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补助奖励系统登录机制 为什么进不去

棰瀵兼椿ㄦラ
ㄥ浣缃 锛&&&&&&&姝f
榛榫姹у鸿淇よˉ╁辨哄舵寮
璁缃褰╀俊烘ワ绉诲ㄥKTDBW锛DBWY锛典俊DBWY涓缃虹
榛榫姹ユ122ヨ ュ锛榛榫姹у鸿淇よˉ╁辨哄跺芥规涓ㄧ帮杩崇у鸿淇よˉ╁辨哄舵寮浠15涓у哄(甯)灏浜绂цˉ璐淬ц琛ヨ创ф浜ц缁煎琛ヨ创缁╂稿4椤规跨灏杩姝ら」濂琛ユ哄剁瀹斤蹇т浜ф瑰浆蹇ぉ惰淇ゅ缓璁惧楗茶楗叉哄板缓璁撅澶у灞浠gт锛杩ㄦт缁绀句缁灞
у藉诲稿宠璐d汉浠缁锛绂ц婚㈢Н涓2021.08涓浜╋骞冲姣憨姣勾琛ヨ创6琛ヨ创瀵硅薄涓烘垮骞跺饱琛绂х涓风垮缁ヨ绂цˉ╁琛灏椤朵淇搴跨锛姣锋澶琛ュ╅㈢Н涓瓒杩2000浜╋垮㈢Н2000浜╁浠ヤу垮㈢Н琛ュ┿瀵逛宸ャ浼涓浜哄垮浣跨ㄧ锛涓缁浜琛ヨ创锛瑰ㄩㄦ㈠妞琚涓浜琛ヨ创垮疯ˉ璐撮棰缁瀹灏杩&涓¢&杩琛浠
ц琛ヨ创村ㄧ15涓у哄(甯)存板澹板缓浜哄伐帮琛ヨ创灏姣憨5骞寸ц琛ュ╄涓ㄤ骞翠娇虫憨涓娆℃цˉ50浜ц缁煎琛ヨ创姣疯ˉ500/骞淬缁╂稿辩辩璐㈡垮у藉诲渚哗稿娉骞村害缁缁寮灞缁╂璇浠凤规哗璇浠风锛稿у哄(甯)缁╂稿辫
24灏舵伴绘琛姒
路灏婊ㄥ31璺氦杞瀹璧
Copyright & 2001-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网站为东北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12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1)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12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1)
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哈密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一、基本情况;2014年,全市年完成草畜平衡1674万亩,禁牧;二、基础工作;1、草场确权承包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到户面积1956万;2、牧户基础信息录入上传情况;各乡(镇)以及村委会主要领导对辖区内的夏季草场和;3、草原承包合同书换发情况;完成全
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2014年哈密市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建立健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体系,根据《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办法》和《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现将2014年哈密市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2014年,全市年完成草畜平衡1674万亩,禁牧282万亩,核减转移安Z牲畜13402标准羊单位。已全面禁止在山区天然草原代牧牲畜,禁牧区的牲畜和草畜平衡区的牲畜已全部安Z于开发区进行圈养,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的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得到全面落实。禁牧管护站的建设和草畜平衡人员招聘、设站、设备配Z、宣传标牌正在逐步完善中,哈密市1:10万禁牧草原分布图已编制完成。二、基础工作1、草场确权承包情况截至目前,累计完成草原确权承包到户面积1956万亩,涉及牧户6868户。2、牧户基础信息录入上传情况各乡(镇)以及村委会主要领导对辖区内的夏季草场和春秋草场的乡与乡之间的草场界线、村与村之间的草场界线进行进一步确认,在征求乡镇、村牧民的意见后进行承包确权工作,同时完成草场承包合同书的登记造册工作。截止目前,各乡牧户登记信息资料全部收集,其中:德外里乡(681户)、柳树沟乡(373户)、乌拉台乡(188户)、西山乡(785户)、天山乡(1974户)、白石头乡(516户)、沁城乡(2225)白石头牧场(126),共计6868户,牧户信息录入工作正在进行中。3、草原承包合同书换发情况完成全市草场承包合同书的登记造册6868套份,其中:德外里乡681套份、柳树沟乡373套份、乌拉台乡188套份、西山乡785套份、天山乡1974套份、白石头乡516套份、沁城乡2225套份、白石头牧场126套份,完成草场承包合同书登记造册工作。乡(镇)和牧民签订责任书,村委会和牧民签订《草场承包合同书》的工作也全部完成。4、草畜平衡责任卡发放情况《哈密市草畜平衡责任卡》分为维汉、哈汉两种版本。重点包括草畜平衡牧户基本情况、承包草场和载畜量、草畜平衡年检登记、草畜平衡责任卡说明、草畜平衡责任人须知等内容。草畜平衡责任卡正本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下发至牧户手中,副本留存于乡镇政府、村委会、市草原监理所。草畜平衡责任卡年检登记由市草原监理所与乡镇人民政府共同进行,草畜平衡日常监督、检查工作由市草原监理所组织实施。《哈密市草畜平衡责任卡》的发放工作将待相关工作人员统一培训后,全面开展。5、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上图情况根据哈密市自然状况、放牧季节、草原现状、草原主体功能区划和“生态立市”的实际需求,将哈密市山区天然草原282万亩实施禁牧,1674万亩天然草原实施草畜平衡,禁牧和草畜平衡区域划定四至界限、面积、经纬度、规模等基本情况,已制作成电子版,录入档案工作已全部完成,并上报上级有关部门存档备案。基本草原划定工作正在着手实施当中。6、草地生产力监测情况根据《哈密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中草地生产力监测方案要求,哈密市草原站与地区草原站抽调4名人员,组成了机构,制定了计划,依据哈密市草原资源的类型分布规律及特点,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技术规程,共布设了十五个监测样地,其中:西山乡2个,天山乡9个,白石头乡2个,回城乡1个,花园乡1个。监测内容涉及植物名称、种类、盖度、高度、植被生产力情况、样方照及工作照。