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革命怎么样呢?我看这电视说它挺好的呢,托福口语不知道说什么是不是真的?wie05

只身赴美七年后,我还是携家离开硅谷回国(图)_新西兰英语课程-爱微帮
&& &&& 只身赴美七年后,我还是携家离开硅谷回国(…
文章来源: 《经略》网(编者按:有人漏夜赴西洋,有人风雪还故乡。小水瓶在旅美七年之后,实现了她在自己的博客名称中表达的梦想,举家移民中国——当然,这是对于她的丈夫和女儿而言,小水瓶自己是游子归乡。因为,在中国才有作者希望的“每天起来出门都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的生活”。这正是今天的中国最大的特色。) 大约两年前的某个夏日,我拖着小人和小人爹去看望一位刚搬来加州的旧识朋友,彼时她历经了几年美国中西部玉米地的生物博士生涯,携同读完博士的丈夫拖着一娃刚折腾到加州读博后。饭桌上她非常严肃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还要回国么?”(大约是觉得我已经在加州住了五年不会再折腾了吧)“对啊!”她就更加严肃地问了我一个问题:“你这么一定要回国,最重要的原因是什么?”咱认真思索了一下,回:“我觉得应该是我希望过一种每天起来出门都不知道今天会发生什么的生活吧。不能接受生活一点不可预料性都没有。”彼时大概不过二十六七的这位旧友碉堡一会后,由衷地表示:&我觉得吧,都有孩子了也快三十了,好像应该settledown(安顿)了吧。”我看看自己那只正在旁边不好好吃饭四处乱入的小人和感觉甚惨各种追娃的小人爹,弱弱地回应了一声:“没有吧我觉得还好。”内心不甘心地高声呐喊着:Why?Why?为什么我们要settle down?两年之后,在加州生活了七年,硅谷生活工作了五年之后,我终于成功携家眷离开了硅谷,回到中国,之后又再次出发全家搬到欧洲,再度搬回中国,回头看,感觉加州的一切很熟悉也很遥远。时有人问为什么这么多年坚持不懈地要离开美国,问题林林总总但大致方向不过三类,值此年关,略加总结,也算对我的十年做个总结,继往开来,省下以后回应的时间去投入人生新的开发创造。第一类问题大致是机会成本类问题,譬如“你在美国念书工作这么多年,都很熟悉了为什么放弃”“你在美国这么多年都有绿卡了放弃多不值得”等等, 延展开去此类问题有时变得略尖刻些譬如“那么多人辛苦学语言来美国找工作你语言又没问题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你瞎折腾个啥” 等等。既然机会成本是所谓面临多选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那这些问题本身其实也显示了提问者心里那个“最高价值选项”可能是时间:七年或者通过时间才能达到的对不同的社会体系的熟悉;可能是绿卡;可能是“相对别人来说自己已拥有的能力和资源”。而对我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是有变化和成长的经历和感受,而这些存在于年年岁岁的每一天。平稳正常但一成不变的生活对我来说价值极低。回到开头的那个夏日,我依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初心,从二十出头开始漂泊和迁徙,归根结底不过是我对生活的期许从未改变。美国很大各地不同,有人开玩笑说加州应算独立的一个国家,硅谷更是一个泡泡里的世界。若如此,这是一个终年阳光明媚极少雨水,汇聚了很多印度馆子亚洲馆子超市以及相应数量乌泱泱的印度和亚洲程序员的小世界。还有一位旧友,在中西部某州读了五六年后,毕业携妻刚刚搬来加州工作时无限感慨地告诉我:“你知道么?她(妻子)第一次去大华(加州大型亚洲超市)时眼睛都绿了:这里什么都有,过去这些年我们那里买点中国小青菜都只有地下室的小破超市才有。”那时我心里也很感慨,不知作何应答。