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周了。出现高尿酸血症严重吗呢?一直都不敢吃肉的。。。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痛风和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在几十年前的中国,这种病发病率非常低,但目前已经成为威胁男性健康的一种重要疾病。男性患者大大多于女性患者的原因,是由于雌激素有促进尿酸排出的作用。因此,年轻女性极少发生高尿酸血症。然而,在绝经之后,女性也可能被这种疾病所困扰。在高尿酸血症患者当中,有些人会发展为痛风发作患者,有些则一直保持无明显症状的状态。正因如此,有一部分尿酸水平上升的男性,特别是中青年男性,往往对此不以为意。然而,研究早就发现,即便不发展为严重痛风,高尿酸血症也代表着身体代谢的紊乱状态,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都有很大的相关性。同时,它也会增加肾结石和肾功能损害的风险,因此绝对不可以掉以轻心。什么人容易患上痛风?除了遗传易感性之外,绝大多数人都有饮食生活方面的不良习惯。目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饮酒、吃过多红肉、吃过多海鲜、运动太少等,都会增加患痛风的风险。研究还发现,体重过高、腰腹肥胖都是痛风的风险因素。除此之外,年轻时就发胖的男人更容易患上痛风,特别是家族中有痛风患者的人,更应当高度警惕。一项在近 3 万名经常跑步的健身者中的跟踪研究发现,即便在参加公众跑步活动的男性当中,饮食生活因素也会对痛风风险产生影响:1. 每摄取 10 克酒精,痛风风险就会上升 19%平均每天摄入 15 克以上的酒精,即便跑步锻炼的距离完全一样,痛风危险就已经达到完全不喝酒者的 2 倍。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样的 10 克酒精量,红酒会使风险上升 27%,啤酒则上升 19%。这与此前「喝红酒不会促进痛风」的调查结果不太一致。2. 每天多吃一份(生重 80 克)红肉,痛风风险就上升 45%而考虑到体重偏高的人大多爱吃肉,研究者们还对同样体重的人进行吃肉量的比较,发现多吃一份肉,仍是会增加 25% 的痛风危险。3. 每天多吃一个水果(比如 1 个苹果或橙子),痛风风险下降 27%而且这种效果不受体重差异的影响。研究者认为,与其说水果对痛风有直接预防作用,还不如说,经常吃水果的人可能整体健康意识比较强,生活习惯比较好。研究者特别提到,尽管这项研究中没有调查乳制品的摄入量,但通常水果摄入量高的人乳制品摄入量也高,而乳制品对痛风预防很有好处。4. 体重指数(BMI)对痛风风险的影响非常大BMI 每增加 1,即便每天跑同样的距离,痛风风险也会增加 18%。而 BMI 超过 27.5 的人,痛风危险则是 BMI 低于 20 者的 16 倍,是 BMI 在 20~22.5 之间者的 4 倍。5. 腰围每增加 1 厘米,即便跑同样的距离,痛风风险上升 6%6. 日常跑步的距离每增加 1 公里,痛风风险降低 8%7. 在标准 10 公里跑测试中,跑步速度每上升 1m/s(3.6 公里/小时),痛风风险下降 45%跑步测试速度快,意味着心肺功能较好,整体代谢水平也比较高。之所以介绍这项研究的结果,除了想说明这种疾病的危险来源之外,还想提示人们,除了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之外,食物因素是可以改变的。而体能也有很大关系,因为体能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代谢能力。人体的血尿酸当中,三分之二以上为内源性尿酸,食物来源只是小部分。这些尿酸 70% 靠肾脏排泄,只有在人体代谢紊乱,产生较多内源性尿酸,而肾脏功能又不足以及时处理多余尿酸的时候,才会出现高尿酸血症的情况。所以,提高身体对尿酸的代谢能力,要比斤斤计较食物的嘌呤含量更为重要。高尿酸患者该怎么吃?看了这些研究结论,也就能够知道怎样的生活有利于控制尿酸、预防痛风了。1. 减少红肉类食物的摄取我国的临床医生也发现,很多痛风患者都有吃大量红肉的习惯。这些人也通常有明显的肥胖状态。按照我国膳食指南,结合患者病情,痛风急性发作期不应食用肉类,缓解期或高尿酸血症状态时,每天平均的红肉类摄取量应当控制在 50 克以内为好。动物内脏最好不吃。2. 减少海鲜类食物的摄取长期吃大量海鲜,也被全球医学界认为是痛风的风险因素之一。