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给我一个最新无@界@无界限浏览器最新版,谢谢。

网剧《无心法师》红到香港&韩东君拒做“小鲜肉”
&&&&来源:&&&&
原标题:韩东君拒做“小鲜肉”:“我的心理年龄偏大”
TVB每晚9点半黄金档热播的内地剧《无心法师》17日晚迎来大结局。这部内地网剧在搜狐网站首播的时候已经赢尽口碑,登陆香港后也获得了香港网民的激赞,收视则稳定在22点左右,最高收视为25点。虽然在同档剧集中,这个收视成绩不算亮眼,但这部剧却让男主角韩东君在香港人气飙升。萌萌的性格、帅气的外表,还有实打实的六块腹肌――这位来自哈尔滨的“90后”男演员,如今在香港已然晋升新一代男神。上周,《无心法师》的三位主演――韩东君、金晨、陈瑶到香港为《无心法师》大结局宣传造势,吸引了不少当地市民围观。
数一数,韩东君出道不到三年,却有着极佳的“主角运”,现在已经是三部电视剧、一部话剧的男一号。他不缺运气,还是个三观端正的主:明明有颜有身材,却偏偏要靠才华吃饭,一部一部作品累积下来,星途一片平坦。近日接受羊城晚报记者专访时,韩东君承认自己很幸运,“希望大家在2016年能继续支持我啦”!
“无心法师”红到香港
STEP1《山楂树之恋》 标签 留学 学霸 90后
韩东君的出道之作其实是2013年的于正剧《神雕侠侣》,他饰演郭靖黄蓉的两位徒弟之一武修文。只是当时人们都忙着吐槽陈妍希的“小笼包”造型,韩东君并没有在这部剧中赢得多少关注。
到了2014年7月,由田沁鑫执导的话剧版《山楂树之恋》在乌镇大剧院首演。之前,女主角“静秋”早已敲定,由曾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连续旋转4个多小时的小彩旗出演;但是男主角“老三”的人选一直是个谜。在乌镇排练一周之后,这位神秘的“老三”终于露真容,他就是韩东君。
那时候的韩东君还是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的大二学生,却凭借干净的气质和亮眼的外表,击败了其他重量级人选,被田沁鑫选中做“老三”。当时,《山楂树之恋》这个热门IP和田沁鑫导演的名声,加上第一次全部起用“90后”演员阵容这个话题,让话剧版《山楂树之恋》赢得不少关注。
可以说,《山楂树之恋》正式开启了韩东君的演艺之路。那次合作之后,韩东君一直把田沁鑫称为“田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他说:“我对田妈特别感激,她开启了我的演艺生涯,通过出演她的话剧,让我感受到表演的更多魅力,也让更多人看到了我在表演上的可塑性,她是我的恩师。”
不过,要追溯起韩东君第一次“触电”,还是他在加拿大读书时候的事。韩东君说:“当时,姑姑想增加我的兴趣,带我去学唱歌,鼓励我参加比赛。有个导演可能就通过这些比赛知道了我这个人,之后就联系了我,然后一拍即合,拍摄了一部影视作品。”这部作品就是《温哥华酱油乐队》,韩东君饰演一个带着父亲的临终嘱咐到加拿大寻亲的青年。有趣的是,片中饰演韩东君父亲的,就是如今娱乐圈“老干部”的代表人物之一靳东。
这部电影让韩东君下定决心回国发展。他说:“拍了这部电影之后,我就爱上了这个职业,无法自拔了,然后毅然决然地回国,走进这个行业。”2012年,他回国考入上海戏剧学院。这个决定看起来很简单,但足以看出韩东君还是一个任性的学霸。他从初中开始就到加拿大留学,完全没有国内文化课的基础,要跟浸淫在中国教育十几年的高中学生一起拼高考,还真不是容易的事。韩东君曾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过,回国之后第一件事就是回老家哈尔滨报了个考前班刻苦补习,然后到北京考试:“我只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每天就是狂补文化课,每天都要补13个小时以上的量,最后也很幸运地过了文化课的线。”
韩东君目前仍然是上海戏剧学院的在读学生。随着《无心法师》的大热,初尝走红滋味的他还有时间去上课吗?韩东君的回答也是挺学霸的:“我觉得拍戏对我的学业影响不大,反而是一种推动,可以将表演理论付诸实践之中,我觉得挺好的。”跟老师协商好,按时交作业、按期考试、没有挂科――这就是韩东君现在的学校生活状态。
STEP2《无心法师》 标签 男神 腹肌 小鲜肉
《无心法师》可以说是中国网剧的标志性作品。该剧前期没有大肆宣传,却凭借精良的制作一直逆袭到最后,尤其与同期声势浩大却口碑不佳的《盗墓笔记》相比,《无心法师》就更加讨喜了。韩东君能够接到这部剧,其实还是跟《山楂树之恋》有点关系。他说:“因为田妈的《山楂树之恋》让唐人影视发现了我,我也特别感谢公司这么信任我,给我一个新人这么重要的角色。”
