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古神话故事和希腊神话比较》研究现状。。。。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求帮助。。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4
上亿文档资料,等你来发现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4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2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3中文商标英译研究;4TheAlternationofLanguag;5TheTragicDestinyofBrett;6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7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8《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2 剖析希腊神话中的爱情观3 中文商标英译研究4 The Alternation of Language: A Study of Microblogging Vocabulary5 The Tragic Destiny of Brett Ashley in The Sun Also Rises6 试析《我知道笼中鸟为何歌唱》的成长主题7 公共标识翻译的跨文化语用学研究8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电影中的隐喻与象征手法研究9 归化和异化在影片名翻译中的应用10 论《围城》中的语码转换11 论中美文化差异对其商务谈判的影响及策略12 析《傲慢与偏见》中达西的性格及人物形象13 《飘》中的家园意识探究14 魔法世界的双重间谍――《哈利波特》西佛勒斯?斯内普的矛盾形象分析15 功能对等理论透视下的影视片名翻译16 论尤金奥尼尔后期独幕剧《休伊》中的荒诞主题17 日常生活中隐喻的认知研究18 谈双关语的翻译19 两个反叛的女人――姚木兰和斯佳丽之对比分析20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黛西21 试析厄内斯特.海明威的悲观主义倾向的成因及其在《丧钟为谁而鸣》中的体现 22 从弗洛伊德解读《好人难寻》23 汉英交替传译中的语篇衔接分析24 从《喜福会》母女冲突看中美家庭教育差异25 概念隐喻理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26 从《海狼》看杰克?伦敦的女性观27 中英商标翻译中的文化障碍与翻译策略研究28 词汇教学中词汇的深层认知处理研究29 On building-up a welcoming ESL classroom atmosphere in Junior High School under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30 会议交替传译中习语的翻译31 从语用角度和文化角度浅谈隐喻的翻译32 英汉委婉语对比研究33 对英语影视片名翻译的研究34 从功能翻译理论看电影《功夫熊猫》的字幕翻译35 汽车广告中的中西文化差异研究36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37 比较《百万英镑》和《阿Q正传》38 分析《土生子》中的种族主义的恶性影响39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Western Taboos of Social Communication40 《荆棘鸟》中的三位女性形象――追寻荆棘的女人41 An Analysis of Huckleberry Finn’s Personality4243444546474849505152535455565758596061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 英语委婉语的内涵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李白诗歌中意象的英译 罗伯特弗罗斯特田园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 中西节日习俗之比较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 从功能对等的角度浅谈商标翻译 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研究 现代社会的荒诞性――从黑色幽默解读《毛猿》 An Archetypal Study of J.D.Salinger’s The Catcher in the Rye 中美婚姻观对比研究 东西方恐怖电影的文化差异 中英酒吧文化对比 汉英翻译中的中式英语的成因及对策 对希腊神话和中国神话中“爱”的比较及其文化影响初探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论英语无灵句与汉语有灵句的互译 外贸函电中的语用失误分析 论身势语的跨文化交际应用 试析《野性的呼唤》中的生态观 麦当劳的制胜之道 汉英习语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 论《木木》中屠格涅夫的反农奴制思想 形名组合Deep+Noun之认知研究 浅谈金融危机对中国汽车产业影响 On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of Political Terms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从《生活大爆炸》看美剧字幕翻译的文化转向 An Analysis of English Euphemisms Used in Literary Works 从《认真的重要性》中的布雷克耐尔夫人看维多利亚时代贵族女性特点 分析《天使,望故乡》的精神主题 《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分析 我对直译和意译的看法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Re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呼唤》中倒装句汉译策略研究 从颜色词看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理智与情感》中的姐妹情谊 浅析《瑞普?凡?温克尔》中的浪漫主义 从《喜福会》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中看身份的寻求 简析《雾都孤儿》中善与恶在人物塑造上的体现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贵妇画像》中女主人公伊莎贝尔的选择 从《悲悼三部曲》看尤金?奥尼尔对古希腊悲剧的继承性超越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丰乳肥臀》英译本个案为例 Analyzing Holden's Character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试用标记模式理论分析广告语中的语码混用现象 “邪恶的心灵”――剖析希斯克厉夫复仇的心理动机86 从约翰邓恩的“奇思妙喻”中透视他矛盾的情感观87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 88 Movie Lines Imitation and Language Learning89 小说《嘉莉妹妹》中女性成长的分析90 《雾都孤儿》中的反犹主义91 An Analysis of the Stylistic Features and Pragmatic Functions of Network Language 92 中西面子观比较研究93 美国校园俚语发展的促动因素看美国的自由精神94 从《大卫科波菲尔》中看狄更斯的道德观9596 对罗伯特?