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手机按键 row col如何破Row权?

国产手机十月新品林立 破围城效应考验溢价力
作者:林政伟来源:通信信息报
&  金九银十的热度仍在继续。自九月苹果、谷歌、微软等手机厂商陆续亮剑后,本月一大波国产手机新品再度轮番上阵。从10月15日到月底,半个月时间里,手机厂商已排了17场发布会,特别是在27日那天,手机厂商举行了5场发布会,令消费者眼花缭乱。  手机厂商集体“轰炸”,消费者难免患上“密集恐惧症”,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的手机新品发布更像是官方发布的通知,这样的通知在经历了最初的兴奋和期待后,消费者的无奈和等待或许是这场手机围城战的帷幕。而这样的手机新品发布又有何必要?  国产手机上演十月围城  短暂的告别九月手机新品发布会之后,消费者本月又迎来了小米、魅族、华为、乐视等手机厂商们的“盛宴”。疯狂的手机厂商在10月中下旬共有17场新品发布会,并且大多都是国产手机品牌。  从10月13日开始,就有近十家手机厂商同时发布新品预告。10月14日上午,中兴威武智能手机举行“新?实用主义”新品发布会,中兴威武3C正式亮相;10月15日神舟发布了金属机身手机5英寸锐龙P5、5.5英寸锐龙P8、锐龙P9;10月19日,锤子科技正式发布文青版坚果手机;10月20日,OPPO推出国行版OPPO R7s手机;10月26日,nubia一口气发布了nubiaZ9三周年纪念版、nubiaZ9Max精英版以及nubiaZ9mini精英版三款产品;10月27日,手机厂商共有5场发布会,包括摩托罗拉、华为、华硕、乐视、高通均发布了新品。  我们可以看到,手机新品发布层出不穷。针对如此现象,业内人士表示,在10月下旬每天至少有一场手机厂商的发布会,包括华为、小米、魅族、三星、中兴等主流的手机厂商基本都有出场,这说明目前手机厂商在国内进入了最为激烈的肉搏战。显然,国产手机品牌正寻找一条突围之路。只是,在多年形成的竞争同质化格局下,国产手机还有出路吗?  围城之下谁之殇?  伴随着网浪潮的爆发,国产手机厂商在过去几年经历了一个跨越式的发展,智能手机产业如今渐渐进入一个成熟期,只是在金九银十之际,如此多的手机新品发布不免令人懊恼和无奈,更是手机厂商们的伤痛。差异化不足和品牌溢价低显然是当前阻挡国产手机的两座大山。  在此之前,为了提高利润,华为、小米、VIVO和OPPO都曾先后进军中、高端手机市场。华为Mate7高配版售价突破了4000元,VIVO和OPPO的高端旗舰机型,也在3000元左右。小米Note最初的售价,也定在了2000元以上。可是,在智能手机时代这种差异性所包含的表现力已经非常微弱,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从2015年手机出货量数据来看,千元左右的手机中,近50%的手机采用5英寸屏幕,超过50%的手机采用的是hd720分辨率的屏幕,近50%的手机采用的是1GB(RAM)+8GB(ROM)的内存。10月之际,各厂商不管打着安全牌、升级牌或者青春牌也罢,实际上仍旧噱头居多。  如此造成的现状是,国产手机虽然配置不低但品牌溢价低。目前国产手机与苹果手机利润相比差距仍然巨大。以华为为例,其消费者业务2014年销售收入122亿美元,同比增长30%,而这只是苹果一个季度净利润的2/3。另外,在2015年第一季度,苹果公司就攫取了8家主要智能手机生产商营业利润的92%。今年第二季度,苹果公司占据智能手机市场总利润的90%被认为只是平稳运行而已。伴随着iPhone 6s与iPhone 6s Plus新品的上市,下半年苹果手机的销量和利润恐仍会令其他手机厂商望其项背。  而我们知道,苹果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品牌溢价,一是来自iOS这个出色的系统,二是其出色的制造工艺。可是,国内的手机品牌,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其溢价能力显得有些单薄,未来如何取得突破性进展仍考验着国产手机品牌的智慧。  软硬件突围能起航?  对于国产手机来说,此时还有许多机会。IHS Technology中国研究总监王阳近日在微博上公布了第三季度国产智能机的市场份额以及总出货量排名。数据显示:中国本地智能机市场三季度较二季度增长3.9%,总销量到达1.06亿台。小米以16.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其市场份额较二季度下降了近两个百分点。