因为这部剧,韩东君一炮而红。不过他说自己没有什么爆红的感觉:“这部剧播出以后,有更多的人认识我、喜欢我,这是让我觉得特别开心的事情。不过我其实没觉得‘爆红’,以前怎么样,现在还是怎么样啊。”上周,韩东君与剧中两位女主角陈瑶和金晨到香港为《无心法师》做宣传,他表示着实被香港市民的热情感动了:“在我们站台宣传的时候,他们一直在台下为我们欢呼。还有人喊我的名字、送给我礼物,其中有一件是粉丝们自己制作的奖杯,画着我在《无心法师》中的卡通形象,特别有心思。谢谢大家,我一定好好珍藏。”
《无心法师》中,韩东君饰演一个拥有不老不死之身的法师――无心。剧中,韩东君捉鬼时经常裸着上身,六块腹肌展露无遗。韩东君笑言:“我觉得也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才这么做的吧。”无论是导演故意放福利还是剧情需要,反正观众是见识到了韩东君的好身材。对于“男神”这个称号,韩东君接受采访时却连说“不敢当”:“我出道时间不长,但是能得到这么多观众包括香港朋友的喜欢,我真的特别开心。也希望大家在2016年能继续支持我啦!”
有颜有身材的阳光少年,拥有多年国外留学经历,回国发展之后马上担纲主角,出道不到三年就已经大红,几乎没有经受过什么大风大浪……无论是经历还是外表,韩东君都极好地诠释了“小鲜肉”这三个字。不过,他本人对这个标签却表示拒绝:“‘小鲜肉’不适合我,‘牛排’可能更合适,因为我爱吃牛肉,哈哈。”虽然是戏谑的说法,但是也可以看出韩东君不想单纯靠脸吃饭。在他看来,自己的未来应该有更多的可能性:“其实所有戏路我都想挑战,比如动作戏、谍战戏、言情戏等等,因为我是个新人,作品的积累还太少,所以想争取更多机会体验不同的角色。”
其实,“无心”是一个披着年轻人外表、内心却饱受风霜的人物,韩东君的演技已经得到不少人的好评。而许多人更一直期待第二季开拍的消息,但韩东君说,第二季拍摄时间仍然未定。
STEP3《仙剑奇侠传五:云之凡》 标签 胡歌 仙剑 CP
目前,韩东君还有两部“存货”没有播出――一部是《仙剑奇侠传五:云之凡》,一部是电视剧版《重返二十岁》。
去年11月,韩东君完成了《云之凡》的拍摄,他在剧里饰演男主角姜云凡。原本这个角色并不是由韩东君出演,原定的男主角蒋劲夫由于种种原因辞演,最后韩东君接下了这个角色。《云之凡》根据国产游戏《仙剑奇侠传五》改编。众所周知,“仙剑”系列电视剧最出名的男主角就是胡歌,甚至流传着“无胡歌不仙剑”的说法。韩东君坦言:“因为有《仙剑一》和《仙剑三》这两部很经典的剧集在先,所以由我来演《仙剑五》确实很有压力。”不过,韩东君说自己是一个喜欢把压力转化成动力的人:“我是个很励志的人,哈哈。我觉得和别人比不如和自己比,一次一次地突破自己是最重要的。”
有趣的是,韩东君还是胡歌的师弟。两人都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也同样是唐人影视的签约艺人。在电视剧《大好时光》中,韩东君出演胡歌同母异父的弟弟。在两个男生站一起都能组CP的时代,韩东君和胡歌当然也不可避免地被凑在一起。此前韩东君曾经大胆回应:“我愿意和我哥组CP啊,我们是兄弟CP。”在现实中,韩东君也习惯以“我哥”来称呼胡歌:“我哥是一个经验特别丰富的演员,而且人特好,一点架子也没有。”此前唐人影视总裁蔡艺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经谈到,《无心法师》选择韩东君出演,她还问过胡歌“你怎么看”,胡歌的回答是:“很行,比我当年还行。”韩东君更经常表达自己对胡歌的感激:“他经常鼓励我,给我建议,教我如何演得更自然。”
完成《云之凡》的拍摄后,韩东君又马不停蹄地投入电视剧《重返20岁》的拍摄中。剧中,他饰演一个重返20岁的爷爷,又是一个外表年轻、内心老成的角色。韩东君对这个角色很感兴趣:“这个角色只有在面对自己妻子的时候,才会出现老人的特征,但是在别的年轻人面前,还要去学着他们如何赶时髦、如何用他们的口吻聊天等等,这些表现起来是需要费心思的。”
演了好几个内心年龄与外表差距巨大的角色,韩东君本人的心理年龄倒真的很难看出来。对此,他表示:“人是有很多面的,与好朋友聚会的时候,我也会很逗比很搞怪,但当然我也有稳重成熟的一面。”总的来说,他还是觉得自己的心理年龄比实际年龄要偏大:“这可能与我高中的留学生活有关系,一个人在国外学习和生活,什么事情都要靠自己来完成,所以我会更成熟一点吧。”
爱运动的阳光Boy
韩东君以前是短跑运动员,现在也特别喜欢运动。哪怕是要开工拍戏,他都会带一些简易的运动器材到剧组里,每天坚持运动。这就是他保持身材的秘诀。他曾表示:“像健身房的一些器械啊,篮球、滑雪、赛车、自由搏击,所有运动我都喜欢。”现在,韩东君的百度百科上还列出一项:“特别才能:赛车、滑雪、综合格斗”。
不说不知道,原来韩东君已经拿到中国汽车运动联合会赛车驾照,是一个职业赛车手。他说:“在我七岁的时候,父亲就指导我骑80cc的小型职业摩托车。在父亲的影响下,我长大后又对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果不是在加拿大的时候拍了电影《温哥华酱油乐队》,也许韩东君就不会走上演员这条路。如果不当演员,他会选择什么工作?韩东君说:“我也许会成为一个专职赛车手吧,因为我喜欢车,说不定也会开一个改车行啊!”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传媒推荐|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0年终遭抛弃&IE浏览器成为历史的弃儿(图)
