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关于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学 pdf和消费行为的研究的动态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综述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 要:在我国,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并伴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大学生这一特殊消费群体,孕育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由于这个消费群体的增长,该群体的消费行为也成了越来越多的学科所关注的焦点。本文研究了近年来关于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指出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特点,并提出提出分析与思考。 中国论文网 /5/view-3080292.htm  关键词:大学生 消费行为 研究综述      消费行为一直是当代人文学科中所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当代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先锋,也一直在文化与消费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意识,对于当今消费市场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力。若想真正了解中国的消费市场,了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是不可忽略的一个方面。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相关研究   本文献综述的文章多来源于中国知网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种类多为研究论文。在搜索出的五百多篇关于“大学生消费”主题的文章中,笔者选取了较有代表性和对本文具有研究意义的十几篇文章,从大学生消费状况、大学生消费心理、大学生消费行为以及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这四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一)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   消费状况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是指对消费者整体的消费情况的概括。消费状况一般包括如下几个方面:消费水平、消费行为、消费心理、消费意愿等。在相关的文献研究中,大多数关于大学生消费状况的研究,都是对大学生的一般消费状况的调查。   1.郭奉元(1997),认为家庭是大学生收入来源的最重要的部分,当代绝大多数大学生上学期间的支出,都依赖于家庭成员的支持。郭奉元通过对大学生的收入来源、支出状况、消费态度、消费方式等方面进行调查,得出数据,表明大学生收入的主要来源除了家庭外,还有亲友资助、外出打工以及奖助学金等。   2.任翔(2001),通过对北京某大学的调查,总结出目前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与消费特点。其结论为,大学生在每月的平均消费支出中,伙食费所占的比例最高,通讯费和社交娱乐费比例排第二,最后是生活用品和课外书籍的花费。   (二)关于大学生消费心理的研究   1.施应玲(1998)认为,由于大学生的社会经验不足,无法在经济上取得独立,但同时由于他们正处在由依赖转向独立的一个过程,因此在心理上往往向往独立。同时作为年青一代群体,使得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较为复杂,既有时尚的消费,同时也由于自身特点,导致他们在消费时不得不结合实际进行消费。   2.余展洪(2002)认为,由于当前时代的迅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早已迈入了电子消费时代,其消费方式变得多元化,既有实体消费,也会有虚拟消费。   3.刘志伟(2002)指出,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主要表现也极为符合大学生当前的心理状态:他们的需求与购买行为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对于自己追求和向往的东西有着较为强烈的消费欲望。   (三)关于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的研究   1.王利民(2005)指出,在现实的生活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同不同群体相比有很大的区别,而现如今的大学生消费状况更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状况的形成同社会、家庭、学校以及大学生自身都有关系。   2.余展洪(2002)认为大学生在消费上表现出的一些问题,比如消费支出缺乏计划、消费结构不合理、相互攀比、奢侈浪费、追求时尚名牌等等,既与社会环境中的拜金主义、理性消费等价值观的影响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缺乏正确引导有关。   3.施应玲(1998)指出,当代大学生所表现出的消费需求、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与他们所受到的教育、所接触的环境及相关群体等有关。正是因为这些不同因素的相互作用,才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不同于其他的消费群体。   4.郭奉元(1998)在其关于大学生消费的影响因素的系列研究中,通过对性别、学习成绩、恋爱状态、家庭成员现状、家庭成员身份、家庭期望、个人基本情况、成就动机这些变量,得出与大学生消费状况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家庭身份、家庭现状等对大学生消费状况有一定影响。   二、现有文献所存在的不足与思考   在我国,关于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兴起于90年代后半期,因此文献资料较为充裕。从现有的资料来看,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在各个学科领域都有关注与研究。这些研究在实践和理论中也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然而在这些研究中,我们也应当看到一些不足之处,以便现今的研究者合理利用资料,取长补短,似的今后的研究做到更好。   (一)理论深度不够   绝大多数已有的研究资料中,对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是建立在定量研究(实证研究)基础上的,多半是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通过数据分析得出较为简单的结论   (二)研究方法缺乏综合性、多样性   从研究方法来看,文献中多是采取概率抽样对大学生消费者进行样本的选取。这样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讲虽然较符合样本的选取方法,但对于样本的检验和推断确是比较匮乏,仅仅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取样本,而不采用样本推论的方法,极有可能导致层次谬误的出现。另一方面,现有文献所采取的样本统计方法大多是简单的描述性分析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一方面简单的描述统计分析只能简单的说明表面现象,另一方面其描述多数与理论脱节,因此,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所使用的统计方法还有待更进一步的加强。   参考文献:   [1] 王利民,马玉书.浅谈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年第2期.   [2] 郭奉元.大学生消费现状实证分析,市场与人口分析,1997年第5期.   [3] 施应玲.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调查及分析,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4期.   [4] 任翔.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分析,统计与信息论坛,2001年1月.   [5] 余展洪.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当代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思想?理论?教育,2002年第11期.   [6] 刘志伟.在校大学生的消费心理特点及企业营销策略,商业研究,2002年2月(下半月版).   [7] 卢思锋,何耐铭.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分析与引导.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8卷,第1期,2003年l月.   [8]张文潮.全球化背景下大学生消费价值观.前沿网.2004年l月7日   [9] 刘珊,风笑天.对年大学生消费的研究――共169篇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7月.   [10] 江鸿.激情与理性间徘徊――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的社会学解读.前沿,2006年第9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您的位置:&&&&&&&&&&>&正文
