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ussd业务/IVR

USSD是手机钱包吗,如果不是请问有什么区别_百度知道
USSD是手机钱包吗,如果不是请问有什么区别
我有更好的答案
USSD(Unstructured Supplementary Service Data)即非结构化补充数据业务种新型基于GSM网络交互式数据业务.
使用手机键盘输入些网络已预先制定数字或者符号比*#等再按send拨号键向网络发送条指令网络根据指令选择需要服务提供给手机钱包移即推种新服务项业务综合支付类业务各种功能项全新服务银行卡账户资金支持手机交易工具业务用户银行账户用户全球通手机号码绑定通手机短信息、IVR、WAP等种式用户绑定账户进行操作实现购物消费、代缴费、转账、账户余额查询并通短信等式交易结通知账户变化通知简单点说ussd些具体业务指令集通*#21#、**21*通或取消呼叫转移项业务手机设置呼叫转移呼叫限制ussd指令集手机手发送ussd指令手机钱包移推项具体业务项业务本身能用ussd指令
其他类似问题
ussd的相关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银行卡创新产品支付介绍拓展资料
银行卡创新产品支付介绍
IC卡的分类
(1)按芯片类型分为三类:
存储器卡:早期IC卡产品,单纯的存储数据,没有安全保护机制,没有数据的组织管理,通常存储量也很小,例如:早期的IC电话卡。
逻辑加密存储卡:相对安全的存储卡,有固定的存储区划分管理,有简单的密钥访问保护,可存储一定量的数据,例如:MifareI的公交卡。
CPU IC卡:有智能CPU,依靠COS(card
operation system)管理IC卡,可以灵活设计文件结构管理数据,复杂可配置的安全控制模式,可储存比较多的数据,实现复杂的功能,例如:银行PBOC2.0IC卡
(2)按接触方式分为三类:
接触式IC卡:卡体表面,可见黄色的电极膜片;使用时,需要将卡片插入读卡设备的读卡槽或者读卡口中,通过与电极膜片上出点的接触,实现对芯片的供电,以及对卡片内容的访问。接触式IC卡一般遵循ISO7816规范。
非接触式IC卡:卡体表面,无可见的电极膜片,卡片内部有通讯线圈与芯片相连接;使用时,通过非接触的电磁场信号,实现对芯片的供电,以及对于卡片内容的访问。
双界面IC卡:同一个半导体芯片,既可以通过接触方式访问,又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访问,两种访问方式所需要的硬件设备整合在同一张卡片上。
IC卡产品及规范
1.三种产品的功能与特点
(1)标准借贷记产品
标准借贷产品实现银行卡的借记/贷记功能,是一种全新的、高安全的支付手段,可以完全取代磁条卡。并不仅仅是对现有磁条卡产品的功能替代,而是全面升级。
由于CPUIC卡具有大存储容量,发卡银行可以在卡内写入磁条卡信息的同时,写入更多的数据,比如说明这张卡具有哪些应用,卡在什么条件下可以批准交易,卡用于交易认证的密钥以及CA证书等;又由于IC卡具有计算能力并且有操作系统软件,可以进行加密、解密操作以认证交易的其他实体的真实性;也可以对持卡人脱机PIN进行比对校验,以认证持卡人的真实性。PBOC规范对于卡内的数据内容、组织结构都有明确的规定;同时,又规定了终端程序如何向卡发送指令,如何利用卡内存储的信息以及自身程序及参数的要求选择交易流程及认证方法;因此,标准借贷记产品中,卡片、终端、发卡行系统共同相互“沟通确认”,使该产品具有下述特征:
l从账户类型上看,该产品使用的是银行后台的银行卡账户,交易授权时使用的金额也是银行后台主账户余额。
l从对于发卡行来说,理解借贷记IC卡业务与理解借贷记磁条业务没有任何不同;对于持卡人来说,使用借贷记IC卡与使用借贷记磁条卡没有太多不同,使用过程方便、快捷。
l大大加强了交易的安全性。这是磁条卡所不能比的。借贷记应用在联机、脱机、持卡人认证等三个方面对交易的安全进行保证,而磁条卡仅有持卡人认证。
l加强了发卡行、收单行对交易的控制。原有磁条卡对交易的控制完全取决于与发卡行的联机过程;借贷记IC卡应用在原有控制的基础上,增加了脱机控制的功能,不仅发卡行可以控制,收单行也可以在交易终端通过参数设置的方式对交易进行控制。
l交易实体包括卡片、终端和发卡行。三者相互认证、相互协商,共同完成交易。
标准借贷记产品
联机账户、大额账户
贷记卡、借记卡、准贷记卡
联机认证、脱机认证、持卡人认证
发卡行控制、收单行控制、持卡人控制
终端、卡片、发卡行
(2)小额支付产品
基于借贷记的小额支付包括了基于接触式IC卡的电子现金应用,也包括了基于非接触IC卡的qPBOC应用。这两种应用是基于借贷记小额支付的不同形式,在某些情况下这两种应用又可以统称为电子现金应用,本小节下面提到电子现金应用均不做区分。&
电子现金是利用借贷记IC卡内的计数器(一个特定的存储数据),在卡内构造了一个“电子现金余额”。根据对储值卡的相关政策规定,电子现金余额不能大于1000元。
持卡人如要使用电子现金,须先通过发卡行对卡内余额进行充值,该余额可无借贷风险的脱机使用,直到划入的金额用完或再充值。该余额已经取得了持卡人的授权,且不允许透支,确保发卡行及收单机构的低坏账风险。
电子现金是基于完全兼容借记/贷记应用的支付产品组件,并具有标准借记/贷记应用的高级风险管理特性。
小额支付方案可为借记/贷记卡用于脱机交易提供一种新的技术解决方案,它的灵活性表明其具有更广泛的应用性,且可用于更多领域的应用,尤其适合无联机条件、需要较快交易速度的场景。
电子现金也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与借记/贷记应用共处一张卡上,此时电子现金应用可专门用于脱机状态下的小额支付。再次强调电子现金应用为一个逻辑功能,是建立在借贷记应用基础上的功能增加。
小额支付产品
脱机、小额
基于金融IC卡安全体系、低欺诈风险
预先授权、低坏账风险
用户群广、应用面广
无需联机环境、低成本
(3)非接触IC卡支付
非接触支付即“闪付”。非接触IC卡支付是建立在借贷记产品和小额支付产品之上的。其特点是在10cm距离内进行非接触通讯,在借贷记和小额支付产品的基础上叠加非接触式接口,形成非接触式产品。非接产品对交易时间要求高,因此对借记/贷记交易提出新的要求:将多条借记/贷记命令压缩成尽可能少的命令,尽量做到“原子化”操作允许部分操作在卡片离开读卡感应范围后进行。