&&&&来源:&&&&
原标题:20年终遭抛弃 IE浏览器如诺基亚一样伟大
  日对于IE来说,是一个伤感的日子。微软公司宣布于这一天停止对IE 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用户将不会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为替代方案,微软建议用户升级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虽然微软还专门向相关用户推送了升级提示通知补丁来提醒用户升级IE 11,但也许它更希望人们直接用上专门为Windows10而生的Edge浏览器。总之,无论是微软方面的主观愿望,还是用户使用的客观情况,已经存在近20年的IE浏览器都已经基本上成为历史的弃儿。
  而IE 11则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个过渡品。
  从一无所有到一统天下
  我们无意于从技术角度去探讨IE诞生以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浏览器使用体验,尽管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相比而言,IE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特殊:它和东家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计算机与互联网走向全世界普通用户的整个过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E几乎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
  当第一个版本的IE浏览器于1995年8月诞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着一款备受欢迎的浏览器――网景浏览器(英文名为Netscape Navigator)。而且就在IE诞生的前一周,推出网景浏览器的同名公司――网景公司已经凭借自家在浏览器市场独一无二的地位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该公司的负责人还一度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
  然而就在网景公司如日中天地主宰着浏览器市场甚至网页标准的时候,作为操作系统巨头的微软公司坐不住了。作为应对,微软匆忙购入了Spyglass的浏览器相关技术开发出第一代IE,然后将其封装到当时的Windows 95 Plus!操作系统中进行搭售。没错,微软这种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打包出售的作法,从IE第一代就开始了。
  然而IE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外部提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微软公司对于IE开发的重视以及IE自身的优秀。IE第一代推出三个月之后,微软就推出了IE 2;又过了9个月,微软再次更新了IE的版本号,IE 3诞生;如此迅捷的迭代速度,对于拓荒时期的浏览器市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些还不够,为了引领技术潮流和制定技术标准,IE 3还率先支持了CSS等技术,凭此盖过了主要竞争对手网景浏览器的风头。
  当然,为了尽快地提升IE的市场占有率,微软当时通过一些看起来并不十分“道德”的商业手段来打压网景浏览器,这些手段包括打包分发、免费提供、通过商业条款迫使合作伙伴默认采用、网页标准垄断等。总之,IE凭借种种力量逐步站稳脚跟,并开始与网景浏览器相抗衡。
  1997年,微软公司和网景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家浏览器的第4版,但这次IE比网景表现得更好。再加上网景公司自身在商业策略上的错误,1998年底,IE终于击败了网景,其后网景公司又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从此,IE开始数年之内统领并主宰整个浏览器市场。由于Windows系统的主宰地位和竞争对手的匮乏,IE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根据的数据显示,到2002年4月份,IE的市场份额高达96.6%;当然,那时候已经是IE 6的天下了。
