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提供单位名称是什么? 今天拿到纳税人代码是什么用电信息采集单。我单位属于置成国际。是非独立用电户,

如何评价台湾废核运动?
大致了解了双方观点,但是仍然不理解为什么这个活动会有如此之大的规模。核能不是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发电能源吗?
按投票排序
去交换的时候还写过台湾电力的论文呢= = 大家都从民粹安全角度来分析...这个是从有没有建造必要...电力需求来分析的XDDDDD 还请大家指教 我不是读核电力的major的..只是去修了社会学的课程= = ps:删除了引用的那个数字 因为知乎排版会有奇怪的问题= = 还是对读者负责一点...毕竟看起来没那么爽耶?------------------------------------------------------------------------------------------------------------台湾电力分析报告XXX我的名字呢XDDF一、
关键词台湾电力公司 电价高 核电 燃煤 燃气 安全
媒体偏向性 二、
研究背景老师上课时曾经说过,台电电费过高,并且在向民营电厂购电的流程上有贪腐的可能性;另外也曾在班上发动过一人一信反核4的倡导活动;而我在和另一名选修课老师去立法院和陆委会参观时,也遇到了很多的反对核能活动;这一系列事件让我对台湾的电力构造产生了疑问,为何政府每年都在说台电亏损严重,要纳税人进行补助,但是又在台电产电成本低于民营电厂的情况下继续购电,是有利益交换还是另有原因,虽本人不能亲赴现场进行一系列调查,但在这网络发达的时代,还是可以透过搜索引擎进行资料收集并搞清楚来龙去脉。三、
研究目的事实上研究背景也提到了,本文着重通过资料分析来弄清 楚民营电厂存在的意义,电费定价的合理性与否,核电是否
如当局称的安全和急迫,这一系列的问题将在下文进行分析。四、
研究对象鉴于这份“小组”研究报告只有我一个人完成,所以以提问回答方式对文章进行梳理。1)
Q:台湾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台电,是否正如媒体报导一样不堪?A:在世界银行最新发布的2013年全球经商环境报告中,台湾名列全球第15位,再次创下新高,其中“电力取得”子项目,台湾位列全球第6位,在这一点上,台湾的电力可靠度得到了国际上的认可。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全岛,仅有台电是综合电业公司,即在电力产业中,分为发电、输电、配电三部分。若一家电力公司经营业务包含这三部分则称之为综合电业公司。若只有经营发电业务,则称之为独立发电厂或简称为IPP。所以说本项排名反映出台电的经营绩效十分突出,甚至说优越。但是在媒体的报导却直指台电不堪,搜索返回的信息直指两大原因,高电价却每年亏损的不堪业绩,核4的各种负面信息,而这又引出了剩下的问题。2)
Q:台湾为何存在民营电厂供电给台电公司?A:首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要了解为何台湾会有民营电厂也就是问题1中提到的IPP。根据参考资料,(5)促進電力供需平衡時期(民國75年至82年):需求面管理時期民國75年以來,台灣在政經上宣佈解嚴、開放黨禁、開放大陸探親、解除報禁、外匯管制放寬、引進高科技及產業結構轉變等,電力需求持續增加,但部分電源開發計畫如核四、蘇澳等,受人民抗爭之故興建受阻。台電方面擔心大型機組跳機,有限電之壓力。為緩和此一壓力,需興建大型火力、開發優良水力外,推行時間電價、可停電力、節約用電,並鼓勵汽電共生發電等,以抑低尖峰負載之成長,達成電力供需平衡。電力系統進入「需求面管理」時期。(註:「備用容量」=「系統淨尖峰能力」-「系統小時尖峰負載」。備用容量以備系統檢修、緊急跳脫、運轉或未預估之負載使用。)(6)自由競爭時期(民國83年迄今):開放電力市場民國80年代起,電業自由化逐漸蔚為全球風氣。由於國內用電迅速成長,政府乃順應世界潮流,開放民間興建電廠以加速電源開發。配合政府政策,台電公司成立「開放發電業推行小組」,積極推展。84年6月及12月分二階段開放,獲選之獨立發電廠有11家,容量共1,030萬瓩;民國88年政府再開放獨立發電業,計有星能、森霸、長昌及國光獲准籌設,加上汽電共生發電的蓬勃發展,使台灣發電市場進入「自由競爭」時期。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年IPP之所以兴起,是因为环保组织以及政府等各种反对台电建设新的电厂,导致了IPP单独负责发电一部分,再将生成的电力由台电统一购买,再进行统一的配送。这又引出了下一个问题,为何IPP的产电成本高于台电公司。3)
Q:为何IPP的产点成本高于台电本身?A:根据台电官方主页提供的资料民营电厂计划表,我们可以发现台湾9家IPP中,有7家IPP都采用了天然气发电的方法,而仅有2家使用的是煤电。而在行政院原子能委员会核能研究所的QA中,我们得到了一组台电08年度的发电成本,其中指出核能发电的每度电点为成本是0.62元,燃煤发电是1.87元,燃气发电则是3.54元,考虑到IPP电厂还需分担建厂成本等,实际单位电价格可能要更加高出一点。既然IPP由于定位于迅速解决台湾用电荒采用了天燃气发电的技术,发电单位成本高于有3座核电厂的台电公司也不出为奇。这又连带了下一个问题的出现,台湾现在的用电未到峰值,为何还是不断的和民营电厂高价买电?4)
Q:台电为何不断向IPP们高价买电而不转为自身发电来降低发电成本?A:根据参考材料提到,迷團的重點就於”購氣合約”的特性。購氣合約一簽都極長(20年以上),並都有take or
pay條款(無條件支付條款)。意思是說不論買方是否提用天然氣,一律按合約價格付款,彈性極低。如前篇文章所敘,民營電廠建廠費用7、8成是向銀行團貨款,銀行團同意貨款前要先確定下述三個合約已簽定。1.
台電與民營電廠間簽定的購電合約(Power Purchase
Agreement, PPA):通常台電保證向民營電廠每年購買3504小時的發電量(全年總時數8760小時的40%)。相對的,民營電廠也保證每年可提供3504小時的發電度數給台電。2.
