子用 8 天时间读完一本书。他前 2 天每天读 26 页,后 6 天每天读 40 页,小燕子平均每天读几页 ?
(3)某公司在 9 月份的前 17 天每天节约用水 280 吨,后 13 天每天节约用水 320 吨,问 9
月份该公司平均每天节约用水多少吨 ?
四、拓展延伸
课外调查实践: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同学们每年的压岁钱也随着提高,每个同学的压岁钱多少不一,有的同学的压岁钱买了学习用品,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玩具,有的同学的钱买了生活用品,还有的同学的钱买了零食,更有的同学的钱进了网巴,也有的同学的钱存了起来……
1、同学们,你的压岁钱是多少,你认为怎样使用比较合理?
2、调查一下我们班每个(也可以是一部分)同学的压岁钱,并计算一下每个人的平均压岁钱是多少?
第2课时& 求较复杂的平均数练习课
一、引入新课,基础练习
上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做这方面的练习。
1、出示某自然博物馆“五一”黄金周7天参观人数统计表(课本100页自主练习1)
师:从图中大家都了解到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独立解决。
(1)400+450+400+350+350+350+150=2450(人)
(2)400&2+350&3+450+150=2450(人)
发现第2种算法占绝大多数。
师:谈一谈这样算有什么优势。
生:既简便又能清楚地看出有几天的人数相同。
2、出示海河公司去年的奖金发放情况统计表(课本100页第二题)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针对上述两种算法,组织学生讨论对错
提取有价值数学问题:去年的平均奖金是多少?学生独立计算。
(1)&2+0&11=159000(元)
159000&(1+2+6+11)=7950(元)
(2)(+)&4=12250(元)
重点研究第2种算法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明确:总奖金数&总人数=平均奖金
二、联系生活,提升练习
1. 现在有这样一件事情,五年级的同学要搞联欢活动,想买巧克力30元/每千克和水果糖20元/每千克这两种糖共 5
千克。先问一下,我们班比较喜欢吃巧克力的举举手。 ( 较多 ) 喜欢吃水果糖的呢 ? ( 少一些 )
现在请你们四人一组商量一下:参考在我们班刚做的初步调查,如果把这个买糖的任务交给你们小组的话,你们会怎样来买呢 ?
2、小组交流。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买巧克力 4 千克,水果糖 1 千克。
(2)买巧克力 3 千克,水果糖 2 千克。
3、算一算。(求第1种情况)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4&30+1&20) & (1+4)
(2)(4&30+20) & 2
4、辨一辨,哪种列式正确,为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1)第二种对的。因为有两种糖,所以要除以2。
(2)第一种对的。巧克力是 4 千克,水果搪是 1千克,加起来是 5 千克,前面的总元数是 5
千克的总元数,不是每千克的总元数,所以应该除以 5 ,不能除以 2 。
5、算一算。(求第2种情况)
三、激发兴趣,拓展练习。
利用课余时间调查学校各班患近视眼的情况,计算一下平均每班有多少人患近视眼。渗透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教育。
四、全课总结
平均数在我们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今天回去后请你做有心人,收集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例子。
本节课通过联系学生自己身边的事,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思考、活动、感悟,引发学生思维的冲突,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发生在自己身边,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解决问题的欲望,从而引出求平均数的问题,认知的“不平衡”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好奇心。课堂上激发学生的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让课堂成为所有学生的表演舞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意从生活实例入手,由浅入深地导入新授内容,让学生说说是怎样去猜想,估计也是要有所根据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强调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在观察、实际操作和演算过程中学会求“平均数”,运用“平均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信息窗1年级,第,小学,第七单元,信息窗一,青岛版小学..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第七单元信息窗1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2015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案_管理资源吧
2015年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用字母表示数教案
类别:小学四年级数学教案
系统:Win9X/XP/Vista/7/8
运行:WinRAR
语言:简体中文
推荐:★★★☆☆
大小:15KB
人气:86℃
更新: 20:06
已通过卡巴斯基检测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四年级下册日积月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