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第二高山山如何发展致富

- 国内新闻
上余镇:发展高山蔬菜种植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16:05:00 来源:江山电视台&&作者: -
上余镇塘岭片共有6个行政村,这里地处山区,具有发展绿色无公害高山蔬菜得天独厚的条件。近年来,上余镇抓住这一有利条件,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加快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   为切实做好高山蔬菜发展工作,上余镇专门成立了发展高山蔬菜领导小组,做好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工作。从2003年11月开始就帮助外地客商郑志田组建了塘岭高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的种植模式,提高菜农的技术水平和抗风险能力。如今,该合作社已发展高山蔬菜核心示范基地200亩,连结菜农1000多户,蔬菜总面积1700多亩。   蔬菜专业合作社不仅包销菜农的蔬菜,还负责传授技术,提供优良品种,并为菜农垫资代买种子、农药及化肥等。同时,镇领导多次到杭州、宁波及上海等地跑市场,了解市场信息,积极为蔬菜专业合作社和规模种菜大户提供市场信息。镇农办的蔬菜、瓜果等技术干部也挂联到这些村,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村民发展高山蔬菜的积极性十分高涨。今年,上余镇高山蔬菜种植面积发展到4500亩,比去年增加800多亩。   为了吸引和方便外地客商前来购销高山蔬菜,镇里结合康庄工程建设,有力改善了山区交通条件。据介绍,去年全镇高山蔬菜产量达3500多吨,产值800多万元。仅蔬菜一项,菜农人均收入达3000多元,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 &
上一条:下一条:
编辑:文卫
声明:1、凡本网注明来源:第一食品网的所有稿件,版权均属于第一食品网,在使用本网所属内容时必须注明“来源: 第一食品网”及原创作者姓名。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第一食品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联系电话:0-521。房县大力发展高山无公害蔬菜致富一方百姓&
09:32&&&&&&来源:
湖北广播消息
近年来,房县在桥上、土城、青峰等乡镇的高寒山区,大力发展以白玉春萝卜、菜椒、胡萝卜、苞菜等为主的高山无公害蔬菜,规模化、产业化格局的反季节蔬菜,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骨干项目。请听湖北台记者陈云、十堰台记者张军发来的报道:
昨天(18号),记者在房县桥上乡西蒿坪村,见到了常年种植高山无公害蔬菜的村民赵行龙,他家今年种植的大白菜,又卖上了好价钱。赵行龙告诉记者:(出录音)“我今年种蔬菜是12亩,目前已成熟了两亩地的白菜,被竹山刘老板当场给4500元买走了,比我种包谷强的多。”
目前,房县桥上乡已形成西蒿坪、股泉、东坪、千坪、三座庵等村的反季节蔬菜规模化、产业化格局。7月份蔬菜上市以来,受到了十堰、襄樊、神农架林区以及陕西等周边市场的青睐。
房县桥上乡西蒿坪村党支部书记秦贵宝:(出录音)“我们西坪村今年全村蔬菜种了1100亩,销售亩平要合两千五六百块,以两千多元计算,全村总收入要达200多万元,光蔬菜一项人均增收200多元。”
7月19日早间新闻报道&
&&相关新闻
共条评论 &&
&&会员登录名青田县政府信息公开
政府扶持文化引领发展特色(浅析青田县滩坑移民发展致富对策)二
浙江省青田县滩坑水电站工程建设指挥部
2 青田滩坑移民发展致富的对策
2.1实施产业发展工程
青田县把加快产业发展作为破解移民致富难题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大力实施产业发展支撑工程,有效解决了移民产业结构单一和因区域差异引起的创业难等问题。
2.1.1培育发展特色经济
青田滩坑移民县内安置分别安置在鹤城(油竹)、温溪、山口、船寮、东源、高湖、海口、腊口、北山和祯埠乡等10个乡镇33个安置点。根据每个安置地的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立地条件不同,青田县在移民安置地深入开展“创特色乡镇、特色产业、特色示范户”活动,引导移民根据本地优势发展特色产业。
2.1.1.1 房东经济
在市场大量需求出租房的契机下,如何把闲置的移民房推向市场,增加移民的收入成为当地政府考虑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移民和谐融入发展,青田县利用安置地地理优势,大力发展“房东经济”,并加强移民房出租管理,建立由移民干部、居委干部共同组成的出租房屋服务站,完善房屋出租登记备案制、租赁信息管理制、定期查验监督制度。
