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科技项目管理有哪几项经济社会指标名列全国第一

当前位置:&&&&&2014珠海经济逆势而上 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珠三角第一
2014珠海经济逆势而上 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珠三角第一
&&&&来源:珠海特区报
摘要: 摆在面前的是一张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GDP增长10.3%,放眼全省、全国,这一数据依旧抢眼。在全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珠海逆潮流增长,后发优势明显。  
过去的一年,珠海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贯彻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统计显示,2014年珠海固定资产投...
&&&&&&& 摆在面前的是一张令人振奋的成绩单,意料之外却又是情理之中。   & &GDP增长10.3%,放眼全省、全国,这一数据依旧抢眼。在全国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珠海逆潮流增长,后发优势明显。   & &过去的一年,珠海积极应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坚持稳中求进,贯彻中央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和惠民生的要求,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内生动力,经济实现平稳发展。   & &统计显示,2014年珠海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多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势良好,同比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居珠三角第一。   & &2014年是珠海新一轮改革大幕的开启之年。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保增长,特区先行先试、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再一次使珠海这个珠江口西岸的璀璨明珠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 2014年,珠海GDP增长10.3%,增速名列珠三角第一位,高出全国平均增速2.9个百分点,高出年度预期目标0.3个百分点。从全年走势看,增速逐季提升,经济发展呈现稳步升温的良好态势,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6:50.6:46.8。   && 其中,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达到年度预期目标,增速名列珠三角前茅。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7.88亿元,同比增长11.2%;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71亿元,同比增长13.2%;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1135.05亿元,同比增长23.5%;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6%。   & &与年度预期增速相比,固定资产投资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比年初预期目标高出3.5、0.2、6.4、11.6个百分点。   & &亮点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2% 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势头良好   & &2014年,虽有外需疲软,日资企业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但在新投产项目及生物医药行业快速增长拉动下,我市工业生产增速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比前三季度加快了1.5个百分点,增速在珠三角居第3位。   & 从去年1-11月数据来看,高栏港区、金湾区、高新区主园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4.3%、12.9%和10.8%,均快于全市平均增速;从企业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21.0%,股份制企业增长19.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企业增长3.5%;从企业效益看,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15.79亿元,同比增长12.7%。   &&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重点培育的先进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可,工业转型升级不断推进。2014年全市先进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24.7亿元,增长20.1%。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7.3%和25.9%,占比分别比上年提升2.0和1.4个百分点。   & 珠海集中力量大力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一开始就具备较高的产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实力。随着中航通飞、中海油、中国北车等龙头项目相继落户、动工和投产,珠海已经形成了高栏港区船舶与海洋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航空产业园航空航天和新能源汽车制造产业集群、富山工业园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和船舶动力产业集群、高新区高端电子装备制造和智能家居产业集群。   && 去年8月,在工信部与广东省共同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暨项目签约仪式上,珠海一举拿下总投资高达434.5亿元的36个项目,签约金额名列五市一区之首。当前,全市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在建项目的投资规模超过700亿元,已引进、正在筹备动工的项目投资规模达400多亿元。这些,不仅显示出珠海当前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良好势头,更为未来产业发展积蓄能量。   & &去年,根据产业发展需要,市科工信局出台上一页12下一页本文导航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珠三角第一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 & & & 亮点3   & 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 横琴长隆带动作用很显著   & &2014年,我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71亿元,同比增长13.2%,比前三季度加快 1.2个百分点。   && 从消费结构看,汽车消费仍是热点,同比增长28.1%,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6.6%、17.2%、20.3%。全市住宿餐饮业增长加快,其中,住宿业、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分别增长87.1%和10.7%。2014年,全市商品房销售面积为336.0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降幅明显收窄。   & &分析原因,一是横琴长隆国际海洋公园开业,以及第十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举办,吸引了大量外地游客来珠海旅游消费,直接带动了旅游综合收入及消费的增长。