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面对教育全球化的挑战,职业教育应采取怎样的对策? 2.我国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中使用行动导向教学过程理论

您现在的位置:
>>>>>>>>>>>>
[145]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本文预测了未来职业教育发展的市场与机遇,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与问题,阐述了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趋势及新观念,对我国职业教育迎接挑战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关 键 词:职业教育& 发展& 对策& 思考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开
发劳动力资源、直接向社会输送实用型人才的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刚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朱F基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下,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加快人力资源开发,不仅势在必行,而且非常紧迫,这既是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体现了政府在新形势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于缓解就业压力,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为我国经济的腾飞,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导致陈旧技术产业被淘汰和新的技术产业的出现,为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一、市场与机遇
  1.社会与市场对职业培训的巨大需求
  首先,根据国家劳动预备役制度,初中毕业生就业前要经过1-3年的培训,由于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只有10%左右,年,平均每年全国不能升入高中阶段的初中毕业生将达到1000万以上。
  其次,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劳动组织变化,在职劳动者的技能更新培训需求迅速增长。据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1998年对全国东、中、西7省市455家企业、3.5万职工进行的“中国教育与培训调查”显示五年中,42%的职工经历过一次以上产品或服务对象的变换;46%的职工经历过一次以上的设备变换;48%的职工经历过一次以上技术与工艺变换。这样大幅度的变幻,在我国进入WTO之后只会加强不会减弱。教育科研九五规划重大课题《走向21世纪的我国教育结构体系研究报告》指出:通过对8个行业职工的抽样调查,60%的在岗职工迫切希望通过非学历教育进一步提高技能与知识水平为顺利实现经济结构调整,是绝大多数劳动者在转换中平稳过渡,社会必须提供数量足够大,质量足够高、相关性足够高、灵活多样的职业培训。在近年国有企业改革中,由于结构性失业和技能淘汰,出现了上千万下岗职工,下岗职工如何实现再就业,除了必要的政策措施外,主要取决于能否获得市场所需要的新技能新知识,关键在于能否为他们提供高效、优质的职业培训。目前,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下岗职工的培训任务更多的将从企业内部转向社会。
  再次,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1999年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到6000万人,“十五”末还要转移4000万人。这一转移既促进了城市的建设,又带动了农村的发展,由于城乡差别,进城农民工的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水平都还比较低,1996年劳动部对部分城市企业抽选2873名民工进行调查,有29.1%的民工没有受过职业培训,而参加过培训的,培训期限在三个月以上者只有30.8%。在被调查的民工中,有80%的人表示希望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不少青年民工已不满足于80年代是的挣钱养家,而是希望通过学习技能、积累经验,为将来回乡创业做准备,新形势下,农民工的职业培训和职业教育,无论采用输入地培训还是输出地培训,其数量都是巨大的。
  最后,国际劳务输出需要高质量的职业培训,发展中国家劳务输出是增加国民收入、解决就业的一个有效措施。菲律宾目前对外输出至少有100万人,埃及劳务输出最高年份达到400万人。我国1999年对外劳务输出只有23.63万人,差距和发展潜力是巨大的。
  2.加入WTO给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技术迫切需要人员掌握。据统计,中国市场的商品种类有五万余种,仅及美国市场的1/3。加入WTO后,外资进入中国,开发市场的力度将加大,有专家预测,到2005年,输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将增加1000亿美元。伴随着独资、合资企业的成立是新技术的涌入,而掌握这些新技术的人员需要职业技术教育部门去培养。
  2.专业设置上的扩展。加入WTO后,国外发达的服务业及其它的一些行业将进入中国市场,从而衍生出一批新的职业岗位群,如经纪人、拍卖师、市场调研员等。新的岗位群的出现必将带动职业技术教育在专业设置上的扩张。
  3.社会培训需求量增大。加入WTO后,国内的经济制度必然要和国际接轨。国内企业将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国外企业也将进入中国市场,使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一批不熟悉国际惯例,缺乏先进管理方法,技术含量不高,劳动者素质急需提高的企业将自然滋生“充电”的渴望。同时,由于资产重组,结构调整,国内外竞争压力等原因,下岗的人员也希望接受职业技术教育,掌握新技术。这些任务都需要职业技术教育部门去完成。
  4.市场对职业技术人员需求量增大。企业的竞争更多的是人才的竞争。二战之后的日本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一批训练有素的技术人员。从国外公司人员构成看,50-60%以上的人员均为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士,其中职业教育与学历教育的比例为5-6∶1。中国加入WTO后,据有关专家预测,将使我国GDP增加3个百分点,增加2000多亿元的产值和1200万个就业岗位。而目前我国企业中受过高等职业教育的人员相当匮乏,这无疑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良好契机。
