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地适应经济全球化化趋势,当代青少年应具备哪些意识和精神

全球化视野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全球化视野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文档贡献者
该文档贡献者很忙,什么也没留下。
下载此文档
正在努力加载中...
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青年道德的冲撞与重建-思想哲学
文档星级:
内容提示: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青年道德的冲撞与重建-思想哲学
文档格式:PDF|
浏览次数:2|
上传日期: 14:36:31|
下载积分: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官方公共微信
下载文档:全球化过程中中国青年道德的冲撞与重建-思想哲学.PDF您的位置:
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和总体趋势
改革开放30年是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迁的30年,也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的30年。在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波澜壮阔的变化过程中,青少年思想观念既呈现出发展演变的连续性,但同时也存在着明显的代际互换的特点。根据近30年来我们对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演变的追踪调查研究,我们以10年作为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演变的时间段,把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一是20世纪80年代,这一时期青少年主体是20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二是20世纪90年代,这一时期的青少年主体为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出生的青少年,社会上一般把这一代称为&80后&或改革开放后出生人;三是进入新世纪至今,这一时期青少年主体为20世纪90年以后出生的青少年,也是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到新的历史时期以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少年。根据青少年30年来思想观念的代际发展特点,我们发现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和90年代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代际变化特征。而进入到新世纪后,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整合折衷、理性务实、开放宽容、多元流变的特点。2008年既是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关键点,也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变化的拐点。从青少年对2008年发生重大历史性事件的反映来看,经过一些重大事件的洗礼,当代青少年思想观念有了升华和提升,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向。
一、冰火两重天: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青少年思想观念的代际特征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是青少年思想观念急剧变化的20年,青少年思想观念既有过思想束缚被解除的兴奋、轻松和积极的愉悦,也有过对过去的反思、批判和对前途的迷茫;既有过对社会的反叛、矛盾、对抗和冲突,也有过对社会的消极、顺应和回避;既有过盲目崇尚时尚、非理性地要求和个性的张扬,也存在着对传统的承接、对自身利益的考虑,最终还是回归理性、回归现实过程。从80年代到90年代,两代青少年群体思想观念呈现出两极对立的发展变化特征。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方式从宏观、抽象转向微观、具体
20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对整个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探求精神,他们关心国家大事,喜欢抽象的理论问题,他们信奉的是国家至上的哲学,习惯于从宏观上、从整体上思考问题,习惯在理论书籍中和专家权威的经验中寻求解决社会问题的武器,寻求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进入到90年代后,青少年思维方式发生了变化,他们更习惯于从微观、个体问题的去思考问题;更注重对现实具体问题的解决,在具体现实的人生中寻求生活的有益启示。从80年代到90年代,青少年关注视野从国家大事转向个人生活领域, 从抽象理论问题转向具体生活问题,从国家哲学转向生活哲学、人生哲学,谋求实现个人发展。