高校大学生的名牌消费心理探讨
来源:梁浩
  摘 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关注。分析当代大学生对名牌消费的心理,分析品牌的内涵与特征,对于引导大学生思想心理的健康发展,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积极文明向上的良好的社会主义新风尚,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名牌;消费心理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以来,人们的生活日益变得丰富多彩,消费方式也日趋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从品牌的发展史上来看,消费者一直占据了重要的地位,甚至可以说是品牌的发起者。当代的大学校园被称为小社会,也深受其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赶时髦、讲档次、要面子的高消费学生群体,尤其是对一些名牌更是情有独钟。他们站在时代的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根据调查资料显示:大学生对名牌商品的消费领域,食品占22.5%,学习用品占20%,服装占19%,化妆品占17%,体育用品占12%,时尚流行和品牌成了紧随价格、质量之后考虑是否购买的第三大因素。至于名牌产品,问及他们&如果经济许可,是否会购买品牌产品&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以上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对追求高品质、名牌、高品位生活的需要。买名牌、穿名牌已成为大学生的一种时尚追求,互相攀比消费、追赶潮流消费在当代大学生中比较普遍。   1 名牌的发展史   名牌是一种符号,它除了提供高品质的商品和服务外,还体现相应的文化内涵和所属的社会阶层。也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象征,是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体现,是一个产业进步成果的结晶,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名牌意识实际包含了更多现代社会的消费观念、生活方式和流行时尚等信息。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名牌在世界上经历了从空白到繁盛的飞跃,政府在推进名牌、学者在研究名牌、企业在争创名牌、媒体在传播名牌、消费者在购买名牌,汇集各方力量的名牌热以不可逆转之势席卷而来。名牌能带来的是独特的设计和明显的风格,高品质和高品位,还有昂贵的价格,但还有一点往往被忽视的是,由于名牌的历史而积淀的独特精神和见解。不用去怀疑,当代的人们已经迈入了一个对符号痴迷的时代,当下所面临的视觉客体和审美客体已经完全相异于之前的任何时代,构成了对名牌这个符号的痴迷现象。   2 大学生名牌消费的特征   (1)盲从性&&不知不觉。大部分的大学生都考虑到自己尚未独立,父母挣钱都很辛苦,消费行为较为理性,基本上不会盲目追求名牌产品;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要走在时尚的前沿,买名牌衣服、名牌电脑、名牌皮包等,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不假思索地买下,看见别的同学买了新的东西就想着他有我也要有,就毫不犹豫地马上去买,甚至买更好的,他们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名牌是永远是他们的最爱,追&新&是他们不变的话题。   (2)从众性&&争先恐后。穿名牌衣,穿名牌鞋,挎名牌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名牌&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这是什么原因呢?攀比是主要因素。一部分大学生追逐名牌的消费或者是出于自己纯粹的虚荣心,为了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而进行的炫耀性消费;一些同学为了拥有一款名牌的包,情愿自己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性的开支;男孩子们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去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适度花钱,在永不满足虚荣心的驱使下又极易形成永远无休止的攀比心理,不知道什么时候是个头。   (3)超前性&&永往直前。大学生基本上就没有什么经济来源,经济上独立性较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很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弱,基本上大多数的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自己身边的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模仿效应的结果。   (4)痴迷性&&如痴如狂。消费早已改变了满足现代人们需要的原始意义,而变成了学生的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在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各种&名牌&商品表现出了极高的消费热情。自己本身并没有收入,但这些还在校园的学生宣称,凡是我自己喜欢的东西,省吃俭用我也要弄到手。某些学生的炫耀性消费会给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这些买不起名牌的学生会反其道而行之,选择购买假名牌,如此没有理性的消费行为,既加重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分散了大学生学习的精力。   3 大学生痴迷于名牌的原因   (1)名牌及其本身价值性的影响。由于名牌本身赋予的价值性和时尚性,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处于时尚流行时期的名牌就是最新潮的、最美的、最好的、最高档的和最有价值的。因而,名牌的商品价格往往比一般商品的价格要高得多。   (2)追求时尚。这是当代大学生最典型的心理特征之一,就是他们的内心丰富,热情奔放,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富于幻想,敢于冒险,易于接受新鲜的事物,极具创造性。反映在时尚的心理与行为上,就是狂烈地追求时尚与新颖,任何新事物、新知识、新观念都是他们追求的目标,并且会满足他们的新奇渴望,大胆追求,力图表现,时刻引领时尚潮流。   (3)追求自我个性。大学生的另一个心理特点是追求自我个性的独立与自我表现。当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进一步增强,他们要求独立自主地处理问题,自信心加强,自尊心敏感,自己的言语和行为都要力图表现出&我&的内涵,对事物的感情化与对主观化也进一步加深。在时尚心理与行为方面,他们非常喜欢那些能体现出自我个性的商品,要求商品能有特色,并能体现出自我的特点,这样来满足追求个性美与表现自我的心理要求。   (4)教育的薄弱和管理工作的不到位。大学生的&痴迷&于名牌消费,这与教育薄弱和管理有关。有的报刊、电影和电视进行错误的报道,片面报道一些高消费和享受的主题,给大学生做出了错误的消费导向。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虽然也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光荣传统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消费观,但是一碰到问题没有强有力的方法和措施,没有教育到点子上,对个别的问题没有及时而有效的引导。   (5)社会大众传媒的推波助澜。据一份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了解名牌渠道中,媒体的影响占48.2%,同学的影响占26.7%,影视剧的影响占17%,父母影响占4.5%,其他各种因素占6.6%。我们从这份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名牌的主要渠道还是大众传媒。大众传媒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向大众传播信息,借以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因此,铺天盖地的广告在大学生的消费中起着重要的催化剂作用与示范效应,成为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引导。从名牌服装到MP5,从汉堡包到可口可乐,都是现代广告制造出来的消费趋势。各种消费趋势鼓动了大学生的消费欲望,诱导甚至支配他们的消费行为。   (6)社会环境的原因。当前,蔓延在社会上各种不正确的消费观念给大学生带来了很深的影响。不正确的消费价值观形成了大学生高消费的心理。近几年由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部分家庭先富了起来,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消费观念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大学生消费心理尚处于极不成熟阶段,相互攀比的消费心理较为普遍,直接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消费观。   