华为的销量为1728万台,较上个季度增长4.1%。三季度,苹果, OPPO, VIVO的份额也有进一步增长。按智能机总出货量,华为以2740万台排名第一,联想排名第二。  只是,在硬件层面,国内手机品牌目前只有华为一家拥有自主研发的处理器和基带,其他手机厂商都在使用高通或联发科的处理器。加之国内的手机厂商在硬件研发方面没有技术积累,从硬件层面突破,靠自主研发硬件来实现手机差异化竞争是很难的。  与硬件技术的高技术门槛相比, 国内手机厂商在软件方面的积累还需要多一些。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在系统定制方面有了一定的技术积累,但将系统打造成为手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看到,在移动操作系统生态环境中,应用质量和数量是重要环节,也是吸引用户、打赢战争的关键。苹果App Store,应用数量2010年就突破了30万,如今早已过百万;谷歌应用市场2008年10月推出时,只有34款应用和9款游戏,2010年突破10万大关,到2013年,数量超过100万。除此之外,对安卓的过度依赖,也会影响手机系统深度定制的核心竞争力。  因此,对多年来深陷价格战泥潭的国产手机,在配置、制造工艺上虽然已经呈现出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但要摆脱利润低迷的现状,只有加大硬件、软件的自主研发力度,将品牌溢价提上日程才是正确之道。否则,国产手机虽然取得阶段性进展,但未来发展仍旧困难重重。
中证网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与作品作者联合声明,任何组织未经中国证券报、中证网以及作者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凡本网注明来源非中国证券报&中证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更好服务读者、传递信息之需,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本网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持异议者应与原出处单位主张权利。
document.getElementById("bdshell_js").src = "http://bdimg./static/js/shell_v2.js?cdnversion=" + new Date().getHours();服务不可用。乐视手机单月销量超百万 创国产品牌最快破百万纪录|生态|旗舰_凤凰财经
乐视手机单月销量超百万 创国产品牌最快破百万纪录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郎振)12月2日,乐视移动智能对外公布11月份超级手机销量数据,其首次实现单月销量超100万台。其中,国民旗舰新品乐1s首发取得月销78万台的成绩,而4月发布的乐1 Pro 和乐Max销量也在10万台左右,表现出持续的市场热度。自5月19日发售手机至今,乐视用时不足7个月,成为单月销量破百万最快的国产手机品牌。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郎振)12月2日,乐视移动智能对外公布11月份超级手机销量数据,其首次实现单月销量超100万台。其中,国民新品乐1s首发取得月销78万台的成绩,而4月发布的乐1 Pro 和乐Max销量也在10万台左右,表现出持续的市场热度。自5月19日发售手机至今,乐视用时不足7个月,成为单月销量破百万最快的国产手机品牌。乐视控股高级副、乐视移动智能总裁冯幸表示:“单月销量破百万是生态手机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生态手机正在成为一个独立的手机品类。乐视生态补贴硬件,低于量产成本定价的模式及生态服务经过市场验证,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用户所接受。以乐视为代表的生态手机品牌将进入发展的快道,在变局中以强大势能引领突围。”旗舰策略奏效 新品演绎现象级乐视始进入手机市场,推出三款不同价格段的旗舰机型&&标准旗舰机乐1、顶级旗舰乐1 Pro、极限旗舰乐Max。乐视认为只有旗舰手机才能成为生态服务的合格载体,乐视推出产品的逻辑是以生态为准绳,以为用户提供极致移动互联生活体验为目标的。不同价位的乐视旗舰手机,完成了对市场的全面覆盖。