虽然非接应用常常跟脱机小额支付联系在一起,但非接并不意味着不能进行联机借贷记应用,相反,它同样仍能进行借贷记交易,在此基础上更增加了快速小额交易的功能——电子现金交易速度快于接触式的电子现金。如果提示“请输入密码”,则表明终端发起了一笔联机交易。
展望未来非接触支付产品可以以各种外观形式(异形卡)出现。
2.国内IC卡标准规范
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PBOC规范)是我国金融IC卡的行业标准。PBOC3.0规范的发展历程如下:
银联IC卡规范体系如下:
卡行业应用及银联创新产品介绍
(1)IC卡行业应用
IC卡目前业务涵盖商业、交通、社保、医疗、公共事业、政务服务等数十个行业,覆盖全国380个城市,发卡两亿张,已有60万台终端,和持卡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深度绑定。
由于IC卡的优点和发卡量迅速增长,以及各方的关注与重视,政策的大力支持,IC卡迎来了与许多行业合作的机遇。
公共服务领域:2011年5月,人民银行办公厅下发《关于选择部分城市开展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中应用工作的通知》(银办发[号),决定在上海、广州、成都等47个城市同时推广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
金融社保卡:2011年8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人民银行联合下发了《关于社会保障卡加载金融功能的通知》,决定推进金融IC卡在社保领域应用。金融社保卡工程的推进,标志着我国金融IC卡应用大范围启动。
电子商务示范城市:2012年2月,由发改委牵头,人民银行参与,八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决定在北京、天津、上海等22个城市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城市。
应用推广督导:2012年3月,人行科技司下发《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关于督导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推进金融IC卡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推广工作。
(2)银联IC卡创新产品介绍
闪付:提供快捷的交易界面,非接触式交互在500ms内完成。支持互联网、智能手机、PC客户端、储存卡、批结算等多种脱机数据上送方式,可应用于快餐、菜市场、景区、公共交通、物业社区、校园、便利店、超市等场所。
电子现金扩展应用:满足不同行业分段、分时计费及押金抵扣等需求。支持地铁、不停车收费、咪表应用等。
多币种电子现金:满足港澳持卡人在不同地区的多币种脱机支付需求。支持人民币、港币交易/人民币、澳门币交易。
迷你付(IC卡互联网终端):为持卡人提供更加安全的互联网有卡支付通道。除互联网支付功能外,还提供电子现金余额查询、联机账户余额查询、指定账户圈存、信用卡还款等扩展功能,也能提供电子票券下载、动态口令等增值应用。
三、国内互联网支付发展与特点
(1)市场概况
国内互联网支付业务发展至今已有10年左右的时间。1998年11月,北京市政府与人民银行、信息产业部、国家内贸局等中央部委共同启动首都电子商务工程,确定首都电子商城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这标志着国内互联网支付业务的开始。1999年3月,首都电子商城正式更名为首都信息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信)。首信在发展之初主要进行社会性服务事业和公用缴费。2000年前后,以影像图书类商品为主的B2C网站当当网和卓越网先后成立。在此之后,越来越多的B2C网站进入居民的生活。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步入快速发展通道。
伴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兴起,互联网支付市场涌现出银联电子网络、环迅、云网、易宝等一大批互联网第三方支付服务商。此时的网上支付多采用网关支付模式。但是,当时网上支付的诚信、安全等问题非常突出,大多数网民都采取网上购物、线下交易的方式,“货到付款”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网上购物的主要支付方式。网上支付(即资金流)成为影响互联网电子商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这种环境下,面对有限的市场资源,采用网关支付模式的第三方互联网支付服务商的价格战开始加剧。同时,一些大型B2C网上商户开始直接将银行的网银支付网关接入到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在B2C电子商务发展的同时,C2C电子商务步入人们的视野并在很大程度上开始改变人们的消费观念。1999年C2C平台易趣网成立,为了吸引足够的卖家和买家加入这个平台,易趣网采用全免费策略,即免费开店、免费交易。这种模式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在2003年淘宝网出现之前,C2C市场基本被易趣网一家独占。但在这个阶段,网上支付的安全、诚信问题并未有效解决。很多个人买家仍然使用货到付款的交易模式。
2002年和2003年,美国eBay公司先后两次向易趣网注资,易趣成为eBay在中国的子公司,同时易趣的免费模式也告以终结。2003年5月,淘宝网成立并宣布采用免费模式。2003年底,支付宝成立并推出了具有交易担保功能的虚拟账户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运营虚拟账户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充当一个资金支付和接收的接口,更承担起买卖双方的担保人角色。在目前国内相关法律不完备、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环境下,这种模式受到了个人用户和中小商户的普遍欢迎。淘宝网和支付宝就此进入快速扩张期。