弗罗斯特自然诗的尝试性研究97 约翰.邓恩诗歌艺术陌生化98 A Popular Form of Subtitles Translation by Fansub Group on the Internet99 英文歌词翻译策略探析100 《喜福会》中的象征主义101 论《宠儿》中的象征意象102 论斯嘉丽对南方的背叛103 中西方快餐的文化差异104 对比哈利?波特与蜘蛛侠浅析英美英雄文化差异105 论修辞格在英语广告中的运用106 从文化角度探析中英基本颜色词的比较和翻译107 口译中的文化差异:现象与对策108 从女权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纯真年代》两位女主人公的爱情悲剧109 文化负迁移对翻译的影响110 中国菜名英译的恰当方法111 浅析张培基的散文翻译风格112 从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升看英语歧视性词汇的变化113 Proverb and Its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114 影响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非语言因素115 从异化与归化看网络上美剧的字幕翻译116 英汉招呼语对比与应用研究117 解读《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玫瑰”的象征意义118 功能对等理论在英语习语翻译中的应用119 如何用英语作精彩演讲120 《红楼梦》委婉语翻译探究121 《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象征解析122 爱默生超验主义对世纪美国人生观的影响――以《论自助》为例123 从关联理论看中国电影名称的翻译124 谈英语中的性别差异及其文化内涵125 论《弗兰肯斯坦》中贾斯汀的悲剧126 论《瓦尔登湖》的生态伦理意蕴127 高中英语课堂中的文化渗透128 《红楼梦》中的女性主义及其英译129 《愤怒的葡萄》的生态主义分析130 性格和命运--《小妇人》中四姐妹分析131 英语X-ful词的形态与认知构建132 从《飘》中人物性格分析看适者生存的道理133 浅析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在求职面试中的应用134 浅谈《基督山伯爵》的主要宗教思想135 对美国个人主义和中国集体主义的一些讨论136
从传递文化信息视角探讨《红楼梦》翻译中“异化”与“归化”策略137 方位词“上”和“Up”语义对比研究138 中西民间鬼神形象中体现的宗教世俗化的研究139 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看张谷若《德伯家的苔丝》的翻译140 从女权主义视角解读《简爱》141 修辞在政治演讲中的作用--以奥巴马获胜演讲为例142 欧美电影对英语学习者英语口语的影响143 广告翻译中的功能对等144 《苏菲的选择》中的人性分析145 身势语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46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147 《哈姆雷特》与《夜宴》中人物塑造的比较研究148 文化语境与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149 On Symbolism in Fitzgerald’s “Winter Dreams”( 开题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150 《闻香识女人》角色分析151 《喜宴》中反映出的中西文化差异152 “白+动词”的语义及其英译153 旅游景点名翻译的异化与归化154 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霍尔顿的人生选择155 功能目的论视角下的仿拟翻译的应用分析156 《紫色》女主人公性格分析157 浅析《双城记》中狄更斯的浪漫现实主义158 《好人难寻》的冷漠主题分析159 非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英语的动机和策略调查160 索尔贝娄的《银碟》中父子关系的分析161 浅谈跨文化交流中的非语言沟通162 《野性的呼唤》中巴克形象分析163 高中英语听力课中的文化教学164 十九世纪英国唯美主义的生成语境与基本特征165 达尔文主义视角下的《卡斯特桥市长》166 《八月之光》里的悲剧艺术――基于尼采审美理论的分析167 《莎乐美》中月亮的意象――从原型批评视角进行分析168 探索在小说《道雷格林画像》中奥斯卡王尔德的自我画像169 影视作品的字幕翻译策略170 海明威的死亡哲学――海明威作品解读171 An Analysis of Realistic Literature Under the Enlightenment in Robinson Crusoe172 对小说《野草在歌唱》的功能文体分析173 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悲剧根源174 “Lady First” Reflected in Different Cultures175 从《透明的东西》探讨纳博科夫的时间意识176 论《紫色》中西莉的精神意识的创建177 商务谈判口译的语用失误的成因及负面影响对学习的启示178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179 《基督山伯爵》中的复仇,复活以及宽恕180181 相同的追求,不同的命运――《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和《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比较182 伊丽莎白?班内特和姚木兰的比较研究183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184 探析《雾都孤儿》中作者的乐观主义185 浅析当代美国跨种族领养的现状186 汉英翻译中文化传递的可接受度187 论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法教学188 哥特电影的黑暗之美-市场与文化的交接189 中式菜名的英译190 A Study of the Characters and Their Influence on the Hero of The Catcher in the Rye 191 培养中学生认识并有意识的使用词汇记忆策略192 浅析电视口译的特点及其译文质量评价193 论《红字》中的博爱精神194 战争时期坠入凡间的天使――通过《永别了,武器》分析海明威眼中的理想女性 195 An Analysis of The Call of the Wi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xistentialism196 英语体育新闻标题的特点及其翻译197 论《英国病人》中角色的自我认知198 用陌生化理论阐述《红色手推车》的悲剧色彩199 浅析卡夫卡小说中的荒诞意识200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包含各类专业文献、文学作品欣赏、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小学教育、行业资料、应用写作文书、中学教育、各类资格考试、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14等内容。
您可在本站搜索以下内容:
 《弗兰肯斯坦》的主题解读 46 英语外贸信函的特点及翻译 47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48 对《呼啸山庄》中女主角的女性哥特情结分析 4q General ...
