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适度控制8月外汇储备减少

央行需要适度下调存准率|美元|外汇|贬值_新浪财经_新浪网
央行需要适度下调存准率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王永利
  纵观2011年8月以来外汇占款的走势,其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已经发生变化,增长的波动性明显加大,特别是2014年6月份以来,甚至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长期以来保持的高速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难以继续。
  一、1990年以来央行外汇占款持续增长
  新中国成立以来,外汇一直都是我国最急需、最紧缺的资源,国家一直都为外汇储备太少而发愁、而头痛。因此,外汇也成为国家管制最为严格的资源,长时间实施严格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将全社会的外汇在最大程度上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形成“国家外汇储备”。但是,到1978年末国家外汇储备仅为1.67亿美元,1980年甚至为-12.96亿美元。
  实施改革开放国家政策后,我国不断强化政策优惠推动招商引资,海外华侨的个人汇款也逐步增多。相应的,国家外汇储备也不断增加,但直到1989年末,外汇储备余额也仅为55.50亿美元。
  之后,随着改革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特别是从1994年初开始实施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长。
  到1994年末,国家外汇储备突破500亿美元(达到516.20亿美元),1996年末突破1000亿美元(达到1050.29亿美元),2001年末突破2000亿美元(达到2121.65亿美元)。2001年12月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后,国家外汇储备更是迅猛增长,到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外汇储备国,2009年4月突破2万亿美元,2011年3月末即突破3万亿美元。
  这期间的高速增长举世瞩目,2014年末外汇储备规模达到3.84万亿美元(2014年6月末曾接近4万亿美元),远远超过日本稳居世界第一。
  与“国家外汇储备”持续快速增长相对应的是,中央银行的“外汇占款”也在持续快速扩张。
  从央行披露的数字看(1999年以前缺乏相关数字),1999年末不足1.41万亿元,2000年末为1.48万亿元,到2014年末达到27.07万亿元,已超过1999年末的19倍。
  当然,央行外汇占款与外汇储备的变化并不是按照固定比率绝对对应的,外汇占款是央行买卖外汇所发生的收支净余额,其变化既受到外汇买卖结余规模的影响,也受到外汇买卖价格(汇率)变化的影响,而外汇储备有些影响因素并不会影响外汇占款的变化,例如外汇储备收益的发生、其他货币折合美元的变化(其他货币折合美元汇率的变化,会影响外汇储备用美元标示的最终结果)、用外汇储备购买黄金或者安排其他用途(如直接投资“丝路基金”)等。因此,从对货币总量的影响角度,更需要关注的是央行外汇占款的变化。
  二、外汇占款的持续快速增长,直接造成央行资产负债规模和广义货币总量的快速扩张。
  到2014年末,中国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达33.82万亿元,按6.15的比率,接近5.5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美联储4.54万亿美元的规模,其他国家央行更是望尘莫及,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央行,尽管中国GDP的规模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除了规模最大之外,中国央行资产负债结构还存在非常突出的特点:
  在资产方,中国央行最主要的资产是“外汇”(即外汇占款),到2014年末达到27.07万亿元,占资产总额的80.02%(比2013年末下降了3.27个百分点),占比较2000年末的37.6%提高了42.42个百分点。
  外汇占款如此大的规模和占比,是其他国家央行根本不具备的(即使在国家外汇储备规模世界第二的日本,其央行2014年末外汇占款的规模折合人民币也不足3000亿元,而且在2000年以来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在日本,国家外汇储备更多的是指财政购买和持有的外汇,而不是央行购买的外汇)。
  而央行“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占资产总额的比重只有9.71%,相比2000年末的56.15%,下降了46.44个百分点。这也大大低于其他国家央行“对金融机构债权”在资产总额中的比重。
  在负债方,到2014年末,中国央行最主要的负债是“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其中,约80%是金融机构缴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占其负债总额的67.55%,占比较2000年末提高了26.89个百分点。其占比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央行这一项目的水平;央行“货币发行”占其负债总额的19.85%,占比较2000年末下降了20.61个百分点。
  同时,由于央行购买外汇投放的货币,会直接转化成为企业或个人等售汇人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广义货币的组成部分),属于央行的基础货币投放,会直接扩大广义货币总量。
  不仅如此,由于商业银行的存款又会支持其发放贷款,贷款则会进一步转化为存款,由此形成贷款派生货币的“乘数效应”。即使按照存款的60%发放贷款(监管规定的贷存比为不超过75%)计算,2014年外汇占款比2000年末增加的25.54万亿元即可累计派生存款达63.77万亿元。
  对照同期我国广义货币总量(2014年末为122.84万亿元,2000年末为13.84万亿元)增加额109万亿元而言,毫无疑问,外汇占款的增长成为这一时期我国广义货币总量快速扩张,并成为全世界货币总量规模最大国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在央行外汇占款持续高速增长的情况下,为抑制货币总量随之过快增长并引发流动性过剩以及恶性通货膨胀,央行被迫采取措施收紧商业银行流动性,进而抑制其发放贷款、派生货币的能力,这包括回收央行再贷款或拆借资金、增发央行票据、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存准率)等。