4 针对大学生现实情况的对策与建议   (1)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克服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心理。大学生因为虚荣心去消费,是一种非常不成熟的消费心态。在购买名牌商品前应先综合评价自己的各种综合情况,不能盲目的为了图一时之快,让自己跻身于&校园负翁&之列。目前,大学生需要的不仅仅只是在头脑中有这个独立的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具备独立的行动和理性思考的能力。我认为应该避免攀比心理,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   (2)学会记账和预算,培养自己的理财能力。当今大学生要想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站稳脚跟,培养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可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着是需要大学生长期的理性积淀。另外,学会记账和预算这也是控制消费最有效的方法。看看哪些是不必要的支出,哪些是可以控制的支出,哪些是可没有的支出,对症下药,对今后的开支做出必要的修改,只要我们坚持就一定能够达到控制支出的目的。   (3)引导大学生以科学的心态去面对名牌消费,克服盲目的从众心理。在时尚流行的冲击下,许多大学生处于盲目的从众心理,竞相加入其中,而不去想这样做可能会带来的后果,不管这些时尚的好坏与否、实用与否、贵贱与否。同时,对于时尚的盲目追求、攀比心理也会无形中强化部分学生的盲目的自尊或自卑的心理,并导致大学生的人格的异化和扭曲。因此,应合理引导大学生以正确的心理去面对时尚,克服盲目攀比心理和冲动不是独立性,是任性的表现。要倡导合理、有计划的、有目的消费,反对过度消费、高消费、乱消费。   (4)应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各地努力做好对大学生名牌消费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加强对大学生名牌消费行为和心理研究,把大学生名牌消费教育,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起来。利用主题班会、党团活动日、各种学生会议等形式加强勤俭美德教育&&这是目前较为薄弱的一个环节。重要的是使这种教育保持经常性和长期性,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深入生活,接受启迪和熏陶,逐步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在生活中受教育,在生活中受启发。另外,紧密围绕国情、省情、市情,在&两课中&开展关于消费的专题,加大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使大学生自己进行自我解剖、自我反省,从更深层次上分析大学生本身存在的问题,使他们树立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消费观,从而使他们在实践中有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消费行为去合理引导他们对于名牌的消费。   参考文献   [1]戚世钧.大学生的消费观及其引导[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权立枝,史彦虎.当代大学生的时尚心理分析与引导[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3]李巍.当代大学生消费结构与消费行为探析[J].重庆社会科学,2006,(1).   [4]李巍.学生了解名牌的主渠道是广告[J].中国经营报,1998,(11).   [5]陈训秋.关于名牌问题的若干思考[J].理论前沿,1996,(5). 【】 责任编辑:老A
编辑推荐:
上一篇:下一篇:
相关资讯:
&&&&&&&&&&
岗位实操课程
税务筹划课程
  
  3、本网站欢迎积极投稿
  4、联系方式:
电话:010-0
Copyright & 2000 -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东大正保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
咨询时间:全天24小时服务(节假日不休息)
建议邮箱:
客服邮箱: 投诉电话:010-
咨询电话:010- /
传真:010- / 人工转传真
  /   京公网安备66 关于大学生消费趋势的调查与研究&&——以浙江大学本科生为例
关于大学生消费趋势的调查与研究
——以浙江大学本科生为例
08应用心理学一班& 任国圣&
指导老师:郑小冬
摘要: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他们的消费行为与消费心理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深入分析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把握当代大学生生活消费的行为导向和心理特征,实行与之相适应的消费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浙江大学1000名在校学生的消费趋势进行了调查和研究,通过调查得出的结论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消费趋势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如:超前消费,攀比消费等等,同时不同年级和不同地区的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发展也有所区别,通过调查和研究并用所学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对大学生消费趋势发展的原因做出了相关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出了有关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消费观的见解。
大学生;消费心理;消费行为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tren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Zhejiang University Undergraduates -- Taking as an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of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has undergone
profound changes, their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and compared to previously produced substaintial sex
change. Therefore, students concerned about the consumption status,
in-depth analysi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and
consumption psychology, grasp the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behavior guidance and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nsumer education, appear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y way of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1000
students in Zhejiang University the consumption trend of
investigation and research, through the conclusion of investigation
shows that college students in our country, the consumption trend
of overall good direction, but also appeared many problems, such
as: lead consumption comparison of consumption and so on, at the
same time, different grades and different parts of College
Students' consumption trend is also somewhat different, 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and the psychology of the relevant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nsumption trend reason related
to the understan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relevant help college
students establish a good view of consumer insights.