硅谷的现实的确如此:每年暑假都有很多从气候严酷的中西部东部城市读完博士硕士的年轻脸庞,仿佛候鸟一样蜂拥而至,落户繁殖,买车买房,随着工资或期权的稳步增长,开始不再抗拒谷里高昂的房价渐渐换车换房的漫长生活,每年短假去附近玩一玩,仅有一次长假可能出国玩一玩,再以后送孩子去谷里遍地开花的各种加强班补习班,和数量庞大追求卓越的亚洲孩子们PK, 孩子再朝着进入常春藤出任CEO迎娶白富美的目标前进,开始下一轮的人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辛苦吗?有时;安定吗?非常;幸福吗?看你对幸福的定义吧。如人所云:美国生活不过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升级版,而谷里除了地少点,牛换成了车,别的真的是如出一辙。但在这里住了多年后,总有那么一部分人,会感觉内心却越来越焦虑,环顾四周,到处都是这样的人生,人人都是忙碌的笑脸,新闻里几乎没有除了美国以外的任何事情,而事实是大多数居民也压根不关心离家五里开外的事情,作为一个对土地和牛都没执念的人来说,我越来越觉得虚弱:我还没有看过这世界,但已经没有了明天。再说说绿卡,在美居住工作多年后一般都会有绿卡,但绿卡是为了证明你长期居住在此,如果超过半年不再居住在美国,绿卡就会作废,可以申请额外证件,但没有证件可以让你常年不居住在美国却保留绿卡。说到底,绿卡不过就一张暂住证而已。我感到很多人对绿卡的执念和误会应该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申请绿卡对历史上的移民来说曾耗时长达数年,耗资也对当时的工资来说数额庞大。当年这么烧钱烧青春的东西,自然会有一旦拥有别无所求的效应。而这些历史条件早已有很大改。我身边很多朋友来美读书工作后都拿到了绿卡,其中不乏最终决定回国或者去别的地方工作后的,绿卡便慢慢作废了,还有一个朋友回国发展很好,今年暑假终于跟我说想放弃绿卡了因为缴税太多(是的,美国这个特立独行的国家是全球缴税),而相同税额哪怕交给国内,自己企业至少还可以有不少优惠。说到底,绿卡的意义随着世界的变化早已改变。文艺点说就是“这对你们(老一代)来说是付出所有能得到的唯一,对我们(新一代)来说不过是选择中的一项。”为什么没那么多人对放弃北漂的年轻人丢了暂住证不断发问表达可惜呢?这不是一样的么?因为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北上广逃离北上广,曾经思想高度统一一致的中国人也正在主动被动地接受一个现实:我们都要允许别人成为不一样的人。离家回家北漂与否都是人生常态,恰如出国回国。人生不是打通关,不是一路的装备必须都得收着扛着死守着。再说就算打游戏,里面装备也是可以卖的,断舍离都是人生难免的经历。之后我在亚洲欧洲间不断迁徙,看到更多的人生百态,我深切地感觉到其实整个世界正在成为一个国籍户籍暂住证等不再重要的世界,我们努力奋斗会不断获得自由,这其中也包括迁徙的自由。至于那些略尖刻的“相对别人来说自己已拥有的应该珍惜的能力和资源”类问题。我经常问自己:你想二三十年后,看到一个祥林嫂式的总在念叨“如果当初我离开美国就好了”的自己吗?即使现在拥有的很多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似乎是很多人觉得好的,我是否真的可以接受一成不变下去,然后用后半生告诉自己:我现在的生活是挺多人想要的所以是好的,就这样过完余生吧?起码我不能。当初看《革命之路》,一直觉得这电影很恐怖,因为太真实地写出了美国生活最恐怖的地方:巴黎是我们一直想去没有去的地方,然后我们买房升职生子再生子升职,最后我们都不记得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过这样的梦想。我只是不想在生活中主动放弃,慢慢投降,直到最终忘记那些梦想和渴望。一直觉得:其实一个人在哪里生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里让你成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美国让我感觉自己正在变成一个老人,遗憾的是,我内心还是一个少年。如果老人没有打败少年,少年最终会战胜老人。回到两年前的那个夏日,我那位同为人母的旧友表达的其实也是现实中很多人问的第二类问题:关于接近三十面临的社会家庭角色以及下一代教育的问题。