  5.教学成效的提高。加入WTO之后,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全新的教学方法,高效的教学手段以及严格的管理体制的引进,将使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成效大幅度提高。加入WTO,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一个良好机遇。抓住机遇,全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为我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智力保障,有利于国家的繁荣富强。
  6.政府的明确政策导向
  为了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国已实行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劳动部规定,对限定的技术工种必须经职业技术鉴定合格,企业才能录用,目前已有90个技术工种必须持有国家主管部门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方能进入劳动市场。劳动预备役制度规定准备进入劳动市场的初中、高中毕业生必须接受1-3年的职业预备教育。
  教育部一直很重视职业培训工作,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认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今后五年的任务之一就是,调整职业教育相对单一的办学模式,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还要求大力加强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
  综上所述,当今中国职业培训需求,既有符合世界发展潮流的共同性,又具有改革时代的中国所特有的特征,大力发展职业培训,所涉及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保证经济发展目标实现和保持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已超越了教育培训的一般意义。
  但是,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现状却与此极不相称,令人担忧
  二、现状、问题与危机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类职业学校共培养了各类职业毕业生4000多万人,数以亿计的城乡劳动者接受了不同形式的教育培训,他们已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力量。但进入1996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频频告急,200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比1999年少招新生4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职业高中的新生报道率不足60%,预计今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情况不容乐观,受高校扩招引发的普通高中热、就业市场人才高消费、经济发展水平低对人才吸纳能力不强以及社会上轻视职业教育的观念等因素的影响,中等职业教育出现了大面积的滑坡。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二)问题
  1.轻视职业教育的思想重新抬头。1998年世界银行《中国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战略目标政策纪要》提出了在中国降低职教比例的建议,与我国长期存在的重理论、重实践、轻知识、轻技术的思想一拍即合,随后引发了职业教育要不要发展的争论,指导思想上也随之出现了偏差。
  2.政策调控力度不够,市场力量过早深度介入,20年中等教育结构改革积累的职教资源流失严重,1996年以来,职业教育理想的发展模式被打破,招生人数持续下降,生源文化基础素质、行为习惯素质普遍下降;职业教育市场的萎缩使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下降,市场力量过早过深介入,不但新增投资偏少,而且积累的优质资源流失严重,对中等职教的打击是巨大的。俗话说:“砍树容易种树难。”,在学而优则仕的大环境下,重新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中等职校难度相当大。
  3.职教体系建立迟缓,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拉动不够。职业教育也是一个体系,高等职业教育应该给中等职业教育更多的智力拉动、技术拉动、设施设备拉动、招生拉动、毕业生拉动。但事实上,近几年高等职业学校由于政策原因,自身发展还不够充分,加上管理体制上,高等职业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明显割裂,高等职业教育对中等职业教育拉动乏力。在普通高校大幅度扩招的情况下,中等职业教育独自面对“高校热”、“普高热”的冲击,终结性的职业教育被视作一种限制理想的选择。
  4.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自身存在着严重问题,底子薄、数量扩张快,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提高迅速,职业教育自身适应力不强。改革开放初期,百废待兴,社会对人才的渴求造成了职业教育的兴盛,职校毕业生就能实现自食其力的目标,职业教育受到普遍欢迎。为满足人民群众升学就业的需求,职业教育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在底子薄的基础上,迅速发展外延,在基本建设上投下了很多精力。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后者未能及时的进行自身的战略性调整,未能很好的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如教育和培训还不能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职业和培训的办学体制和机制与市场经济要求还有相当的距离,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不适应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详细的说普遍还存在着一下几方面的问题:
  1)学生的综合素质不高,由于我国教育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培养,使本应多轨平衡发展的职业教育逐渐走向了单轨,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就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对学生的培养是不全面不平衡的,这极不适应21世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2)办学模式陈旧,教育是科技的母体,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必须因时而动,因才而为。但是纵观我国的职业教育,仍是循规蹈矩,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弊端在于重理论轻实践;重成绩轻能力;闭门造车盲目培养,不符合社会要求。