2.人生目标从崇高、理想转向现实、世俗
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把个人命运同国家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怀抱着改造社会的强烈理想, 以&救世主&的身份投身社会运动,与社会发生了一次又一次激烈的冲突甚至出现叛逆与对抗。90年代以来青少年在现实利益的追求中, 找到了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认识到个人不能脱离现实社会,个人发展摆脱不了现实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他们更强调适应社会,发展自我。青少年从比较注重理想和追求, 到比较注重现实和功利, 把理想追求和现实功利结合起来;从注重奉献的理想主义,转向注重实惠、实用和物质享受的现实生活, 倾向于奉献与索取并重;从注重知识的价值、理性的追求, 到注重金钱的价值、感官上的享受, 认为即使是追求理性和知识的同时,也需要金钱和物质享受;他们接受现实,把现实作为一种前提条件,在适应社会的过程中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人生目标世俗化,短期化和功利化的倾向,追求美好个人生活成为青少年较普遍的人生理想。
3.价值取向从单一、社会本位转向整合、兼顾社会与个人
社会本位或整体主义价值取向是我国传统价值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五六十年代正统的价值体系的支点,20世纪80年代初的青少年对这种价值取向提出了强烈挑战, 但他们在行为选择上依然受社会本位观念趋使,80年代中后期青少年对社会本位或集体主义观点采取了矫枉过正的态度,竭力鼓吹&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90年代青少年在市场经济体制发展过程中发现了个体独立的主体地位, 从而构建了以个体能力为本位的价值观念。在价值取向上,他们努力使自己主体选择不与社会规范发生正面冲突,选择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他们既不是完全以为社会贡献来考虑自我价值取向,也不是完全脱离社会市场需要,以绝对自我导向来确定自我价值,而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兼顾个人与社会共同发展,但基础在个人发展。
4.价值评价从严格、绝对转向宽容、相对
20世纪80年代以前,社会价值观念具有绝对性、严格性和单一性,80年代的青少年对这种社会价值观提出了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青少年不断用自己的价值观念对社会进行评价,同样,社会也以其高期待和高度重视关注和评价青少年的新变化,社会的变化为青少年提供了价值源泉,青少年的敏感和情绪化的表现又像镜子一样折射出社会价值观的颤变。在这种冲突的融合、裂变、整合的过程中,青少年价值观念呈现出相对性和多元性的倾向。90年代中后期以后,随着社会环境的进一步开放,青少年的个人视野逐渐拓宽,价值评价更为宽容,一些大学生甚至对&婚前性行为&和&多角恋爱&也采取相当宽容的态度。在青少年中呈现出多种价值观念并存,多种不同个性自由发展的宽松局面。
5.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从盲目、服从转向理性、参与
20世纪80年代前后,国家在青少年的眼中是神圣的,是与人民利益息息相关的,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是他们很多人心目中的不可动摇的信念,在80年代的青年中喊出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口号,表现出服务祖国的强烈愿望。90年代青少年在面临选择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自我价值的实现,国家,这个昔日父辈视之为神圣的字眼,如今在&自我&这个鲜艳的字眼下逐渐暗淡,相比起个人的发展,国家的前途是置之次要位置的,对国家的忠诚也是有条件的。90年代中期以后的青少年,在处理个人与国家的关系时趋向理性,他们在实现个人价值时,力图在个人与国家之间寻找一种平衡,把个人的发展置于社会现实之下。
6.学习观念从积极、求知转向复杂、实用
20世纪80年代的青少年对整个社会、人类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探求精神,担负着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强大使命感,寻找着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他们的学习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萨特热&、&尼采热&等一个又一个的文化热是当时青少年求知热的真实写照。进入90年代,受市场经济的影响,青少年的学习观转向实用,学习目的是为了将来能谋一份体面的工作,能赚更多的钱,生活上更优越一些,在专业、课程和学习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考虑是它的实用性,工科和与经济高度相关的专业成为他们的首选,有用的课目才会去认真学习,考证热一度风靡大学校园。
7.职业选择由单一、社会要求转向多元、个性