購氣合約:民營電廠與中油簽定25年的供氣合約,供氣量也保證每年可發3504小時的電,彈性很小。
統包合約:民營電廠一定要與信譽卓著的統包商及主要設備廠商簽好約。依法中油是國內唯一可進口液化天然氣的單位。為供應台電及民營燃氣電廠每年發電所需的大量天然氣,中油必須向國外澳洲、印尼、卡達等液化天然氣出口國簽定20年以上take or pay的購氣長約。為何國際液化天然氣合約都有take or pay條款?原因在於天然氣開採,液化設施及港口的投資均為天文數字。許多天然氣礦是在“確保”有買方並簽約20年以上長約後才開始投資建設的。以台灣而言,中油向國外承諾take or pay的國際購氣合約,燃料屬已支出費用(sinking fund),如果不用來發電,無處可去,白白浪費。台電與民營電廠簽約,民營電廠與中油簽約,中油與國外天然氣出口商簽約,基本上一環扣一環。尤其購氣合約都有take or pay條款,都已綁死,台電向民營電廠購電並無多少彈性,也無任何“弊端"。虽然没写几个字,但是也要查是不是,求别责怪。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在这个开发天然气,购买天然气,天然气发电,IPP向台电买电,一直到消费者用电的整个流程,都由于Take-or-pay
contract的限制,导致了合同的弹性不高,也正因如此,台电在平日低用电的情况下,也没有先使用自身的煤电工厂,反而先从高价的燃电IPP手中买下所发的电量,因正因如此,导致了社会上不断的指责台电电费高,而台电也只能眼睁睁看着产电成本高于卖电费用而无能为力。5)
Q:马总统的能源政策是否讲大空话?A: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供的报导中,马总统提到了,
核電廠依規定除役後不再延役。
上述政策是在「不限電」、「維持合理電價」、「達成國際減碳承諾」的三大原則下推動。
推動發展能源科技,擴大各類再生能源推廣,目前行政院經濟部已擬定「千架海陸風力機」與「陽光屋頂百萬座」,陸續開發路域風場與離岸風力發電,預計2030年風力莊智容量達4200百萬瓦(MW),太陽光電裝置容量達3100MW。让我们一点一点来看,在参考资料中,作者提到了台湾北部地区的东半部分,主要由5座电厂进行发电,而在未来的10年将陆续除役。注:前文已提到马总统对核1核2依规定时间除役而不再延长服役。直观的用文字表达出该图的意思即,10年后台湾东北部地区产电量仅有现在的19.8%,若按照马总统的意思不让核1,2延续服役,同时继续拖延核4的上马,则东北部怎么会有“不限电”的原则?其次,前文引用的资料和解答中,也清楚的指出了核电相比煤电和天燃气发电,成本极低。若核1,2的发电差又煤电代替的话,350万W所增加的成本是437.5亿台币(1.25*3.5M),若使用天然气代替的话,则增加的成本为875亿台币。这部分替代的成本必然分摊在台电即各位纳税人手上,这么一说,维持合理电价又是完全的空话。此外,达成国际减碳承诺,政府主要的方向是推动再生能源,如海上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从而在去除核电以及减少碳排放上达到和谐。但往往不存在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的情况。上文列表指出太阳能发电成本为每度电13元,纵使科技发展使得太阳能发电成本不断下降,价格也远超煤电,核电等技术。若让消费者消费这10倍多的电力成本,恐不现实。是该做个总结了,要不然怎么复习其他科哈哈,经过一连串的收集材料过程,发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也是现在社会各事件引起巨大反响的普遍问题,就是媒体的偏向性很强。媒体为了自身的报导能引起更多的反响,更加促进民众与政府对立,在一些模糊的问题上,采取偏向性极强的报导,如渲染核电厂的极度危险,渲染核电厂如核弹或者只看到电费单纯数目的增长而没有去探究本质的原因,这导致了单纯的信息接受者,也就是各个纳税人,没能客观去看待整个问题。可以说一连串的报导揭示的反而是媒体人的素质极低,或者说缺乏传媒道德。另外按照现在的趋势来看,要在便宜的核能以及安全上取得平衡,关键在于政府以及台电更加清晰的公布一系列核4的进展,而不是掩掩藏藏的不公布信息,导致了民众各种怀疑这项拖了10多年的“国产工程”。只有信息得到了公开,才能直面社会上的各种质疑。电费高价问题,由于长期合同的原因,弹性非常低,
建议台电可以与IPP等讨论合同的合理性,减低对IPP的依赖性,另外削弱不必要的福利也有助于减少运营成本。就短期来看,恐怕台电还需继续接受这种购电成本大于发电成本的窘境。可再生能源方面,政府不应该只用口推出「千架海陸風力機」與「陽光屋頂百萬座」这类对现状影响不大的政策,对自身的能源政策也应该更多的检讨,前文所提的IPP发电就是当局错误的能源政策导致影响10多年的能源困局,必须要强调,关于能源的这一部分,要由学者去参与去进行政策的推动,而不是由政客去提出而捞取政治资本。五、
参考文献1)
2013年全球經商環境報告-電力取得部分2)
独立发电厂3)
民營電廠概況4)
台湾电力公司发展历程5)
行政院核能研究所-发电成本列表6)
民營電廠與購氣合約7)
Take-or-pay
contract8)
馬總統公布能源政策:核一二三不延役
核四2016前商轉9)
廢核四? 陷台北於黑暗?10)
核二若重啟
台灣將不保
人在台灣,不請自來,怒答一波。
yo叔在回答民眾反核動機方面已經非常全面。可在這裡我看到的更多是反核行為本身的問題。在核四動工前,公聽會說明會開了十幾場,民眾無人示威抗議(反對的聲音肯定一直都有,我所謂的無人抗議指的是像這次規模如此宏大,社會影響之深遠的)。朝野共同商議,通過核四,民眾依然無人發聲。核四開工,無人發聲。一號機完工,無人發聲。
現在二號機要開始修建了,民眾突然一股腦的跑了出來,開始不遺餘力的抗爭,反對“專制”。我當然認同,一個民主的社會,人民在任何時間都有捍衛自己利益的權利。可是台灣的人民是怎麼捍衛的?4.25,蘇貞昌會面馬英九。要求馬立刻簽署特別法令立刻停止核四并拆除。馬回答:核四的議案是通過程序通過的,我知道現在民眾願望迫切,但是程序正義很重要,我們要公投決定。蘇說:但是民眾等不了了。馬回答:現在如果我們毀約,要賠償GE幾百億美元的違約金,國家的財產我認為不應該這樣浪費。我可以同意停工,但拆除要送交立法院再公投。蘇說:總統,等你送交立法院,林義雄就餓死了。