  自2003年9月开始,则越来越多地集中到提高“存准率”上了。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央行调整“存准率”更为方便,商业银行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只能无条件执行。而且存款准备金的利率水平也完全由央行决定,商业银行同样没有影响力。
  自2008年开始,存款准备金的年利率一直保持1.62%没有变化,远远低于商业银行向央行拆借资金的利率水平,更低于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利率水平。“法定存款准备金”成为商业银行流动性最差、收益率非常低的资金占用。
  而“存准率”的不断提高,则相应增加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当然,由于央行的外汇占款已经转化成为售汇人的银行存款,增加到货币总量上去了,而提高“存准率”,只能间接抑制银行贷款再派生货币的规模,并不能把外汇占款投放的货币完全对冲回来,因此,货币总量仍会在一定程度上随外汇占款的增长而扩张。
  我国人民币“存准率”自1999年11月起至2003年9月为6%。从2003年9月开始,随着央行外汇占款的不断扩张,央行也不断提高金融机构“存准率”,到日,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提高到21.5%(中小银行“存准率”一般低3.5个百分点左右,下同),创下全世界的最高纪录(央行明确表示,要把多余的钱圈到“池子”里,在外汇占款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存准率”没有高限)。
  之后,基于外币占款增长趋缓,社会流动性趋紧,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状况,央行于日、日、日分别下调“存准率”各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存准率”下调至20%,其后,“存准率”的调整进入稳定期。进入2014年下半年,央行外汇占款呈现出较大的下行压力,央行于日再次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准率”0.5个百分点,大型金融机构的存准率下调到19.5%。同时,对小微企业贷款占比达到规定标准的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额外再降低0.5个百分点,对农业发展银行额外再降低4个百分点。
  在外汇大量流入中国,推动人民币汇率快速升值的情况下,央行大量购买外汇,投放人民币,有力地平抑了人民币与外汇的供求关系,抑制了人民币汇率的过快升值,并将外汇主要集中到央行手中,形成世界最大规模的“国家外汇储备”,增强了央行对外汇的控制力。
  同时,在外汇占款(基础货币)快速扩张的情况下,央行又采取相应提高“存准率”等方法,冻结商业银行相关的流动性(形成“资金池”),间接地抑制货币总量的过快增长,抑制资产价格的过度上升和经济过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资产和经济泡沫的形成与积累,并为应对以后外汇大规模流出,外汇占款急速下降,流动性严重萎缩创造了重要条件(这也是目前其他主要经济体央行所没有的)。
  尽管这种做法会使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虚增,但如果没有这种做法,我国的货币总量将比现有规模大得多,经济和金融风险也将严峻得多,也就很难避免像很多国家那样,在外汇大规模流入和集中流出过程中,很容易遭受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这使得调整“存准率”也成为2003年以来我国无可替代的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货币政策调节作用。可以说,根据外汇占款的变动灵活调整“存准率”,成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重要发明和成功经验。
  当然,由于央行一方面大量购买外汇,扩大外汇占款和基础货币投放,另一方面又保持很高的“存准率”,进而保持规模庞大的存款准备金,就造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中,一方面外汇占款成为其最大的资产项目,另一方面,央行对金融机构的负债(其中最主要的是存款准备金,另外还有一般性的备付金存款等)又成为央行最主要的负债项目,并因此造成中国央行资产负债规模的虚增(“多余的钱”),以及广义货币总量世界最大。
  三、央行外汇占款波动加大甚至出现增势逆转的势头
  2011年8月份之后,国家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的增长波动明显加大。2011年8月末,外汇储备余额3.26万亿美元,但12月末仅为3.18万亿美元,比8月末减少了814亿美元。
  2011年9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3.38万亿元,到12 月末为23.24万亿元,比9月末减少了1465亿元。
  2012年一季度外汇储备有所增加,3月末为3.30万亿美元,但4、5月份明显下降,之后开始在波动中缓慢上升,到年末才达到3.31万亿美元,仅比3月末增加了66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1304亿美元。外汇占款的变化基本相同,同年3月末外汇占款余额为23.58万亿元,到年末为23.67万亿元,比3月末仅增加了870亿元,比上年末增加4281亿元,增长幅度大大低于以往年份。
  自2011年8月开始的外汇占款增长趋缓,相应造成基础货币投放收缩和社会流动性趋紧,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增大。因此,央行及时调整货币政策,于日、日、日连续下调“存准率”各0.5个百分点,相应释放流动性。
  月份,央行外汇占款增长明显加速,到5月末,余额为24.9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33万亿元。但6-8月再次陷入低迷,6月出现负增长,8月末仅比5月末增加907亿元,大大低于此前社会预期,结果在6月份造成市场“钱荒”(流动性紧张)。从9月份开始,外汇占款增长再次加速,到年末达到26.43万亿元,比8月末增加1.34万亿元,全年增加2.76万亿元。
  月份外汇占款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到5月末,外汇占款余额27.23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728亿元。但从6月份开始,再次出现负增长,到年末达到27.0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6411亿元,但比5月末减少了2317亿元。