&红道&(从政)、&黄道&(经商)、&黑道&(做学问)曾经是青年选择职业的传统的热点,但现在这种热点已逐渐消失。青年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呈现出多样化,相当一部分表现出不确定性和不稳定的特点。在对影响择业因素的选择上,经济收入逐渐处于第一位,其次是个人发展和社会地位,青年的职业价值取向普遍倾向于&孔雀东南飞&,涌向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工作,而去西部的则很少。但是青年择业向经济利益靠拢的同时,也呈现出个体化的特点,个体职业选择主要依据自己兴趣、能力、客观现实条件等因素,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寻求更大的发展;而职业取向的多样化也充分反映了青少年职业选择的个体化。同时,青年对职业的观念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职业的固定性减弱了,一次就业定终身的观念正逐渐被摒弃,这导致了青年职业价值取向的不稳定,也是青年频繁&跳槽&的一个原因。
8.网络使用从好奇、敬畏转向接纳、平常
20世纪90年代,当网络刚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时,青少年对这个新生的事物充满好奇与敬畏。一个小小的电脑竟能展现出那么一个五彩缤纷、多姿多彩的魔幻世界,他们对之充满好奇;同时,当时由于对网络的管理还不规范,网络上的内容良莠不分,充斥着大量不利青少年成长的信息,网络对青少年充满魔力,许多青少年成天沉迷于网络之中;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技术的进步,网络进入平常百姓家,青少年对网络有了更理性的认识,网络仅仅是生活中的工具,网络的魔力不再,网络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青少年从当初对网络的好奇、敬畏转向常态、应用。
9.消费观从统一转向个性化
20世纪80年代由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青少年在选购商品时,更关注商品的物美价廉,尤其是实用性考虑较多,而美观、个性考虑较少,无论是衣着打扮还是使用的物品都比较统一;80年代中期,青少年的消费&从众化&&跟风&普遍,西方和沿海的消费时尚引领整个社会的消费潮流,听邓丽君的歌曲、欣赏席幕容的诗歌、穿丁子裤喇叭裤、看好莱坞的电影成为那个时候青少年消费的一个又一个热点。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青少年的经济条件大大改善,青少年的视野更加开阔,在这个消费的时代,青少年彰显个性的愿望特别强烈,消费观的个性化趋势特别鲜明,&我选择我喜欢&成为他们的口号,吃要有特色,穿要有个性,拒绝平庸,远离雷同。
10.群体心态从&外向&转向&内向&
20世纪80年代青少年总体心态是积极向外辐射的, 他们的情绪有时显得较为狂躁, 心态是&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他们向社会发起了一浪又一浪的进攻。进入90年代,青少年心态似乎退回到内心,寻求自我安慰和自我发展, 心态呈现&以自我为中心&的情况, 造成对自我的敏感, 青少年个体发展的问题更为突出。90年代以后,独生子女逐渐成为青少年的主体,他们个体成长问题日益严重,被太多的&成长的烦恼&困扰,没有更多的心理能量关注社会的发展了。
二、折衷整合:新世纪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基本特点
进入到新世纪以后,青少年思想观念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性务实
经过冰火两重天的洗礼,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少了一些盲目,多了一些理性。他们并不是像以往青少年表现出单纯的热情,而是表现出理性的精神,各种价值观念都要经过他们自己思考和判断以后,才能认同。以国家需要与个人发展的关系为例,以往的青少年信奉国家至上,认为&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当代青少年越来越多地考虑到个人发展的要求,国家需要的绝对性有所降低。同时,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和判断一切问题,显得充满务实的精神。当代青少年以个人为基础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关系的倾向越来越突出,集体利益依然是青少年考虑的重要因素,但更偏重于个人利益考虑,追求平等互利的个人与集体关系,在个人利益的诉求上,他们倾向于&在不损害他人利益的前提下谋求个人正当利益&,总之,他们在考虑问题时,越来越注重现实因素、个人因素和物质因素,具有鲜明的务实性。
2.开放宽容
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少了一些狭隘,心态越来越开放和宽容。当代青少年对国家的前途充满信心,针对全球主要国家开展的&青少年对国家前途的信心&的调查表明:中国的青少年对国家的前途信心最高,他们因为有信心,所以更加开放,因为有信心,所以更加宽容,他们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挑战,以宽容的心态面对批评和对待他人。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改革开放更加深入,随着全球化迅猛发展和中国融入国际社会进程的加快,整个社会更加开放透明,成长这一背景下的青少年受多元思想文化的熏陶,视野开阔,他们学会用一种全球化的、开放的视角去思考问题,他们敞开胸怀接纳各民族的文化、以宽容的心态接纳各种新生事物。在中国与不同经济制度、文化形态的国家频繁的交流与互动中,当代青少年对世界特别是对西方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他们认识到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发展中的诸多矛盾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必经之路,所以能以更加宽容的心态对待发展中的问题。
