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长兴县雉城镇下箬寺沉渎港村 哪些快递能收到

您的位置:首页 &
& 长兴县地图
文化风俗概况:长兴建县始于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隋唐初年升为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州为县,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长兴是陈朝开国皇帝陈霸先的故乡,至今还保留着他临世沐浴的圣井。茶圣陆羽在长兴写就了旷世巨作《茶经》,成为中国茶文化的奠基人,长兴也因此成为茶文化的发祥地。明代中叶,散文大家归有光、小说家吴承恩同治长兴县,归撰文、吴书写的《圣井铭并序》、《梦鼎堂记》、《长兴知县题名记》三块碑至今保存完好,吴承恩在长兴县丞任上为写作《西游记》积累了大量素材。长兴还保存了元代大画家、大书法家赵孟頫等一代宗师的手写真迹。长兴的民间艺术也十分丰富,有代表国家出访东南亚各国、参加新西兰中国新年灯会的民间艺术奇葩“百叶龙”,有仙山宗教文化和被列为世界地质遗产、命名为“金钉子”的长兴灰岩保护区等文化遗址。长兴是革命老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江南小延安”的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部旧址。百叶龙:2006年2月,百叶龙申报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百叶龙被批准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日18时30分,奥运圣火顺利抵达法国巴黎,应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邀请,百叶龙艺术团在巴黎参加了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百叶龙先后在本次奥运圣火传递活动的起点(埃菲尔铁塔)和终点(夏莱蒂体育场)精彩亮相,为奥运圣火助威。长兴百叶龙国庆舞动天安门,2009国庆60周年晚会,天安门广场上中心表演区参演“和谐中国”、“腾飞中国”和“崭新中国”三大篇章中的“腾飞中国”部分。民俗民风:1、白岘十番锣鼓,2、泗安旱船,3、小浦马灯,4、五色傩舞傩,5、饮茶,6、婚嫁菜肴,7、关蚕房门,8、蚕乡禁忌,9、洪桥龙舟,10、长兴百叶龙,11、长兴开渔节,12、长兴庙会,13、长兴滩簧戏,14、划龙船,15、婚礼,16、龙腾狮舞,17、桑叶喂羊地名文化:雉城,吴王阖闾使弟夫概所筑长城,在今县治东南二里。晋太康三年(282年)始置长城县,建城于距今县治东南二十里的富坡乡。咸康元年(335年)县治迁筑于箬溪北,在今县治东二里。唐代武德七年(624年)取土筑城,因城堞与雉山相接,故名雉州。宋天圣中(1028年)重修,城有七门。明丁酉年(1357年),元帅耿炳文兵克长兴,筑今城比旧城小。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知县熊明遇重修,开浚内河。清康熙十年(1671年)、六十年(1721年)、乾隆十二年(1747年)对城墙、城河、城门先后六次整修。辛亥革命成立长兴县政府,日沦陷于日寇,县城毁为瓦砾,仅存县署和大成殿,雉城改名治安坊。1945年8月新四军攻克雉城,同年十月大军北撤,复为国民党统治。日,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雉城。1965年3月经省人委批准,将雉城改名为“知城”。1981年11月,经嘉兴地区行署批准,恢复雉城原名。煤山,原名四亩墩。民国七年(1918年),上海商人刘长荫、刘万青、朱葆三等人,在此建立长兴煤矿,三十年代以后新建自然镇,九十年代曾入选全国经济百强镇,是浙江水泥工业的重要基地。1943年7月至1945年9月为新四军的抗日根据地。1940年8月“长兴县立战时初中学生补习学校”在此建立,后来改名“长兴中学”再迁至县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此发现世界首例特种鹦鹉螺化石,国际地质学界命名为“煤山纹鹦鹉螺化石”。水口,贡茶圣地顾渚山之水至此东入太湖,故名。唐代诗人杜牧《入茶山下题水口草市绝句》,云:“倚溪侵岭多高树,夸酒书旗有小楼。惊起鸳鸯无限意,一双飞去却回头”,唐代诗人李郢《自水口入茶山》。元代,贡茶院自顾渚迁水口,改名磨茶所。明代仍迁回顾渚。夹浦,该镇位于金沙溪(乌溪)同环城港汇合处,两港相夹入太湖,为太湖重要鱼巷,长兴经济重镇。苏浙交通门户。乾隆十一年(1746)地方官表奏皇上,乾隆恩准设夹浦镇。郑板桥《吟太湖》诗云:“六千三万太湖波,七十二峰高峨峨”。二界岭,从安徽广德县独山到浙江长兴县泗安镇,排列为第二个山岭,故名二界岭。林城,春秋时,吴国在这里筑有两城,因两域相依,故名林城。镇内山亩竹墩,系新石器时代古遗址。泗安,泗安镇隋代大业九年(613年)置鹰扬府,筑有城池。城有四门:东曰长安门,西曰广安门,南曰吉安门,北曰吉安门,故名四安。过去,因这里是徽货到沪杭的陆转水路的集散地,改名泗安。虹星桥,县内蚕桑主产区。蚕则“虫”“工”,“虹”喻蚕,“星”喻多,故名。清代乾隆十一年,皇帝下诏设虹星桥镇等八镇。吕山,三国时,吴将吕蒙在此屯营以讨伐严白虎,故名吕山。李家巷,古称上田村。南宋,四川籍的李太师随同宋高宗南渡至临安。后来朝廷无能,解组归田到长兴县至德乡上田村,遂叫上田村为李家巷。洪桥,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下诏设鸿桥镇。