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d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网站玩弄 dt

s2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玩弄 ..色。魔后父 ..丈夫出差,我遇调情高手.而深陷性。诱惑 2_育儿问答_宝宝树
s2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玩弄 ..色。魔后父 ..丈夫出差,我遇调情高手.而深陷性。诱惑 2
当时年龄:
还没有宝宝
来自:网页;
。。。。。。。。。。。。。。。
最佳回答者:
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
......................
过日子就好好过 要知道自己的责任和的
。。。。。。。。。。。。
这个问题只能你自己解决,你愿意是你的
呵呵。留个吧。。。。。热门搜索:
xh我今晚竟要三同时被两个男人玩弄
www.chengrendianying_在线看三级片_木耳成囚社区 人兽_神津千绘子 无码23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玩弄 smqsh_百度知道
23峩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玩弄 smqsh
我有更好的答案
真的还是假的,要不偠我也来
其他类似问题
两个男人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來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我和姐姐黄色电影_淫乱社区__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143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oe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帮全集百度影音玩弄 htmjl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oe我今晚竟要同时被两个男人帮全集百度影音玩弄 htmjl
友情链接: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4.8253 second(s), 5 db_queries,
1 rpc_queries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467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是谁领导古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 叫阿莫西中心 - 中国网络使得骄傲马戏中心!
是谁领导古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
公务员考试常识40000题及答案(八) - 鹤岗在线
您的位置: &
公务员考试常识40000题及答案(八)
/  0:12:42 鹤岗在线
骨,23913. 农业现代化侧重生物技术和水利发展,且平均产量高的是:→日本 ,23914. 诺贝尔奖众所周知,请问下列哪一个不是最初设立的奖项?→经济奖 ,23915. 生命是由细胞组成的。请问: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什么? →蛋白质 ,23916. 以下哪一套是日本漫画家永安巧的作品?→爱与诚,23917. 《史记》的作者是西汉的→司马迁,23918. “卢沟晓月”碑是谁题的?→乾隆,23919. 最早的纸币源于下面哪个国家→中国,23920. 欧盟正式成立是在哪年→1993年,23921. 清朝皇帝的姓氏→爱新觉罗,23922. 端午节的起源是为了纪念:→屈原,23923. 陕西临潼的秦兵马俑被誉为世界第几大奇观:→第八 ,23924. 儒家思想的创始人是:→孔子 ,23925. 鸦片战争爆发于:→1840年,23926. 孔子的出生地曲阜位于今日的哪个省境内?→山东,2392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 ,2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几十周年:→80 ,23929. 八一南昌起义发生在:→.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于:→1927年,23931. 二战时英国的首相是:→邱吉尔,23932. 万里长城始建于:→战国时代初期,23933. 长城建成于:→秦朝,23934. 下列选项中不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的是:→纺织术,2年首次发现的猿人第一个完整头盖骨是:→周口店北京猿人,23936.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不包括:→希腊,23937. 马可?波罗是哪国人:→意大利 ,23938. 谁发现了新大陆:→哥伦布 ,23939. 圈地运动是哪国的:→英国 ,23940. 马丁?路德是哪国的宗教改革创导人:→德国 ,23941. 文艺复兴是从十四世纪到:→十六世纪 ,2年,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 ,23943. 打响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枪是在:→来克星顿,2年美国制定了宪法,规定黑人按多少人口折算:→五分之二,23945. 法国革命的第一次胜利的标志是:→巴士底监狱起义 ,23946. 拿破仑是通过哪次政变掌握政权:→雾月政变 ,23947. 是谁领导古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 ,23948. 标志西欧奴隶社会结束的是:→西罗马帝国灭亡,23949. 欧洲最早的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 ,23950. 集政治、宗教大权于一身的阿拉伯国家的统治者是:→哈里发 ,23951. 侵占中国澳门和南美巴西的殖民帝国是:→葡萄牙,23952. 取得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美国人民英勇斗争 ,23953. 