Key words:& consumer
consumer behavior.
0.1研究背景:
0.1.1消费心理:
指消费者进行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与心理活动的过程。
大致有四种消费心理,分别是:从众,求异,攀比,求实。消费者的心理特征包括消费者兴趣、消费习惯、价值观、性格、气质等方面的特征。
0.1.2消费行为:
&&&& 根据美国市场营销学会(AMA) 的定义:消费者行为是“感情、认知、行为以及环境因素之间的动态过程,是人类履行生活中交换职能的行为基础。”大学生在购物消费的过程中,对所需的商品有不同的要求,表现出不同的心理活动,从而表现出不同的购买行为。
0.1.3大学生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心理指的是,大学生在消费活动时所表现出的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的过程,那么与其他消费群体不同的是,大学生在消费活动时,通常会存在一些问题和特点,如:冲动消费
攀比消费 人情消费……
那么通过这样的特殊的消费心理特征和心理活动随着产生的消费行为也是不同的,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具有一下几个特点:1.实用性 2.盲目性 3.从众性 4.阶段性
经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证实了以上几个特点。
0.1.4问题的提出:
ipad2本研究之所以选择在校大学生作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方面,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不但是构成当前社会消费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将对未来社会消费领域的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当前生活质量体现了他们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这势必会对他们今后自身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研究与分析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0.2研究进程:
0.2.1大学生消费趋势的发展现状
1147.65%47.27%43.65%38.58%30.43%30.99%19.63%14.67%7.30%6.33%5.17%
大学生在中国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群体,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的扩招和时间的推移,这个群体随之越来越壮大,他们的消费趋势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消费结构和消费趋势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浙江大学本科生的1000名学生的调查和研究希望可以对把握大学生的消费趋势和解决大学生消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和参考。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0.4.1研究对象
主要研究对象为浙江大学的本科生,调研时间为2011年12月6日至10日。本次调查以问卷的方式进行,地点选在食堂(中午进餐时间进行),随机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58份,回收率为95.8%;其中有效问卷为941份,有效回收率为94.12%。
0.4.2研究方法
采用描述性统计和(卡方)检验的方式。在本次调查的941份有效问卷当中,大一学生占21.45%,大二学生占23.32%,大三学生占25.90%,大四学生占29.33%。调查对象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分别占27.45%和72.55%。问卷内容涉及到大学生消费的来源、结构、心理、用途、态度等方面,题型除1道主观题(了解调查者对大学生消费有何看法及建议)外,均为选择题。
调查问卷结果
大学生对社会一般消费标准认同的调查
以经济实惠
兼顾实惠和
浙江大学本科生
大学生日常花钱的原则
享受最重要
钱该花则花
大学本科生
大学生消费决策的理性程度的调查结果
农村与城市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比较
应该始终倡
导勤俭节约
既要会挣钱
又要会花钱
紧跟时代潮流
,接受新的消
上学期间消费
资金来源与父母
是理所当然的
对自己的消费
去向要有一个
详细的计划
来自城市和农村的大学生在消费动机方面的比较结果
消费主要用于个性的物品
购买急需物品
只要实用就买
消费的总体水平
通过对浙江大学大学生消费现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中低消费水平仍是该学校大学生消费的主流,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下的学生占15.35%,元左右的学生占65.67%,2000元以上的学生占18.98%。
消费资金来源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87.41%的大学的生活费完全是由父母给予的,有7.58%的大学生完全由自己做兼职来提供,1.4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靠学校的奖、助学金,从其它渠道得到生活费的只占3.32%。
大学生对社会一般消费标准认同的调查结果
调查中提及的问题:根据您自身的实际情况,你在基本生活方面,应该把握的基本原则是什么?”。从表1可以发现浙江大学的大学生选择“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比例最高,占57%;其后排在第二的人数为“以经济实惠为主”,占26%;而选择“尽量追求高标准”的人数排在第三位,占11%;选择以“价廉为主”的比例占6%,从整体上来看,主张“以经济实惠为主”的占26%,如果说这部分人身上还多少代表着传统的消费理念,那么主张“兼顾实惠和高标准”的人占57%,则提示了当代的青年大学生已经表现为从传统向时尚新颖的方向发展的趋势心;人数比例只占11%,赞同的“尽量追求高标准”的数字表明执迷于追求高消费不是绝大多大学生的要求。详细的调查结果见表1。