2006年中国银联推出互联网安全支付服务,即由银联CUPSecure系统负责互联网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收单机构负责互联网商户拓展和接入。
随着近几年国内互联网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互联网支付呈爆发式增长,市场规模快速扩大。2004年国内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规模还仅有72亿元[1],2011年已高达2.03万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支付应用领域不断扩展,除网络购物外,已遍布信息化的多数行业,如航空客票、电信缴费、网络彩票、教育考试收费、生活缴费等。
(2)国内互联网支付业务模式
国内互联网支付的业务模式主要包括商户直联网银模式、网关支付模式、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和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
l商户直联网银支付模式
商户直联网银支付模式是指网上商户直接将银行的网银支付网关接入到自己的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互联网支付功能。在这种模式下,商户需要维护多个银行的网关连接与清算对账,还需要在相应银行分别开设结算账户以接受用户支付的资金。用户选择商品和支付账户所在银行后,商户用相应账单调用对应银行网关,由用户输入支付信息确认支付。
l网关支付模式
网关支付模式的主要特点是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在网上商户和银行网关之间增加了一个支付平台,由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负责集成不同银行的网银接口,并为网上商户提供统一的支付接口和结算对账等服务。
l虚拟账户支付模式
按照交易资金流转的环节和到帐时间的不同,国内虚拟账户支付模式分为直付模式和延迟支付模式。其中,直付模式和国外虚拟账户支付模式一样,而延迟支付模式则是指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不仅提供基于虚拟账户的交易授权和资金清算,而且在交易完成前向客户(包括网上商户和互联网用户)提供资金的暂存管理。
延迟支付模式是目前国内个人互联网交易中应用最普遍的支付方式。在这种模式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不仅充当一个资金支付和接收的接口,而且资金是先从买方账户转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账户,待买方确认收到货物后再从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转入卖方账户。
两种基于虚拟账户的支付模式
l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
在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中,中国银联作为转接清算机构,负责发卡机构和网上收单机构的交易转接和资金清算。其中,持卡人认证可以由发卡机构自行完成,也可以由银联代发卡机构进行。
虽然这四种模式均依托于银行卡进行支付,但银行卡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有所不同。在虚拟账户模式中,在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将资金划拨给卖方之前,资金均在支付服务商内部运转,银行网银只是充当着虚拟账户的充值渠道。与之相比,商户直联网银模式、网关支付模式和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的业务处理和传统POS渠道业务处理基本一致,而且是基于真正的银行卡账户来完成交易。
(3)国内互联网支付市场发展特点
国内互联网支付市场是在银行卡市场还不发达的阶段发展起来的,因而国内互联网支付呈现出与国外不同的发展特点。
lC2C电子商务市场高速发展和高度集中的特性使得互联网支付服务市场的集中度很高
目前,国内互联网支付服务市场集中度高度,主要服务于C2C领域的互联网支付服务提供商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绝大部分市场。这主要是由于:首先,国内C2C电子商务市场高度集中,淘宝网占据了95%左右的市场份额,从而使得依托淘宝网这一网上交易平台发展起来的支付宝在C2C网上支付中占据了绝大部分市场。其次,从国内互联网支付发展历程来看,B2C电子商务因支付、诚信等多方面原因而发展相对缓慢,国内B2C市场规模远远落后于C2C。2011年,国内网络购物市场规模为7735.6亿元,其中B2C网上零售市场规模仅占到23.2%。因此,专注于B2C电子商务领域的互联网支付服务商的市场空间比较狭小,市场竞争激烈。再次,依托C2C平台发展起来的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如支付宝)开始进入B2C电子商务领域,而用户对支付宝的使用粘性使其在B2C电子商务领域也具有较强竞争力。
l市场竞争激烈,互联网支付定价水平较低。
互联网支付服务商的盈利来源主要是网上商户回佣。在支付产品与支付服务差别不大的情况下,互联网支付服务商的竞争焦点仍集中在商户回佣。互联网支付属于非面对面交易,同线下交易相比,互联网支付的欺诈风险更高,网上商户的扣率本应该高于实体商户;但是,国内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规范的市场秩序使得互联网支付的定价水平基本低于传统POS交易,互联网支付市场的健康持续发展也因此受到影响。