  在2012年5月降准后,尽管2013年以来外汇占款有很大增长(2012年5月末,央行外汇占款23.52万亿元,到2013年5月末,增长到25万亿元,增加了1.48万亿元。到2014年5月末,进一步增加到27.30万亿元,比2012年5月末增加了3.78万亿元),但考虑到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依然很大,央行一直没有相应提高“存准率”,这实际上就是在实施隐性的宽松性货币政策,而且力度并不小,只是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也正因为如此,尽管从2014年6月开始央行外汇占款持续走低,央行为消化前期因外汇占款扩张而增加的货币,并没有很快下调“存准率”,而只是小规模的实施了两次定向降准。
  但是,到2015年1月份外汇占款与上年末基本持平,仍然呈现稳中有降的态势,而且经济增长和物价指数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于是央行于2月5日加大了下调“存准率”的力度。
  纵观2011年8月以来外汇占款的走势,其持续高速稳定增长的势头已经发生变化,增长的波动性明显加大,特别是2014年6月份以来,甚至呈现出稳中趋降的态势。从各方面影响因素综合考虑,我国国家外汇储备和央行外汇占款长期以来保持的高速持续增长的态势已经难以继续,今后出现增长趋稳甚至稳中有降的态势可能是大概率事件(新常态)。
  而这一变化,将使央行长期以来投放基础货币最主要的渠道被收紧、卡死甚至成为倒吸的管道,将对我国货币总量的增长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对此必须高度警惕、积极应对,货币政策取向亦需要相应做出重大调整。
  如果外汇占款继续保持稳中有降的态势,央行就需要适时适度地下调“存准率”,及时释放流动性,并降低商业银行低收益的存款准备金占用,进而推动降低市场利率水平和社会融资成本。
  同时,央行需要积极探索和灵活运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努力维持社会流动性的适度充裕和金融体系的健康稳定。随着外汇占款和存款准备金的下降,央行的资产负债规模有可能不增反降(虚增的部分会减少),资产负债结构可能有所优化。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王永利)   本文为作者独家授权新浪财经使用,请勿转载。所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中国银行王永利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财界网热点扫描:我国巨额外汇储备应如何管理?
&&&&&&&& 14:01:03&&&&&&&来源: 财界网综合
  国家外汇管理局最近召开小范围的专家座谈会,征求业内专家对外汇储备经营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并向与会专家招标相关的研究课题,发挥“智库”作用,以更好地推动中国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改革。据悉,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与中央外汇业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均参加了此次小型座谈会。  事实上,对巨额外汇储备面临的问题,不仅外界有各种各样的担心,高层也逐步产生了担忧。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访问非洲期间就明确表示,“比较多的外汇储备已经是我们很大的负担,因为它要变成本国的基础货币,会影响通货膨胀。”  众所周知,外汇储备不同于一般储备,它是国家战略的需要,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提升中国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十分重要。但是,如何储备、储备多少,也必须充分考虑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把握一定的度。否则,就会产生相反的作用,并有可能引发新风险。  而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持续实行出口导向策略,从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以后,就一直处于贸易顺差的格局,以至于到2011年3月,外汇储备总额就突破了3万亿美元,目前,更是逼近4万亿美元。也正因为如此,在央行的资产结构中,80%都是外汇储备,所对应的人民币资产更是超过了20万亿。为什么中国在GDP只有美国一半不到的情况下,广义货币(M2)却超过了美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外汇储备数额过大,占用了太多的基础货币,从而留下了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风险。而随着人民币国际化步伐的加快,汇率改革力度的加大,以及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美元出现了贬值,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也出现了下降,且下降的速度比较快。  虽然有关方面采取了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大了外汇储备的投资力度,并通过组建中投公司等进行外汇储备投资。但是,由于缺乏投资经验,投资的效果并不明显,甚至出现了不少的投资失误现象。最终,外汇储备投资也就主要集中于购买美国国债,使外汇储备的投资风险十分集中。如在美国发生主权债务危机时,很多人就对中国购买的美国国债表现出了极大的担忧,担心上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会打了水漂。尽管这样的现象没有发生,但是,风险隐患却一直没有消除。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出口受到了一定制约,贸易顺差的幅度有所缩小。但是,多数情况仍是顺差,外汇储备和绝对额仍在增加。一旦外汇储备的规模继续扩张下去,风险就会更大,投资的压力也会更大。如何投资,以什么机关报结构投资,向什么方向投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幸福的烦恼也越来越多。  一方面是实行规模控制。实行规模控制,不是说不要出口,也不是硬性控制出口,而是要改善出口产品的结构,提高出口产品的含金量。过去那种用廉价劳动力、资源过度消耗等换取出口的方式,不能再维持。也正因为如此,有关方面在制定出口计划和政策时,就必须将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出口产品含金量方面,对科技含量高、国际竞争力强的产品,要积极鼓励,出台强有力的支持政策。而对一般性产品出口,原则上不给予政策支持。一定程度上,还要控制。同时,要加大高技术产品、高新技术、高端装备制造设备等的进口力度。必要时,对一些战略物资、大宗商品等,也要加大进口力度,以调整和优化进出口结构,控制贸易顺差,提高出口和进口产品的含金量。  