我不知道當用前民進黨主席的生命來脅迫法制程序正義是對還是錯。也不知道這樣的言論是不是真正的民主。4.27,民眾癱瘓忠孝西路。原本民眾申請的遊行區域只有忠孝西路其中一條車道。但是當民眾湧入忠孝西路時,雙向八車道被迅速佔領,大家開始躺在路上。公車被迫停駛、改道。旁邊的百貨公司、飯店統統無法進出。在街頭的採訪中一位男子憤怒的對鏡頭喊:我的路權在哪裡?!之後又被其妻制止。
索性當天是週日,又是臨近傍晚才開始的佔領行動,沒有造成社會太大的不便。警方在多次柔性勸阻無效后,4.28日凌晨開始強制驅離。4.28,民眾佔領忠孝東路。時值下班高峰,無數人在離家很遠的地方被迫下車,道路水泄不通。這次不需要警察,憤怒的汽車、機車司機用不間斷鳴笛驅趕了反核人潮
這就是反核以來我看到的。在採訪中,我聽到最多的就是反核人士說:”台灣的民主的來不易,我們要珍惜。”沒錯,民主的確得來不易。可是從服貿到反核,我們發現,民主的制度民主的方式通過的民主的議案,卻被民眾用民主的名義一次次踐踏。公聽會、立法院、朝野協商之後啟動的核四,現在因為總體不肯”順從民意“的簽署特別法令,而要公投,從而變成了專制的典型。民主絕不是少數人意志服從多數人意志的制度,而是用憲政維護每一個人的權利。當我看到被堵在路上一兩個小時進退兩難不能回家的普通民眾,面對反核人群激烈地“你是不是不愛國”質問時,唯有痛心疾首。
一些人的發聲變成了絕對的民主,程序的正義與法制的尊嚴變成了專制。這讓我想起了偉大祖國五十年前喊出的口號:革命無罪,造反有理。總之,一言概之:自從服貿之後,台灣人民已經所向披靡。動機不重要,程序不重要,罵政府才重要。什麼你問我為什麼罵政府?不重要以上
本身不打算作答的,但看到48個分歧巨大的答案,覺得還是有必要說幾句。1. 題主其實問了兩個問題,一是「如何評價」,二是「爲什麽會有這麼大的規模」。2. 前者是「歷史問題」,沒有時間的積澱,沒有事實來印證臺灣「棄核」的積極或消極後果,誰都沒有辦法對此有一個公正的評價。3. 後者是「社會問題」,我們需要弄清楚的是「臺灣民眾擔心的是什麽」(這個
已經說得清楚了,不管專業上來看對不對,這就是島內民意)以及 「zf和民眾間的分歧在哪裡」4. 至於「zf和民眾間的分歧在哪裡」,我想,他們的分歧,也就是這道題目48個答案的分歧。正如我之前所講,這是一個「社會問題」,但馬zf和答題的一些專家們將至定義為「技術問題」(我並不否認技術層面,以及對台能源封鎖現狀下,發展核能的正確性與必要性)。雙方根本就沒有交集。正常的溝通渠道受阻,民眾無法得到自己所關心議題的滿意反饋,那只有走上街頭。5. 上一點是根源,再加上島內政治力量的助推,以及馬zf的9%公信力,反對聲浪就更大了。
先按惯例谢邀。感谢某知友邀请一个工程师来回答这个政治话题……我的观点是:台湾人民有话就说和上街方便,是其废核运动声势浩大的根本原因。核能是一种普遍接受的发电能源。可是,被普遍接受不等于被所有人接受。接受的人有接受的理由,不接受的人有不接受的权利。台湾两千万人口,如果有10%的人不接受核能,那就是两百万;不接受的人里面,如果有5%上街参加废核运动,那就是十万人。一个人能否接受核能,与他能够认知的核能对社会或个人的益处和他能够接受的核能对社会或个人的风险有关。一个社会如何取舍核能,要看这个社会对核能的需求程度和能够承担的成本。说到底,也就是利益和风险之间的博弈而已。在这个事情上,技术不是问题。
日更新:“中国不会买电”的说法太绝对了,前不久我看到了一个新闻,是关于中国向中亚买电的计划(某斯坦,上合组织成员,我实在是记不清了,找了很久也没找到),大意是中国希望在直接购买化石能源的基础上部分改为直接购买电力,当然我觉得来自国内与国际的环保低碳的政治压力起了很大作用。当然,相比于国内目前主流的煤电,不论是未来中亚的电力还是大城市可能出现的天然气发电的规模都不算大,都只是煤电的补充,讨论本题时可以忽略。************深夜闲聊,挖坑后补。*************我先不说政治、管理和技术的问题,先说要不要选择核电,其实就是取决于供需。其实我倒觉得按照台湾人民动不动就上街的传统,这次的行动都不算什么,更何况既然大家都说德国,其实当初德国一些激进环保组织和政党的言行绝对比台湾还过激。但是德国经验未必能照搬,人家既愿意承受节约的代价,而且又能买点电,所以放不放弃其实都没什么。台湾,买是不可能的,节约就不知道了。关键就是现在和未来对于电力需求量大概上是什么水平。这个比较重要。日本用核电不是因为核电好,那么一个到处地震的地方,发展核电只是被逼无奈罢了。同样的道理,大陆是不可能放弃的。第一我们不能买;第二德国是老牌工业国,工业用电应该不会有大幅升高,但是中国会,工业要发展,电力需求肯定是要增长的,不修就会阻碍发展。第三是环境压力,不仅来自于现实的,也来自于政治的,气候大会中国肯定要负起责任。所以中国要修核电站不是一个选择题,我们只是尽量保证安全罢了。另外,因为新能源前几年炒的太热,导致我一直都对这个概念半信半疑,我们学院也有新能源,但是按照他们说法,前途不是很乐观,指望新能源、清洁能源取代核电恐怕得等很久了。而且现在的光伏绝对称不上清洁能源。**********以下扯淡************在这个问题看到了各种学长师兄,也听到了各种声音,其实我一直都觉得核电行业需要有一个好的有力量的反核的组织,他们查资料,摆事实,讲道理,用科学的眼光来反对我们。其实核电从不完美,只是人类的无奈之举,要是聚变堆成熟了谁还用它,新能源发展好了谁还搞这么个东西?只是这些都不行,所以我们只能努力让他变得更安全罢了。可惜的是,现在中国的反核者中,要么是断章取义、煽动群众的公知,要么是基本原理都不了解的普通人,真正有见识的反核者只是一盘散沙。希望国内反核运动能有着真正的突破,能表达我们群众的诉求,帮助核电完善自身,甚至能为中国能源产业指出一条更光明的道路。