  3)知识更新缓慢,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而作为科技传播主体的教育在教学内容方面上却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一本教材用几年甚至十几年而得不到更新和充实,一名教师备一年的课,就可以几年不用备课,吃老本就行了,如此下去,培养出来的学生必然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
  4)办学盲目从众,由于我国的职业教育在计划体质下生存的太久,从中脱胎出来的职业教育,仍严重的存在着计划经济条件下办学的痕迹,缺乏竞争意识和开拓精神,办学一哄而上,盲目从众,导致学生或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或供大于求,导致教育资源和人才的浪费。
  (三)危机
  中国加入WTO,国外教育机构将进入大陆,突破口最有可能选在职业教育与培训领域,首先抢占职业教育与培训市场,然后向除义务教育以外的其他教育市场扩展,国内职业教育市场的竞争将极为激烈。国外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预计国外职业培训机构将把重点放在高中后阶段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其次在地域上讲首先以沪、京、津、穗等城市为立足点,然后向全国东部发达地区推进,继而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再次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依靠其发达的经济条件,无论从教学设备上还是从师资质量上都要优于国内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在吸引学生方面将比国内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有很大优势;最后,跨国公司凭借其较为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制度将培训与员工的发展紧密结合,注重员工的事业发展,将对我国企业构成严重挑战。给我国职业与培训教育带来挑战:
  1.积累少、底子薄。历年来,我国教育经费仅占GDP的2%左右,而国外普遍达到5%以上。我国人均教育经费仅有美国的1.3%。这其中用于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少。到1999年底为止,我国的职业技术学院仅有五、六十所,显然与高等职业教育需求不相适应,难以担当培养起经济建设所需要的各类技术人才的重任。
  2.对毕业生要求更高。加入WTO后,市场竞争范围的扩大和加剧,使得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更高。不仅要精通本专业,还要熟悉相关专业,要懂英语,要会管理,要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要会驾驶等等。这无疑给职业技术教育加大了压力。
  3.对教师要求更高。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培养优秀毕业生的保证。市场对人才的要求高了,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也在提高。不仅要求教师要有高深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要能操作先进的教学仪器设备和专业实践中的仪器设备。同时,还要能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和英语,从互联网上获取信息,掌握核心刊物内容,学术动态,专业发展,国家法律和法规等,并将它们用于教学中,从而保证毕业生的质量,缩小学校教学与实际需要之间的差距。
  4.对市场信息的把握要求更准。随着国际市场的形成,技术更新周期加快,对人才的需求也处于动态之中。这对我国现行的管理机制提出了挑战。如何适应市场,在动态之中调整专业,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缩小毕业前后差距,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这些有待职业技术教育部门去解决。
  加入WTO,给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解决好问题,迎接挑战,有利于职业技术教育的长远发展。
  加入WTO对我国教育的影响表现为:①国外大学或高职可以通过与国内大学或高职联合办学,以授予外国学位方式介入;还可与国内其他机构合作办学,通过资本的形式介入;此外跨国公司会以职业培训形式进入中国高职教育技术市场。②吸引学生到国外求学,使国内资金流失、生源受冲击。许多学生出去深造,毕业后还滞留不归。③外国学者以自然人身分来华教学,以及网络大学和远程教育跨越国界对我国教育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都会产生影响。④大量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市场,会使人才涌向跨国公司,反过来又会影响到我国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的培养
  三、发展方向、转变观念与对策
  (一)发展方向
  与20年前相比较,中国职业教育的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国际化、市场化、信息化和法制化不断增强。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分析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对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新形势下,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将呈现以下趋势。
  1.职业教育的经济地位将日趋凸现&
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和我国入世的新形势下,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配置将提出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科技快速发展,跨国企业大量进入及其本土化经营,将大大增加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调整迫切需要加快培养技术实用型人才。加快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全面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促进劳动者就业和再就业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产业现代化的根本措施。在新的形势下,“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职业教育既是教育范畴,也是经济范畴,其经济地位将日益显现。