美国独立战争中英军最后投降的地点是:→约克镇,23954. 法国出现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的时期是:→18世纪 ,23955. 发布《人权宣言》的机构是:→制宪会议 ,23956. 在“热月政变”中被推上断头台的是:→罗伯斯庇尔 ,23957. 是谁被巴黎人民第三次起义推翻:→吉伦特派 ,23958. 拿破仑帝国形成的时间是:→1804年 ,23959. 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立法规范的文件是:→拿破仑《法典》,23960. 整个西属拉美基本独立是在哪年:→1826年 ,23961. 18世纪蒸汽机的改良者是:→瓦特,23962. 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几次资产阶级革命:→二 ,23963. 19世纪中期印度是哪国的殖民地:→英国 ,23964. 19世纪协约国不包括:→意大利 ,23965. 电话的发明者是:→贝尔 ,23966. 俄国工人阶级取得十月革命胜利在哪一年:→. 太平天国的首都称为:→天京 ,23968. 商鞋变法的直接目的是:→取得军事优势 ,23969. 汉高祖实行休养生息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增加农业劳动力,23970. 山顶洞人仍处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因:→仍以打制石器为主 ,23971. 淝水之战中、前秦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尖锐,23972. 戚继光、郑成功对民族最大贡献是:→驱除外国侵略者 ,23973. 我国古代统治者通过调整生产关系,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的措施,不包括:→兴修水利 ,23974. 对历史的发展起到进步和消极的双重作用的制度不包括:→士族制度,23975. 战国时期致富的大商人主要经营:→冶铁业、煮盐业 ,23976. 都江堰是一个什么工程:→防洪灌溉工程 ,23977. 对战国时期邯郸的表述,不正确的是:→中原最大的商品集散地 ,23978. 商勒变法推行重农抑商造成后果和影响不包括:→根除了土地兼并 ,23979. 隋炀帝暴政对社会发展所造成最根本的影响是:→生产受到严重破坏 ,23980. 隋唐时,一般百姓所穿的布制衣服的原料是:→麻 ,23981. 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城市商业繁荣最突出的变化是→打破“坊”“市”界限,23982. 封建君主制度的社会经济基础是:→分散的个体小农经济 ,23983. 下列农作物传入我国的先后顺序是:→胡萝卜占城稻甘薯 ,23984. 一条鞭法区别于两税法的最具历史意义的特点是:→赋税折银征收 ,23985. 不在丝绸之路上的地点是→函谷关,23986. 8世纪中期,回纥控制的地区是:→东起黑龙江西到阿尔泰山 ,23987. 与唐太宗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少数民族首领是:→松赞干布 ,23988. 唐朝从中国传入大食的手工业技术:是→造纸和纺织 ,23989. 元朝住在中原地区的契丹人被划分为:→第三等人 ,23990. 元朝时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归属于:→辽阳省 ,23991. 回回人在元朝时是指定居我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 ,23992. 丝绸之路开通后,中国的生产技术首先传到中亚的是:→冶铸和水利 ,23993. 四大发明向西方传播作出贡献最大是:→阿拉伯商人 ,23994. 唐帝国建立时已经融入的边疆民族是:→匈奴鲜卑 ,23995. 明朝对外关系新现象不包括:→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 ,23996. 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相重合的历史时期是:→从战国到汉武帝 ,23997. 秦朝时中央下达的官方文件不使用的书写材料和文字是:→竹木简或帛、小篆 ,23998. 张仲景对中医最大贡献是:→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23999. 南北朝统治者宣扬佛教或大肆毁佛,其根本原因是:→受统治需要的制约 ,24000. 柳宗元的天说与刘禹锡的天论共有观点是:→世界是由物质构成 ,24001. 书法史上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24002. 郭守敬主持的天文测量,最南端的观测点是今天的:→西沙群岛 ,24003. 《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这一级考试地点设在:→本省 ,24004. 清代京剧形成原因不包括:→文化专制导致戏剧繁荣 ,2年孙中山在日本集合部分国民党员成立了:→中华革命党 ,24006. 在反对袁世凯的两次革命运动中,都首先举义的:→李烈钧 ,24007. 袁世凯与五国银行团签定借款合同,用做抵押的是:→盐税 ,24008.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暂时取得独霸中国的是:→日本 ,2年“二次革命”中,首先宣布独立的:→江西 ,24010. 哪个军阀控制江苏、江西、湖北地区:→直系 ,24011. 用政治家目光看待近代中国巨变,用诗歌记叙当时重大事件的是:→黄遵宪 ,24012. 什么主要因素促使原始人定居:→原始农业的发展,24013. 不符合“北京人”生产和生活状况的是:→独居生活,24014. 春秋争霸性质是:→争夺土地人口的兼并战争 ,24015. 奴隶制瓦解的标志是:→鲁国实行按亩收税 ,24016. 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24017. 南北朝时民歌《敕勒歌》出自:→鲜卑族 ,24018. 唐朝时我国从波斯输入的农产品有:→胡椒 ,24019. 林则徐禁烟时为湖广总督,湖广指:→湖北、湖南、广西 ,24020. 是谁在19世纪初西属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中解放玻利维亚的:→玻利瓦尔,24021. 战国时期既是诸侯国都城又是冶铁中心的是:→邯郸 ,24022. 元朝漕运路线最北的一段河道是:→通惠河 ,24023. 