因常受太湖洪涝灾害,百姓都写为洪桥镇。1965年3月,经省人委批准,将鸿桥镇改为洪桥镇。和平,宋代设税务和犒尝酒库,名嘉瑞乡。元代罢酒库只设税务,又置巡检司。明代通行裁革,名嘉会乡。清代乾隆十一年(1746年)下诏设和平镇等八镇。交通运输城市公交:1路线:客运中心-金贸小区-立交桥-紫金数码广场-办证中心-联华超市—中百一店-中医院-大自然花园-万宏花园-公路段-金顶建材城-农贸市场-新金陵商城;早班车:6:05(对开)末班车:17:45(对开)每班间隔7-9分钟。2路线:客运中心-金陵商城-紫金数码广场-长安小区-环西花园-第三小学-中心广场-紫金大酒店-万宏旅行社-通宝城-欧尚超市-科技创业园-海陆新都汇-豪雅服饰-汉维锂电-汽车总站;早班车:6:30(对开)末班车:17:30(对开)每班间隔10-12分钟。3路线:客运中心-金陵大酒店-联华超市-建设银行-台苑新村-金临小区-少年宫-新人民医院-雉城警署-老灯泡厂-大自然花园-万宏花园;早班车:6:30(对开)末班车:17:30(对开)每班间隔11-13分钟。4路线:客运中心-车务段-今欢小区-海兴桥-中马小区-万宏花园-云宇财富城-百草园-敖啸—建设银行-台苑新村-实验小学-浙北购物中心-长兴一中-龙山雅苑-消防大队-龙山新村;早班车:6:00末班车:17:39每班间隔9-11分钟。5路线:客运中心-今欢小区-古城公园-百草园-敖啸-绿城广场-自来水公司-景峰小区-水木花都-五丰村-滨海小学—党校;早班车:6:50末班车:17:30每班间隔45分钟。6路线:图书馆—行政中心—大剧院—龙山特色街—浙北购物中心—实验小学—台苑新村—建设银行—紫金大酒店—国税局—解放桥—中医院—大自然花园—万宏花园—中马小区—交警大队—轻纺城;早班车:6:06,末班车:17:46,每班间隔10-20分钟。7路线:水木花都枢纽站—水木花都—浙水阳光—环城西路—水岸华庭-职教中心-实验小学-浙北购物中心-龙山特色街-丽湖名居-多蒙佳乐-汽车总站;早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班间隔12分钟。8路线:(夜间),客运中心-金陵大酒店-联华超市-建设银行-台苑新村-实验小学-浙北购物中心—龙山特色街-大剧院-行政中心;头班车:17:50末班车:21:00每班间隔10-20分钟。9路线:中心农贸市场—绿城广场—中百一店—中医院—老灯泡厂—雉城警署—国际花园—丽湖名居—翡翠名都—东白溪公寓—君悦华府—行政中心;早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班间隔20分钟。10路线:客运中心—经贸小区—古城中学—华盛中学—景峰小区—水木花都—水木花都枢纽站—浙水阳光—第三小学—绿城广场—中百一店—解放桥—国税局—金宇花园—新人民医院—住院部—风铃绿洲—大剧院—行政中心;早班车:6:20末班车:17:30(夏令时)每班间隔9-11分钟。11路线:客运中心—金陵大酒店—云宇财富城—万宏花园—新塘路口—钮店湾—天驿行—香溢工业园—开发区街道办—诺力新厂—汽车总站;早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班间隔15-17分钟。12路线:水木花都枢纽站—水木花都—浙水阳光—第三小学—绿城广场—中百一店—解放桥—国税局—金宇花园—新人民医院—国际花园—第二水厂—豪雅服饰-汉维锂电-汽车总站;首班车:18:00末班车:21:00每班间隔10-12分钟。13路线:客运中心-金陵大酒店-联华超市-建设银行-台苑新村-金临小区—少年宫—新人民医院—国际花园—第二水厂—豪雅服饰-汉维锂电-汽车总站;早班车:6:30末班车:17:30每班间隔11-13分钟。出租车:桑塔纳3000型、桑塔纳2000型、05款捷达等种类出租车共185辆。水运:全县共有船舶2346艘,总运力61.82万吨;2010年水路运输量4838万吨,水运货物运输周转量69.64亿吨公里;黄金水道:长湖申航道;两横两纵四港区:“两横”,为长湖申线长兴航线和梅湖线;“两纵”,为泗湖线、李湖线;“四港区”,为小浦港、李家港、吕山港、雉城港。铁路:铁路线:宣杭铁路、杭牛铁路、新长铁路;高铁:杭宁高铁(在建);车站:长兴火车站,杭宁高铁长兴站(在建)。公路:主要公路:杭宁高速、申苏浙皖高速、杭长高速;104国道、318国道;环太湖滨湖景观大道等。2010年末全县公路里程数达到2030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42公里。其中,准四级以上公路里程188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9.5公里。2010年公路运输量1579万吨,货运周转量8.49亿吨公里。机场:八三机场(军用)。经济发展2010经济成就:GDP283.7亿元,增长12%;人均GDP4.42万元(常住人口),约合6540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25.6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158.54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99.52亿元,增长14.1%;三次产业结构为9.0:55.9:35.