l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开始采用其他业务模式
在国内互联网支付发展初期,网关支付服务提供商基本都采用单一的业务模式。尽管支付网关集成了各家银行的网银,极大地方便了商户;但由于网关只是一个支付渠道,且不具有积累用户资源的能力,网关支付模式可替代性较高,许多单纯的网关支付模式的互联网支付服务商因此开始进行转型,一方面逐步向网关支付与虚拟账户支付的混合模式发展,另一方面开始向网关支付与银行卡互联网支付模式并行的方向发展。
l无卡支付成为互联网支付的主要发展模式
在追求效率和用户体验的互联网时代,无卡支付凭借无需网银、简单易用、快捷方便等优势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同,同时也得到银行端和商户端的支持。因此,基于无卡支付方式实现的互联网支付模式不断涌现并逐步完善。例如,中国银联推出的“银联在线支付”,支付宝推出的“快捷支付”,财付通推出的“一点通”等,都是以无卡支付为前提。随着银行和商户的不断加入,无卡支付成为网上支付的潮流性应用。
四、银联互联网支付产品
目前互联网支付产品依托的银联三大平台为银联在线支付平台(UPOP)、EBPP收单及增值服务平台和“银联在线支付”门户。
银联在线支付平台(UPOP):定位于银联互联网无卡转接基础平台,前台业务包装出“银联在线支付”核心支付网关,后台可提供直接支付通道接入。
EBPP收单及增值服务平台:EBPP互联网收单及增值服务平台,主要定位于为重点商户及行业用户提供支付与增值服务,包括保险代收、资金归集,信用卡还款等创新应用服务。
“银联在线支付”门户:银联互联网门户()依托银联在线支付系统,满足于持卡人在便民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在UPOP\EBPP平台基础上包装出具体缴费、还款、充值、付费、转账等具体面向用户的应用产品。
依托于这三大平台,银联推出了网关支付、无跳转支付、快捷支付提前、网银支付提前、代收及代付等支付产品。接下来一一进行详细介绍
1.网关支付
通过银联在线支付的网关,可提供以下几种支付方式:
l认证支付:在银联的支付页面使用“银行卡信息+手机短信验证码”的组合信息进行支付的方式。
l快捷支付:已经关联银行卡的“银联在线支付”注册用户,在支付页面使用“银联账户信息+手机号码”的组合信息进行支付的方式。
l小额支付:在银联的支付页面使用银行卡信息进行支付,无需手机短信验证码。
l储值卡支付:直接使用储值卡号、密码支付。
l网银支付:跳转银行网银页面,按银行要求的信息进行支付。
lIC卡支付(迷你付):银联迷你付是一种可受理金融IC卡的多用途终端,通过它可以使金融IC卡持卡人在互联网上安全、便捷地使用金融IC卡进行在线交易。
如直接输入卡号完成支付:
如网银支付
2.商户页面无跳转支付
页面无跳转支付模式是为了满足大型优质商户对于用户体验的诉求,银联根据国内用卡环境的实际情况,专门设计的一种无需持卡人离开商户页面就可以完成支付的支付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l在商户界面直接付款,简化持卡人支付流程,有利于提高商户订单支付转化率
l不用离开商户界面,持卡人可以直接完成付款,避免因离开商户而导致的订单流失,提高订单成功率。
l可实现与商户现有业务流程的深度结合
l可将支付流程嵌入到商户的现有业务流程中,保持整个流程的连贯性,满足各类个性化业务及多种渠道支付需要。
认证支付2.0
l首次支付(首次开通及支付——首次开通仍需跳银联页面进行开通);
l非首次支付(输入或选择银行卡,凭短信验证码进行支付,无须跳转);
l借记卡首次支付需跳银联或发卡行页面进行开通,输入银行卡密码等验证信息
l信用卡首次支付需跳银联页面进行开通,输入CVN2,有效期等验证信息
l后续支付时,持卡人可以选择已开通及关联的银行卡进行支付
3.快捷支付通道前移
快捷支付通道前移模式:银行快捷支付通道前移是一种特殊的网关支付模式,商户可通过限定持卡人支付所使用的支付银行,实现按特定银行进行快捷支付的需要。快捷支付通道前移的展示方式:根据商户页面的展示方式,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
l在商户端选择发卡行图标方式:持卡人在商户页面,选择进行快捷支付的银行图标,然后由银联在线支付网关,引导持卡人可以直接完成银联卡无卡支付。
l在商户端输入卡号方式:卡人在商户页面,输入拟进行快捷支付的银行卡号,完成首次或非首次的银行卡无卡支付。
操作步骤如下:
a)选择要支付的银行
b)输入所选银行的卡号,及验证要素,提交发卡行进行开通并支付
c)完成支付
4.网银支付前移模式
网银支付前移:是一种特殊的网关支付模式,持卡在商户页面选择某家银行的网银时,通过银联在线支付网关直接跳转到银行的网银支付网关,整个跳转过程不出现银联在线支付网关的页面。
本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l与商户直联各银行网银的用户体验一致:持卡人点击商户页面的银行图标,跳转到银行网银完成支付,支付体验与商户直联银行网银保持一致,持卡人接受程序高。
l商户端接入各银行网银的接口统一:商户使用银联在线支付提供的统一接口,即可实现商户支付页面网银Logo平铺的效果,简化了商户接入各家网银的改造操作。
l清算、对账、退款等业务处理统一:商户通过银联在线支付的网银支付前移模式完成的交易,在清算、对账及退款等业务处理中,与银联其它接入模式保持一致,方便财务处理。
操作步骤如下:
a)选择要支付的银行
b)跳转至网银网关
c)完成支付
5.代收代付
代收是指是指收费商户得到持卡人授权后,委托银联从持卡人的银行卡帐户中扣除收费款项的业务形式,如代收保险费、行政事业性缴费等。
举例一:电话IVR支付
a)保险公司电销专员主动外呼销售,客户电话确认投保,购买保险
b)电销专员播报语音文件(包括与持卡人直接委托代扣协议),录入姓名、身份证、保单等信息
c)客户选择银联支付方式,通过语音IVR系统输入银行卡号、手机号
d)IVR系统上送支付要素至银联在线支付平台
e)银联行业应用平台处理支付请求,返回结果给保险客服系统
f)保险公司专员根据客服系统结果提示,继续服务投保人。
代付是指银联在线支付代付业务,商户从自身单位结算账户向持卡人指定银行卡账户进行款项划付的业务。如保险理赔、基金分红、代付货款等。