冯幸表示,三款手机对乐视来说都非常重要,具有不同的战略意义。后续的市场表现证明了乐视的策略是非常成功的。以量产成本定价,三旗舰在市场中与竞品逐对比拼,成绩令人满意。权威咨询机构数据显示,9月份线上市场,乐1与乐1 Pro分别成为元、元价位段销量冠军,乐Max更是连续三个月蝉联国产手机3000+价位段销量冠军。如今,大部分手机产品以半年为生命周期,乐视顺应市场趋势进行产品更新,于10月底发布国民旗舰新品乐1s,首发当日“现货+预售”一小时销量突破55万台,创造旗舰机瞬时销售记录。双十一更是取得京东商城3C品类单品销量排行第一、新品销量排行第一的好成绩。ZDC数据显示,11月上半月,乐1s从300余款竞品中脱颖而出,成为元价格段上市场关注度最高的手机。在现货不足的情况下,乐1s仍旧创造了如此市场热度,在行业内前所未有,甚至堪称是一种现象。也正得益于乐1s的热卖,乐视才能实现单月销量超百万的突破。生态新锐 开拓产业新路量势演变永远存在于市场之中,生态手机的销量不得到提升,生态就很难成为强劲的势力,推动行业变革就更无从谈起。三个月销量突破百万,第七个月单月销量突破百万,乐视手机几个月的累计销量已经非常可观,生态理念随着市场占有量的提升也渐渐被行业所认可,用户应用生态服务的习惯正在养成。于用户而言,乐视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和跨产业价值链重构所打造的“平台+内容+终端+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能够不断创造全新的产品体验和更高的用户价值。用户以低于硬件量产成本的价格甚至是免费获得的手机,实际是一个生态服务的入口,用户能够得到的将是丰富内容、跨终端、自定义等生态互通体验。例如海量高质量视频内容,享受体育、娱乐、影视、生活服务等多场景生态服务。于产业而言,手机增量市场几近饱和,拼性价比的价格战会驱使行业衰落。冯幸表示,唯有革命性创新才能扭转形势,开创新的局面。这种创新可能是基础硬件技术创新,也可能是商业模式的创新,乐视生态之路便是商业模式上的创新。创业界硬件负利之先河,是由模式的先天优势所决定。乐视把手机当成是服务载体而非单纯的硬件,每一台手机背后都是一个高价值的用户。在乐视的引领下,行业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生态,甚至开始学习乐视的模式。对此,冯幸表示,希望越来越多的企业能够加入到生态手机的行列之中,让用户只为服务和价值买单,共建手机行业新的出路,再造产业朝阳局面。同时,冯幸还表示,乐视并不担心被模仿和学习,乐视的生态布局起步早、架构完整,明年乐视手机销量还将有更高层次的提升,销量目标是千万级别。如果目标达成,乐视手机业务对整个生态的拉升和价值贡献将达到新的高度,这方面乐视拥有绝对优势。
[责任编辑:robot]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市场分化明显,未来持续看好民生消费领域。
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绩优新蓝筹,未来市场主力方向,政策支持,资金流入。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
凤凰财经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236953
播放数:2744915
播放数:1317162
48小时点击排行比特客户端
您的位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详解大数据
国产操作系统
困局如何破
关键字:终端
  曾经多次在相关活动中,瞻仰过他的风采,几近耄耋之年,还在用微弱而坚定的声音力挺国产软件,他瘦骨嶙峋的背影似乎显示出,这项事业的不可承受之重……
  【倪光南的底牌】
  如前辈科技工作者一样,倪光南院士不气馁不妥协,正气凛然,而且有着常人难以理解的执着信念。常听到一些年轻人对倪院士力推国产软件有诸多的不解,我个人也曾担心先生满腔热情且不遗余力游说会被利用,进而晚节不保。毕竟先生是凡人,都会犯错。
  去年,26位院士上书终于得到“上层”的批复,形势得以逆转,手捧批复的倪先生,终于得以推动终端联盟的筹备。原本一片死寂的国产操作系统行业转瞬间人声鼎沸,十几家蜂拥而至,各个不差钱,各个有实力,一场闹剧正在上演。热闹归热闹,倪先生的联盟至今未能正式成立,虽然手捧批复,但倪先生并不是“钦差大臣”。
  倪院士于日前突然宣布近期国产操作系统即将发布,这一重磅消息在国内外引起高度关注,先生要亮牌了,他手里有什么底牌?