  2.地方政府将强化宏观调控,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分析,包括上海、深圳这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地区,市场和企业对职业教育的需求仍然十分旺盛。但是,由于我国长期以来追求高学历的传统教育观念,个人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明显不足。这种市场、企业与个人的需求矛盾加剧,使市场调控职业教育公共目标失灵。为此,地方政府将强化宏观调控,协调区域内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一方面,各地将逐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和社会力量多方举办职业教育的格局,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增加职业教育的供给;另一方面,各地将保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合理比例,扩大高等职业教育的规模等,引导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有效需求,调控企业和个人对职业教育的需求矛盾。
  3.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入增加,加快优化职业学校布局结构&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面对严重的经费短缺问题,各级政府将加大对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职业教育财政性经费和生均事业费逐年增长,并安排专项用于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发展;鼓励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增加职业教育投入,各类企业用于本单位职工职业教育经费也将相应增多;学校将按照劳动力市场需要,加快调整专业设置,积极拓宽生源渠道,筹措更多的经费。为了保证职业教育投入的有效性,政府与企业投入将与职业教育的效益紧密结合,规模效益好的可以得到更多的经费支持。这样做,有利于提高质量,改变以往“职业学校是二三流学校”的观念;有利于激活机制,使有限的财政性教育投入发挥更大的效益;有利于盘活资源,强化名校品牌的辐射效应,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优质职业教育资源的需要。因此,扶持强校优校、调整兼并弱校将成为必然趋势。
  4.学校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关系将得到重新构建&
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职业学校毕业生由分配就业转向市场就业,近年出现了新的矛盾:高等教育连年扩招,毕业生就业与入世初期的就业问题重叠,各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就业界面交错,就业定位下移;经济结构调整对原就业格局的冲击,使城市技能过时的劳动力过剩,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流动,与职业学校毕业生争夺初级就业岗位;职业学校自身的专业和质量难以适应需要。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直接影响职业教育的声誉和生源,进而影响劳动力素质。为此,国家将加强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关系,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从事属于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取得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同时,加强职业学校学历教育与职业标准的衔接,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在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中作用,重视职业学校毕业生的操作技能考核。
  5.培养目标将从就业准备教育转向终身教育&
按照中国入世后劳动力流动加快的特征,职业教育必然加快构建适应市场和企业需要、面向个人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式体系。为此,职业学校将有效利用教育培训资源,面向社会。面向继续教育市场。职业学校教育亦将重新界定“学生”概念,改变以往以“学龄学生”为主的状况,使非学历、非全日制培训人数迅速增加,呈现终身化的本质特征,丰富职业教育的内涵,使其成为终身教育的核心。
  6.办学机制将从计划模式转向市场模式&
伴随着入世后劳动力市场竞争加剧及其国际化趋势,职业教育必须加快转变自身观念,构建市场导向的运作机制。在市场经济环境下,职业学校将强化市场导向意识,树立为学生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内外大市场服务的新理念。
  7.发展重点将呈现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并举的格局&
职业教育是地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基石,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根据社会需要,合理确定层次、规模和结构,社会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与人力资源需求的结构相适应,才会有真正的质量和效益。随着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提升,职业教育层次结构必然逐步高移,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层次结构,形成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局面。
  8.职业教育将更加注重提高质量&
随着我国入世后放宽境外职业教育培训机构进入合作办学的条件,并允许其获得多数拥有权,境外职业教育和培训机构将加快进入中国职业教育领域,使中国职业教育服务领域形成新的竞争格局。在新形势下,优胜劣汰、适者生存是普遍的规律。职业学校要保持活力、保持生源、保持人气,就必须抓住市场适需性,以提高质量为中心,无论是调整专业设置、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是开展师资培训和实施弹性学制,都要强化职业教育特色,注重适应市场和企业的需求。
  9.办学模式将转向学历教育和培训并重&