大致可归结为“孩子成长通常需要的稳定环境会逆向迫使对改变贼心不死的父母妥协,开始择一城终老”的模式。我离开美国的时候,我的孩子四岁,那时她刚刚在一个双语幼儿园上了一段时间,开始和一些小朋友结为好友,经常谈论她们,在我们后来在中国和欧洲居住的时间里,即使时间流逝,她一点没有忘记自己的朋友,经常表达“我的朋友们一定都在想我去哪里了”“我很想她们”之类的。作为她的父母,我十八岁前不仅仅是只在一个城市长期生活,甚至家里二十年都没有换过房子,是在同样的一个家里长大;小人爹大概从有记忆的四五岁起也是在一栋屋子里长大十八岁离家上大学。可以说,我们自身的成长经历让我们自然接受的是一个不变比较“正常”的“普遍”的成长环境,我们多次跨洲迁徙也不是因为其中一个突发奇想觉得“需要让孩子多换国家/洲/地方长大。”事实上,听到小人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我们自然都是有些难过的,我们会鼓励她告诉我们想对小朋友说的话,然后给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发电邮,请她们转达。我们为什么义无反顾地搬离生活多年的地方?其中一个很大原因是我们对美国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的不信任。过去三年里,我作为大学申请咨询师(college counselor)一直在为一家大型课辅公司工作,接触硅谷各类公立私立中学生和小学生,而且可以长期深入了解她们。在此也顺便澄清一下大学咨询,其实正规的“大学申请咨询师”在美国并不是一个遍地开花的现象,因为这是个需要认证的专业职位。譬如我也只能经过一年多近两年的课程学习,完成符合条件的两三位数咨询时间后,由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认证才获得可以独立咨询的资格。正是常年累月跟着各校学生体验了解她们学校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我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让我的孩子在美国接受基础教育,无论对于她良好的学习习惯,理性思维还是常识的养成,都是一个风险更大的选择。至于小人爹,虽然在加州长大,但因为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的父母看到了基础教育对他的不良影响,为了让他有更好的教育环境,让他退学,在家自己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才得以对抗环境的影响最终去了斯坦福上大学。他和很多大学好友的自身经历让他对美国基础教育非常不信任。在我们眼里,美国基础教育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美国社会环境的反智主义流行。孟母三迁,告诉我们的就是个人很难抗拒大环境,不如搬去,“打不过就跑”才是硬道理。而作为一个移民聚集区,硅谷里很多我工作中接触的移民家庭面临的和孩子的冲突让我了然:像中国这类有着复杂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的国家,如果不在此生活,孩子永远不可能真正认识和了解。而认识和了解,是形成一切世界观的基础。我和小人爹都不甚认同西方中心视角下形成的一套现代世界观,那我们至少要给孩子一个机会接触别的认知体系。作为父母,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如何应对子女对于迁徙可能的不良反应。其实我觉得我们第一个要接受的现实就是人生并不完美,我们每个人能做的也都有限,子女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如果父母都不喜欢自己,子女如何爱这个你。我内心希望自己给孩子的母亲印象是一个内心没有畏惧,有勇气和行动力去做出改变的母亲。可能因为这个世界对女人本来就不是很客气。