1,能源是公共政策,基本上没有对错,只是选择。具体到核电,全球拥核派排第一的是法国,核电占供电量大约6成。美国和英国稍倾向于拥核。核电新兴国家韩国和中国大陆。2,反核或者说走非核家园道路最坚决的是德国。日本台湾都属于进退失据的。3,核电是相对便宜的电,考虑到燃煤燃气发电二氧化碳排放,走非核家园道路的替代能源基本上以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为主,少量地热和水电。4,太阳能和风能发电两大问题是:一成本高,二电品质低(电压电量不够稳,会有停电限电等)。5,德国走持续发展替代能源道路,期待改善和技术突破,忍受高电价,同时不得已时向法国买电过渡。勇气和担当值得钦佩。6,还有就是德国在需求面努力,穷尽各种方法节电。7,最后说台湾。台湾是全亚洲人均用电量第一。台湾电力公司是国营,靠补贴,电价全世界排最低的前三名。8,台湾民意普遍不愿意承受替代能源相对高电价的代价,在节能省电方面也毫无道德高度。完全没有勇气和担当的准备,冒然赶时髦,追求非核家园的人群,说一句”台湾左派环保人士冒进偏执”,是客气的。不客气的说法就是白痴。补充一位兄弟有关核电厂拆解除役的解答
台湾民众大概是这个状态:资金流出去,不嘛,你们要掏空台湾。流进来,不嘛你们要买下台湾。人才走出去,不嘛,人才外流了。走进来,不嘛,这是特洛伊木马。大陆公司去赚钱,魂淡,你们欺人太甚!想让台湾公司来大陆赚钱,魂淡,你们是收买人心!要经济发展,但是我们就是不要服贸协议!要便宜的电,但是我们就是不要核能!如此水晶般透明的心灵,我都不知道怎么来告诉你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残酷。
------某脱口秀节目
当当当,我又来答题了。2010年作为交换生,去台湾学习过核工,也参观过核二和在建中的核四。这个问题大概分成两个部分:1. 核电究竟安全不安全?2. 反核运动如何评价。————————————————————1. 核电究竟安全不安全?俺在大学也是学核工的,虽然学的非常渣,但是还有有一点专业基础。据大陆和台湾的老师介(chui)绍(niu),核电很安全,有各种各样的优点。比如核电不需要大量燃料(相比火电站),核电不排放二氧化碳(相比火电站),核电可以做为主力能源(相比风能、太阳能),核电不受天气影响(相比风能、太阳能),对地形限制少(相比水电站。但是核电站一般建在海边江边,因为需要大量冷却水)。核电建厂成本高,但运营成本低,所以核电一般比火电便宜。核电厂可以运行几十年,如果到期经过测试还可以延寿,也可以继续运营。运行结束后,把核电厂拆了也要花一大笔钱。但是如果不出意外,对环境是没有影响的。美国有一个核电厂已经完成使命,拆了之后,那片地经过检测也没有核污染,该干啥干啥。那核废料咋办呢?只能埋了。埋了算处理了吗?算啊。就埋在荒郊野岭啊,没事啊。你试验核武器,不得毁一块地啊?怎么没人反对啊?我们就埋在新疆大漠,美国就埋在新墨西哥州。那地方挖一块地,够埋几百年的核废料啊,根本不用操心啊。核电厂也相当相当安全。IAEA把事故分七级(切尔诺贝利是七级,福岛搞出来个毁三观的八级,之前是没有八级的),当然小事故,是有很多,大的事故就是切尔诺贝利、三里岛、福岛。按统计来说,几百个核电站,运行几十年,只出过3次大事故。如果不算三里岛,根本就只有这两次。其实核电还是非常安全的。干任何事情,不可能没有风险,和核电带来的巨大收益相比,这点风险是值得的。人们觉得核电不安全,就好比我以前觉得飞机不安全一样。其实安全系数都非常高,但是一出事就是大事,再加上媒体报道,大家关注,热度就上来了。这些优点都是事实啦。不错,核电确实非常非常非常安全,安全性可以到99....99%(对不起,我不严谨了)。但是,万一发生以外,会咋样捏?真的就跪了啊。。。核电厂有各种保护机制,但是机制是可以是失效的,参见切尔诺贝利。核物质外部有安全壳密封,但是安全壳是可以融化的,参见福岛。还是拿飞机做比较,核电厂基本上是不会出事。但是要么不出事,出事就是大事。2. 反核运动如何评价。这就不是我的专长了。仅代表个人观点。2010年我去的时候,在台湾街上至少没听说什么反核的声音,2011年福岛出问题,听说台湾就不平静了。2011年5月是清华百年校庆,有台湾老师来庆祝,由我们接待。当时我们也聊了聊台湾的反核情绪。台湾老师完成清华的活动后,马上赶到台湾录个挺核的电视节目,后来我还看到了那个节目的视频。基本上老师挺核的论点就是核电的安全性高,经济划算。我深以为然。屌丝们有情绪,上街发泄下,可以理解,但是这样解决问题么?肯定是没用的。大陆,台湾,日本,都不可能离开核电。这就是很现实的问题,让你一天不用电,你活得了么?那么电从哪来?我想起一个段子:火电好不好?不行!环境污染!三峡好不好?不行!地质破坏!核电好不好?不行!物质泄漏!那怎么办呢?屌丝:“打倒XXX!”就说火电,要消耗多少化石燃料?碳排放你受得了么?以前中国对核电没啥计划,后来规划到2020年要贡献全国电力的4%(法国都80%了)。日本一个小岛,要嘛嘛没有,但还得用点,除了核电又有什么选择?别看日本当时闹得那么凶,现在还不是又得上马核电?。台湾跟日本情况类似,用核电可能找死,不用核电一定等死。我看来,台湾人民上街散步,都是一种泄泄火的行为。学生上街玩一玩,上班族吼几下减压。过不了多久,大家还是像以前一样过日子。
主要针对 的回答进行更新,不同意其回答部分观点。解释:核电站的核燃料浓度远没有达到武器级,炸不了,而且核电站有多层安全防护,没事的。理由:岭澳核电站从第三循环开始的AFA-3G燃料组件的最高富集度为3.7%,离原子弹的浓缩度差了无数条街,也炸不了。但是永远不会像原子弹那样爆炸不代表核岛就是安全的,放射性大规模向环境释放是核电站的安全总目标。融堆事故中核安全的第一道屏障(燃料包壳)已损坏,第二道屏障(压力容器)在堆芯没有得到有效冷却的情况下很快也顺坏,第三道屏障(安全壳)在氢气没有得到有效复合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炸飞,然后放射性物质就欢快的越狱了。切尔诺贝利从核电站正常运行到堆芯暴露在大气环境中就用了120秒,放射性物质影响整个欧洲。不是不爆炸就没事了,放射性才是大Boss好吗!跟这群人讲理真费劲……我知道这次上街的不大可能这么没素质,嗯,可能性大约1%……但是那句话怎么说来着?理由:与核相关的很多问题都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将此类问题当做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考虑都有失偏颇。作为一名广东人,我很欢迎广大核电公司到广东来建核电站,但是我很反对那种与民众毫无沟通、自以为是,以一种你们根本不懂核电的安全性的优越感的核电公司在广东建核电站(所以我光荣的加入了***广东核电筹备处)。