举例:商户将报盘文件上传给银联,由收单机构完成审核后,再由银联系统后台处理后完成付款
移动支付最早于1997年出现在芬兰的赫尔辛基:通过短信完成自助售货机付款,这是第一个基于移动电话的银行服务。
目前,不同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业务的发展水平及普及程度仍然存在差异性,各自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了不同的技术实现方式和商业模式。从产业链主要参与方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运营商、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技术与方案提供商和设备制造商的互动与博弈推动着各国家和地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从全球移动支付发展程度来看,日韩的移动支付发展最为成熟;而西欧、美国等国近场支付发展相对缓慢;发展中国家如印度等也在积极推进移动支付;在非洲,移动支付在推动发展相对落后地区的金融普惠上发挥了很大作用。
(1)日韩:日本:移动支付普及率较高的国家,政府支持较强,运营商主导,已具有较成熟的商业模式
日本是移动支付普及率较高的国家,远远超过美国和欧洲,已具有较成熟的商业模式。2010年12月,日本市场有大约9800万用户使用移动支付业务,其主流的移动支付技术是日本索尼公司研发的非接触式感应技术—FeliCa。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占据了日本移动支付业务市场的主导地位,它依托其巨大的客户群,通过混业经营、参股银行和信用卡公司扩展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控制,获得巨大成功。NTT DoCoMo提供的NFC移动支付业务最大的优点就是极大地简化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操作流程繁琐性,方便了用户的使用。但要成功开展移动支付业务,NTT DoCoMo需要银行和商家的支持。为调动银行和商家的积极性,其通过注资的方式掌控移动支付产业链。
韩国移动支付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政府对移动支付业务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同时,移动支付产业的发展也得到了多方的积极参与:1)移动运营商积极推动。韩国的三大移动运营商(SKT、KTF、LGT)牢牢控制着移动支付产业链,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目前三大移动运营商都提供具有信用卡和基于Felica标准预付费智能卡的手机。除了SKT的MONETA移动支付品牌以外,KTF推出了K-merce,LGT 推出了手机银行业务。为了配合3G业务的发展,韩国运营商普遍采取定制手机的策略。2)银行对移动银行业务高度重视。因为手机处理银行业务所需要的花费仅为面对面处理业务费用的1/5,因此银行纷纷投资移动支付业务,期盼手机用户更多地使用移动银行,为银行节省大量成本。目前韩国的主要金融终端均可识别手机信用卡。
(2)美国:金融机构、运营商及第三方支付等科技公司多方参与
总体而言,目前美国的移动支付处于初级阶段。整个移动支付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利益相关方对于移动支付的发展和实施存在分歧,限制了移动支付在美国的快速发展。具体来看,美国的远程支付发展迅速,但近场支付相对缓慢,尤其是在NFC的推广上遇到了一定困难。而通过外接读卡器将智能手机转换成POS终端的Square模式,则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在近场支付方面,产业链参与方也在积极行动。2011年9月谷歌与花旗、万事达等合作正式推出手机钱包(Google Wallet)NFC移动支付业务。但由于美国的信用卡消费十分广泛,NFC等近场支付手段短期内对于用户的便利性还无法得到体现。不过,通过外接读卡器利用智能移动终端实现POS功能模式的科技公司Square却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年支付交易金额达到了50亿美元。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不受收银机的束缚,也不用再支付固定专用POS机所需的设备和连接费用。然而,在目前阶段,下载的POS系统安装后要与手机其它程序共享一个操作系统,其安全性成为推广的主要障碍。
(3)欧洲: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银行作为合作者共同开发移动支付业务
欧洲的移动支付主要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营模式,银行仅作为合作者不参与运营活动。根据comScore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2011年3月,英国、法国、西班牙、德国、意大利五个国家中有8.5%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进行移动支付。在技术方面,欧洲运营商和银行更倾向于采用SIM卡作为近场支付的工具,以便更好地协调参与各方的利益,从而推进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的进程。在欧洲,移动支付遇到的最大障碍来自于用户的消费习惯难以改变。
(4)非洲:M-PESA风靡
肯尼亚移动运营商Safaricom推出M-PESA移动支付应用,使用话费账户作为支付工具,用户预先在手机上存钱,支付水电费或者转账时,只需通过短信发送,收款人在当地的M-PESA网点将其转换成现金就可以。
M-PESA服务价格低廉,简单实用,在经济欠发达、银行网点少的非洲地区形成巨大的规模效应。
六、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及特点