由于海鲜食物热量相对较低,部分患者身体可能并不明显肥胖,但尿酸水平较高。3. 减少膳食热量和脂肪摄入量脂肪本身会阻碍肾脏对尿酸的排泄,而且脂肪高的膳食还会导致肥胖和代谢紊乱。对体脂过高、腰腹肥胖的患者来说,减肥本身就有利于代谢紊乱状态的改善。4. 改变主食内容不吃精白+油脂的主食组合,适度增加杂粮薯类比例,减轻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状态。5. 大幅度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特别是低糖的蔬果6. 增加低脂奶类的摄入量7. 严格戒酒、不喝甜饮料、多喝水除此之外,痛风和高尿酸血症患者还应当进行体成分分析和全面体检。确认自己是否有腰腹肥胖和体脂肪含量过高的问题,如有,应采用减肥食谱。确认是否存在高血压、高血脂、血糖控制异常等问题,同时还应了解自己有无肾结石,有无肾脏功能异常,将其他问题一并纳入营养膳食的目标范围。我们要明确一个目标:在避免高嘌呤含量食物、酒类和甜饮料的同时,只有通过合理营养和减肥降脂来改善患者的整体代谢功能,才能真正把身体调整好。身体的综合代谢水平改善了,尿酸的问题也会逐渐得到改善。对于尚未发展为痛风的患者来说,控制体重,改善代谢紊乱问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疾病发展到痛风状态,预防因此造成的各种严重后果。该文章由作者授权丁香园转载责任编辑:付婷图片来源:除了饮食之外,高尿酸患者还应当注意哪些呢?立即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当心高尿酸!「三高」之后第四高》。丁香医生「别让健康在嘌呤中飘零」欢迎分享,请勿转载。投稿及合作请联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人气:23919 更新:
人气:22312 更新:
人气:19665 更新:
人气:16550 更新:
丁香医生的更多文章
大家在看 ^+^
推荐阅读 ^o^
人生,为何这么累?
吃药也有正确姿势!吃错了不但减药效,还会伤身体!
春节出境游,这些健康知识一定要知道!
5道肉菜包揽你整个冬天!好吃到爆!
天上掉馅饼你都不捡,那怪我喽?
猜你喜欢 ^_^
24小时热门文章
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好医网新闻
高尿酸血症年轻化趋势明显 不止痛风还伤肾
本文转载:腾讯
人到中年,定期体检很重要。(记者乔军伟摄)
高尿酸血症的发生呈现年轻化趋势,人到中年,最好每年做一次尿液检查
提起尿酸高,很多市民都知道会引起痛风,危害关节,甚至致残。但其实尿酸高还会变成一个潜伏在肾脏的&杀手&,引起不同程度的肾损害甚至尿毒症。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傅君舟教授指出,近年来,因为高尿酸血症而引发各类肾病的情况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而且有大量医学研究已经证实,高尿酸血症与高血压、糖尿病一样,会对心脑血管带来危害。傅君舟提醒,如果在体检中发现尿酸超标千万别听之任之,要改变生活和饮食方式,并到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必要时及早治疗。
文/记者黎蘅 实习生魏佳丹 通讯员魏星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傅君舟教授
病例 高尿酸血症引发尿毒症
今年43岁的周先生是一家广告公司的老总,平时工作压力大,一旦有空就特别喜欢呼朋唤友喝啤酒吃夜宵,而海鲜更是他的至爱。早在3年前体检时,医生就提醒过周先生存在尿酸偏高的问题,但仗着自己年轻、身体一向没啥毛病,周先生根本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然而就在上个月,周先生发了一周的低烧,而且排出的小便颜色浑浊。到医院一检查,竟是尿毒症。这个消息对周先生犹如晴天霹雳,他怎么都想不明白,自己怎么无缘无故就会得尿毒症。然而,医生的一席话让他如梦初醒:病根就在尿酸高。原来,尿酸高不仅会引起痛风性关节炎,还会在不知不觉中对肾脏产生危害。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血尿、蛋白尿或腰酸背痛等症状,但有些人,例如周先生却什么症状都没有,一发现就是尿毒症甚至慢性肾衰竭。