监测样地涵盖了哈密市所有的草场类型,满足了禁牧和草畜平衡的科学需求,并依据监测结果提出了10条天然草地恢复与保护的对策与建议,并在对资料进行进一步核实、统计、处理、分析的基础上编制了《哈密市草原资源与生态监测报告》。三、资金管理1、资金发放村级公示制度根据《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禁牧补助和草畜平衡奖励资金发放实行村级公示制,公示的内容包括牧户姓名、承包草原面积、补助奖励面积、补助奖励标准、补助奖励资金数额等。公示期间,积极听取牧民群众的意见,接受群众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公示期满无异议后由乡政府、村委会写出书面承诺后再发放资金。2、资金发放工作补奖公示期满后由畜牧兽医局提出申请,由财政局把资金下拨到畜牧兽医局,市畜牧兽医局设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专户,下设禁牧补助、草畜平衡奖励、牲畜良种补贴、牧民生产资料综合补贴、牧草良种补贴,做到明细账户、分别核算、专款专用。由畜牧兽医局将资金拨付给各乡镇财政所,由乡政府会同乡财政所将资金发放到牧户手里。截至目前,2014年奖补资金已到财政局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专项账户中,尚未发放,待牧户信息资料全部录入完成后,于9月份落实资金的发放工作。四、保障措施1、加强领导,高位推动哈密市每年组织召开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推进会,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领导小组成员单位有市畜牧局、市发改委、市审计局、市林业局、市国土资源局、市财政局、地区草原监理所等及各乡镇主管畜牧业领导,会议以各成员单位和有关乡(镇)增强政策落实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职责,统筹安排,认真科学地做好各项工作为目的,确保奖补政策落到实处,草原生态保护取得实效。目前,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推进会议正在准备中,预计将于10月前后召开。2、加强制度建设哈密市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领导小组办公室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制定了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监督管理办法、落实政策绩效考核办法、草地生产力动态监测方案等八个制度办法。同时,市财政局、畜牧兽医局共同制定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管理使用办法,从组织管理、资金使用科目、原则、方式、申请、拨付、责任追究、绩效考核等方面都做了严格的规定,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制定了绩效考核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管护人员岗位责任制度,巡查抽查等项制度,定期不定期对各乡镇开展的工作进行督促、检查和考核。目前,《2014年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方案》正在研究拟定中,预计将于10月前后正式公布。3、加大管护力度,注重执法培训截至目前,哈密市各乡已配备管护员和监管员82名,并与其签订了责任书,其中:禁牧区管护人员26名,草畜平衡区监管人员56名(由村级防疫员兼任),管护员工资根据考勤情况和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发放。今年3月,管护人员、草畜平衡监管人员及草原监理人员参加了由哈密地区草原监理所组织的2014年草原行政执法培训班,增强了执法人员的责任感与紧迫感,提高了行政执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广泛宣传法律法规为做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和《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为主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各项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在全市举办大型宣传活动3场,出动宣传车辆5次,印发维、哈、汉文小册子3种,发放宣传材料5000余份,设Z宣传牌3个,张贴宣传标语50余条,给牧民面对面的讲解《草原法》,发放“草原法宣传材料”,宣传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办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面向农牧民对“草场承包使用者的权利”、“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等问题进行讲解,受到广大农牧民的普遍欢迎,效果反映良好,使广大农牧民逐步认识到保护草原生态的重要性,为确保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工作顺利落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哈密市落实生态补助奖励机制经市档案局指点,已建立正规完整的档案,购买了档案柜、档案盒,按照要求严格档案标准,规范、科学的保存档案,确保图、表、卡、册一致。五、存在的问题1、没有专项资金。因缺乏专项资金,配套资金需求较大,无法修建禁牧管护站。禁牧管护站只能与基层兽医站合用或租用牧民的房屋,且设施简陋。 哈密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日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生活休闲娱乐、专业论文、外语学习资料、应用写作文书、122014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自查报告(1)等内容。