即使现代社会,无论东方西方,女性大多数时候需要克服很多先天和后天的不利去达成自己的目标,但其实最大的障碍是你的内心,受到社会种种教化的内心去做一个过安慰日子的乖孩子好孩子的内心很多时候都在阻碍女性的前进,如果你自己都没有勇气,世界自然不给你让路。另一方面,我从来没有过对自己的母亲角色完美主义的追求。这个世上从没有恰到好处的母爱,无论怎样子女都有对你的埋怨,更多时候我们作为父母要接受他们成长为和自己不一样的人。哪怕将来我的孩子成长为一个一辈子只喜欢呆在一个地方的人,我仍然希望在她足够小的时候,能帮她形成世界很大的印象,生活是有很多可能性的认知,即使新环境带来不适应和诸多挑战,全家人依然可以开心勇敢去拥抱改变的记忆。作为家长的我坚持离开美国,也并不是因为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将来在哪生活,无论她最终将来想在哪生活,我只希望她在生命之初耳濡目染有勇气去用有限的人生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而不是固守别人认为应该和值得的。第三类问题更多涉及女性的家庭关系以及现代社会婚姻稳定度下降带来的焦虑感。譬如最典型的从地广人稀的地方搬到人口众多的地方从概率上讲可能增加婚姻的不稳定性等。对此我并没花时间做过多的设想和担忧,最根本原因可能是我个人并不觉得婚姻和家庭的终极意义就是要天长地久求一个安稳。我对伴侣最大的期许是三观融洽,可以和我并肩一起去体验人生的可能性,探索更宽广的世界并希望对方也乐在其中。体验世界也不是环游世界那种(当然旅游也是很爽的事情),而是一个不畏惧断舍离,不畏惧和熟悉的生活说再见,可以欣欣然接受新事物新生活的过程。在我看来,世上最成功的婚姻是我们在这场与岁月的伴行中都没有慢慢变成自己不喜欢的人。近年来,伴随我们这代女性长大的“女性独立自主,自强自立”的教育口号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大批新一代女性被成功洗脑恢复了向往“婚姻解放人生从此一劳永逸”的模式,结果是很多年纪轻轻的小姑娘都来表达对我所谓“生命不息折腾不止”的焦虑和不安,其中最大的不安就是担心缺失稳定,同辈甚至长于我的女性朋友反而各种理解和支持。这真让人觉得意外又无奈。我只想说:姑娘,在你不停纠结他是不是还爱你,他会不会不爱你之前,别忘了先看看自己是否还爱自己。今年看过的好剧之一是Breaking Bad(美剧《绝命毒师》,一个美国高中化学老师,暂叫他老白吧,身患肺癌为了筹钱利用专业知识,阴差阳错渐渐走上制毒贩毒之路,成为一代传奇的好看故事)。结尾部分我很喜欢,老白历经了逃亡之后回到家里,重逢时老婆说:“老白,你再他妈的敢说一遍你做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这个家,我就掐死你。”老白无比认真地回答:“不,我回来就是为了告诉你,我做这一切其实都是为了我自己——我真正地享受了我踏上这条路以后做的每一件事。”是的,从二十到近三十,北京到洛杉矶到硅谷,成了家拖着娃后离开生活了七年的地方,我做这一切说到底也是为了我自己。离开美国,是因为我已不再爱那个在美国的环境里渐渐变成的自己。感谢我的先生,作为一个头脑里没有障碍的男人,从来没有觉得任何物质的东西包括房车暂住证之类是必须的,有变化,当然会有麻烦和意外,边走边解决就是了,不然要那么长的人生干吗。也感谢他在我们相识八年以来,从来没有试图改变过我(当然也有可能曾努力过,但没效果罢了),始终尽己之力,支持我每个不反社会反人类的正常决定,反之亦然。在加州生活了了七年后离开已有一段时间,回头看看写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只是希望分享近年来自己的视角:这个世界对于很多努力的人来说,正在变得越来越没有障碍,越来越自由宽广。在此辞旧迎新之际,所有还不想放弃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的不妨都抽空坐会儿,拿马克·扎克伯格同学那句著名的话问下自己:“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n’t afraid? ” (如果你的内心不再畏惧,你会做什么?)