危害 无症状尿酸性肾病更可怕
傅君舟介绍,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谢产物,每天代谢产生的尿酸主要从肾脏排出体外。过量的尿酸形成结晶,如果沉积在关节,就会引起大家所熟知的痛风性关节炎,但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微小的结晶还常常会沉积在肾脏,引起一系列可以危害肾脏的疾病。
&最常见的是尿酸性肾结石,患者常常因为感染而出现疼痛和血尿,而此类患者通常也伴有痛风。&傅君舟介绍说。此外,如果尿酸形成的微小的结晶沉积在肾组织,并阻塞肾小管,就会引起尿酸性肾病。有些患者会出现腰酸背痛、血尿或蛋白尿,通过肾穿刺检查一般能及早发现病情。&但最可怕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没有症状的,直到出现尿毒症甚至肾衰竭时才发现。&
值得注意的是,高尿酸血症常常还会与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一系列代谢综合征互相影响,互相加重病情,增加冠心病、脑卒中等危险。因此,近年来医学界已经将高尿酸血症列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提醒 高尿酸血症年轻化趋势明显
&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们曾经有一个统计数据,高尿酸血症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3%~1.4%,但10年后,这个数字已达到13%~14%。目前,虽然没有最新的统计数据,但按照估算,我国最少有一亿多高尿酸血症患者。&傅君舟说。
不仅如此,高尿素血症的发生还呈现出明显的年轻化趋势。&我曾经接诊过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他是生意人,平时应酬多,经常喝酒,爱吃动物内脏、海鲜等富含嘌呤的食物,年纪轻轻就痛风了,之前一直靠吃止痛药维持,但后来出现了蛋白尿,说明尿酸已经对肾脏造成了损害。&傅君舟提醒年轻人,如果出现疲劳、疲倦感就要注意了,这很可能是一个信号,需要及时来医院做血尿检查。确诊以后,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外加药物的治疗,一般一两个月就能恢复正常了。
但医生们在临床中,却经常遇到对高尿酸血症诊治不当而导致重度肾损害等严重后果的患者。如:不少人虽然发现血尿酸高,但因没有不舒服,就不去就诊;很多医生忽视对血尿酸水平升高的原因进行有关检查;不根据肾功能状况、是否有肾结石等选择恰当的降尿酸药物;听信广告,长期单纯接受中医药治疗;对痛风反复发作者,不从根本上去治疗高尿酸血症,而是长期服用有较强肾脏毒性的止痛药;在用药物控制血尿酸水平正常后,就停药并不再随访&&这些情况都应当引以为戒。
预防 人到中年,每年查次尿
据了解,嘌呤核苷酸80%由细胞代谢产生,20%源于饮食,可见血尿酸水平受饮食影响较大。人类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增多的重要原因。
当高尿酸血症出现后,接受正规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药物治疗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改变生活方式。&傅主任给患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1.饮食:少吃含嘌呤的食物,多吃素,少吃肉,远离动物内脏和海鲜。
2.限酒:啤酒会严重抑制尿酸的排泄,白酒、红酒次之,患者最好不要碰酒,实在不行就喝少量的红酒。
3.饮水:一个人正常饮水要每天达到1500毫升,饮水量过少会引起结石。
4.运动:每天保持30分钟以上的运动量,&慢跑、快走、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都可以,不要太剧烈就好。&
另外,人到中年,肾功能会走下坡路,最好能每年做一次尿液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本站点遵循 W3C 标准开发 &通过 W3C 标准认证 本站点在 Chrome,FIREFOX,360浏览器 屏幕分辨率 1024+以上测试通过
