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环卫工人生存状况调查发展状况主要调查什么方面

我市开展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
当前位置:
我市开展中小微企业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
发布时间:
    信息来源:市经信委
  作者:
  (双击滚屏)我市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人际篇 _昆山新闻网昆山新闻&> & > 新闻详情我市青少年生存发展状况调查·人际篇
点击:- 昆山新闻网 每一个时代,两代人之间总会存在一些&代沟&。但是在团市委的昆山青少年与父母的交流交往情况调查中,答案似乎有着很大的改变。调查中,当被问及与父母的关系如何时,选择&比较和谐,有少量交流,但不深入&占大多数,被调查人员中,在校中学生有36人选择这一答案,占37.5%;大学生中有44人,占47.3%;企业管理青年中有71人,占49.0%;企业青年工人中有88人,占46.8%;农村青年中44.2%的人选择这一答案。调查显示,只有很小部分人选择&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其中在校中学生中占2.2%;大学生中占0.7%;企业管理人员中占1.6%;企业青年工人中占2.3%。调查中,当被问及与父母的思想观念差异时,选择最多的是&在可以接受的范围&,接受调查的在校中学生中占53.1%;大学生中占75.3%;管理人员中占10.3%。当被问及与父母的意见发生冲突时的做法时,选择最多的是&沟通,尽量说服父母接受自己的观点&,在校中学生中占44.8%;大学生中占44.1%;企业管理人员中占49.7%;企业青年工人中占40.4%;农村青年中占68.2%。选择最少的是&坚持己见,不理会父母&。虽然大多数青年表示与父母的思想观念差异不是太大,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但这并不代表观念差异的不存在。调查中,当被问及&最希望父母在哪个方面改进&时,绝大部分的人选择&多了解当今现状,思想开明些&。接受调查的在校中学生中有28人,占29.2%;大学生中有27人,占29.0%;企业管理人员青年中有48人,占33.1%;企业青年工人中有50人,占26.6%;农村青年选择这一答案的占38.6%。与此同时,很多青少年从减少唠叨、不要过于固执、多从子女角度考虑问题等方面提出了希望。团市委一位负责人说,从问卷情况看,昆山青少年对待&代沟&问题是比较温和的,一是在与父母的关系上,将近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比较和谐&;二是在两代观念上,超过一半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在可以接受的范围&。这是因为,昆山的教育很多都是鼓励孩子去沟通、了解,这为淡化&代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受访的企业管理人员,基本都是高学历人才,对待&代沟&问题都有比较理性的看法。其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想法,只有双方互相谅解、互相理解,才能真正消除&代沟&。& (日报记者 茅玉东 周 爽)&相关阅读最近一周新闻总排行视频推荐新闻调查视觉焦点主办单位:中共昆山市委宣传部&运营机构:昆山阿拉丁传媒 苏ICP备号版权所有 昆山新闻网 合作媒体:|&联系我们:Copyright?2006- All Rights Reserved困惑与出路――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当前位置:&&&
困惑与出路――基层国土所工作人员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中国国土资源报
】【】【】
  “在我们这里,很少有人愿意在基层国土所当所长,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甚至在有的所,有人一个星期上不了几天班。”
  这是记者前不久同西部某地国土资源部门的工作人员交流时了解到的情况。交流虽然是通过网络,不闻其声,不见其人,但基层工作人员打字时的焦虑之情,仿佛跃然于电脑屏幕之上。
  记者经多方了解发现,由于种种原因,在一些地方的国土所中,这样的状态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样的焦虑情绪,困扰着当地国土所的干部职工,令他们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之中,“显然,在这样的情绪之中,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到位”。
  人们习惯于把国土所比喻成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前沿阵地,“如果前沿阵地不稳,仗还怎么打!”一名国土员如此抱怨。
  这是个现实命题。
  在保障发展、保护资源的“两难”命题中,作为县级国土资源部门的派出机构,国土所正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然而责权利的不对等,也让他们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之下,备受煎熬。
  在这背后,“管理体制改革的不到位、不彻底,是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很多国土员这样表示。
  条条管了帽子,块块管了票子;条条管了领导,块块管了干部
  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国土资源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2004年以来,省以下国土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成效,毋庸置疑。经过几年实践,具有部门特色的国土资源管理体制已基本建立,解决了一些关系国土资源事业长远发展的重要问题。例如,管理职能得到落实、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干部素质得到提高、违法行为得到遏制。
  但是,部分地区垂直管理改革没有到位,部分地区“只是形式上到位,实质上没有到位”,导致出现“垂而不直”的现象。由此带来的一些问题,不容忽视。对这样的改革,很多地方都流传着颇为形象的段子来戏谑:“条条管了帽子,块块管了票子;条条管了领导,块块管了干部。”
  “垂而不直,直而不垂”,导致关系不顺、多头管理,“条”与“块”的矛盾十分突出。一名长期关注于此的基层干部曾撰文,指出了体制改革几年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困惑。
  包括:两个“婆婆”双重管理,容易造成“都管都不管”和“管得着的看不见,看得见的管不着”的局面;在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资福利待遇上“垂而不直”,导致干部整体素质难以提高,干部发展的路子受到限制,生活品质不高;国土资源管理不能完全摆脱地方干预,导致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底气不足;容易出现“一个乡镇一个点,一张桌子一个人”的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部分地区的国土所无法顺畅地开展工作。