我支持任何因为核电公司和政府没有跟民众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而上街游行的行为,至于游行的规范性上多几次才能学会,这里不做讨论。他妈的发生了就是百分之百! 理由:请见原部分。 担心的是万一发生了怎么办,这也是绝大部分民众的心理,可惜很多相关人员总是在和他们说核电安全性!!!坐飞机会有飞机坠毁的担心,但是只要我不坐飞机就行了,可是核电站每天都在运行,我担心他随时都有可能发生事故啊!除了相关核电知识的科普,我觉得最重要的是组织相关展示活动,从心理上消除他们的不安全感。P.S.中国很多具有相关行业知识的人总以为他们从科学角度解释就能消除公众疑虑!就好像广东人民以为用无毒美味的就能跟其他地区人民解释为什么田鼠、蟾蜍、蛇等等可以吃。============================原回答(含修改)=============================与核相关的很多问题都是一个很大的政治问题,将此类问题当做技术问题、经济问题考虑都有失偏颇。台湾人民对于上街游行轻车熟路,不像我广东人民乱糟糟,虽然江门鹤山核燃料厂建不了很可惜,但是看到政府的这种态度,还是很高兴。======================================================================作为一名即将进入核工业的大四狗,对于
回答中的我认为存在错漏地方补充一下,职责所在。核电站运行过程中的突发情况分为预期运行事件、稀有事故、极限事故。暂且认为他说的重大事故是极限事故中最严重的堆芯融化事故,现在新建的AP1000是堆每年,EPR是堆每年,两个堆型分别是来自美国和法国的三代技术。现在在运的是二代或者二代改良型,按照相关标准不低于堆每年。可能大家都觉得堆芯融化很恐怖,但是真实情况是只要冷却及时,问题不大。对公众有害的情况是堆芯放射性大规模释放,AP1000为堆每年。单算频率毫无意义!就像 叔说的,”大台北地区居住了台岛超过1/2的人口,若是来个福岛事件,整个台岛同胞,将会永世不得超生。“除了考虑事件发生频率,还要考虑事件对于公众的接受能力。2008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你可能没什么感觉,但是假如说日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为73484人,你接受不了吧。对于核电事故的评价是这样的其中R代表风险,P代表频率,C伤害。预期运行事件基本每次换料之间多多少少会有点,无伤害。极限事故概率低,但是要极力避免发生,对于民众来说发生1次基本就要你废核了,日本乌克兰就是这种情况。======================================================================核电站的废料的处理太废钱,目前没有找啥好的方法处理,所以现在世界上也就几个国家有能力处理,就连美国都采取深埋的方式,期望于以后的技术再拿出来处理。目前大家看好的就是
和台湾朋友聊,情况和大陆人了解的完全不同,民众反对的理由主要是,1,目前台湾不缺电,电力严重过剩,核4再上需要停其他电,2 核4不便宜。成本超高。3,核四上马数回 沦为党争工具,新官上任攻击前任,不理旧账,重新来过,浪费无算。并非大陆人想当然的原因,而是台湾政治僵局的体现
我想这个事情跟全国各地到处在反的PX项目是一个概念。项目收益跟风险承担不是同一个人,只收益的人当然说好,只承担的人当然说坏,又收益又承担的人拿不定主意。那关于台湾的核四呢,我觉得如果他们不准备引进中核之类的专业承包商,我恐怕只靠台湾的施工力量真的很难保证施工质量、进度和预算,不能保证质量和预算恐怕才是真正可怕的东西。另外,我发现原来对于台湾的民主制度期望值过高了,很显然在这个反核四也好、反服贸也好的几个运动式的反对过程中,言论自由、游行示威自由等基本政治权力是得到了保证,但整个民主决议的程序确实是被践踏的一塌糊涂,民选政府毫无作为,反对党选择投机而不是正听,强烈对应了法国人写的那本《乌合之众》,民主不是无政府,契约的缔结也是针对双方的,世界上哪里有单方面的权利和义务。民主制度我没那么了解,但是我想程序正义才是民主的真正内涵,如果运动也可以算民主,那么我朝早在64年就是世界最民主国家了。
我认为台湾废核是正确的。1、台湾的人均GDP可以看出人民承受得起电价上涨,所以用钱换取安全是一个非常合理的做法2、台湾的地方很小,工业发展也并不那么急切,不像大陆这样8%的速率增长,所以电力虽然有需求,但是并非非核电不可同理,我认为大陆应该发展核电
懒得讨论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纯粹从大陆人的立场问题上来讲,我绝对支持台湾反核运动——以及前一阵子的反服贸运动!!!首先,这是台湾地区法律赋予他们的权利,也是民主制度的要求嘛~言论自由~其次,反核不就是不想让能源建设影响自己的安全么,多合理的诉求啊~尽情反呗制造业为主的出口导向经济,能源跟不上基本就是作死啊,坐在街上讲100年的民主也降不下来成本哦。。。经济持续收缩,政治民粹势力同时又逐渐坐大,社会溃败是很轻的描述了,多好的对照组啊!真诚地感谢台湾人民,在祖国大陆刚刚开放市场,缺乏技术与资金的时候,大量台商纷纷到大陆投资建厂(虽然主观上是逐利,客观上也建立了富士康这种血汗工厂,不过资本初始积累阶段这都是无可避免的),输入了稀缺的要素,为大陆经济起飞提供了一些助动力。在大陆经济高速发展数十年,快要步入中等收入陷阱,同时政治实践上也面临危机的时候,台湾人民自告奋勇地率先示范了什么叫民粹主义猖獗,什么叫反智主义泛滥,并且主动限制自身经济发展潜力,为大陆资本培育市场,多好的同胞啊!!!甚至在大陆国台办出于经济统战的需要提出服贸协议为台湾大资本输血的时候,台湾人民自发地走上街头,组织抗议队伍,唱起国际歌,同腐朽卖台资本家的阴谋做斗争!这是多么伟大的精神啊!!感谢民进党,感谢陈水扁,感谢一切出于美好崇高的目的,以身作则教育大陆人的台湾同胞!!你们真是活雷锋啊!!!注:以上为纯吐槽,我个人自己在美国,现在以及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在中国大陆任何官方机构担任公职,所以我说的话只代表我自己,不用负任何政治责任。