资政新篇没有实行的根本原因是:→缺乏必要社会条件,24024. 有日食记载最早的朝代是:→夏 ,24025.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是依据什么享受政治特权的:→门第 ,24026. 唐朝时日本仿照唐朝制度颁行的是:→租庸调制 ,24027. 成语“中流击楫”与哪一事件有关?→祖逖北伐 ,24028. 改国号金为清的是谁:→皇太极 ,24029. 在王安石新法推行过程中,最大阻力来自:→大地主 ,24030. 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根本原因是:→旧式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24031. 在毛泽东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对富农的政策是:→限制富农 ,24032. 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的运动是:→土地改革 ,24033. 在今陕西省境内最早出现的人类是:→蓝田人 ,24034. 保路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铁路权利 ,24035. 率军取得镇南关大捷的清军老将是:→冯子材 ,24036. 在戊戌变法中,暗中告密,出卖维新派的是:→袁世凯 ,24037. 义和团运动首先兴起的地点是:→山东 ,24038. 孙中山称赞的“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者之第一人”指的是:→陆皓东 ,24039. 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时间是:→1905年 ,24040.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在:→上海,24041. 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24042. “四一二”政变的地点在:→上海,2年杀害李大钊的反动军阀是:→张作霖 ,24044. 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的时间是:→1856年 ,24045. 控制中国海关管理权近半个世纪的是:→英国人 ,24046. 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是:→毛泽东,24047.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哪召开:→瑞金 ,24048. 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往西安的调解人是:→周恩来 ,24049. 中国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是:→平型关之战 ,24050. 枣宜会战中牺牲的第33集团军总司令是:→张自忠 ,24051. 设计钱塘江大桥的科学家是:→茅以升 ,2年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的是:→彭德怀 ,24053. 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批判《海瑞罢官》 ,24054. 谁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人:→刘少奇 ,24055. 一届人大首要任务是:→制定宪法 ,24056. 提出一国两制构想的领导人是:→邓小平 ,2
您看到此篇文章时的感受是:
上一篇:下一篇:没有了
网站备案编号:
Copyright &
Inc. All rights reserved.罗马共和国末期奴隶大起义爆发的原因起义,发生,因素,罗马共和国,奴隶起义的,原因,..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罗马共和国末期奴隶大起义爆发的原因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世界古代史名词解释3
121奥古斯都
罗马皇帝,原名盖约&屋大维。公元前43年,与雷比达、安敦尼结成后三头同盟。公元前30年战胜政敌安敦尼,取得罗马政权后,先后获得执政官、保民官、大元帅等头衔,公元前27年被元老院奉为“奥古斯都”的尊号。在位时期建立“元首政治”体制,是为罗马帝国之始。“奥古斯都”一词后来成为帝王习用的称号。
122斯巴达克起义
斯巴达克领导的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斯巴达克原是色雷斯人,在一次反抗罗马的战争中被俘,卖到卡普亚的一个角斗训练所当角斗奴隶。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和他的伙伴们不堪忍受角斗士的悲惨境地,决定起义。他们冲出角斗训练所,先到达维苏威火山,附近奴隶和破产农民纷纷前来投奔,起义人数增加到1万人。罗马政府派大军包围维苏威火山,斯巴达克带领大家用野葡萄藤编成绳梯,趁黑夜缒下悬崖,绕到敌后,袭击敌人,罗马军队惊慌而逃,起义队伍不断壮大,到公元前72年已发展到12万人,起义军有严格的纪律,深得人民的拥护,起义队伍越战越强。斯巴达克决定向北进军,但越过阿尔卑斯山却有不少困难,只得挥师南下。当斯巴达克由北方回军时,罗马统治者任命大奴隶主克拉苏募集大军,全力应付起义军,但屡次失败。斯巴达克到达半岛南端,准备渡海去西西里岛,同那里的起义军汇合,克拉苏尾随而至,在半岛南端最狭窄处挖沟筑垒,企图堵住起义军的后路。因缺乏船只,斯巴达克去西西里岛的计划未能成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夜,起义军突破克拉苏的防线,准备由东岸渡海,这时起义军内部发生分裂,贫苦农民不愿意离开意大利,部分起义军离开主力部队,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公元前71年起义军和罗马军在布林底西港附近展开决战,斯巴达克身先士卒,奋力冲击,在战斗中大腿被长矛刺伤,从马背上跌下来,他视死如归,仍继续战斗,最后壮烈牺牲。斯巴达克的余部继续战斗达十年之久。
123《十二铜表法》
古代罗马第一部成文法。罗马最初无成文法,贵族依其所具有的解释习惯法的权力加害平民,为此平民要求建立成文法,因法律条文刻在十二铜表上,故名。该法典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贵族在司法上的专横。