日常花钱的原则调查结果
调查中提及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花钱时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这个问题也构成个人层面消费观念的一个重要方面。”浙江大学学生回答这一问题的结果见表2,从表中可以发现,浙江大学学生对这一问题的态度比例从低到高排序依次为:37%的人考虑的是“人才是首位的,钱该花则花”;30%的人认为“挣钱难,能省则省”;17%的人认为“很难做,决定,心里很矛盾”;9%的人想的是“钱花完了再挣,享受最重要”。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如何花钱的问题上,最鲜明地表现出了以人为本和勤俭节约两个基本原则。
关于大学生消费决策的理性程度的调查结果
调查中提及的问题:“只要自己喜欢,价格再贵的东西都会想办法去买下来”。根据表3
可以发现,48%的学生表示不赞同,其中21%“极不同意”,27%“较不同意”;31%的学生持中性态度;表示赞同的学生有21%,其中完全同意为9%,比较同意为12%。可见,在日常生活的消费决策上,青年学生的,在某种程度上的消费的非理性状态,会导致大学生群体出现高消费、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等不成熟的消费心理现象。其中,非理性状态[1]是指指消费能力个人的实际经济条件与其实际的消费能力存在巨大差异,并且没有受到合理的消费观念引导。具体调查情况见表3。
农村与城市大学生消费观念的比较
本研究主要通过:(1) 应该始终倡导勤俭节约的精神(2)既要会挣钱又要会花钱(3)紧跟时代潮流,接受新的消费理念(4)上学期间消费资金来源与父母是理所当然的(5)对自己的消费去向要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五个方面对消费观念进行操作(统计结果见表4)。通过表4统计结果发现,农村与城市学生除了对“紧跟时代潮流,接受新的消费理念”这一消费观念存在差异外,在其它四个方面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而在“既要会挣钱又要会花钱”这一消费观念上农村与城市学生存在差异[2],可能是某个特定地区的亚文化背景对消费观念起到很大甚至决定性影响的结果。
大学生消费动机调查结果
本研究主要通过需要和刺激两方面的因素来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在调查中提及的问题如下:“您在平时逛商店时,通常主要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表5发现,消费需要比例最高的是“购买急需物品”和“只要实用就买”两项,城市学生分别占48.9%和19%;农村学生分别占53.7%和18%,两者差异不明显。
大学生是当代社会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一方面他们已经成年,并且基本脱离了父母的干涉,第一次具有了支配自己消费的权利;另一方面,大学生的心理还没有发育完全,社会经历的缺失很容易被社会上的一些不良风气误导。大学生盲目、非理性的消费势必会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压力,这种转变甚至可能还会导致大学生消费观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迷失。
消费行为是指为获得、使用、处置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3]消费心理[4]是指消费者在购买行为全过程中发生的系列心理活动,它是消费者对客观消费对象与其自身主观消费需求的综合反应。大学生的消费念影响广泛,在影响自己的同时,甚至可以影响周围的同学、老师以及学校和社会。目前,大学生对自身的消费行为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更难以认识到消费不但是物质生活过程,而且也是文化、交往和社会生活的过程,消费在客观实体层面上消解客体的同时,又再在社会层面上对主体进行了塑造,进而促使个体融入到社会系统中去的媒介[5]。
附:与浙江大学本科生谈话的三个案例
附1 案例一
小张 浙江大学某系大一学生
月消费3000左右 来自城市家庭 父母经商
小张给人的感觉就是走在时尚和潮流尖端的人物,iphone4s
都装备齐全,刚刚进入浙江大学读大学一年级,父母都是在温州经商,他表示,每个月他的消费其实并没有比一般的学生高很多,相比较会消费高一点,每个月的消费在3000月左右,包括了这个月的所有费用,当我问到他对iphone4s和ipad2的看法时,他说道:“用iphone4s和ipad2并不代表铺张浪费,这些东西虽然价格不菲但是确实有他们的优点,而且我学的专业要经常用到这些东西,我觉得对我家庭来说,这些消费是可以承受的,而且也是我需求的,买这些很正常”当我问到是否有很多人羡慕他或者开始跟风一起买这些高端数码产品时,他显的比较无奈,说道:“其实我买这些东西并没有炫耀,用的时候也比较低调。同学中确实有攀比心理的存在,但是在我看来,我自己的东西,有实际的用处,也不是非法得来的,我问心无愧!”
附2 案例二
阿飞 浙江大学某系大三学生
月消费2000左右 来自城市 父母公务员
阿飞是浙江大学某系大三的学生,也是当我做问卷调查的协助者,是学生会的干部,和他的聊天中,他表示自己的家庭在杭州也算是中等偏上的收入家庭,自己每个月花费一般在1800左右,最高不会超过2000.父母从小对他管教很严格,他现在课比较少了课余时间兼职了一份家教的工作,每个月可以赚到800到1000不等,我问他这些额外的钱用来干嘛时,他笑了笑,解释到,这些钱都拿来还开学时候买笔记本电脑的欠款,每个月要还333元给中信银行,12个月还清,他说:“其实我家里的环境,买一个笔记本电脑是没有太大问题的,但是我觉得每个月有还款的压力会让自己产生去赚钱去努力的动力,如果还不上就要被银行记录不好的信用记录了”&
我问他,信用卡消费的情况在学校里多么?他表示,虽然不普遍但是近几年办卡的学生明显增多,而且办卡以后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透支消费,有一小部分还不上欠款最后还是靠家里,助长了不好的消费习惯,我问他,同样都拥有信用卡,你有什么秘诀保持自己不去冲动消费呢。他笑了笑说道:“其实,好东西大家都想要,但是我会在消费之前问自己三个问题,1
这个东西我是不是真的需要 2 这个东西是否值得我花这个价钱去购买
3 这个价格是否是我能够承受的 如果都满足,我才会购买!”