 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s8 语码转换―――从正式场合到非正式场合 sq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60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60 美国梦的幻灭――追问盖茨比命运的悲剧性根源 61 从里奇的礼貌原则角度分析《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62 中美企业并购中的...
q  李白《静夜思》10种英译版本_文学研究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经典诗歌的翻译李白《静夜思》10 种英译版本-欣赏 这是一个翻译比较的例子,可以看看中外大家不同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分析及策略研究 48 广告中的熟语模因探析 4q 论汉语成语中数字英译的语用等效性 s0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s1 从马洛斯的...
 《动物农庄》的极权主义的研究 爱情描写与《》核心主题的关系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从东西方文化差异视角看动物词汇的翻译 从合作原则的违反看小品...
 自主学习问题研究 论新闻英语中的选词及其翻译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观音与圣母之比较 浅谈英语广告的特点及翻译 英汉称赞语回应的对比研究 从好莱坞...
 达尔内――《双城记》中一个内心充满矛盾的人物 《芭芭拉少校》中的现实主义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自立和创新――对爱默生超验主义的解读 对非英语...
q 四种汉译本的得失 The Symbolism in The Scarlet Letter 美国牛仔形象演变和西部电影发展的研究 广告翻译 李白《静夜思》六种英译本的对比研究 “面子”文化与中西方...
别人正在看什么?希腊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中海神形象之比较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页免费14页免费4页免费5页¥3.002页免费 1页免费5页免费3页免费7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喜欢此文档的还喜欢38页1下载券2页免费27页1下载券13页1下载券2页免费
希腊神话与中国上古神话中海神形象之比较|中​国​上​古​文​化​传​说​的​资​料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玉溪师范学院-教学工程建设工作网《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设计
第一章上古神话
第七届云南省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中国古代文学史》课程方案的构建与实践
& 本栏目其它文章:
《中国古代文学史》教学设计
第一章上古神话发布时间: 14:26
第一章&上古神话
一、教学目标:
1、神话的概念、产生和记录;
2、中国神话及蕴涵的民族精神;
3、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4、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二、教学重点:
1、神话的内涵与本质特征;
2、《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3、上古神话的分类。
三、知识点与名词概念:
神话、洪水神话、英雄神话、始祖神话、创世神话、战争神话、《山海经》
四、教学时数:2课时
五、教学要点与教学设计:
第一节& 中国神话的产生和记录
1、神话的概念
神话是以故事的形式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马克思曾给它下过一个十分精辟的定义: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这段话有四个基本含义:a.神话是不自觉的艺术作品;b.神话是诉诸幻想的;c.神话多方面反映原始人的世界观;d.神话非历史,但是历史的折射。&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概括了神话的本质特征。&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
神话是富于想象力的古代人民以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口头创作的神异故事。它是古代人民通过幻想对自然现象及社会生活的曲折反映和超现实的形象描述,表现了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理解。它是古代人民运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的艺术结晶。