124安敦尼王朝
公元96年,元老院推举旧贵族出生的涅尔瓦为帝,开始了安敦尼王朝的统治(96-192年)。安敦尼王朝历经六帝,是帝国皇权最稳固的时期,被称为帝国的“黄金时代”。前5个皇帝被称为“贤帝”。这些帝王除了涅尔瓦之外,都是行省贵族出生,后两个是父子相承,其余皆部属关系,其中以安敦尼的政绩较多,故名。
125戴克里先
罗马帝国皇帝,284年取得政权(284—305年在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稳固和加强了帝国的统治。①废弃元首制,采用君主制(“多米那特制”),将元首称号正式改为“多米努斯”,正式确立了君主专制制度;②把帝国分为四个地区,由他及3个助手分区治理,实行“四帝共治”;③重新划分了100个行省,由文职官任总督;④重组军队,吸收蛮人入伍,将军队分为边防军和巡防军,分起御外和防内的作用。⑤在经济上,改革税制和币制,颁布“限价赦令”,限定商品的最高价格。⑥在宗教政策上,他是朱比特的崇拜者,对基督教徒大加迫害。
126君士坦丁
罗马帝国皇帝,(306-337年在位)在305年戴克里先退位后,经过一番混战后登上帝位。他废止了“四帝共治制”,使自己成为唯一的奥古斯都,从而真正实行了君主专制。他将军事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并将帝国的首都从罗马迁到东方的拜占廷,取名君士坦丁堡。维护奴隶制,并力图把隶农降到和奴隶相似的地位。313年他颁布了“米兰赦令”,承认基督教存在的合法性。
隶农最早于公元前2世纪在意大利出现。部分罗马公民租种他人土地,成为隶农。租地需订契约,订约双方政治上平等,都有权根据自己意愿中止契约。租期一般为5年,地租用现金支付。3世纪时,由于奴隶占有制开始衰落,劳动力日益缺乏,罗马政府和大庄园主,逐步采用强制手段把隶农固着在土地上。4~5世纪,隶农的地位进一步发生变化。罗马法律规定土地所有者是隶农的主人,隶农及其财产是庄园财产的一部分,对隶农的婚姻权以及处置和继承财产的权利都作了限制,尤其限制隶农自由迁徙。但是,隶农不同于奴隶,法律仍然承认他们是自由民。在罗马帝国晚期,隶农在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大、中庄园广泛使用隶农劳动。由于对被释奴授产使其从事耕作,加之大批“蛮族”俘虏以隶农身分定居于帝国境内,自治市里的中、小土地所有者又大量破产,结果隶农的数量不断增加。帝国后期隶农制的发展标志着奴隶占有制社会内部封建制生产关系的萌芽。
128《米兰敕令》
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在米兰发布的宽容基督教的敕令。313
年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和李锡尼合力征服罗马帝国东部,并与李锡尼在米兰达成协议,签署《米兰敕令》,停止迫害基督教。宣布罗马帝国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要求各地归还被没收的教产。至此,初步奠定基督教的合法地位。
(公元前106—前43年)是罗马最杰出的演说家、教育家,古典共和思想最优秀的代表,罗马文学黄金时代的天才作家。他的典雅的拉丁文体促进了拉丁文学的发展,从而影响了罗马以及后来欧洲的教育。
西塞罗出身于富裕的骑士家庭,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他先后在著名的修辞学家、法学家和斯多噶派哲学家所办的学校接受教育。受完教育后,他起初从事律师工作,不久后步人政界,并且步步高升,公元前64年当选为执政官,登上了国家的领导岗位。在罗马共和末期,因他死守共和制而被罗马“后三头同盟”的官员捕杀。
《论雄辩家》(DeOratore)是西塞罗论述教育的主要著作,发表于公元前55年。在此书中,他谈论一个演说家所必需的学问和应该具有的品格。
(公元前59—公元17年),古罗马历史学家。著有《罗马建城以来的历史》,叙述始自罗马建城,止于屋大维时代末年。全书142卷,今仅存35卷及少数残卷。李维追述罗马历史发展之艰辛和伟大,进行道德说教,以激发爱国热忱。他的著作旁征博引,资料丰富,但内容过于庞杂,史料未经严格审别,有些记载明显有误。
131波里比阿
公元2世纪古罗马著名史学家。他有辛漫游各地和出入罗马国家的档案库。在此基础上,他写了40卷本《通史》,主要叙述了布匿战争以及罗马在地中海东部所进行的征服,至今保留前5卷,其他各卷只有一些残卷传下来。他的史学理和史学史在西方史学上占有一定地位。
塔西佗古代罗马历史学家,文学家。生于高卢南部一旧贵族家庭。在罗马帝国政府中屡任要职,公元97年任执政官,112~113年任亚细亚行省总督。传世著作《演说家对话录》,论述演说术衰落的原因。《阿格里科拉传》,叙述其岳父阿格里科拉(曾任不列颠总督)的生平,涉及早期不列颠的历史。《日耳曼尼亚志》,记述日耳曼诸部落的风习和制度,是研究日耳曼人早期历史的珍贵史料。约在109年脱稿的巨著《历史》和《编年史》共30卷。《历史》记公元69~96年之史实,仅存前4卷和第5卷的一部分;《编年史》记公元14~68年之史实,流传下来的有1~4卷,第5、6、11、16卷的一部分以及第12~15卷。后两部著作皆为帝国早期的重要史料。塔西佗的著作材料翔实,语言精练典雅,描写细致入微,极富文采,对后世史学有重大影响。在政治思想方面,塔西佗属贵族共和派。他承认帝制不可避免,但憎恨阴险暴虐的专制君主,厌恶元老们的奴颜婢膝。
132《日耳曼尼亚志》
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于公元98年完成,详细记述了西日耳曼人的社会制度、政治组织和物质文化生活。书中描述了日耳曼人的特征及生活状况和宗教信仰状况。当时已有阶级分化,出现了贵族、自由人、释放奴隶和奴隶。
133查士丁尼
527—565年在位,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极力维护奴隶制度,加强军队和政府官僚机构,并试图恢复罗马帝国的辉煌,532年镇压君士坦丁堡的尼卡起义,编纂《罗马民法汇编》,对外大肆用兵,先后灭掉汪达尔王国、东哥特王国,占领北非、意大利、科西嘉、西西里和伊比里亚半岛的南部。并以前所未有的规模重修君士坦丁堡并修建了圣索非亚大教堂。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黄金时代。
134《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律》的总称。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于528年下令编纂,由法学家特里波尼安主持。巩固帝位、突出君权是这部法学文献的基本宗旨,宣扬皇帝意志、承认阶级差别、保护私有财产。这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成文法典,奠定了后世西方大陆法系的基石,对欧洲各国法律产生巨大影响。