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产值572.82亿元,比上年增长28.7%;实现工业销售产值556.2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工业增加值138.36亿元,增长11.6%;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达到10家;建筑业总产值44.06亿元,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0.1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93.57亿元,同比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195.22亿元,比上年增长23.8%;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74亿元,比上年增长53.0%;商品房销售总额44.81亿元,与上年持平;公路里程数达到2030公里,每平方公里公路密度1.42公里;固定电话(含小灵通)20.06万户,下降6.7%;移动电话57.84万户,增长49.0%;国际互联网用户8.81万户,比上年增长33.5%,其中宽带上网用户8.32万户,比上年增长36.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8.11亿元,增长18.6%;接待旅游人数607万人次,同比增长32.0%;实现旅游收入41.67亿元,同比增长33.1%;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4.0%;合同外资3.7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5%;实到外资1.8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8%;实到县外内资53.02亿元,比上年增长21.6%;财政总收入40.1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2.36亿元,比上年增长21.1%;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23.89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8.84亿元,比上年增长26.8%;各类保费收入6.4亿元,上升16.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046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3305元,比上年增长13.2%;年末拥有私人汽车3.73万辆,比上年增长39.8%;私人轿车拥有量2.23万辆,比上年增长41.5%。“十二五”发展目标:“十二五”时期,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加快“六区”建设,力争在产业升级、壮大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在城市升值、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上取得新突破,在文化升华、提升区域发展软实力上取得新突破,在民生改善、不断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上取得新突破,加快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山水园林型现代化新兴城市,加快建成惠及全县人民的全面小康社会,为基本实现现代化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11月11日,国务院再次新批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经国务院批准,浙江省长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时入围全国首批13个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基地。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后,长兴经济开发区将实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1994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2001年开始全面开发建设,目前已经开发18.28平方公里。近年来,长兴经济开发区发展十分迅速,各项主要经济指标保持每年30%左右的增长幅度。自2003年以来,已连续七年跻身省“十强开发区”;开发区管委会已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2006年、2008年连续两届长三角投资发展论坛上,长兴开发区均被评为“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开发区位于浙、皖、苏三省交界处,多条高速公路、铁路、运河、国道贯穿境内,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正在建设中的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将更凸现长兴与周边大中城市的同城效应。长兴经济开发区内建有海信工业园、日资工业园、汽配工业园、总部经济园和科技创业园等六大专业园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在省级开发区中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电厂余热供汽和来自国家“西气东输”的洁净天然气供气条件,更达到长三角开发区的一流水准。