二是刚性支出类商品销售良好。食品类、服装类、日用品类等基本消费品刚性需求稳定。   & &去年1月,全球最大的海洋主题度假区——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正式开门迎客。仅仅9个月,公园、酒店等累计接待消费人次便达到了500万人次,刷新了珠海、广东、中国同业的游客接待纪录。随着珠海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首期工程三大项目(珠海长隆国际马戏城、珠海长隆横琴湾酒店、珠海长隆海洋王国)的相继开放,巨大和快速增长的游客接待量,为珠海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交通运输业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珠海港作为珠江西岸核心港口的作用愈发重要,煤、铁矿石等大宗散货吞吐量增长较快,前三季度全市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为12.4%;客运也增长较快,其中公路客运量、水运客运量、民航旅客吞吐量和城轨客运量分别同比增长11.3%、24.2%、42.1%和21.9%。   & &亮点4   & &实际吸收外资增速达两位数 84个重点外资项目正在洽谈   & &2014年的招商引资工作成效显著,全市实际吸收外资19.31亿美元,同比增长14.4%。   & &其中,制造业吸收外资6.3亿美元,同比9%;服务业吸收外资12亿美元,同比12.4%。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330个,合同外资30亿美元,同比增长26.4%。其中,合同外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个。   & 全市新引进中国500强及境内大型优质企业投资项目47个,其中包括中联重科、新兴际华、振华重工、法拉帝游艇制造等一批国内外先进装备制造业项目,投资总额近500亿元。目前,全市在谈重点项目211个,投资总额5123亿元人民币。其中,外资项目84个,投资总额462亿美元;内资项目127个,投资总额2280亿元。   & &在对外贸易方面,我市出台多种政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保持外贸稳定增长,积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建设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培育外贸新业态。   & 2014年全市实现进出口549.98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其中,出口290.53亿美元,增长9.3%;进口259.43亿美元,下降6.3%。同时,在大力推动转型升级条件下,外贸运行也呈现一些积极变化。一般贸易占比突破50%;内资企业同比增长明显,打破了外资企业自1992年以来占比超过50%的局面。新增2个省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1个省级重点培育的进口商品交易中心、1家省级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企业。   && 在对外经济合作方面,珠海积极参与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发展战略,抢抓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加强培训和政策服务,支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对外承包工程和开展劳务合作,深度推进对欧美等高端市场的投资。去年1-11月,珠海企业对外投资项目38个,协议中方投资金额4.4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投资的国家和地区超过12个。   & &在商贸流通方面,我市积极搭建内销平台,大力培育消费热点,加快推动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设。同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农贸市场升级改造。& &记者手记   & &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机遇,2014年市委、市政府为改革开局之年特别出台了“改革行动计划”,确定了2014年五大突破方向,提出了12个方面的66项重点改革任务。到去年年底,完成改革计划率达到86%。   && 一年来,珠海先后出台加快打造“三高一特”产业体系、新一轮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创新、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方面的若干个实施意见和措施。改革“组合拳”的推出提升了经济内生动力,极大激发了市场活力。   & &作为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先行试点城市之一,珠海自日起全面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其改革要点包括以注册资本认缴制代替原有实缴制,放宽注册资本登记条件,落实“先照后证”、“一址多照”等多项措施,为市场准入提供便利。   & 放宽准入,立足后续监管,珠海在全国率先启动商事制度改革并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去年12月15日,珠海新登记市场主体4.76万户,同比增长达36.54%,至今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量已突破120个,位列全国首位。商事主体总量的大幅增长,每千人商事主体数领先全国对珠海有着深远的意义。这一指标深刻反映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市场活力以及就业机率。   & &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今年,珠海仍将继续深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完善服务配套制度和措施,出台一系列在市场准入、企业投资、行政监管等领域的改革措施,促使更多的市场经济主体激发活力和动力,形成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氛围。   & &本版撰文 本报记者 靳碧海上一页12下一页本文导航多项经济指标名列珠三角第一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加快
生活小贴士第一季度全市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一览表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宁德网 更新时间: 14:57:48
核心提示:
地区生产总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农林牧渔业增加值
绝对值(万元)
绝对值(万元)
绝对值(万元)
#东侨开发区
全表见附件
  注:蕉城区不含东侨开发区数据。
  (截止时间为3月31日)
  附件:
上一篇新闻:
下一篇新闻:
新闻录入:叶著&&&&责任编辑:叶著&
推荐专题:
相关报道:
相关图片:
?&&(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8月11日)【论文】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成果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中国最大最早的专业内容网站00.0浏览总量总评分
评价文档:
&购买后可评价
暂无相关推荐文档
您可以上传图片描述问题
联系电话:
请填写真实有效的信息,以便工作人员联系您,我们为您严格保密。
福建省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成果分析
试读已结束,如果需要继续阅读或下载,敬请购买
把文档贴到Blog、BBS或个人站等:
普通尺寸(450*500pix)
较大尺寸(630*500pix)
你可能喜欢
同期刊文献福建茶苑:福建省茶叶七项指标居全国第一|茶香生活网()
&&&&&&&&&&&&&&&&&&&&&&&&&&&&&&&&
&&&&&&&&&&&&&&&&&&&&&&&&&&&&&&&&
&&&&&&&&&&&&&&&&&&&&&&&&&&&&&&&&
:&&&&&&&&&&&&&
福建茶苑:福建省茶叶七项指标居全国第一