135希拉克略
拜占庭帝国皇帝,602年,多瑙河边防军在百夫长福卡斯领导下发动叛乱,一举攻陷君士坦丁堡,处死皇帝。非洲总督希拉克略举兵反击,经过8年内战,在元老院的支持下,希拉克略最后胜利,登上王位,开创了希拉克略王朝(610—711)的百年统治。在位时实行军区制改革,将以前局部实行的军区制在整个帝国推行起来;建立军役和封建义务合一的军事屯田制;大批动用教产,利用教会的物质和精神力量,号召全国军民进行“圣战”,以打败异教徒和敢于入侵之敌。
拜占庭帝国的一支反抗封建剥削和封建压迫的异端教派。早在7世纪已经产生,在8、9世纪广泛传播于城乡各地。活动中心在小亚细亚东部地区。其基本群众是农民,也有部分城市贫民和奴隶参加。其主张恶善二元论,主张取消教阶制,简化宗教仪式,废除偶像崇拜,恢复早期基督教的平等。保罗派是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纲领的社会民主派。他们积极参加圣像破坏运动,是农民反对农奴化的一种形式。827年被镇压,其信徒逃散世界各地,其思想种子也被带到欧洲许多国家。
137马其顿王朝
拜占庭历史上第二个“黄金时代”(867—1056)。期间加强了封建制度,社会经济和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拜占庭对阿拉伯人的战争处于有利地位。10世纪初夺占了叙利亚北部地区,10世纪后半期又恢复了克里特、塞浦路斯和罗得岛等岛屿。阿拉伯人对拜占庭的威胁大为缓和。
138普洛尼亚制
拜占庭帝国的监领地制度,又称“恩准制”,与法兰克的采邑制相似。科穆宁()王朝时期确立。即政府将国家的和农村公社的土地分给公职贵族监领。监领主必须为国家服役,并按监领地的大小提供相应的兵员为国家服役。监领主同时也拥有对监领地上的农民的支配权。农民必须向监领主缴纳租税,并服劳役。因此,在监领地制形成的同时,自由农民也成为了依附农,拜占庭的封建化也宣告完成。后来监领主又取得领地的行政和司法权。监领地变成封闭型的封建大地产。普洛尼亚制的实施暂时加强了国家和军队的实力,但也潜伏着离心的倾向,导致分裂割据的加剧。
139立奥三世
拜占庭帝国皇帝。
8世纪初,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又发动新的进攻。皇帝狄奥多西三世素手无策,但小亚军区督军立奥击败了敌人的进攻。于是立奥强迫皇帝退位,自己登上了皇帝宝座,称立奥三世(717—741)。从此开始了伊苏里亚王朝的统治。717—718年,他曾巧妙的利用“希腊火”粉碎了阿拉伯人对首都的围攻。立奥三世竭力整顿租税的征收,改善帝国财政状况;加强和完善军区制。从726年起宣布反对圣像崇拜,掀起一个全社会破坏圣像运动。
140普罗科匹厄斯
查士丁尼时代杰出的历史学家(约500—565)。留有三部著作:《战争》、《建筑》、《秘史》,他是垂训史观的真正体现者。他在古典文化方面造诣颇深,其作品风格和表现形式都模仿古典史家的作品。但其作品与前人一样,多失之于轻信,荒疏于考证。他相信一切事件的进程都是命运决定的。归根结底,他是一个宿命论者。
141圣像破坏运动
8~9世纪在拜占廷帝国发生的破坏基督教会供奉圣像、圣物的运动,其实质是反对正统教会统治势力和教会修道院占有土地的政治斗争。基督教内长期存在圣像崇拜,而反对圣像崇拜的社会力量也在拜占廷帝国境内发展。7世纪以后,正统教会和修道院则兼并土地,聚敛钱财,成为社会各阶层怨恨的目标。利奥三世于726年发布禁止崇拜圣像的诏令,凡抗拒者其财产充公,是为圣像破坏运动之始。君士坦丁五世采取严厉措施对付圣像崇拜派。787年,尼西亚会议,宣布恢复圣像崇拜
。813利奥五世即位,反圣像派重新得势。
843年,皇帝迈克尔三世的皇太后狄奥多拉摄政时,再次宣布恢复圣像供奉,大批圣像破坏者以异端罪被处死。圣像破坏运动从此结束。
又自称“正教”,意思是正宗教会,是以君士坦丁堡为首的东部教会。正教否认罗马教皇有高出其他主教的地位和权力,主张除主教以外的其他教士均可婚娶,在教义上与天主教略有分歧。5—15世纪时,东正教直接受拜占建帝国控制,是拜占庭帝国的国教。因为宗教仪上都用希腊语,故东正教也称希腊正教。十六世纪末,东正教在莫斯科设立大主教后,又逐渐形成使用斯拉夫语的俄罗斯正教,受沙皇政府控制。至十八世纪,东欧有些国家的东正教教徒宣告在行政上对君士坦丁堡独立。东正教流行范围主要是东欧,即东欧的希腊语和斯拉夫语地区。
143穆罕默德
(约573—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出生于麦加城古莱西部落哈希姆族的一个没落商人贵族家庭。610年开始在麦加传教,622年开始“徒志”迁往雅特里布城(麦地纳),并组建起穆斯林公社。624年他成功组织了伯得尔战役,大大提高了他的威望和扩大了伊斯兰教的影响。627年,他以掘壕坚守之策,挫败了麦加万人大军对麦地那城的围攻。630年率大军兵临麦加城下,迫使倭马亚贵族归顺投降。通过多方努力,最终使阿拉伯半岛上的各部落民众在伊斯兰教旗帜的引导下走上了建立统一国家的历程。
144《古兰经》
伊斯兰教经典。伊斯兰教的教义、教规和社会政策都反映其中。共114章,6236节,记载了穆罕默德在23年的传教过程中所颁布的经文。其中内容包括:穆罕默德在传教过程中同阿拉伯半岛的多神教和犹太教进行斗争的记述;以信仰一神安拉、反对多神崇拜为中心的宗教信条;针对阿拉伯社会情况所提出的宗教制度和社会主张;为了传教需要而引用的一些流行于阿拉伯社会的故事和传说。因此,它不仅是宗教经典,而且是政治文献,是阿拉伯国家的第一部成文法典;既是伊斯兰教精神的神圣源泉,也是阿拉伯社会是政治、经济、司法、军事体制的理论基石。
145穆斯林公社
穆斯林公社是阿拉伯语“乌马”的意译,公元62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的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的原初形态。622年9月,穆罕默德在麦加传教因遭受倭马亚家族苏非扬一派的反对,率领一批亲信出走麦地那。这批迁来的穆斯林称为“迁土”,麦地那原地的穆斯林称为“辅土”。穆罕默德将他们组织起来,建立一个称为“乌马”的穆斯林公社,制定“麦地那宪章”,打破各氏族部落的血缘关系,公社成员以兄弟姐妹相称。穆斯林公社既是宗教组织,又是军事和行政组织,穆罕默德以安拉使者的身份集宗教、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为公社最高首脑。穆斯林公社奠定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体制的基础。
146哈里发国家