以下为理智回答:显而易见地,统战台湾不会是我的政绩,所以我无需关心成果,至于统一什么的也无关于岛内的状况(只和泛太平洋地区大国博弈力量对比有关,太远了不考虑),所以我为什么要对台湾岛内的运动表示反对呢?不管有没有服贸协议,只要台湾自己的制造业衰退足够快,一个2000w+人口的发达工业社会肯定是新兴制造业经济体的绝佳市场啊。。。我尽管不是大资本所有者也暂时不是代言人,不过发达的现代金融体系是会给一个明智的头脑以充分的机会去分享资本增值的一点点残羹冷炙的~~~我已经尽量委婉地表达了呢。。。核电不是一个完美的能源解决方案,成本问题,技术问题,安全问题都是瓶颈,不过它是一个有别于火电(原料价格上涨趋势短期内不可逆)和水电(对地理条件要求太苛刻)的更具备推广性的新能源解决方案。现阶段,核裂变核电是肯定无法完全解决能源短缺问题的,不过至少是一种尝试,一种缓解化石燃料价格上涨对制造业成本的影响的尝试。鉴于显而易见的原因,已经有德国、日本这两个发达经济体被迫放缓了这种尝试的步伐,台湾可能成为第三个,也可能不会。。。仅此而已恩,问题在于,“别在我家后院”效应不仅仅适用于核电问题,也适用于化工,交通,通信各种设施的建设,本质上其实是农业社会的意识形态余毒尚未消退+后现代社会的意识形态压倒了现代性(前者适用于东亚,后者适用于欧洲),其后果无非是这种观点透过民粹政治(或者议会民主政治,前者适用于台湾,后后者适用于欧洲、日本,注意我没有说反核电一定是民粹,而是说这种观点是借助民粹政治来实现最大的推力)影响政府决策,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最终延缓经济发展步伐,延缓经济体抵抗危机能力的增长,降低个人收入水平增长的预期,降低政府财政规模增长的预期(福利保障、基础建设、文教投入依赖于此)。。。也没什么啦是吧不能为了这些牺牲民主原则哦亲~~~实用主义地看,台湾岛内产业升级越缓慢,民粹干扰政府决策越严重,都意味着有一个原先成绩不错的玩家在世界各国和“经济衰退”这条狗熊赛跑的过程中掉队越厉害,而后离熊的血盆大口越近。有个笑话怎么说来着?“我不需要跑过熊,我跑过你就好了”。。。我相信,美国国会的决策者们是乐于看到德国和日本放弃核电的——美国有页岩气,可以保证自己的能源供应,然后石油商大卖特卖石油(同样适用于俄罗斯石油寡头),金融财团大炒特炒原油期货。。。普通人?什么都不用做,在高工资服务业岗位上慢慢混日子就是了~~~以上内容逻辑不是太严谨,不建议当做学术结论,分析方式及其简单粗暴,最重要的是结论及其政治不正确,那又如何,这是对岸人民自己的选择,我只不过描述出来而已。。。至于一大堆无聊的价值判断,从我成为一名economics的学生那一刻开始(或许更早),都只是存留在一小部分人的utility function里头的某些项罢了。。。
以我隔岸观火的看法,核能存废姑且不论,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认知,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点。但台湾这次的废核运动,根本不是台湾人所标榜的对公共议题的理性讨论,而完全是一个人企图用绝食来绑架公共议题,要挟政府。如果这样也行的话,我建议苏贞昌或者蔡英文可以用绝食来要求马英九将总统让给他们,不答应就死给你看,谁不会啊?马政府说,停建核四,并且不让核一,二,三延期服役的话,台湾未来会缺电,除了电费上涨,还需要限电。如果是理性的讨论,反对方难道不应该表面要怎样应对这种情况吗?比如OK,大家接受电费上涨,让耗电企业比如那些芯片厂商外迁,甚至大家天黑就上床。可是要求废核的说的却是,这些我不管,生活方式要继续,核四要停建,不然死给你看。马政府说,举行全民公投来决定核四存废,让整个社会来决定要承担怎样的后果。可是民进党说的却是,全民公投门槛太高,要下修。台湾不是有公投法吗?依法来不就好了?照这样的话,民进党不如直接说,总统大选门槛太高,下修成只要民进党党员投票就好了。我有时候会怀疑,台湾人真的尊重自己手里那张选票吗?会不会是投票时胡乱投一下,选谁无所谓,反正到时候不满意就上街头,完全不用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啊?所以,台湾朋友们就别再沾沾自喜于你们那随便上街头的民主了,从太阳花到废核,这完全是一种坏的民主示范,只会降低大陆中间民众对民主的期待,增加大陆人民争取民主的难度而已。
长期不写非卖萌文,下面表述不清,请谅解。先帖一个台湾人给台湾人的图片,不过我这里不是在指责台湾人。海峡两岸同文同种,该出的问题两岸都会出现。(图我是从 先帖一个台湾人给台湾人的图片,不过我这里不是在指责台湾人。海峡两岸同文同种,该出的问题两岸都会出现。(图我是从
看到的)啃蓝药丸不是什么严重问题,但是啃完之后以为自己啃的是红药丸那才是问题。下面文章的结构是1. 大家对yolfilm这个答案的反对大部分都莫名其妙。2. 回到蓝药丸红药丸的问题,我认为大家在理解台湾的时候,把蓝药丸当成了红药丸啃了,并且这个蓝药丸还是劣质药厂出产的。1. yolfilm的答案的问题不在于支持反核,因为 yolfilm 其实是在报道台湾人对核电站的态度。本来不准备花时间堆这个答案的(敲字好烦),但是看到 yolfilm这个答案被点了至少200个反对之后,我觉得......咦,这种陈述他人立场的回答点那么多反对干什么。既然没有人指出『yolfilm陈述错了,台湾人没有这么想,他们的想法其实是blablablabla』,那么既然yolfilm的确陈述的是不少台湾人立场,并且已经声明了自己在转述他人立场,那么这个答案有什么值得反对的呢?虽然我也很讨厌yolfilm在物理等学科上的跨界答案(所以我这里没有敢用at符号),但是评论任何人的答案,有很多标准本应是一致的:
4. 無論是你認為值得批評或稱讚的地方,你的理解都一定要有文本支持(textual support)。引用自 ,继续引用