神话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神话包括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以神魔鬼怪为内容的传说、故事、笔记、小说等。狭义的神话专指产生于原始社会的古代神话,是原始社会出现的另一种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它是原始人类对周围世界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原始解释,它用虚幻的想象和夸张手法,采取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来反映人民战胜自然的愿望。
神化和传说:有联系亦有区别。一般说来,神话的产生要比传说早;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而传说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神话具有明显的非理性的神异色彩,而传说却内含人的行为准则。
神话和仙话:被道教改造,成为仙话的一个来源。也就是说仙话是神话的变种,所谓仙话主要讲述的是长生不死,羽化登仙,其中有的是修炼,有的是仙人引导(指路)或服药。
2、神话产生的条件:
(1)原始社会落后的经济基础,生产力和知识水平极为低下,这是神话产生的特定历史条件。
(2)、神灵观念的产生,这是孕育神话的胚胎。
(3)、解释自然、战胜自然的功利目的和审美意识。
(4)、人类思维方式的发展,特别是想象的发展,使原始人类能够不自觉地运用原始的形象思维创造神话。
神话产生的思想基础:(1)是原始人普遍信奉的&泛灵论&,最初是由于梦幻的启示。(2)图腾崇拜是神话产生的另一个思想基础。
3、神话的记录
中国远古时代曾有过丰富的神话传说,但由于时代的久远,加上儒家对神话采取排斥态度,致使上古神话在文献古籍记录很少,资料零星不全。上古神话主要保存在《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战国策》、《庄子》、《吕氏春秋》、《淮南子》、《穆天子传》、《孟子》、《韩非子》等著作中。我国古代有丰富的神话,但由于是集体口头创作,用文字记录下来较晚,并且缺乏系统记载神话的专门典籍,所以系统完整的神话保存下来较少。收录神话较多的古籍主要有:《山海经》、《庄子》、《楚辞》、《淮南子》、《列子》等。
[注:《山海经》我国一部最古的地理书,主要记载古代传说中的地理知识,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秦汉间又有附益。现有晋郭璞注本,全书共18卷,约3万多字。书中记述各地山川、道理、部族、物产、民俗等情况,多涉及异物灵怪,是&神怪之渊薮&,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的宝库。
《淮南子》由西汉淮南王刘安组织宾客集体编写,全书共21卷,其用意在阐明政教伦理,但旁涉众多奇物异类和神灵鬼怪,因而保存了许多神话传说。如《览冥训》中的&女娲补天&、&嫦娥奔月&;《天文训》中的&共工怒触不周山&。
《列子》旧题周列御寇撰。今传《列子》八篇,是魏晋时人采摘诸书荟萃而成,此书非真正的先秦古籍,其哲学价值不大,但书中保存了先秦遗闻、神话传说和寓言故事,颇有文学价值。较为著名的神话有《汤问篇》中的&愚公移山&;《黄帝篇》中的&黄帝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
4、《山海经》的神话学价值:
神话具有认识、审美、艺术借鉴三个价值;《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其价值首先在于它所记载的神话是未经雕琢熔冶、带有原始性的神话。其次,在于它有丰富的内容和多种多样的形象。再次,《山海经》神话看似零散,却仍然有某种&系统性&,书中的神话形象按其神权的大小排列,表现一定的尊卑位次。第四,它对后世文学特别是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第五,《山海经》对寓言和诗歌也产生过某些影响。
《山海经》中按神的形象来划分,可以分为以下类型:
(1)、天帝的神话。《山海经》中记载了炎帝、黄帝、帝喾、帝颛顼、白帝少昊、帝舜、帝尧等的神迹。
(2)神祗的神话。地位次于天帝的是神祗。他们受帝的支配,主司某种自然现象,如日神、月神、火神、山神、海神、风神、雨神等。
(3)人王的神话。《山海经》里记载了鲧、禹、启、成汤等几个人王的神异事迹。
(4)奇人怪物的神话。
第二节& 中国神话及其蕴涵的民族精神
一、神话的分类
对于神话的分类,大致可按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分类:
1、按历史形态:可把神话分为原始社会神话、奴隶社会神话、封建社会神话。
2、按功能:可分为祭祀礼仪神话、解释性神话、巫术神话和物占神话。
3、按性质:可分为原生态神话、次生态神话、再生态神话。
4、按内容:
(1)、自然神话:有关解释日月星辰、风云雷电、鸟兽草木等自然现象和自然物的神话。自然神话多以山川风雷、鸟兽草木为描述对象。如风神飞廉,雨神屏翳、旱神女魃(传说中引起旱灾的怪物),火神祝融,水神禺强,日神羲和,月神常羲,反映了初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
如有关太阳来历、行踪和活动的神话。据《山海经&大荒南经》说,在东南海之外,甘水之间,有个女子羲和,是东方天帝帝俊的妻子,她生了十个孩子,也就是十个太阳。这十个太阳住在大海中央的一棵名叫&扶桑&的大桑树上。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但有一次,十日并出,大地庄稼、草木都被烧焦了,尧命羿射杀九个太阳。又据《九歌&东君》、《离骚》、《淮南子&天文训》对太阳行程描述,大致情形是:太阳乘着六条龙牵引的天车,有一个名叫羲和的御者驾驭,每天清晨从沸腾的山谷出发,在咸池洗澡,用神树扶桑拂去身上的尘埃,又以北斗星作勺子饮酒,再往西走,经过悲泉,到达崦嵫山下,羲和回车休整,而火球似的太阳就滚进蒙水深处的虞渊休息。