 《巴彦淖尔市草原生态保护补助 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讨论稿)下发后,我 XXX 多次召开党政 1 联席、XXX 长办公、领导小组、苏木镇“三级干部”等会议,广 泛征求各...  夏如乡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整改方案_畜牧兽医...2014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草原补助自查报告1(1)1 6页 1下载券 乡镇农民安居...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禁牧和草畜平衡责任书_解决方案_计划/解决方案...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1/2 相关文档推荐 ...  补助奖励机制的要求,把禁牧时限定为 5 年,将禁牧...护员实行定期选聘轮换制度和相邻村交叉监督检查制度。...1、严格把握好国家、自治区关于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 ...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项目责任书_合同协议_表格/模板_应用文书。草原生态保护...草原补助自查报告1(1)1 6页 1下载券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安排_制度/规范_工作范文_实用文档。原生态保护补助...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1/2 相关文档推荐 ...  巴楚县2011年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总结_农学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草原生态...3页 2下载券 草原补助自查报告1(1)1 6页 1下载券2014 Baidu 使用百度前...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信息管理系统的使用经验_畜牧兽医_农林牧渔_专业资料。草原...2014年幼儿园教师资格考... 2014教师资格中学教育知...1/2 相关文档推荐 ...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档案管理办法&发布者:康清&&发布时间:日&作者:& 来源:政策法规处&&&&第一条 为加强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以下简称草原补奖机制)档案的管理,根据《青海省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意见(试行)》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草原补奖机制档案,是指在落实草原补奖机制政策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表格、声像、图件(片)等资料(包括电子文档)。&&&&第三条 草原补奖机制政策档案由“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确定、牧草良种补贴项目、草原生态管护员队伍建设、草原监测及核定载畜量、资金管理”等7部分组成。&&&&第四条 草原补奖机制档案工作实行分级负责、属地管理的原则。县级以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为档案管理的第一责任人。省、州(市)、县(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分别建立本级草原补奖机制档案。草原补奖机制档案工作,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第五条 草原补奖机制档案资料按下列原则进行分类及编号:&&&(一)草原补奖机制档案分为三个级别:省:A级;州(市):B级;县(市):C级。&&&(二)档案资料根据不同性质分为基础资料类、实施方案类、技术材料类、制度建设类、资金管理类、配套政策类、工作成效类、组织机构类、宣传培训类等九大类。分别用Ⅰ、Ⅱ、Ⅲ…代码代表。&&&&1、基础类资料主要包括:草原承包、基本草原划定、补奖机制前期工作等各类意见、方案等资料。2、实施类资料包括:(1)省、州(市)、县(市)逐级报送的草原补奖机制实施方案,以及省、州(市)、县、乡、村、牧户层层签订的补奖机制责任书等;&&&&(2)牧草良种补贴方案及其批复、招标类文件,验收类文件以及音像资料;&&&&(3)草原补奖机制农牧户信息管理系统中形成的各种信息表;&&&&(4)草原管护员报名、考试录用材料,管护协议、管护职责、管护员巡回检查日志,管护员管理办法、考核情况等资料;&&&&(5)各类会议材料,简报、通报、报表(含月报、季报、年报)等资料。&&&&3、技术资料主要包括:省、州(市)、县(市)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在补奖机制落实过程中制定的技术方案、规程、标准,各类图件等资料。&&&&4、制度建设类资料主要包括:省、州(市)、县(市)政府以及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印发的禁牧和草畜平衡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考核办法等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机制相关规范性文件。&&&&5、资金管理类资料主要包括:有关草原生态补奖机制资金公示、拨付、决算、审计监督等资料。&&&&6、配套政策类资料主要包括:各级政府为落实草原生态补奖机制制定的相关产业发展等扶持政策、办法、指导意见。首页&&上一页&&&&&&当前第1页/共2页&&&『』『』 版权所有:青海省农牧厅|关于我们|网站声明||联系我们青ICP备号|联系电话:|投稿邮箱:网站保留所有权,未经许可不得复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目的意义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实施目的意义
草​原​生​态​项​目​建​设​资​料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想免费下载本文?