也許有人會認為這樣太煩了,我只能說:要認真討論問題,就是這麼煩的了!這些方法知易行難,要真心運用,多用了便能駕輕就熟,減低誤解文意的機會。相信我自己亦未做得好,願與有心人共勉。yolfilm的答案结构是这样的:在我看来,台湾人主要因为下面四个原因来反对的:原因一(后院效应),原因二(福岛事件的影响,不知道是否隐含了『既然福岛出了问题,我们查查我们这里是否有同样问题』的意思),原因三(台电太弱和废料无处可放),原因四(非急迫)。现实中原因1234不成立并不代表台湾人认为原因1234不成立。当然可以在自己答案中引述yolfilm的答案,但没必要说『反对yolfilm,他在瞎答』之类的。完全可以说『yolfilm引述了台湾人的观点:「核电站会......」,但是我来说明这种担忧虽然可以理解但是实际上是不必要的』先离题一下,其实很久以前心理学还是文学就开始研究转述的重要性,在看 罗密欧与朱丽叶 的时候,我们可以理解各种各样的转述(忘了名词,似乎是共感和高阶共感?),我们能够理解『神父知道罗密欧认为朱丽叶已经死了』,『蒙太古家的当家知道自己很悲伤,也知道对方很悲伤,也知道对方知道自己很悲伤,也能知道对方知道自己知道对方很悲伤』 。(剧情几乎忘了,举不出更好的例子) &del&甚至共情能力低下的程序猿都知道using namespace。&/del&但是在网路讨论中,这种能力似乎大大减退了,也许是其他情感的急于表达抑制了同情的功能吧。2. 人们总会有各种各样的认知偏见,大家对台湾的理解可能的确落入了某种或者某几种认知偏见中我们曾经在光学学习过,观察者能够看到什么不仅仅取决于光源是怎么样的,而且还取决于从信源到观察者的路径上有什么东西。我们评论异地的时候也应有如此认识。经过了大陆媒体和台湾媒体的筛选,我们才得到了关于台湾的印象。我们并没有台湾的第一手资料,甚至没有在ptt站上或者台湾的facebook圈常驻的经验。这时候如果没有坚实的理由,仅仅凭借印象答题,其实就是相信给消息的媒体,或者是给媒体消息的媒体,或者是控制媒体消息的人,或者是媒体所迎合的我们的冲动。为什么这时候要强调坚实的理由,这只是我的偏好(虽然我觉得这是好的偏好):印象不可避免(那句一千遍的谎言的确在表述事实),而且我们更容易找到和印象符合的理由,而不是相反的理由。如果我们放低对理由和对论证的标准,那么我们的观点投降于我们的印象,也就是投降于各种媒体对我们的轰炸。(好的独立思考需要我们对自己认知错误的认识)先做一个逻辑错误题目,下面这张图想要表达什么,论证有什么错误?答案去看Wenson的blog : 答案去看Wenson的blog : 类似的,我们仅仅看到部分台湾人反核四。我们不知道这些人还做了什么。简单来说,其他被成为民粹的事件,这些人也以同样的热情参与了么?他们为什么参与这些事件?他们是如何获得信息。如果我们只有这群人参与核四,我们只有表层的观测,也只能推测出表层的结果。如果我们相信外国人不懂中国,为什么我们要相信自己懂台湾呢?也许有人会说之前听证的时候为什么不反,现在才反?『他们在听证的时候不知道现在才知道应该不是不能接受』的理由吧。况且也没有理由说公民应该给官老爷行方便特定时期不该游行。另外一个在大陆流行的相关观点是『台湾政治其实是民粹政治』,很可能各位对核四的解释都是不假思索的承认了这个观点之后再用这个角度去解释核四的。但是这个东西的传播很像是像是meme的传播,更像是『鬼岛』,『贵国』这一对对台湾和大陆的亲切称呼的传播。如果某人没有坚实的理由而如此相信的话,这人不过在相信meme而已。参见TPO5 lecture1,『台湾政治其实是民粹政治』,『鬼岛』,『贵国』颇为符合meme的传播条件:1. 长存活时间:如果能够在一个人的记忆中留的足够久,那么meme传播就会更容易(因为更多时间传播)2. 大量的传播(reproduce in large numbers):如果meme在留驻于某人脑中的时候,如果能够被频繁的表述,那么meme更容易感染他人(其实这个时候应该还要考虑社会网络的特征,但是毕竟只是TPO听力题.....)3. 保真性虽然不重要,但是这种短句短词保证传播时基本不变是很正常的。不过保真性的更好例子是 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这个儿歌是和韵律联系在一起,如果/*******打断阅读体验的注释,如果存在阅读体验的话:其实要分析populism的影响的话,就是从历史上分析而不是做预测,仅仅来句民粹完全是不够的呀。比如,History 7B在分析populism在内战后的影响,似乎(健身房跑步听的,所以不保证正确)把下层人民分成了South,West,还分离了worker,share corper以及分离了黑人和白人,然后说明了作为黑人和作为白人的worker和share corper过得一样悲惨,最重要的是分析了当时南方的经济结构,说明当时适合形成社会隔离和难以形成社会改革。对于台湾,我觉得如果不分析当地公司的影响,上升渠道的可能,日常联系的结构(或者说是 社会网络),直接说民粹会导致XXXX其实就是在说随机因素在导致XXXX,因为常常是其他力量在影响populism在几个观点中作出一个选择********//**** 继续打断阅读体验。其他认知偏见我懒得写了,随意考虑一下就能想到的有:如上所言的meme获得+conformation bias,和故事联系所以更有说服力,相关性证因果性(我最讨厌的fallacy) ******/如果某人真的能够从核四推出台湾是民粹的继而推出台湾日后的走势,或者(更简单的来说)将核四仅仅简单的归功于台湾的民粹爆发,那么该人应该对民粹这个概念有足够的了解,而且对台湾的民粹的情况有足够的了解。自认如此的人可以拿下面几个问题做做自测:民粹在大埔事件和南榕改名事件扮演了什么角色?为什么大埔事件以强拆结尾?为什么南榕广场没有保留名字?那么民粹在核四与服贸中扮演什么角色?这个角色和大埔事件的角色或者南榕事件是否有不同?24K发言之后民粹有什么反应呢?这些反应有什么结果么?但是他们以为主要说一句民粹就抓住了真正的原因,然后就可以直觉泵出答案了。即使现在的情况真是民粹的影响且主要是民粹的影响,民粹有不同的分类(依赖与社群的分类和社群之间的联系),于是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甚至可能先是声势浩大但是却很快的消亡了。当然我不是说没有对民粹的了解一定会猜错结果,毕竟坏表一天也能对两次。在果敢的断言前,当然应该寻求审慎的辅助。如果讨论仅仅在浅层,那么永远不能成为事前诸葛亮。(因为没有看过的原因,这里就不推荐『历史决定论的贫困』了(喂,你真的确定自己没有推荐么))