案例1:温溪镇是青田县经济开发区所在地,也是浙南山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鞋革生产基地,拥有工业企业300余家,吸引了5万多外来务工者和经商者。但多数园区企业没有专门的集体宿舍可供居住,外来务工人员一般在企业周边租住当地居民的房屋。而温溪镇3个移民安置点全部建设在经济发达、交通便捷的工业区附近。安置在这里的移民,每家每户都按滩坑移民政策新盖了人均建筑面积约87平方米、四层半的住宅,住房面积在200平方米以上,由此形成了出租与承租的双向对接。&温溪镇安置点移民每年能从房屋出租上获得收入150多万元,平均每人年增收500元。
2.1.1.2 店面经济
由于青田县滩坑水库移民实行集中安置,统一规划,因而大量门面房出现在移民安置区。在政府的引导下,移民们纷纷利用门面做起了小生意。要么出租这些门面以获得租金,要么自己做老板,自己给自己打工,经济观念有所改变,经济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案例2:油竹移民区门面房经济。油竹新区是滩坑水电站自谋职业移民最主要的安置地,共安置移民2067户7433人,建设移民房250幢2899间,总建设面积达77.43万平方米。在油竹新区一条以经营陶瓷地砖、油漆涂料、五金灯具、厨卫洁具、防盗门、实木(复合)地板、家具、窗帘等九大类、上千个品种的建材一条街已成规模。共有经营户200多户,年营业额将近2000万左右,从业人员550多,其中移民就业200多人。
2.1.1.3 农家乐经济
“住农家院、吃农家饭、品农家情、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为主要内容的“农家乐”经济,正成为现在新兴的旅游方式。在动迁前,不少青田滩坑移民在北山镇经营起“农家乐”。移民后,在政府的帮助下,把“番薯、农家鸡、野菜等”这些具有农家风味地“农家饭”搬进了安置地,开办起了以“农家饭”为主的小饭馆。
案例3:吴香妹为滩坑移民妇女,原先在北山镇白岩车站回车道经营旅馆兼餐饮业,在北山小有名气。自从2005年12月搬迁到油竹安置地后,发挥北山农家菜等绿色食品的优势,以餐饮业为主,兼营住宿,对新建的房屋进行了设计装修,开办了“嘉宾楼”,取得了客观的收入,年营业额达150万左右。在自己致富的同时,也解决了10多个移民的就业问题。
同样是滩坑移民的吴新建。2006年12月中旬,三兄弟合伙在油竹新区,自己闲置的移民房里办起了具有北山特色的休闲农家小吃。由于经营有方,吸引了青田县城、温州、丽水等许多人过来品尝,生意非常红火,经营规模逐步扩大。目前,一天安排40桌饭菜,仍供不应求。
2.1.1.4 石雕经济
青田是石雕之乡,石雕是青田的特色产业。为加快移民发展,青田县引导移民加入石雕行业协会,和石雕大师结对帮扶,在原石采购、技艺指导、产品销售三个环节上给予帮助,并积极拓宽移民石雕销售渠道。同时,引导销售商及时向移民反馈市场需求情况,让移民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量身定做,避免作品积压和资金短缺。
案例4:山口镇山口村是青田石雕的发源地,是青田县组团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村石雕从业人员3000余人,有国家级、省级工艺美术大师、高师、中师30余人。而安置在山口镇板石移民安置点的移民们,他们在北山时就从事石雕行业,移民后,发挥其自身优势,结合山口镇石雕产业特色,创新创业,积极融入当地生活。有的在自己家里创办石雕作坊,有的在石雕大师的石雕工厂上班,以各种方式提高石雕技艺,念活致富经。
&徐贞伟原是北山镇下长坑村人,从事石雕行业已有11年,但他的作品主要是粘贴并接的落后工艺,做工相对较为粗糙,经济效益不甚理想。移民后,在石雕大师们的指导帮助下,他的石雕作品也从单一的粘贴拼接逐渐向单件作品发展,并拥有了自己的石雕作坊。一年下来的收入可达5万元左右。
2.2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拓宽产业渠道
在发展固有的产业之外,青田县努力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其中来料加工已成为目前移民增收的新门路。
青田县充分利用周边温州、义乌等市场的地域优势和丰富的移民劳动力资源优势,把发展来料加工作为移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制订出台《关于发展来料加工业的意见》,在运费补贴、税费减免、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大力拓展市场空间,不断扩大业务渠道,举办“温州来料加工接洽会”,设立“青田驻温州市场联络处”,与温州市场实现“无缝对接”,加工业务实现“零距离”引进,减少中间环节,实现利润最大化。据统计,2009年温州市场在青田县移民从业人员的来料加工费发放达4510万元,同比增长15%。