  中国电子的中标和科学院的方德似乎不是先生所指,五甲、深度等似乎又不足以成为底牌,只有神秘的国防科大和中国电科可以承担起先生的托付。
  国防科大的麒麟很低调,FreeBSD抄袭风波早已平息,目前主推的优麒麟是某知名国际发行版的汉化版,沿袭了免费的社区模式。中国电科最近很高调,曝光率很高,发布会只请倪院士到会似乎想暗示什么。
  先生立足桌面,提倡XP的商业替代。从这一点看,似乎中国电科是先生的唯一底牌。
  可是,中国电科的操作系统发展思路似乎和倪先生设想的XP实施路径还有些偏差。
  【中国需要怎样的操作系统】
  爱德华?斯诺登告诉我们,从2007年开始NSA已经通过、、、、PalTalk、、、、等公司对主要竞争对手和盟国进行信息和监听。坊间传闻,2009年工商总局的全部数据在进国务院前,已经进了白宫。中国目前数十亿的各种计算机、终端设备完全在他国的监控之下,没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中国网络空间安全根本就无从谈起。据悉,“上层”的批复中着重强调操作系统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为和国家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中国需要怎样的操作系统?中国需要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统。这是核心需求,最高优先级的需求。从产业安全和产业利益着眼,中国需要能服务于产业的操作系统。一款操作系统对于支撑它的整体硬件平台至关重要,对于其承载的各种应用系统其重要程度同样不言而喻。简单讲,操作系统是贯穿信息产业的枢纽,是构建国家信息科技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拥有国产自主的操作系统则满盘皆活,否则整个信息产业将是一片散沙,很容易从技术和资本上进行分化瓦解,甚至各个击破。
  当然,最终用户对操作系统的需求更加直观,既要经济实惠,又要简单易用。在此大家早有共识,不再赘述。
  既然三层需求不尽相同,如何才能开发出这样一种操作系统呢?
  为什么是一种,不是两种或多种,但是最终必定是一种。
  【国家意识!企业思维?】
  我们有数十亿的终端计算设备,有十亿的用户,这样大的市场空间……
  对于操作系统而言,/PE去哪了?企业家去哪了?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一直在忙着让自己的企业或投资升值,赚钱。做操作系统并不能赚钱,因为我们忽略了市场的真实性。曾经有企业算过一笔账,以政府为例,即使全部市场份额都被一家企业占了,一年的收入也就几个亿,而前期投入和持续投入要远超过这个数字,而且市场风险、法律风险巨大。以卖拷贝甚至订阅服务的传统操作系统的商业模式正在消亡,而在时代,在、的时代,操作系统的单独形态还能维持多久,这些不确定问题上一直广有争论。基于上述原因,我们看到了我们可以拥有阿里、、,可以拥有、中兴、,但这些坐拥上亿资产的企业和企业家选择自己维护自己的操作系统,而不去开发通用操作系统。企业家的选择就是市场的选择,这就是企业思维。
  屁股决定脑袋,没有顶戴花翎的企业家很难有国家意识。那么,国家信息安全从何谈起,国产操作系统谁来研发呢?按照企业的思维,市场的选择,简单的说,谁有需求谁付费,谁是用户谁买单。
  事实就是这样。国家安全、国家利益不可能由小私营业主组建几十人的小团队来维护。于是乎,中国电科、中国电子这些国企、央企的大佬,你们责无旁贷。关于科学院和高校,能培养一些人才服务于产业,能建立个像样的技术社区就不错了。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不是你们不行,是你们的现有机制很难行,除非你们放弃事业编制。没有这样的决心很难有所作为,为企业服务才是这些科研单位的正确定位。
  现阶段,政府作为最迫切的用户和最直接的受益者,就应该站出来买单。就像搞两弹一星一样,整合国内分散的资源,斥巨资进行重点攻关,制定“作战计划”。如果我们寄希望未来中国的网络信息安全能有一个可靠的操作系统可以依赖,就不要再羞羞答答的通过什么重大科技计划、科研课题来隔靴搔痒,既浪费了资源,又耽误了时机。
  事实上很多业内人士都知道,国产操作系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既不是人的问题,也不是钱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也不是市场问题,其最大的症结在于各自为政,孤芳自赏的部门所有制问题。而这个问题非常有望在当下得以突破,甚至部决。
  现在我们正处于20年来最好的历史时期。希望如倪先生者抓住机遇,为国产操作系统日后的大发展营造一个健康而宽松的生态环境。