3.折衷整合
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少了一些绝对,多了一些折衷,出现一种整合的思想倾向。他们的价值评价标准趋向多元化,不同价值标准之间的界限出现模糊化,他们并不像以往青少年那样看问题非此即彼,对错、好坏、善恶并不那么泾渭分明,思想中少了一些绝对,判断事物的标准表现出折衷的倾向。他们在思考思想道德方面问题的时候,更多地考虑到了诸多复杂的社会因素,在做出思想道德方面观念和行为选择的时候,呈现出折衷综合的趋向,他们在处理个人与国家关系、个人与集体关系,个人与他人关系的时候,更多地兼顾个人和国家、个人和集体、个人和他人的倾向,希望综合各个方面的因素,从中寻找发展的最佳路径。他们价值观念、人生道路一方面朝着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多样化中走向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出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成熟。
4.多元自我
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的思想观念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在多元中强调自我的主导性。当今社会是一个多样化的社会,经济一体化,生活网络化,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和就业岗位与就业形式多样化,生活在一个多样化社会中的青少年,他们接受教育、获取信息的渠道是广泛多样的,因此他们的思想观念趋向多元化,价值观念多样化、成长需求多样化、道德观念相对化,对待同样一个事情,不同青少年会有不同的看法,总之青少年的思想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多元的发展中,青少年个体的自我越来突出,生活中他们彰显个性,突出自我,要活出精彩,活出与众不同。他们敢于面对现实,不盲从权威,他们强调&自我&在实践中的体验,更加相信自己的眼睛所看到的世界,并据此评价周围发生的一切。他们敢于直言不讳地发表个人意见,揭露时弊,反对社会上不正之风和党内腐败现象。由于他们独特的成长环境,他们同时又表现出任性、自私、过分相信自己、唯我独尊、自我中心,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不足。
5.多变流动
进入新世纪后,青少年思想呈现出不稳定性和流动性的特点。八九十年代的青少年由于从小接受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正统的教育,传统的价值观念得到较高的认同,思想中有着核心的价值体系作支撑,他们是非观念明确,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存在着较高的一致性,思想上表现出相对稳定的特点。而当今的青少年生活在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思想活跃,对信息有着特别的敏感性和易感性,在市场经济和多元文化、多元价值的影响下,社会传统的价值体系遭到破坏,新的核心价值体系尚在重建之中,这一切导致当代青少年思想中缺乏核心的价值内核,他们在一些思想道德观念方面显得缺乏一些必要的标准,他们虽然在总体上认同主导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一些问题的看法显得过于宽容,缺乏一些必要的是非标准,特别是一些网络道德和性道德等方面。在思想道德观念和行为方面存在着一定的矛盾性,在思想道德观念方面表现出多变化和流动性。
三、敢于担当:青少年思想观念变化发展的基本趋势
2008年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年份。2008年既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拐点,同时也是青少年思想观念发展的拐点。2008年是中国大事、喜事发生最频繁的一年,也是中国社会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积累人们思想观念提升和升华的一年。伴随着年初特大的冰雪灾害、藏独分子在拉萨的打砸活动、围绕奥运火炬风风雨雨、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等系列活动,青少年在思想上受到洗礼,得到了提升和升华。青少年思想观念开始逐渐向积极社会观念转化。青少年思想观念呈现出以下一些发展趋向。
1.从封闭走向开放