网友评论:想哭 发表评论于
13:18:22太罗嗦,没看懂。不过这句看明白了:“我做这一切说到底也是为了我自己。”是不是有些太自私了?老公孩子的将来不需要考虑吗?感觉是强势学霸一个!xlc 发表评论于
13:17:37作者有没有问过你的小人是愿意跟着你回中国还是继续留在美国?如果这小人将来出落的没有作者预期般的认同中国文化和成功,就像那位上法庭争女儿贺梅的留学生父亲贺绍强一样,现在又回过头来说贺梅还是呆在美国的好,作者到时是不是又该写上洋洋洒洒的一篇说明回美国的理由呢?nydct 发表评论于
13:13:51主要还是因为没折腾够,加上总以为自己应该更有作为。等折腾够了,也就settledown了,在哪里settledown不重要,关键是时间对上了,就消停了。在哪里都是讨生活。两岸猿声 发表评论于
13:09:37红新 发表评论于
12:44:30 中国经济发展快速...是能引起很多人感情上的震荡的-------------不一定啊。 来美国久了的人,很多对这边的文化已接受了沉淀了, 尤其是接受了基督教的人来说,这里是他们的精神和灵魂的家园。他们的内心很喜乐,生活很充实。对中国眷恋要回去的人,很多应该是在这边没有扎下根的。 对我个人来说,我享受和珍惜这边的生活,也很眷恋我的故乡和亲友。所以对于留下的和回去的我都理解和祝福。盖瑞仙 发表评论于
13:05:57不作就不会死。你就作吧。又一农 发表评论于
12:58:37如果不是CS或 EE毕业的学生,在硅谷生活确实不易。看得出作者内心的挣扎。当然如果你是医生或律师,在哪都可以。neoreturn 发表评论于
12:56:08估计好多人都没完完整整的看完作者的文章.她应该有绿卡因为他老公是美国长大的Stanford毕业的华裔. 全家不愿意待在美国的原因是因为他们认为k0-k12的教育不好(我估计是觉的push的不够).怕影响小孩前途. 这点我相信相当多的硅谷华人都同意.美国的基础教育和中国的教育有本质不同.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多族裔.我门必须承认种族间的学习能力是非常有差异的.一般的公立学校不可能因为你亚裔学习能力强就交的深.相反往往会照顾其它族裔.美国小学就是玩,这个全球都知道. 这个正是中西方文化对教育理念上的差距造成的. 作为华人家长,把小孩送各种课后辅导班是一个解决的办法. 美国教育的好处是,一旦你对某事真有兴趣,会比较容易成功. 硅谷出了很多奥运会冠军和企业领袖. leadership是美国人培养的目标, 工程师当然就雇佣外国人了. 公园楼 发表评论于
12:50:18自己也没读出个样来 只当了一个 “counselor &, 还出来说三道四. 这里的基础教育早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否则怎么会出现那么多“精英”“领先” “,而不是“山寨”......红新 发表评论于
12:44:30中国经济发展快速,本来中国人就是生活在自己文化圈子里舒新,使得留在海外如同鸡肋, 过去的很多努力没有什么意义,确实让人痛心。大家不敢正视以上事实可以理解。 回国, 特别是从以前大家争相恐后的国家,尤其那些花费很多时间和人生留下定居的国家,是能引起很多人感情上的震荡的。Angry小鸟 发表评论于
12:42:56至于作者有没有绿卡的问题,因为作者说自己的老公是在美国加洲长大的,那意思就是作者的老公是美籍华人了,如果是这样的话,作者应该是有绿卡的。但是作者在某一段里提到她和老公选择回国是为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什么的。从这一点上讲,我感觉此文是瞎编的,我还从没遇到过一个美国长大的华人认同中国的文化的以及认同中国的那一套的。如果是两个大陆背景的人选择回国,我能够理解,但美国长大的华人如果回大陆发展,也是可能的,但目的应该是为了工作或经济利益,而非是认同大陆的价值观和文化和那一套做法。两岸猿声 发表评论于
12:39:41留下回去都祝福yyyxxxwww 发表评论于
12:34:03三十几岁还能折腾,折腾吧,没啥不好。Angry小鸟 发表评论于
12:31:37中国才是真的“反智”,不是美国。这是我对中美两地的观感。美国这样的一个“反智&的地方创造了多少文明智慧成果啊。robak328 发表评论于