听完他这段话之后,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理智性,值得我们很多大学生借鉴。
附3 案例三
景美 浙江大学某系大四应届毕业生
月消费不足1000元 来自农村 父母是农民
当时,景美也是这次学校调查活动的负责人,她跟我一样马上就要毕业了,现在在一家公司实习做设计,月收入有1700元,加上自己的奖学金,她表示自己一个月消费2000元是可以负担的起的,但是她依然保持在800到1000的月消费,她表示,家里为了供她读书花了不少钱,而家里的环境又不好,所以多的钱都拿回去补贴家里了。
我看了她的手机是很老的一款诺基亚手机,她表示,手机对她来说能够打电话,发短信就足够了。等到毕业以后再换一个相对好一点的手机。
“在杭州这么高消费的城市,不足1000的月消费能否生存?”我疑问到
她肯定的点头,她表示,自己依然住在学校的宿舍,吃饭也都在食堂,食堂的菜价有政府补贴并没有涨价,每个月不足1000的消费,依然可以过的很好,偶尔出去看看电影,唱歌都是负担了的。
以上是当时4天在做调查的时候三个比较典型的案例,那么其实在浙江大学中有这很多这样的学生,他们的消费行为背后与自己的家庭背景、周围环境因素、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定位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关系,那么通过一些交流的案例和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了一下结论:
影响大学生消费动机的因素
消费动机是消费者购买消费商品时最直接的原因和动力,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当消费者受到某种恰当的刺激时,他们内在的需求就被激活,进而情绪上表现为焦躁不安,这一状态很可能是由于缺乏心理的消费对象相结合,进而演化为消费动机,它把消费者的需要行为化。[6]
本研究主要通过需要和刺激两方面的因素来探讨大学生的消费动机,在调查中提及的问题如下:“您在平时逛商店时,通常主要的目标是什么?”。通过表5发现,消费需要比例最高的是“购买急需物品”和“只要实用就买”两项,城市学生分别占48.9%和19%;农村学生分别占53.7%和18%,也就是说,在购买商品是,无论是来自农村还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都考虑“是否急需购买”和“商品是否实用”从数据看出,两者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传统的追求实用动机仍然是青年大学生消费心理中的基本动机,农村学生和城市学生都是以追求商品的实际使用价值为主要目标的购买动机。此外,其它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衣食消费方面的主导动机呈现多样化的趋势逐渐显现,当前大学生在食品消费中表现出的主导动机有追求新鲜、营养以及健康等;在服饰消费方面常见的主导动机有流行、时尚、个性等,这非常符合该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大学生消费趋势中主要的几个不良心理:
以浙江大学本科为例的调查和研究可以表明,当前,求实性消费和中低档消费依然是大学生消费趋势的主流,但是我们通过调查和研究同时可以发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高科技产品日新月异的换代更新,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这些都让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生眼花缭乱,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趋势也变得不稳定起来,通过本次调查和研究,以及和原来的早期的研究结果进行纵向的对边,当代大学生消费趋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不良的方面:
盲目心理(冲动消费)
由于绝大部分的大学生是生平第一次长时间的离开父母,第一次具有了自己支配各种费用的权利,但是他们的理财能力相对较差。有些大学生无法处理成才需要在个体多方位需要中的绝对优势,因而经常受其它需要的冲击而不停的改变初衷,忽视了成才这一人生必修课。而其它需要通常具有时效性快以及容易得到满足等特点,这样周围环境就很容易影响部分大学生的消费心里,从而出现“跟着感觉走”的现象,很多情况下购买了非必需品,导致盲目消费和高消费。近年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效果的逐渐显现,独生子女也越来越多,于是大学生利用父母对他们的宠爱,潇洒的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很少去体会父母生活的艰辛,这无疑增加了大学生盲目消费。有时候看到某些商品的外观和配送的一些小礼物,就毫不犹豫的购买下这个商品,而日后却发现并没有太多的用处,大学生的消费的冲动和盲目,被不少商家利用,他们通过一些表面的优惠和美化,牢牢的抓住了大学生盲目消费,冲动消费的心理,从而获取更多的利润,同时银行放宽对大学生信用卡办卡的限度,在加上各种打折优惠,很多大学生一时冲动,办理信用卡后,由于自制能力不足,最后负债累累,最后还是需要家人还帮忙还债。无论是对心理还是经济上都是很大的负面影响。
调查发现,质量、价格是吸引女大学生进行消费的主要原因,大多数的同学都希望能购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调查问卷的“对大学生消费有何看法及建议”的这一项结果显示,85%的同学都承认大学生的攀比心理非常普遍,所以攀比的心理势必会导致盲目消费行为的产生。由此可知,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在消费过程中很容易受他人的影响,在追新求异的同时存在模仿和从众心里。
从众心理(攀比心理或是环境的影响)
早在很多年前,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华生和斯金纳就环境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做出了经典的理论。众所周知,从众心理是物种进化的结果,也是人们的天性,当然大学生也不例外,他们喜欢喜欢追求时尚和潮流,同时迫切要求被其他同学承认或引起他人的注意,看到其他同学买了电脑或手机或其它的物品,不管自己是否需要买;发现别人抽烟,自己就也跟抽烟,对别人行为的好奇进而演变为促使自己成为他们一样的人。引发大学生从众效应最值得注意的是“班级效应”和“宿舍效应”。大一学生刚入学后,有的家庭为了更好的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不惜重金给但学生配备电脑,甚至单反相机等高档电子产品。但是这样做的后果是,无意间成为了周围的其他同学最直接的“参照”标准、这样就致使一部分大学生在形成自己的特点的同时,在某些方面也不同程度地影响了与班级以及宿舍其他人,在从众心里的影响下,过不了多长时间,周围的大部分成员也必备电脑或者相机,就像连锁反应一般,只是价位方面可能有点不同。由此说明,在大学生的消费方面,由于大学生缺乏判断力和自信心,从而导致无谓的浪费,甚至养成恶习。
虚荣心驱动心理
很多大学生为了博得其他同学倾慕的眼光,满足自己的虚荣心,于是穿着打扮追求名牌和高价位,进出酒店歌厅,时刻向周围的同学显示自己富有的心理。大学生炫耀性消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本人收入或者父母的确富有,环顾周围家庭情况一般的同学,他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于是为了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便进行炫耀性的消费,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自尊心。另一种情况可能就是纯粹的为了炫耀而炫耀,这部分大学生本身没有没有炫耀的资本,但是却有着强烈的虚荣心,属于“自不量力”型的一类。