另一方面是改善投资结构。除美元资产外,随着欧洲经济的逐步复苏,可以适当增加欧洲国家资产的购买力度,如与英国建立人民币自由交易以后,可以适当增加对英国资产的购买。同时,要大力鼓励民者投资者加强对外投资,加大“走出去”力度,且不要只将眼睛盯在购买国外资源型企业等方面,而多`投资国外的实体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等,通过产业资本投资弥补外汇储备直接投资的不足。  当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话语权,也是防范外汇储备风险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如加强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沟通,争取早日提高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的份额,又如与其他国家、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建立国际储备银行等,也是消除外汇储备“幸福烦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做到规模控制、结构优化、投资有方,避免中国人要劳动创造的财富被汇率变化、美元绑架等“剪毛”。  针对如何改进外汇储备的经营管理,暨南大学国际金融与商务研究所所长孙华妤建议,外汇储备在经营管理上不应设立更高的收益指标,但是可以进行债券、股权和实物类的分层投资,把握一些好的投资机会以取得更可观的收益。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张茉楠则表示,外汇储备是一个战略储备,不仅要看其短期的账面盈亏,更应关注其和国家战略之间的关系。外汇储备是面向未来的,应该在长远上有所布局和考虑。  业内人士对于外汇储备经营管理模式基本认可,但同时认为中国已经无法承受更多的外储规模增长———如果外汇储备的规模达到了5万亿美元甚至6万亿美元,那么再牛的人也将无法充分照顾好多元化的投资组合。  北京金融衍生品研究院首席宏观经济研究员赵庆明表示,尽管今年以来,外汇占款增速出现下降,但是外汇占款每个月还是在正增长,2012年曾经出现过的单季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也没有再现过“这种趋势可能还要持续下去,所以关键是卡住增量”。  张茉楠则表示,控制好增量的要点在于通过市场化手段来化解,达到“藏汇于民”,这就需要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政策的配合“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大增是人民币未能国际化的结果。如果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有更多的话语权,我们也不必要储备这么多的外汇储备来抵御风险。”张茉楠说。  孙华妤说,化解外储增量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更大程度开放资本项目,鼓励更多的私人企业“走出去”。“适度控制资本流入,而更大程度的开放资本流出,民间资本真正走出去才是真正的藏汇于民。”她表示,产业资本直接投资的收益率要远高于外汇储备投资的综合收益率,因此,鼓励更多的私人企业走出去,我国对外投资的收益率才能提高。
[]&&&[责任编辑:
&相关新闻/评论
&重点推荐新闻
10-10 10-10 10-10 10-10 10-10 10-10
版权与免责声明:1、本网注明“来源:×××”(非财界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2、在本网的新闻页面或BBS上进行跟帖或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
3、相关信息并未经过本网站证实,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
热文排行榜
千股吧热贴
7.142.181*
5.106.108*
2.205.147*
基金岛热贴
223.74.150*
220.79.234*
2.164.230*
225.132.49*
224.19.177*
107.133.127*
110.82.250*
223.199.149*
223.149.58*
qianxinxue
liyantanjin
- 联系电话:010-
&& 联系人:杨小姐&&&&责任主编:刘素曼 IF106
总机:010-  新闻中心:010-
举报中心电话:010-
举报中心邮箱:
财界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京公网安备号
Copyright & 2007 - 2015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经济与管理》2008年11期
中国外汇储备适度规模实证分析
【摘要】:截至2007年底,中国外汇储备突破1.5万亿美元,建立计量模型对中国外汇储备规模进行实证分析表明:自2001年以来中国外汇储备实际规模一直大于适度规模。应扩大内需,酌情开征外汇交易税,适度进行汇率改革,以缓解外汇储备过快增长的局面。
【作者单位】:
【关键词】:
【基金】:
【分类号】:F832.6【正文快照】:
一、外汇储备及其适度规模的内涵(一)外汇储备概述外汇储备是国际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储备中所占的比重和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国际储备产生于开放经济下,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支持与加强一国货币信誉的物质基础,发挥调节国际收支“缓冲器”的作用,可充当偿还外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高丰,于永达;[J];金融与经济;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邢大伟;;[J];商业研究;2006年20期
张玎;;[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赵登峰;[J];财经科学;2004年05期
刘斌;[J];财经研究;2000年11期
窦祥胜;[J];财经研究;2002年03期
徐永久;[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2年06期
周木生,张永鹏;[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1期
孔立平;;[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7年01期
王国林;[J];当代财经;2003年02期