区内已初步形成了以海信惠而浦电器为龙头的电子电器电源、以诺力机械为龙头的机械汽配制造、以多蒙佳乐为龙头的高档纺织服饰三大主导产业,正在成为长兴县域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和工业经济产业化的战略平台。长兴经济开发区一直将项目作为园区的立区之本,将服务作为所有工作的核心,确立了“服务项目就是服务发展”的工作理念,不断创新服务方法,优化服务环境,延伸服务范围,建立了“项目全程跟踪服务”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服务。长兴经济开发区正在按照“吸引外资的密集区、先进制造业的集聚区、自主创新的先行区和集约发展的示范区”的要求,朝着全面建设“区强、民富、人和、景美”的长三角一流经济强区和现代城市新区的方向快速迈进。人口与语言人口:第六次人口普查公报,一、全县常住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为64198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日零时的611526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0456人,增长4.98%,年平均增长率为0.49%。全县常住人口中县外流入人口为72166人,占11.24%。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207631户,家庭户人口为608127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93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21人减少0.28人。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28240人,占51.13%;女性人口为313742人,占48.87%。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4.62,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86下降了2.24。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84776人,占13.20%;15-59岁人口为454558人,占70.81%;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2648人,占15.9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8706人,占10.70%。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6.65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2.9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3.72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02个百分点。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4657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3990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451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02671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502人上升为5398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7655人上升为13083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由34099人上升为39644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由40193人下降为31570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3286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9356人,文盲率由6.90%下降为5.12%,下降1.78个百分点。六、城乡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314372人,占总人口的48.9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27610人,占总人口的51.03%。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143444人,乡村人口减少了112988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了21.02个百分点。语言:长兴方言,指本籍土著所说的长兴话,属吴语太湖片苕溪小片。长兴话是长兴县的主要方言。此外,县内尚有其它方言,大致有吴语(长兴话除外)、官话、闽南语三大类:吴语系统有温州话、台州话、宜兴话等,官话系统有河南话、苏北话、安庆话、湖北话等,闽南语系统指平阳话。