(2)、创世神话: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构成了创世神话的基本主题。对于世界形成和人类起源的探索,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时期,以女性为主体。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女娲补天等。
关于宇宙起源的典型卵生神话:南方神话的开辟神《盘古开天辟地》。
关于人类自身起源:北方神话的开辟神《女娲造人》。
(3)、英雄神话:有关同自然力和权威进行抗争的神话。产生于父系氏族社会时期,以男性为主体,注重个性表现,力量,勇敢。
如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追日、刑天断首等。
为民兴利除害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
不辞劳苦,与自然抗争,表现人类不屈斗争精神和坚强意志力的:夸父逐日,精卫填海。
(4)、洪水神话:以洪水为主题和背景的神话。如国外的洪水神话表现的主题是天帝对人类堕落的失望,洪水是对人类的惩罚,而洪水之后人类的再造,反映了对人性的反省和批判。中国古代文献中的洪水神话主要把洪水看作是一种自然灾害,所揭示的是与洪水抗争,拯救生命的积极意义,看重人的智慧及斗争精神。
(5)、战争神话:反映原始部之间残酷战争的神话。如《山海经&大荒北经》中记载的黄帝与蚩尤之战、共工怒触不周山、黄炎战阪泉等。
氏族部落间的争斗:炎黄之争(同父异母兄弟,水火之战,炎帝善用火攻,黄帝主雷雨之神),黄帝杀蚩尤,共工怒触不周山(共工:曾与颛顼争地,一时发怒,一头撞在不周山上,竟使天柱顷刻断裂,整个天体宇宙发生倾斜,造成今天日月星辰自东向西运行,江河湖海由西向东流动的格局。)
(6)、发明创造神话:反映人们在认识自然的过程中的各类重大发明的神话。后羿是弓箭的发明者,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刻木为舟,后稷蒸谷为饭、培育稻谷等。
四大著名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出自《淮南子》。
几个著名神话的讲解分析:
(一)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反映了古代人类对自然灾害的斗争,概括了人类智慧和对自己力量的自信。
女娲是我国上古神话中最伟大的女神。她的伟大的、广为传诵的业绩是造人和补天。
1.女娲造人的神话始见于屈原的《天问》:
女娲有体,孰制匠之?
大意是说:女娲的身体是谁做成的呢?这个问题初一看的确有些奇怪,女娲作成了别人的身体,她的身体又是怎么来的呢?翻一翻史籍:娲:古时的神圣女、化育万物的人。也就是说,女娲是一个女性天神,这个天神的伟大就在于把毕生精力都投入到造人和补天的事上。
女娲造人的完整故事见于《风俗通》:
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民。女娲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牵引引绳絙于泥中,举以为人。
&&《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
人由黄土塑成这一幻想虽然十分离奇荒诞,但仍然有一定的现实生活基础。我们的祖先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土地带,在发明制陶技术后,他们便容易从陶器用泥土作坯的制过程中,产生关于人类也可能是用泥土捏塑的联想。女娲抟黄土作人的神话,就是这种现实的折光,也是当时人们对人类起源的一种幼稚的解释。
2.女娲不但创造了人,她还想着如何让这些人继续一代又一代的繁衍生息下去,于是她又建立了婚姻制度,使男女各得所配,生儿育女,所以后人又把女娲奉为高禖,高禖就是神媒,婚姻之神的意思,每到春和日丽的二月,青年男女就可以把日月星空做帐子,把绿草如茵的大地作床塌自由结合,这大概这是所谓的&天作之合&吧。至于那些结了婚却没有儿女的,也纷纷来到神庙求神赐子,女娲这位婚姻之神又兼了送子娘娘的职务。在周代&&春秋时期,这种供青年男女自由结合的地方很多:如宋国的桑林,楚国的云梦泽,郑国的溱洧水边。
女娲创造人类,又替他们建立了婚姻制度,人们相安无事幸福和谐,可是有一年宇宙却发生了一场大的变故。
3.女娲补天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练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苍天补,四极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虫死,颛民生,背方州,抱圆天&&当此之时,禽兽蝮蛇,无不匿其爪牙,藏其螫毒,无有攫噬之心。
这个故事,清楚地反映原始人所遭受过的许许多多自然灾害,包括星坠和地震、火山和洪水、虫蛇虎豹横行等。补天的成功,则幻想地、形象地反映了人对自然斗争的巨大胜利。女娲形象的意义即在于她体现了这个胜利,体现了人们战胜自然的信心和乐观精神,体现了我们祖先在争取生存的斗争中所显示的气魄、智慧和力量。
女娲既不辞辛苦地创造了人类,又以极大的勇气保护了人类。她一身而兼有如此伟大的功业,反映了原始人对人类母亲的爱戴和崇敬。这个神话产生于原始社会早期的母系氏族时代。
(二)、《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反映了人类向自然大胆的挑战;前人不忘造福后人的美德。