  被侵蚀的市场份额
  2001年8月,IE 6问世;2005年7月,微软推出了IE 7的第一个预览版本。中间有四年的时间,虽然微软为IE 6推出了过升级补丁,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款如此重要的网络产品竟然4年没有迭代更新,这似乎就注定了IE要在这四年之内达到盛极而衰的状态。一个简单的证据是:曾经在2002年达到顶峰的IE,在200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份额下滑;甚至到2004年11月,已经跌破了90%。
  究其原因,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IE成为众多恶意攻击首当其冲的对象之外,IE自身的安全性也面临诸多问题,并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于此同时,基于开源程序并在多方面得到改进的Firefox却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侵蚀IE的市场份额。讽刺的是,Firefox却与已经成为历史的网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Firefox所基于的开源程序正是从被收购之前的网景公司所开放的程序源代码发展而来。当然,除了Firefox,还有Safari和Opera等浏览器的潜在威胁。
  日,比尔?盖茨终于宣布将会推出新版本的浏览器,并说明原因是IE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被Firefox侵蚀。只不过当2006年1月IE 7第一个众测版本发布的时候,IE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了85.62%,而Firefox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了11.23%。在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背后,实际上是IE作为落后的垄断者在舆论上的失势和整个行业对于后进者Firefox的鼓励。福布斯称Firefox为“2004年最佳浏览器”,杂志《PC World》也将Firefox列入到“2005年最佳百大产品”。
  Firefox对IE市场份额的侵蚀一直在持续中,但由于IE强大的用户体量和其在网页标准上的强势等因素,Firefox的侵蚀并没有达到颠覆性的效果。到了2008年,IE的市场份额跌破80%,Firefox则停留在15%到20%之间。
  然而,无论是IE还是Firefox,它们都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在浏览器市场面临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Google Chrome。
  浏览器领域的“三国杀”
  起初在Google内部,浏览器的开发是被当时的Google CEO施密特反对的,但他最终听从了两位创始人的建议。于是就在2008年9月,Chrome浏览器开始公测,在100多个国家开放下载。
  当时,IE 8 Beta 2版本刚刚发布几天,Firefox 3.0也已经发布近3个月,而且后者发布时还在下载量方面获得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总之,与二者的体量相比,Chrome还只是一个婴儿;它当然有可能长大,但也有可能夭折。
  但是,站在今天来看,Chrome几乎可以说是重新发明了浏览器;当下网页浏览器的许多人性化功能几乎都来自于Chrome。比如说标签栏置顶,将搜索栏和地址栏合二为一,高度简约的界面设计,面向开发者的扩展程序商店,书签可以通过Google账号在云端同步……这一系列功能的出现划时代地提升了人们的网页浏览体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数月个更新的迭代速度的同时,Google还设计出一种极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将Chrome分为稳定版和开发版,前者用来满足普通用户,后者方便开发者进行功能更新和测试,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Google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技术背景的支撑下,Chrome大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喜欢追求新技术的开发者而言。2010年底,Chrome在推出两年多之后夺取了1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IE的市场份额继续下跌,低于60%,而Firefox则维持在20%左右。整个浏览器市场初步形成了由IE、Firefox和Chrome“三分天下”的局面。