自然地理地理位置:长兴县位于“天堂”的苏州与杭州之间的太湖西南岸,与苏州、无锡隔湖相望,长兴是上海经济区的交通枢纽,雄踞江苏、浙江、安徽三省结合部。水陆交通便利,距湖州20公里,上海180公里,杭州市中心90公里。航道通航里程262km,船只可达湖州、杭州、上海、苏州等地。长兴处于长江三角洲中心位置,距上海、杭州、南京、宁波、苏州、无锡等大中城市均在150公里左右。由两条国道(104国道、318国道)、三条高速(杭宁高速、杭长高速、申苏浙皖高速)、三条铁路和一条年运量超过2000万吨、有“东方莱茵河”美称的“黄金水道”(长兴—湖州—上海)构成的水陆交通网,交叉汇聚于长兴,使长兴与周边大中城市通达便捷、联系紧密,为长兴物流畅通和经济发展提供优越的便利条件。气候条件:长兴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总特征是:光照充足、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温光协调,适宜农作物的生长。长兴县农业资源丰富,效益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种水产和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拥有西瓜、茶叶、吊瓜等一大批名优、新、特、农产品,农业产业化经营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长兴环境优美,大气质量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体质量极大部分在二类水体以上。历年平均气温15.6℃,气温年际间变幅在±0.5~0.7℃之间,年际气温极差为1.2℃。历年月际间的气温变化幅度要比年气温波动大得多,其中以1月份气温年际变差最大。年降水量:年均1309mm。其中3~9月是全年降水集中期,占年雨量的75%以上。降水季节分布特点: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季多于秋季。年平均雨日为144天,占全年天数的39.6%。由于境内地形的不同,降水地理分布也存在着明显差异。近年冬季除部分山区地带外,基本无降雪。年均日照时数1810.3小时,历年平均日照百分率为41%,光照分配较均匀。年耕作2—3熟。地形地势:长兴多山区,森林覆盖率达到46%,拥有山林96.41万亩,其中竹林面积26.79万亩。三面环山,一臂挡湖(太湖),湖岸线长达31公里,境内拥有环太湖旅游区,碧岩,香山,顾渚山等风景区,尚待开发利用。资源环境:长兴区域面积143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60万亩,可开发旱地10万亩,林地90万亩,水面10万亩,是国家的“粮油大县”、“商品粮生产基地县”和浙江省的产油大县。长兴名特优新产品十分丰富,有闻名海内外的“太湖四珍”:银鱼、白壳虾、鲚鱼、大闸蟹;有久负盛名的“长兴四宝”:银杏、板栗、青梅、栝楼;有令世人称绝的“品茗三绝”:紫笋茶、紫砂壶、金沙泉等。长兴西倚天目、东临太湖,形成了山水相间的优越自然环境,自然、人文景观丰富别样,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特别是“金钉子”地质遗迹保护区、十里古银杏长廊和扬子鳄保护区这三个上亿年的珍稀自然遗产,为全球罕见;绵延34公里的太湖湖岸线,为旅游开发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长兴县政府已进行了160平方公里的环太湖旅游开发规划国际咨询,并计划通过几年的努力,把太湖西南岸建设成为独具魅力的国内外知名的旅游休闲度假胜地。金钉子远古世界景区、仙山湖景区、顾渚茶文化景区、大唐贡茶院、中国扬子鳄村、十里古银杏长廊、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清泉自然科学探索园、城山沟景区、四座文化名山、陈武帝故宫、朱氏宗祠、寿圣寺、太湖旅游度假风景区、长兴凤凰狩猎度假村、城市公园等。城乡建设和环境保护一、城市品位明显提升,中心城区建设步伐加快,龙山新区和回龙山新区建设有序推进,西太湖科教新城启动建设,城市建成区扩展到42平方公里。48项城建重点工程深入实施,解放西路-回龙山道路连接线、广场路、县前街改造等工程全面竣工,城市路网结构日益完善。旧城改造完成拆迁11.2万平方米,提升改造老小区5个。不断加大违章停车、乱搭乱建等行为的治理力度,城市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荣获“浙江省和谐社区工作先进县”。二、镇村面貌显著改善精致小城镇建设工程深入实施,9个小城镇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6亿元,镇区面积扩大到31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1万人,其中3个中心镇完成投入5.4亿元。“魅力乡村”建设全面启动,完成创建村61个。北线“江南茶乡”实验示范带建设成果进一步巩固,西线“岕里人家”实验示范带建设高标准推进。建设乡镇社区服务中心12家、村级177家。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网络运行良好,处理率达到85%。“村级集体经济三年振兴计划”深入实施,全县村级集体经济总量达到1.9亿元,增长10.3%。三、环境整治积极有效:生态文明建设“515行动计划”扎实开展,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三项工程”和清水入湖行动深入推进。