夸父逐日的神话,也是上古著名神话之一,最早见于《山海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载天。有人珥两黄蛇,把两黄蛇,名曰夸父。后土生信,信生夸父&&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逮之于禺谷。将饮河而不足也,将走大泽,未至,死于此。
&&《大荒西经》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海外北经》
夸父是一个力气极大的巨人,一天,他忽然产生了追赶太阳和太阳赛跑的想法。快要赶上时,太阳炎热烤炙着他,加之一天的饥渴循泊,他伏下身子刹那间把黄河、渭河两条河的水都一口气喝干了,可是口渴还是止不住,他又向北方跑去,想要喝掉大泽的水,未到便渴死了。太阳给大地带来了光明和温暖,其施惠于人类可谓至大,但有时也会焦灼庄稼,造成了干旱。原始人当然是很想了解和驾驭它。屈原关于太阳&出自汤谷,次于蒙汜,自明及晦,所行几里&(《天问》)的提问,即反映了古人探索太阳运行规律的兴趣。夸父追赶太阳,可知也是为了观察、了解并进而控制太阳的目的。夸父以无比的英雄气概去追逐太阳,狂跑飞奔,忍受江河湖泽不足以消解的口渴,终于在一个叫&禺谷&(即虞渊,日落处)的地方赶上了太阳。尽管他后来渴死了,但他那崇高、雄伟的气魄和顽强的毅力,却一直令人神往。尤其是他那巨大的柱杖化作蓊郁茂盛的嘉树桃林,给后继者乘凉解渴之便,使其得以完成未竟的事业,则更令人振奋和鼓舞。夸父的形象体现了原始人了解太阳奥秘的强烈愿望,体现了他们征服自然的宏观理想,整个神话充满积极乐观的浪漫主义精神。
(三)&《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不仅反映出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还表现了远古人民对天体自然的认识,以及对人类伟大发明――弓箭的赞美。
在古代典籍里,&羿&本有两个:一个是帝尧时代以&射十日&著名的&神性的&羿,也称夷羿;另一个是夏朝太康时代的人性的羿,又叫&后羿&。两者从屈原起就已相混,但其实并非一人。
神话里的羿,据说是帝俊派到大地上来帮助解除各种危难的: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
&&《山海经&海内经》
羿为拯救下民主要做了哪些善事呢?《淮南子&本经训》说:
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修蛇皆为民害。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丘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修蛇于洞庭,禽封豨于桑林。万民皆喜。
据这段记载,羿奉尧的指令先后完成了诛凿齿,杀九婴、缴大风、射十日、杀猰貐、断修蛇、禽封豨等七件大事。羿射十日之举颇为后世传诵,不仅因其最有利于&万民&,而且其意境之壮大开阔,其想象之奇诡瑰丽,实为神话中罕见的佳品。羿之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拯球下民。要完成这一神圣使命,他向各种凶恶的敌人开战,表现了非凡的勇气和毅力。他确实是一位果敢无比、为民除害的英雄。羿之所以能建立如此伟大的功业,是由于他和别的神话英雄不同,他掌握着高明神异的射箭本领。而且,据说弓箭原本就是他发明的。墨子说:&古者羿作弓。&(《墨子&非儒》因此,这个神话不仅描写了羿的伟大业绩,是壮丽的英雄史诗,而且通过羿的形象赞扬了弓箭和射手,又是生产技术的热情颂歌。
(四)《精卫填海》
《精卫填海》:以悲剧的方式反映和赞颂了远古人民征服自然、百折不回、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精卫填海的神话虽然比较简短,但它却是一个内容非常深刻的著名神话。她可能产生于沿海的部落。由于海浪袭击,生命受到威胁,于是,产生了填海的愿望:
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山海经&北山经》
精卫鸟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其外形十分可爱;它本是炎帝的小女儿,到东海游水,在那里淹死了,其遭遇非常不幸;它不过是一只小鸟,却要衔微木细石去填平广阔无边、渊深莫测的沧海,其志概是比沧海还要浩大的。在东海与精卫这大小强弱极端悬殊的对比中,更显出后者惊人的意志和毅力,悲壮感人的艺术力量也从这里产生出来。
精卫填海,并不只是为个人雪恨复仇。因为在上古时代,被无情的大海夺去生命的何止女娃一个。这个神话正反映了人们渴望填平大海、消除其威胁的普遍愿望。精卫就是这一美好愿望的体现者。反映征服水患的强烈愿望和百折不回的斗争精神。
(五)&《鲧禹治水》
《鲧禹治水》:反映了远古人民与自然斗争时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伟大斗争精神。
鲧禹治水的故事,是我国最著名、流传最广泛的神话传说。古籍中有关记载比较丰富,内容颇为复杂。重要资料有如下几则:
洪水滔天。鲧窍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命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腹)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
&&《山海经&本经训》
舜之时,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江淮通流,四海溟涬,民皆上丘陵,赴树木。
&&《淮南子&本经训》
阻穷西征,岩何越焉?化为黄熊,巫何活焉?咸播秬黍,雚莆是营,何由并投,而鲧疾修盈? &&《天问》