  当然IE并非没有努力,在IE 8正式版和IE 9的更新中,微软也的确十分努力地改进浏览器的使用体验,在很多方面也向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的Chrome学习,但是IE的积弊使其很难在前进的步伐上显得迟缓而无力,而Chrome就像是一个年轻的跑步健将,没有什么包袱,只是在快速前行。
  至于胜负,用户才是真正的裁判。
  移动大潮下的IE
  从2010年底到2016年初的5年时间里,IE和Chrome的发展曲线依然延续了之前的情况,IE的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下降,而Chrome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稳步提升;至于Firefox,则是在10%和20%之间徘徊,近来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2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上,霸主IE份额跌至48.57%;Chrome份额持续上涨,已经达到了32.33%;而Firefox已经下降到了为12.13%。
  很难具体阐明这五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大潮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网页浏览器市场的发展。但是微软在这场大潮中的严重缺位,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IE只能在桌面浏览器市场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oogle的Chrome却继续凭借跨越桌面、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的统一体验吸引着更多的用户。
  2013年发布的IE 11也很优秀,但却是那么无助;它只能蜷缩于桌面的一角,眼睁睁地看着人们在智能手机上用Chrome打开网页。
  另外一点值得反思的是IE和Windows的关系。当初正是凭借这种关系,IE才能够迅速达到“从0到1”的颠覆性局面;即使中间多次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来自政府机构的反垄断措施,但都无损于IE在早期的统治性地位。但是在最近5年内,由于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刺激下的转型失败,IE也随之而遭到了冷遇;而就当微软试图通过Windows 10来实现自我变革的时候,它却已经决定用Microsoft Edge来彻底取代IE。
  也就是说,当初与Windows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没能与Windows一起涅重生,落寞地沦为微软的弃子。
  也许在微软那里,Windows操作系统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目前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替代者。而颠覆本身只能出现在可被取代的那些事物上,比如说IE,比如说曾经是手机代名词的诺基亚。
  然而即使失败,即使被放弃,乃至于即使最终逝去,我们依然可以说:IE是伟大的。
(责编:易潇、陈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20年终遭抛弃&IE浏览器成为历史的弃儿(图)
&&&&来源:&&&&
原标题:20年终遭抛弃 IE浏览器如诺基亚一样伟大
  日对于IE来说,是一个伤感的日子。微软公司宣布于这一天停止对IE 8/9/10三个版本的技术支持,用户将不会再收到任何来自微软官方的IE安全更新;作为替代方案,微软建议用户升级到IE 11或者改用Microsoft Edge浏览器。
  虽然微软还专门向相关用户推送了升级提示通知补丁来提醒用户升级IE 11,但也许它更希望人们直接用上专门为Windows10而生的Edge浏览器。总之,无论是微软方面的主观愿望,还是用户使用的客观情况,已经存在近20年的IE浏览器都已经基本上成为历史的弃儿。