受2008年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影响,当代青少年从封闭的状态中走出来,以开放的心态看待个体和国家的发展。一方面,他们从片面追求自我发展的封闭状态中走出来,学会了关心他人、关注社会。以&80后&为主体的当代青少年个体成长问题严重,被太多的&成长的烦恼&困扰, 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关注自身,重视个人的发展。汶川特大地震给他们心灵巨大的震撼,他们发现社会上还有更多的人需要关注,需要每一个人付出一份爱心,他们开始从对自我发展的过分自恋中走出来,学会关心他人、接纳社会、关注世界,为他人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青少年的心理成熟了。另一方面,他们学会用开放的眼光、成熟的心态看中国的崛起。他们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祖国的崛起而自豪,希望中国的发展得到世界的承认,但是2008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很多美好愿望只是一厢情愿,过去看中国的发展只是站在单一的视角,忽视了东西方文明的差异,他们学会从多种视角、从全球的角度审视国家的发展,这种更开放的心态会使青少年更为自信。随着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中国融入世界的步伐会加快,未来青少年的思想将更开放,他们将以更开放的心态接纳东西方其它文明,以开放的心胸看待新生事物,以更加开放的思想接纳世界、融入世界。
2.从盲从走向理性
当代青少年越来越具有理性的精神。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中,他们曾经热衷于西方的民主自由,认为西方的民主制度比中国的先进,西方的发展模式比中国的科学,进入21世纪他们转而盲从日韩文化,追捧日韩明星,模仿日韩打扮,学习他们的行为,形成了一批&哈韩族&、&哈日族&。但是,当奥运火炬在欧美、日韩遇阻,当中国社会和人民遭到西方社会无端指责和歪曲,当美国经济步入衰退时,他们发现心目中的那些所谓的民主国家并不友好、西方模式并非那么完美,他们重新审视自身的西方文明情结,以新的视角认识日韩文化,抛弃了对西方诸多幻想和盲目崇拜,检讨由于西方误导对中国政治制度的一些偏见。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的崛起,青少年对中国政治经济制度的认识越来越理性,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度越来越高。在日常生活中,青少年曾经迷信权威、崇拜明星。随着科学的进步,信息的昌达,社会日益进入一个平民的时代,各种权威头顶上的光环在暗淡;而与此同时,青少年生活时空进一步扩大,生活阅历更为丰富,他们不人云亦云,他们不迷信权威,他们相信科学知识、自身的智慧,他们深信自己就是自己的权威,他们越来越具有理性的精神。
3.从浮躁走向平和
当代青少年逐渐从浮躁中走出,心态趋向平和。首先,青少年政治心态越来越平和,他们中的许多人曾经因为没有信仰或信仰不坚定而缺乏长远理想和高尚追求,他们被西方文明迷惑双眼,为中国社会转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而愤然,他们渴望没有束缚的&民主&和&自由&,渴望没有冲突和腐败的社会。随着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社会的巨大进步,青少年对中国发展模式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的先进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高的认同。但是,对于中国的进步西方媒体和&精英&们不但视而不见反而歪曲事实无端指责,残酷的现实擦亮了青少年的双眼,他们学会了以平和的心态接纳中国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理性地对待中国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杂音。其次,随着社会的进步,青少年对个人成功和幸福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心态越来越平和。成长于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青少年深受市场经济功利主义的影响,他们面临着现实方方面面的诱惑,他们渴望富有、渴望成功、渴望他人的尊重,但是他们却不愿为此付过多的辛劳,过多的诱惑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使青少年心态浮躁,而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日益完善,当代青少年成长环境越来越好,成功的途径越来越多,他们学会释放压力,抵御诱惑,心态更加平和。
4.从片面走向整合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当代青少年思想日益呈现出整合的趋势。他们曾经深受西方文化影响,对西方价值观念片面认同,而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多加反对;他们曾经为了追求所谓的&个性&、彰显自我对非主流价值片面认同,而对主流价值取向多加反叛;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念越来越被世界认可,主流的价值取向被更多的青少年认同,青少年在成长中开始反思自身片面的认识和偏见,他们又重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重新发现了核心价值的价值,他们一方面表现出向传统思想道德观念和价值的回归,同时又在传统的观念中注入现代的元素;他们一方面继承了东方文化的精粹,又吸收了西方文化中合理的东西;他们的价值观念一方面朝着多样化发展,另一方面又在多样化中走向整合。这种整合体现出青少年思想发展的成熟。