  谈起这些,一名国土员跟记者聊起了韦寿增,他认为从韦寿增身上,可以了解国土所的一些现状。
  “他下乡工作用的摩托车,是自己参加工作后节衣缩食买的,一用就是11年,燃油费是自己出钱垫;办公条件恶劣,只有乡政府给的两间简陋办公房;除了做好所里的业务工作外,还要承担镇里安排的驻点任务!他是全国千千万万基层国土人的楷模,他所在国土所的状况也是部分地区国土所的一个缩影:一无办公场所,二无经费保障,三是工作人员待遇低,工作压力却很大。”
  一边是看不到升迁的前途,一边是即便工作勤奋,收入也不一定高
  上述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责权利不对等,对国土所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正是本文开头描述的“很少有人愿意在基层国土所当所长,职工工作的积极性也不高”的根本原因之一。
  记者了解到,有一名勤勤恳恳的国土所长,一直在一个条件相当艰苦的国土所任职。2007年,他因为工作出色被调到另外一个地方任职,却在地灾防治工作中,因一次很小的失误被撤职。“这位所长的学历是本科,已经20年了。要是在机关上班,至少应当是处级干部了。”
  “这至少说明两个问题:在国土所,干得好不一定受奖励,干得不好却容易受到处罚;由于体制问题,国土所干部升迁、交流渠道狭窄,让人看不到希望。”一名国土所长这样说。
  目前,绝大多数国土所属于事业单位,垂直管理之后,相比公务员,事业编制人员晋升和流动渠道狭窄。“有些所长大学本科毕业10多年了,仍是股级干部。”
  一边是看不到升迁的前途,一边是即便工作勤奋,收入也不一定高。
  横向比,事业编制人员与公务员收入差距也很大。“事业编制人员,干得再多,成绩再突出,与公务员相比,得到的待遇低。比如,在我们这里,公务员每个月有电话费和误餐补贴,300至500元不等,而事业单位没有。有些国土所虽然是事业单位,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多年没有开展,相应待遇的落实更无从谈起。”
  纵向比,受体制制约,一些地方的国土所混岗现象普遍,即人员在岗但不在编。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虽然在一个国土所上班,但因为编制与身份不同,收入不一样。事业编制干部或职工加班加点,工作实绩突出,也没有补贴,晋升机会少。但如果是公务员身份,就完全不同,“工资高,晋升机会也多”。
  “即便整个国土所人员都是事业编制,实行绩效工资,由于工作岗位性质不一样,有的职工还身兼数职,实际工作难以量化绩效考评。”一名国土所长对此相当困惑。
  这种境况,造成一些国土所庸、懒、散作风严重,“有的国土员一周只上几天班,其余时间做生意;甚至在一些地方,50岁以上的工作人员基本不来上班了。”一名国土员这样对记者描述国土所的工作状态。
  这种处境导致一些国土员情绪不稳定。“三年来,我们一直通过省长信箱、信访件等形式向各级领导反映情况,希望解决参公问题。”一名受到困扰的国土员说。
  一些国土员希望正在进行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希望将前不久下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的一些要求落到实处,对国土所和国土员多一些保障。”
  明确机构性质、建立激励机制、打破国土所干部职工晋升的“天花板”现象
  国土员工作在最前沿,最辛苦,面对的困难也最多,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正因为如此,他们得到的关心应该最多、最周到。
  在2010年全国国土资源工作会议上,徐绍史部长特别强调,对国土所的工作和生活,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要怀着深厚的感情和最大的爱心,给予精神和物质方面的有力支持,尽可能地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这些关怀和支持是他们做好工作的重要动力,也是真正发挥好“尖兵”作用的重要保证。
  “解决这些涉及国土员切身利益的问题,也许最能体现组织上的关怀。”尽管受过一些委屈,但大多数国土员对此一直充满期待。
  实际上,国土资源部门对国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过不止一次的调研,掌握了大量情况,有关工作也正在推进。
  一些地方也正在积极进行探索,寻求解决之路。
  譬如国土员最关心的编制问题。据记者了解,广东省目前已安排5000多个行政编制,分批消化解决原来在编在岗的国土所人员。而针对部分地区国土所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缺失、硬件设施薄弱、办公经费紧缺、规章制度不够健全等问题,早在2009年,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已将加强国土所建设列为重点工作,补充一定数量的国土所执法专项编制人员。
  2006年,湖北省大冶市开展乡镇综合配套改革,落实了国土所“4+4”的定编模式,即每个所定编4名,过渡期增加编制4名。为加强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大冶市还增加了100名乡镇执法监察编制。
  “我们对这些做法很支持,但同时也感到不解:别的地方能解决的问题,我们为什么久拖不决?”一名国土员抱怨。
  究竟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有不少国土员向记者表达了他们的观点:
  明确机构性质。为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力度,顺应相应的行政管理职能,建议参照工商、税务、公安、司法等部门做法,把国土所升格为副科级单位,纳入公务员管理,增加国土所非领导职数。
  建立激励机制。深化绩效考评制度,在量化目标管理责任制的前提下,把考核结果同干部的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职务晋升、福利待遇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鉴于基层执法队伍长期在野外作业,环境艰苦,任务繁重,建议上级人事财政部门出台有关政策,参照公安等执法部门的做法,增发国土资源执法人员外勤补贴,财政统筹解决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打破国土所干部职工晋升的“天花板”。有些地区有硬性规定,超过35岁的干部不能提拔为副科级,这种“一刀切”的政策,成为了国土所干部升迁的障碍;在现行管理体制下,应该为长期工作在国土所、年龄在50岁以上,且成绩突出的工作人员,提供提拔为副科级非领导职务的机会。
  “基层广大干部希望上级党委、政府以及主管部门对基层给予更多关注,尽快对国土所存在问题及困难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将研究、解决问题的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此,人心更稳,基础才能更牢固,国土所前沿阵地的作用才能发挥得更充分。”几乎所有受访的国土员,都表达了这样的心声。
&&发表评论
请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
&&相关文档广告剩余8秒
文档加载中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青年生存发展状况调查问卷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生动物生存状况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