  而IE 11则完完全全地成为了一个过渡品。
  从一无所有到一统天下
  我们无意于从技术角度去探讨IE诞生以来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了人类的浏览器使用体验,尽管这种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因为相比而言,IE的地位更加重要和特殊:它和东家微软的Windows操作系统一起深度参与并见证了计算机与互联网走向全世界普通用户的整个过程;而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IE几乎就是互联网的代名词。
  当第一个版本的IE浏览器于1995年8月诞生的时候,这个世界上已经存在着一款备受欢迎的浏览器――网景浏览器(英文名为Netscape Navigator)。而且就在IE诞生的前一周,推出网景浏览器的同名公司――网景公司已经凭借自家在浏览器市场独一无二的地位上市并取得巨大成功,该公司的负责人还一度登上时代杂志的封面。
  然而就在网景公司如日中天地主宰着浏览器市场甚至网页标准的时候,作为操作系统巨头的微软公司坐不住了。作为应对,微软匆忙购入了Spyglass的浏览器相关技术开发出第一代IE,然后将其封装到当时的Windows 95 Plus!操作系统中进行搭售。没错,微软这种将浏览器和操作系统打包出售的作法,从IE第一代就开始了。
  然而IE的成功却不仅仅是因为Windows操作系统的外部提携,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微软公司对于IE开发的重视以及IE自身的优秀。IE第一代推出三个月之后,微软就推出了IE 2;又过了9个月,微软再次更新了IE的版本号,IE 3诞生;如此迅捷的迭代速度,对于拓荒时期的浏览器市场来说,无疑是非常有效的。但这些还不够,为了引领技术潮流和制定技术标准,IE 3还率先支持了CSS等技术,凭此盖过了主要竞争对手网景浏览器的风头。
  当然,为了尽快地提升IE的市场占有率,微软当时通过一些看起来并不十分“道德”的商业手段来打压网景浏览器,这些手段包括打包分发、免费提供、通过商业条款迫使合作伙伴默认采用、网页标准垄断等。总之,IE凭借种种力量逐步站稳脚跟,并开始与网景浏览器相抗衡。
  1997年,微软公司和网景公司相继推出了自家浏览器的第4版,但这次IE比网景表现得更好。再加上网景公司自身在商业策略上的错误,1998年底,IE终于击败了网景,其后网景公司又被美国在线(AOL)收购。
  从此,IE开始数年之内统领并主宰整个浏览器市场。由于Windows系统的主宰地位和竞争对手的匮乏,IE的市场份额节节攀升。根据的数据显示,到2002年4月份,IE的市场份额高达96.6%;当然,那时候已经是IE 6的天下了。
  被侵蚀的市场份额
  2001年8月,IE 6问世;2005年7月,微软推出了IE 7的第一个预览版本。中间有四年的时间,虽然微软为IE 6推出了过升级补丁,但是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里,一款如此重要的网络产品竟然4年没有迭代更新,这似乎就注定了IE要在这四年之内达到盛极而衰的状态。一个简单的证据是:曾经在2002年达到顶峰的IE,在2004年开始出现明显的市场份额下滑;甚至到2004年11月,已经跌破了90%。
  究其原因,除了占据统治地位的IE成为众多恶意攻击首当其冲的对象之外,IE自身的安全性也面临诸多问题,并因此受到人们的质疑。于此同时,基于开源程序并在多方面得到改进的Firefox却开始崭露头角,并逐步侵蚀IE的市场份额。讽刺的是,Firefox却与已经成为历史的网景有着某种“血缘关系”――Firefox所基于的开源程序正是从被收购之前的网景公司所开放的程序源代码发展而来。当然,除了Firefox,还有Safari和Opera等浏览器的潜在威胁。
  日,比尔?盖茨终于宣布将会推出新版本的浏览器,并说明原因是IE的市场占有率逐渐被Firefox侵蚀。只不过当2006年1月IE 7第一个众测版本发布的时候,IE的市场份额已经跌倒了85.62%,而Firefox的市场份额已经增长到了11.23%。在此消彼长的发展态势背后,实际上是IE作为落后的垄断者在舆论上的失势和整个行业对于后进者Firefox的鼓励。福布斯称Firefox为“2004年最佳浏览器”,杂志《PC World》也将Firefox列入到“2005年最佳百大产品”。
  Firefox对IE市场份额的侵蚀一直在持续中,但由于IE强大的用户体量和其在网页标准上的强势等因素,Firefox的侵蚀并没有达到颠覆性的效果。到了2008年,IE的市场份额跌破80%,Firefox则停留在15%到20%之间。
  然而,无论是IE还是Firefox,它们都没有预料到自己将会在浏览器市场面临另外一个强大的对手――Google Chrome。
  浏览器领域的“三国杀”