刘艺欣;;[J];当代经济研究;200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魏晓琴;尤元宝;;[A];2004年中国管理科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金凌;[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窦祥胜;[D];厦门大学;2001年
王红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陈小五;[D];复旦大学;2005年
陈全功;[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杨维新;[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王时芬;[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6年
滕昕;[D];西北大学;2007年
祝健;[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张鹏;[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陆晓倩;[D];厦门大学;2001年
夏先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李文龙;[D];暨南大学;2002年
王金田;[D];厦门大学;2002年
姜丽;[D];厦门大学;2002年
李国清;[D];厦门大学;2002年
江峻;[D];暨南大学;2002年
雷建维;[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李丽;[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苏红;[D];河海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李享阳;[J];经济与管理研究;1983年04期
厉以宁;;[J];社会科学战线;1983年01期
邝农;[J];南方经济;1984年05期
华荣传;;[J];中国农垦;1984年04期
张正和;[J];中国农垦经济;1985年07期
华荣传,葛正明;[J];中国农垦经济;1985年12期
李金照;[J];中国农垦经济;1985年14期
李振东;[J];中国农村经济;1985年09期
张宝禄;[J];齐鲁学刊;1985年04期
高一雷;;[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198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许仁忠;;[A];发展战略与系统工程——第五届系统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1986年
胡星池;杨文会;;[A];中国土地学会1987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选集[C];1987年
郑启坤;罗宗玉;胡奎虎;;[A];草业与西部大开发——草业与西部大开发学术研讨会暨中国草原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0年
杨朝选;焦国利;;[A];中国园艺学会第九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1年
金川;林霞;;[A];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C];2002年
樊日文;;[A];全国甘蔗生产机械化与产业研讨会暨甘蔗生产机械化现场演示会论文集[C];2002年
文启湘;高觉民;;[A];2002“商业结构调整”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刘成武;李秀彬;黄利民;;[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王文友;;[A];回顾与展望——年高教研究论文集[C];2003年
杨炳南;唐金秋;;[A];农业机械化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成立40周年庆典暨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李正君;[N];北京日报;2000年
颜晓岩;[N];中国财经报;2000年
王绍雄;[N];光明日报;2000年
吴文;[N];中国经营报;2000年
宋晓杰;[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程士荣;[N];建筑报;2000年
胥树凡;[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年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
贾康;[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李钧;[N];中国医药报;2001年
杨大勇;[N];中国经营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贺金凌;[D];西南财经大学;2000年
牛竹梅;[D];山东农业大学;2002年
李一花;[D];厦门大学;2002年
王红夏;[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温祥珍;[D];山西农业大学;2002年
林国庆;[D];厦门大学;2003年
刘新平;[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熊健民;[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李萍;[D];西北大学;2006年
林莉;[D];厦门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萍;[D];暨南大学;2000年
张浩;[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汪红;[D];苏州大学;2001年
陆晓倩;[D];厦门大学;2001年
梁柱;[D];西安理工大学;2001年
陈李敏;[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李芒;[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姜丽;[D];厦门大学;2002年
王金田;[D];厦门大学;2002年
刘文合;[D];安徽大学;2003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知识超市公司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82499
服务热线:010--
在线咨询:
传真:010-
京公网安备74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外汇储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