在新形势下,随着就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技能折旧速度加快,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更加频繁,社会上外语、计算机及职业技能等非学历培训蒸蒸日上,各类非学历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对学校形态职业教育单一学制模式的挑战日趋激烈。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及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需要,适应职业培训市场急剧扩大的要求,职业学校将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成为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和培训中心,职业培训将进一步成为涉及面最广、受益面最大的教育,成为学校职业教育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10.职业教育服务面将出现跨地区甚至跨国界服务&
一方面,部分地区职业教育资源出现相对过剩,发达地区要为西部和农村地区服务,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逐步向海外延伸,拓宽职业教育的生源(经费)渠道。另一方面,西部和农村地区既要为当地培养创业型人才,也要为推进城市化进程培训“出得去”的人才。新形势下,职业教育质量面临国际标准的挑战,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适应区域劳动力市场的需要,还要争取更多的跨区域服务份额,培养国际劳动力市场认可的劳动者,使应用型人才培养能够适应国际竞争和劳务输出的需要。
  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需要全社会共同把握,更需要我们加倍努力。从地方政府的角度讲,必须真正把职业教育作为当地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加强宏观调控,推动职业教育发展。从各级教育行政部分的角度看,抓住机遇的“抓手”在于完善机制,联合各方面力量,加快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从职业教育机构的角度分析,关键在于适应市场和企业需求,体现特色,提高质量。事实上,职业教育一旦走出传统教育误区,将会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转变观念
  在世界许多国家职业技术教育已从设立时对人进行狭隘的职业技术培训、为企业输送急需的技术工人或初级技术人员的初衷偏离了,职业技术教育观念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样的变化集中体现在日至4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世界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的文件和主要发言中。
  这次大会认为: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所有国家发展日程的一个重要构成部分;第二,必须重视教育、培训和就业政策的紧密联系;第三,职业技术教育不应该仅仅由“需求驱动”,也应该由“发展需要”驱动,职业技术教育应该是人的整体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应该为全民提供终生学习机会。
  从上述我们不难看出职业技术教育发生了以下重大变化:
  第一,职业技术教育已经从正规学校教育的一个特定阶段转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终身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职业技术教育不仅要为部分学生提供职业技术培训,使他们具备一定的职业技术技能,顺利进入某一职业就业,而且还要贯穿和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各个阶段,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探索职业,了解职业和具有一定的职业意识,此外,还要为全民提供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
  第二,职业技术教育不再是孤立于正规学校教育一隅的一种类型或一个阶段的教育,而是已经转化为职前教育、就业培训和在职培训紧密结合的一个统一和连续的过程;
  第三,职业技术教育不再是只重职业和技术培训的狭隘的教育,而是转为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的全面教育,也就是说,是一种把职业和技术技能的培训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把培养职业技能与培养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机结合起来,把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关注与对环境保护的关注有机结合起来的教育。
  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需要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能够迅速地迁移所学的知识于新的环境,能够迅速地更新知识以适应新生的行业或职业的要求。在新经济条件下,劳动力可能不得不较经常地变换职业,许多劳动力需要具备创业能力,在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许多国家都改革了职业技术教育,加强普通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基础文化水平,同时拓宽专业,以适应新经济条件下就业市场的需要。例如,俄国技术工人培训的专业最高曾达到5500种,现在经改革合并,减少到80至100个专业面,中等职业教育则只设立30至40个专业面;德国所设立的职业资格从1972年的600个减少到目前的377个,德国要求获得一种职业资格的受训者要同时熟悉7至8个工种所要求的岗位能力;美国在“从学校到工作”的联邦项目中,要求参加项目的所有中学为学生提供4至6大类职业课程模块。
  (三)对策
  1.面向市场创建新的运行机制
  面向市场就要遵循顾客需求导向原则,即根据劳动市场反应的企业、个人需求和由政府提出的社会需求开展培训,发现和满足培训需求,可以从市场以往的效果反馈入手,从培训的供给与需求的错位纠偏入手。以接受培训方的意愿为例:美国成人教育调查显示,影响成人接受教育与培训的前四位因素分别是:培训内容的相关性;培训质量的高低;培训地点的远近;培训时间的合适与否。与此相对应,我们现在的反映如何呢?根据《中国教育与培训调查》所涉及的准备自费学习的14455名职工的调查,认为入学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开课的时间不合适”占38.6%,“学校地点太远”占22.9%,“学制不灵活”占21.5%。
  如何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德国瓦楞跨国企业职业培训中心提出的如下四项行动宗旨可能很有借鉴意义:
  第一是请进来:请广大企业、个人、其他顾客光临我们的中心,我们提供灵活多样的,短至一天,长至三年的培训与教育,并按ISO9000保证培训质量。
  第二是走出去:走访企业和顾客,按企业的具体需求,提供量体裁衣式的个性化企业培训项目。
  第三是送上门:把先进的培训项目与技术送上企业门,开动“媒体巴士” 把先进的培训项目与技术送到企业,开展培训活动。
  第四是信息传播与咨询服务:中心告诉顾客有什么新的信息,提供人力资源与组织开发的企业培训方面的咨询活动。
  面向市场还要开展招生就业方面的咨询与服务,开展对学生学习就业的咨询指导,组织对学校的招生就业信息服务。
  2.开展多样化模式的职业培训
  以多主体、多层次、多形式的网络型职业教育代替传统的以学科为线条的单一线条型职业教育是发展趋势,主要包括1.办学层次多样化:建立机制灵活、互相衔接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初等、中等、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初等、中等、高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互相贯通的教育摸体系,将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接轨,职业教育与学习化社会融合,必须把职业教育看作一个终身过程,是全民基础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2.办学模式多样化:可以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开展技工学历培训、职前培训、岗位培训、岗位轮换培训、逐层选拔培训、双轨制培训、产学(高校)联合培训、国际联合培训、互联网培训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模式3.办学时间内容多样化:抛弃学科主体培训,建立能力素质主体培训,根据培训者的实际情况和能力要求实际,开展短期、中期、长期相结合的培训方式,短到一天几天,长到几年,改革习惯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模块式教学和情景模拟式教学方法。4.培训对象多元化:改变职业教育的“终结型”教育为“形成型”教育,是职业教育变为终身教育使得培训对象由单一的学生变为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下岗人员等
  3.强化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以人为本,逐步完成职业教育与培训由产业需求向个人需求转变,在教育与培训过程中,充分考虑人的个性发展,适应信息社会中人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认同终身教育观念,将人的可持续性发展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出发点。坚持以能力素质为本位,学会终身学习,重视关键能力的培养,包括组织实施工作业务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运用学习和工作方法的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意识、对外界压力的承受能力、创造与创业能力,重视职业指导,做到人职最佳搭配,由劳动市场转向满足人自身发展的需要,由鉴定筛选转向决策能力的培养,由静态指导延伸为动态生涯指导,从结果转向过程,注重本人决策。
  4.提高质量意识的标准的新途径
  借鉴企业管理的先进思想,引入ISO9000系列,TQM思想,ISO9000将培训产品定位于服务,从而确定了学校为培训对象和企业用人单位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办学宗旨。同时根据这一管理标准,结合学校实际拟定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控制措施,使培训质量得到根本保证。
  5.创建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
  创建一支过硬的师资队伍,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内部条件,职业教育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工程师或高级专业人员、教师)能力,因此要非常注重对职业教育师资的培养,为职业教育教师的深造提供必要的条件,为教师提供必要的接触实际生产的机会,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职业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学习提高,在游泳中学游泳,在培养专职教师的同时也要注意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广泛的兼职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教师可以是大专院校的“正规部队”,也可以是身怀绝技的“土专家”。
  6.健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职业教育和培训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紧密结合,多数发达国家已建立了全国统一的与工作岗位相对应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证书,这项工作目前我国已经起步,各职业学校都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对我国的职业教育必将起到大力推动的作用。
  7.全方位的筹措资金,加快职业教育产业化
  逐步建立多元化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吸引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改变政府独家办学为社会联合办学模式,同时要加快职业教育产业化进程,使职业教育走上自我生存自我发展的健康之路。
  参考文献:
  1.&余祖光 《 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空间》
  2.&张家勇 《 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生存与发展的思考》
  3.&俞广东、孟春芳 《 加入WTO后我国职教的机遇与挑战》
  4.&何萍&& 《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几点思考》
  5.&王英杰 《当前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趋势》
  6.&刘惠霖、林虹《 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与我国的对策》
  7.&马树超& 《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趋势分析》
稿件来源:
全国职业培训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株洲市中等职业学校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