| 鄂ICP备号-1痛风,吃吃喝喝惹出的毛病-牛bb文章网
痛风,吃吃喝喝惹出的毛病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及生活环境的改变,人们对高嘌呤、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大量摄入,痛风发病率逐年升高,吃吃喝喝的人们在不经意间就为痛风病的发作埋下了诸多隐患。因为对它的不了解,也造成了诸多认识误区及过度治疗。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是一种因嘌呤代谢障碍,使尿酸累积而引起的疾病。痛风属于关节炎的一种,嘌呤的代谢紊乱,排不出去,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有很多人称它为吃喝出来的毛病。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杨茂伟主任表示,如今的痛风病人较多,其中很大一部分与患者的日常饮食有关,尤其是交际频繁的人士,很容易因为饮食结构不合理发生痛风。采访中,杨主任特意提到了夏季大排档里的海鲜加啤酒,和冬天里的火锅汤。首先说这海鲜加啤酒:海鲜是一种含有嘌呤和苷酸两种成分的食物,而啤酒中则富含分解这两种成分的重要催化剂维生素B1。吃海鲜的时候喝啤酒容易导致血尿酸水平急剧升高,诱发痛风。而火锅汤、豆捞汤里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要高出三十倍,更易导致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的升高和积聚,极易引起痛风。不仅如此,以往一直被人们看作健康食品的农家菜,也有一定的危险成分。杨主任表示,动物内脏、肚儿等食物中,也含有较高的嘌呤,现在有些人喜欢在乱炖中加些动物内脏,也是导致嘌呤代谢差,尿素增高,是引发痛风的原因之一。痛风病偏爱中年男性,发病多在子夜痛风病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最常见的是40岁以上的中年男人。根据最新统计,男女发病比例是20∶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这是因为,女性体内雌激素能促进尿酸排泄,并有抑制关节炎发作的作用;而男性交际应酬多,宴席不断,烟酒不离身,过多摄入含嘌呤、蛋白质的食物,使体内尿酸增加,排出减少,所以发病率较高。还有人统计,宴席不断者,发病者占30%,常吃火锅者发病也多。此外医生也指出,由于尿酸在人体血液中浓度过高,在软组织如关节膜或肌腱里形成针状结晶,导致身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敏感)而造成痛苦的炎症。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拇指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含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痛风病认识上误区多高尿酸就是痛风,痛风发作时血尿酸一定会高痛风是血尿酸过高引起的疾病,每天尿酸生产量和排泄量是维持一定平衡的,如果生产过剩或排泄不良,就会使尿酸堆积在体内,造成血中尿酸过高(即高尿酸血症)。但只有出现痛风关节炎的发作,才可称之为痛风,而从未有过关节炎发作者,称为高尿酸血症,只要注意饮食或找出原因矫正,尿酸值可能会恢复正常;而痛风则是一种疾病状态,如果不治疗通常会有痛风石出现,甚至导致关节畸形,晚期可致肾功能不全。另外,据统计,痛风在急性关节炎发作时,约有30%的人血尿酸值是在正常范围之内,但只要继续追踪检查尿酸值则发现大多会高起来。反过来,血中尿酸过高的人,有关节疼痛也不一定就是痛风,应请医师诊治,以免误诊影响治疗。此外尿酸在体内是一种动态平衡,每天尿酸值可能不同,应多测量几次,以判定是否真正尿酸过高。痛风患者不能吃肉,只能吃青菜很多痛风患者都以为,只要控制饮食,不吃肉,多吃青菜,痛风就不发作。实际上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只会给身体留下隐患,更会加重痛风的病情。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主要组成物质,如心脏、胃肠等消化道平滑肌,参与代谢的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人体每天都须要补充含蛋白质的食品,以弥补损耗流失的蛋白质。