12:31:21强者再哪里都很强。 弱者在哪里都混不开。 所谓谢家离开硅谷, 你要赴美之前混得意气风发也不用到美国讨生计而已。ily 发表评论于
12:30:03转别人的语录:作者: 孤独患者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是枯燥、重复的,走得再累,跑得再快,回头一看只不过在原地踏步,不前不进。嘴上说着平淡是真,脑子里却一次次幻想着逃离,现实中又不肯放下已拥有的。在犹豫与踟蹰间,时光就这么悄悄流逝了。***payne-shi.lofter***/post/2febredapple02 发表评论于
12:21:19其实在哪儿生活无所谓,只要你和你的家人喜欢,没必要写出这么长篇大论来说服自己和别人,因为你也不知道别人怎么想的。 我当初来美国7年时绿卡正在申请,打算如果拿不到绿卡就回去, 后来很快拿到了, 我又改变想法, 决定留在美国了, 因为孩子喜欢这儿, 现在又在犹豫要不要入籍, 思考再三决定还是要入籍, 因为想彻底在这里呆干嘛不早点入籍, 还可以多个投票权。华德纳 发表评论于
12:21:07思维混乱,毫无逻辑。啰哩啰嗦,不知说些什么。照片里似乎是寒春。醉卧花底间 发表评论于
12:07:01这人搬家狂,在美国七年后回国,然后没说几时又到欧洲,又几时从欧洲又回国内,似乎都没有安顿下来又奔下一站。搬家是革命之路嘛?换个地方就能找到?说一声 发表评论于
12:06:36悲哀的人到哪儿都悲哀。hello_wd 发表评论于
11:47:14No Green Card, went to home country.End of story.hxl77 发表评论于
11:43:24反智主义是个不错的概念,这可以解释为什么真理总是被大多数人谩骂。三竹斋 发表评论于
11:41:23对美国反智主义看得最透彻是 George Santayana 和 Aleksandr Solzhenitsyn. 法兰克福学派也不乏洞见. Facebook 那位先生就别说了, 就是一个反智小瘪三. Facebook 就是 incubator of morons.Birdbb123 发表评论于
11:38:12随原 发表评论于
11:27:04 没看出美国基础教育有什么不好的,表面上看是反智,换一个角度看叫开拓视野,解放心灵。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宽松的基础教育和严格的高等教育不矛盾。小孩学得东西太多,脑袋都僵化了,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创新呀。............agreed.三竹斋 发表评论于
11:35:35随原没看出美国基础教育有什么不好的,表面上看是反智,换一个角度看叫开拓视野,解放心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美国教育- elementary or higher - 表面上看是反智, 实际上也是.(2) 开拓视野, 对美国人来说就是去一趟 Disney (Umberto Echo骂的好啊).(3) 解放心灵: 美国文化中, 只有&技能,& 没有&心灵&这个词, 谈何解放? 随原 发表评论于
11:27:04没看出美国基础教育有什么不好的,表面上看是反智,换一个角度看叫开拓视野,解放心灵。美国大学和研究生院的成功是不可否认的,宽松的基础教育和严格的高等教育不矛盾。小孩学得东西太多,脑袋都僵化了,连思考的时间都没有,怎么创新呀。Freewilly 发表评论于
11:24:11感觉此人一生都在搬家, 也不知为什么. 人生其实没有多少七年, 尤其是人生最好的时光离没几个七年. 但愿她找到一个喜欢的地方.老品闲 发表评论于
11:19:17不必褒贬。不同的想法、不同的做法,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形成了世界发展人类进步的强大动力。btw:俺不只一个孩子学说话的时候,根据“大人”理所当然推断出“小人”这个说法,非常有趣。作者用“小人”代替“小孩”调侃,很是幽默。goodbye 发表评论于
11:18:32还是没有放下hxl77 发表评论于