鲧不待帝命表现了蔑视天帝权威的叛逆精神,鲧腹生禹&前仆后继的斗争精神。
(六)、黄帝与蚩尤之战:反映部落战争。
二、神话的民族精神
1、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中国古代神话多围绕着生存这一主题,体现了深重的忧患意识。
要生存首先必须劳动,中国古代神话是劳动创造的生动记录,更是劳动业绩和首创精神的赞美。神话中所歌颂的具有威望的神,或是神性的英雄,几乎无一不与劳动有关。像开天辟地的盘古,炼石补天的女娲,发现药草的神农,教民稼穑的后稷,治理洪水的鲧,钻木取火的燧人氏,发明弓箭的后羿,禹亲自在历山种田,在雷泽捕鱼,在河滨制陶的舜等等,他们所从事的并不是平常的劳动,而是生了&幻想翅膀&的劳动。 围绕着生存这一主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初民不屈服于命运的积极的生活态度,通过幻想创造了神话英雄来展现他们劳动的热情和征服自然的勇气和信心。
2、中国古代神话具有明确的厚生爱民意识;
中国古代神话充满了厚生爱民意识:女娲补天,羿射九日,禹治洪水,精卫填海都是为了摆脱和战胜自然灾害的困扰;黄帝战蚩尤则是为了清除人间恶势力,不让他们去危害人的正常生存。
3、中国古代神话体现了先民的反抗精神;
中国古代神话显示了博大坚韧的精神,从神话英雄们的斗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了闪现在中国神话的顽强斗争意志和奋发昂扬精神,为了实现理想,这种敢于斗争,勇于牺牲,自强不息,舍己为人的大无畏精神表现了在神话传说中,是符合中华民族传统风格的,即对命运积极的抗争精神。在中国神话中,神或者具有赫赫战功的英雄,首先是以其果敢的精神和英勇的行为,为天下芸芸众生创造了一个不可多得的生存条件,其次他们的斗争又是不屈的、持久的,无往而不胜的。
三、中西方神话的比较
1、中国神话很零散,希腊神话有严密得体系。因为,中国统一晚,前221年才统一,而希腊一开始就是一个统一体。以宙斯为中心的庞大的神的家族。
十二大神:
主神宙斯、天后赫拉、火神赫淮斯托斯、太阳神阿波罗、月神阿耳忒弥斯、战神阿瑞斯、智慧才艺女神雅典娜、美神爱神阿佛洛狄忒(维纳斯),总之,十二大神几乎代表了自然界的所有属性。
中国主神:南方神话开辟神&&盘古
北方神话开辟神&&女娲
三皇五帝:伏羲、女娲、神农
黄帝、颛顼、帝喾、尧、舜
2、中国神话大多半人半兽,将人神化,而希腊神话则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将神人化,人神同形同性。因为中国神话比希腊神话早得多,中国神话受图腾崇拜影响很深,认为&帝王即神&。中国神话中的神不食人间烟火,不像希腊神话中的神,好嫉妒,虚荣心强,风流倜傥。商业经济和开放性环境使希腊神话很早就脱离了宗教影响,加之古希腊人十分注重肉体的健美与力量,所以他们按自己的形象造神,神即高度化的人。有人说古希腊人是正常的儿童,中华民族是早熟的儿童,正常的儿童用充满好奇和激情的眼光看世界,早熟的儿童用淡漠和沉思的眼光看世界。
中国神话歌颂劳动,赞美意志,具有理性。
希腊神话歌颂冒险,赞美肉体,表现人生欢愉和声色之乐。
3、中国神话中女性地位较高,而希腊神话大多推崇男性神。女娲既为补天神,又为婚姻神,而普罗米修斯造出的人多为男性,唯一的女性潘多拉一出生便给人类带来灾难。
4、中国神话无爱神,西方有丘比特之箭。中国有婚姻神,说明中国文化一开始就重视传宗接代的生殖功能。
5、中国神话伦理道德观很强,呼唤正义,献身精神。西方神化强调个人英雄主义,能突破这方面限制,较自由。
第三节&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1、上古神话的思维特征
上古神话最突出的思维特征是:(1)以己观物,以己感物;(2)神话思维是一种具体形象的思维;(3)神话思维伴随着浓烈的情感体验;(4)神话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思维。
2、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
(1)在思想内容方面,古代神话是现实生活的反映,具有很强的现实性。
(2)古代神话创造了一系列代表他们自己利益和愿望的艺术形象。
(3)古代神话对我们的民族精神作了艺术的概括,并带有鲜明的民族性。
(4)在艺术形象方面,我国古代神话传说具有强烈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成功地运用了幻想、想象和夸张等浪漫主义的手法。
(5)我国古代神话体现了悲剧美和崇高美的美学特征。
第四节&上古神话的散失和演化
1、&神话的历史化
从总体上看,中国古代神话最显著的演变结果便是它的历史化、寓言化和宗教化。
历史化是中国古代神话演变的最突出表现。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轻视、贬斥神话,并且着意加以改造,把&神&人化,把神奇怪诞的传说做出一番看似合理的诠释,使之化为历史,载入简册。如解释&黄帝三百年&为&生而民得其利百年,死而民畏其神百年、亡而民用其教百年;&解释&黄帝四面&为&取合己者四人,使治四方&等等,都是对神话作历史化改造的实例。
神话本来就含有一定哲理,后世的某些思想家为了宣扬自己的学说,从神话的宝库中选取自己需要的部分,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便把它改造为寄托思想的寓言,在形象的故事中包寓某种哲理,于是神话被寓言化了。
中国古代神话的寓言化,主要反映在先秦诸子著作中,特别是庄子,堪称改造神话为寓言的高手。
中国古代神话没有像古希腊神话完整流传下来,只在《山海经》《淮南子》《楚辞》《列子》《庄子》等书中有片断记载。
失传原因:a.北方史官文化重史料、重实证,&不语怪力乱神.&
b. 巫官文化重幻想,重神化,把神话历史化.