哈里发政权体制的阿拉伯封建神权国家。632年,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死后,其继任者称“哈里发”,意为安拉使者的继承人。哈里发作为安拉使者的继承者,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权威,他集宗教、行政、军事大权于一身,是封建神权的专制君主。这种哈里发政权体制,史称哈里发国家。1055年,塞尔柱突厥人控制了阿拉伯帝国实权,哈里发的军政大权为素丹取代,只保留宗教首领的地位,此后哈里发政权体制基本消失。
与逊尼派并列为伊斯兰教两大教派之一。穆罕默德死后,该派认为只有出身哈希姆家族的阿里及其后裔才是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者即伊玛目(永无错误的“超人”),并认为末代伊玛目隐遁,将来以救世主身份再现。经典除《古兰经》外另有“圣训”,崇拜圣徒和圣墓,允许临时婚姻,重视阿术拉节。曾在一些国家掌握政权,如也门的栽德王朝、埃及的法蒂玛王朝。1502年被伊朗定为国教,延续至今。由于对伊玛目认识的不同,分裂为栽德派、七伊玛目派和十二伊玛目派等支派。
伊斯兰教的正统派,人数最多,分布最广。在宗教上,该派除了尊奉《古兰经》外,还按六部“圣训集”建立自己的学说。在政治上,它承认最初四代哈里发皆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者。在倭马亚王朝时,逊尼派拥护当权派的统治,代表了叙利亚的阿拉伯贵族的利益。其后又反映了各个时期封建地主阶级当权集团的利益和愿望,得到历代哈里发及其政府的支持,发展较快。世界上的穆斯林多为逊尼派。
149倭马亚王朝
661年叙利亚总督穆阿维叶夺取了哈里发的权位,开始了倭马亚王朝的统治(661—750年),定都大马士革。此后哈里发不再由选举产生,而由倭马亚家族世袭。倭马亚王朝旗帜尚白,中国史籍称为“白衣大食”。倭马亚王朝初年,主要致力于镇压反对派,巩固统治。而后在“圣战”的口号下继续大规模的扩张。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帝国形成,疆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750年被国内人民起义所灭。
150阿拔斯王朝
阿拉伯帝国王朝。750年伊拉克大贵族阿拔斯夺取国内起义军的胜利果实建立了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762年迁都巴格达。阿拔斯王朝旗帜尚黑,中国史籍称“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时期,帝国中心东移。最初的百余年内,由于对外停止征服,社会比较安定,使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政治也日益稳定,文化繁荣昌盛,是阿拉伯帝国的黄金时代。1258年,蒙古军攻陷巴格达,杀了哈里发,阿拉伯帝国最后灭亡。
阿拉伯语“Iqta”的音译,意为“分割”。系指阿拉伯帝国赐予行政和军事官员作为俸禄收入来源的土地。泛指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封建土地制度。伊克塔制始于四大哈里发时期,倭马亚王朝和阿拔斯王朝前期日益盛行。伊克塔制与同时代的西欧的采邑制不同,虽然也以服役为条件,但不是封建等级的世袭领地。伊克塔由哈里发或苏丹直接封授,伊克塔封建主有权向所领农民征收赋税,但无土地所有权,并须向国家缴纳什叶税。伊克塔封建主一般不住在封地,而是委托代理人管理土地。伊克塔的规模大小不等,哈里发家族和行省总督拥有很多伊克塔。随着封建制度的发展,伊克塔逐渐变为世袭,转为私有。伊克塔制亦流行于中亚、印度等地的伊斯兰国家。
公元613年,穆罕默德开始公开传教。麦加的部落贵族把他视一种威胁,因此多方迫害伊斯兰教徒。公元622年,穆罕默德及其门徒被迫出走到麦加以北200公里的麦地那,并考虑在那里建立神权国家。
伊斯兰教将这一历史事件称为“徙志”,这是穆罕默德一生中的转折点。他在麦加只有少数的信徒,但在麦地那,伊斯兰教的力量得到迅速发展。穆罕默德依靠这支力量,与麦加贵族进行斗争。630年,穆罕默德兵临麦加城下,麦加贵族被接受伊斯兰教,并承认穆罕默德的权威。
是伊斯兰教的宗教义务内容之一,包括念功、拜功、斋功、课功、朝功。念功,即背诵“除安拉外别无神灵,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拜功,每天朝麦加方向拜5次(破晓,中午,下午,日落,晚上);斋功,每年回历9月斋戒一个月,斋戒期间只能每天日落的时候进食;课功,每个穆斯林每年缴纳财产的2.5%为捐税;朝功,每个穆斯林一生中至少要到麦加朝拜一次。
154墨洛温王朝
法兰克王国的王朝。481年,萨利克部落首领克洛维建立法兰克王国,因其出身于墨洛温家族,故称墨洛温王朝(481—751)。建国后,克洛维率领部众,不断扩张。克洛维死后,法兰克即陷入割据混战的状态。751年被加洛林王朝取代。
155《萨利克法典》
5世纪时萨利克人的习惯法汇编。墨洛温王朝的创始人克洛维统治后期(约507~511)颁布的。它在克洛维的后继人统治时期曾两度被重新颁布,而在加洛林王朝统治时期又经反复修改和系统化。《萨利克法典》主要是一部刑法典和程序法典,列举了各种违法犯罪应科处的赔偿金。但它也包括一些民法的法令,其中有一章宣布女儿不得继承土地。16世纪时,这一章被错误地引来作为妇女不能继承王位这一现行法律推定的权威依据。
156查理&马特
改革法兰克王国的一次改革。715年,查理继承父职出任宫相后,各地贵族蠢蠢欲动,王国内部再呈分裂之势,外族势力也乘虚而入,战火四燃。为挽救时局,加强中央权威,查理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他以强力征用贵族和教会的土地,以服骑兵役为条件的采邑分封代替以往无条件的土地封赐,组建起以中小贵族和上层自由民为主的强大骑兵武装,史称查理&马特改革。通过这一改革,削弱了地方贵族的势力,加强了法兰克王国的军事实力。而且采邑是连带土地上的劳动者一起分封的,这就使劳动者更加固着在土地之上,加强了人身依附关系,因而促进了法兰克封建生产关系的发展。
157加洛林王朝
法兰克王国的王朝。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查理曼统治时期(768—814),加洛林王朝的势力达到鼎盛。在此期间,法兰克封建化完成。814年,查理曼死后,加洛林帝国即告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签定《凡尔登条约》三分帝国。
158丕平献土
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矮子丕平献纳给教皇的土地。751年,法兰克王国的宫相矮子丕平在贵族、尤其是教皇的支持下,废黜墨洛温国王,自己登上了王位,建立加洛林王朝。754年,教皇又为其加冕。为了报答教皇,他征服了伦巴第人,并把意大利中部的部分地区赠与教皇,从而奠定了教皇国的基础。这一事件史称“丕平献土”。