太湖蓝藻防治成效明显,包漾河饮用水源水质安全稳定,全县地表水环境功能区达标率达到80%,其中市控以上断面达标率达到100%。合溪水库上游水土保持、水源保护和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加强。粉尘治理工作全面展开,关闭矿山企业12家,治理废弃矿山2家;104国道李家巷段、11省道吴山段、长牛线等路段的长效管理不断加强,全年空气环境质量优良率提高到95.1%。四、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落后产能淘汰工作推进有力,淘汰落后印染产能1.1亿米,拆除2.2米以下水泥磨机8台、石灰土立窑12门。新铺设污水管网126公里,污水处理厂运营监管得到加强,中心城区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鼓励和扶持企业加快发展循环经济,集中供热、水泥纯低温余热发电等节能技术进一步推广。对高能耗、高污染行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新增清洁生产审核企业20家、省级绿色企业2家。五、生态创建稳步推进:国家生态县创建工作有序推进,生态县、乡镇、村三级联创和绿色细胞创建活动深入开展,新增国家级生态乡镇4个。城乡绿化工作扎实开展,“亿万千百十一”绿化工程成效明显,新增城市绿地1657.5亩,中心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共绿地分别提高到41%、46%和15.5平方米;新增农村绿化面积2.3万亩,新建重点生态公益林6143亩,产业化造林3.8万亩。历史沿革概览:春秋至南北朝,长兴古称长城。春秋吴越争霸时期(前514—前495年),吴王阖闾派弟夫概在今雉城东南两里处筑城,作为夫概王邑。因城狭长,故名长城,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后属越,越为楚所灭,遂属楚。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分三十六郡,属会稽郡。汉朝时,长兴先后属扬州、会稽、吴兴等郡。三国时,东吴大将吕蒙曾屯兵吕山。公元282年(晋武帝太康三年),从乌程县中分出,建长城县。南北朝时,从长兴走出了一位开国之君——陈霸先,557年,在建康(今南京)建都,国号陈。当时,长兴属吴兴郡。隋至五代:隋开皇九年(589)灭陈,罢吴兴郡,长兴并入乌程县,属苏州。仁寿二年(602),复立长城县,属湖州。隋唐时期,长兴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顾渚贡茶院规模宏大,盛极一时。茶圣陆羽将贡茶命名为紫笋茶并写入《茶经》,湖州刺使颜真卿、张文规、杜牧等亲临监茶,诗人皎然、白居易及宋代湖州知府苏轼、王十朋等都前来品茗赏景,赋诗题咏。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吴越王钱缪改长城县为长兴县,自此县名一直沿袭至今。宋至明:长兴的工商业、农业萌芽较早。早在东汉(25—220),长兴即有陶窑业;这一时期,县内的砖窑业、采石业也已出现;明代中后期已有挖煤、炼灰、制砖、印刷业的文字记载,皆属于手工操作;另据宋嘉泰《吴兴志》记载:长兴每年向朝廷贡赋黄糙米、粳稻、绢丝、绵外,还上贡紫笋茶、金沙泉。该县依山傍湖,地形复杂,交通方便,扼三省要冲,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南宋初,长兴曾是宋金交战的地方。著名抗金将领岳飞在缠岭(访贤东北6公里)大战金兀术。小浦镇西北5公里的岳飞场(山名)曾是岳飞的练兵场,访贤西5公里的将军山是岳飞安营扎寨处。元末朱元璋派大将耿炳文,在长兴守城10年,以寡敌众,击败了张士诚,奠定了明朝东南基业。明朝中叶,著名文人归有光、吴承恩分别担任长兴县令、县丞,留下了正坛、文坛一段佳话。清:清咸丰末至同治初年(),清军镇压太平军,在长兴交战多年,致使人口锐减,土地荒芜,造成田无主、屋无人的局面。光绪初,地方官以荒田荒地招垦,大量客籍人移居长兴,开荒种植,逐渐恢复生机;商贾随之振兴,市场日趋兴旺。中华民国:民国元年(日,革命军光复长兴。随即,废府,长兴直属于省。市集以雉城、泗安、虹星桥、夹浦四地最盛。抗战爆发后,长兴成为抗日根据地,长兴人民为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整个战争期间,全县有1600多人参加新四军。长兴军民与日寇浴血奋战,取得了数十次战斗的重大胜利。解放战争于日解放了长兴。中华人民共和国: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长兴。5月16日,长兴县人民政府建立。改革开放以来,长兴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形成了以精细化工、生物医药、机械电子、轻工纺织、冶金、新型建材等六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群,一批重点骨干企业不断崛起和壮大。效益产业快速发展,全县已形成了蔬菜、瓜果、苗木、特种水产和畜禽等五大主导产业。交通网络日趋完善:两条国道,两条高速公路,三条铁路大动脉,一条黄金水道穿城而过。物流发展迅速,已成为浙、苏、皖的物资“中转站”、三省毗鳞地区的贸易中心。近年来,先后跻身于“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浙江省教育强县”等行列,2002年度又评为省级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县四连冠、招商引资十强县。