11:16:39虽然她没有说她有没有绿卡,但她提了别人有绿卡都放弃了,女人的心理总是很微妙。1232 发表评论于
11:10:40就历史来说,西方比东方更辉煌,西方人更理性更有创造性.西方的生活方式更新潮,更健康.但东方人爱热闹有民族情节,很多人还是认同国内的生活.lake66 发表评论于
11:03:22祖国强不强无所谓, 这又不是核武器时代以前的世界,国家动不动就打架。我更希望住在人民幸福的地方,像北欧小国家。因为我去了,是做人民,而不是做总统。你就好像说愿意去walmart工作是因为它强大一样。1232 发表评论于
11:01:53大部分人还是愿意两头跑,国内国外各住些日子.纽飘 发表评论于
10:57:53人生本来就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要怎样的生活。我也经过了自己综合分析和了解,决定放弃了公司可办绿卡的机会。 我只追求每天醒来有着这么个状态:感恩,开心,期待新一天的开始(至于在哪国基本不重要)。。。相信每个阶段每个人对幸福生活的定义不同,五年后的规划是模糊的,那就过到那时再挖掘那时的幸福吧。 永远没有完美选择,只有此刻的最佳选择。想好了,就去做。做了就不后悔,因为这就是我为自己编织的独一无二的轨迹.每条路都会有它的美丽风景,在哪都能有个快乐人生。 :)穷途迷津 发表评论于
10:55:58从头看到尾,发现他没得到绿卡。没绿卡就必须离开美国。再多解释都是废话。hxl77 发表评论于
10:53:30在一个地方不舒服就换个环境很好, 直到你发现到哪里都没什么不同为止。公道者 发表评论于
10:52:31人生不是让你这么白折腾的,你是在浪费青春与生命。别人每折腾一次是上一层台阶,让生命更有价值,而你呢?像你一个什么咨询师,在硅谷这个地方,你的收入也最多是在贫困线,你看到现在中国留学生多,而你的咨询师可以回国发展一把,毅然回国是聪明的想法,但你沒成功,于是又折腾去欧洲式一把,没成功又折回国……你这种精神病式的折腾会把孩子的前途折腾掉,也可能把这个家折腾完,要知道世界上99%的人过的都是平常人的生活,你也只不过是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人,劝你趁早脚踏实地的生活在地球上吧。ctrls 发表评论于
10:51:26Gone girl不见当初 发表评论于
10:47:22精神非常可贵!也认同人生最宝贵的是经历这个观点。当然,这个观点也不新鲜,是美国加拿大的主流认知的理念。年轻人都接触过这种思想,这也是为什么有许多西方人会做一些完全没有资金回报的事情,去西藏教书,徒步旅行,还有朋友曾经“一刀一天”的走遍世界,有时就只能露宿街头。这是年轻人的专利,他们有这个资格去经历,这些经历使他们对世界有不同看法,比较老成,对任何事物都有批判能力。 但是接受这种“人生就是经历”世界观的中国人的确不多。可能跟中国人比较实际,比较拜金有关。打开新年祝福,都是恭喜发财,谁不想钱?--1234567- 发表评论于
10:47:21回去就回去吧,就怕再过七年后又来一篇“只身回国七年后,我还是携家离开中国回到了美国”,那岂不成了耗子了,老搬家?这种在哪都待不长的人应该从自身找找原因,世上没有一处地方对你百分之百地适合,要学会适应和融入,而后才会安居乐业。xiaoxing 发表评论于
10:46:37思维混乱的强迫症女人啊, 老公孩子跟着她有罪受了。AreyouOK? 发表评论于
10:42:30who's talking in the story? The old woman on the Chinese Green Card looks like my old neighbor, but she died 15 years ago!好酒 发表评论于
10:38:02谢谢了,赶快回去,太多年轻人想留下来都没有名额。无烦无恼 发表评论于
10:35:03明显的水土不服。gagaga 发表评论于
10:33:26北美就是我今生的家。。。laoyeye 发表评论于
10:30:52八戒老百之流也能象作者那样回到兲朝零距离伺候党妈该多好啊!nannan_楠楠 发表评论于
10:29:12不过说老实话,祖国越来越强大,绿卡真的没有多少用了,作为少数民族,我都有这个想法,不过汉族人想法肯定不一样nannan_楠楠 发表评论于