159《凡尔登条约》
分割法兰克人的加洛林帝国的条约。这一条约是加洛林帝国瓦解的第一阶段,预示近代西欧国家的形成。840年路易死后,爆发了公开的战争。路易的第三子日耳曼人路易联合查理攻击长兄皇帝罗退尔一世。罗退尔在丰特努瓦败北求和。843年8月,在凡尔登达成协议,罗退尔仍保持帝号,获得中法兰西亚,即包括今比利时、尼德兰、德国西部、法国东部、瑞士和意大利大部的一个狭长地带。日耳曼人路易获得东法兰西亚,即莱茵河以东的地区。查理获得西法兰西亚,即今法国的剩余部分。《凡尔登条约》奠定了日后法兰西、德意志和意大利3个国家疆域的基础。
160查理帝国
法兰克王国查理曼统治时期。加洛林王朝的第二代君主查理在位时期,率领封建主四处征伐,建立起一个与昔日罗马帝国疆域相当的帝国。800年圣诞节,罗马教皇立奥三世在罗马的圣彼得堡教堂为查理加冕,称其为“罗马人的皇帝”。从此西方史书称查理为查理曼(查理大帝之意),把法兰克王国称为“查理帝国”或加洛林帝国。814年,查理曼死后,帝国即告分裂。
查里曼死后,恩地、委身更加普遍,王权衰落,国王不得不承认既定事实,颁布特恩权,规定封建主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行政、司法等大权,国王的官员不得随意进入封建主的庄园。这样,封建主的庄园成为独立的王国,采邑主成了封建主,自由农民丧失人身自由成为佃农,法兰克国家封建制度最终形成。
查理&马特时期改革土地制度,分给贵族、骑士、教会的土地称采邑;领地不能世袭
,死后归还国家;受封采邑者要为国王服兵役。采邑制的实行,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臣属关系,以及以中小封建主为基础的骑兵制度。以后大封建主纷纷效仿国王,加强了农民对封建主的依附,促进了自由农民农奴化,加速了封建等级制度形成。
163封建庄园制
中古西欧封建主剥削农奴的基本组织,在其他地区和国家,也曾在一定时期不同程度地存在过这种组织。在西欧,封建化过程完成后,国王、教会和封建主的庄园分布各地。他们大多先侵占公有地,后逐户蚕食,直到吞掉一个或几个农村公社,所以形成的庄园大小不等。大庄园有一个或几个村庄,小的只有一个村庄的一部分。庄园完全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手工业尚未与农业分离。农民生产是为满足自己家庭生活的需要和为封建主提供消费资料,不是为了交换。封建主还有审判和惩罚农奴的权力。农奴虽然受到沉重的剥削,但毕竟有自己的独立经济,比奴隶有更多的劳动兴趣,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12、13世纪以后,西欧城市大批兴起,商品货币关系渗入农村,农奴改纳货币地租并逐渐取得人身自由,领主自营地消失,庄园解体。
164封君封臣
西欧封建制度的重要内容。11世纪时,西欧封建主之间普遍结成封君封臣关系。为缔结这种关系有了教以前更为规范的仪式,即行臣服礼和宣誓效忠。封臣对封君承担许多义务,一为“效忠”、二为“帮助”、三为“劝告”。封君对封臣也有义务,主要是“保护”和“维持”封臣,不得伤害后者的荣誉、财产和生命。封君封臣关系与重大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利益相联系,一经缔结无论封臣还是封君都不能随意解除。封君封臣任何一方若不履行其义务,就可能导致封君封臣关系的破裂,酿成武装冲突。在西欧封建社会国家行政管理体系极不完善的情况下,封臣制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办法。但封君在向封臣赐地并赋予其一定的义务的同时,也将土地上的统治权一并下放给了封臣,它使土地所有权和政治统治权浑然一体,构成西欧社会的领主权。封君封臣所奉行的一整套道德规范和培养后代的制度,构成了“骑士制度”的主要内容。
165君士坦丁恩赐
8世纪天主教会伪造的文件。内称罗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身患麻风病,由教皇希尔维斯特一世行神迹治愈,并劝化他皈依基督教。君士坦丁大帝出于感激,于324年将包括意大利在内的整个帝国西部的宗教和行政统治权授予希尔维斯特及其以后历代教皇,准其地位凌驾于其他大牧首之上。以此为根据,教皇与拜占庭皇帝和拜占庭大牧首进行了有力的斗争,导致西部天主教会的独立和教皇权的强大。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瓦拉证实这一文件系伪造。
一种宗教捐税。(1)欧洲中世纪基督教向居民征收的一种宗教捐税。6世纪时,基督教会利用《圣经》所载农牧产品十分之一“属于上帝”的说法,向居民征收什一税。9世纪查理大帝规定,缴纳什一税是法兰克王国每个居民的义务。10世纪中叶,西欧各国普遍实行什一税。什一税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和血什一税(牲畜)三种,税额往往超过十分之一,是民众的一项沉重的负担。1789年法国大革命后,陆续废除。(2)中世纪伊斯兰国家对穆斯林规定缴纳的农业税、商业税和对非穆斯林的入境税,也称什一税。税率一般为百分之五到十。
167克吕尼运动
10世纪末~11世纪天主教会内部的一次重大改革运动,因以法国克吕尼修道院为中心,故名。10至11世纪,罗马教廷势力衰微,教会私有化,教士堕落腐化。克吕尼修道院倡导改革,主张实行严格的禁欲主义,教士须过集体生活,教士不得婚娶,以防止教产私有化;禁止买卖圣职;要求独立,反对世俗统治者任命主教和修道院的叙任权等。该运动得到西欧各国修道院的响应并接受克吕尼修道院的领导。克吕尼运动得到罗马教廷的积极支持,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并亲自指导运动。该运动加强了教会,尤其是教皇的势力,从而引起神圣罗马帝国和教皇的冲突,主要表现为主教叙任权之争。
168卡诺沙事件
中世纪德皇亨利四世向教皇请罪事件。1075年,教皇格利高利七世宣称教权高于一切,世俗君主不得干预教皇选举和主教任职,打破了一百多年来皇帝批准教皇选举、任命主教的惯例。德皇亨利四世对此极为恼怒,双方斗争激烈。教皇宣布破门律,开除亨利教籍,解除其臣民的效忠誓约,并煽动部分德国诸侯另立国王。亨利四世迫于形势,暂时屈服,前往意大利卡诺沙向教皇请罪,亨利四世在卡诺沙身披悔罪衣,赤足冒雪哀求三天,最终取得了教皇的谅解,恢复了教籍和统治权。这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卡诺沙事件。
169阿维农之囚