你可能喜欢财政部等解读“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浏览次数:
&& & 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促进牧区牧业发展和牧民增收,国务院日前决定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中央财政每年为此安排资金134亿元。近日,财政部和中央农办、农业部有关负责人就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 &草原退化严重,牧民增收乏力
&&&& 目前,我国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增收问题面临严峻形势。一是草原退化严重,可利用面积减少,生态功能弱化。目前,全国约90%的可利用天然草原不同程度退化,中度和重度退化面积达23亿亩,产草量比20世纪80年代平均下降30%&50%,部分草场完全丧失生产能力。二是牧民就业渠道窄,生产生活成本高,收入积累缓慢。调查显示,2008年全国264个牧业和半农半牧业县,牧民人均纯收入3714元,不到同期全国农民平均收入的80%。29%的牧业县和33%的半农半牧业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是草原保护投入不足,生产扶持力度弱,牧区发展可持续性不强。
&&& &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国家在牧区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方面投入较多,但对草原生态保护和牧业生产的投入力度不足,惠牧的生产性补贴政策明显少于惠农的政策。
&&&& 畜产品供应不受影响
&&&& 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基本思路是,在全国主要牧区可利用天然草场范围内,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基本达到草畜平衡,促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逐步实现草原生态保护和牧民持续增收的双赢目标。
&&&& 从2011年开始,中央财政安排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资金134亿元,在内蒙古、新疆(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和云南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区),全面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实施禁牧补助。二是实施草畜平衡奖励。三是落实对牧民的生产性补贴政策。四是安排奖励资金。
&&& &有关负责人认为,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根本目的是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促进牧民增收,不会对畜产品供应产生影响。因为实施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不是简单减少牲畜饲养量,而是要大力推行舍饲半舍饲圈养和划区轮牧,提高牧区畜牧业生产水平,使草原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步入良性轨道。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产肉大国,人均肉类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综合生产能力较强。从长远看,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后,草场生产力将不断提高,草原草场承载能力将日益增强,有利于促进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保障畜产品的有效供给。
&&& &地方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机制
&&& &为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落到实处,把这一惠及广大牧民的大事办好,财政部、农业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切实加强组织实施工作。政府在加大投入的同时,也要突出和发挥牧民主体作用。要衔接好现有草原生态保护政策。将退牧还草饲料粮补助政策、西藏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政策并入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
&&&& 同时健全监督管理制度。严格责任追究制度:要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加强责任追究;地方政府要将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纳入政府和村组年度考核范围,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健全禁牧管护机制: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草原监理和管护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省(区)、地市、旗县、乡镇和村上下联动的管护网络;将监理管护经费列入地方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完善草畜平衡核查机制:各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要不断完善草原载畜量标准和草畜平衡核定办法,加强对草畜平衡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检查。地方政府要建立草畜平衡核查机制,采取草畜平衡公示、牧民自行申报、旗县政府抽查和社会监督举报等多种措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