5.从怀疑走向理解
从怀疑走向理解是当代青少年最令人欣慰的变化。他们曾经对能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深表怀疑,对中国的发展道路比较迷茫;在价值多元的时代,他们对主流的价值观念力图保持距离,怕失去独立的品性;在市场经济社会,他们对一些人因追名逐利丧失最基本的道德底线深恶痛绝,友谊、爱情、诚实在现实物质诱惑面前不堪一击,他们接触到的社会负面现象使他们对人性中一些美好的东西也产生了怀疑,因为这些大家曾经给&80后&的一代人贴上&善变难以捉摸&的标签。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特别今年发生一系列大事,青少年思想受到洗礼,他们的怀疑在减少,理解在增多。他们自觉行动起来维护祖国的尊严,向灾难之中的人伸出援手,他们对传统的价值观念的认同度大大提高,自觉回归主流的价值观念。在与社会的互动中,他们更多地参与社会、体验人生,他们对人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对社会、他人多了一份理解和信任,他们逐渐学会包容,理解和尊重。
&6.从独立走向合作
走出&独立&的偏执,走向与他人、与社会合作是当代青少年自我实现的理性选择。独立是青少年的不舍的情怀,是青少年彰显个性、突出自我的标签。他们曾经渴望脱离父母的束缚,追求生活的独立,寻找真正的自我;他们渴望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达到自我的实现。但是,成长于一个高度分化又高度整合社会背景下的当代青少年认识到个人的力量的微不足道,如果不能合理地运用合作技能与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将影响到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及自身的发展,只有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才能创造共赢;如果不能与社会合作,合理运用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个人的成功就不可能实现,他们并不再把自己封闭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他们认识到理想的&自我实现&不仅需要个人奋斗,同时也离不开社会发展的进步,他们希望自我发展得到社会的信任和理解,他们在与社会的合作中寻求个人发展的最大空间。
7.从独善走向参与
当代青少年的参与意识在增强,参与行为趋向多样。他们曾经因为学潮的阴影和对腐败的不满,对政治比较冷漠,选择独善其身,参与意识不强;他们深受市场经济的熏陶,执着于个人的成功、自我的实现,而没有精力去关注社会、关注他人。但是,社会发展中的危机尤其是工业化的发展道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加重青少年的危机意识,他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经受冰雪灾害、奥运会火炬传递事件、汶川地震的洗礼,以&80后&为代表的一代青少年内心深处本能情绪被激发,他们自觉行动起来维护祖国的统一、国家的尊严,有的为灾区捐款捐物献血,有的直接参加志愿者直接参与抗震救灾,洗脱了&80后&&物质主义的一代&和&享受的一代&的标签。
8.从回避走向担当
在优越环境中长大的当代青少年身上背负着太多负面评价,被指责极端自私、不能吃苦和缺乏责任感。舆论普遍怀疑,这些喝着可口可乐、吃着麦当劳、听着IPod、看着好莱坞大片长大的一代,只会沉湎于西式物质梦想中,只会一心梦想拥抱西方文化。是的,他们曾经过于关注自己,追求个人的幸福,他们回避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但是,他们因为受益于改革,获得了比前代人优越的生长和发展环境,基于这种共同的利益感觉,他们内心对国家有一种深沉的爱和关怀,对民族利益和国家的价值体系有一种发自肺腑的认同,有一种作为中国人的强烈自豪感&&虽然这种爱由于内敛而在日常中没有表现出来,虽然因为&爱之弥深&有时候甚至&责之弥切&,但一旦有外人污蔑和破坏自己的国家,一旦国家有难,那种隐藏在内心中对国家深沉的爱和责任立刻被毫无保留地激发出来。在反对西方敌对势力破坏北京奥运的行动中,风华正茂的一代年轻人,第一次以主角身份集体闪亮登场,以引人注目的行动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主张、担当、责任感和对国家的热爱。在汶川特大地震灾难面前,这些&80 后&、&90 后&的青少年,学会了坚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校园里的孩子们用自身行动告诉我们,他们清楚自己的责任,并愿意承担这份责任,勇敢担任志愿者在频繁的余震中第一时间奔赴灾区,捐款、捐物、义卖、义演、献血,或者用其他形式为支援灾区而忙碌。他们在向世人郑重宣告:当代青年应该是堪当重任的一代。
注:该文获第四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I中国青少年研究会2008年优秀论文一等奖。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中国青少年研究会办公室供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经济全球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