10:28:42不过说老实话,祖国越来越强大,绿卡真的没有多少用了,作为少数民族,我都有这个想法,不过汉族人想法肯定不一样arui 发表评论于
10:25:46内心有挣扎有不舍,才会写出这么一大篇啰啰嗦嗦的东西来说服自己和旁人。不管选择什么,只要能顺心意,无怨无悔走下去就好。quickstart 发表评论于
10:25:31太长太乱。心绪杂乱。有一点可以看出来:我的都是好的,别人的不行。悟心依旧 发表评论于
10:24:34新年新气象,文明留言。祝好离开和留下的每一个人!Angry小鸟 发表评论于
10:18:23乱七八糟偏执极端的观点,并且空洞得很,也没有任何具体事例来佐证。不象是真人真事,倒象是专门为了批驳前两天文学城介绍的赞扬美国基础教育制度的书而制做出来的。hmh 发表评论于
10:17:23文章写的有点乱啊。dli2154 发表评论于
10:15:26做的不好. 想回就回吧 !不需要编理由。lake66 发表评论于
10:13:52前几年来硅谷的,高不成,低不就的可能喜欢回去。 想想, 他们错过了 买房的时候, 除非他们做的很不错,否则他们很难买到房子。坏区看不上,好区买不起。54188-中国 发表评论于
10:13:33是留在美国,还是回中国,这是个人的意愿,没人会强加与你,这就是自由。美国不会举行欢送仪式,中国也不会举行欢迎仪式。博主不写这篇文章,也没人知道你是谁,不知道你是怎么来的,现在是怎么走的。留下有留下的道理,走有走的原因。借用四则舍的祝福: 祝楼主好运,新年愉快,早日成熟。ztgp3614 发表评论于
10:12:43只不过想把自己的学历身份买个好价钱或者说想回国骗一骗老土而已,只是貌似太晚了。啰里啰唆扯这么多谎干什么!smeagolrocks 发表评论于
10:11:04这儿土鳖不少 回去越多越好lucyale 发表评论于
10:11:04只要自己创业,在哪都能过这种今天不知明天的生活post123 发表评论于
10:10:16回国当中介。现在小留越来越多,也就是看到机会了。别的都瞎掰:))EMANUELA 发表评论于
10:09:20楼主是不安分的射手座?我年轻的时候也那样,现在是择一城终老了。年轻的时候多走动是好的,但记得有句土话:滚石不生苔!要取得成绩,还是要在一个地方扎根下去,并从中发现乐趣。世界上没地方是完美的,走动多虽然多了生活体验,但是换一个地方归零一次,对事业与家庭终归还是一个辛苦。myguinea1 发表评论于
10:05:46你赴美本身就说明你只不过是个投机分子,在哪儿也不会顺心,滚回去而已,who cares大黄鱼 发表评论于
10:05:46这种粪青回国只有死路一条。他们共同的致命弱点就是四个字:想得太多!四则舍 发表评论于
10:01:15好像从中国到美国定居的人从来不需要写一大篇语无伦次的文章来解释为什么自己想到美国定居。祝楼主好运,新年愉快,早日成熟。瞎扯淡 发表评论于
10:00:48照片什么意思?嫁了个洋爹?共-产-党 发表评论于
10:00:20中共国对这种回归的“游子”会不会网开一面:能不受限制地访问境外网站,比如文学城,非死不可,推特,谷歌?wallingford1964 发表评论于
09:58:49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 只要自己喜欢,心里自由就是幸福!老牛仔 发表评论于
09:55:52想回就回吧 !不需要编理由。JUST DO IT !HL 发表评论于
09:55:28和楼下深有同感流云朵朵 发表评论于
09:55:01挪来挪去,心永远是躁动的,你说的谷里的好处,对很多人来说,都是望尘莫及的。祝你好运!60MPH 发表评论于
09:52:33烦这种好像觉得自己很牛其实不过是在玩别人剩下的游戏而不自知的人
点击展开全文
新西兰生活,教育,旅游,英语学习文摘
您的【关注和订阅】是作者不断前行的动力
本站文章来自网友的提交收录,如需删除可联系QQ ,
(C)2014&&版权所有&&&|&
京ICP备号-2&&&&京公网安备3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2年不知道会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