(1)国内移动支付的发展
国内移动支付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l以短信模式为主的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
1999年起,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广东发展银行、招商银行等国内主要银行都陆续推出基于STK卡的手机银行业务,由此开启了国内移动支付业务。2003年,中国银联协同各商业银行,针对个人用户推出了以短信支付模式为主的第一代移动支付业务。2006年,短信支付业务开始用于企业资金归集。根据中国银联的统计数据,截至2009年末,短信模式移动支付累计用户已达2173万户,2009年实现交易笔数1.3亿笔,交易金额380.4亿元。
第一代移动支付使用的技术有SMS、STK、IVR、USSD、WAP1.0、K-java等,但主要以SMS(短信服务)为主。客户通过POS终端、银行柜面或者通过电话方式将银行卡卡号与手机号码绑定,当客户需要使用移动支付时,拨打专门号码或发送短信即可完成操作。
由于短信和语音的方式便于解决远程支付问题,因此第一代移动支付的业务应用领域集中在小额支付和定向交易,如手机充值、公共事业缴费、数字点卡购买、航空电子客票购买等业务。
第一代移动支付的安全控制主要通过定制验证、交易授权的方式完成,即在业务定制时,发卡银行验证持卡人的合法身份和银行卡的磁道信息,移动运营商鉴别持卡人的手机号码,公共事业单位等服务商验证相关账单号码的真实性,最终通过各方验证建立持卡人的银行卡卡号和手机号码的绑定关系。
由于第一代移动支付产品无法进行复杂网上选购,缺少必要的使用说明,对个人用户限制在定向付款交易,对企业用户以资金归集为主等特点,所以,具有安全性低、交互性差和应用领域狭窄的局限。
l基于“WAP+手机客户端软件”的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
随着移动2G/2.5G网络的逐步完善以及WAP业务的不断推广,国内一些商业银行开始尝试基于2G/2.5G网络的手机银行业务。2005年初,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联通合作推出了基于BREW平台的手机银行业务。2005年4月份,交通银行推出了基于WAP技术的手机银行业务。国内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随之展开。随着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完善,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推出了基于WAP或CDMA的手机银行业务,如招商银行、兴业银行等。除此之外,中国银联和商业银行、移动运营商合作,在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推出了通过二维码购买电影票等业务。
第二代移动支付涉及的技术有WAP2.0、手机客户端技术、二维码、手机证书等。其中,WAP技术用于实现初级无线互联网应用,手机客户端技术用以实现手机与服务器的端对端加密,二维码技术用于实现手机的现场支付、电子凭证的无物流配送和现场识别(如移动票务)。
客户在进行现场支付时,使用二维码电子回执技术进行数据识别;在进行诸如银行卡查询、充值缴费、远程大额消费、转账交易等多项远程支付时,使用其他技术完成支付业务。
第二代移动支付主要通过SSL技术、非对称密钥技术等实现交易的端对端加密,并配合手机证书的应用,保证移动电子商务的安全交易环境。
第二代移动支付产品相比第一代移动支付,在交互性上大大提高,应用逐渐丰富起来,有航空机票、酒店预订、保险等,但受限于运营商WAP网关的性能,仍然不具备现场支付功能。
l基于智能卡和NFC技术的第三代移动支付业务
第三代移动支付是指以放在手机中的金融智能卡作为支付载体,用其存储银行卡和电子现金等支付信息,实现远程和现场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第三代移动支付的技术特征是“移动互联网+非接触功能+手机客户端+金融智能芯片”,其中,移动互联网支付用以代替传统的PC互联网支付,非接触功能用以实现现场支付和智能识别(如移动票务),金融智能卡用以保存电子现金应用和磁条卡应用等。智能芯片卡技术和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NFC)是第三代移动支付的技术推动力。
2006年6月,厦门移动、诺基亚、厦门易通卡公司、飞利浦公司共同在厦门启动国内首个NFC手机现场支付试验,主要包括公交应用和消费服务。2008年1月,中国银联联合沪上5家发卡银行在上海启动了基于NFC手机的商用试验,包含了基于磁条IC化的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应用。2008年12月,中国联通与重庆渝城交通一卡通公司在重庆推出基于SIMpass方案的移动支付服务,可以实现公交与旅游景点支付等应用。2008年7月,广州移动联合广州地铁,启动了基于SIMpass方案的移动支付试用,除用手机购买地铁票和商户消费外,第一次实现了空中充值。
2009年以来,作为第三代移动支付业务的主要尝试者,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和中国银联纷纷加大了业务试点力度和范围。2009年3月,中国移动宣布将在湖南投入10亿元,建设全网移动支付平台、全网CA认证中心和手机钱包备份中心。2009年中国移动开始在集团总公司层面推进移动支付业务,在湖南、重庆等11地展开大规模试点推广。中国移动还以构建移动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大力发展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手机远程支付。2009年11月和2010年5月,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先后与中国银联展开全方位合作,相继在上海、山东、宁波、四川、湖南、深圳、云南7个省市启动了更大规模的移动支付试点,包括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应用。现场应用以日常消费及公交行业应用为主,远程应用涵盖了网上购物、信用卡还款、转账充值、水电煤缴费、以及酒店和机票预订等多项业务。