1、中国古代神话被道教改造为仙话
神话与原始宗教都是原始思维的产物。神话中的&神&,本来就是先民信仰与崇拜的对象,而神话借助想象以征服和支配自然力,也与原始宗教借助巫术控制自然同出一源。神话中含有宗教的因素,故易为宗教所利用。神话流为仙话,是神话宗教化的主要表现。在中国古代神话中,西王母神话和月亮神话逐渐演变为仙话,就是最为典型的实例。
2、中国古代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神话是文学艺术的渊源。首先,神话中乐观进取的精神、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征服自然的气概,对后世文人及文学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次,神话是我国非写实文学的源头。想象、夸张、拟人化的表现手法成为非写实文学的基本特质。第三,神话是我国古代文学素材和文学形象的宝库。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及浪漫主义表现手法对后代诗歌、小说、戏曲影响很大。
上古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文学创作的素材,汉魏六朝的诗歌、小说及赋体作品中,采用神话材料和形象的情况很普遍。唐代诗歌取材于神话者,为数相当多。
为后世作家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启发了作家想象力: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大雅&生民》写周民族始祖后稷诞生的种种神异经历,母亲生他时太顺,被认为是不祥扔掉了。扔到小巷有牛羊庇护,扔到森林,恰遇伐木工人,扔到寒冰之上,大鸟羽覆盖了他,大鸟飞去,他大声啼哭,哭声响彻云霄。
屈原《楚辞》(离骚&天问&九歌)亦充满神幻色彩,上天入地、驰骋想象。
战国时的《庄子》一书中不少寓言就是根据神话改编的。如《逍遥》中的鲲、鹏就是《山海经》中北海神兼风神禺强的化身。藐姑射也是《海内北经》中的&姑射国&。
汉代的赋体,如曹植的&洛神赋&就采用洛水女神宓妃的形象。
盛唐诗人李白《梦游天姥&&》《蜀道难》《梁甫吟》
明代小说《西游记》孙悟空拔根毫毛变出猴万千&&《封建演义》
清代《聊斋志异》《红楼梦》中也有不少神话情节
现代:郭沫若《凤凰涅槃》
二是直接影响文学创作的思维方式、表现手法和欣赏效果。
神话中的英雄主义、乐观主义、强烈要求改变现实,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对后世作家进步世界观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
比如屈原对清明政治的追求,陶渊明对桃花源式的乐园的向往,李白&谈笑安黎元&的抱负,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愿望,都与我们优良的民族性格一脉相通,干将、莫邪之子的头被楚王放在汤镬里煮了三天三夜还不烂,而且&踔出汤中,踬目大怒&这种复仇、反抗强暴的精神,同刑天反抗天帝的&猛志&何其相似,六朝志怪,唐人传奇以及后来小说戏剧中关于死后变厉鬼报仇的故事,也在某种意义上再现了神话英雄死而不已,执着顽强的斗争意志。
精读作品篇目&& 后羿射日(《淮南子&本经训》)女娲补天(《淮南子&览冥训》)
鲧禹治水(《山海经&海内经》)
&思考与研究:
1、为什么说文学艺术起源于生产劳动?
2、 何谓神话?它是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学作品?
3、 中国古代神话起源于何时?请简述其分类、特点、流传情况。
4、 比较中西方神话的异同。
5、 神话对后世文学发展的影响?
@2010 云南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申报
&玉溪师范学院-教学工程建设工作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不得擅自转载
&&联系地址:中国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凤凰路134号
访问:今天[916]
本月[29062]
总计[433264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上古神话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