与此同时,创办青田来料加工信息网,发布信息招徕业务,吸引义乌、台州等周边地区来料加工业务。加强来料加工经纪人队伍建设,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经纪人“抱团发展”。引导条件成熟的经纪人以来料加工为载体,延长产业链,走产供销一条龙之路,从“经纪型”向“生产型”或“生产经营型”转型。
目前,在青田县内移民中就有来料加工经纪人72人,而各移民安置地固定集中加工点达56个,移民来料加工从业者4782人,仅2009年,累计移民来料加工费7820.3万元,人均增收3821元。
案例5.:杨龙标是滩坑水电站第一水平年移民,2007年在青田县政府对移民来料加工业的扶持和优惠政策的吸引下,并致力为移民解决生活出路,把温州的加工坊分批搬迁到油竹新区移民小区内,办起了移民点加工坊。同时,在其他安置点发展了5个服装加工点,为330多名青田县滩坑移民在家门口解决了就业问题,年发放加工费已达500多万元。
另外如因工厂改制,下岗回到腊口移民点叶有标,2005年在有关部门的指引和帮助下,到丽水、温州等市场考察,并在政策的支持下,回家后办起了皮鞋、服装来料加工厂。现在他已经是该镇移民点有名的来料加工经纪人,拥有皮鞋、服装来料加工的机器40多台,雇有加工人员50人,年产值150万元。
3 培育发展种、养、殖经济
青田县把发展种、养、殖经济,作为移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工作来抓。重点对移民发展种养殖业进行扶持,认真组织水利、农业、土管等涉农部门开展安置地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组织劳动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经营体系,从而实现移民户增收。目前,青田县先后培育移民种养殖业示范户147户,建设示范基地15个,引导移民成立农业专业合作社6家。
案例6. 安置在海口镇的刘东华就是利用鸽子,走上了致富路。他原来在外地从事影楼工作,回来后,他了解到一对种鸽一年可育肉鸽12只,而一只鸽子的毛利润为3元,市场前景很好。于是,在移民干部的帮助下,承包了海口镇泗洲埠村的几间闲置农房,开始了他的养殖生涯。结合市场的需要,刘东华主要养殖鸽子和鸡鸭,主要销往温州、台州等地。在发展过程的同时,他还积极联系一些有技术的移民入股他的养殖场,专门成立了“新起程”养殖专业合作社,来自泗洲埠村的6户移民相继入股,鸽子的数量增至4000只。随着社员的增加,刘东华又承包了附近的鱼塘和小山包,供其他移民一起发展生产。
2.2 实施政府扶持工程
滩坑库区移民动迁后,青田县建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管理系统,全方位的做好移民后扶工作。贯彻落实国家的后扶政策,完善配套制度,在移民安置区建设和发展予以政策倾斜,保证了移民平稳发展的同时,也帮助移民解决了就业及创业资金难等问题。
2.2.1积极落实后扶政策,完善配套制度
贯彻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有关规定,成立青田县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领导小组,出台《青田县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实施方案》等13个相关配套政策文件,让所有后扶对象都享受到每年补助600元、补助20年的后扶政策。
同时,注重落实上级后扶政策与当地实际相结合,制订出台《青田县滩坑水电站县内安置移民优惠政策实施意见》、《青田县鼓励滩坑水电站移民发展农业生产若干意见》、《青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移民安置小区经济发展的有关规定》等13项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移民发展生产、创业致富。建立健全帮扶制度,出台并落实《安置地乡镇干部“联幢联户、联人联心”制度》、《“一户一策一干部”制度》、《移民利益诉求“联审联议”制度》、《部门联系安置点建设和发展制度》、《机关副科干部结对重点移民户“1+2”制度》等制度,全力促进移民后期扶持长效机制建设。
2.2.2帮助移民解决就业
围绕移民“一户一就业”目标,积极出台扶持政策,促进移民就业和增收。县移民办等部门加强与企业保持密切信息联系,定期收集发布劳务需求信息,及时通过有关媒体及举办移民就业招聘活动的形式,向移民发布企业用工信息,帮助移民实现就业。鼓励移民改变传统的单一就业方式,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多渠道帮助移民就业。
如:移民家门口的园区就业经济。青田县相继规划和梯度开发建设了侨乡外贸工业园区、船察工业区、高湖工业区、东源工业区、海口工业区、石帆工业区等七个组团式工业园区,总规划面积8356亩。工业园区的开发与建设需要大量劳动力。青田县依托园区建设平台,由政府出面牵线,让移民和企业双项对接,解决移民就业。实现了1500余人在工业园区就业。