近两年来移动支付的产业环境进一步改善。智能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和移动电子商务客户端的大量涌现促使移动电子商务快速发展,2011年的交易规模达到115亿元;同时,参与主体不断丰富,且产业各方的合作进一步加强,产品日趋丰富。如中国银联分别与中国电信、中国普天等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中国银联、通信运营商和非金融支付机构均推出了不同的产品,如银联手机支付等。
(2)国内移动支付发展的特点
l从技术发展来看,第三代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主流方向
从国内移动支付发展历程来看,第一代以短信模式为主的移动支付由于在交互性和安全性上的不足,其应用领域相对比较狭窄,对企业用户以资金归集业务为主,对个人客户多限制在无物流商品的小额支付和定向交易,如手机充值、公共事业缴费、数字点卡购买、航空电子客票购买等业务。第二代移动支付在交互性和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上有了改进,但2G/2.5G网络带宽限制了移动互联网的上网速度,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的用户体验性仍然较差。所以第二代移动支付业务并未实现大规模推广。
第三代移动支付技术具有一代和二代移动支付技术所不具有的优点。用户不但可以利用手机上网进行远程数字商品和实物商品的购买,还可以进行现场脱机小额支付和现场联机大额支付;并且,空中发卡、圈存等业务还为现场支付应用提供了良好的支撑;同时,这种模式还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并可以对多种支付工具进行有效集成。因此,第三代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l远程支付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首先,国内智能手机规模大幅提升,已占手机存量市场的20%,为手机客户端支付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国内移动通信网络已大规模覆盖,三大运营商已在近5000多个城市部署3G网络,并在重点城市相继启动WLAN网络建设,大大增加了手机互联网接入资源,远程支付的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远程支付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各类移动支付客户端和手机购物客户端大量涌现,远程支付的业务产品日趋丰富,其商业模式也将愈发成熟。2012年,国内移动互联网支付规模将达到1394亿元,国内远程支付市场将步入快速发展期。
l现场支付技术三种技术模式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并存
在现场支付技术标准方面,中国人民银行、工业和信息化部等监管机构已于2011年10月完成移动支付行业标准征求意见稿初稿,预计2012年将完成最终版本。
国内现场支付的技术尚未形成主流模式。NFC手机模式被技术界一致认同是未来现场支付的主流模式,国内相关参与方将会不断探索、试点推广。从基础设施上看,越来越多的手机可支持NFC近距离通信。由于NFC手机模式涉及到手机终端的更换,在短期内还难以普及,因此NFC-SIM 和NFC-SD模式将在一段时期内同时存在。
l从市场参与主体来看,移动运营商和卡组织是重要力量,但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在移动支付市场启动的时候,中国移动增值业务刚刚起步。尽管理论表明移动支付能增强用户粘性,但国外一次次移动支付尝试均以失败告终,更为重要的是,短信、图铃下载、彩铃、手机游戏等开始给中国移动运营商带来丰厚利润,在这种环境下,移动运营商只是尝试性地对移动支付进行一些试点。随着国内3G牌照发放后移动运营市场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银行卡支付环境的逐步改善,移动支付开始受到移动运营商的重视。移动运营商对移动支付业务部署重兵,并在多个城市进行商用试验和试点。与此同时,从移动支付起步开始,中国银联作为国内唯一的银行卡组织,在推动移动支付的技术标准统一、用户教育、应用创新等方面一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推动国内移动支付业务的规范发展,中国银联联合商业银行、移动通信运营商、手机制造商等产业链各方,共同成立移动支付产业联盟,以推动产业各方共建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移动支付标准规范和业务模式。同时,银联向整个产业提供开放的平台,以促进移动支付的联网通用。
尽管移动运营商在移动支付市场资源方面拥有一定优势,由于国内第三代移动支付的发展刚刚启动,具体的运营模式和产业共赢机制都不清晰,各参与方之间的合作模式还不明确,所以移动支付的市场格局尚未形成。
七、移动支付的主要模式与特点
从海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来看,移动支付并未在全球范围内形成统一的业务模式。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业务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多方博弈结果的体现,代表了不同的利益取向。多样化业务模式的形成,首先是因为移动支付属于技术驱动型业务,其发展必然同各国移动通信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其次同各国移动市场竞争程度以及移动运营商对产业的掌控力有很大关系,还受到各国银行卡市场成熟度的影响。