记者从昨日召开的2004年福建茶界春节联谊会上获悉,茶叶已成福建省民生产业。福建省茶叶七项指标居全国第一,去年全省茶叶产量达15万吨,连续16年增产增收,位居全国第一位。
   据了解,福建省茶叶发展前景广泛。去年品种达800多种;乌龙茶、茉莉花茶、白茶、小种红茶等特种茶全国最多、品质最好;茶叶营销总额130亿元,比增10%。全省茶叶十分畅销,秋冬季乌龙茶价格提升20-30%。茶叶总产、单产、良种数量、良种普及率、出口创汇、销售总额、特种茶等7个居全国第一。出口创汇近1亿美元(含通过外省出口的部分)。
   据福建省人大农经委副主任、省茶叶学会会长冯廷佺透露,今年福建省将制定有关茶叶原产地保护与标准化。目前已制定《茶叶强省规划》,到2010年乌龙茶比例从目前占45%提升到52%的目标。福建将重点加大国优乌龙茶新良种推广力度。今年6月,宁德市将举办绿茶茶王赛和绿茶推介会;9月,农业部、福建省农业厅将举办海峡农产品交易会和国际茶博会;10月,凯捷集团将举办国际武夷岩茶文化节。今年还将在广东召开福建著名茶专家张天福茶学思想研讨会、国优乌龙茶品种研讨会 。
&&&&&&&&&&&&&&
Copyright &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 IE 5.0 或 NETSCAPE 4.0以上版本进行浏览,最佳显示800*600
:Tel:028- QQ:2661161;MSN:福建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 中国东南广播公司 (网络实名:东南在线)
&gt&gt 福建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福建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
网络实名:东南在线 &
  福建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昨日上午,省委召开常委会议分析福建省上半年经济形势。省委书记卢展工主持会议并讲话。省委领导黄小晶、鲍绍坤、何立峰、陈文清、陈少勇、袁荣祥、陈桦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上半年福建省经济发展总体持续、总体协调、总体有效。总体持续体现在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进出口、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总体协调就是按照中央提出“两手抓”的要求,一手抓抗震救灾支援灾区,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比较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比较协调,三次产业的发展比较协调,在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生态;总体有效体现在海西的效应越来越明显,体现在资金、能源、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供应保障比较有效,体现在财政收入、物价抑制、民生改善等比较有效。
  会议指出,下半年的工作任务仍然繁重。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确保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全面实现:
  要突出全局与发展,持续推进两个先行区建设,持之以恒地抓好抗震救灾和支援灾区恢复重建工作,为北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提供有力的支持;要突出持续与后劲,千方百计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努力保持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要突出转型与创新,切实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引导力度,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升级,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要突出统筹与和谐,统筹好“三农”工作,统筹好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好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统筹好事关社会安定稳定各项工作;要突出服务与保障,切实转变工作方式和机关作风,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会议强调,重在持续是这些年来我们工作能取得成效的重要经验,也是做好今后工作的基本要求。要持续拓展,持续转变,持续运作,使中央的部署、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两个先行区建设能够持续展开。 (兰锋 潘绣文)
  □相关新闻
  闽CPI涨幅逐月下降 明显低于全国水平
  在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同时,福建省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回落,涨幅逐月下降,消费价格明显低于全国预计水平。
  据悉,今年初以来,福建省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向上的良好势头。上半年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可用“稳中有升”来概括。经济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GDP增幅月度之间虽有所波动,但波动幅度不大;工业生产、城乡居民收入等一些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上升或见好。
  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生产总值4534.48亿元,增长13.8%。从产业看,三次产业发展协调性增强。全省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95.38亿、2496.77亿和1642.33亿元,增长4.0%、18.3%和9.6%。从需求看,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58.17亿元,增速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32.25亿元,增长20.2%,创下自1997年以来同期最高增幅。进出口总额418.08亿美元,增长23.1%,实际利用外资54.51亿美元,增长20.6%。
  从民生看,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9556.37元,增长16.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027.96元,增长15.1%,城镇居民经营净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对家庭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40.5%和9.3%。在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持续回落,涨幅逐月下降,消费价格明显低于全国预计水平。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0.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44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7.1万人。
  从质量看,上半年全省财政总收入828.58亿元,增长25.1%,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451.48亿元,增长25.4%,提前完成“双过半”任务。1至5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242.01亿元,增长19.7%;工业企业产销率均保持在97%以上。节能减排成效显著,装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的燃煤电厂中,87.3%已安装脱硫设施。
[来源:福建日报]
中国东南广播公司版权所有
福建之窗网络信息有限公司设计制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福建省全国学籍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