长兴这座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城市,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优越的自然条件、区位优势、广阔的市场、较强的工业基础和科技实力、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日趋完善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更使今天的长兴活力澎湃。我们有理由相信,长兴——这颗镶嵌在太湖西南岸的璀璨明珠,必将越来越美好,她的明天必将更加辉煌。历代名人:1、&长兴灰岩&的命名者——葛利普,2、抗日烈士---史之华,3、明代散文家---归有光,4、《西游记》作者---吴承恩,5、爱国人士---钱江,6、唐太宗贤妃---徐惠,7、明代文学家---徐中行,8、元丰末进士---姚祐,9、茶圣---陆羽,10、宋皇祐进士---周之道,11、登崇宁五年进士---刘珏,12、万历十四年进士---丁元荐13、明戏曲家---臧懋循,14、唐代高僧---道宣,15、南朝皇帝---陈霸先,16、宋进士---周淙,17、文史馆员---金子长,18、《自由中国》主编---雷震,19、革命烈士---钱一飞,20、长兴新四军苏浙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21、清末名人---王承吉,22、金石书画---王季欢,23、画、书、诗三绝---严诵三,24、清代书画家---张度,25、明朝宰相---徐阶历代书院:长兴县学塾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民间私学,书院、县学始建于宋元,盛于明清。古代生童的求学之路,一般是私学启蒙,书院成学,县学求科举登士。书院系讲经之所,有官办,有私办。主持人称“山长”(院长),教习(教师)分主讲、经长(“五经”各设一长)、学长(礼、乐、御、书、数等科各设一长)等职。入学生员有秀才、举人及童生。长兴最早的书院是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蒋必胜在夹浦皋塘寺创办的东湖书院,当时成为全国40所著名书院之一。明代,长兴书院进入鼎盛时期,较为著名的书院有:嘉靖年间,南京刑部尚书顾应祥于雉城长安门(今大西门)内创办的养正书院,长兴知县黄(依)于承恩门(今米行弄小西门)内所办的讲德书院,顾应详归田养老时在五峰山下所建的静需书院等。其中最负盛名的要数箬溪书院。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长兴知县熊明遇见讲德书院已荒芜多年,甚为惋惜,于是在县城东北角金莲塔之西(今金莲桥西)办起箬溪书院。该院在明末清军南下时遭焚毁。后在乾隆、咸丰、同治年间,又有一段“建——毁——建”的沧桑历程。光绪十一年(1885)兵部侍郎、书画家张度(长兴人)捐资扩建箬溪书院,建房屋80余间,有大小书厅、讲厅、大操场、荷花池等,庭楼处处,树木葱葱。箬溪书院延至清末,文人学士不断来院执教讲学,如经学大师俞樾曾主讲“四书”。书院成为县内外名师学子云集之地、论文习典之所。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箬溪书院改为箬溪高等小学堂。此外,明崇祯年间,知县吴仲峦在小西门建有霞丹书院;清光绪三年(1877年),知县恽思赞在泗安建有蒙养书院,后更名安溪书院,民初改设安溪高等小学堂。县学是官办的县级学府。长兴县学始建于宋庆历四年(1044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县学宫从城东迁至西箬溪北(今长兴一中内)。学宫大成殿几经修葺,保存至今。县学于光绪三十一年与箬溪书院同时撤废。文物保护: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新四军苏浙军区旧址(年代:),顾渚贡茶院遗址及摩崖(年代:唐至宋),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城山古城遗址;弁山土墩墓(一部分在长兴境内),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大成殿及明伦堂,清,长兴县长兴一中校园内;韩彦直墓,南宋,长兴县二界岭乡邱家村;城山教寺、城山石刻造像,明,长兴县和平镇官庄村石城山;法海禅寺之记碑,明,长兴县和平镇伊村水库内;横山土墩石室墓群,春秋战国长兴县洪桥镇横山;锁界桥,清,长兴县洪桥镇小沉渎港村;篁墩遗址,商周,长兴县虹星桥镇篁墩村;大路桥,清,长兴县槐坎乡抛渎岗村;新四军苏浙军区供给部旧址,近代,长兴县槐坎乡仰峰村曹家大院;新四军苏浙军区政治部旧址,近代,长兴县槐坎乡仰峰村韩家大院;鼎嘉桥,明,长兴县夹浦镇丁新村;蒋埠桥,清,长兴县夹浦镇红旗村蒋步桥自然村;环沉遗址,新石器时代,长兴县夹浦镇环沉村;清仙桥,清,长兴县夹浦镇环沉村桥头自然村;小乌桥,清,长兴县夹浦镇夹浦村乌桥自然村;兴隆桥,清,长兴县夹浦镇太湖口;庄家村遗址,商周,长兴县李家巷镇庄头村;老坟山遗址,商周,长兴县林城镇北汤街;方山窑址,宋,长兴县林城镇方中窑村;高门楼遗址,新石器时代,长兴县林城镇龙狮村;畎桥,清,长兴县林城镇畎桥街。
| W3C XHTML 1.0
Copyright & 2012
Inc ,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省长兴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