  【转变思维,脚踏实地】
  日前,倪院士大力支持的中国电科发布了所谓“国产操作系统”。从流出的截图看,除有些新意外,其他功能平平,未见得有多高明。这样的产品不知是否有负倪先生的重托?也许在国产操作系统发展中,这些央企还需要时间真正找到位置,找准感觉,然后奋力一击。
  经常有人将研发国产操作系统比喻成两弹一星、青藏铁路、南水北调或三峡工程。其喻义是,中国人能将很多世界壮举完成,我们不畏艰难,我们人定胜天。但事实上,这种比喻是不恰当的。我不否认,中国电科也好,也好,像许多大国企、央企一样,他们拥有着国内最好的技术人员积累,具备丰富的技术开发经验。然而,这些技术人员和他们的经验是从无数的相对独立的工程项目上凝结出来的。一句话,做工程项目可以,技术攻关也没问题。但就操作系统而言,它不是一个工程,也不是一款软件产品,而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于生态系统的营造和竞争,一直是我们的弱项,这一点必须承认。
  中国电科同时对外宣布,已在许多涉军项目中部署普华操作系统,这一举措着实重要。所谓国产,就必须要应用在核心部门和核心领域,作为十大军工集团之一,中国电科有能力,也有义务在军方部署国产操作系统。然而,就目前而言,这依旧是工程,是项目。项目离开它的特定环境背景就失去了价值。
  而倪院士一再强调的是XP替代问题。XP虽饱受争议,但它毕竟曾是史上最经久不衰的桌面操作系统,是面向大众的通用的操作系统。简而言之,倪院士之所需(产品级桌面)和电科之所长(项目工程经验)并不匹配。目前,武汉深度正在积极开发桌面版系统,但先生又怎能将国家如此重任交付给他们。
  或许我们可以将国产操作系统的发展定义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满足国家安全需求;第二阶段满足信息技术产业需求;第三阶段满足最终用户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业界的大企业或VC/PE或将在第二个阶段顺势而上,建立自身企业集团的技术体系竞争战略,并进入第三阶段不断完善产品和应用向终端用户推送,届时能与的和Apple的iOS比肩的第四大操作系统应运而生。在这之前,国家有必要先行一步投入,这一步不迈出,那些企业家永远在观望。
  所谓企业思维就是,“谁有需求谁付费,谁是用户谁买单。”
  今天,国产操作系统正处在历史最佳发展时期。手持批复的倪院士依然面临着制约国产操作系统发展的诸多顽疾。雍容华贵的央企需要尽快适应新身份,转变思维,调整节奏,以更加开放的合作心态去整合资源,为我,形成合力。
  希望有关政府部门负起责任。
  希望业界同仁去掉浮夸,脚踏实地。
  希望倪光南院士,不再是一个人战斗。
[ 责任编辑:ll ]
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面临各种竞…
甲骨文的云战略已经完成第一阶段…
软件信息化周刊
比特软件信息化周刊提供以数据库、操作系统和管理软件为重点的全面软件信息化产业热点、应用方案推荐、实用技巧分享等。以最新的软件资讯,最新的软件技巧,最新的软件与服务业内动态来为IT用户找到软捷径。
商务办公周刊
比特商务周刊是一个及行业资讯、深度分析、企业导购等为一体的综合性周刊。其中,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合力打造的比特实验室可以为商业用户提供最权威的采购指南。是企业用户不可缺少的智选周刊!
比特网络周刊向企业网管员以及网络技术和产品使用者提供关于网络产业动态、技术热点、组网、建网、网络管理、网络运维等最新技术和实用技巧,帮助网管答疑解惑,成为网管好帮手。
服务器周刊
比特服务器周刊作为比特网的重点频道之一,主要关注x86服务器,RISC架构服务器以及高性能计算机行业的产品及发展动态。通过最独到的编辑观点和业界动态分析,让您第一时间了解服务器行业的趋势。
比特存储周刊长期以来,为读者提供企业存储领域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及时、全面的资讯、技术、方案以及案例文章,力求成为业界领先的存储媒体。比特存储周刊始终致力于用户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储业务、数据保护与容灾构建以及数据管理部署等方面服务。
比特安全周刊通过专业的信息安全内容建设,为企业级用户打造最具商业价值的信息沟通平台,并为安全厂商提供多层面、多维度的媒体宣传手段。与其他同类网站信息安全内容相比,比特安全周刊运作模式更加独立,对信息安全界的动态新闻更新更快。
新闻中心热点推荐
新闻中心以独特视角精选一周内最具影响力的行业重大事件或圈内精彩故事,为企业级用户打造重点突出,可读性强,商业价值高的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为互联网、IT业界及通信厂商提供一条精准快捷,渗透力强,覆盖面广的媒体传播途径。