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中,尊重需要居于生理、安全、友谊和爱的需要之上而处于较高级的第四层次。由尊重需要而引起的消费炫耀心理,大学生有强烈的尊重需要,他们各方面的努力在相当程度上都是为了建立自尊和他尊体系,以实现其自我价值。炫耀心理实际上是一种超越自我客观价值的自我虚构,表现在生活消费领域,就是对物质生活的高欲望-追名牌、追流行。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以拥有各类名牌(而不是用优异的学业或特殊的才华)作为炫耀的资本。这种现象实际上反映出大学心理上的一个症结:用富裕的物质生活来充实美化自己的形象并使之高大,或以此来提高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地位和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尤其是一些家庭富有而本人学习成绩却不甚理想的“纨绔子弟”,更想以此来塑造自己的形象,以求得自尊的满足和心理的平衡。这种现象也会对周围的同学产生影响。因此,重物质的消费成为一种风气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如果不及时的遏制校园里的这种炫耀之风,这样持续下去势必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在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大学生就会更多的考虑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自己的消费就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在“您认为自己的消费心理与行为的养成主要受哪些方面的影响”这一选项中,42%的同学都会选择“周围同学”。从这个数据我们也发现大学生的消费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周围人的影响。在这种攀比心理的支配下。大学生在消费时考虑的可能就不是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而是商品所蕴含的象征意义,以显示自身的独特性和优越性,其目的就是肯定自己和表现自己,从而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大学生消费趋势的主要特征
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的发展常常超前于社会,紧跟社会的消费潮流,与此同时映射着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趋势。通过本次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抽样调查和访谈分析发现,大学生消费行为的主要有以下基本特征:
大学生的消费性消费过高
消费性消费指的是为达到消遣、娱乐而进行的消费,例如女大学生的化妆品、以及抽烟、聚餐、KTV,以及炫耀性地使用高档手机、手提电脑等,过度的消费性消费势必带来严重的经济压力,例如有的女生用来购买名牌香水和化妆品每次不下500元,过分的追求时尚打扮,一身衣服从里到外,由上而下不下1000元,这说明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将购买的商品或者消费当作想周围同学为炫耀的资本,而不是重其功能。
2.3.2大学生消费两极分化现象出现、具有阶段性
调查结果显示,有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不到500元,而有相当一部分的同学每月的生活费在3000元以上。由于地理环境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差异巨大,两极分化现象出现,此外,不同的年级,在消费上也是不平衡的。例如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随着年纪的增长大学生身心的逐渐成熟,因此本研究根据年纪的不同将大学生消费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是第一二学年,本阶段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处于转型适应期,对大学生活了解较少,有一定的优越感,学习任务相对轻松。因此,娱乐消费较多,如游玩、聚餐等。第二阶段第三学年,本阶段大学生出现明显的分化。一部分大学生选择报考研究生,因此用于购买各种考研资料以及报各补习班的费用增加;另一部分大学生选择参加工作,在这所剩不多的大学生活中,他们加大了对学习其他各种技能的投资,如考驾证,各种微软认证等的投入,消费额度也是相当高的。第四阶段是第四学年,即求职阶段。主要消费用在应聘上,如包装自己、四处奔走求职等,用于这一方面的钱相当可观。
大学生消费结构变化显著
消费结构[7]是指主体在一定时间内的总消费中,各类消费资料的数量比例以及相互关系,主要包括四类:生存、享受、发展和交往。在我国传统社会中,在校学习期间大学生的消费主体是学习消费和文体消费,但是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例如用于人情来往(恋爱,交友等)、通讯等的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呈现上涨趋势,已经成为了大学生消费的主体。
2.3.3.1人情消费
很多大学生已经逐渐体会到,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我发展的重要性,处理不好的情况下,人际关系甚至会影响工作与学习。当代大学生渴求改善自己的人际关系现状,迫切希望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请客便是大学校园里的一个普遍现象,理由更是五花八门,获奖要请客,交男女朋友了要请客,要放假了以及新学期刚开学了都要请客等等。据调显示,此项年消费达到2000元以上的大学生大有人在,在谈到请客送礼时,有一位同学不无感慨地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这种人情风的蔓延,给一些家庭不太富裕的大学生增添了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恋爱消费是人情往来的另一个方面。恋爱是情感需求范畴的内容,指的是通过情感倾诉并从他人那里获得情感安慰和依赖的需求。大学生都离开熟悉的环境,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急需感情的满足。有人说应该把恋爱归为奢侈品一类,这是因为恋爱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例如约会看电影(一次最少100元),吃情侣套餐等等,这些都是上百元的高消费,情人节礼物、生日礼物、通信费等等,这些都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新浪网有关调查显示,85%的回答者回答是从生活费中支付,有8%的由家里特别提供恋爱消费愈演愈烈,一半以上的恋爱者承认用于恋爱的消费太高,经济压力很大。
数码电子产品消费
由于现代通讯及数字化进程的加快,计算机及数码产品的普及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被大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快速地接受。作为大学生这一最先接受新技术的群体,对电脑更是情有独钟。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普及率达35.2%,其中高达85%的大学生购买的电脑都是由家里特别资助的,有相当数量男生是用电脑玩游戏,而网吧较贵,自己的电脑是父母一次性投资的,这样对自己来说又省钱又方便。大学生用在高档手机(例如iphone4S)、照相机(名牌单反相机)等方面的消费平均值在5500元左右,最高有超过10000元,而且一年在保养与更新换代等方面的费用也不下800元。
2.3.3.3求职消费