修改文中核电厂爆炸不实部分,感谢评论指出。—— 15:21更新内容——之前用手机码字因此比较粗略,现在更新一版让各位更加清楚这整件事情的脉络。再次,以一个台湾人的身份浅析此事。并且 叔的回答很赞!—— 17:01更新内容——1. 核电是什么?简单来说是通过将中子加入铀235从而产生核分裂,核分裂会分裂出新的中子和新的铀,新的中子会进一步进行核分裂,产生连锁反应,循循不断。而每次的碰撞与分裂会产生热量,在无限的碰撞与分裂当中会产生非常高的热,利用这个热与H20,产生水蒸气,水蒸气可以带动涡轮发电机,发电机自然就发电了。2. 为什么支持/反对核电本身?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使用核电比起使用任何其他能源来的节省空间,时间,污染。而且基于它的长久持续性,比起太阳能、风力等等来的稳定。它可以有效解决电力不足的问题,而且是最环保的方式。这个环保方式会帮助地球降温,阻止全球暖化的进一步发生,避免地球热得和金星一样(也就是,很热)。反对:由于核能的破坏性极强,如果发生地震或者任何摧毁反应炉的事件,它的爆炸会导致许多不良后果,如核辐射等。而核辐射或核污染,会影响相关的水源,亦会影响一大票人。何况假如核技术落入犯罪组织或恐怖组织的手中,很可能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支持抑或反对没有对与错,看的角度和立场不同罢了。3. 为什么台湾不反核一核二核三,只反核四建造使用呢?这里需要理性分析核一二三和四之间的差别,在此 ,我将给予你的问题解答。核一二三的结构与核四有本质差距,前者是由美国设计,后者是由台湾创造。这里引用一段来自但今天林宗堯直指,核四的問題出在:(一)台電想蓋一個最新、最好的核電廠,關鍵在於現在問題最多的one touch數位化儀控系統,由於這個工程過去沒有任何人做過,包括擁有核電技術的國家,所以興建上本來就有出問題的風險。(二)由於風險過高,無法採用統包,於是採用分包方式進行工程,分包造成採購、管理一團亂,因為採購採公開招標,招標得來的材料不一定和興建時程吻合,加上電廠位於海邊,廠商不願保固,許多採購進來的材料早已失去可靠性;更可怕的是,台電為了省經費採用「最低得標」,可以想見,這種興建方式要保證安全並不容易。(三)種種問題,讓台電公司決定和包商解約、自己動手做,但發現完蛋了自己做不來,於是變更設計。變更設計過去媒體報導很多,最誇張的案例就是管線整個拉錯,目前還在重拉。林宗堯強調,這是最大的問題,核四延宕和決策停建毫無關係,更與福島311過後總體檢無關。(四)除了以上問題,整個施工缺乏監督機制。首先是施工工地,工地主任對核電完全沒有專業不說,所有工人都因為「沒有核五」,因而全是約聘人員。更讓人膽顫心驚的是,由於法規的規範,品質保障的第一線鑑定是在包商身上。簡單來說,就是球員兼裁判。(五)當變更設計出問題,施工也延宕,台電開始把問題拍照下來,送到國外請顧問公司幫忙解決,但這一來一往,就耗去許多時間。於是每一天,這個由於台電一開始想蓋「最好最新」而如今「最不安全蓋最久」的核四,每年要燒掉70至72億的納稅錢。(六)對於這些問題,政府高層視而不見(或官官相護?)每當反核人士抗議、核四又出包,政府高層只會質疑台電為什麼出包,卻從未檢視問題究竟出在哪裡?加上台電透露,核四如果不做下去,台電會垮,於是每次台電被叫到立法院備詢,總說「沒有問題」。政府高層得到台電保證,接著便要原子能委員會進行監督,然而原能會當時成立背景,並非在「台灣自己興建核電廠」的前提下,因而人力資源全都不足。這還是其次,重點在於核四安全監督委員會隸屬原能會,屬諮詢角色,決策、結論都缺乏法源依據,簡言之就是參考用,這使得隸屬於行政院的原能會,在「核四必須建」的政治決策下,無法說出核四到底出了什麼問題。於是台電一面說,有的有的我改進。好的好的我保證安全。原能會只能說:我們會好好監督。事情無庸置疑地必須回到林宗堯的憂慮:核四安全只是說說而已。4. 这个废核运动的背后还有什么意义吗?啊,有的。身为国民党的领袖马英九和身为民进党的领袖苏贞昌,两人在马苏公开会议上讨论了这一议题。苏贞昌以“民意”为借口,辅以“民进党核心成员林义雄已经绝食四天了”为说辞,要挟马英九停止核四。在这之上自然就是核四很不安全啊,核四浪费钱啊,种种说法。很有道理,可惜当时的苏贞昌忘了做功课。马英九显得用工多了,他谈及日本311核爆炸事件之后日本全民选择重建核电厂,证实核能是完全有用的,是必要的。马英九建议在完成核四建设之后进行详细的安检,而后进行公众投票决定最后是否投入使用。而苏贞昌建议现在立刻马上就进行公投。可见两人唯一的共识就是:公投。在这件事情的背后显示了一个道理,究竟核不核四其实表明了这场暗斗到底是民进党赢了呢还是马英九赢了呢╮(╯▽╰)╭————————————————————————————————————————总而言之言而总之,我是不反对使用核能的。但是我支持本次的反核运动,因为实在太不安全了,太烧钱了,烧得毫无意义。————————————————————————————————————————以下是几张台湾政治谈论节目的截图。
我为什么说yol和它的粉丝都不太正常,首先,yol拿出来的资料都是没经过甄别的,中国现在正在运营的核电站有9所,不是他说的4所。而更让人没法相信的是yol的粉丝都无脑的相信……随手查查资料很难吗?知乎的造神者们
用爱发电就够了~
民主的陷阱。
牵涉了党派利益纷争。另外,政府执行力差也是原因。转到这里的是节选。号,陈水扁摆出一副朝野合作共商国是的态度,邀请国民党主席连战到“总统府”沟通核四问题,连战告诉陈水扁,用电缺口很大,核四最好还是继续盖。陈水扁表示会尊重连战的意见,会再考虑。但连战刚刚走出“总统府”,回到马路对面的国民党中央,就看见电视上,“行政院长”张俊雄奉陈水扁之命,宣布核四停建。陈水扁这么蛮干,当然造成严重的后果。撕毁合约,政府违背诚信,首先造成股市崩盘腰斩,外资纷纷撤离;然后在野党发动“总统”罢免案,造成政局动荡。建造的厂商当然也要索取天价的赔偿和违约金,一时间,台湾岛上风声鹤唳。耐人寻味的是,2006年担任“行政院”正副院长的苏贞昌和蔡英文,此时都力挺核四,强势主导追加预算,蔡英文甚至当众表示,“核四厂一定要盖完!”等到民进党一下台,情况又变了,民进党好像对自己执政时候说的话,做的事情都忘了。苏贞昌、蔡英文开始大力反核。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纳税人代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