年,法国国王强制罗马教廷迁至法国阿维农地方,并受法王控制,史称“阿维农之囚”。14世纪以来,西欧各国王权日益加强,开展了反对罗马教廷世界霸权的斗争。法王腓力四世因捐税问题同罗马教廷发生严重冲突。1303年教皇卜尼法八世死后,在法国的压力下,选举法国波尔多大主教为教皇,称克力门五世。1308年,他把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阿维农,以后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并受法王控制。1377年教廷迁回罗马,但阿维农教皇继续存在并和罗马教廷对立。从此开始了西方天主教会的大分裂时期。
170天主教会大分裂
中世纪天主教会分裂事件()。“阿维农之囚”后,教廷迁回罗马。由于亲法派和亲意派之间的矛盾,出现了两教皇并立的局面。西欧各国君主从各自政治利益出发,分别承认不同的教皇。法国、苏格兰、西班牙和南意大利拥奉阿维农教廷;英国、德国、意大利北部则支持罗马教廷。一般教徒莫衷一是,基督教世界一片混乱。1409年后,甚至出现三个教皇鼎立。直到1417年选出教皇马丁五世后,才结束了长达40年的“天主教会大分裂”。但天主教会的世俗权威大大下降了。
172拉丁帝国
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在其侵占的拜占庭帝国的土地上建立的封建国家。希腊人称西欧人为拉丁人,故名。拉丁帝国都君士坦丁堡,版图包括拜占庭帝国领土的大部分地区。其帝国的统治极不牢固,人民反对封建剥削和反对异民族的统治的斗争接连不断,帝国内部矛盾重重。1261年,被拜占庭残余势力建立的尼西亚帝国推翻,拜占庭帝国恢复独立。但复国后的拜占庭帝国今非昔比,国势已大为削弱。
172英诺森三世
()罗马教皇。在其任教皇时,教皇权势达到顶峰,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央集权性质的教会管理制度。1215年,他主持召开第四次拉特兰宗教会议,确定基督教圣礼为洗礼、坚信礼、婚礼、弥撒、忏悔、圣职授任礼和临终涂油礼七项,要求每个教徒每年至少向神甫忏悔一次,做弥撒一次。西欧基督徒的宗教生活大大规范化。1199年,他曾向各地教会征税,教皇在全西欧范围内的征税权从此开始,教皇的财政收入大为增加。他还曾迫使英王约翰纳贡称臣,干预德国皇位继承,组织发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
173《沃姆斯宗教协定》
中世纪教权与王权斗争的产物。卡诺沙事件之后,皇帝与教皇争夺教会授职权的斗争持续了近半个世纪。1122年,双方达成妥协,签定了《沃姆斯宗教协定》。把主教、修道院长的宗教权力平分为二,由教会和国王分别授予。根据协定,德国皇帝同意教会自由选举主教和其他高级神职人员,教皇同意在德国的选举应在皇帝或其代表莅临下举行,遇有分歧由皇帝出面裁决。神职人员人选确定后,首先由皇帝授予权标,作为地上世俗权力的标志,接着,由教皇授予指环和牧仗,象征领地上的宗教权力。皇帝的神职授予权大为削弱。德国的主教叙任权之争至此告一段落。
174教父哲学
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4—5世纪期间,以奥古斯丁、安布罗斯和杰罗姆3位杰出的神学家为代表的教父哲学形成,它改变了原始基督教在教义方面的混乱状况。在只有通过信仰才能认识上帝的原则下,教父哲学用新的柏拉图主义哲学来论证基督教教义,从而把神学和哲学结合起来,使之更加理论化、系统化;以“三位一体”的神学观念来为教权至上论提供理论依据。11世纪后,被经院哲学取代。
175经院哲学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哲学思想的总称,因产生于教会学院(经院),故名。主张理性服从信仰,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经院哲学以《圣经》、教父著作和古代哲学为依据来论证神学,用形式逻辑和烦琐推理方法演绎出空洞的结论。将基督教神学的理论化、思辩化推向新的高度,建构起一个庞大而繁复的哲学化神学唯心论体系。被誉为“神学之王”的托马斯&阿奎那是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著有《神学大全》,是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经院哲学轻视经验,反对实践,但有利于思辨思维的发展。经院哲学内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反映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斗争。14世纪以后,经院哲学趋于衰落。
176托马斯&阿奎那
(年)经院哲学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神学之王”,他主张一切知识都是为了论证上帝的伟大。其所著《神学大全》被尊为经院哲学的百科全书,作为欧洲中世纪大学中的神学教材,长达数世纪之久。他提出了“宇宙秩序论”,对教会权威和封建社会等级秩序作了充分的神学论证。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思想直到今天仍在西方有着重要影响。
178阿尔比派
中世纪西欧宗教异端教派。主要活动在法国南部和意大利北部。他们以法国南部的阿尔比城为中心开展活动,盛行于12—13世纪。教义采用摩尼教的某些思想材料,主张善恶二元;反对天主教会的仪式和组织,不承认教会的权力,谴责教会聚敛财富。其中又分为两个教派:一为华尔多派;一为纯洁派。华尔多派反对教会的奢侈生活,反对教会拥有财产,提倡简朴生活,主张平均贫富;纯洁派认为封建秩序和教会都是罪恶的化身,教皇是魔鬼的代理人,主张教徒以自身的纯洁来同教会划清界限。阿尔比派思想在人民中传播迅速,引起了教会的极大恐慌,教皇于1208年亲自组织十字军到法国南部镇压。
179使徒兄弟派
中世纪西欧宗教异端教派。教皇在镇压了阿尔比派后,人民的反封建斗争仍继续发展,在意大利又出现了异端教派使徒兄弟派。使徒兄弟派同样反对教会腐化。他们主张信徒财产共有,地位平等,吸引了大批贫苦农民和市民参加。该派遭到异端法庭的嫉恨,其创始人和领导者塞加烈于1300年被烧死。他的继承者在意大利北部地区的皮埃蒙特发动农民起义,坚持斗争四年之多,最后被十字军镇压。
180《教皇赦令》
教会文件。1073年,克吕尼派的高级教士希尔德布兰当选为教皇,是为格利哥里七世。他于1075年颁布了《教皇赦令》,这是教皇建立世界统治的纲领性文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1.3990 second(s), 2 db_queries,
1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男人网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