云计算周刊
比特云计算周刊关注云计算产业热点技术应用与趋势发展,全方位报道云计算领域最新动态。为用户与企业架设起沟通交流平台。包括IaaS、PaaS、SaaS各种不同的服务类型以及相关的安全与管理内容介绍。
CIO俱乐部周刊
比特CIO俱乐部周刊以大量高端CIO沙龙或专题研讨会以及对明星CIO的深入采访为依托,汇聚中国500强CIO的集体智慧。旨为中国杰出的CIO提供一个良好的互融互通 、促进交流的平台,并持续提供丰富的资讯和服务,探讨信息化建设,推动中国信息化发展引领CIO未来职业发展。
IT专家新闻邮件长期以来,以定向、分众、整合的商业模式,为企业IT专业人士以及IT系统采购决策者提供高质量的原创内容,包括IT新闻、评论、专家答疑、技巧和白皮书。此外,IT专家网还为读者提供包括咨询、社区、论坛、线下会议、读者沙龙等多种服务。
X周刊是一份IT人的技术娱乐周刊,给用户实时传递I最新T资讯、IT段子、技术技巧、畅销书籍,同时用户还能参与我们推荐的互动游戏,给广大的IT技术人士忙碌工作之余带来轻松休闲一刻。
微信扫一扫
关注Chinabyte热门推荐:
  近期,小米在美国遭到知名NPE(专利流氓)公司Blue Spike碰瓷,指控小米智能手机侵害了Blue Spike拥有的美国专利8,930,719(专利名为Data protection method and device,即数据保护方法与装置),小米进入北美市场的努力也因此增加了不确定性。在全球智能手机增速大降、国产手机纷纷将拓展海外市场当做回暖和重振的希望所在,其实不只是小米,所有的国产手机厂商都应该去深入思考和探索,国产手机出海如何才能避开动辄专利缠身的魔咒。
  海外市场从锦上添花演变为必争之地
  国内市场做好了,下一步出海去试试,是中国企业通常采取的国际化步骤。在过去,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市场拓展仅仅是锦上添花之举,因为出货量和利润的大头往往在国内,而出海去面临着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专利、法规、用工制度等方面的诸多不同和限制。但智能手机产业增速骤降,尤其是国内市场增速急刹车,使得出海从锦上添花的猎奇旅游,变成了寻找生机的必由之路。
  市场研究机构IDC与12月4日发布报告称,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增长将首次降至10%以下,主要原因是中国市场的需求开始干涸,IDC在年中对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幅仅为1.2%预测几近成真。而之前也有大量的数据预警和迹象,譬如,据IDC数据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现了6年来的首次出货量下滑,而之前中国智能手机哪怕是在全球经济风雨不定时依然会保持20%以上的出货量增长,尽管有预期,但中国智能手机的饱和还是让很多厂商措手不及。
  如果观察全球智能手机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的三星、苹果和华为则有出货量优势放大的迹象,据IDC出具的2015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数据显示,该季度苹果手机出货量年同比增长22.2%,三星手机出货量年同比增长微涨6.1%,华为手机年同比增幅则达到了60.9%。
  全球智能手机整体市场增速放缓,而巨头们出货量增速明显高于业界水平,所以导致的结果就是前五名之外的所有品牌出货量之和,出现了2.4%的负增长,所以在两者的共同作用之下,对中小型手机厂商形成了明显的挤压效应,国内手机厂商更是感同身受。大可乐手机宣布破产,而小米1亿台的销售目标现在看来已经很难完成,所以去海外市场寻找新机会和新增长点,就变得非常急迫。
  虽然荣耀在欧洲和拉美市场推进顺利,金立在东南亚也逐渐斩获市场,TCL在海外的定制机市场也表现不俗,但随着小米在印度遭爱立信专利诉讼,继而小米在美国市场又遭遇Blue Spike专利讹诈,所以国内厂商必须要面对专利侵袭和围猎的准备。
  专利并不是付费就能拿到海外市场通行证
  之前有很多媒体的好友分析过手机专利的问题,结论多是建议增加研发预算,用强壮自身的角度去解决专利问题;或者是建议,用支付费用的方式去拿到海外市场的通行许可证。
  但事实上,我觉得这些方法在短期之内并不能解决专利侵扰的现实难题。其实像小米这次遭遇的Blue Spike专利碰瓷还算容易解决,因为这些NPE(专利流氓),通常并没有创新能力,仅仅是依靠手里掌握的常规性专利来讹诈一些专利保护能力不强的公司,目的仅仅是为了短期内获取钱财。解决之道也相对简单,真正需要引起警觉的是,这种专利勒索一旦开了头,那么就会吸引一群NPE像蚊子一样来疯狂吸血。