2.2.3加强劳动技能培训
在经过市场用工需求调查和广泛征求移民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青田移民主管部门联合人事劳动局、农业局、妇联等有关单位,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组织移民劳动力技能培训、农业实用技术培训,使受训移民至少掌握一门职业技能或农业实用技术。各安置地政府创新培训方式方法,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提高移民劳动技能。使移民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不断增强,移民群体中逐步形成了学科技、用科技、勤劳致富、信息致富的良好氛围。仅2009年就完成移民劳动力技术培训2363余人次。
<SPAN style="COLOR: #.3 实施思想文化引领工程
移民发展致富难既有客观的困难问题,也有主观的思想因素。应大力实施思想文化引领工程,引导移民突破“等、靠、要”的思想樊篱,冲破盆地意识和峡谷思维的桎梏,从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缠访和对移民政策的争论中解脱出来,一心一意谋创业,群策群力促发展。
移民既做出了奉献,更赢得了机遇。针对部分移民只看付出不见机遇、只靠奉献争回报、不向机遇要发展的思想观念,深刻剖析移民后扶、产业转移、扩大内需等重大机遇带来的良好前景,帮助移民树立和增强发现机遇、抢抓机遇、用好机遇的机遇意识,引领移民破除“特殊公民”身份。
如青田县以创业竞赛为载体大兴创业热潮。开展自主创业竞赛活动,以此激励移民大兴创业热潮,让创业成为引领移民又好又快发展的地域风尚和精神力量,成为每一个移民的自觉行动和不懈追求,使艰苦创业、自主创业、全民创业成为推动安置区稳定和发展的强大动力。活动开展以来,广大移民创业热情得到进一步激发,涌现出一大批移民创业致富能人,并使青田滩坑移民的产业规模加速发展。
3 结论和启示
通过上对于青田滩坑移民发展致富的分析,可以看到,在实现了“迁得出,安得下、稳得住”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实现“逐步能致富”,这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完成这项任务,需要:
3.1 充分发挥移民主观能动性是前提
解决水库移民后期问题,政府的大力扶持必不可少,但需要移民自身努力,移民只有自力更生才能根本解决移民发展问题。充分调动和发挥广大移民建设新家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移民创发展,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通过帮扶与移民自力更生相结合,使移民尽快走上致富之路。
3.2 政府全力帮扶是关键
如何让移民稳定发展,政府的帮扶是关键:一是国家和各级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扶持措施,为顺利开展移民后扶工作提供保障;二是当地领导要充分重视,统筹协调,把移民后期扶持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应根据实际情况对移民村进行政策、资金、技术的扶持,提高移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加强移民劳动力自主创业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移民发展问题,使移民和谐融入。
3.2 拓宽增收渠道是保障
移民的和谐稳定,关键在发展。贫困是产生不和谐的主要原因,发展是消除贫困的根本途径,因此拓宽移民增收渠道,既是移民致富的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稳定保障。只有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拓宽增收渠道,为移民创造丰富的物质,让其生活在富足、祥和、安定的环境中,才能真正解决移民发展问题,增进社会和谐。
( 供稿人:
责任编辑:移民办
主办单位:青田县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青田县信息中心
备案序号:浙ICP备号&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您现在所在位置: &&&&&&
依靠科技发展高山蔬菜 走上致富路
缙云县大洋镇广大农民依靠科技,大力发展高山蔬菜,走上了致富路。连日来,产自高山无污染的大洋茭白行情看好,并成了城市居民的抢手货。图为大洋高山蔬菜市场茭白交易的热闹场面。
主办:丽水市人民政府
技术支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日本第二高山 的文章

 

随机推荐