其中,动物蛋白的质量要远高于植物蛋白,更利于人体接收。动物蛋白相对与人类的养分构造比较符合,由于来自动物体本身,其蛋白质的种类和构造更加接近人体的蛋白构造和数目。动物蛋白中含有人体所有必须的8种氨基酸,而植物蛋白却无法弥补人体必须的氨基酸。含植物蛋白最高的当属豆类,而一些痛风患者为了不发病,甚至连豆类都不食用。长期不摄进蛋白质会造成记忆力减退、性格暴躁、免疫力下降,各组织器官加速老化、代谢能力降低、各脏器功效降低、性功能衰退,并易患各种慢性疾病、癌症等。 因此,痛风患者也必须补充适量的动物蛋白。红肿痛好了就不需要治了其实痛风和糖尿病一样是一种慢性病,少数仅发一次或几次,大多数频繁发作,且越发严重。虽然不用像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一样终生服药,但是也应该长期随诊,定期复查。特别是一些顽固性反复发作患者,合并有痛风结石、慢性肾病、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者,需要长时间规范用药,不然很容易发展导致关节畸形和肾功能不全。治痛风用药误区多急性发作时用大量抗生素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拇指、足背)常常出现红、 肿、热、痛和功能障碍。除此之外,病情严重的患者还可出现发热、 白细胞升高,如不做详细的病史追问、体检和血尿酸等检查,很容易误诊为局部感染或发炎,随即给予大剂量青霉素等抗生素治疗,这是痛风治疗中最为常见的误诊误治。由于痛风急性发作本身有一定的自限性,一般患者即使无任何治疗,亦多可于疾病发作 3~10 日逐渐自然缓解,这种自然缓解常常被医生或病人误认为是抗生素的疗效。事实上,青霉素等抗生素对痛风急性发作不但无效,而且可加剧病情, 延迟缓解。这是因为注入体内的抗生素大多由肾脏排泄而被清除,这与痛风的罪魁祸首――尿酸的肾脏排泄殊途同归。大家都从一个出口往外“挤”,青霉素“跑”出去多了,尿酸自然“跑”出去就少,其结果是血中尿酸反而升高,从而加剧病情。急性发作时单用降尿酸药治疗痛风是慢性病, 多数病人常常遵医嘱长期服用痛风利仙或别嘌呤醇等降尿酸药物,有些痛风病人在急性发作时盲目加大降尿酸药物剂量,以期终止发作,避免疼痛,结果却适得其反。痛风利仙和别嘌呤醇在药典上属抗痛风药,前者可增加尿酸的肾排泄,后者可抑制尿酸的形成,其共同作用可降低血中尿酸的浓度,纠正高尿酸血症,预防痛风石、肾结石、痛风肾等痛风慢性病变的发生,故主要适用于慢性发作。但降尿酸药并无消炎止痛的作用, 非但不能解除病人的剧痛, 对终止急性发作也无效。急性发作时单独应用,由于体内尿酸池的动员,血尿酸可进一步升高,引起转移性痛风发作,病情会因此加重。 也就是说,痛风急性发作时,降尿酸药无法控制关节炎症,相反因为其降低血尿酸水平,使关节内痛风石溶解形成的晶体,会加重关节的炎症或引起转移性痛风。故应该等急性期炎症控制后再用降尿酸药。一旦尿酸增高就服降尿酸药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生化标志,但并非痛风的同义词。绝大多数高尿酸血症终身不发作为痛风, 5%~12%的高尿酸血症会发展为痛风。对无症状的高尿酸血症不一定需要长期降尿酸药物治疗,因为降尿酸药物都有副作用。如别嘌呤醇所致的剥脱性皮炎甚至可引起死亡。高尿酸血症病人需定期随访和复查。如有明显的痛风家族史,尿酸增高得非常明显,或者已出现临床症状者可考虑药物治疗。即便已有一 两次痛风急性发作,也不一定马上就需要药物控制,这是因为痛风复发频率有较大的个体差异, 有的人一生中仅发作一次, 以后不再发作, 更无转为慢性之虞。一般认为每年有两次以上发作,或有痛风石、肾 损害表现,或经饮食控制血尿酸仍显著升高者方需要用药控制。相关链接:嘌呤含量高的食品嘌呤含量较高(每100克食物嘌呤含量为75~150毫克):扁豆、鲤鱼、鳕鱼、大比目鱼、鲈鱼、梭鱼、鲭鱼、贝壳类水产、熏火腿、猪肉、牛肉、牛舌、小牛肉、鸡汤、鸭、鹅、鸽子、鹌鹑、野鸡、兔肉、羊肉、鹿肉、肉汤、肝、火鸡、鳗鱼、鳝鱼等。嘌呤含量特高(每100食物嘌呤含量为150~1000毫克):胰脏825毫克、凤尾鱼363毫克、沙丁鱼295毫克、牛肝233毫克、牛肾200毫克、脑195毫克、肉汁160-400毫克等(以上数字为每百克食物中的含量)。编辑/谭明 分享: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