  但其实我更为担心的是,国外手握众多专利的大公司,会把专利当做阻挡中国智能手机进入欧美核心市场的一道杀手锏,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获取你的短期赔偿,而是在你拳头产品正要发力之时,给你脚下绊儿,目的就是为了毁掉你蒸蒸日上的上升势头。HTC就是活生生的先例,当它对苹果形成实质性威胁之后,即遭到苹果的专利诉讼,最终导致败走北美市场。
  其实HTC在经历了与苹果的专利官司之后,也曾经豪掷7500万美元来丰富自己的专利武器库,但就像在战争中往往是攻易守难一样,发明一段病毒代码攻击别人相对简单,但能够防住众多病毒的攻击在技术上要难上很多;能告倒别人的攻击型专利获取相对简单,但要防住竞争对手五花八门的专利侵袭也会难度飙升,所以中国手机企业海外拓展的专利危机依然严峻。
  应学习日本建立专利池,携手应对专利攻击
  随着国产手机在全球份额不断提升,尤其是在海外市场拓展不断,逐渐开始进入到欧美等核心市场,遭遇的专利狙击的强度和密度都有可能再度提升,因为这无异于虎口夺食。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专利明枪暗箭,我不认为国内有任何一家手机厂商能够独立抵挡。但面对专利侵袭我们也并非无力抵抗,我认为可以借鉴日本科技企业在当初在拓展全球市场时的专利池做法,同产品类别的日本企业虽然在国内市场也拼得火花四射,但在进入全球市场时则将自己的专利汇入专利池,这样在分享的同时不断扩大了专利伞保护的范围,最终日本企业才得以凭借集体的力量,在标准制定和专利之争中获得主动,从而迎来了日本经济的阶段性辉煌。
  其实国内企业并不是无牌可打,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于2015年3月公布的报告显示,来自通讯领域的华为,是2014年中获得专利最多的公司,总共获得了3442件的专利数量;该报告数据还有一个格外值得注意的数字,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量实现两位数增长的国家。
  联想在付出了29亿美元收购摩托罗拉手机业务之后,也从谷歌手中拿到了2000余项专利;而在更早之前,TCL通过收购阿尔卡特的手机业务,亦储备了数量可观的专利。
  虽然国产手机在国内市场碰撞不断,到如果走到国际市场,其实只有集合众家专利的合集,才能够真正形成足够强大的专利防御保护伞,而且可以有效地降低专利保护的成本。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这种专利池模式,更多地是为了专利防御,它并不会阻止和降低中国手机厂商的创新。只有防御盾还不够,要想在海外市场攻城略地,还是需要进攻性的专利和发明做冲锋武器。
  可能会有很多朋友说,你这建议太理想化,毫无操作性,但我坚信形势比人强。在高速成长的市场中大家会保持傲气,但当市场转冷之后,活下来的危机感会促使产业走向真正的融合与再造。商场上没有什么永远的敌人,况且只是同业同宗的同胞。
  就像电影蜘蛛侠中的经典台词,“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在构建中国手机技术专利池的过程中,像华为、联想等行业龙头企业,应该成为开放共赢的榜样。任正非早2012年就曾经表示,在国际化的过程中,华为不开放就死亡。
  在福布斯刚刚公布的全球研发经费排名和研发投入占比排行榜中中,华为的研发费用绝对值已经超过苹果,而且华为2012实验室黑科技频出,但苹果凭借着全球第18位的研发投入,则频繁出现在创新能力企业榜的前列,这其实是苹果创新效率所决定的,这值得华为和中国企业的决策者去深入思考,也是中国企业应该着力去追赶的下一个关键点。目前来看,如果中国手机厂商建立专利池,那么其实在客观上是可以起到分担研发投入、分享研发成果的实效。
  共建中国手机专利池的期待,或许带有一些理想化,但当中国手机厂商出海之后专利暗箭纷纷袭来之时,将后背交给同伴协同防御的方式,或许才是最安全的,这也许才是打破国产手机厂商出海就会遭遇专利纠缠的魔咒。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作者简介:尚吉刚,资深媒体人、知名科技自媒体,在财经网、百...
知名IT评论人,曾就职于多家知名IT企业,现是科幻星系创建人
未来在这里发声。
新媒体的实践者、研究者和批判者。
立足终端领域,静观科技变化。深入思考,简单陈述。
智能硬件领域第一自媒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权力的游戏 国产剧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