  起初在Google内部,浏览器的开发是被当时的Google CEO施密特反对的,但他最终听从了两位创始人的建议。于是就在2008年9月,Chrome浏览器开始公测,在100多个国家开放下载。
  当时,IE 8 Beta 2版本刚刚发布几天,Firefox 3.0也已经发布近3个月,而且后者发布时还在下载量方面获得了世界吉尼斯纪录。总之,与二者的体量相比,Chrome还只是一个婴儿;它当然有可能长大,但也有可能夭折。
  但是,站在今天来看,Chrome几乎可以说是重新发明了浏览器;当下网页浏览器的许多人性化功能几乎都来自于Chrome。比如说标签栏置顶,将搜索栏和地址栏合二为一,高度简约的界面设计,面向开发者的扩展程序商店,书签可以通过Google账号在云端同步……这一系列功能的出现划时代地提升了人们的网页浏览体验。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数月个更新的迭代速度的同时,Google还设计出一种极为有效的开发模式,将Chrome分为稳定版和开发版,前者用来满足普通用户,后者方便开发者进行功能更新和测试,从而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
  因此,在Google深厚的互联网基因和强大的技术背景的支撑下,Chrome大受欢迎,尤其是对于喜欢追求新技术的开发者而言。2010年底,Chrome在推出两年多之后夺取了10%的市场份额。与此同时,IE的市场份额继续下跌,低于60%,而Firefox则维持在20%左右。整个浏览器市场初步形成了由IE、Firefox和Chrome“三分天下”的局面。
  当然IE并非没有努力,在IE 8正式版和IE 9的更新中,微软也的确十分努力地改进浏览器的使用体验,在很多方面也向竞争对手尤其是Google的Chrome学习,但是IE的积弊使其很难在前进的步伐上显得迟缓而无力,而Chrome就像是一个年轻的跑步健将,没有什么包袱,只是在快速前行。
  至于胜负,用户才是真正的裁判。
  移动大潮下的IE
  从2010年底到2016年初的5年时间里,IE和Chrome的发展曲线依然延续了之前的情况,IE的市场份额继续稳步下降,而Chrome则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稳步提升;至于Firefox,则是在10%和20%之间徘徊,近来又呈现出下降的趋势。根据Net Applications的数据显示,在2015年12月全球浏览器市场上,霸主IE份额跌至48.57%;Chrome份额持续上涨,已经达到了32.33%;而Firefox已经下降到了为12.13%。
  很难具体阐明这五年时间里,移动互联网大潮究竟在何种程度上影响了网页浏览器市场的发展。但是微软在这场大潮中的严重缺位,却实实在在地造成了IE只能在桌面浏览器市场处于孤立无援的被动状态。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Google的Chrome却继续凭借跨越桌面、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多终端的统一体验吸引着更多的用户。
  2013年发布的IE 11也很优秀,但却是那么无助;它只能蜷缩于桌面的一角,眼睁睁地看着人们在智能手机上用Chrome打开网页。
  另外一点值得反思的是IE和Windows的关系。当初正是凭借这种关系,IE才能够迅速达到“从0到1”的颠覆性局面;即使中间多次遭到人们的质疑和来自政府机构的反垄断措施,但都无损于IE在早期的统治性地位。但是在最近5年内,由于Windows在移动互联网大潮的刺激下的转型失败,IE也随之而遭到了冷遇;而就当微软试图通过Windows 10来实现自我变革的时候,它却已经决定用Microsoft Edge来彻底取代IE。
  也就是说,当初与Windows之间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联状态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它没能与Windows一起涅重生,落寞地沦为微软的弃子。
  也许在微软那里,Windows操作系统才是最最重要的东西,因为目前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替代者。而颠覆本身只能出现在可被取代的那些事物上,比如说IE,比如说曾经是手机代名词的诺基亚。
  然而即使失败,即使被放弃,乃至于即使最终逝去,我们依然可以说:IE是伟大的。
(责编:易潇、陈键)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数码前沿|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谷歌浏览器最新版本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