临近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够找一份满意的工作,在对自己进行软硬件包装方面可谓是下了血本。来自搜狐网研究显示,2003年全国200多万名大学毕业生用于求职的费用高达14.4
亿元,2004年北京应届大学毕业生用于找工作的费用人均超过1000元。适当的包装在展示自己的个性的同时,有利于在外形上给自己加分。
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亚里士多德[8]早在2300多年前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人类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而社会的资源和供给却是有限的,这就有必要对人类的欲望进行限制。他认为人的欲望是否正当的标准是“适度”即过度与不及的中间,过度是挥霍而不及则是吝啬。儒家的创始人孔子[9]认为,欲望和需求的合理性在于“礼”。主张“克己复礼”,提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个人的消费也要严格按照“礼”的要求来进行,个人用度超出“礼”的标准便是“奢”,低于“礼”的标准就是“检”。孔子既反对“奢”也反对“检”,他对于把握消费度的思想是“检不违礼”、“用不伤义”。墨子认为消费欲望的合理性应止于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他说:“凡足以奉给民用,则止;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这里的“民用”、“民利”,都是指人的基本生理需要;超出这个界限的消费,他都认为是“无用”、“不加利”的。根据本研究发现的吉林大学大学生在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教育对策对大学生进行教育。
加强思想理论教育,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求实消费
提高思想理论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应该大力提倡理论与实际调查相结合的科学方法,使理论教育真正摆脱空洞无物的说教。重视和加强对大学生消费状况的关注,注重在研究它们的消费心理与消费行为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但是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首先培养自身的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思维。通过调查研究让同学们充分了解自己和周围同学的消费状况,对不良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进行剖析与反思,对健康的消费观念形成正确的认识。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家庭的经济状况和自身的需求来购买和消费商品,做到求实消费,避免攀比和浪费,给经济造成不必要的负担。
培养理财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大学生应弘扬这一优良传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健康的消费心理。要学会理智选择,根据实际需要,把钱花在应该花地方。大学生作为一个纯消费者,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和父母的承受能力,消费应该量力而行,防止过度消费和铺张浪费。提倡节俭,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努力克服好子女时代养成的不顾及后果的消费观念。大学生应学会管理好自己个人的财务,大学时期是理财的初始阶段,也是学习理财的关键时期。在大学阶段养成良好的理财习惯,往往可以终生受益。大学生应该不断的优化自己的消费结构中,把提高文化素质的学习消费与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的文化娱乐消费活动作为消费结构的主题,最终实现最大的消费收益,保证自己顺利完成学业,进而为步入社会做好积极的准备。
准确定位自己的角色
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学生就要有个学生的样子,我们在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在确立消费时,要正确认识自己,体谅家庭情况,了解社会环境,特别要注意自己是社会群体中大学生的特殊身份,不要去限制地追求高档名牌,应该确立健康的消费心态。大学生在购买物品时,要以实用为首要原则,例如,使用频率最大的用品要优先考虑,消费的主要方向应该是用于吃饭以及学习方面,在取得同样效果的情况下,用于娱乐与交际的支出能不花钱则不花钱,要注重投资效益,多向有利于提高自己身心健康的方面倾斜。正所谓,娱乐消费是补充,生活消费是保障,学习消费才是王道,等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技能再走高档消费也不迟。
这篇文章主要通过浙江大学的1000名本科生的调查问卷和若干当面交流的案例,反映了我国当代大学生消费趋势发展的一个状况,正如我前文所说,当代学生消费趋势的发展状况总体上是稳定的,消费也是务实的,这个大方向并没有改变,但是我们同样也看到也存在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一部分是大学生所处在的特殊时段和特殊环境下造成的,也有自己的主观方面认识不清造成的,那么如何去让大学生树立更好的消费观和建立更加理性,务实的消费行为,是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个大学生所在的家庭和高校所应当关注和了解的,本文通过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以及结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为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 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美]霍金斯,著.付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3]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 耿黎辉.消费心理学[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5] 江林:《消费者心理与行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
[6] 董雅丽.现代营销心理学[M].中国工人出版社,1998.
王宁.消费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4,(6)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55.
[9] 墨子.墨子.节用[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44
在举笔即将完成这篇致谢的时候,我猛然发觉自己将离开校园,人生又将走向一段新的历程。在这离别之际,怀着依依不舍及珍惜之情,因为在我的生命中有那么多可亲可敬可爱的人值得感激。衷心地感谢尊敬的论文指导老师郑小冬老师对我学业上的不倦教诲和生活上的细心关怀。在整个课题的完成过程中,倾注了郑小冬老师大量的心血。她那严谨的治学态度,敢为人先的探索精神,将永远激励我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勇攀高峰。
感谢我的同学和朋友,在论文的撰写和排版等过程中为我提供热情的帮助。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消费心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