按照移动支付的结算账户和实现业务的流程划分,远程支付主要分为有卡(SD、SIM、刷卡器)支付和无卡(短信、客户端、插件、网页)支付模式;近场支付主要有NFC-SD,NFC-SIM,NFC全手机,手机外接设备模式。
(1)远程支付
l短信支付模式
短信支付模式是指将手机号与银行卡绑定,通过短信交互的方式实现支付的方式。
l手机客户端模式
手机客户端模式是指在手机中加载客户端软件,在客户端软件上直接输入账号(银行账号或其他支付账号),并借助网络与远端服务器相连来完成交易的一种支付方式。
此模式有两种形态,一是以独立支付软件的形式存在;二是应用插件的方式集成在各类电子商务平台的手机客户端中。
l智能SD卡模式
智能SD卡模式是指在手机的SD卡插槽内插入集成了银行账户信息的专用SD卡,结合相应的手机客户端软件,为用户提供远程支付的一种服务。在交易过程中,手机客户端软件能自动调用集成在SD卡中的银行账户信息,而无需手工输入。
(2)现场支付
NFC是现场支付模式的主流技术,已得到产业链各方的共识,其解决方案主要包括NFC-SD、NFC-SIM、NFC手机等。
三种现场支付模式定义
在手机SD卡上加载金融账户,支付时调用SD芯片上金融账户信息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在手机SIM卡上加载金融账户,支付时调用SIM芯片上金融账户信息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将金融账户载入手机,利用内置的NFC芯片实现现场非接支付的方式。
上述三种现场支付模式都基于NFC技术,所以均能实现卡模拟[7]、读卡器和点对点三种应用,支持移动支付、行业应用、积分兑换和广告等多种类型的服务。
八、移动支付的分类
移动支付可以从支付距离和支付金额两个维度来进行分类。
按照支付距离分为:现场支付(如红外、蓝牙、RFID& NFC等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和远程支付(如IVR、SMS、STK和WAP、客户端应用。)
按照支付金额分为:小额支付(<10$ 免验密、免签名)和大额支付(>10$ 验密和签名)。
九、移动支付产品
移动支付产品主要涉及近场支付产品和远程支付产品两类。
1.近场支付产品
近场支付是指支付时移动终端必须拿到商户的前台受理终端才能进行支付的移动支付方式,如手机近距离非接触式(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支付。近场支付产品包括条形/二维码支付、声波支付、Square和NFC产品。
l条码/二维码支付
这种支付方式对商户而言,二维码产品投入成本较低,容易快速开展业务,但产品适用的场景较少,同时需要大规模;投放二维码,因此,只适用于开展特定的业务。
该种方式对用户而言,二维码产品模式新颖,对于年轻追求时尚的用户较有吸引力,但支付环节还是依赖于线上支付,交易流程不够快捷,同时还会为用户带来安全的顾虑。在该模式下,主要参与方为第三方,同时支付可使用第三方账户完成,银行参与度较小。
使用步骤如下:
l声波支付产品
声波支付即用户通过现有的麦克风、扬声器发出声波传输信息完成支付,不需要依赖NFC芯片,只需要通过扬声器发出超声波即可完成支付过程。
该产品对商户而言,声波支付产品虽不需要用户更换设备,但用于线下支付需要对受理终端进行改造,这一问题决定了该模式无法快速大规模用于线下支付。
对用户而言,声波支付产品类似于二维码产品,模式新颖,对年轻追求时尚的用户较有吸引力,但支付环节还是依赖于线上支付,交易流程不够快捷,同时也会为用户带来安全的顾虑。在该模式下,主要参与方为第三方,同时支付可使用第三方账户完成,银行参与度较小。
lSquare产品
Square产品用于线下购物不符合我国金融环境,因此只适用于远程支付,支付场景较为有限。该模式支付方式采用的还是传统的银行卡支付,银行参与度较高。
Square产品从短期看,该产品需要对手机及终端进行改造,但从长期来看,当NFC模块成为手机的标配,以及终端改造完备的情况下,该模式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趋势。
对用户而言,该产品不仅适用于线上线下购物,且支付环节快捷,同时,依赖于安全芯片的支付可以为用户减少安全顾虑。该模式将银行账户加载至用户的安全芯片,银行参与度较高。
操作步骤如下:
NFC技术作为一种近距离通信,在移动支付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NFC手机支付作为NFC近场支付模式应用,要有银行卡、NFC智能终端、NFC技术及受理终端搭配使用。目前,已实现银行卡与NFC智能终端合二为一,让移动支付更加方便、快捷。
使用NFC支付
1.& 要打开NFC功能
2.& 将您的手机靠近商店内的NFC读卡器。
3.& 如果您选择用于支付的应用程序未自动启动,请将其打开并输入您的PIN码以完成购买。
&&& 4.& 交易完成后,会显示支付确认信息。
2.远程支付产品
远程支付产品包括:
l客户端支付:采用远程支付的主流方式,基于虚拟账户和银行账户的支付形式并存。主要提供商:金融机构、非金融支付机构、电商企业和通信运营商等。
lWAP支付:网页或客户端的移动网页形式,应用内容与客户端产品差异不大。
l控件支付:第三方机构或商户在移动终端客户端中直接、安全地调用支付软件包。
远程支付产品具有以下特点:
l非面对面交易支付方式:用户购买商品或者服务时,通过移动通讯网络完成支付,移动终端承担了传统POS交易中“POS机+银行卡”的角色。
l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在线支付:远程支付是互联网在移动终端上的自然延伸,产业链相对简单清晰,较易与移动金融、移动商务融合。
l应用范围覆盖多个领域:远程支付市场发展迅速,应用范围覆盖生活需求各个方面,交易规模逐步扩大。
l客户端产品
l移动网页产品
l支付控件/收银台产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运行ussd代码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